第一篇:体育学科对《教学指导意见》的理解和落实
体育学科对《教学指导意见》的理解和落实
体育学科根据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渡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大纲的精神以我校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教学指导意见。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基础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是核心,而观念的转变是先导,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主动自觉地学习中小学体育新大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基本观念。树立运动技能、运动技术教学是促进学生健康的手段而非目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要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树立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体需求与差异的观念;要改变以运动成绩身体素质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的评价观,树立知识、技能、体能、情感、态度行为表现的多元评价观。
二、明确教学目标,以目标统领教学内容与方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与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过渡性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目标,基本包括五个方面: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
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锻炼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基础教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确立体育课教学目标应该让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因而,体育教学应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为载体,兼容健康三维(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而设立多种教学目标。即一个学习内容应融合多种学习目标。体育课教学不能只有单一的运动技术目标指向。体育课目标的制定必须明确、具体、全面,可操作、可测评。执行课程标准的学校,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学内容方法可以根据学校实际进行选择。目前未执行课程标准的学校和年段,可以根据大纲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置换。
三、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教材内容的选择的基本要求应具有健身性、科学性、兴趣性、实效性和简易性。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特征与认知水平。小学体育教材内容应突出儿童化、生活化、情景化,以游戏和身体练习为主。初中应让学生比较全面了解和学习基本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但又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运动细节。要对竞技项目进行教材化与健身化改造。(如运动项目的简化、修改、组合、降低要求、改变场地器材)。高中首先应保证必修课程的学习,必修课内容是国家对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开设选修课,其内容应在新大纲规定的限选内容中选择1~2项进行教学。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应在必修课教学中加入选修内容。尽量照顾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关于选择的内容可按如下的方式选择:(1)提倡选修的内容,如羽毛球、乒乓球(2)在必修基础上有选择地延伸或提高(3)可选修有效的锻炼方法
四、有效地组织体育与健康课教学
1、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时数比例上好体育与健康课,不能随意放弃课时。在保证总体规定的课时前提下,对于具体的各个教学内容的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情况、教材的性质、作用、难易度和学校实际情况灵活调节。但必须保证绝大部时间用于学生的体育活动实践而非理论课。
2、体育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选择
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有条件的尽可能采用小班教学或按兴趣分班教学。男女合班或分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定,根据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男女合班上课更有利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3、教学分组是必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它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骨干。分组形式可以是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友情分组和合作分组等。原则上都应立足于发挥最大的课堂效益,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或组合教学分组形式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教学方法。
要真正确立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现有水平和发展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信息化学习、评价式学习等学法的研究和指导。要在吸收传统教法精华的基础上对新的教法如:目标教学法、主题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信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简化技术法、变异教学法、想象教学法、激励教学法、单元教学法等进行开发和利用
5、关注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学习与锻炼的关系,充分发挥主体与主导两方面的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削弱教师的指导与启发作用。要注意学法指导的有效性,要创设有趣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理解和明确自己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断获得愉快与成功的体验并在老师的激励下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最终达成学习目标。教学过程教与学双方都应注重教学过程的经验积累与反思。实施新课程的学校学生要做好学习成长记录。
6、要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学
新课程的各类教学计划的制定,应以目标达成为前提,建立目标集合(或目标群),再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内容并进行创造性的优化组合,其格式应富有个性化。单元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注意对单元教学的研究,公开课教学应置于单元教学研究之中。不能游离于单元教学之外。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应向大单元教学方向发展。
新课程教案设计,首先应关注如何设置学生的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以及达成目标所需要选取的学习内容与方法。教师应重视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去实现学习目标。即从备教材走向备学生,突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传统的三段式教案是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线而设计的,根据新课程健康三维的教学理念,应对它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创新。新教案力求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要抓住教学要素(内容、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场地器材、心率预计、教学反思),简洁明了,不拘一格可以采用表格式教案、电子教案、主题教案、叙述式教案等,教师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创造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面。教案应突出教学设计。
对于教学中运动技能学习与发展体能要有正确的理解。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干学习领域,它是实现整体健康目标的载体,也是最能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特征。体育课程改革突出健康第一、关注学生兴趣。不是不教运动技能,而是要以运动技能为手段,促进学生达到健康目标。关于体能发展,主要发展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如: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心肺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等)。
要将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列入教研组活动的议事日程,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人力、体育设施、课程内容(重点要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改造)、课外、校外、自然地理、体育信息等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篇:11体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和吉林省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加强和改进我县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县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实际,特制订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仅供体育教师参考)
一、课程教学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4.关注地区差异和与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技能的基本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体育课堂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不可忽视的,不要一味地抓尖子生、保中间,而忽略了学困生的发展。学困生也是体育课堂的一分子,他们更需要在技术技能上得到提高,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体育上的需求,积极引导,形成良好的课堂学练氛围,达到本课预期的教学目标。
2.规范性原则。
组织与管理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也具有一定的章法。在体育课堂上要用规范的纪律约束学生,做到合理、公正、科学,所以建立具有约束力的课堂常规制度是体育课堂管理的一项原则。规范性原则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体育课堂常规上,体育教师要有常规,比如制定各项教学计划,提前备课,提前安排器材,学生的常规,如服装要穿运动服,上课要站队,师生共同的常规,如师生问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互动。所以说有一个好的课堂常规,就能使体育课堂更加规范,能更顺利地进行体育教学。
3.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要求体育课堂中各项活动要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对学生尽到教育责任。如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核过程,不但要体现出学生的体质能力,更应该有时代性,对学生的教育与社会同步,社会要求什么,体育教学就要努力去实施。比如,通过体育活动增加学生的爱国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学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体育竞赛活动的管理过程中,要使学生树立公平竞争的观念,培养优良的体育道德和作风,养成遵守纪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的素养,对学生的奖励与处分都要达到教育的目的。
4.遵循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迅速,体形剧变,身体机能迅速健全,在心理发展上,处于智力和能力发展最佳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萌芽期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期。体育课堂的组织管理要充分考虑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的作用,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精选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以及科学的分组练习等。这样才能保证遵循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
5.有效性原则。
体育课堂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而且一周仅有二到三节,所以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有效地利用则起不到锻炼作用。要有效的利用课堂,就要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减少随意性,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从而获得最佳效果的体育课堂教学。
三、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基本要素
1.分析处理教材 2.分析学生情况 3.分析教学内容 4.明确教学目标 5.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6.选择教学方法 7.关注教学过程 8.明确评价与反思
(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1.分析处理教材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能力与习惯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2.分析学生情况
学习者特征分析关注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性格、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情况。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注意教学的针对性。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以及感知的规律,不断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3.分析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这四个方面。分配到各教学单元中,教学内容之间内在联系与把握很重要,理解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教学内容的确立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符合逻辑规律,更要体现体育特点,同时注意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体育教学内容选用的判断标准 急需开发的内容: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并符合体育性质的内容。例如,心理拓展训练、领会教学游戏、克服焦虑和孤僻倾向的教材,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教材,运动处方的教材,安全教育的教材等。
需要开发的内容:过去有所忽略的好内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等。例如,轮滑、踢踏舞、短拍网球、三门球、花样跳绳、校园定向越野、街舞、跳皮筋、形体锻炼、安全有趣地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教材等。
不能开发的内容:非活动性或非技术学习性的内容。例如,棋牌类、电子竞技、魔术、劳作和纯艺术内容,非体育的服装和道具、没意义的背景、挂图和多媒体等。
精教类教材内容:常见的、可行的、学生喜欢的、教师能教、场地
允许、与学校传统项目相结合的项目。例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体操等。
简教类教材内容:未来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有必要的、具有一定基础的和教学条件允许的项目。例如,轮滑、滑冰、体育舞蹈、网球、远足与野营、台球、保龄球、跳绳、踢毽子、游泳、飞镖、棒球、手球、滑雪、街舞、瑜伽、健美运动、形体、跆拳道、防身术、抖空竹、珍珠球等。
4.建立清晰的学习目标
为了使学习目标的表述具体而明确,一般来说,目标应该包括“条件”(在什么条件下)、“课题”(做什么)和“标准”(做到什么程度)三个基本部分。
体育学习目标:在体育教学中相当于最终目的地。体育学习内容(体育教材):适用于体育教学的体育运动技术与知识(教什么)。
制定学习目标建议
(1)心理健康把重点放在“意志毅力”。(2)社会适应要重提“组织性纪律性”。(3)目标要依托教材和教学场景。(4)目标需要努力并有适宜难度。(5)表述应具体、明确和行为化。5.确定体育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准确性 重点:针对教材、内容而言的。难点:针对学生而言的。什么是重点?
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学习后继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
在体育教学中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
例如:跳远教材的重点就是助跑与踏跳的结合;短跑教学的重点是途中跑。
例如:足球:脚内侧传球 重点:踢球脚外转,脚内侧对准出球方向
什么是难点?
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
例如:跳远教材从难点的角度出发,有些人可能是起跳与助跑的结合(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掌握不好,从而影响了整体技术的提高;也有些人可能是助跑步点不准确,腾空时不平衡甚至前倾,落地时小腿不能前伸等。
例如:耐久跑途中跑---重点:摆臂与蹬摆协调配合 难点:重心平衡直线跑
6.选择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2)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3)依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方法。7.关注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具体,注重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2)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精准。(3)教学方法选择恰当、应用合理。(4)教学环节严谨、流畅。
(5)教学活动设计,体现教与学过程。(6)学习活动注重适时点播评价。8.明确评价与反思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
四、课堂教学评价
1.评价原则:评价不是甄别和选拔,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要发现和发展各方面和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要做到客观性评价与主观性评价的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的结合,单一性评价与多元性评价的结合,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即要有教师规定的内容,又要有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
2.评价内容: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四个方面。
(1)体能评价:依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定不同学习水平目标
相关的项目,侧重对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进行评价,如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与耐力,身体成分等,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基础与进步的幅度。
(2)知识与技能评价:掌握符合一定水平目标相关的运动技能及运用实践的程度,及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相关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3)学习态度评价:即运动参与的行为表现,包括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否全身心地投入;能否积极主动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能否认真接受教师的指导等。
(4)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评价: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自控力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在体育活动中的竞争意识和大局意识。
3.评价方式: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评价综合表,包括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老师评定,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制,学期小评、学年总评。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加强对毕业年级学生的成绩评定,安排好二次评定及补考、补测工作。
备注:《课程标准》强调应由各地、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本校学生的评价标准,制定评价标准的权利应该下放给教师。
五、课堂教学建议
1.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新教材。2.正确理解新的学习方式,合理运用。3.探究学习一定要有相应的“问题串”。4.合作学习要有共同问题和集体形式。5.自主学习必须有作业有验收有安全。6.中学学生少用“情景教学法”。7.要明晰“主题教学法”使用。
8.教学中既要有表扬为主也要有批评。9.每堂课要有以安全为主的教学常规。
10.体育教师要时刻牢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宗旨。
第三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基本的学科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实现教学提升。
日常教学中,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遵循循序渐进和螺旋式提升的原则,教学目标体现层次性,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阶梯性;教学方式力求多样化,不拘泥,不僵化;要突出核心知识,解决核心问题,不要贪多求深。
为提高全县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突破,现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建议如下:
一、阅读课抓住核心,提升能力
人们对文本的理解有三个基本层次:语言文字层、文学形象层、文学意蕴层。中学语文教学任务更多是在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语言文字障碍基础上,理解文学形象,初步接触文学意蕴。它是连接小学和高中,形成学生初步语文能力的重要阶段,对学生审美方向的确定和审美能力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学中,老师们要做到心中有数,明晰文本理解的基本规律。
在阅读教学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把握课堂核心问题,每节课确定一到两个教学重点,不必求多。在多次的市教学工作会议上,市教育局王秋云局长提出“一课一得 一得足矣”的教学思想,就是要老师们要做到教学中突出中心和重点,不要“大水漫灌”式的教学。教师要学会做好教学规划,要有全局观,制定好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规划,学年教学规划,学期教学规划,单元教学规划和课时教学计划。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教学内容和能力训练有总体设计。规划一旦制定,我们就要依据教学规划来合理安排教学。教学中要重视课本在教学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文本传授阅读方法,理解文学形象,掌握文体知识,训练学生能力。阅读课还要同写作课配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
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1、重视基本字词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初中字词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对重点字词要做到能读、会写、明义、运用,这是语文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特别是针对我县学生的总体语文素养不高,基本能力仍需提高的现实,一定要夯实基础。对于常见的文学常识一定 1 要让学生牢记于心,做到准确、全面、系统。这些任务可以放到学生的预习中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中,让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提高学生的总体识字水平和书写水平是最基本要求。
2、重视语言的品味。
语文课的最基本构成原素就是文字,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魅力和力量是语文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最根本特征。体会文字之美最有效的方法是读,在发音准确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语言诵读技巧,做到抑扬顿挫,有张有弛,进而将感情融入其中。体会用字的准确,用词的精巧,句子的凝练,段落的层次安排。从而达到与作者思想的共鸣。这是最近几年语文教学如何体现语文味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近几年中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和方向。能否带领学生欣赏好文学作品,也成为衡量教师优秀程度的标准之一。
3、正确把握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的教学方向主要有语言风格、记叙顺序、基本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风格意境等。每节课,我们可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来进行重点的解析。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质朴、隽永、含蓄、繁富、华美等之分,语言运用上有平实、准确、凝练、生动、形象等特点,要根据所给文段,仔细斟酌,做出判断。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要注意搜寻文中表示时间的的词句,联系全文解析。文体知识方面可从把握文章详略主次、过渡、照应、情节,线索等入手。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要从文体特点出发,熟练判别,分析其在不同文体中的表达作用。文章的表现手法和风格意境更要求我们熟悉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夸张讽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这些文体知识需要我们在教学之中逐步向学生传达,加强训练,准确把握,通过日积月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注重对学生的能力训练。
语文检测同其它科目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知识点的考查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考查,这一点在中考和高考中都有突出体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如标志性语句的寻找训练信息检索能力,内容的复述训练概括能力,拓展性题目训练想像能力等。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紧紧依托教材,有步骤展开,逐步提升。
5、教师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首先要确定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明确课堂围绕什么来展开,对于整节课的教学环节要了然于胸,每一个环节的重点是什么,如何提问,如何引导,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这样才不会被课堂中容易出现的突发状况打乱教学部署。
6、要做好课堂教学检测与评价。
对学生的检测与评价可在课内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检测题目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的再现和核心能力强化,知识性题目要以夯实基础为目地,拓展性题目要突出对多方面能力的考查。
二、写作课形成系统,杜绝随意
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是支撑语文教学的两大支柱,但现在许多地方的语文教学是阅读教学在独木支撑。为改变这一现象,我县初中教研室在05年组织优秀教师编写了《阳谷县初中作文系统化训练教材》一书,该书是在研究初中阶段的写作要求和初中阶段写作课基本规律的基础之上编写的。从试用情况来看,对规范初中作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下一步,我县初中作文教学还将以《作文教材》为依托,规范作文教学形式,创新写作课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内容要体现系统性和渐近性。近年来,也有不少老师对写作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针对这一情况,在作文课教学内容上,我们并不要求老师们完全和《作文教材》同步,仍然可以坚持自己的教学思路。但在作文教学上没有深入研究,形成体系的教师一定要依据《作文教材》来展开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作文课的教学质量,坚决杜绝教学内容无系统、随意性的情况出现。
作文教案的编写要有完整的教学过程,有教学目标,有重点,有教学过程的设计,有写作知识的解析。不准许以写作题目作为课题,以题目的解析来代替写作课教案的情况再次出现,否则视为教案不合格。教案没有作文和周记的区别,每周一课时的写作指导课和一课时的批改讲评。作文教学要改变以前的重批改反馈,轻教学过程的状况,重视教学过程,将作文教学的方向转到对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训练上来,让学生能讲清事,说清理,真正达到新课标关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
三、复习课重视基础 提高效率 复习课着重点的确定要依据考试说明来确定。如果说新课标是语文考试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则是确定复习要点的依据。在复习前,应首先认真地分析新课标和考试纲要,选准复习侧重点,尤其注意中考试卷内容形式的新变化,避免一些无用的复习,这样才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要求如下:
1、卷面整洁。
语文考试中,卷面的整洁是首要一环,也是学生有效得分,减少失分的最基本要求。要训练学生规范书写汉字,做到大小均匀,结构合理。
2、要注重基础。
初中常用生字词要集中识记,掌握它们的音、形、义;要学会积累和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了解文学常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主要的作家作品;要掌握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掌握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文体知识。
3、阅读复习重视能力培养。
文言文阅读的复习要坚持以本为基本,读准字音,学会断句,学会翻译,在读顺畅、读连贯上下工夫,对精美选段进行背诵,形成良好的语感。除了课文之外,也当有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材料,读课外文言材料,一方面是拓展,另一方面也是巩固课文学习所得。所选材料,以短小为宜,也应当读读背背,力求读通读顺。文言文阅读理解,不必求深,一般地说,文章(片断)读通了,内容也就基本理解了。
现代文阅读要以课本为范例,学习掌握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训练要落实在文段上,精选各种不同的文体(段)进行训练。从最近几年的中考来看,说明文分别从整体感知、文本理解、逻辑思维、语言鉴赏、语言表达、文体知识运用、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考查。小说(散文)阅读则分别从整体感知、信息概括、文本结构、细节理解、语言鉴赏、内容(主旨)把握、联想想像、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考查。这些题目多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复习过程中要将这些方面的训练贯穿始终。
4、严格系统地进行作文训练。
老师要了解作文的评分标准。要求学生写作中内容上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感情真挚,内容具体。表达上叙述具体、描写议论得当,结构合理,语言顺畅。书写上要规范整洁。复习课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还要进行知识的深化和知识点的前后勾联,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这一过程要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
总之,不论何种课堂形式,我们都要以教学实效性作为第一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宗旨,研究语文教学基本规律和新课标要求,研读考试说明,依据我县“八大常规”的要求,做好全县初中语文教学工作。
第四篇: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范文模版)
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
教师教学常规
第一章
课前准备 1.制定计划
学年或学期初,英语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和教师个人(可结合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制定)都要以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科组教研计划、备课组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计划以及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教研计划。各类计划大体应包括现状分析、目标要求、活动实施等内容,具体模块应根据实际需要设定。要发挥计划的导向功能,注重实效,切忌流于形
式。2.课标学习
每学期初,教研组要组织全体英语教师教师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把课标的要求学深、学透,尤其是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分级要求、实施建议等。因为课标是教学和测试的依据,只有把握了课标的精神
实质,才能更好的实施英语教学。
3.教材通研
学期初,各备课组要组织组内教师认真通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和能力渐进的层次,理清教材的话题线和语法线;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及英语学习状况。同时还要对上学期(年)、下学期(年)的教材进行通读,以期把握整个初中英语教材的体系。必须了解全学期的教学总
目标和要求; 4.学情调查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实际状况,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因而,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调查,如在学期初、学习中、单元后、期中、期末等时间都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和习惯等。不断调整教学进度,修正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集体备课
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每周活动一次。每单元必须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进行备课组活动,制订出详实可行的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应包括:(1)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2)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3)单元中心话题;(4)单元中心任务以及任务链活动设计;(5)课时安排,包括每课时主要任务活动及活动方式,教学准备和重点作业;(6)分课时备课。单元整体集体备课的程序是:个人思考—分工准备—主备说课—各抒己见
--集体研讨—达成共识。
集体备课时要注意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我们手头的教材只是我们教学的一种材料,它不是我们教学的依据。所以我们要大胆的质疑教材,要根据我们教学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知识的体系,对教材进行重组和整合,以利于我们的教学。坚决杜绝因为“教教材”而完不成教
学任务的现象发生。6.课时二次备课
课时二次备课也称个性化备课。教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所任班级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写好课时教案。坚决禁止用别人的教案上自己的课。二次备课时,要进一步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每一单元的知识
点和能力训练点、重点和难点,中心话题和任务,以及教材的前后联系,从而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流程,写出课时教案。教案须包括:(1)教学目标;(2)任务活动及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3)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4)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5)作业布置;(6)教学反思。
7.教具准备
上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做好教具准备,如实物、图片、卡片等直观教具和录音机、多媒体等电化教具。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模拟的语言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章 课堂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是全面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活动为中心,话题为线索,让学生通过做事、思考和合作来体验语言,体验生活和体验学习的快乐。使其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一定的,但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去完成既定的任务,就需要我们设计一个科学的程序。各学校英语学科要配合全县初中开展的“课型研究与达标活动”,逐步完善英语学科各课型的教学模式,并做到人人过关达标。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必须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语音语调准确,适时使用母语。
2.必须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根据目标设计任务活动,将语言知识问题转化为语言活动情
境,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学习、巩固、使用新知的过程,这就是 “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了就用”新理念的体现;教师既要按照课时计划与教案上课,又要不拘泥于教案,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教学进程,灵活地展开教学活动,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尽可能多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有重点、有条理,一环扣一环地上好每堂课。
3.必须明确英语课是技能课,英语是“练”会的,不是“讲”会的。按照听说课、读写课等不同英语课型特点,重点训练学生的某些技能,理清讲与练的关系,切忌满堂灌,要让学生在语言活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讲解要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练的形式必须多样化,有实效。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听说读写)时间至少要占三分之二以上。每堂课必须有明确的中心任务、围绕中心任务做好小任务活动设计,形成完整的任务活动链。任务活动链要做到步骤具体、内容充实、环节紧凑、结果真实,要正确把握教学的三度(深度、广度和密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4.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话题和任务做好教学流程设计:
A.语音和书写教学
初一入学阶段要集中强化语音和书写教学,教给学生拼读和记忆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强化,尤其在词汇学习、学生听力、朗读、会话时要有意识地加以训练。起始阶段要引导学生模仿跟读,鼓励学生大胆开口。逐步达到听音正确,读音准确。英语字母、单词和句子书写要规范,标点符号运用要准确。
B.词汇教学
按《课标》规定要求学生掌握单词,分清主次。单词教学提倡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进行,以达到“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也可采用集中识记、分
散巩固的办法,但一次不宜太多。在学生对所学词汇有了大概的认识之后,尽快将单词带入有情景的句子中练习使用,然后在阅读中体会,在写作中运用。不要
过分机械操练单词与短语。
单词记忆目前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老师要告诉学生遗忘的规律,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如归类记忆法(同义、反义;前缀、后缀)、分散记忆法(每天背诵、设立单词本)、应用记忆法(会话、阅读、写作)等,也可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竞赛活动,如朗读、背诵、默写等。
C.句型教学
句型是语法句式的基本形式,或者说是句子表达的基本模型。它能帮助学生尽快的学习、理解、掌握和应用所学句式去进行交际。句型学习的一般程序是:情境创设—句型呈现—榜样示范—机械模仿—交际应用。注意:情境要真实,要用学生熟悉的词汇;句型要简洁、明了、易操作;教师示范或师生示范要到位;操
练、练习有层次。D.对话教学
对话是英语交际的基本形式。新目标英语的教学内容多以对话式出现,语法句型也隐含在对话中,她给学生提供了实际运用语言的情景。但是教材中的对话多不完整,因而教师首先要通过一定的情境,提供给学生一个完整对话模型,然后引
导学生角色扮演。E.阅读教学
阅读是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也是知识学习、理解和应用的有效手段。英语阅读分课内和课外两种,也可称作精读和泛读。课内阅读是指对教材上提供的课文材料进行阅读教学,亦即精读。但是教材上的课文数量有限,广度和深度明显不足。
因而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的搜集整理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匹配的课外资料进行补充。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是: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Pre-reading 是指阅读的准备阶段,主要包括词汇准备、教师引入、导读提纲等。时间不宜太长。While-reading是指阅读的过程阶段,它又分为速读、细读和赏读。速读抓大意,主要训练学生快速浏览的能力;细读研句子,训练学生研读句子的表意功能;赏读悟方法,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材料的能力,领悟作者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课外阅读是指课下阅读,也就是泛读。按照《课标》的要求,初中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因此,教师从初一开始就要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学生提供足量的课外阅读材料。要帮助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只有阅读能力上来了,整体素质才会提高。
F.写作教学
写作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是语言学习的信息输出。写作练习主要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一般分模写和应用两个层次。模写是指模仿范文写作;应用是指根据实际写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英文作文,并做好批改。要指导学生做好二次修改,直至满意。建议设立英文作文本,定期交流、评比、展览。要让学生保存好作文
本,并不时对照阅读、订正。
G.语法教学
指导学生按照《课标》的要求掌握和理解所设定的语法项目。《新目标英语》的教材设计思想是两线编排,话题是明线,语法是暗线。这也符合新课程理念,即淡化语法,注重交际。因此学习语法时,要结合语言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语言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去理解、去应用。切忌孤立地学习语法知识。
H.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的英语学习活动形式。他以活动为载体,任务为驱动。任务设计要明确,类似“学会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谈论自己的假期”的说法不是任务活动,只是教学目标。活动安排要具体,比如谈论自己或家人的假期计划、写招聘海报、制定班规、问路、看医生等有目的、有情境的任务活动。完成任务活动的过程就是学习、巩固、使用新知的过程,这就是一个“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了就用”新理念的体现。不要急于检查或者展示活动的成果,要注重
活动的过程。
因而,在布置任务活动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多长时间”、“达到什么目标”等。如,在教学中老师们经常使用的活动形式—“Make a surway”,这个活动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调查”,它是要求学生运用“问答”的形式做事情;二是“报告”,它是要求学生运用“陈述”的形式做事情。所以老师还要做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活动前做好示范;活动中巡回指导;活动
后反馈矫正。第三章 课后活动 1.作业设置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复习巩固已学内容。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可分口头、笔头两种。笔头作业量以中等生用十五分钟左右可以完成为宜,作业内容初一上学期以单词和编写英语句子为主;下学期可以句子和小短文交替。其他年级新单元开始时以单词和编写句子为主,单元后期应进行对话和小短文编写。有听力条件的学生每天可以有5--10分钟的听力作业,双休日和寒暑假作业提倡布置英语“软作业”,例如办英语手抄报、读英语原著、学唱英语歌、看英语电影或电视节目
等等。
2.作业批改
书面作业要全收全批。批改要及时、规范,使用规范的批改符号,错的地方要求学生订正。用英语作鼓励批语,统一用A、B、C三个等级进行书写评价,提倡面批,做好批改记录和讲评工作。听力、会话、阅读、应用写作等实践性作业可采用家长监督、小组检查、教师抽查的等方式落实。设立英文写作本。
3.课后指导
辅导形式要多样,可采用个别辅导,小组互助,坐诊闻讯等形式;辅导内容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分层指导;辅导的重点要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策略的调整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倡教师为学生是编制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等。尤其在当前学生学习自制力差,自主学习能不高的情况下,此举特别重要。
4.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它能创设英语情境,增加实践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接触和运用英语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课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从组织形式看,可以是个体的、小组的、班级的、年级的和全校的;从活动空间看,可以是室内、室外、校内、校外乃至校际、国际。如设英语角、英语日、英语广播、英语手抄报、英语故事会、英语歌舞会、英语课本剧、英语主题展览会、英语书信海外联谊、英语演讲、看
英语电视或电影等。
各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英语水平和学校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
动,各年级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
第四章
测试与评价
传统的教育评价将学生的考试分数做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素质教育的评价应当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即评价的要素必须包含构成学生外语能力的各个方面。测试的形式可以是调查、问卷、观察、表演,口试、笔试以及听力测试等。即通过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以及主观和客观的测试,对学
生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评价.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与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导向功能。对于学生:通过测试可以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知识缺陷,调整学习策略,通过评价可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于教师:通过测试可以使自己获取英语教与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通过评价可以使自己正确的认识自我,修正自我,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1.评价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估,更好地进行后阶段的教学。要注意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除搞好期中和期末考试外,还要进行形成性测试,每一堂课都要进行目标达成度监测,每一个单元都要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坚决杜绝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的现象,重点做好问题修正和查漏补缺,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常规、情感态度等进行考查,以帮助学生
调整学习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测试的形式:测试分口试、听力测试和笔试三种形式。必须重视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测试。各年级在单元检测、期中和期末考试中都应包含听力测试项目。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口语测试。
3.命题的依据:命题以《课标》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编制试卷。既要考查知识,更要考查能力。命题要覆盖面广,难易适度,针对性强。要注意科学性、综
合性和灵活性。
4.复习指导:考试前要指导学生做好复习工作,帮助学生订出复习计划,检查、督导学生复习,以期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全面理解和掌握。
5.评卷分析:考试后要认真及时批阅试卷,做好试卷分析,总结教学情况,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后续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找出优势与不足,制定修正措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第五章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教师对职业目标和预期成就的设想,对专业素养的具体目标的设计,对成长阶段的设计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科学的发展规划对教师的发展与成长具有目标导引、过程监控和自我调节作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
实践—反思—提升。
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有多种形式。从时间上区分,有几个层次:长期规划(10年左右),中期规划(3-5年),短期规划(计划、月计划和日计划)。前两种是长计划,后一种是短安排。短安排比较容易制定,中长期规划则较难做。不
管何种规划都可以根据运行晴光进行适当调整。中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环境和自身的分析,这是正确定位的基础,也是最能体现教师的预见性、反思能力的地方。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包括总的定位和目标、具体的分项的目标任务。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定位和目标也应该有差异。三是达到目标应该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下面就规划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做一要求。
1.业务学习
制定读书计划,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目标、定要求。所读书目应包括学科教学类(课程标准、学科理论、教材)、教育理论类(名家论教育)、哲学类(提高自己的哲学修养)、文化类。每学年初进行一次学习效果测试。结果纳入对教师的工作考核。2.公开教学
每学期至少举行两次公开教学活动。活动前要主动邀请靠科领导和同伴前来听课指导;活动后,安排专门时间进行研讨。研讨时,先作自我剖析(教学计划、学案制定、过程实施、过后反思),然后请听课教师作分析(要有自己的观点,成绩要肯定,问题要找准,建议要切实可行),最后组长作总结发言,达成共识。
同时布置下次活动任务。
3.教学研究
积极参加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主动承担教学研究任务,如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每位教师至少立一项研究课题,课题不宜太大,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要有过程研究材料,阶段总结和研究报告。
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生活的抽身反省与自我观察。教学反思活动主要涉及
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学实践活动、个人经验、教学关系与教学理论,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了教学反思的基本向度。
教学反思有多种反思方式。例如,在时间序列上,有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期中反思、期末反思,就一堂课而言,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在主体序列上,有个人反思、教师集体反思、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教师与专家共同反思、教师与家长共同反思;在内容序列上,有个案反思、主题反思、学科反思、跨学科反思,具体到教师的日常工作内容,有讲课反思、作业反思、评价反思、活动组织反思;在教学发展序列上,有学生成长反思、教师成长反思、教学理念反思、教学改革反思;在表现形式序列上,有反思日记、反思档案、反思报告、反思竞赛、反思作业等。在进行教学反思时,除了可以采用上述方式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智慧,针对具体的条件与问题,创造更为适合的方式方法。因为没有哪一种方式方法是适合每个人、每件事的,创造本身就是教学反思所追
求的境界。
结合我们的英语教学,每位英语教师都应建立反思档案(可结合在教案、计划和总结中),及时进行课时、单元、阶段、期末、学年反思。
第二部分
学生学习常规
学习常规是学生学习时必须遵守的条例,落实好学习常规,可以使学校的教学秩序更加稳定,从而促进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形成。科学而条理的学习常规,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实行有效调控,并使之处于有序、良性运行状态,具有较强的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它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学科的。叶圣陶先生给《中学生》杂志写的复刊词中特别强调,“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
不尽。”要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就要帮助学生拟定一些学习常规,如预习、上课、复习、作业、阅读、实验、自习、活动等常规。让学生按常规学习,以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按一定规范形成的习惯,才是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还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要要求学生在自觉执行学习常规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以下习惯:主动学习;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预习;认真听课;上课主动回答问题;多思、善问、大胆质疑;上课记笔记;协作研讨;课后复习;及时完成作业;阶段复习;动手实验操作;观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练后反思;有错必改;查找工具书等等,总之,成长中的学生,一定要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使自己终身受益
1、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是搞好学习的核心,它有利于实现学习目标,磨练意志,做时间的主人,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无计划的学习易盲目、散漫、疏懒、松松垮垮。
制定计划的要求:
(1)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身条件和学校教学计划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2)既要有长计划,又要有短安排,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面。计划要全面,妥善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学校规定的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自习课、课
余、双休日、假期等)。
(3)要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确切的完成时间,有保证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措施。
(4)要符合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要寻求与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要自觉接受老师、同学和家长的监督。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第一步,是听好课的基础,它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可以克服学习上的被动性,增强主动性,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坚持课前自学受益终身。作为学习常规的预习,主要指根据各科教学进度,在课前所作的尝试性的自主学习。提倡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设计导学提纲等。课前预习的要
求:
(1)了解背景知识,自学新生词汇;(2)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3)试学基本内容,找出疑难点;(4)根据老师要求,做好其他准备工作。
3.课前准备
(1)时间上的准备:提前到教室;(2)精神上的准备:充沛的精力,良好的心境;(3)物质上的准备:课本、笔记本、练习本、钢笔等文具;(4)知识上的准备:简要复习旧知、预习新知及预习中发现的疑难;
4、课上学习
教室是学习的基本场所,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人的青少年时代一半在学校度过,而人的学生生活又主要在教室里度过。所以,荒废了上课就必然荒废学业。
上课是学习的生命。上课的要求:(1)听从老师指导,紧跟老师思路。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发言。(3)专心致志听讲,多种感官并用。(4)深入咀嚼思考,大胆质疑问难。(5)做好课堂笔记,强化理解记忆。
5、课下复习
复习是战胜遗忘的唯一武器。只有按照遗忘规律的特点,针对所学内容有计划的不断重现、反复强化,才能形成永恒的记忆。因此,要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老师的要求科学而合理地安排复习内容和复习时间。复习的形式和要求:
(1)尝试回忆
就是独立地把上课所讲的内容回想一遍。尝试回忆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遗忘,强化记忆。看看能记住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忘记了。
(2)看教科书
尝试回忆后,带着问题看书。目的主要在于检验记忆的准确性,纠正记忆误差。
(3)整理笔记
上课时记的笔记由于时间关系,不够系统、清晰,通过整理笔记可以进一步把课堂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和升华。课堂笔记就是以后的复
习资料,要妥善保存。
(4)知识拓展
所谓参考书,是指与教材配套的教辅读物或有关专题书籍。看参考书要有详有略:相同之处一掠而过,不同之处仔细研读。吸收多种精华,强化深化所学。
6、完成作业
做作业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预习、上课、课后复习实际上就是做作业的准备工
作。做作业是一种智能训练,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基本途径。英语的作业形式有口头的、书面的、听力的、朗读的、写作的以及一些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有的需要独立完成,有的需要合作完成,要区别对待。做作业的要求:(1)按时保质完成。做到先复习,后练习;先订正,后作业。(2)书写认真规范。不潦草、不马虎、不涂抹、不用修正液。
(3)提倡设立英文作文本。做好每一篇作文,反复修改,直至满意。妥善保管,经常回顾。倡导建立“错题本”,记下错题和疑点,以便随时强化。(4)非书面作业要自觉完成。养成自觉朗读、背诵、记忆的好习惯。如晨读、午诵、晚反思等。
(5)拓展提高。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可自行选择一些拓展练习。这是扩展;也可以对所做的作业进行反思,寻找新解或多解,这是提高。
7.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按照《课标》的要求,初中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因此,从初一开始就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课外阅读。可以通过订阅英文报纸、购买英语读物、借阅英文刊物等方式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课外阅读的要求:
(1)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持之以恒,定有收获。
(2)每天坚持阅读一至两篇英文材料。(3)做好学习笔记,读写结合。
8.考查考试
考查和考试是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考查分日常考查、单元考查和阶段考查;考
试分期中、期末考试和学业考试等。考查的作用主要监测和诊断,它能帮助我们发现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指导我们改善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成绩。考查和考试是在总结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但考查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所以,考查前我们要做好复习,考查后要做好分析和反思。考试(期中、期末除外)的主要作用是甄别我们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升学服务。同时也考验着我们的心理素质。我们的考场策略是:(1)稳定情绪,坚定信念;(2)文具齐备,精神饱满;(3)明确要求,通览全卷;(4)先熟后生,先易后难;(5)认真审题,读懂题干;(6)及时检查,改错纠偏;(7)字迹清晰,书写规范;(8)诚信考试,不搞欺骗;
9.习惯养成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而我们在自觉执行学习常规的过程中,要逐
步养成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⑴主动学习;⑵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⑶预习;⑷认真听课;⑸上课主动回答问题;⑥多思、善问、大胆质疑;⑺上课记笔记;⑻协作互助、合作学习;⑼课后及时复习;⑽独立完成作业;⑾阶段复习;⑿动口、动手、动脑;⒀认真观察;⒁用英语做事情;⒂课余和假期自觉学习;⒃练后反思;⒄有错必改;⒅查找工具书等等。总之,成长中的青年学生,一定要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好
习惯受益终身,坏习惯贻害万年。下面列出部分歌诀,供参考。
晨读: 晨早起,先健体;
洗漱毕,读英语;
十分钟,了不起。课前: 预铃响,进教室;
静身心,备书笔;
新和旧,简预复。课上: 认真听,重点记;
聚精神,跟思路;
学和练,要积极。课后: 快复习,莫忘记;
先看书,理笔记;
做作业,要独立。自习: 自习课,靠自己;
学什么,要自主;
快节奏,提效率。练习: 听和说,先练起;
读与写,不分离;
综合练,出成绩。晚思: 入寝前,静静思;
一天来,得与失;
想明日,梦甜蜜。
第三部分
教研组长工作规范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单位,是学科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的基层组织,也是教师发挥集体智慧,研究教材教法,学习教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活动基地。教研组长是学校学科教学的管理者、实施者,是和学科教研的组织者、带头人。学科教研组长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教研组长的工作
职责和工作规范是:
1、根据学校工作和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年、学期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教研活动、研究课题、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的安排等。
2、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课程标准、学科理论等,开展教材通研、,进行业务培训,经常吸收信息,总结交流经验,撰写教学论文,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3.主持教研活动,组织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听课、评课等活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要从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出发确定校本教研课题,注意要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有记录。努力形成本学科特点,不断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4.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研究,重点抓好先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优培差转、教学研究、考查考试等教学环节,始终保持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5.贯彻落实教导处的教学工作计划,安排、协调、督促、检查本组成员的工作;配合学校行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必要的考查,特别是对教师执行教学规范等方面要有具体要求,要制定一套符合学校和学科实际的落实措施及考核办法。6.组织本学科各年级阶段测试的命题、阅卷和试卷分析工作,对改进教学、学
科建设、提高质量提出指导性意见。
7.组织本组教师指导本学科课外活动。以培养学生学科的全面素质为目标,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兴趣小组,广泛开展读书读报、科技制作、知识竞赛、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
8.搞好教研组建设,形成团结、互助、协作、竞争的良好教研氛围。关心扶持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指导本学科的年级备课组工作和导师制的实施,以传帮带的形式培养青年教师。
9.做好每学年、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要求认真、全面、实事求是,内容包括工
作成绩、具体做法、努力方向等。
第四部分
备课组长工作规范
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落实教学环节的最基层组织。备课组长是年级学科
教学和学科教研的组织者,是学科教学的带头人,是学科教学质量的负责人。备课组长应在教导处、年级组的领导下,接受学科教研组长的指导,开展本年级本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年级备课组长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规范是: 1.结合年级组工作计划和学科教研组教研计划,制定本组的教学教研计划。2.组织本组教师搞好新课程理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所用教材的通研,努力提高本组教师理解课标、驾驭教材的能力,大力提升课程实施水平。这是备课组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3.组织好常规校本教研活动,如听课、评课、反思以及基于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上下功夫。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学科组组织的教研活动。4.组织好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研究活动,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必须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每周进度、定教学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议”,即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的教学方法手段、议课后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信息。
5.组织教师做好单元测验和阶段测试工作,每次测验后,要分析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发扬成绩、找出问题、及时补救。
6.组织本组教师做好因材施教、培优补弱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好丰富多彩、卓有实效的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6.加强备课组建设,同事间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关心、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以老带新、青蓝同盛。本组老师及兄弟组之间的团结协作。
附: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思想
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视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出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可由教师制定,也可由师生合作制定。
2.目标要明确、恰当、具体,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维度综合考虑。
3.目标可以通过导入新课或课堂小结等途径加以说明。教师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教学过程要始终紧扣目标进行。
三、教学内容
1.根据英语教育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并积极开发英语课程资源。
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教育性因素,注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重点、难点明确。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注意整合。另外,要善于发现教学内容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1.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英语的实践
性和综合性,教学相长。
2.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英语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有效组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学法指导
和常规训练。
3.从教材、学生实际出发,教法灵活得当,讲求教学艺术。教学环节合理,课
堂结构完整,时间安排适当。
4.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进行以语言实践为目的,为语言教学实践
服务。
5.提倡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五、教师素质
1.教态自然和蔼。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亲切,教学行为规范,热爱学生,作风民主,注重师生平等对话的情感交流。
2.课堂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有节奏感,有激情,富有启发性。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适时使用母语,英语语音语调标准、流畅,汉语要用普通话。
3.板书规范,字体美观,纲目清楚,设计合理。
4.具备较深厚的知识功底和宽广的学科视野,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六、教学效果
1.学生的活动态度。学生活动多,学习效率高,学习质量好。
2.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能调动自己的情感和经验,主动参与教学,参与范围
广、过程长、程度深。
3.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思维空间大,思考时间充分,思维状态活跃,效果良
好。
4.目标达成状态。通过课堂教学,使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在不同层次学生身上都有较高的达成度。既有近效,也有远效。说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它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它不仅不限制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而且鼓励教师的教学要有创新、有特色、有个性。比如:设计与众不同而且教学效果很好的教学方案;在学生能力培养和人文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创造良好的教
点击此处输入内容
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运
用得当等。
第五篇: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发送稿)
目录
总述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3.教学建议 上篇
必修课程 1.基本构成
2.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下篇
选修课程 1.基本构成
2.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附: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暂定)
总述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以下简称“修订课标”)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北京市、海南省、山东省、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和考试招生制度等综合改革的深化,指导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价值,特制定“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语文学科指导意见”坚持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纲,落实修订课标和高考改革的要求,根据教学中暂时使用现行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的实际情况,对语文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方向。落实修订课标的要求,体现修订课标的精神,认真探索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将多方面语文学习任务组合成“群”,注重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效应,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应把注意力从“讲解课文”转移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点拨上来。
2.体现衔接性。适应新的高考方案,使旧教材的内容与修订课标对接,落实各个任务群的学习要求。
3.保持稳定性。保持现行旧教材(不限版本)的相对完整,对部分内容作出适应对接的重组和调整。4.注意可操作性。调整后的课程内容清楚明白,简便易行,不增加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负担。在修订版教材问世前,教师要发挥创造性,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尝试设计学习专题,组合相应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设计、实施学习专题任务提出好用、管用、可行的策略。
三、教学建议
1.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了15个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彼此之间又渗透融合、衔接延伸。教学时应根据每个任务群的特点,利用旧教材的学习资源,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而深入参与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可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加以创设,融合听说读写,打通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整,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3.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类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 整。既要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关系,更要注意不同课程的专属任务群和贯串三类课程的共同任务群之间的衔接。
必修课程的教学要立足于基础性,重视日常语文积累,为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奠定坚实根基。选修课程的教学要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鼓励开展个性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选修Ⅰ应注重学习“面”的广度,选修Ⅱ应注重学习“点”的深度。
4.鼓励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实施任务群的教学,鼓励教师发展特长,有选择地开发课程资源,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媒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在社会进步新形势下的发展与提升,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教师要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努力建构教学共同体。教师应努力适应语文课程改革,持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学素养;要善于与同行、学生合作,在集体备课、案例研讨等对话交流中学会自我反思,实现教学相长。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修Ⅰ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6学分课程;选修Ⅱ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9学分课程。
必修课程,每一个高中学生必须修习;选修Ⅰ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要求选择修习;选修Ⅱ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
上篇
必修课程
一、基本构成必修课程 8 学分,用连续的两个学期完成。必修课程为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是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必修课程有7项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与写作”。各任务群的学分安排、教学要求等如下:
二、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一)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本任务群旨在通过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语文知识,巩固梳理已有的积累,进一步认识语言结构和运用规律,观察、探索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发现和解决问题。该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和选修Ⅰ阶段均有贯穿,选修Ⅱ阶段,建议集中使用。
【教学建议】
1.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所积累的字词句语言素材进行归纳、分类、比较,使所掌握的材料条理化、系统化。积累内容,包括“附录”所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指导探究语言文字的结构规律和运用规律,逐步建构起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继续加强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的积累。3.引导学生在阅读和表达交流中,比较不同类型文章的表达方式及其特点,通过对所学的作品进行归纳、分类等梳理,形成文章的体裁意识并在表达实践中运用。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适当从旧教材(包括必修、选修)中,选择3个学分的内容学习,各阶段均安排1学分,18学时。
例举:“汉字”“对联”“修辞”“交际中的语言运用”“逻辑和语文学习”等,这些专题可以直接作为学习材料,也可将其他课文作为学习材料,将该任务群的教学与其他任务群的学习融合起来。
【评价建议】
1.在观察和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能自主建构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增强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思维能力。
2.能联系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增强规范意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本任务群建构读整本书的经验,体验读书乐趣,养成读书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为一生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奠定基础,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本任务群贯串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个阶段。在必修课中安排学分,在选修Ⅰ、选修Ⅱ中不安排学分。
【教学建议】
1.整本书阅读的篇目,应该结合旧教材要求,师生共同推荐、讨论决定,也可包括学生个性化选择。
2.指导学生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等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三个阅读层面引导学生阅读:初步阅读,对整本书内容有大致了解。进一步阅读,对整本书中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手法等有理解、分析。深层次阅读,对整本书阅读后,有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质疑。
3.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习、提出专题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学习方式应以学生利用课内、课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约束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高中阶段选择2至3部著作精读,其他著作可以布臵泛读。
例举:《论语》《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呐喊》《平凡的世界》《边城》《茶馆》《巴黎圣母院》《高老头》《莎士比亚戏剧》《堂吉诃德》等。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阅读篇目,鼓励学生在精读篇目的基础上更广泛地阅读。
【评价建议】 1.通过阅读,把握书中重要观点和价值取向。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初步建构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逐步深化读书经验,总结、完善读书方法,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2.通过阅读,发展思辨能力和想象联想能力,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撰写、发表读书报告,在交流研讨中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当代文化参与
本任务群聚焦于学生对当代文化生活的关注与参与,增强文化意识,学会对文化现象进行剖析、评价,进而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理解与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践行先进文化。
本任务群贯串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个阶段。在必修课中安排学分,在选修Ⅰ、选修Ⅱ中不安排学分。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化生活热点现象,聚焦并提炼问题,分析和解释文化现象,积极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参与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2.设计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当代文化参与活动中认识传统与现代、继承和发展、理解和包容的关系。
3.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通过开放式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中,选择0.5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网络语言”“影视文化现象”等。【评价建议】
1.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到当代文化实践活动中,开展专题研讨,分析和解释文化现象、提高参与文化研讨的自觉性。
3.基于特定的文化现象,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社区走访、观看演出展览等各种方式,丰富语文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四)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本任务群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对媒介传播内容的理解、辨析、评判能力,提高利用多种媒介进行分享与交流的能力。
本任务群贯串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个阶段。在必修课中安排学分,在选修Ⅰ、选修Ⅱ中不安排学分。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独立选择跨媒介的普及性著作进行研习。通过纸质文本或网络文本的阅读,或通过参观展览等途径,了解跨媒介的特点。2.组织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媒介应用领域,创设一个应用场景,在实践中了解其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并归纳分析,形成研习成果。
3.通过实例分析,师生一起研讨各类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分析合理选择、恰当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介对表现主题、传递信息、促进交往所产生的影响,总结形成结论。
【学习材料】
跨媒介学习应该重视选择与旧教材相关的内容,鼓励老师们参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践。
例举:“影视作品”“微信”“博客”等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建构互联网背景下与纸质品阅读方式不同的其他阅读方式。
【评价建议】
1.了解不同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灵活使用互联网,检索所需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认识某种媒介在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2.能选择媒介,合宜地运用不同类型媒介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五)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本任务群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以及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教学建议】
1.本任务群包括三类学习内容,建议在三类学习内容中至少选择两类学习。
① 社会交往类:主题明确的会谈、谈判、讨论及其纪要;活动策划书、计划、制度等常见文书;招聘启事、面试陈辞;面向社会大众的演讲、陈述。
② 新闻传媒类,包括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常见言语形式,如:新闻、通讯、传记、调查、访谈、述评;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
③ 知识性读物类:复杂的说明文、知识小品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
2.指导学生学习实用的阅读与交流方式,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各类当代社会实用文本的基本格式,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提高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3.指导学生总体把握实用性社会交流语体的特点,以负责的态度,书面或口头陈述自己的看法,做到真实准确、真诚得体、观点鲜明、思路清晰、简洁明了,力求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必修)中,选择1个学分的内容学习。例举:“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演讲辞”“科普文章”“应用文”等。
【评价建议】
1.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有自己的思考和评判。
2.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科技文化产品,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3.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本任务群学习思辨性的阅读和表达,包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理解与评价,论述类文本的写作,围绕主题的讨论和辩论等。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发展合乎逻辑的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水平。
【教学建议】
1.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选择历史、社会、时事、学习生活中共同关心的话题组织教学,能准确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之间的联系。
2.围绕社会生活中的话题,学习经典论说名篇的论说方法,开展专题讨论与辩论。理性、顺畅、有依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书面表达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能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必修)中,选择1.5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随笔杂文”“艺术评论”“古代论述性散文”等。【评价建议】
1.阅读活动中能以古今不同时期的思辨性文本为载体,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下,以专题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通过阅读探究、发现总结、鉴别评论等具体活动,提升阅读中的思辨能力。
2.写作活动中能结合学习需要、当前社会生活实际、古今经典议论文的阅读发现具体情境,提出立论或驳论的写作任务,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证明,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
(七)文学阅读与写作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优秀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激活想象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学习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建议】
1.设计专题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注意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独特感受,帮助学生建立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世界及生活图景与现实社会的关联。
2.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如问题设计、作业导向、阅读策略等,提高文学阅读鉴赏的效率。灵活运用自读与讲读、单篇学习与比较学习、赏析与批评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深度的学习。
3.创新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形式,如举办朗诵会、课本剧表演、读书报告会、家庭读书日等活动,使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创造更多交流展示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强化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如在教室设臵“创作园地”、创建班级网页、举办文学创作征文活动等。成立编辑小组,将班级同学的作品编辑成册。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中,选择2.5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中外现代诗歌”“中外小说”“中外戏剧”“古代诗词、戏曲”“古代记叙散文”“写人记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等。
【评价建议】
1.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2.能根据文学作品的体裁特点理解文学作品。如通过作品中的意象、意境、细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戏剧冲突等,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适当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获得对文学作品独特的阅读感受,并联系当前的社会生活,阐发对作品的理解。能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潮、所属文学流派,以及作者自身经历、文学艺术主张等角度理解作品。
下篇
选修课程
一、基本构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选修课程由选修Ⅰ、选修Ⅱ两类课程构成。选修Ⅰ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6学分课程;选修Ⅱ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9学分课程。选修Ⅰ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发展需求或升学要求进行选修;选修Ⅱ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
选修Ⅰ课程安排8项任务群的学习,包括:“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文化论著研习”。选修Ⅰ课程是学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
选修Ⅰ各任务群的学分、教学安排等建议如下:
二、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四个学习任务群,在必修课程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其他任务群的学习来落实。选修Ⅱ的教学要凸显地方、学校、教师、学生等特点,教师着力于设计、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丰富学生的言语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
(一)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本任务群包括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阅读及读书报告、创作交流,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旨在整体了解与把握现当代作家作品,培养阅读现当代作家作品的浓厚兴趣,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建议】
1.建议从体裁特征、题材内容、文学发展阶段等不同角度,组织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专题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意图。
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能针对具体作品自主选择角度撰写作品评论,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选修)中,选择1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中国现代诗歌”“中国现代散文”“红色经典”“乡土文学”等。
【评价建议】
1.能理解文本的要义,能对文本或社会现象等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质疑,具有实证意识,能阐释文本阅读中的体验。
2.能个性化地理解作家、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价值,能对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反思和创造。
(二)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本任务群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强化文言阅读经验的积累与梳理,培养汉语语感,养成民族审美趣味,形成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阅读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代表性作品,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释古代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思想内涵和创作技巧与特色。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联系以前学习的古代作品,梳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重视诵读在培养语感、增进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提高古代作品的阅读能力。3.多角度、多层面地组织主题学习单元,合理运用精读、略读的方式,由点到面地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经典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和家国意识,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材料示例】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选修)中,选择2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中国古代诗歌”“先秦散文”“诸子散文”“唐宋散文”“元杂剧”“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等。
【评价建议】
1.独立研习古今中外经典作品,理解古代经典作家作品及其思想内涵、艺术价值。主动进行语言积累、梳理建构,独立对语言运用现象和规律进行探究。
2.注重展示自我发展的过程,注重文化批判、反思和创造。
(三)科学文化论著研习
本任务群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著作(节选)的阅读与研讨。体会科学文化论著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语言精炼、表述准确等特点,学习体验逻辑、实证等科学思维方式,感受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研习科学文化论著,增强阅读科学文化论著的兴趣,学习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概括、归纳、推理、实证等思维能力,提升认识自然、社会,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讨文本内容,分析主要观点,交流阅读感受,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3.引导学生关注并学习调查自己身边的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现象,研讨交流科技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可根据本地区科技、社会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或科研小论文。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选修)中,选择1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中外当代科学论著”“中外文化论著”等。【评价建议】
1.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阅读方法,梳理论著的主要内容;选读重要章节,通过阅读、讨论、探究,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了解科学文化论著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阐释观点,表达思想。
2.能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本任务群是通过外国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的研读,广泛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习惯以及开放宽容的文化心态,进一步提升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博学高雅的文化品位。
【教学建议】
1.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
2.调动学生关于世界历史、地理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知识,促进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及心灵世界的理解。
3.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专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拓展阅读、研讨交流。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选修)中,选择1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外国小说”“外国诗歌”“莎士比亚戏剧”等。【评价建议】
1.根据小说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尝试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
2.注重言语活动中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能个性化地理解外国经典作家作品及其思想内涵、艺术价值,对跨文化现象、作品等能够理解、批判与反思。
选修Ⅱ课程安排8项任务群的学习,包括:“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传统文化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选修Ⅱ特有的课程都以“专题研讨”的名称显示,修订课标中设计了4个任务群供学生选择。
选修Ⅱ各任务群的学分、教学安排等建议如下:
(五)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在选修Ⅰ“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基础上,就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若干专题深入研讨,提高学生对现当代文学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培养批判精神与探究能力。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建议设臵3—4个专题,每个专题9—12课时。
【教学建议】
1.设立探究专题所涉及的作家不宜过多,角度可以多样。
2.教师可以依据学习内容、学习兴趣、学习资源等,推荐相关专题,供学生选择学习。学生也可自主设计,确定学习专题。
【学习材料】 例举:“鲁迅小说专题研究”“从《边城》看沈从文的乡土情结”“当代微小说特点研究”等。
【评价建议】
1.围绕中心论题进行有准备的研讨,围绕专题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探究的成果。
2.每读一篇必做读书笔记,尝试参与文学评论。
(六)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在选修Ⅰ“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基础上,选择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进行深入研讨。旨在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责任感。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建议设臵3—4个专题,每个专题9—12课时。
【教学建议】
1.教师依据传统文化学习内容、学生兴趣、学习资源等,设计多种专题研讨与交流活动。
2.在学生独立完成相关专题研习的基础上,可从研究的资料、过程、方法、收获等多个角度展示研究成果,并且围绕学习中的若干问题,组织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
【学习材料】 例举:“史记研究”“儒道互补”“李白专题”“豪放派与婉约派”等。
【评价建议】
1.选择阅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要义的代表作品,确定专题,进行研讨。
2.阅读古代典籍,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写读书笔记,围绕中心论题进行有准备的研讨。
(七)跨文化专题研讨
在选修Ⅰ“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的基础上,深入研讨外国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若干专题,思考丰富多元的人类文化,汲取人类思想精华,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增进文化理解力。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建议设臵4—6个专题,每个专题6—9课时。
【教学建议】
1.选读一位外国作家的作品或外国文学理论名著,研讨代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外国文学,设计专题进行深度学习。
2.借助已有的阅读经验,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跨文化专题研究。【学习材料】
例举:“契诃夫短篇小说研究”“叶芝诗歌研究”“希腊神话研讨”“理想国”“西方电影专题”等。
【评价建议】 1.利用社会实践参与跨文化的交流,利用网络参与文化课题讨论。2.选择跨文化研究的文章或专业杂志阅读学习,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化。
(八)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有这方面兴趣和追求的学生阅读学术论著,体验学者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陈述学术见解的思维过程和表述方式。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建议学术著作选读为22课时,学术专题研讨为8课时,学术性小论文写作为6课时。
【教学建议】
1.在“科学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的基础上,结合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进行,以学生自主研读为主。
2.学术专题研讨在著作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可依据自身阅读兴趣、发展方向,自主选择专题。
【学习材料】
例举:“中西方诗歌比较”“中国孝文化专题”等。【评价建议】
1.将研读学术著作过程中生成的关注点、问题点、质疑点等,梳理概括后形成专题。
2.围绕与所读学术著作相关或相近的话题组织研讨,完成学术性小论文。
附: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暂定)*
文言文(30篇)
一、必修(8篇)
1.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
2.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 3.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4.师说 韩愈 5.阿房宫赋 杜牧 6.六国论 苏洵 7.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8.赤壁赋 苏轼
二、选修I(10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2.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 3.过秦论(上)贾谊
4.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后汉书》 5.陈情表 李密 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 7.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8.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9.石钟山记 苏轼 10.登泰山记 姚鼐
三、选修II(12篇)
1.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2.《老子》选段(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持而盈之;五色令人目盲;宠辱若惊;知人者智;天下莫柔弱于水;信言不美)《老子》
3.《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孟子 4.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 5.谏逐客书 李斯 6.兰亭集序 王羲之
7.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王勃 8.黄冈竹楼记 王禹偁 9.沧浪亭记 苏舜钦 10.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11.项脊轩志 归有光 12.卖柑者言 刘基
诗词曲(40首)
1.静女 《诗经》 2.无衣 《诗经》 3.氓 《诗经》
4.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导夫先路)5.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6.短歌行 曹操
7.归园田居(其一)陶潜 8.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9.山居秋暝 王维 10.蜀道难 李白
11.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12.越中览古 李白 13.将进酒 李白 14.蜀相 杜甫 15.客至 杜甫 16.登高 杜甫 17.登岳阳楼 杜甫 18.石头城 刘禹锡
19.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20.李凭箜篌引 李贺
屈原 2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 22.锦瑟 李商隐
23.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李煜 2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25.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26.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 27.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 28.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29.登快阁 黄庭坚
30.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31.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3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33.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34.书愤 陆游
35.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36.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37.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 38.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39.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40.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王实甫
*以上篇目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送审稿)》拟定,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依据本省市具体情况,酌情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