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对体育新课改的理解
我对体育新课改的理解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就目前来讲,加深体
育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使体育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1、体育教师将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能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体育教师作
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积极地旁观,让学生自主观察、实践或积极
地看,积极地听。同时,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各种
情况,并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支持。二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
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所以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职能主要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体育的能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学生服务,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成功喜悦。
2、体育教师由居高临下转变成“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教学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
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体育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体育成绩的判定者,而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
是千方百计,虽不太规范、但却完全正确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新课程强调,教师是
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
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成“平等的首席”。新课程
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教与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3、体育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
色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学生身体健康的形成,是一个全面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
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发展,要尊重其多样性、尊重其创造性。作为学
生的引导者,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其职责是培养教育所有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
二是对来自周围人对某一学生的评价小心地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
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地给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
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并尽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体育教师教学方
式的转变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改变原有单
一、陈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是体育教师示范、讲解,然后学生跟着练习,使
学生完全处于机械被动接受状态。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引导教学方式改变,其
具体表现为: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二是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四是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三评定学生成绩方
式的转变评定学生成绩方式的转变评定学生成绩方式的转变评定学生成绩方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而忽略了教学评价中督促
与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及通过反馈改进学习的功能,也忽略了身体差异与体能大小,因而教
师与学生大多追求体育成绩。致使客观上的成绩与实际能力脱钩,因此不利于发现与发展学
生各方面的潜能;不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确立自信。这种
简单的成绩评定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和个体差异,往往损伤了学生的自尊,扼制了学生个
性的张扬。新的体育与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又专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对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了解与运用,重视参与性、健身性及娱乐性的统一。即客观求实,承认差异,又注重能力发展。使评价体系尽可能地反映出学生情况。这种较为客观体现“健康三维观”的教学课程评价体系,不失为教学改革上的一次飞跃。四四四四、、、、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新课标通过试行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它进一步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并以此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即;(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五五五五、、、、新课标为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新课标为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新课标为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新课标为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向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当然,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第二,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可不拘一格,敢于取材,大胆创新。综上所述,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场革新,无论是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框架结构,它将更有利于实现体育的社会功能,体现体育育人的价值。
第二篇:新课改中我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解
新课改中我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解
长沙市雷锋学校
罗明强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认为通用技术课程新课标的实现,要求广大中学原有劳技教师要转变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师生关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通用技术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劳动技术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为满足社会全面多元的需要,我们实行了多年的传统劳动技术在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方式上都需要彻底改头换面。如果再继续因循守旧,单纯地为了动手而动手却不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与国际教育的距离将会越来越大。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广大中学通用技术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改中去,迎接挑战,与时俱进。
一、改变教学观念
通用技术课程作为新课改的一门必修课程,必须为实现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过去的几年中,通用技术在原有劳技课程的基础上改革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忽视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的主导思想还是学技能,为了动手而动手。授课往往是模仿试教学,实践操作过程中永远是老师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使本来有趣而极具拓展空间的实践课程,变成了对很多思维活跃的学生来说只是单调的任务式的课程。严重扼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在新课程实施时难免“穿新鞋,走老路”,总认为提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要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实现,面对新教材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容量。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新歌谱旧曲,或者干脆左手新教材右手老教材。可见教师转变观念,是用好新教材的前提。只要我们在观念上真正完成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跟上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革步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运用新教材让学生在了解技术、掌握技术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且设法解决问题,最终提出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
二、更新教学方法
教育观念和教学目的决定了教学方法。素质教育旨在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技术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将传统的演示教学法和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应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学方法,变效仿式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所学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用技术课程知识的传授应该是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实践操作领会教学内容,再通过设计与创新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再也不能够老师指定一个作品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就像学生只能在老师画好的圆圈里活动永远找不到突破口,更谈不上创新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得到充分肯定,无需太注重设计的结果,我们要把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基点和重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能力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而有些技术和设计的概念或规律,学生能了解就可以了。
三、转变课堂角色
在传统教学课堂上老师是主导者,新课堂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在自主设计、实践和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和创作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角色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这时候教师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创造机会把学生融入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搜索所有有价值的参考,更进一部加深理解。鼓励学生参与活动,通过作品交流和各种评价方式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在心理上有成功的喜悦。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无论是师生之间的合作还是生生之间的合作都是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背景和条件。
在我国明确提出创造教育的是近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于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明确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理论。设立“育才创造奖金”,发表《创造宣言》,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 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也要以此为铭,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第三篇:对体育新课改的几点感受
对体育新课改的几点感受
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了快十年了,现在的体育课堂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中少了些秩序,少了些威严;多了些自主,多了些欢笑。但在这貌似热闹、自主的课堂教学背后,总觉得和课标要求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有一定的距离。
体育本来就是源于生活实践的游戏活动、又发展于游戏的一门学科,这个本该人人喜欢并积极参与的课程,至今却仍有一部分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解析:
讲解要领——示范——跟练——纠错——集体练习——个别指导——比赛巩固似乎成了体育课教学的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又这样学,没劲!告诉我学生已经开始厌烦这种方式的教学,他们渴望老师能给他们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给他们一个自由放飞的空间,不要层层束缚。学生希望老师给他们自由,老师不是不知道,关键是害怕自由惯的孩子,怎么才能收得拢,与其收不拢还不如不开放,以这种消极的态度面对积极的孩子,产生的后果便是孩子们的消极与被动。这是孩子们自己想要的活动方式吗?我们需要反思。
对策:变化方式 提高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
如何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使这些形式不流于形式?我们应提倡三主、三不的组织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 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教师不做现成饭来喂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的身体才能得到充分锻炼,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启。我应该尽快转变观念才对。
一、玩中乐 乐中玩
学生多把体育理解为作为玩的运动和游戏,尤其是小学生,而教师则通常认为是作为教材的运动和游戏。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本无可厚诽,更不易人为遏制。陈旧的教学方法为了完成技术技能的传授与目标的达成,往往会低级地重复那些毫无乐趣的教材。这样学生的理想思维与现实产生了偏差,进而导致厌学。而新课程的改革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作为体育的体育用恰当的方式去转换去取代作为玩的体育提供了机遇。就例如:我上的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发展快速奔跑能力,那就大可不必跑几次50米加速跑就了事,那样学生就不同意了。我是用玩的形式来多方位的思考组织的。首先,对教材进行反思认识。跑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技能,短距离快速跑在小学各年级教材中都出现,是跑的重点教材,除跑的距离要求不同之外,技术要求可概括为一松,二大,三快,四平直,也就是动作轻松,步幅大,步频快,要平稳,直线性强。要达到上述要求,腿的后蹬前摆要快速充分有力,摆动腿用前脚掌积极着地缓冲。全身动作协调配合,但在不同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所侧重,但要联系实际,小学生身体发育还不完善,教学中应考虑以发展学生跑得正确技能入手,以培养兴趣为抓手,以及新课课标健康第一为理念,正确认识挖掘教材重难点,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既要重视过程又要顾及教学的结果。不能让学生高兴了,却忘了教学结果,学生什么技能都没得到,这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结果。教材中要求一、二年级重点要求跑的直线性,抬腿充分和摆臂正确,从小养成正确的跑姿。在这个基础上,三、四年级后蹬跑的教学结合要求逐渐做到快速有力的后蹬,同时注意身体的平稳性,摆臂正确。
五、六年级可增加对摆动腿积极下压着地的要求。起跑方法,低年级可采用自然站立式起跑,中高年级可采用腿弯屈,身体较大前倾的站立式与蹲踞式的起跑。所谓欲速则不达,短距离快速跑在教学中应注意防止只追求跑得快,而忽视跑的轻松、自然和技术正确,教学中不宜多用秒表计时,练习中应多采用轻松、自然和有控制的速度进行练习,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过早、过多进行程度大的快速跑,往往容易造成动作紧张、僵硬等容易养成的错误动作和技术习惯。短距离教学中我是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的:
一、快速的高抬腿跑和摆臂,并结合游戏情境再现等方式(低年级)以兴趣为主渗透技能教学、有力的后蹬跑(中年级),有节奏性的小步跑(高年级)。
二、中速跑30米,注意动作轻松和技术要求。
三、沿直线快速跑30米。曲线跑可以作为发展跑得能力的手段。
四、集体听信号的站立式起跑,快速跑30米。
五、游戏式练习,多采用分小组进行比赛的迎面接力跑。
六、听信号的短距离起跑追逐游戏。
七、不同形式的起跑预备姿势的追逐游戏(站立式,半踞式,蹲踞式等)。
八、接力跑,多物传递,折返跑等提高动作位移速度。
九、趣味跑,合作跑来提高反应能力。
十、50米跑与放松、加速跑的完整练习。
十一、终点冲刺的练习。如游戏抢物比赛等。
重点放在摆臂抬腿跑的姿势和反应灵敏性练习上。同时还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快速跑教学过程中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是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一个关键手段。学生在学习上通常出现的错误动作,要作简单分析,并能找出产生错误原因,及时纠正。
对小学生来说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都不具备,学习起来很难,必须降低技术要求实施教学。只有基本技术而不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还是不能发挥理想的运动水平。这与竞技技术是一致的,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特点来灵活把握这一尺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让学生对技术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术的掌握,重点放在摆臂、抬腿和反应灵敏性练习上。同时还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游戏,不同距离、不同形式的接力跑,以动作速度为内容的各种形式的分组比赛等手段进行教学,这不但提高了小学生的兴趣,而且在游戏过程中使其掌握跑的技术,提高跑的能力,另外抓好有关素质的练习,打好身体素质基础,以便使学生正确运用技术,发挥理想的水平,跑步时达到最快的速度。
结合新课标理念来反思,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让学生用废纸做纸棒做摆臂练习,克服单调枯燥,进行接力跑,传递跑等等。骨干教师评价课上,我找来饮料瓶代替划跑道,和限制物,来发展学生快速移动的位移速度,和腿部蹬地的力量,教学目标明确,突出重难点,学生兴趣不断增强,投入练习,积极思考,努力争先,学习气氛宽松,学生没有叫苦叫累现象。利用饮料瓶还可以开发其它练习,如跑瓶子迷阵,跳跃练习,搬运接力跑,追瓶子跑,踢瓶子跑等思路,还可以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也就迎刃而解了,既安全,有好玩,学生有的可玩,就不会觉得体育课没趣,而产生厌学,同时也解决了人多集合站队慢,造成学生厌学的矛盾。还有,如利用篮球、足球带球快速跑,游戏等来结合,达到玩与教育相互融合的效果。还有我用学生自己制作纸球,让学生追纸球跑,原来的课,我用追篮球,老师抛,篮球数少,目标太集中,学生追不到,或追到抱着球不放,严重影响下一组的教学,现在人人有纸球,一组抛一组追,或自抛自追,大大增加了练习的密度,也增加了练习的情趣。为了改进投掷课的教学形式,课前我让学生,利用废纸自己每人做一个纸球,课上让学生首先交流做纸球的体会,拉近学生之间的情感交往,学生的兴趣一下给激发起来,我顺势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纸的教育,和环保教育。学生做出各种各样形状的球,圆的,不规则的、各种颜色的、还用长尾巴的、能踢的、能滚的、能抛的、我借机介绍杂技表演抛接球的游戏,学生高兴的立即投入练习,提高了学生熟悉球性,发展了学生交往互动的能力和技能,这些教学活动,既开阔了师生的眼界,又开发了器材资源,还积累了教学经验。这些都是新课标理念下师生关系和观念转变的结果。真正达到了玩中学玩中练的目标。这样的投掷课,学生不烦了,还总问我下节课还玩吗?余兴未尽。而在贺兰进行的市级中心教研课,快速跑教学,组织形式多为接力游戏,上的很泛,教材要点不突出,太平淡,死板,不够活,这都是值得反思的。
二、动而学 学而动
学生喜欢的事情是让他们自己动,这是他们自主发展、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往过于强调的心率曲线与运动密度,现在似乎也并不太注重了。但有一点,学生绝不喜欢长的讲解和繁琐的示范,他们只希望自己能动起来,从中得到身与心的锻炼,形成一种积极参与运动的意念。实际上,精讲多练谈了不少回了,但只要教师们技术掌握至上的观念不变,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精讲多练。淡化技术技能教学,不过分的追求运动技能的传授,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是本次新课改的又一理念,值得反思,就因为这个观点,一段时间,老师只注重形式,过程,不注重结果,体育课成了热闹课休闲课,华而不实,一点技术动作要领都不敢教了,一教就被评价为不对,吓的老师们不知如何是好,我也曾为此很郁闷。经过反思,我认为并不是什么内容都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如基本体操就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动作姿态,发展学生协调性柔韧性,等动作必须要正确合理,不能模糊,该怎样做就怎样做,不能偏颇。技术动作过于复杂,太竞技化,不符合小学生身体发育要求的动作可以简化,或降低难度,但并不是什么动作都不要求掌握。我们在具体的操作中要真正落实,必须时刻给自己提醒:别忘了!体育课是以身体锻炼为第一的课。且记不能只顾过程,不考虑结果。二者要兼顾,还要注意主次。讲的少一点,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学习来玩耍。如我上的教学上一步投掷垒球发展投掷能力的课,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自由投模拟物,如玩沙包、纸飞机、玩纸球,玩饮料瓶,玩纸棒,体验投掷方法、自主练习,教师帮助等方式来实现发展学生投掷能力的教学目标,达到师生目标的统一化。最后,再利用垒球比远来激励不同程度学生,达到不同的水平和目标。从而体现新课标关注学生个性,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理念,可以说新课标给我们广大教师开了行动的绿灯,我们要认真学习,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自己的大脑,不断反思,进行改革创新,来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和发展,从而使教育教学的路,走得更有价值,更有实际意义。对照新课标,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把用新理念为指导,自己设计,自己做课,关于跑和投掷内容,采用今往对比的方式,进行自我反思,证明了新时期体育教学新理念的可行性,也看到了,新理念下,面对学生多,班额大,学生上体育厌学,怕苦怕累,体能差,独生子女;全国中小学生体能,耐力、协调、柔韧素质下降,近视率高,看到这种状况,这个时候国家及时地实施阳光体育工程的策略,是非常及时而英明的,作为体育教师我们的责任,无疑是重大的,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克服一切困难,认真上好体育课。目前开展的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研讨活动,是我们进行教学反思,改进、优化教学的又一好的交流教研的形式,是我们进行小专题研究的深化,和延续,我校体育教研组提出的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实效,我们采取备课、说课、做课、评课,反思等形式,同一年级,不同班级,同一内容,不同年级,进行同课异构模式研讨,是大家,从同一内容,不同层面提高了认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有了不同的改进和提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果,达到了互相取长补短的作用,提出了学生一堂课中所学内容练习密度问题,从我的那节课,教研员也提出练习的密度不够的问题;在贺兰一中参加银川市中心教研活动,是三课异构模式的教研,小学课快速跑备课、做课、反思、互动评价,教研的氛围很浓,也比较实际,使我受到很多启发。这些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都是对新课改的深化验证和总结,值得反思和总结。
三、对体育课密度的再认识。
体育课的密度分为综合密度和专项密度两种。综合密度也称一般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一节课中的各项活动有:教师指导(如讲解、示范、演示教具、纠正错误等),学生做练习,相互观察与帮助,练习后必要的休息,组织措施(如整队、交换练习地点的调动队伍)等 项。这些活动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称为专项密度。如教师指导的密度、组织措施的密度等。运动密度又称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一般在40%-60%。影响运动密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很难确定统一的标准数据。研究体育课的密度,目的在于最有效地利用上课时间。通过体育课密度的研究,可检查每节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体育课来讲,上述各项活动都是必要的。但从体育教学的特点看,学生做练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目标、对象特点和作业条件等。从加强学生做练习这一环节出发,着重安排好课的运动密度,以便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完成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呢?一般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课的组织结构要严密 充分利用一堂课40分钟,必须周密考虑整节课中的各个环节来合理安排时间,使小学生有较多的时候进行练习。因此,教师除对教材做到深刻的理解之外,必须全面考虑场地与器材的布置,分组的安排,队伍的调动,各个部分内容的选择都要根据基本部分的内容、任务和小学生的实际,使之前后很好的衔接。做到从课的开始到结束部分有次序地顺利进行。这次骨干教师评价课,我上的发展奔跑位移速度能力一课,为了增加练习密度,我改变了以往学生站四横对,或四纵队的队形。而是以8到六人为一组站7到8队,解决了人多组大的问题,从开始上课就做了这样的调整,这是为了教学的需要,我临时做的,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练习密度。而在贺兰观摩教研,那三位老师组织,引起了与会老师的质疑,场地大,学生还是站四队,不能改变一下吗?练习密度没法保证。
(二)、突出精讲多练 精讲要正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楚,语言精练,才能保证有足够时间给小学生多练。因此,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挖掘教材要点,还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讲解要简洁、形象、直观、生动。如对低年级教材,技巧前滚翻可比喻象小皮球能滚动,从而提示小学生身体团紧象球形,又如高年级教材双手正面垫排球突出重点,言语要精练,提出一插、二夹、三提术语,采用口诀式讲解要领最好。
而我的那节课,就因为讲解不好,学生没能快速理解规则,产生疑问影响了练习次数,好在我将错就错,发挥了临场不惧的机智,充分运用启发式,立的,按倒,倒的扶起,帮助学生解决了疑难。启发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有语言启发,有示范性启发,还有各种教具、挂图、模型,突出难点和关键,使学生对动作要领,心领神会,从而增加体育课中有效的练习时间。我的课经过反馈,每组学生练了3-4组,每组,完成4个动作共12次-16次,练习密度为30%-40%,离要求40%-60%,相差10%-20%,属运动负荷中下偏低。
中心研讨课,小学快速跑教学,没有突出重难点,挖掘教材不够,教与学目标不具体,只练了高抬腿跑,和摆臂,然后就是是泛泛的接力跑全课共跑了约法三章250米,练习量偏低。我的课是发展奔跑动作位移速度,利用折返、触倒、扶起瓶子,来回交替,重点是腿部转动蹬地,身体灵敏的锻炼,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器材布局合理,增加了练习的密度。到第二次课,学生明白规则后,运动强度达到60%-80%。
(三)、多采用连续教法 教师边示范,学生边练习,教师边揭示小学生边纠正。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小学生注意力,又能训练反应。特别在准备活动进行徒手操练习时或持器械操,更显得实用。教师进行领做,学生跟练。尽可能不必进行示范讲解而后再做,个别复杂动作例外,在新授教材时有很多内容也可采用此法。能节省时间,又增加课堂的练习密度。我上的那节课的开头,采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和会做的古诗韵律操开课,很节省时间,学生练习就比较充分。学习内容也是多数用了连续发。
(四)、合理运用循环练习。
循环练习的优点是:
1、解决器材不足,人数多的矛盾;加大运动量和练习密度。
2、动作易行,能收到实效。
3、动作多样激发小学生兴趣,调动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并能调济小学生生理负担,促使身体全面发展。体现健康第一的理念。我的那节课,就采用了分组循环练习的方法,次数组循环,保证学生休息间隔,是运动量适中,符合小学生的生理负荷。
(五)、合理的组织调队,节省时间,增加练习的密度,提高学生身体的活动量。中心教研课,组织调队次数多,影响了运动量和练习的密度。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目标、对象特点和作业条件等合理设计组织调队。课中对学生的分组和分组教学要适合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的要求等。通过反思我在这方面提高了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改进备课上课的组织措施,来提高体育课的实效,和运动负荷。这是新课标下,体育课不可缺少也不可忽视的。
由此可见,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我们要不断学习,端正态度,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时的教学,以新课标为依据,联系生活实际,与时俱进,在学习思考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才能真正提高体育课的质量,使体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符,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体育教学必须不断追求时尚和生活化才会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第四篇:我对差生的理解
谈谈我对“差生”的理解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学习能力不同,他们在学习上的表现也就不一样。另外,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班内出现部分学习落后的学生,情况纯属必然,作为教师首先应正确对待。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越是差生,越需要我们加倍呵护。所谓差生也有不同的具体行为和心理表现。一般来说,中规中矩的差生在心理上都有较脆弱的一面,他们遵循的仍然是向好学生学习和努力的行为标准,但因知识基础、群体关系、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因素,无法摆脱差生的标签,因而内心常较为压抑,故心理创伤感也较多。有些玩世不恭,放弃好学生评价标准观念束缚的学生则相对较轻松,他们不再只认定学习这一条路,但对家长、老师的强迫其认真学好知识,则会有抵触甚至对抗心理。一提起他们,一直令老师束手无策,有的老师干脆置之不理,任其发展。这样就导致部分差生,通过上课破坏纪律等,寻求老师的关注,以求得受到关注的心理满足感。
分析“差生”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原因:
(一)没有调动非智力因素的原因非智力因素构成了学习的内驱力,包括孩子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意志等。虽然这些不能像智力因素一样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它也属于动力系统,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差生的智力水平一般都在中等以上,造成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学习动机,认为学习是学校老师的事,是父母的事,和自己无关,自己的学习活动是被迫的行为。他们对学习也没有兴趣,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有的孩子学习不好,玩电脑游戏却是高手,因为感兴趣,所以他们会投入其中,而学习不能。意志力表现薄弱,他们在学习上畏难,爱玩,因为玩的过程不需要意志力的维持。
(二)学习方法欠缺随着年级上升,对孩子的要求不同,各学科的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果孩子缺乏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不能有效的应对学习上的问题,就会出现成绩落后的现象。在高中阶段,要求孩子自主学习的水平越来越高,如果孩子还只是一味的依赖老师,没有自己的方法,那么当这种依赖关系变得稀松时,孩子就无所适从。所以有的孩子表面上看并没有调皮捣蛋,但成绩也总是上不去。学习成绩落后,不爱学习,但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并非智力因素引起的。
(三)学习基础差,跟不上步伐。学习过程是有着连续性和继承性的,教学中的知识也是有一定的系统性,如果刚开始没有学好,很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会很明显的影响后续的学习。
分析差生心理特点,我们应该认识到:
(一)自卑心理在传统观念中,差生被当作坏孩子,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或家长的训斥,感到在班级里抬不起头来,怀疑自己的能力,对学习没有信心,消极,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形成后,会影响到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习、同伴交往、亲子关系等。
(二)戒备心理差生因为成绩不如意而受到的批评较多,这样人们容易在心目中将这点不足扩大化,认为差生喜欢做坏事。即使他们做了一些好事,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周围环境的信任缺乏使得孩子将委屈感慢慢转化成戒备,表现对关爱的不理会与漠视,不轻易的接受别人也不向别人示好,这其实正表明他们需要关爱,需要理解和信任。
(三)逆反心理孩子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有上进心的,差生也是如此,但取得了不理想成绩后,由于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成绩缺乏理性的思考,武断的将一些压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孩子的理解与情感需要被忽视了,他们从心底里开始“抱怨”老师和家长的不理解,处处对着干。
(四)惰性心理差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但他们很少能获得学习成功的经验,学习成了无趣的事情。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的丧失,是差生惰性心理的根本原因,他们变得贪玩,偷懒,害怕学习。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应该理解和鼓励差生,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帮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给他们更多理解,帮他们建立自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才是当务之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第一,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缺乏感情的教师能做好学生的工作。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特别是对心灵上有过创伤的差生真挚地关心、体贴,才能帮助其解除身心痛苦,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努力创造条件,改变落后状态,赶上或超过先进。
第二,要相信差生是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的。差生无非是消极落后方面的因素多一些,但再差的学生也有积极因素。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做他们的益友。青年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得好:“差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而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因此,他号召全校教师对差生要“以柔克刚”,用精神和物质力量感化差生,让差生得到尊重、理解、帮助和关怀。差生在心灵上虽然受到了创伤,但是他们仍然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他们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绩,希望得到同学的承认、老师的理解。尽管这种心理需要有时是微弱的,但它确实是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动力。
第三,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差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针对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取得实效。但是,不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第四,对差生工作要有耐心和信心。差生思想觉悟较之好学生有差距,他们认识能力较低,思想基础不牢,容易出现反复。所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上进心就需要老师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差生也是不甘心走下坡路的。当他们做错了事后,往往会感到懊悔。因此,教师对他们的思想反复、动摇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要更加关心他们,克服急躁情绪,不断地从反复中发现他们的进步因素,教育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同时,要注意做好巩固工作,防止差生思想重新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持久的艰苦的思想工作,既要有慈母之心,又要有严父之情,要爱得得体,严得适度,积极为他们创造向进步转化的条件。
第五篇:我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解专题
敬爱的党组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必须遵循的行动准则。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认识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入党动机,明确了党员的条件级基本要求,对党的纲领和党的核心人生价值体系有了一定认识之后,就必须要促使自己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并在实际行动中付诸实践活动。
我觉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项光荣的使命。广大劳动人民使我们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坚实的基础。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卓越的才能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艰辛劳作着。农民一年四季忙碌在土地上,工人夜以继日的在工厂的车间里挥洒汗水,教师则365天都奋斗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三尺讲台;清晨,清洁工人在我们酣睡着的时候已经开始清扫街道;深夜,医生在我们进入梦乡的时候或许还在紧张地给病人做手术……是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我们提供了粮食、衣物、知识,他们用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动使我们得到健康和充实的生活。难以想象没有他们,我们的社会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伟大而光荣的,我们面对他们应该肃然起敬!同时,我们应该反过来,尽自己的努力,为他们做点什么。这不是一种补偿,也不是为了报答,而是一个心灵对另一个心灵的深深热爱而生发出来的情感。
那么,怎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做过很多探讨。作为新一代的知识青年,我们正在求学途中,我们的知识技能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我们能做的事似乎很有限。我们提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像严格要求自己不乱扔垃圾,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帮助环卫工人清扫垃圾,去孤儿院货敬老院开展爱幼尊老的活动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好像很小,而且是在社会道德的要求之中,也就是说,人的良心也要求人们这样做,那这些小事也可以被列入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行动范围之中吗?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疑虑,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得出了可定的答案——这就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应该做的,这是人类的美德,也是共产党员的美德。因为是小时,所以即使社会公德对每个公民有这样的要求,很多自私自利的人也不会主动做这些小事。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就不能够假装看不到,因此,我们要去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给那些心存私念的人树立一个榜样。
我们现在能做的,的的确确是小事,一方面是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使自己不成为社会的负担,并且为将来能做为人民服务的大事件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是为社会和谐添砖加瓦。虽然是小事,但如果人人都做,人人坚持做,就会积少成多,对国家和人民是有很大作用的。
汇报人:xiexie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