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1
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__有感于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
在参加一次新课标理念的培训学习中,对“语文教学在学生主体性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渠道。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确实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感触颇深,不由得回想起这样一件事:
一天早上,我与一个学生恰好同路到学校去,我一边走一边和她聊天,突然,这个同学问了一个问题:“老师,你猜猜‘把正用反’是什么意思?”我信口说:“就是把正字用反了吧。”她说:“不对。”她接下来的话让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她说:“您教比喻句时,让我们填比喻句是‘把_____比作_____’和‘用_____比喻_____’,有一部分学生老是不知道该怎样填写,我这个‘把正’‘用反’的方法保证让他们个个会说,今后个个会用。”“有这么神奇?”我问。“比如:‘红红的太阳像一个火球。’这个句子。‘把正’就是按这句话的正面叙述来填空,即‘把(红红的太阳)比作(火球)’,而‘用反’就是将这个句子反过来填空,即‘用(火球)比喻(红红的太阳)’。”我惊喜地问她:“你怎么归纳出这个规律的?”她说:“我经常听你在黑板上讲,我就得到了这个规律。”早自习课上,将这个方法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去领会“把正”“用反”的妙用,并例举许多句子,结果是平时填不起空的学生都会了。
这就是我的学生,年仅八、九岁的,才读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谁能说她的发现没有道理,谁能说她是小孩子,对于她的想像力、创造力,我表示钦佩。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当时,看见那位学生兴奋的表情,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这样,才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此,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感觉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启疑、激趣中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生预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曾设计让学生首先试着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提出:”圆明园毁灭之前究竟什么样?”“为什么圆明园会遭受毁灭?”“当时的皇帝呢?他在干什么?”“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为什么题目叫圆明园的毁灭,文章却只用了一段来写?”提得多好啊!学生 能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完全有能力去从自己读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体现和主体参与能力的锻炼的过程。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恰当地引导,积极地创造机会,并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读书时间,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地去解决问题、探索更深的东西。所以,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并不急于给学生答案,也不急于让部分好的、理解力强的同学马上作出回答,而是进一步启发、引导。我对学生说:自己再读读课文,了解圆明园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圆明园的建筑宏伟?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博物馆、艺术馆?(这两个问题,书上都有明确的答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自己解决问题。)再如:查查字典、词典,了解“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的意思。(学生也可以利用已学过的查字典的方法独立完成)。这也是在为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关于这篇课文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什么题目叫圆明园的毁灭,文章却只用了一段来写?”我则干脆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在深入学习课文时,随时围绕它们展开讨论,探究问题的答案。
同时,我还根据理解课文的需要,设计学生喜欢的多种多样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再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圆明园历经了百年沧桑,经历了兴衰巨变,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渊源,我们课文的介绍只能算是沧海一粟。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它能帮助我们超越时空限制获取所需信息。根据网络的这一特性,我首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网址,指导学生在网上进行超文本和超媒体阅读,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建 造时间、历史状况、景观风光及毁灭的历史背景等,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存储过程中,形成对圆明园的初步认知,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学生在上网浏览过程中也切身感受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学习兴致倍增,探究欲望强烈。这种情绪鼓舞着他们一节课都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探索更深的问题......可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也会格外好。
二、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自主选择过程里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主精神,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领悟”。“教”要为“学”服务。教师必须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潜能,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充分给学生以一些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习,在加工中学习创造,在不断探索中有所发现,在进一步参与中发展自我,完成认识的变化和飞跃。如:我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课中,学完文中描写卢沟桥狮子的五种形态的句子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领悟”语言文字的规律,看作者是用什么句式、怎样写出狮子各异的形态的。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马上领悟了规律。这既是帮助学生思考、作出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强化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的过程。
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灌》一课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可以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画一 画等多种方式来体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有的学生说,有的学生读,有的学生画。特别学生对画画表现的兴趣更浓,我顺势利导,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神态。这时学生的提问(为什么这样画?)更具有深刻意义,我抓住这一问题,让学生谈出各自的感受,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我们现代教学主张把问题尽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问和学生的问相互的融汇。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最好的方式是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不追求答案的统一。教师在鼓励学生问的基础上,也不乏教师的问,教师的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思考的价值。例如,教学《陶罐和铁灌》的最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通过读、想、画、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通过讨论,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中,只有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教学才能收到最大的效益。
在实践中,我深深领会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这种需求也就是参与的需求。同时,我还认识到: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思维方式、意志性格,也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为全体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的机会和参与的时间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第二篇:做让学生爱戴的好教师
做让学生爱戴的好教师
蒙阴镇中心小学徐加兵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是我们教育者的最高目标。
教育是塑造人的工程,教师恰恰是这个工程的总工程师,有怎样的教师就有怎样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探求教学育人方法。
一、加强师德修养,营造校园氛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这个特殊群体的一员,必须特别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时时处处是学生的榜样,时时处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成长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永无止境的积极追求。俗话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你会觉得其乐无穷;热爱自己的事业,你就会多了更多的激情,少了许多牢骚和抱怨;热爱自己的事业,你就会觉得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热爱自己的事业,你就不会去计较个人的得失。
其二应该充满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选择和追求。教师对人生、对事业崇明自信,学生就会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和影响,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就多了战胜的勇气和希望,少了怯懦与畏缩,进而化消极为积极,勇敢的面对困难,挑战困难,努力去做生活的强者。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有一颗博大的关爱孩子的心。爱教育事业,最终的落脚点在爱学生、爱孩子。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他们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对他们的爱,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包容,即有一颗博大的关爱孩子的心。爱孩子既要爱他们的优点,也要爱他们的缺点。爱孩子,就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一生负责。明确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就能正确的处理日常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了,自觉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克服毛躁、简单的教育方法,以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用平常的冷静的心态去爱着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切实改变老师一厢情愿而不被学是理解的作风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其逐渐成长。
二、探求教学育人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必须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而且教师还要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精良的业务素养显然是必要的。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应该做到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用心钻研教育教学利用,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高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力求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教师要做好: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第三,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我收获的是一份份的充实,沉甸甸的情感。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用爱心和执着,坚守人民教师这光荣的事业;用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履行着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用渊博和浩瀚的知识,哺育一代又一代栋梁!爱每一位学生,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三篇:语文《作业,让学生喜欢做 》
作业,让学生喜欢做
【内容提要】
作业是令学生头疼又必须做的苦差事,但作为学生又不得不做。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有趣味地、有效地完成语文作业呢?本文想通过“预习作业、课后题作业、巩固性作业、多元化作业、运用型作业”等方面怎样去设计作业展开叙述,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其目的还是要达到让学生真正喜欢起语文作业。
【关键词】语文作业 精心设计 学生喜爱
【正 文】
作业是巩固新知识的重要的手段,也是复习新知识的重要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定数量的作业无疑是必要的,适量的作业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的作业量都偏多,不怕学生做不好,只怕没事做,还有些教师觉得有作业做学生就没时间讲废话了,课堂纪律也会好起来。而且作业的形式单调,重复的地方也有很多。根据我们在2002年的一次关于小学生作业情况的调查统计表明,在学习过程中有71%的学生因作业而伤脑筋,有36%的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少写作文和日记等作为对老师最大的希望。机械的作业在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发展。学生很少有自由的空间觉得学习枯燥乏味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研究和思考,优化作业设计有多么的重要,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对他们有帮助的优秀作业设计才是重要的,受欢迎的。
一、精心设计预习性作业,为新课作准备
我们通常在家庭作业布置时让学生自己先预习新课文,第二天上新课不必花很长时间去读课文、学习词语,也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课文的好习惯,但通常预习是为了扫除课堂学习障碍,为课堂学习作基础性准备。比如,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再搜集与写作背景、作者相关的资料链接等等,这种预习学生只需读两遍课文,画出生字词,抄写词典或词语手册上的词语解释,然后把大致的课文内容说说即可,每一次预习的作业都是机械性的操作。
其实预习是不爱任何干扰的个性自主学习过程,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必须一个人面对特定的问题,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因此,预习作业设计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好途径。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在参考资料的指导下,我设计了这样几道
作业,让学生喜欢做
第1页
共8页
预习作业题: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借助工具自学并掌握生字新词。2.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试着把下面的括号补充完整。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但因为父亲(),“我”只好(),事情过去二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
3.默读课文,谈谈你对“我”和爸爸的认识,并找出有关“我”和爸爸的 话认真读几遍,在旁批注你的理解。
4.你还有哪些新发现?还希望讲解什么?哪些内容不必讲解了。上述预习题1为基础性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学会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授课中可以通过预习检查发现易错点,作重点指导,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预习题2侧重于对文本整体内容及文章脉络、叙事方法的了解,借助填空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故事情节和发展情况,这样用填空题辅助阅读的程序性、策略性知识,就可以在学生自主建构中得以复活,通过反复训练,再读类似的故事,学生就可以自己完成这样的练习了;预习题3深入到文章的具体语言文字中,从文字中感知人物的形象,将感性阅读、感性认识向知识性阅读、理性认识方面迁移,是一种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缜密性,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以上的练习虽然有难度但由浅入深,每一个孩子都可以经历独立的学习的过程,经历对新知识摸索、尝试的过程。完成这样的一个预习作业,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中,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独立地认识理解新课文。在这样一个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当学生带着不能解决的问题和错误答案进入课堂,课堂学习就会更加深刻。
二、力求把课后练习融入课堂,做到讲练结合
1.句式训练 新课程的课文文章长,难理解,教学时间又比较紧,一般我们上课都围绕重点内容展开训练,尽量从大多数学生知识水平考虑,提高课堂的效率。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因此有时我将课后的作业或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在理解分析的课堂中完成了。
如:一年级上册《雨点儿》出示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先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再结合动画情景,展开想象,模仿句子说说雨
作业,让学生喜欢做
第2页
共8页
后大自然勃勃生机的景象。
小草从。小花从。从。
用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学生在课堂中说了很多这样的句子如:小草从泥土里长出来了。我补充说把“长”改成“钻”更好些。接着学生说小花从枝叶中冒出来了。小花狗从墙上跳下来了。等等很多这样的句子。教师最后总结了:我们学会了用“从”来说很多的句子,小雨点儿给大家带来了欢乐,我们该对小雨点说些什么呢?
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很有兴趣地完成了课后的练习题,不用课后花时间去完成了,给学生减轻了负担,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语言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同时情感得到了激发一举两得啊。
2.句意理解 另外有些课后题很难的句子意思的理解,很必要在课堂中学习解决。理解课文句子也是提高课文阅读能力的关键。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更要重视起来,在课堂中边分析课文边讨论句意,或整堂课围绕这个重点句展开教学。
如:《草船借箭》中课后题:“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不如诸葛亮的?)我在第二课时导入课文之后引出这句话,整篇课文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学习,解决了这道课后题,其他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教学片段举偶: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借造十万支箭陷害他,还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使出这样阴险的诡计,最后为什么还要说“我真比不上他!”呢?我们仔细地阅读课文3—10自然段,看看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生:诸葛亮请了鲁肃帮忙,不提造箭的事,巧妙地为造箭做好准备。师:鲁肃是谁的手下?难道他不怕鲁肃把所有的事告诉周瑜? 生:不会的,诸葛亮早就知道鲁肃的为人。师:怎样的为人?
生:不会在背后说别人坏话,肯帮助别人的好人。师板书:知鲁肃忠厚老实
生:诸葛亮知道第三天四更有雾江上连对面都看不见…… 师板书:晓天文,以雾为障
作业,让学生喜欢做
第3页
共8页
生:他把船用绳索连接起来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受箭后回来,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师:他为什么要把船用绳索连接起来呢?又为什么回来时要把船头掉过来呢?生答受箭面积多,两面都能受箭,回来时船顺风顺水很快。教师板书懂地理——顺风顺水。
师:此时曹操晓得上了当,还来得及追吗?诸葛亮毫不费力地得到十万支箭,周瑜知道这件事后,会怎么想,怎么说?朗读指导读最后一句话。(后悔、敬佩、自叹不如)
引领学生用不同语气读最后这句话。
师:齐读板书,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才干。学生虽然零零落落回答得不够完整,但能够围绕重点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觉得非常好,学生在课堂内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而且对题目印象深刻,课后不用花时间做了,觉得很轻松。
3.写话训练
学了课文,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也会有同样的感受,这时教师不妨趁热打铁联系生活也来写写自己的故事,学生的话匣子早就打开了,先请优秀的同学说一说,教师作适当的补充,接下来就顺理成章地进入小练笔。如:《彩色的非洲》一文作者的优美的语言文字,让我们感受到非洲独特的风情与文化,读来就像是欣赏一幅幅五彩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接下来请同学们当一个小导游来向身边的朋友介绍一下非洲吧!——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组织语言,把非洲最吸引人的地方介绍出来吧!
学习了《彩色的非洲》后学生被别样的非洲深深吸引了,脑海中还浮现出关于非洲多彩多姿的画面,也非常向往那里的生活。因此,最后的小练笔既是对写作水平的提高,(学习他总分总的结构、丰富的词汇、过渡自然的写作技巧。)也是学生真情的表达。这个练习没什么难度,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也积累了课文中的不少词语。
三、精心设计巩固型作业, 进行查漏补缺
学习新知识后,优秀学生可能早就掌握了,但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巩固和梳理新知识是很重要的,教师往往根据学生在课堂或作业上的反应情况,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的作业练习。
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形近字和音近字很会混淆,经常出错,我就将它们理出来作为巩固作业。
作业,让学生喜欢做
第4页
共8页
1.比较字形,再组词
坐()鸟()日()座()马()目()
毛()八()无()手()入()天()2.写出意思相反的词语
进——()近——()小——()少——()老——()笑——()3.读一读本册教材中的词语
我们 门口 一棵树 一颗枣 惊喜 金子 好吧 尾巴 牙齿 尺子 圆圈 公园 菜园 苹果平安平静 作业本 做事 做作业 飘落 漂亮 住房 来来往往 再见 再次 正在 在学校 笔尖 灰尘 声音 生活 休息 修路 什么 怎么 要么 直尺 认真 真假 仔细 儿子 玩具 玩耍 完成 惊讶 北京 树林 森林
四、根据实际设计多元化作业,展示竞展风采
作业是充满情趣的复合体,它是一种媒介,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们已经注意到要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练习,教师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没有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
其实,作业中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无论从形式上和密度上都比课堂教学来得多,因为许多重要的学习品质就是从这里表现出来的。
1.课外摘录 每天我有布置看课外书,我发觉学生看过就忘记了,只是好奇当中的故事情节,没有带着学习的态度,欣赏的眼光去看课外书。因此我设计了摘录作业:摘录好词好句,写写自己读后感受(可写值得学习的写法,故事中
作业,让学生喜欢做
第5页
共8页
人物的品质,结合自己谈谈想法。)最后是模仿秀,模仿作者的一些写人写事写景的方法写几句话。摘录本是精美的硬壳封面,较厚,很受学生的喜爱,我让孩子们在作业中画上插图,自己设计画面,自己排版,美术功底好的学生也可在这儿大显身手,书写也很工整。教师每个星期检查一次,表扬一些优秀的作品,针对不够满意的作品提出建议,每两周我还会让学生讲讲所摘录的内容,叫上一两个学生,学生会很乐意地去完成,在课外学到不少知识,写作水平也渐渐提高了。
2.班级日记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班级里经常发生不开心的事,有些学生自私自利,为一件小事哭闹甚至打架,我想查明原因,尽量不发火,后来我想到了写班级日记。我准备了自己设计的一本班级日记本,从学号1 2 3„„开始轮。里面有几个板块:班级记事()同学我想对你说;向老师提建议;我的自由空间;老师的话等等。孩子们真诚的语言在日记本上流淌,教师每个星期的班队课来让孩子们读班级日记,该解决的麻烦事在那里得到了化解,矛盾自然化解,字里行间中流露着对同学的关心,对班级的热爱。因此在习作中《我的同学》中同学们就有题材可写,再不用苦思冥想了。因为身边的事是最好的作文题材。这也是沟通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桥梁,学生在这里完成特别的作业。
五、有机地设计运用型的作业,做到学以致用
现在我任教的是一年级的语文,第一单元便是拼音,是重点也是难点,每个小朋友都必须过关,而且拼音学习起来很枯燥,不是认字母,就是抄写,读得累死了,反反复复地检查还不一定听得进去。我就设计了拼音写话的作业,给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可以写周围观察到的美丽的风景,还可写有趣的事、伤心的事或在学校的事等等,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受限制。学生也可以学以致用,把学过的拼音用进句子当中,有些家长很乐意配合,还指导孩子写哪些内容,怎么去写。这样既可以熟练地运用拼音,又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做好铺垫。第二天当我批改作业时,发现有很多好的小作文,在课前读一读,并用笑脸卡鼓励他们,每当读写话作业时候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有一个孩子还请求我读他的作文,他自信的说:“老师,我的也写得很好的!”
另外,我在拼音写话中还发现了许多错误,如“you”写成“yiou”“wan”写成“uan”等等。我帮他们改正在本子上,有些时候上课时也要拿出来一起纠正,这样拼音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
六、根据小学语文作业的特点,须注意四个“性”
1.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种种途
作业,让学生喜欢做
第6页
共8页
径、方式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有趣的事情之后,还应该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也是一件有趣而快乐的事,提高学生尽力完成作业的主动性。有时我们会将作业作适当的调整,学生的智慧与趣味化的作业设计碰撞在一起,经常会产生很多闪亮的火花,让我们为之惊叹。
一年级《影子》上课之前,我让学生自己先玩一玩影子的游戏,面对太阳时影子在哪儿?背对太阳时影子在哪儿?并踩一踩影子。学生乐坏了,在太阳下玩得很开心,聪明的小孩他在游戏中发现了:背对太阳影子就在前面,面向太阳时影子就在后面,影子总和太阳相反的。他们玩得开心,在学习课文时就会很认真。又如:五年级课文《晏子使楚》孩子们被晏子的机智勇敢所折服了,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还不过瘾,课后我还布置学生课本剧的表演学生很高兴,下课也在认真地准备。组长分工,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排练了一遍又一遍,还加了台词,那次活动搞得特别的成功,大家笑得前俯后仰,在笑声中他们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从中发现了几个有表演天赋的孩子,在活动中他们脱颖而出了,每次有他们感兴趣的课文时总是要求我给他们表演。孩子们体验到了作业的乐趣,也就更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了。
又有一次,在学习写儿童诗之后,没想到学生很乐意去写,有些还不止一篇呢?写好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拿给我看,我把学生的作品进行了修改整理。然后让学生自己组织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由学生主持,一切放手让学生去干,写台词,排练、修改、配动作,并与六(1)班进行合作。学生在活动中摸索出写诗歌的方法,找到了自信,徜徉在在诗歌的海洋中得到了乐趣。我们班的学生还一直夸六(1)班的诗写得好呢!班长在总结的时候说:“六(1)班的胆子比我们大,声音响亮,比我们有感情。”你瞧,孩子们还能在自己身上找不足呢!这次的活动受益匪浅啊。
2.要有针对性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各种条件的不同存在着差异。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更没有相同的智力,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对错、好坏、是否工整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学生会故意地制造错误。只不过我们要努力、想方设法地弥补这些缺陷,尽量把作业完成得更好,有了良好的心态,学生就会乐意做作业了。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面向全体,也要关注人的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作业设计亦是如此,所以我把作业设计为 “提优、抓中、补差”
作业,让学生喜欢做
第7页
共8页
这三个层次,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选择作业时能“爱我所爱”、“对号入座”,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使他们易学,乐学。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而且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
3.要有挑战性 预习作业设计学生完成时有一定的挑战性,展示出的自学成果也会参差不齐。如果教师布置的作业90℅以上学生能够不费多少心思出色完成,这样无疑是一种无用功。作业设计并非要求学生只是单一地会抄写词语,摘录句子,回答简单的问题,而是要学生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整理运用,使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完成作业并非易事,要大家稍稍动脑,或与家人、同学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4.要有指导性 学生的年龄偏小,无论认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学习技巧,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是需要老师指导和帮助的。所以,教师在整个作业活动中应该处于和组织的地位,为作业注入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新内容,开拓新的作业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让学生作业做得轻松,学得快乐,这的确是一门学问,教师要大胆地尝试,肯花时间研究,设计出更完美的作业是我们的追求,让我们用智慧,用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吧!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12-23 2.《作业的革命》海洋出版社 2009-09-19 3.《小学语文快乐作业的研究》杨敏园 2006-02-28
作业,让学生喜欢做
第8页
共8页
第四篇: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撰稿 老僧堂镇中学 姓名:钱东华 审核 褚思芳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第五篇: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包含了生动实例和精辟理论分析的教育著作,对刚步入教育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具有宝贵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该书的第63条建议中有一段文字让我感受尤为深刻——“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幢大房屋,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砖头、灰浆等,把这一切垒起来的工作应当由学生去做。经常看到,正是由于教师不让学生去干这种笨重的建筑工作,才使学生变得不够机灵,理解力下降的。只有让学生去实际地干,他才会开始掌握知识。”这段文字不由得让我回到了去年五月的一天。那一天,我在高一某班上一节校公开课。在课堂上由于只专注自己的教学思路而没有注意到一名学生提出的疑问,课后谢艳林主任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虽然特别关注这一点,但还是在内心留下了些许遗憾。试问有多少教师和我有过同样的经历?有多少学生的疑问在教师滔滔不绝、自我陶醉的讲授中被淹没?又有多少学生长此以往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成为思维上的懒惰者呢?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堂教学中提得最响亮的口号。可事实告诉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念依然束缚着新课改下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于“被雇佣的职业技术劳动者”,而学生俨然成为在这一劳动过程中的“超大信息存储器”,不管学生是否接受、认同、反思,只要时间完结,任务完成,就是劳动的终点。这种做法显然是和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背道而驰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做课堂的主人呢?我认为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
第一、把握学生思维特点,用学生眼光看教材
在教学中,学生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也不是书本的奴隶,而是充满生命力的个体。教师要真正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练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的课堂。我在上《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一课时,根据信息化普及的时代特点和学生乐于看报和探讨国家大事的实际情况,在新课导入当中从时事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当今经济危机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原本难以理解的知识形象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在从实际到理论的转换中,认识经济危机本质这一抽象概念。事实证明,我们只有切实地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创设学生舞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上《工业革命》一课时,我曾在两个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个班用课件展示图片,以我的讲解为主使学生了解工业革命,但学生热情不高,有的甚至走神、昏昏欲睡。第二个班,还是用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到讲台上讲解。由于学生有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积累,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不仅发言踊跃,还能把物理、化学、历史等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联系起来探究。可见,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方法的不同,效果也大不相同。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应以教学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尽量将课堂教学时间归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演绎的舞台。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通过课外资源的拓展和利用,为学生创设多样的情景模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教师只要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就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第三、尊重学生见解,激发学生兴趣
在讲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时,我充分肯定了学生和工人阶级的作用。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他将资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有条有据地阐述出来,从全新的角度对教材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当时我并没有阻止他,而是听完后带头鼓掌,表示对他的鼓励和赞赏。此后,很多学生更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多样性,避免将问题教条化、标准化。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应采取一些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激活学生潜在的多样思维意识,允许课堂上不同声音的存在,而不是以简单的对或错来判断。一些新颖、有益于发展创新能力的见解应受到赏识和表扬;一些有偏颇的,也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激励。也许正是教师的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你再想想”,就能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热情,并能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只有在学生认真分析、思考、探究、总结出的真知灼见受到教师的支持和珍视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才会被激发出来。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会自然而然地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教育是一个常论常新的永恒话题,只有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会让它真正的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