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企业理念之我见

时间:2019-05-15 00:0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企业理念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企业理念之我见》。

第一篇:学习企业理念之我见

学习企业理念之我见

目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一个急剧变革、激烈竞争、优胜劣汰的时代,置身于这个时代,要有效应对变革,取得竞争优势,那就需要不断学习、快速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逐步将企业文化建设从幕后走向前台,将企业发展成为学习型企业,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才能具备快速应变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的作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

现如今,国际经济形式如此严峻,面对国内大多钢铁企业都在亏损的形势下,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快发展,如何在一系列改革措施中保持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实现新的跨越,如何将企业文化和企业创新生产相结合,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如何学习企业文化。

一、层层部署发动,统一认识。通过发动车间党团团支部以及各班组专门培训学习,再通过他们在例会和各个实际工作中,向职工灌输;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等先进学习理念,交流心得、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企业精神确立后,要想真正被员工所接受,就必须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各种宣传途径、各种宣传方式进行灌输教育,把企业精神所提倡的观念、意识和原则,把体现企业精神的先进思想灌输到员工的大脑中去,使之深入人心,从而使员工在企业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学习企业理念基本知识、基本理念的宣传。利用车间宣传栏以及车间板报,在车间党支部和党小组学习的同时学习企业理念。

三、身体力行,发扬光大。企业精神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装饰品,而是需要企业从上到下,从管理者到员工身体力行的规范。

四、形式多样、贴近人心。车间十分注重调查和征询基层员工的意见,力图呈现给每个员工实用、有效的宣传,帮助他们提高对企业理念的认识水平、思想觉悟。定期附有调查问卷,及时掌握、了解职工的满意度情况等。在意见调查、宣传栏等宣传平台建设中,也是由大多数员工积极投稿参与,各抒己见的反映车间各种动态。

总之,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代经济发展最前沿的理论体系,是推动企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强大思想武器。按照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要求,大力提升员工素质,对推进企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每名员工都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和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坚持用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理念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企业人才理念之我见

企业人才理念之我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企业的竞争依赖于人才,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盘活人力资源,愈来愈成为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尊重人才、培育人才、德才兼备、人尽其才”作为我矿的人才理念,笔者认为,要想把其内涵落实到实处,就要在最大限度地引进人才、开发人才和管理好人才上下功夫做文章,下面,就此浅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一、完善引进机制,广揽天下贤才强化培养无疑是壮大人才队伍最根本的途径,但同时也是最耗时、最费力的途径,属于一种“长期投资”,短期内很难“立竿见影”。因而,在采取得力措施加强人才教育培养的同时,敞开大门招引天下英才为我所用,应该是迅速壮大人才队伍的一种最便捷、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也是迅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建立灵活的选人机制。古语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凡人才,总是向着环境好、待遇优、最能发挥自身作用、更易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云集。所以,我们在用人时,应当遵循人才流动规律,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选人机制。比如成立人才引进中介机构,根据各类人才需求情况,打破人才身份、所有制限制,公开选拔各类优秀人才等。为使人才引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还应当建立人才培养输送单位——人才引进服务中介机构——用人单位“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齐心协力形成“人才凹地”效应,把优秀人才吸引进来,让天下贤才为我所用。——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要改革现行分配制度,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把按劳分配原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推行科技人员岗位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协议工资制、课题工资制和年薪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法则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提出,要善于用伟大的事业凝聚人才,用崇高的精神鼓励人才,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人才,用适当的待遇吸引人才。展开来理解,就是要善于为各类人才创造用武之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工作舞台,实现岗位留人;善于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各类人才爱岗、敬业、奉献,增强实现自身价值的责任感、荣誉感;善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使各类人才心情舒畅地工作;善于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力为各类人才办实事、办好事,解除各类后顾之忧,实现待遇留人。落实这一要求,就要动员全部力量,真心实意地关心、理解、爱护、信赖人才,努力为各类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人际环境、生活环境,使他们有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企业的成就感、得到企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

二、完善使用机制,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才资源合理利用人才资源,充分调动每个人才的积极性,这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也是稳定人才人才队伍的根本。首先,打破常规给位子。坚决冲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思想束缚,引入竞争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拓宽选人用人路子,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重要岗位。同时,建立一套优用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人才使用机制,让“帅才掌帅印”,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其次,坚持在实践中锤炼。人才成长有一个规律:早压担子早成才。要加快人才成长,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为人才创造“挑担子”的机会,通过“在其位,谋其政”,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压担子”的途径,一是有计划地选拔一批可塑性强的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送到高等院校深造培训,或者下派到基层,在相对较困难的岗位任职;二是对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鼓励令办、创办科技实体等。通过实践摔打磨练,丰富领导工作经验。条件成熟的要及时放到关键岗位,予以重用。再次,盘活现有人才资源。目前,在人才问题上存在着重使用、轻培训,重现实、轻长远的现象;对所分配的学生安置上,专业不对口,有的学不致用等现象,有不小的负面效应。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既不能奉行先到井下锻炼、然后锻炼成长,也不能盲目排外,既重视现有人才作用的发挥,又善于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培育人才,人尽其才。

三、完善管理机制,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加强对人才的科学管理,是促进人才队伍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保证。通过制定有利于人才发挥自己才能的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第一,实行分类建库。各类人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特点、工作环境不尽相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也应因人因事因类管理。就我矿而言,可以建立党政人才信息库、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以及特殊人才信息库等,将有关情况资料输入微机,编辑归类,登记造册,实行信息管理。第二,实行目标考核。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其考核内容办法要有所区别。对党政人才,重点是考核德、能、勤、廉五个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对基层单位“一把手”的考核,要把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单位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作为重点,要与目标和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结合进行;对经营管理人才的考核,要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重点考核单位效益实现情况、职工工作积极性调动情况;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考核,重点是技术攻关完成情况,带来的经济效益情况;对特殊人才的考核,要因人而异,一人一法。通过有针对性的定期考核,鞭策激励各类人才,敬业奉献。第三,实行有效激励。对考核结果要认真分析研究和总结,用足用好考核结果。对任务完成好的,有突出政绩的,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奖励。奖励,可以是精神激励,如授予各种荣誉称号,上电视、上报纸、上光荣榜等;也可以是物质激励,如对党内人才,可以以党内同期最高奖励标准进行奖励,对经营管理人才,可从其创造的经济效益中提取奖励金进行奖励。特别是对做出突出贡献的,要敢于重奖,奖得让其动心,让其有一种压力感、责任感。对完不成任务、政绩平平者,该组织谈话的组织谈话,该降职降级的降职降级,该实行经济制裁的实行经济制裁。要做到奖罚分明,客观公正,奖得让其感到应该,罚得让其认为合理,真正起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作用。

第三篇:企业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来到世纪金源酒店之后,通过学习金源企业的经营理念,我收获了很多,总结学习心得有以下几点:

一 提倡终身学习,拒绝惰性

任何时候的社会环境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为了适应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作为社会人,都应该孜孜不倦的学习成长,例如岗位知识,管理理论,以及英语口语等等,只有做到终身学习,才能保证不落后于时代环境,进而提升自我价值,达到个人与企业共同成长,甚至引领良好的学习风气,带动本班组,本部位同事共同钻研业务知识,最终引领所在部门甚至企业健康积极的成长和壮大。正如董事长先生在最艰苦的环境里,仍然坚持学习,不仅在学校,更在社会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获得了现在的辉煌成就。

二.企业应以诚信为本

从董事长黄如论先生的创业历程中,我了解了他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华人圈子里以诚信经营立足,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正直善良的宝贵品质,一步一步的成就了今天的金源集团。要做成功的企业,更要以人的诚信为本,试想一个没有诚信的企业,是无法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的,产业中的合作伙伴也不会选择那些不讲诚信的企业,最终被市场淘汰。

要做一个诚信的企业,不仅是企业高层的全面决策,更要从我做起,从最微小的地方讲求诚信,从礼宾部来看,比如对客人遵守首问负责制,对客人的每一个承诺都要竭尽所有的为他办好,遵守对客人的期许,甚至超出客人的期望值,让客人时刻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和信用,这样,相信他会一直选择我们的酒店品牌,同样回报给我们忠诚度。也只有每个员工都有主人翁意识,才能做好百分百的服务,成就金源大饭店的声誉和品牌。

三,积极创新,不断进取

人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成功的企业更应该积极创新,时刻有进取精神,争当企业队伍里的排头兵和领军者,这也是一个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每个员工在日常实践里的不断总结,在熟练掌握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不断思索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更好的为客人提供服务,这样自然就会获得宝贵的创新意识,同时应运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形成超越规范操作程序的更合理,更有效率的工作程序,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成为本部位,本酒店,甚至全酒店行业的优秀员工,也只有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评价自己,才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四.团结协作,共创未来

集团的发展离不开前辈们的辛勤汗水,但是为了未来更加美好。我们要注重团结友爱,在工作中服从领导,在班组中团结同事,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以快乐的心态加入到工作中,也只有团结的集体才是每个员工都不想离开的精神之家,我愿意以乐观热情的心态,迎接世纪金源集团的每位同事和领导,支持大家的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

企业理念学习心得(2):

企业文化是事关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今企业的竞争与生存,与其说是品牌和服务的竞争,不如说终归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优势文化长于普通文化,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我们公司提出的“提供卓越产品,诚信奉献社会”的新理念,就是我们企业在新时期发展的“精魂”所在。这说明公司已将发展的目标上升到新的阶段,因此,按照这种精神来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凝聚人,营造全新的企业文化氛围,是我们当前和今后应努力实现的目标和任务。

通过学习“提供卓越产品,诚信奉献社会”新理念,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以及对平时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谈谈自己对“新理念”学习的心得。

一、追求卓越

卓,意为“高远”、“高超”;越,意为超出。“卓越”就是在更高的境界上追求更大的超越,体现的是追求第一、超越他人的精神。“追求卓越”可以理解为我们公司敢为人先,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追求发展、实现跨越的精神写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情况下追求第一、超越他人,创造出具有最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在新理念引导下制造出高品质的发动机,让制造每一个零部件的企业员工都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豪感,树立我们良好形象,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引领我们精益求精的生产,注重每一个生产环节,注重每一个细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这种勇于向上的思想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认真负责的心态对待每个细节,把工作过程中的各种繁琐问题处理好,做到精细化管理,带动本班组同事共同专研提高业务知识,学习标准、规范,相互配合。通过坚持不懈的行动来养成细致细心的良好习惯。我相信,这新理念的精神一定会使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会使我们获得无尽的收获,使我们的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企业的“江山”才会永固。追求第一、追求卓越是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让每一个员工能够共同分享的企业理念成果。

二.诚信奉献

诚信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道德信条,诚信是立身之本;奉献是一种忘我无私的精神,是爱心的具体体现,是道德的最高境界。通过员工的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制造出优秀的高品质的产品来体现企业在社会上的诚信度。

企业诚信不是空泛的,它价值无限;个人诚信首先要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踏踏实实办事,认认真真做人。,要将诚信上升为一种内心需要,上升为一种责任感。守信不仅仅是外在要求,更应当是一种内心的责任,一种执着的追求。养成诚信习惯,承担诚信责任,在企业与社会,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搭起一座诚信的桥梁,为构建一个诚信的社会做出最大努力。

产品质量一直被视为企业的生命线。有诚信意识的企业就一定会生产高品质的产品,就一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生产高品质的发产品,履行服务社会就是我们的责任。思想决定着行动,新理念我们铭记在心,它将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责任的基础,自豪的源泉。

诚信奉献是对工作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态度是内心的一种潜在意志,是个人的能力、意愿、想法、价值观等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我认为我的工作态度,就应该是勤勉进取,决不能得过且过。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绩,只有保证自己有了积极进取的态度,才能走向成功。当然,我知道坚持这种态度很不容易,但只有这种态度成了我个人价值的一部分,才能体验到他人的肯定和完成工作时带来的乐趣。

做为一名员工特别是面临金融危机造成生产不稳定的时候,在工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的不顺和困难,因此如何面对这些问题,是拖一天是一天,还是积极寻求办法解决,将对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养成做事从不拖延的习惯,时刻提醒自己还有工作在等待着我,明确自己的职责,用心做好每件事,把各种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尽力完美完成每项工作,每天都要问问自己:“今天的工作你完成了么”。保持端正的工作态度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开拓眼界充实自己,在提升自己素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我们还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只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才会有我们衣食无忧的生活。爱岗敬业不仅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爱岗敬业应成为一种普遍的奉献精神。

只有日积月累地捡拾细碎的石块,才能构筑起高耸雄伟的城堡。各种繁琐小事在我们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你可能因为对它的注重而使你抓住很多的机会,从而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修复了自己的人生,完善了自己的品格。让我们改变心浮气燥、浅尝辄止的毛病,把握生命中的小事,酝酿过程中的小事之美。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有所作为。这就是员工负责的体现,也是员工称职的表现,更是企业文化的反映。企业是个大熔炉,直接陶冶着每一个员工的价值取向。而不同的企业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直接引导企业完成自身的战略和使命。“提供卓越产品,诚信奉献社会”新理念必将营造和谐而高效企业文化。

第四篇:廉洁理念之我见

公司党委、纪委决定从今年4月至6月开展“强化廉洁从业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通过前一段的学习,个人感觉有两方面收获:一方面提高了对十七届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的认识,另一方面加深了对五分局“自律自省、慎独慎行、正人正已、为党为公”廉洁理念的理解。下面我就围绕分局的廉洁理念谈下个人的认识:

(一)自律自省。

律非常重要但又最难做到,所以才要他律才要制定一系列 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如果人的觉悟靠得住,如果人人都能自律,只制定一个宪法就足够了,根本用不着制定那么多的制度。尽管自律很难,但作为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自律,这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党的宗旨决定的。自省我理解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提高个人思想修养首先应当做到的。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只要能经常反省自己或检讨自己有哪些过错,就能减少或避免走弯路,少犯或不犯错误,进而保持思想的纯洁、头脑的清醒,作风的正派、行为的检点,从而做一名人格完美、品德高尚,严于律已的合格共产党员。

(二)慎独慎行。

慎独是古代封建士大夫追求的一种境界,作为共产党员以此严格要求自己也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作为掌握有一定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在远离单位和党组织的时候,尤其要谨慎小心,切不可以为天高皇帝远,无人管得了自己,想干啥就干啥,殊不知人在做天在看,这方面的教训案例举不胜举。在慎独的同时要慎行。要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要按三重一大要求,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坚决避免一言堂和个人说了算,简单地说只要每走一步都做到了三思而后行即所谓的慎行,那么你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坚实有力的是正确的。

(三)正人正已。

正人先正已,这个道理浅显易懂,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你只要能做到不让大家做的你带头不去做,让大家遵守的你带头模范去遵守,那就会受到大家的拥戴和信任,你在群众中就会有凝聚力号召力,你说话就会有人听,工作就好做。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假如党员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光讲正人不讲正已,那就会上行下效,形成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不良风气,给党的事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正人先正已的原则,争做团结同志的模范,勤奋工作的模范,刻苦学习的模范,为政洁廉的模范,严于律已的模范。

(四)为党为公。

我认为分局的廉政理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说自律自省、慎独慎行、正人正已是出发点的话,那么为党为公就是落脚点,就是说前边我们所做的一切,必须落脚到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这是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党的宗旨和先进性对党员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做到为党为公呢?首先要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增强党性观念;其次在思想上强化党员意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一名从组织到思想都合格的共产党员;第三在行动上,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努力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以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

第五篇:经济法和谐理念之我见

经济法和谐理念之我见

提要: 经济法的理念是人们对经济法的应然规定性的、理性的、基本的认识和追求,是经济法和经济法学的灵魂和最高原理,本文之所以取名“经济法的和谐理念”,一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契合,二是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相一致。为此本文从法律理念的嬗变入手,对经济法和谐理念的定位、内涵、实现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而深入的探讨。

从经济法的角度分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加强经济立法、执法、司法等各项制度建设,必须治理市场失灵,消除政府失灵,从而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有序发展。而要做到这些,必须首先完善经济法制理论,尤其是要对经济法理念有一个科学而深刻的认识。

一、法律理念的嬗变考察 所谓理念,含理想与信念之意,指的是人们对某种理想的目标模式及其实现的基本途径和方式的一种信仰、期待和追求。

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起商品经济逐渐发达。商品经济要求自由、个性解放、权利平等。先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便系统、深刻地提出和论证了诸如“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经济自由放任、自然法学等学说主张,推动了思想解放。人们开始树立新的法律理念。即个体权利本位的个人主义理念。这就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商法理念。

19世纪末期,生产社会化特别是垄断的形成,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人们发现,对个体自由和权利的维护,并不能当然地导致社会公平和正义,它往往妨害其他个体和团体的自由和权利,损害社会的总体利益,因而是不公平、不正义的。于是,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经济需要干预和调节,协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克服或缓和其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建立一种新的秩序、效率、公平和正义。反映到法律理念上,即是经济法的理念。

经济法理念比民商法等法律理念更加鲜明地体现了整个法理念的社会化新时代特征。体现着个体经济同社会、机会公平同分配、形式同实质等相兼顾和一致的公平,昭示出经济生活中更为高尚的社会正义。

二、经济法和谐理念的定位

《左传》中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20世纪80年代,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改称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2002年中国共产党发出让“社会更加和谐”的号召,2003年又提出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如今倡导的“和谐社会”,其中的“和谐”二字不只是指社会的一种状态,更重要的是提示人们从和谐这一角度对社会关系进行思考。针对经济法的理念,有学者认为是指人们对经济法的应然规定性的、理性的、基本的认识和追求,是经济法及其适用的最高原理„„是经济社会化条件下的实质公平和正义,其核心内容是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实现。关于如何实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从而最终体现社会的实质公平,需要具体解读、认真领会经济法的和谐理念。

首先,经济法和谐理念是进行经济法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经济法学就其研究对象、理论要素和理论渊源而言,是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对民商法、行政法等传统法律部门的扬弃和超越,是现代法律、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因此,经济法学既跨越多个法律部门,又跨越多个学科,以经济法的运行和发展为主题而融多学科理论于一体。由于民商法学、行政法学、社会法学的形成在先,所以,其中反映了经济法与民商法、行政法、社会法之间共同性和通用性的理论成果,如公法私法化、私法公法化、授权与控权平衡、经济与社会协调等理论,都可以为后来崛起的经济法学所继承和摄取。

其次,经济法的制定要有正确的和谐理念作为指导。法的制定是一种合目的性行为,是在一定的法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因此,立法者有什么样的法理念,就会制定出什么样的经济法,其经济法理念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真理性,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法立法的合理性。毋庸讳言,在我国经济法产生之初,立法者的头脑中尚无现代经济法的和谐理念,他们区分不开经济法与民商法、行政法,所以当时制定的许多“经济法”,后来就逐渐显现出非经济法的特性,例如1981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更多体现的是政府部门为自己争权而起草或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政府规章,所谓部门立法,骨子里透着一股管卡压、官民不平等、管理者只有权力没有义务和可问责性的精气神。因此目前亟须将人们业已认识到的经济法要求抽象、上升为立法者的理念,以保障今后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法成为真正体现经济法和谐理念的法。

最后,经济法的适用、实施也在呼唤经济法的和谐理念。如果没有正确的理念指导,即使有立法或法条,它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不但可能达不到立法者预期的目的,而且有时还会走向反面。例如,经济法赋予行政机关一定的权力,期望它们运用权力去管理、调控国民经济,以维护社会整体经济效益,但是权力往往被用作追求、实现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工具,背离了立法的目的。以煤矿生产为例,我国是世界上采煤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据香港凤凰卫视台报导,每百万吨采煤,我国的死亡人数是3.9人,美国是0.039人,我国是美国的100倍。即使与不发达甚至极不发达的俄罗斯、印度、南非等国相比,我国的死亡率也是他们的十几倍或几十倍。虽然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甚至总书记、总理亲自批示要一查到底,严格追究,决不姑息,但为什么重特大事故还是频频发生,原因就是某些机构、部门,有法不依,知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党政部门的个别领导参股、入股,捞取非法利益。

三、经济法和谐理念的阐释

(一)发展理念的和谐。二战后,发展的时代主题催生了与发展相关的诸多问题的研究,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以及关于发展问题的政治学、文化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分支学科应运而生。“法律与发展研究”也逐渐成为法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经济法作为晚近新兴的法律部门,以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为己任,体现出很强的发展理念。研究经济法的发展理念,既是对发展理论的丰富,又有利于正确发挥经济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基于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经济法关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它与经济活动、经济规律、经济机制、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经济杠杆、经济制度等都有直接而密切的联系。(2)经济法着重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与传统法律系统侧重于社会问题的微观性、个体性调整不同,经济法关注的是社会经济的整体性、全局性问题。从产生时起,经济法就立足于社会本位,着眼于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整体发展是经济法发展理念的基石。(3)经济法解决社会经济的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其对社会经济的协调上。经济法的作用是要协调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个体营利性与社会公益性的矛盾,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因此,经济法重在协调发展,这是它的核心。(4)经济法的使命是通过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克服社会化大生产运行中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协调各种比例关系,使社会经济快速、稳定、高效、可持续地向前发展,并最终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整体和谐以及人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分配理念的和谐。分配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分子,一方面在社会分配领域面临着世界各国所共有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在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的特定历史时期又在社会分配领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因此,中国经济立法在立足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应以和谐理念为指导,对社会财富作出公正的分配。

具体说来,在初次分配领域,要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为此,应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和“竞争法”,建立一个独立性和权威性很高的反垄断执法机构,使竞争法制化,扫除公平竞争的障碍,为收入分配公平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在再分配过程中,要通过公共支出、税收和价格等综合手段进行调整,强调分配的相对平等,使人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共享增长的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问题,首先应加强国家对收入的调控力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为此,一是要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消除违法收入,必须从源头抓起,通过经济法建立完备的会计审计制度,并加强对违法经营活动的执法打击力度。二是运用经济法规范价格行为和收费行为,治理整顿不合理收入。三是完善税收制度,提高国家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能力。国家应通过对个人征收所得税、财产税、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等,使高收入者的收入适当降低,从而缩小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达到社会分配公平。四是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那些由于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灾害、战争等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弱者,由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分配的方式提供物质帮助。

(三)消费理念的和谐。消费上的无节制是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曾任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的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估算,按照目前的状况,北美洲的人均消费是印度或者中国的20倍,是孟加拉国的60—70倍。如果未来70亿人都按照西方的消费水平来消费能源和资源,人们需要10个地球。实现可持续消费要从适度消费、降低资源消耗和改变消费模式入手。因此,我国应制定一部专门规范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法律,以生态消费、消费公正为理念,提倡绿色消费,反对各种不合理消费。法规具体主要规定为:(1)节约用水;(2)食用绿色食品;(3)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生态环境;(4)在生活中不奢华铺张,崇尚自然,追求经济、简单、实用;(5)注重健康。对于非绿色消费行为,法律应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使不良的消费行为最终得到杜绝。

四、经济法和谐理念的实现

经济法制建设要为和谐社会之构建作出贡献,必须在现有基础上,继续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层面,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一)立法层面。(1)完善市场主体之立法,加强市场主体之社会责任。要求我们尽快修订现行《公司法》、《证券法》,加强对公司内部主体的激励和约束,强调公司对职工、中小股东及其他社会相关主体负有明确的社会责任。(2)完善市场规制法律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尽快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出台《反垄断法》。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于1993年,至今,社会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迫切需要予以修订。此外,应尽快出台《反垄断法》,明确区分不正当竞争与垄断行为,有效规制市场垄断,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3)加强宏观调控立法,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因此需要完善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领域的监管立法;制定产业政策法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法;改革财税体制,从立法上确立财政法定原则,实现纵向财政关系和横向财政关系的平衡。(4)建立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完善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机制。这也是经济法的人文精神得以体现、社会得以和谐的重要保证。

(二)执法层面。(1)在执法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保障人民的根本权益。要求我们规范执法权运作的程序与权力的实现方式,在扩权与限权中寻找最佳平衡点,达到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动态均衡状态。(2)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执法效率。要求我们运用经济法律责任理念,完善政府执法责任追究机制,建立责任政府。因为,构建和谐社会存在一个潜在的命题,即必须有人为“不和谐”负责。

(三)司法层面。(1)逐步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完善权利救济途径,实现私权利对公权力之有效监管。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经济法之可诉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发现社会矛盾,并有效解决的重要保证。而且,建立公益诉讼机制,赋予社会个体的诉讼监督权,可以有效弥补公权力自身监管之不足,形成完善的权力(利)监督体系。(2)建立小额简易诉讼机制,降低权利救济成本,切实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这集中体现在消费者法领域。目前,由于诉讼程序繁琐、维权成本过高,消费者厌诉、息讼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经营者的违法经营。鉴于此,从司法层面上构建一套小额诉讼制度,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

(四)守法层面。(1)树立每一个主体诚实信用的守法意识。具体而言,对纳税人,在强调纳税权利本位的同时,也要提倡诚信纳税;对消费者,在强调消费者权利本位的同时,也要提倡理性消费等。因为,社会之和谐,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仅仅强调权利,忽视义务,最终必然带来社会的不和谐。(2)尽快构建科学的征信制度,促进国民守法意识之形成。目前,企业和个体的不诚信行为,已经导致银行借贷、房地产开发商谨慎入微等不正常现象,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相悖的。我们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培养国民的守法意识。(3)既要培育“为权利而斗争”的守法精神,也要树立不得滥用权利、理性维权的守法意识。目前,不少消费者、纳税人滥用权利,虚假投诉、虚假诉讼等情形时有发生,这都是和谐社会所不能容忍的,也是与经济法的和谐理念格格不入的。因为它不仅伤害了法律的尊严,也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了混乱。

下载学习企业理念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企业理念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管理理念之我见

    现代管理理念之我见—从当前市场问题与发展趋势角度看企业管理摘要:管理活动源远流长,在回顾了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一些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

    班级文化建设理念之我见

    班级文化建设理念之我见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建设和学生个性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为此,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在班集体建设......

    简论幼儿教育理念之我见5篇

    简论幼儿教育理念之我见 [论文摘要]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

    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之我见

    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之我见 中国保监会3月21日正式对外发布了保险监管核心价值理念和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行业核心价值理念是一种保险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一家公司各项工......

    企业社工之我见

    企业社工之我见 企业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主要在企业内外从事员工的生产适应、环境协调、福利保障、职业生涯发展的管理工作,其目的是在员工职业与福利发展的......

    企业文化建设之我见

    企业文化建设之我见 ———承钢钒制品厂 刘居鹏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一种微观管理文化。在长......

    企业内部管理之我见

    企业内部管理之我见牧归一个企业,无论大小,内部管理十分重要,可以说内部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企业只有把内部管理搞好了,企业才能够具有生命力,才能有生机,充满活......

    企业创新之我见

    企业创新之我见前言:企业走在生产力创新之路的前沿,是创新生力军的主力,受最直接的利益驱使,因此具有最直接的动力。 1、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创新是产品差异化的必由之路,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