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软件工程课程测试环节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软件工程课程测试环节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摘 要:依据软件工程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特点,针对测试环节提出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中学生分工有序注重团队合作,提高了学生的测试实践能力。
关键词:软件工程;翻转课堂;软件测试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现状
《软件工程》是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工程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重要课程,它用工程化的方法来开发高质量软件[1],具有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理论抽象等特点[2]。产业界逐渐认识到软件测试也是一门重要的职业[3],软件测试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授课方式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上机实践教学为辅,学生主动性不足、动手能力差等问题较突出。
本文提出软件工程的测试环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相关理论,课上用于研讨与动手实践。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翻转课堂应用现状
翻转课堂又称为“反转课堂”,是学生晚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学习,在课堂完成作业与知识内化的一种教学形态[4]。翻转课堂现已成为全球教育者关注的热点,具有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教师成为导师、直接指导和建议式学习混合、缺席学生不会被落下功课等特征[5]。翻转课堂下的测试环节改革设计
由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测试环节课时有限,本文针对一个规模小、文档齐全的项目(C/C++实现),选取需求规格说明、概要和详细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等文档的审查、代码的静态分析、动态系统测试三个任务项。其中,文档审查环节是后续两个测试环节的基础;代码静态分析环节,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工具C++test对项目进行静态分析,并编写静态分析报告;动态测试环节,要求依据黑盒测试、等价划分法、边界值法等方法设计测试用例,编写动态测试报告。
基于测试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由课前视频学习、课堂训练内化、课后固化三个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如图1),针对每一个测试环节设计其课前视频学习内容、课堂训练内化及课后固化要点,见图1的翻转课堂模型。
3.1 课前视频学习
课前视频学习是课堂训练内化的基础知识准备阶段,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训练,也是对教师能力的极大考验。
3.1.1 视频资料准备。教师根据具体测试环节的教学目标与知识体系,提取若干知识点,针对每一知识点设计理论讲解、案例剖析与习题测验环节,录制短小精悍的微视频(10分钟左右的微课),发布至公共学习的平台。
3.1.2 视频学习。学生依据教师布置的学习及训练任务,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及进度。教师在知识点讲解之前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在其中寻找答案,在每个知识点讲解播放结束之后,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训练题或者在论坛分区提问讨论。
3.1.3 学习效果。学生自主视频学习环节中,测验结果通过网络系统即时反馈给老师,如有疑问可在线提问-讨论,教师在某时间内在线辅导答疑,梳理学生的疑问点,了解课前学习效果。
3.2 课堂训练内化
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实施阶段。首先,教师针对学生课前视频学习情况提取的讨论点,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知识点。然后,教师按阶段布置本课时的测试目标与任务。第三,模拟企业测试部门的测试环节,2-3人为一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进行测试分工。
在测试过程中,学生将课前的知识领悟直接运用到实际的测试项目中,目标与动机明确;以小组分工形式开展,激励团队以相互学习、共同研讨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可以一对一或是一对多的交流,但要尽量少的干预学生的测试过程,鼓励其创新,大胆尝试不同的测试思路,增强其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
3.3 课后固化
教师依据进度安排,定时查看小组测试报告等文档,充当“专家”评审判定任务是否测试完成。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补充学习视频,讲解遗漏知识点,以保证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评价
本文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非常适合测试实践环节,有助于学生测试能力的培养和测试思维的训练。结合具体项目,以测试任务驱动测试学习和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在“学习→训练→创新→提问→点拨”的过程中其能力提到提升。但是,本次基于翻转课堂的测试环节教学改革,仍使用传统的成绩评估方法,以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设计更加科学的多角度成绩评价规则。
参考文献
[1]卢莹,林荫.《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2-43.[2]李万龙,赵辉.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1):5-6.[3]聂长海.关于软件测试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科学,2011,2(38):1-3.[4]The Flipped Classroom Defined[EB/OL].http://blogs.kqed.org/mindshift/2011/9/the-flipped-classroom-defined.[5]Jonathan Bergmann,Aaron Sams.Flip your classroom: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M].ISTE and ASCD,2012:13-19.
第二篇:翻转课堂第四讲测试
单元四测验
返回
本次得分为:5.00/5.00, 本次测试的提交时间为:2015-01-27, 如果你认为本次测试成绩不理想,你可以选择再做一次,也可以去测验作业讨论区分享你的测试成绩和想法。单选(0.5分)下面哪一项不是学生在小组活动的自我评价当中需要考虑的? 得分/总分
A.能力提高
B.协作精神
C.表情与仪态 0.50 /0.50
D.创新和实践 单选(0.5分)翻转课堂面授活动中,有时教师需要进行精讲,精讲的内容可以通过下列哪些方式确定? 得分/总分
A.结合教学目标分析并选择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B.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并选择教材中的难点内容
C.结合学生学习偏好分析并选择需要讲解的内容
D.浏览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共性问题 0.50 /0.50 3 单选(0.5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可以作为教学问题设计的模型。那么,下列对“评价”层次的分析正确的是
得分/总分
A.是以分析为基础,指的是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是高层次的要求。
B.评价层次类的问题中,常用的动词有: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
C.评价层次类的问题中,常用的动词有: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
D.评价层次类的问题中,常用的动词有:评价,估计,评论,鉴定,辩明,辩护,证明,预测,预言,支持
0.50 /0.50 4 多选(0.5分)周老师在和其他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老师经常回面临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尴尬,如果你是周老师,你有什么建议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得分/总分
A.可以引用学生之前的回答,明确表现对学生发言的重视。0.25 /0.50
B.减少问问题的次数
C.在问题的设计和提问的时机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面临问题时,不会不知所措。0.25 /0.50
D.关注一两个经常会回答问题的学生,让他们来负责回答问题。多选(0.5分)在小组制定活动参与规则时,以下哪些内容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的? 得分/总分
A.已知的问题和困难的界定 0.25 /0.50
B.小组成员的投入程度
C.问题直接的解决方式
D.谁是发言人和谁是组长 0.25 /0.50 6 多选(0.5分)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四步法》中提到了检测、作业、协作与展示四个方法,“检测”是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之后进行的,那么下列选项属于检测目的的是: 得分/总分
A.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他们遇到的困难点,以及学习的误解之处 0.25 /0.50
B.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便针对性调整后续的教学 0.25 /0.50
C.让学生之间互相对比,看谁有自学能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斗志。
D.计分,作为逼迫学生课前学习的“大棒子” 多选(0.5分)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的原因之一是自己感觉准备不充分,为给这类学生创造参与课堂的机会,教师应该怎样做?
得分/总分
A.自问自答,做出示范
B.提问后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 0.25 /0.50
C.提前把讨论材料发给学生 0.25 /0.50
D.避免叫这类学生回答问题,以免挫败积极性 判断(0.5分)在北京119中郑涛老师的案例中,她实施“可作弊考试”做法的目的是她认为学生在准备“小抄”的时候也是一个认真的复习过程。得分/总分
A.√
0.50 /0.50
B.× 判断(0.5分)对于教师来说,复述学生的回答是没有意义的行为,因此,教师要多鼓励让其他同学进行复述。
得分/总分
A.√
B.×
0.50 /0.50 10 判断(0.5分)小组活动中,参与规则的制定能够帮助减少小组活动学习的障碍。得分/总分
A.×
B.√
0.50 /0.50
第三篇:深入研究“翻转课堂”,有效开展“教学改革”
深入研究“翻转课堂”,有效开展“教学改革”
摘 要:“翻转课堂”(FCM)颠覆了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教学流程,近年来国内外掀起“翻转课堂”研究的热潮,侧重研究“翻转课堂”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对课前任务和课堂活动环节探究,旨在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应用;创新
“翻转课堂”是借助网络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它与新课标中“教学提倡开放互动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民主教学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能力”的理念相契合。为此,笔者深入研究,以实现对“翻转课堂”从理论到实践的创新。
一、教学流程的翻转
学习可分为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在传统课堂中,知识传递主要依靠教师课堂教授完成,知识内化主要依靠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翻转课堂”恰恰相反,学生通过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交流、总结评价等活动实现课中知识内化,通?^观看微课程和完成预习检测实现课前知识传递。
(一)微课程:教学活动的基点
“翻转课堂”的课前任务需教师精心准备,目前普遍选择将“微课程”作为切入点。要制作出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微课程”并非易事,可采用摄像工具制作、录屏软件制作、混合式制作等方法。借助手机、数码相机、DV摄像机、视频摄像头等摄录设备,采用“白板、黑板、白纸、活动、表演”等形式拍摄;借助录屏软件(超级录屏或屏幕录像专家)采用PPT、Word、画图工具软件、手写板输入软件等形式录制;采用视频编辑软件(格式工厂、视频编辑专家、会声会影)将拍摄或录制的视频编辑成微课。视频应具有回放、暂停等功能,重点部分需加入注释、特写镜头等。
(二)预习检测:课堂学习的铺垫
“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离不开结合学情、难易适当的检测,学生通常按照阅读教材,观看“微课程”,进行“预习检测”的步骤完成自主学习,并通过微信、QQ、网校平台进行师生互动交流。
二、教学结构的翻转
传统课堂学习概括为“教、练、评”,教以教师讲解传授为主,练以学生操作练习为主,评以老师批阅点评为主。教的环节缺少有效讲解,练的环节缺少有效帮助,评的环节缺少有效反馈。“翻转课堂”则概括为“学、测、研”。学的环节,学生可在“微课程”中自控学习进度;测的环节,学生可在“预习检测”中自测学习成果;研的环节,学生可在“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学习。
作为“翻转课堂”重头戏的“研”通常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形式,总结为“2+4”模式。2是指教师的引导、评价、监督和学生的探究、合作、反思的结合;4则指课堂展示、合作学习、成果交流、总结反思这四个环节。流程如下:
1.教师凝练概括的进行预习检测、课程感悟收获、教学重点难点的课堂展示。
2.构建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活动,将每组6位成员按学习成绩分为A、B、C档各2人。首先,C2负责研读材料和阅读设问,并由B2引出讨论问题。其次,C1负责分析问题,B1进行有效补充,A1负责带领组员探究解决问题方法,该环节可采用竞争、合作、设计、辩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最后,A2将组员研究成果概括总结后逻辑清晰、语言凝练在全班展示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对研究成果评价、补充、解惑、迁移、拓展、梳理。这一环节可采用展示、报告、辩论、微型比赛等形式。
3.教师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我发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如何收获?”以培养探究精神。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要认真倾听、细致观察、适当干预、及时引导,要厘清“为何说”“何时说”“怎样说”。
三、教学理念的翻转
(一)教学角色的翻转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问题设置和解疑答惑,课堂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启发和引导。这一过程中,学生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发现者、探究者、创造者,教师从传授者转变为导学者、督学者和评学者,形成了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双主体和谐式教学,实现了教学理念的翻转。
(二)教学目标的翻转
传统教学以掌握知识为教学目标,而“翻转课堂”中不再将已知结论性认识的掌握作为主要目标,它强调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项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动态地“建构”课堂,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思想火花迸发的资源,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体验生命、超越自我的空间,有助于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教育由传统的选拔功能向育人功能转变,体现了教育目标的翻转。
目前,对“翻转课堂”实践应用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笔者所探究的学习模式还有待改进。同时,“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课前时间安排紧张、技术支持不到位、评价方式复杂等问题。面对困难,如何转变观念、提高技能、解决问题,作为教育改革的践行者,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谢慧丽.基于小组合作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实证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2]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2):15-17.[3]李支援.引领与切入:翻转课堂与政治课教学流程再造[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0):196-197.注:本文系2017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在教学整合重建中培养善学反思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CJYC17090355)研究成果。
编辑 鲁翠红
第四篇:基于翻转课堂的土木工程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范文
摘 要 本文首先对我国的土木工程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根据目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新教学模式,期望能为我国土木工程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促进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基础类课程
0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规模和数量上也有了几何级数的增长。各种土木工程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应用于工程实践,使得我国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也要不断改革,以适应当今土木工程教育新形势。著名的土木工程专家刘西拉教授曾指出,当代中国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首先,应具备比较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以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即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较多的工程经验和较好的计算能力;其次,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话句话说,当代土木工程专业的合格毕业生应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很强的创造能力,也要具备从当代社会特色的角度分析与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也要具备较好的组织与交际能力。
当前,“慕课”、微课等创新的教学模式正在不断得到认可,同时也在促使当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改革。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为翻转课堂在中国高等教育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融合“慕课”、微课等创新教学方式的翻转课堂,需要大量的信息化技术支撑以及学生对此技术的掌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必将对我国的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高校要积极主动地推动融入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应用,使其早日成为我国教育的可行模式,丰富我国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1.1 翻转课堂的“诞生”
对翻转式课堂教学最初“诞生”于美国,其最初的模式在于师生的积极互动。在北美的林地公园高中,那里的老师经常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家里离学校较远,导致很多时间都花费在了回校途中,还因为种种原因,有的学生会错过学校举办的一些活动。但是,在该校就读的很多学生因为以上原因无法紧跟老师的上课进度。
最具开创性的是,这两位逐步地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把课堂时间空余出来,用来给学生解决在做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的困难。很快,这样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并广泛传播开来,得到学生的支持。“翻转课堂已经完全颠覆了我们常规教学方式。现在不会在课堂上耗费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来讲解。”两位创始老师如此评价。
两位老师的教学改革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所以经常受到同行的邀请,并向周围感兴趣的人或机构推介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到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开始利用在线视频在课外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时间则开展互动学习和实践练习。
其实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学者就开始对翻转课堂教学开展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如:在课堂教学中朗读文章及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来思考所见所闻,然后提出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一同探讨所学知识;老师在课前集中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或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教案设计与准备教学资料等。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际应用层面,务求探索出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最大作用,对课堂教学有充分补充的翻转课堂模式。得益于业界和学者的积极探索,翻转课堂很快流行起来,其影响逐渐从美国向其他国家扩散。
1.2 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与探索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信息化的新型教学模式,虽然进入中国的时间较短,但是也引起我国教育界的热切关注,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在知网上搜索以“翻转课堂”为关键词的论文就有三千多篇,不包含以慕课、微课等词进行探讨的文章。除了理论研究,教育界也开展了翻转课堂的应用实践,进行试点探索的有大学、中学和中职学校,较有影响的试点分布在京津、沪宁、重庆与广州等几个区域。
重庆市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它是“全国第一所深度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整合策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学校,该校总结出翻转课堂实际操作中3个“翻转”路线:课前4环节、课堂5步骤和6大优势。国内学者把“翻转课堂”定位为:是将数字技术整合、信息化校园建设以及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融合的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大变革。但是,由于学者、学校等实施主体对于翻转课堂的切入点各不相同,因此实施主体的改革方向也不尽相同。比如:聚奎中学强调“翻转课堂”应内含三类翻转:(1)教育目的的翻转;(2)教育理念的翻转;(3)教学方式的翻转。行知中学认为探索“翻转课堂”是基于网络的教育模式的教学改革。上海市仙霞高中开展“翻转课堂”是侧重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学生学习效能的提高”,其内核是基于自学知识点上的“对话、讨论与练习”。
1.3 中西方国家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和课程设置比较
西方国家的土木工程专业是以实践为目标的,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到学以致用。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英国,很多的工科院校实行的是“三明治”式教学模式,即第一、二、四学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学年学生被要求到公司或者企业实习,工程实践可作为工作实践经验。本科教育完成后,还要接受2年的企业培训或是2年的工作实践,或3年的博士深造,方可参加执业注册考试,取得签字权。
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学科简介中定义:“土木工程(英文:civil engineering)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我国土木工程专业是广泛服务于国家基础设施与民生的宽口径一级学科,包括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和道桥等二级专业方向。本专业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础。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与工程需要的 “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根据建设部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提出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基本规格和指导性计划,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都采用的是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这一模式,可以看出,高校教学计划中基本包含以下主干课程,三大力学、建筑材料、项目管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2 土木工程基础类课程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土木工程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土木工程的起源是通过各类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归纳与总结各类成功与失败经验,特别是在吸取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自从18世纪初,以牛顿和伽利略为代表的近代土木工程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系统基础理论的学科。自此,土木工程才逐渐从工程经验过渡并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回顾整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实际工程实践经验往往先行于理论,各类工程失败经验往往能触发新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如今,还有很多工程问题的处理,仍然依靠广大工程师的实践经验。
自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工科生的培养模式主要参考苏联模式,即:专业划分过繁,学科交叉性较少;重点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知识与专业基础知识,重视理论联系实践,而对相关的新发现新领域缺乏应有的重视,对工程实践的课时安排相对较少;主要以教师单向授课为主,没有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这种教育模式的不足不断凸显,教育与实践脱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适应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分析与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令人欣慰的是,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并在不断修正与完善。
翻转课堂等新模式的出现,正式对于全国的教育模式探索的有力补充。它的出现为传统课堂的创新、学生活力的激活,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除了基础教育外,在专业教育上,在土木工程专业,也可以开始相应的探索。对于任何新事物的研究,从源头认知、挖掘及摸索是根本。
2.1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也必须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翻转课堂模式便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和进步,这能让学生能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各种学习网站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学生可以在网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弱点或者兴趣去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而且可以线上和同学或者老师进行交流答疑互动,对于课程的问题可以即时沟通,不会受时空因素的影响,自主性和实时性很强。
2.2 增强学习的互动性
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是翻转课堂最大的优势所在,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
因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外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进行答疑互动,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增加课堂的互动性,针对多数同学遇到的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讨论解决,这也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更多的是作为一位观察指导者,由于互动性的增加,教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这也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可能会注意到学生自创的学习方法、自发组成的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完全依赖老师。这样,老师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上,促进他们更加开放地学习,真正理解课堂内容,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老师就会给予学生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与指导的循环。
2.3 形成教师―学生―家长交流新模式
翻转课堂同时改变了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在翻转课堂后,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了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可以帮助理解教师的教学。
学生不学习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他们贪玩?他们学习能力不一样,有的跟不上老师进度,所以产生厌学心理?他们的基础知识学得不牢,所以感觉学习很费劲?亦或是他们有什么个人问题干扰了他们?教师和家长都需要找到学生不学习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采取必要措施来让学生回到学习的轨道。
翻转课堂是一种方式方法,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和自主化的学习时间;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负责的途径;使课堂的内容得以长期保存,可用于复习或补课的学习;是所有学生都可以主动学习的课堂;更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互动性、自主化教育的学习。因此,翻转课堂的内涵涉及了师生关系、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目标等多个方面,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出现的一种符合世纪信息时代学习者特征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能使土木工程学科学生从繁重的通识教育课时中脱身,把线下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用于专题讨论课、个性化培养及工程实践。
结语
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的翻转与革新,创新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更新,使之与实际接轨,与时俱进。翻转课堂通过对课时、课程的重新规划,教学模式的创新,重新梳理教学流程,使之更加高效,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互动学习为学生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塑造新型的学习文化。
第五篇: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考核办法
下栅小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考核办法
一、考核依据:
1.《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细则》和《孝义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的相关内容,结合本校实际。
2.按照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结构学说的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改革,进行课堂教学考核。
二、考核原则:
1、全员性多元化原则;
2、创新性优质化原则;
3、发展性个性化原则;
4、框架性实用化原则。
三、考核方法:
1、采取教师自评、互评,学校考评领导小组审定的方法。
2、统一考核,力求全面、公正、客观。
四、考核内容:
1、教学理念:
①学生发展本位观:本着以人为本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②面向全体,承认个体差异的教学过程观:开发学生潜力,注重学生差异,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能力,充分体现整体推进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的合作学习历程,强化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过程。③着眼学生成长的教学质量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寓教于乐,使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培养学生乐学善学,以学为生活的意识,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以学科知识为源知识,整合意会、方法、信息知识,强化基础知识教学与技能的培养;②过程与方法:以互动构建课堂,以合作贯通过程,生生、师生共同探究,寻找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教材为蓝本,以经验视界为模板,从学生生活入手,强化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结合,关注学生智力培养与情感世界的通融,促进学生的心理、品德、思想的健康发展。
3、教学基本功:
①能用普通话教学,话言表达精炼准确;
②板书工整简洁明白,内容具有概括性、层次性和启发性; ③具有组织课堂和驾驭课堂能力,放得开,收得拢。
4、课程处理:
①能正确理解和创造性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
②能挖掘教材的各种因素,找准切入点,使教学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和概括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③注重知识的整合,做到主线贯穿,条理清晰,承先启后,具有科学性,逻辑性。
5、课堂展示:
①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充分造设师生平等对话,民主协商,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
②教学方法灵活,符合认知规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手段刷新,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发展个性特长,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自由地表现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③程序设置合理: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每节课学生学习活动面达100%,发言面达80%以上,活动时间不低于30分钟,师生、生生交流占据课堂空间、时间的90%以上;
④教学手法艺术: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设定模块,模块配置精当,切换自然、科学;课堂完整,具有特色。
6、教学评价:
①评价形式多样,形成师生互评、生生互议的氛围,具有开放性; ②注重质性评价,使评价具有发现、判断、提升价值;
③强化发展性多元化评价。评价具有激励性,无分等现象;具有过程性,无只抛答案现象;具有技能性,无单一传授知识现象;具有情感性,无说教、训斥现象;具有多样性,无统一(唯一)答案现象。
7、教学效果:
通过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局面,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境界。
①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把握了基础技能,学会了多种学习、探究、研究的方法;
②整个过程充满了情趣与智慧,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兴趣浓厚,气氛活跃,智力与情感得到充分发展;
③生生、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解决了问题。当堂完成80%以上的作业,课后有探究的课题。
五、考核说明:
1、课堂教学考核以校长组成的考核小组组逐人进行考核,分出等次;
2、考核时间为每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