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高素质邮政营销队伍的几点思考
现代企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人才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的竞争,作为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营销人才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要素。近两年,邮政正在经历着结构调整的发展过程,邮政资源的投入、网络的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突破,处理能力大大提高。而所处的社会环境要求邮政不断地快速发展,以适应中国加入WTO以及中国市场日趋开放的宏观环境。在这种形势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显得尤其迫切,这是邮政自身发展所决定的。
企业正经历着向市场经营型的转变
上个世纪末,邮政独立运营,迫使邮政企业艰难地摆脱计划管理的老路子,转而去走一条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全新的市场经营之路。这种转变带来了巨大的阵痛,主要是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强大的冲击。“等、靠、要”这种计划管理模式下的经营方式受到严重的挑战,等客上门、拍脑袋决策都有饭吃的情况不再出现,计划管理再也不能够立足。取而代之的是,一切以市场为中心,以顾客为中心开展经营活动。邮政经营从柜台内走向柜台外,营销工作受到特别关注。企业经历着从计划管理型向市场经营型的重大转变。
企业产品受到了全面竞争
邮政企业经营的产品就是“服务”。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与加入WTO决定了市场开放是大势所趋,垄断经营将不再有生存的土壤。对邮政企业来说,近年发生的两件大事使我们对竞争的认识更加清晰,更加深切体会到我们面临的巨大的竞争压力。一件事是中美两国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作为条件,其重要的前提是在此之前,中国就美国UPS和FedEx直航中国一事做出重大让步,从此,中国发出的国际快件如果通过以上两家公司,大概2~3天即可送达,发往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的甚至次日即可到达。依靠雄厚的资产实力后盾,其价格上同时具备强大的优势,这件事与国内快件公司、航空公司、物流公司咄咄逼人的发展攻势,似乎对邮政正在形成一种围攻的态势,境内外都遭受到严重的竞争;另一件大事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向邮政发起的反垄断调查,这说明再想回到过去计划管理的模式已经没有可能。
从邮政具体业务来看,无论是“老四篇”的函件、包裹、汇兑、发行业务,还是“新四篇”的特快专递、商函广告、邮政储蓄、集邮业务都受到来自社会的强大冲击。函件方面,首先是现代通信替代了许多传统的信函,代投广告、社会商函制作及政府兴办的文件交换站,都是对邮政函件业务的冲击;包裹业务则面对着铁路、民航的包裹传递业务;汇兑方面,专业银行如农业银行等,电子汇兑产生的收益相当可观,特别是资金运动周期大大减少;报刊发行面临着报业集团自办发行的竞争,他们甚至利用发行网,组织进行物流配送业务;邮政储蓄的发展,则同时面对着几家储蓄余额超过自身数十倍的对手;特快专递竞争更是白热化,境内外的公司都觊觎着这块市场,市场份额继续呈下降趋势。其他业务的情况大致也是如此。
从以上可以看出,邮政企业面对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甚至包括专营的信函业务,竞争对手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传统的国有企业,也包括跨国公司、替代产品提供商、私营企业。也就是说,邮政经营的产品受到了来自社会各领域的全面竞争。
必须建设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发展是硬道理。邮政企业的发展,是置身于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发展,积极参与竞争,提高综合素质,是邮政成功的关键。邮政的创收,有赖于柜台外业务的大力开拓。柜台内业务等客上门的经营方式面对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显得缺乏竞争力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多样化的营销方式,促使邮政经营理念不断得到升华,其重点就是走出柜台,从销售产品转向市场营销。企业的发展体现为创收能力的不断提高,营销正是创收能力的一项重点。营销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营销队伍建设是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邮政经营方式转变的重要体现。创新管理,建设高素质的营销队伍是邮政迫在眉睫要解决的大问题。
营销员队伍建设要抓好观念的转变
营销员队伍的建设是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经营方式的革新,建设营销员队伍将对经营单位组织、生产、人事、用工、分配等产生深刻的影响,牵动着全体职工的利益,在职工的思想上必然会引起震动。顺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从观念上认识到现代邮政营销的重要性。
抓好思想观念的转变,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级领导、营销员如何认识营销的问题,认识邮政营销的重要性,认识邮政营销的位置;二是解决怎么样抓好营销的问题;三是如何解决加强营销队伍建设的问题。
解决以上三个问题,首先要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认识邮政营销。
第二篇:建设高素质邮政营销队伍的几点思考
建设高素质邮政营销队伍的几点思考
现代企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人才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的竞争,作为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营销人才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要素。近两年,邮政正在经历着结构调整的发展过程,邮政资源的投入、网络的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突破,处理能力大大提高。而所处的社会环境要求邮政不断地快速发展,以适应中国加入wto以及中国市场日趋开放的宏观环境。在这种形势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显得尤其迫切,这是邮政自身发展所决定的。
企业正经历着向市场经营型的转变
上个世纪末,邮政独立运营,迫使邮政企业艰难地摆脱计划管理的老路子,转而去走一条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全新的市场经营之路。这种转变带来了巨大的阵痛,主要是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强大的冲击。“等、靠、要”这种计划管理模式下的经营方式受到严重的挑战,等客上门、拍脑袋决策都有饭吃的情况不再出现,计划管理再也不能够立足。取而代之的是,一切以市场为中心,以顾客为中心开展经营活动。邮政经营从柜台内走向柜台外,营销工作受到特别关注。企业经历着从计划管。
品提供商、私营企业。也就是说,邮政经营的产品受到了来自社会各领域的全面竞争。
必须建设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发展是硬道理。邮政企业的发展,是置身于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发展,积极参与竞争,提高综合素质,是邮政成功的关键。邮政的创收,有赖于柜台外业务的大力开拓。柜台内业务等客上门的经营方式面对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显得缺乏竞争力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多样化的营销方式,促使邮政经营理念不断得到升华,其重点就是走出柜台,从销售产品转向市场营销。企业的发展体现为创收能力的不断提高,营销正是创收能力的一项重点。营销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营销队伍建设是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邮政经营方式转变的重要体现。创新管理,建设高素质的营销队伍是邮政迫在眉睫要解决的大问题。
营销员队伍建设要抓好观念的转变
营销员队伍的建设是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经营方式的革新,建设营销员队伍将对经营单位组织、生产、人事、用工、分配等产生深刻的影响,牵动着全体职工的利益,在职工的思想上必然会引起震动。顺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从观念上认识到现代邮政营销的重要性。
抓好思想观念的转变,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级领导、营销员如何认识营销的问题,认识邮政营销的重要性,认识邮政营销的位置;二是解决怎么样抓好营销的问题;三是如何解决加强营销队伍建设的问题。
解决以上三个问题,首先要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认识邮政营销。现代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是良好的营销手段。企业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克服困难,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针对不同的客户,通过服务营销、整合营销、方案营销,实现客户效益的最大化与双赢的目标;二要明确如何抓好市场营销工作。要认识到邮政市场营销的特点,吸取先进企业的营销经验,通过营销全过程的跟踪、分析、讲评,抓好市场营销;三是要研究如何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解决了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思想观念的转变就达到了基本的目标,全局上下才能达成共识,一致努力建设好营销队伍,强化营销工作。
营销队伍建设是邮政企业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营销队伍的建设。把营销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程的重中之重来抓。服务的实现、效益的提高最终都要通过市场的检验,通过市场行为来转化为现实的效益,这就离不开市场营销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比如全球著名的网络设备提供商cisco公司,其在中国的经营中,高素质的营销员对企业贡献体现得非常明显,一个营销员主管广东、广西两个区省,一年创收高达1300万美元,这是高素质营销队伍的魅力所在。
在邮政企业处于计划管理向市场经营迈进的时期,同时也处于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营销工作尚处在初级阶段,分层次的专业营销队伍还有待建设、提高,营销队伍建设显得尤其重要。所有的营销工作,归根结底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认真抓好营销员队伍建设的科学规划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要认真抓好营销员队伍组建的科学规划。营销员队伍建设不是拍脑袋工程,必须注重其科学性。人事部门、规划部门要在认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对营销员队伍的建设、稳定、长期发展进行科学的思考,制定科学的规划。
明确营销员队伍的分级管理
营销员队伍实行的是分级管理。一方面,上级人事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高级营销员的管理、培养工作,要加强对基层单位营销员队伍建设的指导。通过学习、培训、实践,培养一批高级的精通营销的高级营销员;另一方面,各二级单位领导要提高对营销员队伍的管理,落实营销员管理的有关政策,有效、扎实地把营销工作抓起来。
加强营销员队伍的培训
培训是提高营销员队伍素质的重要环节。
第三篇:建设高素质营销队伍的几点思考
建设高素质营销队伍的几点思考
现代企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人才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的竞争,作为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营销人才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要素。近两年,邮政正在经历着结构调整的发展过程,邮政资源的投入、网络的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突破,处理能力大大提高。而所处的社会环境要求邮政不断地快速发展,以适应中国加入WTO以及中国市场日趋开放的宏观环境。在这种形势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显得尤其迫切,这是邮政自身发展所决定的。
企业正经历着向市场经营型的转变
上个世纪末,邮政独立运营,迫使邮政企业艰难地摆脱计划管理的老路子,转而去走一条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全新的市场经营之路。这种转变带来了巨大的阵痛,主要是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强大的冲击。“等、靠、要”这种计划管理模式下的经营方式受到严重的挑战,等客上门、拍脑袋决策都有饭吃的情况不再出现,计划管理再也不能够立足。取而代之的是,一切以市场为中心,以顾客为中心开展经营活动。邮政经营从柜台内走向柜台外,营销工作受到特别关注。企业经历着从计划管理型向市场经营型的重大转变。
企业产品受到了全面竞争
邮政企业经营的产品就是“服务”。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与加入WTO决定了市场开放是大势所趋,垄断经营将不再有生存的土壤。对邮政企业来说,近年发生的两件大事使我们对竞争的认识更加清晰,更加深切体会到我们面临的巨大的竞争压力。一件事是中美两国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作为条件,其重要的前提是在此之前,中国就美国UPS和FedEx直航中国一事做出重大让步,从此,中国发出的国际快件如果通过以上两家公司,大概2~3天即可送达,发往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的甚至次日即可到达。依靠雄厚的资产实力后盾,其价格上同时具备强大的优势,这件事与国内快件公司、航空公司、物流公司咄咄逼人的发展攻势,似乎对邮政正在形成一种围攻的态势,境内外都遭受到严重的竞争;另一件大事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向邮政发起的反垄断调查,这说明再想回到过去计划管理的模式已经没有可能。
从邮政具体业务来看,无论是“老四篇”的函件、包裹、汇兑、发行业务,还是“新四篇”的特快专递、商函广告、邮政储蓄、集邮业务都受到来自社会的强大冲击。函件方面,首先是现代通信替代了许多传统的信函,代投广告、社会商函制作及政府兴办的文件交换站,都是对邮政函件业务的冲击;包裹业务则面对着铁路、民航的包裹传递业务;汇兑方面,专业银行如农业银行等,电子汇兑产生的收益相当可观,特别是资金运动周期大大减少;报刊发行面临着报业集团自办发行的竞争,他们甚至利用发行网,组织进行物流配送业务;邮政储蓄的发展,则同时面对着几家储蓄余额超过自身数十倍的对手;特快专递竞争更是白热化,境内外的公司都觊觎着这块市场,市场份额继续呈下降趋势。其他业务的情况大致也是如此。
从以上可以看出,邮政企业面对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甚至包括专营的信函业务,竞争对手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传统的国有企业,也包括跨国公司、替代产品提供商、私营企业。也就是说,邮政经营的产品受到了来自社会各领域的全面竞争。
必须建设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发展是硬道理。邮政企业的发展,是置身于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发展,积极参与竞争,提高综合素质,是邮政成功的关键。邮政的创收,有赖于柜台外业务的大力开拓。柜台内业务等客上门的经营方式面对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显得缺乏竞争力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多样化的营销方式,促使邮政经营理念不断得到升华,其重点就是走出柜台,从销售产品转向市场营销。企业的发展体现为创收能力的不断提高,营销正是创收能力的一项重点。营销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营销队伍建设是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邮政经营方式转变的重要体现。创新管理,建设高素质的营销队伍是邮政迫在眉睫要解决的大问题。营销员队伍建设要抓好观念的转变
营销员队伍的建设是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经营方式的革新,建设营销员队伍将对经营单位组织、生产、人事、用工、分配等产生深刻的影响,牵动着全体职工的利益,在职工的思想上必然会引起震动。顺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从观念上认识到现代邮政营销的重要性。抓好思想观念的转变,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级领导、营销员如何认识营销的问题,认识邮政营销的重要性,认识邮政营销的位置;二是解决怎么样抓好营销的问题;三是如何解决加强营销队伍建设的问题。
总之我们的营销队伍建设上去了,那么我们才有希望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先机,为企业获得效益。
第四篇:建设高素质高水平法官队伍思考
为顺应人民新期待,回应时代新要求,保障队伍建设全面、优质、可持续发展,最高院全面部署开展旨在全面提高法官队伍素质的“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具体反映。
“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设法院文化是完成这个任务不可缺少的、建设性的举措。在推进“ 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先进的法院文化, 必须能够充分激发法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最大限度地促进审判工作全面发展。
一、建设法院文化,坚持用文化育人,增强法官队伍素质。
法院文化是法院的灵魂,是司法工作者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要建设优质的法官队伍,提高法院队伍建设的水平,推进人民法院的科学发展,必须倡导积极、健康的法院文化,并坚持用先进的法院文化培育高素质的司法人才。
首先,发挥政治文化的导向作用,培养具有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和法治理念的法官队伍。
对文化的政治作用,邓小平曾做出过精辟的论述:“无论哪一种势力或哪一种派别的文化工作, 都是服从其政治任务的。”要发挥先进政治文化的导向作用,建立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既懂法治、又懂政治的法官队伍,我认为应从以下两点切入,让“司法为民”的意识深入人心,以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占领法院文化阵地。
1、理论教育。坚持不懈地对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形式政策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国情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法院文化的政治方向和法官队伍的政治觉悟掌好舵。人民法院的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的原则,用政治建院,深化“三个至上”、“科学发展观”教育,在法院中形成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政治理论体系和文化观念。利用科学的政治理论使广大司法干部明确人民法院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发展,是在政治上保持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的基础性步骤。
2、实践巩固。创造性地辅以理论研讨、学习先进、法官论坛等行之有效的方式,调动法院干部的热情,号召全员参与,为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的法官队伍铺好路。各部门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通过集体学习、讨论,深入把握新形势、新问题、新政策,不断地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国情意识,以便更好领悟上级精神,更好地实践“为人民司法”。同时,发挥工会、团委和法官协会的作用,组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的等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在全院范围内形成良好的互动环境,循序渐进地在行动中增强法院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素养和意识形态。
其次,发挥道德文化的约束作用,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操守和职业修养的法官队伍。
英国作家毛姆有句名言:“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我国古语也有云:“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官的品行是能否践行“司法为民”的关键,法官职业道德包括:公正。公正是法官职业道德的底线;忠诚。法官要忠于法律,忠于人民,对法官来说, 除了法律以外没有别的上司,除了民情疾苦以外没有别的顾及;廉洁。能否做到两袖清风,是人民法院兴衰成败的关键,是人民法官得失民心的标尺,必须以清廉、俭朴为美德;勤勉敬业。法官无论职位高低, 分工如何,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履行应尽的职责, 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积极主动为人民服务,为司法贡献。
《法官职业道德规范》、《法官行为准则》等等都是法院行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为全国法院的群体成员提供了明确的行为标准。然而把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规范,只能是一种外在的约束, 当外在的强制力弱化或利益引诱加大时,职业道德规范的筹码就会减轻,它就很难稳固持久地作用于法官职业生活。所以除了将职业道德外化为形式,如以职业道德为标准,对干部进行教育、监督,查处违背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更要将职业道德转化为一种文化观念,甚至一种信仰,深深根植在司法者的意识深处,如影随形地约束、指导其行为。优秀法官蒋庆、清廉法官宋鱼水,之所以能成为我们的道德楷模, 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将职业道德视为自己的文化信条,无时无刻不在规范着自己的司法行为。
第三,发挥物质文化的承载作用,为形成文明的法官队伍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
法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建设是法院文化的载体,是法院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也是推进精神文化持续发展的外在保障,被称为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法院文化的直观形象,它不仅影响法官,对于社会公众也有无以替代的感知和接纳作用。所以要让法院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充分体现本院的院风院训、法院的文化观念和司法宗旨,使其对法官的司法意识产生积极影响,并在社会和民众的心中形成公、正、廉、仁的公信。具体做法可以有以下两点:
1、注重将法院设施建设与文化内涵相结合。庄严神圣的审判法庭、办公楼大厅两侧的的壁画和浮雕、大厅墙壁上的中外法学家画像、法理名言、法制宣传册、摄影照片、院史陈列室以及端放在大厅的方鼎……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质都承载着深刻的法文化,营造出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司
法工作人员走在法院办公大楼的每一个地方,都能感受到庄严、公正、仁爱的气息,不忘自己的神圣使命,这对于匡正司法行政人员的信念、警醒司法行政人员的行为起到了熏陶渐染的积极作用。
2、加强硬件对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充分利用好图书和网络的教育、宣传作用,创建图书馆、资料室、开放阅览室,购买政治、法律、文学、社科、哲学等多种类型图书,增强干部知识储备,拓宽文化视野;建立法院网络交流平台,创造多元途径,利用现有局域网,广泛开展富有思想文化特色和积极向上、洗礼心灵的一些文化栏目与网页板块,加强文化交流,传播法文化,增强文化互动和探讨,为法官的文化学习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创建荣誉室、院史陈列室等,培养法官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命感和责任心。
第四,发扬人本文化的辐射作用,培养具有仁爱之心和良好形象的法官队伍。
人本思想是营造法院文化的重要准则,古诗曰:“曲尽法度,而妙在法度之外。”真正高水平的称职的法官,不仅仅是固守法律,而是能超出“规矩”之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法条,切实解决矛盾,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和谐统一。要做到这点,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意识层面。增强法官的人文关怀,中国自古崇尚儒家的“人本思想”,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也一直贯彻“教育为主,惩治为辅”这一原则。法官既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依法裁判,又要体味人民群众的甘苦,办案时,积极地在德治和法制之间寻找合适的切合点,获取最优结果。
二是行动层面。发扬走向社会,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的优良传统。我们曾举办法官进社区活动,号召法官转变作风,摒弃“官老爷”心态,扭转民众对法院持有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印象,体察民情,注重法律知识和社情民意的结合,在心中给“人民”二字留够充足的土壤。
三是政策层面。完善司法救助制度。最高院和有关部委联合下发的《建立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的意见》就是完善司法救济制度,保证冤苦的人民能打得起官司,能够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建立健全民意沟通表达机制,及时了解民众在新时期的新要求、新期盼,推进司法民主有序进行,真正做到 “为民掌权、为民司法、为民服务”;实施便民措施,为上诉上访民众以及当事人设置休息室、提供茶水、纸张笔墨等,用这些细节彰显人文关怀。
二、培养优质人才,重视用人才兴院,提高法官队伍水准。
要推进人民法院科学发展,必须以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灵魂,是不断提高法院工作的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终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法官队伍,才能实现建设现代化审判机关的理想和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注重法院优质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
(一)、加强对教育培训的支持和保障,培养精专的人才。“国以才立, 政以才治, 业以才兴,”高水平的审判人才、高素质的行政人才是法院科学发展的法宝。人民法院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推行“逢进必考、逢晋必训、以考促学、以考促用”的新模式,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广、业务精、能力强的专业精干的人才队伍。
一要重视学历教育。学历是一个人知识的标示,是一个法院整体学识的衡量标尺。我们要重视不断提高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鼓励广大工作人员进修学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目前为止,我院基本已经普及大学学历,大专及以下学历仅有三人,硕士及研究生的占比在不断增加,已接近三分之一,并已有两人取得博士文凭。这种良好的势头需要保持、发扬,法院也要对学历进修给予时间和财力上的支持和保障。环境造就人,要争取在全院形成一种良好的求学求知氛围,浓厚的学习氛围,会让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自觉地朝前走。
二要重视能力锻炼。学历不等于能力,要切实加强锻炼法院干部的专业水平,每一个法院干部都不仅要精通法律,还要懂得人生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知识,掌握高超的司法技巧和艺术。这就需要自觉地广泛涉猎综合知识,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增强学识和见识,通过自学和培训双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审判能力和行政能力。
三要重视干训教育。法官晋级、干部晋职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另外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视频,进行多层次培训,提高其理论素养和能力水平。
(二)、拓宽对新人的选拔录用渠道,全方位吸收有潜力的人才。法院要发展,就要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拓宽进人渠道,积极争取编制,招收和录用高学历、高素质、有潜力的新人来充实和活跃人才队伍。近年来,全区法院以考录的方式,全方位接收了一批踌躇满志的综合型新人,有适应现代办公需求的网络技术人才,文字功底较扎实的文秘人才以及结合地方实际所需的蒙汉兼通人才,高院又通过遴选的方式从基层法院吸收了一批有实践经验、专业能力和扎实水平的审判人才。对这些新人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和培训,不断挖掘他们蕴含的潜力,使之成为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强大不竭的后续力量。这种扩大人才队伍的方式还在行之有效地进行着,这将成为一种建设法院人才队伍的新模式。
(三)、引进竞争制度,保持人才队伍的内在活力。要落实“人才兴院”战略,除了要不拘一格发现、培养综合人才外,还要用好德才兼备的各类人才,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因此,要积极推进竞争上岗机制,出台一套完整的考核用人机制,避免 “以领导好恶为标准”的用人模式。去年,高院就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了一批有为的副处级干部。另外可以学习山东东营中院的人才管理模式,为有突出工作业绩的人建立“优秀人才库”。
(四)、进行岗位练兵。司法能力需要知识也需要实践和经验,需要把握社会矛盾的能力,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解决突发情况的能力,这就需要扎实有效地推进岗位练兵活动,不断促进司法能力和实践本领的提高。今年,全区法院将启动“三个一千”工程,组织干部轮训、挂职锻炼,同时继续部署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活动,这些形式将进一步增强司法能力,提高法官队伍的水平。
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危机风起云涌,国内社会总体稳定安宁,但政通人和的大局下也交织着矛盾、夹杂着不稳定因素。雪灾地震、金融风暴及其影响带来了保障民生的新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越是困难的时刻,越要高度关注民生”,这也为人民法院带来了新的考验。因此,人民法院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用文化育人,用人才兴院,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心系民众、业务过硬的高素质法院队伍,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好社会稳定器和缓冲器的作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
第五篇:建设高素质水政队伍
建设高素质水政队伍
[主要内容]在依法治河的新形势下,在水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和水政装备物质基础薄弱的现实情况下,打造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高素质的水政队伍是实现依法治河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重要保障。本文将主要从黄河水政的概念、地位以及水政队伍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黄河水政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一、黄河水政的概念和地位
(一)黄河水政的概念
关于黄河水政的概念,从事水政的同事认为,应当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黄河水政就是水行政管理的简称,它是指以防治黄河水害、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地保护黄河水资源,充分发挥黄河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以适应流域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为宗旨,由国务院授权的黄河流域机构对黄河的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事业实施组织领导;对全流域的水事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对流域各类水事关系进行统筹协调;以及为此而进行的配合与支持活动。简言之,黄河水政就是流域机构代表国家对黄河水事活动实施的行政管理。狭义的黄河水政,它寓于黄河水行政管理之中,主要包括水行政立法调研、拟定,黄河水行政执法,黄河水行政司法和水行政保障,施加于黄河流域社会水事活动的水行政管理行为。本文指的黄河水政是指狭义的黄河水政。
正确认识水政工作,必须克服两个认识误区:一是认为水政机构只是办案机构,管别的事是争别的部门的权;二是认为水政机构既然是综合职能部门,可以随意代表其他部门发号施令。应当看到:水政机构不仅仅是办案机构,除此之外,还有着建立和运转水管理、水立法、水执法等任务。办案执法仅是其中的一项具体工作,不可能代表全部的水政工作。另外,水政机构虽然是水行政执法的综合职能部门,但不能越俎代庖的代表其他部门发号施令。
(二)水政工作的地位
水政工作按其内容说是水行政工作的主体,在整个水利产业中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秩序,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法规保障,水政工作的成败关系着整个水利产业。水利工作是一项相对高层次的工作,是一项牵头性、统帅性的工作,是一项举足轻重的工作。要做好“水利第一”的文章,水利要发展,除了做好规划、设计、施工等硬件外,还要做好水政工作。如果不把水政工作放在第一位,水利第一就没有保障。所以说,水政是水利的灵魂。
二、水政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水政人员素质偏低。素质主要指的是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黄河水政队伍多是以工程管理人员为基础组建的,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匮乏,依法办事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违法执法的行为时有发生。在职业道德素质上,部分水政工作人员执法过程中态度粗暴,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存在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严重影响黄河河务部门在群众中的形象。
(二)人才断代严重。黄河水政部门人才断代严重,老职工多,年轻职工少。部分老职工为保证自己功成身退,思想保守僵化,缺乏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水政工作的发展。
(三)水政队伍的物质基础薄弱。流域机构水政队伍缺乏充足稳定的经费来源,队伍执法装备性能差且长期得不到更新,这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水政活动开展的需要。水利案件主要发生在基层,主要由基层单位处理,但大多数黄河基层执法队伍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先进的通讯、侦查装备。物质基础的薄弱极大的制约了水政队伍的发展。
(四)重执法,轻宣传的思想在水政队伍中广泛存在。宣传工作流于形式,走过程。随着水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老百姓不了解不知道的情况越来越多,如果只重执法而忽视宣传就有给老百姓设置圈套的嫌疑,会增加老百姓误解程度,容易在执法工作中陷于困境,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
(五)水政队伍缺乏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流域水政队伍缺乏与地方政府、公检法、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联系机制,信息资源缺乏共享。在流域利益与地方利益发生冲突时,难以及时有效的执法,难以保证流域的合法利益。
三、解决方案
(一)建立培养学习机制。通过建立学习培养机制提高在职水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通过定期培训、不定期培训、学校学习和业务素质考核等多种形式,在水政队伍中养成勤于学习的良好风气,促进水政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培养学习,是水政工作人员树立五种意识,学会五种本领。即树立改革开放、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秉公执法、廉洁自律的意识;学会综合分析、妥善协调、调查办案、宣传教育、联系群众的本领。
(二)建立人才引进机制。“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项事业要发展,必须要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必须引进有拼博力,有创新力的新时代人才。黄委和各省局的水政系统应该与各高校建立联系,在每届的毕业生中挑选优秀人才充实水政队伍。
(三)建立监督预防机制。“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司法的黑暗是最大的黑暗,司法的腐败是最不可救药的腐败”。当权力失去制约时,人民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水政队伍是执法队伍,执法活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必须有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来限制水政队伍的执法活动,防止出现知法犯法、执法犯法的现象,杜绝司法腐败在水政队伍中出现。
(四)建立物质保障机制。通过水利执法,维护了水利行业的合法权益,必须探求水政队伍稳定的经费来源。建议在水行政事业收费中提取水政队伍活动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水政队伍办案、知法、改进技术装备,真正实现水政队伍的正规化。
(五)建立激励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激励机制已经成为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行政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水政队伍来说,由于工作人员作出的义务性行为和承担的义务性工作较多,激励就更具有作用。激励是广罗人才、稳定队伍的需要,是激发水政工作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需要,是推进水政工作创新发展进步的需要。
(六)改革创新水法的宣传形式。水法宣传是最有效的预防违法行为的方式。只有使水法观念深入人心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水事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增强黄河沿岸群众同水事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勇气,才能更好的保障黄河河务部门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水法宣传形式不仅要采取原来的撒传单、广播等形式,更要创造性的利用网络等形式进行宣传。另一方面,抽象的法律概念不容易引起沿岸百姓的共鸣,宣传应注重以案讲法将抽象的法律概念具体化,使沿岸百姓认识到法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使其认识到违法的严重后果,使法对其产生威慑性,使其因畏惧违法的不利后果而不敢轻触法律。
(七)建立外部联系机制。黄河水政部门应该与地方政府、公检法、相关兄弟部门建立必要的联系机制,做好信息通报和信息沟通制度,建立有效的联谊机制,为黄河水政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
综上所述,水利要发展,黄河要振兴,人才是关键,队伍是保障。这就要求我们用全新的观念和战略的眼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手抓,下大力气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明的高素质黄河水政队伍,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