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9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练案
专题9 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选择题
1.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近期进入了评审、网络投票阶段。从所征集的作品和说明中可以发现,很多作品引入了中国传统的太极两仪、阴阳五行、易经八卦、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甘石星经等思想观念,注入了中国龙、火凤凰、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古老图腾,添加了麒麟、貔貅、赤兔、熊猫等文化元素。这一征集活动的开展(C)①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丰富,增加了文化自信
②再次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③能够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拓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为时代注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提高了文化软实力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该活动没有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①选项夸大了此次征集活动的作用。排除。④选项中“提高了文化软实力”的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这一征集活动的开展再次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能够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拓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故②③入选。选C。
2.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深刻影响两岸的风土人情、行为方式和道德取向。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读一本历史,抚—张古琴,文化像氧气,融化在血液中„„。13亿加2300万人口共同植根于此,使我们精神上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上述材料表明(D)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②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③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A.②③
C.①②
B.①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并没有体现民族精神的相关内容,①不选;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13亿加2300万人口共同植根于此,使我们精神上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这说明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正确;“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说明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④正确。
3.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依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文学作品创作运用不同的方言(A)①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②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体现不同民族文
化特色,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文学作品运用方言表达出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不是民族性特征),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故①③符合题意,排除④;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故②错误。故选A。
4.2017年清明节前夕,海南海警第三支队在琛航岛西沙海战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民族精神”活动,缅怀在西沙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官兵们纷纷表示今后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为祖国海防奉献青春和热血。这一活动(B)①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工作实践 ②有利于推动爱国主义由抽象转为具体 ③表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④有利于激发人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A.②③
C.①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②说法错误,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③与题意无关;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为祖国海防奉献青春和热血体现了①;缅怀先烈、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能够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人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表明④符合题意。故选B。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于2017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分别作了详细规定。此部法律的实施(D)①有利于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②能够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将有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升服务效能 ④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抓住关键信息“公共文化服务”,由此可以推断出③④符合题意,应选;此部法律的实施与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没有关系,因此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D正确。
6.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艺发展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
(B)①以人民为中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②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 ④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提高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④错误,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材料强调的是人民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②③符合题意。
7.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要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和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使教育迈上新台阶。我国加快教育改革的原因有(A)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手段 ③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④教育是培育“四有公民”的重要手段
A.①④
C.③④
B.①② D.②③
【解析】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培育“四有”公民的重要手段,①④正确;教育不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手段,②说法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③说法错误。
8.从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推进评选表彰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再到各地各行业涌现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他们身上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又闪烁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光芒。这体现了(C)①道德总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我们要选择与自己的价值观相同的道德典范来学习③人们对道德的评判会因为不同的体验而有所差异 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相承接的
A.②③
C.①④
B.①③ D.②④
【解析】 道德模范身上体现的道德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说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我国的传统美德是相互承接的,故④符合题意;同时“闪烁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光芒”体现了道德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时期道德典范会带着该时代的印记,故①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并非一定要选择与自己的价值观相同的道德典范来学习;材料没有体现人们对道德的评判有差异,故③与题意不符。
9.为推进儒学普及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某地实施“一村一名儒学讲师”,深入推进“百姓儒学”工程,突出对村民进行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今,该地孝亲
敬老风气渐浓,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形成“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的新景象。这一景象之所以形成,是因为(A)①推进儒学工程,树立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 ②开展系列活动,把握了精神文明创建这一文化强国的关键 ③立足人民需求,发挥了教育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④加强儒学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民族振兴基石的根本任务
A.①④
C.②④
B.①③ D.②③
【解析】 该地推进儒学工程,正是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作用的深刻认识及其对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主动担当起弘扬传统儒学的历史责任,故①符合题意,应选;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推进“百姓儒学”工程,加强对村民的儒学教育,培育和弘扬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体现,故④符合题意,应选;②说法错误,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排除;③说法错误,发展先进文化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排除。
10.“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是(D)①漳州市大力发展服务业,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20个市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③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完全免费向社会开放服务 ④开展全城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A.①③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题干要求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大力发展服务业,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100个省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属于经济建设,故排除①;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故②错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完全免费向社会开放服务和开展全城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故③④符合题意。
11.当前,一些地方的“美好乡村”建设,比较注重文化硬件设施,如文化墙、活动广场、体育设施等。但文化软件建设投入不够,比如先进文化素材的挖掘整理、好人好事的宣传教育、提升村民文化素养的培训引导等。之所以要重视文化软件建设,是因为(D)①先进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 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 ③可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④有利于挖掘和弘扬生活中的优秀文化,培育“四有”公民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解析】 根据材料一些地方重视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但忽视文化软件设施的建设,可知重视文化软件建设的原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有利于挖掘和弘扬生活中的优秀文化,培育“四有”公民,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先进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排除①;可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这一表述太绝对,排除③。
12.公益众筹在技术上创新了做慈善的方式,但公益的根本永远在于人。如果全社会的人都秉持爱心、善心,无论是用何种方式,善心都会惠及他人,净化心灵,沉淀浮躁。公益众筹(D)①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②提高了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③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注重道德实践引领社会思潮
A.①④
C.③④
B.②④ D.①③
【解析】 公益众筹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表现,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①③符合题意;公益众筹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②错误;公益众筹是道德实践的范畴,但是不能起到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④不选。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如今,中国传统文化更与时俱进地凝聚于“中国梦”之中,成为国人自信面对外来多元文化的底气,更成为中国自信面对世界的基石。走向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散发着无尽魅力,它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曾经我们一度迷失过,归根结底是文化自信心出了问题,今天我们更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国各地旅游纪念品回归传统文化起点去开发,全国中小学校甚至是幼儿园开始重视国学教育,说明我们并不是只停留于扼腕相叹,我们已经在反思躬行。大胆地破除西方迷思,树立中国自信和中国主体意识,坚持从中国出发、从实践出发、从问题出发,把自己的工作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着力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坚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依据。
【答案】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②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促进经济、政治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③大胆破除西方迷思,坚持从中国出发,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信心。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依据,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本题考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原因,从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角度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自于中华文化的力量;从综合国力的角度看,这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要求;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角度看,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潮流看,有利于在文化交流中坚持以我为主。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道德是社会人民大众公认的善恶标准和价值尺度,但如今道德现状让人堪忧,出现了道德缺失、信仰缺失,道德失德,道德绑架等现象,也产生了理想信仰的淡漠、道德的滑坡、价值观念的扭曲、诚信的缺失等诸多问题。价值观作为一种具有明显倾向性的实践精神,在个体生存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一个根本性的价值观错误,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错误,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道德重构显得尤为重要。
感动中国的模范人物所体现的精神,其实是我们对优秀精神的一种寄托,是虚无缥缈的灵魂与现实接轨的媒介,是美好品质发扬传承的载体。与其说评选感动中国人物是对道德模范、学术精英的嘉奖表彰,不如说是对崇高精神、优秀精神的宣扬与传播,当获奖者的事迹通过感动中国传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他或她赫然已经成为了亿万中国人的榜样,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与其说是被获奖者的无私感动,不如说是被他们人性中的那种真善美感化、激励,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们内心翻腾,化作一种独特的动力,使我们不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向他们学习,社会的风气因此而改变。
结合材料,说明评选感动中国的道德模范人物对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答案】 ①道德模范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集中表达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追求,集中反映了社会进步的时代精神,因而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最有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鲜活教材。
②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有利于引导人民群众向身边的道德模范学习,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道德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③道德模范人物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推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有利于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解析】 解答此题注意理解设问关键信息:评选道德模范人物的作用,首先需要分析道德模范人物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也就是说通过评选道德模范人物,能够传播先进文化,树立表率,从而引导人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其次要评选道德模范人物与建设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是息息相关的。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4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创举,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求落实到城乡基层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搞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答案】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文化的需求。
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搞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属于分析类的解答题。考生可以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第二篇:2018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复习练案
专题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选择题
1.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网络安全法》。根据该法,2017年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开《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将成立网络安全审查委员会,统一组织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材料说明(D)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促进立法 ②我国国家机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国家机关服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管理 ④国家行政机关要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材料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立法权,而不是决定权,①不选;材料中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根据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网络安全法》开展工作,这体现了国家行政机关要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受其监督,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因此②④正确;其他国家机关要对人大负责,受其监督,但人大并不对其他国家机关进行管理,③不选。
2.2017年1月1日,两部与国家安全和国防相关的法律正式实施,《国防交通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一部国防军事立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则是为规范、引导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的活动,保障其合法权益,促进交流与合作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下列选项符合这两部法律出台程序的是(D)A.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法律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草案进行初审——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实施的决定
B.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草案进行初审——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法律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实施的决定
C.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草案进行初审——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法律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实施的决定
D.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法律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草案进行初审——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实施的决定
【解析】 这两部法律都涉及政府部门,因此法律的出台首先是由政府部门审议,审议通过报全国人大审议,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最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实施的决定,因此答案D正确;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不少人大代表建议: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尽快用法律科学界定三权的内涵、权利及相互关系,特别是明确土地经营权的法律地位,转化为法律规范。人大代表提建议说明(A)
①人大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人大代表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 ③人大制度有利于协调国家机关的工作
④人大代表提议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A.①②
C.②④
B.③④ D.①③
【解析】 人大代表建议的内容符合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人大和人民的关系,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故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故③和题意不符;材料没有体现人大决策的原则,故④和题意不符。
4.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它将和党的机构“合署办公”。依据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
①人大与监察委的关系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②共产党与纪检委的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③监察委是人大的职能部门,纪检委是国家机关 ④监察委监督本区域的党员干部,纪检委监督本区域的公职人员
A.①④
C.①②
B.①③ D.②③
【解析】 从图中产生的程序看,监察委是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属于国家机关,故①符合题意;纪检委是由党产生对党负责,是党的部门,但不是国家机关,监督本区域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纪检委是党的部门,监督党员干部,故③④错误。
5.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狠抓作风建设,强力反腐肃贪,突出明规立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十九大强调,今后的党建更要“猛药去疴,刮骨疗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正激励、正能量、正效应”。这(A)①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水平②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化 ③确立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④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的令行禁止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十八大、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的严格要求,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①正确;十八大到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一以贯之的重视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化,②正确;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早已确立,③错误;④说法夸大且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6.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取得可喜成绩,一大批宝贵少数民族“非遗”入选世界级和国家级保护名录,但依旧有众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非遗”濒临灭绝。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浙江省委副主委赵光育在今年递交“两会”的提案中建议,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与教育相融合。这一提案(D)①目的在于实现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 ②体现出民主党派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 ③致力于维护各民族人民的文化权益 ④彰显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巨大优势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与教育相融合”的提案,致力于维护各民族人民的文化权益,彰显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巨大优势,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②说法错误,民主党派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7.2017年4月26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成功下水,其被动防御能力达到世界水准。国产航母成功下水(B)①是国家行使自卫权,加强现代国防建设保卫国家安全的表现 ②是以科技力和军事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国家利益 ④彰显我国军事实力,利于我国与军事大国结盟发展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解析】 选项②说法错误,综合国力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选项④说法错误,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选项①③符合题意且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
8.“芝麻官虽小,责任不小;村书记不大,关系千家。我是一名村书记,我会永远把脚泡在泥水里,用我的毕生追求,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党委副书记、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佰均代表如此理解新使命。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C)①坚持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
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③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④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履行管理职能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明确自身责任,履行职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②③适合题意;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①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积极履行管理职能,④是错误的;故本题选C。
9.强化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工作目标是“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B)①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②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③党员干部必须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④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我国当前工作的中心环节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九大强调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建设,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①适合题意;②错误,材料与完善行政监督体系无关;党员干部必须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③适合题意;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我国当前工作的重要而非中心环节,经济建设是中心,④是错误的;故本题选B。
10.近年来,西藏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创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党支部+能人+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模式,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牧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西藏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西藏精准扶贫(D)①有利于消除各民族经济生活的差异 ②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贯彻了共享理念,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增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经济生活方式,消除各民族经济生活差异的说法错误,①不选;西藏精准扶贫与完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没有直接关联,②不选;西藏精准扶贫有利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因此它贯彻了共享理念,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③正确;西藏精准扶贫,实现西藏地区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④正确。
11.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论述了“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这一西藏工作重要原则,以确保西藏的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贯彻西
藏工作重要原则要求(C)①国家落实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政府依法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公民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④国家尊重“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①说法错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符合题意,贯彻西藏工作重要原则要求政府依法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③符合题意,贯彻西藏工作重要原则要求公民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④不合题意,该选项不符合材料中提到的原则;故本题选C。
12.2017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央的领导和其他兄弟省份帮助下,自治区人民艰苦奋斗,努力进取,在经济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牧区生态建设、文化教育、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这说明(D)①民族地区的稳定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②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贯彻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国家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故①错误;内蒙古自治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在中央和其他兄弟省份的帮助和自治区人民艰苦奋斗下实现的,说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贯彻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故②④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故③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782票赞成的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不仅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而且意味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保障公民和社会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这些规定不是简单的文字变动,而是意味着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思维中走了出来,更加尊重公民个体的意志和意愿,更加尊重社会和市场的自治能力。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就应当是这样的,只有“让政治的归政治,经济的归经济,社会的归社会”,国家治理才能有条不紊。
结合材料,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是如何保障国家治理有条不紊的。
【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人权;②人大通过行使立法权,使我国在民事领域更好地做到有法可依;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有利于国家机构简政放权,明确职责,提高效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意义,可以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的权利,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推动法治国家的建设等角度回答。注意结合材料和知识点作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在2017年3月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部分全国人大代表针对如何“去产能”这一话题提交了议案。其中,人大代表谢超英认为,政府在去产能过程中需要为失业人员根据不同情况提供失业救济、转岗培训、低保救助,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社保方面“托底”。人大代表卜昌森建议,在去产能煤矿资产与债务处置等方面,尽快修订和完善“破产法”,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多种渠道,提高产业集中度及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人大代表针对“去产能”提出意见、建议的依据。【答案】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享有提案权,应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呼声,代表人民提出议案。政府应履行组织社会建设的职能,应完善失业救济、转岗培训、低保救助等相关制度。人大应履行立法权,完善《破产法》,为去产能提供法律保障。
【解析】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拥有提案权,所以要针对“去产能”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人大应履行立法权,所以人大代表提出要尽快修订完善《破产法》;政府有履行组织社会建设的职能,所以人大代表提出政府应完善失业救济、转岗培训、低保救助等相关制度来说明人大代表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的依据。
15.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关注“三农”问题,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民主党派聚焦“三农”议题,民进、农工党中央建议国家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支持政策,补足村级集体经济“短板”。3月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上,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相关部门、全国人大代表与各民主党派人士、政协委员们共商国是,面对面交流,吸纳合理化建议。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在破解“三农”问题过程中如何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
【答案】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
②党中央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发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
③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力合作致力于农业改革。
④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言献策。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在破解“三农”问题过程中如何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此题为措施类试题,抓住设问中的“协商民主”,可从如下角度着手:首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其次,党中央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发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再次,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力合作,致力于农业改革;最后,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言献策。
第三篇: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练案29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选择题
1.2017年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提出,我们希望与国际社会一道,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这有利于导学号 60922717(C)①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③培育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尚 ④彰显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有利于发展健康的网络文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尚,①③项符合题意;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②项与题意不符;题干没有涉及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2.一些人时常慨叹道德滑坡,忧虑价值扭曲,甚至发出“群体裹挟人”的叹息,但你怎么样,环境就会怎么样,你日行一善,社会就会多一份光热。这启示我们导学号 60922718(C)①主动接受先进健康文化熏陶,提高思想道德境界 ②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③培育社会文明风尚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④提高辨别能力,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的侵蚀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一些人时常慨叹道德滑坡,忧虑价值扭曲,甚至发出“群体裹挟人”的叹息,但你怎么样,环境就会怎么样,你日行一善,社会就会多一份光热。这启示我们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培育社会文明风尚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个人用行动影响社会,而不是社会环境影响个人,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涉及落后和腐朽文化的侵蚀,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3.近年来,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不断涌现了一批世界一流科技成果,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
列。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导学号 60922719(D)①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②彰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④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撑
A.①③ C.②④
B.①② D.③④
[解析]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有利于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撑,③④两项符合题意;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不属于文化价值,属于政治价值,①项不合题意;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不在于彰显科技的地位,而是推动文化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不是文化意义,是科技创新的经济意义,②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4.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艺术宝藏浩瀚精深。中国的民族音乐绵延千年,中国的舞台传统写意凝练,是东方审美观的独特表达。放着自家的宝贝不为我所用,却心甘情愿地被洋派俘虏、绑架,说到底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可见,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必须导学号 60922938(C)①坚决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②坚决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④加强文化交流借鉴,增进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放着自家的宝贝不为我所用”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心甘情愿地被洋派俘虏、绑架”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这两种观点都要反对,故②符合题意;“放着自家的宝不为我所用”说明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故③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而不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排除;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加强本民族文化自信,而不是强调外来文化的态度,排除。故选C。
5.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选择了人们普遍关心的反腐题材,紧扣时代脉搏,融汇了时代的道德要求、价值期许,根据真实案例进行创作,做到了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该剧在湖南卫视开播以来,引起社会极大关注,获得好评无数。这说明导学号 60922939(C)①文艺创作应坚持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②面向人民、扎根生活的作品才会有活力 ③文艺创作应该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④文化作品应注重社会效益,传递正能量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题目中该影片《人民的名义》选择了人们普遍关心的反腐题材,紧扣时代脉搏,融汇了时代的道德要求、价值期许,根据真实案例进行创作,引起社会极大关注,获得好评
无数。这说明面向人民、扎根生活的作品才会有活力,文化作品应注重社会效益,传递正能量,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
6.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鸡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飞禽,它自古就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神采奕奕的鸡在古代视为祝告喜庆吉祥的象征,是文武兼备,勇敢、仁义、可信赖的“五福之禽”。所以人们不但在门上贴雄鸡图,以驱邪恶祈平安,而且也把农历新年的首日定为鸡日。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开发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是因为导学号 60922940(C)①传统民俗文化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②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③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传统民俗文化在人民文化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解析] 重视开发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④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故选C。
7.近年来,中国政府正着力丰富基层民众的文化生活。政府鼓励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在基层兴建文化站和图书馆等;改善文化投入结构,文化事业费用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向基层倾斜。上述做法导学号 60922941(B)①有利于缩小城乡间的文化差距,实现文化成果全民共享 ②抓住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这一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③有效改善了文化民生,促进了文化权益均等化 ④标志着我国建立起了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我国政府鼓励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在基层兴建文化站和图书馆等,文化事业费用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向基层倾斜的措施,有利于缩小城乡间的文化差距,实现文化成果全民共享,能有效改善文化民生,促进文化权益均等化,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而不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④中“我国建立起了”的说法太绝对,排除。故选B。
8.在当前流动社会的影响下,广大农村的留守儿童成为“精神孤独的长跑者”,他们有很多困惑,却没人可以交流;他们渴望亲情,却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忍受着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孤单、无助。要让更多阳光照进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应该导学号 60922942(C)①发展农村经济,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 ②提高社会关注度,开展爱心陪伴关护活动 ③发展农村教育,提高留守儿童文化修养 ④加强亲子沟通,及时疏导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侧重于强调的是广大农村的留守儿童成为“精神孤独的长跑者”,这就需要提高社会关注度,开展爱心陪伴关护活动,加强亲子沟通,及时疏导留守儿童心理问题,②④符合题意;①中的“物质需求”、③中的“文化修养”,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9.面对城市人口密度大和公共文化空间不足、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北京市各级政府通过挤、挪、改、买等方式,建设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借助有线电视等科技手段,推送公共文化服务“菜单”,使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和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化活动。上述做法导学号 60922943(C)①扩大了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文化成果 ②体现了政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③是政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生动表现 ④能够有效地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中的做法体现了政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能够有效地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明显错误;③说法错误,北京市各级政府的做法是在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是在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是发展文化产业。
10.2017年上半年的国产电视剧市场,涌现出了《白鹿原》《大秦帝国之崛起》《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鸡毛飞上天》等多部口碑极佳的作品,剧组的“良心”创作、演员的精湛表演,让近年来习惯了看“抠图”“替身”表演的观众大呼“洗眼睛”。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文艺作品需要导学号 60922944(A)①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 ②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艺术情怀创造精品 ③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④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 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文艺作品需要立足社会实践,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艺术情怀创造精品。①②项符合题意;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文艺作品需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③项说法错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而不是方针,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11.微公益强调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它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自上而下的大众性、草根性、迅速传播性,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不仅推动了平民公益事业的发展,更传递了一种人人公益的理念。提倡和弘扬微公益导学号 60922945(B)
①是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需要 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和成才的必由之路 ④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②④ C.②③
B.①② D.①③
[解析] 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和成才的必由之路,③应排除;微公益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无关,④和题意无关。
12.文化休克是一种文化恐惧、焦虑、抑郁、迷失的隐性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或是因为突然、长期处于异己的文化环境,或是因为同时忠诚于两种或多种文化心理和信仰。群体性文化休克主要是由第二种原因造成的,会极大阻碍社会和谐与发展。有效预防群体性文化休克,要求我们导学号 60922946(D)①树立民族文化自觉自信,增强抵御外来思想文化的能力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 ③用当代中华文化之“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④支持先进、健康有益文化的同时,改造落后、腐朽文化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预防群体性文化休克,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用中华文化之“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②③正确;对外来思想文化要辩证看待,不能一味抵制,①错误;我们要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导学号 60922720
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某地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契机,依托山水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推出“民俗之旅”特色旅游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的增加。同时加大投入,将原来杂乱无章的民居统一改造成青砖青瓦、具有传统建筑特色的农家大院、民俗一条街,实现了传统乡村文化与经济的良性循环,也加深了村民对传统乡村文化价值的认识。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地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是如何重塑乡村文化自信的。
[答案] ①抓住有利时机,充分挖掘、继承传统优秀乡村文化资源。②发展文化产业,增加村民收入。③加大经济投入,实现乡村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唤起乡村的文化活力,增强对乡村文化的自信。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地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是如何重塑乡村文化自信的。要从材料中找信息,与相关知识相对应进行说明,可从充分挖掘传统优
秀乡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增加村民收入、加大经济投入等方面进行说明。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导学号 60922947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火了。据相关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共3.43亿,占网民总体的45.6%。
相比文字、图片、传统视频,网络直播可以随走随看随拍,极大地丰富了应用场景,增加了参与感。从明星、网红直播发展至今,不少普通市民也加入了网络直播大军。某知名大学的老教授通过直播平台讲授微积分,吸引了万人同时上课。南京云锦、龙泉青瓷、古琴艺术、昆曲等多项世界级非遗项目通过网络直播,让“高大上”的文化火起来;农业生产、教育课堂、国粹艺术等“正能量”内容纷纷走进直播间,为网络直播带来新内容、新活力。直播为各种“民间高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成为更多网民表达自我和休闲娱乐的新方式。
然而,网络直播在传递文化和价值、推动文化消费升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的网络主播为追求新奇内容,以低俗内容作为吸睛手段,大打“擦边球”,甚至逾越法律底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网络直播行业快速发展的积极意义。
[答案] ①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③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推动文化的传播。④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文化市场。⑤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网络直接行业快速发展的积极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文化交流传播、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等知识点分析回答。解答时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导学号 60922948
材料一 我国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如内蒙古实施“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惠及农牧民10万余人;安徽“农民文化乐园”根据群众意愿,统一采购文化演出节目送到村;浙江建成农村文化礼堂3000多家,打造农村文化综合体……
材料二 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中,有些地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和模式,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公共文化服务活力进一步增强。
(1)结合材料一,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角度,简述我国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积极意
义。
(2)联系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述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这一模式转变的依据。
[答案](1)①有利于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引领文化建设。②有利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③有利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④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2)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文化服务主体,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是坚持人民是文化创造主体的要求。②人民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能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文化需求。
[解析] 第(1)问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角度,设问指向我国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积极意义。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第(2)问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阐述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这一模式转变的依据。解答本题首先明确群众“点菜”是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应该从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等角度思考,并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第四篇: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九 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力强化演练
专题九 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象形的灵动、狂草的飘逸、小楷的娟秀,形神兼备、刚柔相济,加上五千年传承的积淀,其内涵和底蕴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所无法企及的。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光大的载体。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
④汉字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加上五千年传承的积淀,其内涵和底蕴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所无法企及的,体现了①③;②本身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④错误,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答案:B 2.《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解析:这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道德评价体系,A、B、D不选。
答案:C 3.“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关于二者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只有弘扬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③只有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博采众长 ④时代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民族精神的延续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②错误,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③错误,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选。
答案:D 4.“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郑重的承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文化学者认为,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因为()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地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 ③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④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我们要吸收外国文化中优秀的成果,而不是吸收一切外来文化,①错误;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优良传统的继承,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②③正确;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 1 统文化之中,④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C 5.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峰值计算速度达到每秒54 900万亿次,持续计算速度达到每秒33 860万亿次,综合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体现了()①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时刻保持团结统一 ④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精神风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生死存亡时刻。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爱好和平的精神风貌。
答案:A 6.“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从历史中重塑民族精神就应该()A.发挥“主心骨”的引领作用 B.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C.吸收、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 D.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解析:从历史中重塑民族精神,即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B正确且切题;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答案:B 7.广电总局文件指出: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不得邀请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参与制作广播电视节目;不得制作、播出以炒作演艺人员、名人明星等的违法犯罪行为为看点、噱头的广播电视节目;暂停播出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作为主创人员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剧、各类广播电视节目以及代言的广告节目。这启示我们()①文化产业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需要政府加强管理和引导 ③文化产业应自觉抵制娱乐节目,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④落后与腐朽文化必然受到人民群众自觉地抵制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③错误,娱乐节目中也有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④错误,对于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对于落后文化要加以改造和剔除。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答案:C 8.某省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致力于建设文化强省。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③必须创新发展方式促进文化的发展
④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文化创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确保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均符合题意,故选D项。
答案:D 9.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④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①不选;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 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④正确,当选。
答案:D 10.在法国,人们视文化遗产为生命,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公立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法国人举家出动,与文化珍品亲密接触。而在意大利,人们坚持与遗产的消失抗争,该国在文化毁损方面的修复技术在世界都属一流……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该()A.树立文化自信意识,相信自身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B.树立文化自强意识,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C.树立文化自尊意识,对文化强国的目标充满信心 D.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
解析:解答本题要紧扣题干的关键信息“普通公民”。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A错误;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国家,不是公民,B不选;在法国等发达国家,人们都非常重视对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这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过程中应该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D正确,C排除。
答案:D 1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点中,正确的有()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把握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解析:③④观点错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①②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选。
答案:B 12.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当前“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令人咋舌:中国人每年要倒掉500亿千克粮食,相当于两亿人一年的口粮。“反对浪费,厉行节约”已然成为全社会大力倡导的餐桌美德。从文化生活角度看,遏制“中国式浪费”需要每一位公民()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
②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育节俭文明风尚 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道德素养 ④倡导传统道德,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解析:设问的主体为“每一位公民”,①的主体为国家,不符合题意;④中“倡导传统道德”说法错误,应提倡传统道德中的优秀成分,排除;作为公民,遏制“中国式浪费”需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育节俭文明风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道德素养,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近年来,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和专家通俗化的解读,社会上兴起了“国学热”。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国至上,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强调天酬勤、大无畏,强调坚毅自强,所有这些都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
材料中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是如何体现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的?(12分)解析:此题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背景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然后联系材料中涉及的传统文化思想,进行理论对接。“家国至上”是爱国主义 的体现;“礼之用、和为贵”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体现;“天酬勤、大无畏”是勤劳勇敢的体现;“坚毅自强”是自强不息的体现。
答案: ①“家国至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②“礼之用、和为贵”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好和平、团结统一。③“天酬勤、大无畏”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勤劳勇敢。④“坚毅自强”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
14.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有一个产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它走过了漫长曲折的历史道路,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状况,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理想缺失、价值扭曲、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拜金享乐、极端自私等现象普遍存在。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当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
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结合材料,说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20分)(2)联系学校实际,请你就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三点建议,并分别说明其文化生活依据。(20分)解析:第(1)问,解答时首先要抓住设问关键信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后审读材料,可以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问题指向。考生回答时既要从认识上加强宣传、增强理解、深化认识、坚定信念,又要从实践中谈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做法,要做到有理有据,切实可行。
答案:(1)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命脉和精神根基。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源泉和丰厚滋养。③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国家兴旺发达及个人的全面发展。⑤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①利用黑板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据: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组织一次主题演讲。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活动。依据: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④利用校园网络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据: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4
第五篇: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练:1、9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力提升练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1.9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力提升练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2小题,共48分)
1.(2015·泰州三模)千百年来,一批批先民,横渡海峡,移民台湾,海峡两岸形成了大批同名村。“台湾有板桥,大陆也有板桥!”在厦门集美板桥村举行的两岸同名村恳亲会上,祭祖访亲,老乡见老乡,亲情说不完。同名村恳亲会的举办能
()①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 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③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④坚实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恳亲会的举办能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①③符合题意;②认为同名村恳亲会的举办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夸大了恳亲会的作用,不选;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④错误;故答案选B。
2.(2015·南京三模)中国文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可见()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 B.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C.中国人热爱自然,自古就有保护环境的好传统 D.中国人善于实践,从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解析】选B。材料强调“四君子”蕴含的文化,没有体现对人的影响,排除A;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体现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B符合题意;C、D均与材料主旨不符。3.(2015·浙江五校联考)“新中装”在北京APEC会议上闪亮登场。“新中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这表明()①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的 ②传统文化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 ③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 ④不同文化之间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并不总是主动接受的,①表述有误;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文化之间交融”,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新中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②③符合题意。
4.(2015·泰州一模)“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从历史中重塑民族精神就应该()A.发挥“主心骨”的引领作用 B.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C.吸收、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 D.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解析】选B。本题考查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从历史中重塑民族精神就应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B正确;因为设问强调的是“从历史中”,故排除A、C;D与题意不符。5.(2015·泰安一模)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祭奠亡灵,祈祷和平!在2014年12月13日首个国家公祭日仪式上,全场高唱国歌,防空警报拉响,车辆轮船汽笛长鸣,人们低头默哀„„举行这一公祭日活动的意义在于()①能够为改革创新注入时代精神 ②有利于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能够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 ④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举行这一公祭日活动有利于让人们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无关。
6.(2015·盐城三模)2014年,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的主题曲《小苹果》迅速流行。不少网友称,被这首歌“洗脑”后“唱得停不下来”,并戏称其为“神曲”。《小苹果》的流行说明()A.群众喜爱的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B.文化发展要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C.通俗文化日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流 D.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通俗性的特点
【解析】选B。本题考查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等有关知识。《小苹果》的流行说明文化发展要满足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故选B项;A、C、D三项说法错误。
【加固训练】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CCTV-1播出了48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收视飙红。这说明()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先进文化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 ③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④弘扬主旋律的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作为弘扬主旋律的红色影片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表明先进文化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呼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④正确。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可能是先进文化,也可能是庸俗文化;实现文化繁荣需要创新,但不只是形式的创新,①③错误。故选D。
7.(2015·德州二模)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这说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①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②坚持“双百”方针以促进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③弘扬主旋律,把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④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B。针对文艺提出的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要弘扬主旋律,把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③④正确;①说法错误,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②说法错误,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8.(2015·泰州一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③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④由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①③正确;②与设问要求不符;④本身说法错误。
9.(2015·烟台一模)2015年2月28日,烟台市连续第四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极大提升了烟台的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烟台市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尤其是胶东红色文化的价值,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承接;采取多种方式,吸引群众自发参与到文明创建活动中,以广大市民作为文明创建活动的主角。这表明()①文化发展的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②文化建设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 ③精神文明创建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文明创建是广大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材料体现了文化发展的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文明创建是广大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文化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③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10.(2015·济南一模)2014年12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邹碧华因公殉职。他投身司法事业26年,坚持用理想与激情去影响和引导大家做好工作,推进法治进步,中宣部追授其“时代楷模”荣誉称号。邹碧华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印证了()①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②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理想是人们前进的强大力量和精神支柱 ④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本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邹碧华投身司法事业26年,坚持用理想与激情去影响和引导大家做好工作,推进法治进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印证了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理想是人们前进的强大力量和精神支柱,②③正确;①材料未体现;④中的“根本不同”说法错误。11.(2015·潍坊二模)近年来,多位明星艺人的劣迹被曝光。他们屡屡违法失德,除了自身法律意识淡薄、道德修养有待提升以及圈子文化影响等因素外,部分公众和媒体的“审丑”心理和过于宽容的态度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解决此类问题,国家应()①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②主导文化市场,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④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满足大众各种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材料中的问题,国家应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①③正确;②中的“主导”说法错误;④中的“各种精神文化需求”说法错误。
12.(2015·青岛一模)个人的选择,汇成心灵的暖流、点亮道德的星空。两年多来,有面对歹徒“争做人质”的教师和干部,有危急关头舍己救人的少年,有累倒在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途中的法官,有让迷路老太靠在腿上睡了一小时的民警。这些平凡人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从身边小事做起,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②要承袭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要加强自身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坚持多元化指导,投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面对歹徒“争做人质”的教师和干部,舍己救人的少年等人的行为,启示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③正确;②中的“承袭传统文化”说法错误;④中的“多元化”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3分)(2015·临沂一模)从古至今,通俗文艺为大众喜闻乐见,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近年来,从小品、相声、流行歌舞到电视娱乐节目,通俗文艺精品,或益智,或针砭时弊,或娱乐身心,以通俗的形式传播着真善美,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舞台和荧屏,赢得大众口碑。但一些文艺作品,为追求点击率、收视率和票房收入,“用欲望取代希望,用单纯感官刺激替代精神快乐”,格调低下,哗众取宠,通俗演变为低俗,社会责任感缺失,最终也会失去市场。(1)结合材料,你认为应如何正确看待人民群众对通俗文化的需求?(15分)(2)根据材料,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说明文艺创作应如何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8分)【解析】第(1)问结合人民群众对通俗文化的需求考查学生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认识。解答这一问,应围绕“如何正确看待人民群众对通俗文化的需求”来展开。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们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应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实施精品工程,为社会提供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要提供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第(2)问,设问要求根据材料,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说明文艺创作应如何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文艺创作如果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就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因此,好的作品既要关注市场又要注重思想艺术性,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相统一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社会主义文艺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答案:(1)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和风格的文艺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俗文艺历来为大众所喜闻乐见。②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通俗不等于低俗,低俗的文艺作品最终会失去市场。
③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
(2)①要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文艺创作必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②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文艺创作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加固训练】2015年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某校高三(3)班打算开展以“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尽在书中。阅读事关全民素质的提高和文化强国的建设。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超五成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六成以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李克强总理也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倡导全民阅读”。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倡导全民阅读有何意义。
【解析】作答时注意明确本题的答题范围为《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具体指向是倡导全民阅读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学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以及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注意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1)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文明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汲取世界优秀文化营养,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
(3)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4.(29分)(2015·日照二模)四德工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东省扎实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开展四德工程示范市、示范县创建活动;以“三个倡导”为指针,社会公德建设突出一个“爱”字,职业道德建设突出一个“诚”字,家庭美德建设突出一个“孝”字,个人品德建设突出一个“仁”字;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进一步细化道德标准,量化考核指标,健全长效机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体化、大众化。(1)阐释材料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12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为深入开展四德工程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17分)【解析】第(1)问,要从材料中挖掘其中蕴含的辩证法观点,通过开展四德工程示范市、示范县创建活动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材料中多次出现“突出”一词,体现的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观点;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第(2)问,要求运用文化创新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为深入开展四德工程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解答时注意限制的知识要求,按照题目规定的知识范围,结合材料提出合理的建议即可。如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承传统美德、立足实践、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注意从细小事情抓起等。
答案:(1)①创建四德工程示范市、示范县活动,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②四德建设四个“突出”体现了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③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2)①立足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主体的作用。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推动活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创新。
④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⑤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现在做起、点滴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