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

时间:2019-05-15 00:5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

第一篇:中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

──从人教版初中第三册英语教学谈起

一、前言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这已是不可置疑的事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对象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人,能在这一国度里与人进行正常的交际。现行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编写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力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不自觉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这也要求教师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学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文化热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胡文仲,1997)。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一个跨国公司若想在众多国家和地区创造高效益,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现代社会中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是经济成功,而且是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2.了解文化知识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关键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宋飞,1998)。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语言受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反映了某种文化的独特之处(杨平,1994)。离开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如果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target culture),我们就很难理解某些词语项目的意义。如:grammar school可以望文生义为“语法学校”,实际上现在指为升大学的学生而设立的中学,即大学预料。

3.文化知识的教学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王勇,1998)。我们必须明白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是相辅相成的,明白文化知识是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

三、文化教学的内容

人教版初中第三册课本的内容设置很大部分是结合日常生活、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展开各种交际会话,因此文化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与各种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

1.称呼语

在Lesson 34中楼上的住户因为给楼下的住户带来噪音而道歉说:“I’m very sorry, comrade.”“comrade”是很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称呼。在西方,常用Sir和Madam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在英国,对十几岁或二十几岁女子可称呼Miss。但是,有时陌生人之间也可用表面上很亲密的称呼,例如:love,dear,pet, honey,sweet-heart等。这在英国某些非正式场合用得特别普遍,如在市场上商贩和顾客之间,在公共汽车售票员和乘客之间。但是,最近有些女性(特别在美国)反对男人这样称呼她们(潘景森译,1987)。

Lesson 34中一班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一间工厂,学生们称呼一个工人为“Uncle Wang”,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是常事;在许多农村,同村的平辈基本都以兄弟姐妹相称,尽管他们未必有血缘关系。但是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Jenkins”,“Auntie Brown”,对方听了可能会觉得不大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Don”(胡文仲,1997)。应该指出,按英语习惯,亲属之间是直接用名字相称的。如果不用名字而用表示亲属关系的词称呼长辈时往往降一辈来称呼。例如:great uncle可称Uncle Jim。实际上,用Great-Uncle Liu之类来称呼一个人,听起来不太顺耳,而且许多西方人也不喜欢别人用grand-或great-之类来强调自己上了年纪(邓炎昌,1995)。

2.感谢与答谢

“Thak you”这句话不论中、英文都用得很普遍。它用来对许多事物表示感谢。例如,对礼物、邀请、帮助,或对主动提供帮助、其他种类主动提供的东西表示感激。但是如何准确地使用这句话,两种语言之间是有差别的。如 Lesson 1中给老师送礼物时的一段对话: —Happy Teachers’Day, Miss Zhao!Here are some flowers for you, it's our best wishes!

—What beautiful flowers!Oh, a diary, too.Thank you!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以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所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地道谢(胡文仲,1997)。

对于别人的赞美,中国人通常会否认以表谦虚,但英国人往往以“Thank you”来接受。

汉语里在亲密朋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是不大习惯用“谢谢”的。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者表示在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但是,在英语中,不管是对陌生人还是亲密朋友,几乎在一切情况下都用”Thak you”,不用则常常显得太无礼,可能会被误认为这个人把别人的帮助当作是理所当然的。“Thank you”除了用来表示感谢之外,还可以纯粹地表示礼貌。当一样东西从一个人手里转递到另一个人手里时,那个人习以为常地要说“Thank you”。如:当学生把练习本送交给老师时,老师一般要谢谢学生;如果某个人给别人打电话,在通话结束时,对方会感谢另一方打来电话,即使彼此并未有什么特别的帮助,也可能会讲这句话的(潘昌森译,1987)。

3.恭维与赞扬

恭维语在美国社会的各种场合经常、广泛地使用,起着各种各样的作用。它们就象问候。感谢及道歉语一样成了一种套话。在美国社会中,人们通过赞扬、夸奖来鼓励某些合自己心意的行为。在美国学校,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赞扬来鼓励学生,如:

You know something, Tom.You did a good job.又如 Lesson10中,Class 3的学生赢了校运会的接力赛,老师在班上称赞道:

Well done, everyone!

人们也通过赞扬和恭维来建立及维护社会关系,还常用它们来代替道歉、问候、感谢等套语,如:

That's a delicious dinner.Thanks for having us.也用它们来缓和批评的锋芒,如用 compliments + but/though + criticism的形式: Listen, I think you are doing a good job with their classes, but please tell them to stay out of the office at lunch time.两位关系密切的朋友之间,在坦率地评价对方做的事情之前通常要先赞扬一番,如:

On the whole, the play was a great success but the ending still left something to be desired.两位近来不曾相见的朋友或同事再度相见时常恭维几句作为问候的一部分或代替问候套语,如: Hi, Mary,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You look so good.You've lost weight.(吴长镛,1996)

在美国社会中赞美、恭维语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恭维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的财物、个人在某方面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美国人一般避免恭维后者。因此恭维别人的发型很多,恭维别人漂亮的头发很少。人们经常恭维别人漂亮的衣服或明显的减肥,但很少恭维别人说:“You are beautiful”而常说:“You look nice/You are looking good today.”一方面,“good”和“nice”比”beauatiful”要弱;另一方面,用了look似乎表示这种状况并不是永久性的,而可能是努力的结果。有时在这种笼统的恭维后面再具体恭维某人的发型、服饰或减肥。人们经常赞美的其它东西是家具、房子、汽车及别的财物,如:“I think your apartment is fantastic.”有时也称赞对方的孩子可爱,偶尔也夸奖对方的其他亲戚、朋友等,如:“Your baby is adorable.”“I like your friends.” 除上述诸方面外,赞扬、恭维得最多的是某人通过努力或技术做出的成绩,如干得很好的活、技巧很高的比赛、一顿好饭等。在这一类的赞扬、恭维中,人们的注意力不放在某人的技术、天才或艰巨的工作本身,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努力的结果,如:“You do this kind of writing so well.It has just the right tone.(吴长镛,1996)

对别人的赞美、恭维,最普通的回答是说:“Thank you.”有时人们甚至可同意夸奖的话,例如:

— What a lovely room you've got!

— Tank you.Personally I think it's one of the nicest in this block.(潘景森译,1987)

但是象这样表示同意的话通常只能用来谈论东西,而不能用来谈论能力。有时可以否认或贬低受赞美的东西的价值,但又不明显地 否认对方的赞美(即部分接受,部分不接受)。做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未具体受赞美的某种特性。如: A: Oh,this house is adorable.B: Well, it's really small, though.(吴长镛,1996)有时可以作相应的讨论,既不表示直接接受又不断然拒绝,如: A: That's a lovely blouse you're wearing!

B: Well, I went shopping on Saturday and happened to see it in one of the stores.有时也可以用夸奖话回敬对方,如: A:You are looking very smart today.B: Thank you.So are you.有时也可以老老实实地讨论夸奖活,如:

A: Oh,you've had your hair permed!It looks beautiful.B:Do you really think so?I wasn't sure whether it suited me or not.如果感到夸奖的话不真实,可以老老实实地表示不接受。如果中国人主要是出于礼貌夸奖外国人讲的中国话,那么外国人就可能这样回答:“Oh,I wish that were true!”(潘昌森译,1987)

当别人称赞自己工作干得出色,回答时往往说自己运气好或者工具好,也可说是由于努力的结果,而非天才。如:

①A: Boy,that's nice work.I don't know how you do it. B:It's easy when you have good tools.②A:I really like the way you play banjo.I heard some licks there I'd never heard before.B:Well,they just come from sitting and practising.在美国社会中,绝大部分赞美、恭维的人和受赞美、受恭维的人年龄、地位相仿。如地位不同时,通常是地位高的人称赞、鼓励地位低的人,称赞他们的能力、表现等。而地位低的人称赞、恭维地位高的人的时候,通常是赞美、恭维他们的外表或个人拥有的财物等(吴长镛,1996)。

四、文化教学的方法 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 比较法

2. 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作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 较。如Lesson17中表示关心的对话:

A:Hello,you look tired today.B:Yes,I went to bed too late last night„

A:You'd better go to bed earlier tonight if you can.这样表示关心的建议在中国比较普遍,但根据英文习惯,A只须说“ I do hope you'11 be feeling better soon”或“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这类肤浅的说法以表示关心。反之,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除非双方是父母子女关系(潘昌森译,1987)。

2.课堂交流或专题介绍

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画报、杂志、图片等,研究不同国家人民的服饰、装饰、发型等,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较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阶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房子,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有什么节日,怎样庆祝节日,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讲出自己的观点。有时可以邀请中外有关专家以及曾经留学或访问过英语国家的人士作这方面的专题报告、系列讲座等。也可以建议学生多读国外有关游记、人口统计、民意调查、官方思想研究、时事评论等方面的书,从中了解文化。

3.阅读文学作品

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的文学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想了解新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有很大帮助,从中可以找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

4.结合课本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和习语。例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de”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邓炎昌,1995)。

5.角色表演

教师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话后.学生派定角色,进行模仿角色表演。如Lesson 1 中教师节学生向老师送礼的一段对话,学生可以进行模仿表演。初时可跟课文一样,待熟练后,可以表演进其它东西和回敬各种赞美的话语。

6.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形式更是多样化了,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歌曲常常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心声、人们的喜怒哀乐,能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演剧。从演剧的反复排练中切身地体会外国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和行为。也可以搞化装晚会,使学生感受外国文化的氛围,置身于异国文化的生活中。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既要注意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训练,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实际交际能力。而培养交际能力,离不开了解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是培养语言得体性的重要前提。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

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重视中外文化的差异。让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在平时看报或读书时,做个有心人,尽力摄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主要参考书目:

1.潘昌森泽,Hesen Oatey著《与英美人交往的习俗和语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2.李立贵“谈谈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方法”,《国外外语教学》,1998 3.吴长镛“美国英语中的恭维语”,《国外外语教学》.1996年第1期 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宋飞“文化背景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外语教学》,1998年第2期 6.扬平“词汇的社会文化特征”,《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年第3期

7.王勇“在语言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国外外语教学》,1998年第4期 8.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华南师范大学外语文化学院 梁绮云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4期)〖相关课件请到: 课件下载 栏目下载〗 〖相关视频请到: 优质课视频观看〗

中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

第二篇: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小学英语教育2002

杨彩霞

指导老师

陈式

[摘要]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目标语文化和自身文化的差异往往会暴露在语言教学中,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不反影响学生对语言赖以生成的情景和认识和理解,而且阻碍他们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系统地、有目的地导入西方文化,尽可能帮助学生了解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富有语言文化背景的小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更有效。本文着重对如何进行文化教学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文化;语言;文化教学

一、引言

语言总是伴随着人类的活动,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特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变化和发展又决定了语言的形式。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社会环境,因此也就有了许多种不同的语言。语言源于文化,并且和文化紧密相联。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著名语言学家E.Sapir在他的Language(1921)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面存在。”几乎在同一时间,英国社会人类学家Malinowski(1922)也指出,不把语言和应用它的文化联系起来,便不可能对这个语言有所了解„„对任何一种生活条件与我们完全不同并拥有不同文化的民族所操的语言的研究必须要通过它的文化和环境来进行。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人们在不断地调整、适应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活、思维和谋事的方法。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他们特殊的、和其他文化的语言方式不同的说话方式。如果对目标语文化背景了解甚少,人们在和操目标语的人交谈时一定会引起误解、造成麻烦。为什么文化和语言会有干丝成缕的联系呢?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又该怎样学习、解文化背景知识、使之能和谐地统一呢?本文试图就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这一问题作一探索。

二、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语言是它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镜象折射。作为文化一部分的语言和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的语言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语言反映社会和文化,文化离不开语言。”既然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语言教学就离不开对它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语言教学的过程也就自然成为对该语言国家文化介绍和 了解的过程。那么什么叫文化呢?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一般都将“文化”的概念分成广义文化(Culture,或称大写字母的文化)和狭义文化(culture,或称小写字母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张国杨、朱亚夫,1999)

由于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目标语文化和自身文化的差异往往会暴露在语言教学中,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不影响学生对语言赖以生成的情景的认识和理解、而且阻碍他们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例如,“tea”这个词在英语国家使用的频率极高,由tea可以派生出“tea—time,tea—break,morning—tea,afternoon—tea”等,在澳洲甚至可用来指正餐以外的一餐。学生若不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就不能深刻了解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在英语国家,tea—time作为日常工作、学习时间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指喝杯茶,人们在这段时间还可喝牛奶、咖啡及吃小甜点。如果主人某日邀请你下午去他家“have tea”,那就是大家聚在一起闲聊,喝上一杯咖啡,吃些休闲的甜点。这和我们中国人“喝茶”的意义不同。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这点在目前已成为一种共识。所以说,“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邓炎昌、刘润昌,1989),学习第二语言也就是学习第二种文化。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自然也就离不开文化教学。但是,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英语教学一直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教学,忽视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致使许多人只会在考卷上做题,而不能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所以,我们的学生常这样对老师说:“Good morning,teacher。“而很少说:”Good morning Mr/Miss„ 与外籍人士见面打招呼时甚至也不会用一句最简单不过的“Hello”,而对“where are you going?”和“what are you doing?”这样的问话似乎是情有独钟。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刚到美国的中国青年,下飞机后住在一位本地人家里。主人问他:“Would youlike something to eat?”他按中国的方式回答:“No,thank。”结果主人信以为真,没有为他准备饭菜。因为按照英语习惯,此时不必客气,应照直回答。那个青年在饿了一 2 夜之后,第二天早上只好痛快地回答:“Yes,please。”否则的话,也许连早餐也吃不上。

由此可见,不了解某种外语的文化,就无法准确地理解或正确地运用这种外语,即使最简单的日常用语也往往因文化不同而造成理解上的差异。所以对英语教学来说,有关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四、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内容导入

由于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探求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外语教育而言,对文化概念和范畴的界定紧紧围绕目标语的特点以及影响目标语的学习、理解、交际的种种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要素来进行。这就是说,外语教育语言学所研究的文化,相对来说是一种狭义文化,即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

我国学者陈光磊先生(1992)创提昌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来考虑外语教学中应导入文化内容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外语教学中应导入与目的语语义和目的语语用相关的文化内容。赵贤洲先生(1989)则在“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一文中写道:“为了有利于语言教学,我们把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所谓知识文化,主要指非语言标志的,对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不直接产生严重影响的文化知识。所谓交际文化,主要指两种文化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发生影响的言语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即词、句、段中有语言轨迹的文化知识。“基于这点,有人赞同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教学,初中阶段侧重交际文化,高中阶段增加知识文化的份量,但交际文化教学在高中仍应坚持不断。由于交际文化更直接影响交际的成功,所以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中学教材给学生导入一些与目标语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掌握。例如,高中英语(SEFC)第三册的第3课“Madame curie”中出现了“Nobel prize for Physics”诺贝尔奖似乎人人皆知,但并非学生们都知道它的由来。例如:它是一个什么奖项?何时设立的?为哪些学科设立?诺贝尔奖最初奖金是多少?每位获奖者获多少奖金?奖项在何国何地颁发?只要教师查找有关资料,为学生讲述一段有关诺贝尔奖的情况即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

五、如何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

1、结合教材,适时渗入

由于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没有列入培养文化能力的具体内容,学校也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我们要将教材中那些有关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人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典型实例挖出来,结合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来进行语言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初一英语课本第12课中有这样的对话:一个小女孩问Mrs Read:“How old are you?”这时,Mrs Read 并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只是说:“Ah, it’s a secret。“教师在教到这里时,须联系英美文化习俗说明清楚:英美人非常忌讳别人问及他们的年龄、工资以及个人活动等私事。在这里,“It’s a secret”便是一种回避的方法。所以,当与外国人交谈时,除非他们毫不介意,我们最好不要问诸如:“How old are you?”、“How much do you earn?”等这类令人们感到非常尴尬的问题。再如,在教Thanksgiving day 一词时,教师可收集与感恩世游行等,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这一重大传统节日里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感受一下感恩节的狂欢和节日里热烈的气氛,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多媒体英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运用多种媒体的英语资源,尤其是电视媒体英语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地道活泼的英语,更多地了解现实社会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接触与亲身感受地道的多媒体英语,就能解决教科书内容老套过时、文化内容不足的问题。因此,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渗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中的英语文化知识,尤其是与教材内容相关而又很难在教材中学到的英语文化知识,就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品”与“营养剂”,帮助学生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例如,教师可利用中国教育电视台中介绍过的与各级基础英语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英语材料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近乎自然习得的具体语境中学习语言,在类似的英语语境中得到或亲身体验,从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与综合素质

3.创设英语文化氛围,激活学习兴趣

教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具有西方文化氛围的环境。可在教室四周贴上富有英美文化气息的招贴画。如,悉尼歌剧院,美国自由女神像,代表美国饮食文化的肯德基快餐广告画,英国足球明星,澳洲的冲浪运动„„并且经堂性地更换这些图片,以便学生开拓视野,增强对文化概念的理解;课间及午休时间可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英语流行歌曲;用英语国家文化标志来命名每个小组,让他们准备材料介绍这一文化 4 标志。特定的情景能激起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学生满怀热情地学习相关内容,了解这些英语国家的文化标志。另外,在英语国家公共假日到来之际,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这些节日或让学生准备这些材料。如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这些富有宗教色彩的节日是英语国家盛大的节日,在介绍这些节日时可把我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一同推出,相互对照。这样可使学生对自身文化和目标语文化都有详细的了解。

4归纳比较,了解差异

对汉英两种文化的比较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对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有进一步的了解,以而避免失误。针对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我们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作客、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就拿中西方“打招呼”的方式来说,汉语和英语所用的习惯用语存在较大的差异。“吃了吗”是中国人见面时相互问候的客套语英语国家的见人面时相互问候的日常用语却是“How do you do?/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再如,在汉语文化中,交际者听到赞美后往往自谦地说“哪里,哪里”、“我做得很不够”或者“这是我应该做的”;在英美文化中,当听到别人说“Your Eeglish is very good”时,他们往往只说一声“Thanks ”。因为在英美国家中,称赞对方或对方的家人是很重要的一种社交习惯,被人称赞时,要表示乐于接受并愉快地感谢,不要急于否认或自贬,也不要表现得忸怩不安。

5、课外引导,积累知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科学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他们。因为学习和掌握外国文化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扩大自己的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知识。所以,教师要经常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并促使他们在阅读时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此外,还应鼓励学生课外多看一些英美原版电影和录像。这不仅因为国内外大部分电影和录像的内容本身就是文化的某个侧面的缩影,而且通过观看片中演员的表演,学生还可以了解和学到许多与目的语文化有关的非言语交际的言法和手段。另外,也可以鼓励学生收集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借此使学生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

六、结束语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自觉地、系统地、长期地安排好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与熟悉英美文化、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与掌握,改变过去为语言而语言、为操练而操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当然,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语言教学,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时看报或读书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尽力摄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之,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仍是目前我国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待于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昌《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张国杨、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3]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期 [4]赵贤洲“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1期 [5]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7]戚秀苗“运用多媒体资源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素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期

第三篇: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这一点在目前已成为共识。所以说,“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学习第二语言也就是学习第二种文化。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自然也就离不开文化教学。但是长期以来,在外语教育教学领域中,尤其是在偏远的教学岗位上,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意识一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英语教学一直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教学,致使许多人只会在考卷上做题,而不能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绝大多数学生写不成一篇像样的英语,说不成一口地道的英语。究其原因,发现主要还是缺乏语言环境,对英语这个陌生的语言缺乏必备的文化背景和文学素养。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硕果,不同民族的语言有其各自的文化背景,文化特色,但是它们也有许多共通之处。?

1.中西文化的偶合与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

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龙”,“生死轮回”,“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云里雾里,不知何物。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 is a 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还可以从动物的“文化附加义”的差异窥见一斑。?

如:狮子的勇猛(brave),绵羊的温顺(gentle),狐狸的狡猾(sly),乌龟的迟缓(slow),猪的贪婪(greedy),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基本相同。但在老鼠,骡子和猫头鹰的习性上,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则大相径庭。在汉语中有“贼眉鼠目”,“鼠目寸光”等成语,用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浅。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

2.教材改革推动了英语文化意识的学习

2003年高一英语教学开始启用新版的人教版教材。它以单元为单位,以话题为主线,所涉及的话题贴近生活实际,紧跟时代步伐,如旅游,体育,高科技,环境保护,交友,文学艺术,影视等。这些话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文化文学类题材占了很大的篇幅,有涉及西方餐桌礼仪的,有关于女权运动的,有对西方人权意识宣传的,更为经典的是在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人教版英语教科书中收录了莎士比亚经典戏剧《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莎士比亚在西方人心中的地位就像鲁迅在中国那样家喻户晓,可悲的是有的高中生竟然不知莎士比亚为何许人也,这不可不说是英语教学的悲哀。因为教英语不应只教语法,而应更多的介绍英语文化文学。可喜的是,从教材改革中就可看出英语教学的一大意识突破。教师可将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斯》、《奥赛罗》,可作为课外补充阅读材料,引导在话剧这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去欣赏,从而真正做到从课内到课外。而课本选择《威尼斯商人》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语文课上已经接触了中文翻译版的《威尼斯商人》,故而看到原版原著的The Merchant of Venice,心理上不会产生畏惧感,可见语文和英语教学是有相互推动作用的。这也就体现了英语文化教学的一个技巧,从易入难,从熟悉到陌生,逐渐培养起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自觉地去比较英国戏剧和中国戏剧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甚至部分学生会因此对英国文学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才是英语教学的真正归宿。?

3.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被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同步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如: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人们养成了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elderly people),在美国都用“年长的公民”(senior 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美国社会学家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 WARM, where, 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 weight,A代表age,R 代表religion,M代表 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从而树立良好的文化意识。?

4.结束语

近年来,有关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成为语言界和教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外语教学中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围绕外语教学与文化素质培养的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文化教学从属于语言教学;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同时进行;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这三种观点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在外语教学中一定要有文化素质的培养。?

学英语要学活的英语,然而,活的英语并非都是简单的日常生活用语,它更应该是在人的心灵上活跃的语言。同时,我们培养的人才的每一种方式都应该是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如果把英语学习仅仅理解为学习用语言去交际,则是一种狭隘的实用主义哲学。我们相信,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提高,必然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唤起学生的文学意识这个问题。

?收稿日期:2011-06-03

第四篇:4.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刘艳秋

(河南商丘师范学院外语系 476000)

摘要:了解所学国家的文化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是十分重要和不可忽视的。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交际,不同的文化习俗是语言交际的一个障碍。所以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时,仅仅给他们讲授英语知识、发音、词汇和语法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注重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导入,只有理解了国家间文化渊源不同,才能更好的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差异; 导入

English Teaching and Culture Introduction

Liu Yanqiu

(Shangqiu Teachers CollegeShangqiu,Henan.476000)

Abstract: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English learners to know the different cultur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The purpose of learning English is to communicate.Th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stoms are barriers in communication.When we train the students’abilities of using language,only teaching them English knowledge、pronunciation、phrases and grammar is not enough..Teacher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culture introduction.Only in this way can students learn、communicate and use English language well.Key wards: English teaching;cultural difference;introduction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仅仅靠讲授英语知识、发音、词汇、语法和课堂活动是不够的,因为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而语言交流是不能脱离社会环境的。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Edward Sapia [1] 在他的《语言》一书中写道:“语言有一个环境。使用语言讲话的人们属于种族(或许多种族),也就是说属于一个由于身体特征不同而与其它集团分开的集团。再者,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这些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所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和渗透,对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都是十分重要和不可忽视的。

文化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可以涉及到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学、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到衣食住行、娱乐、休息、劳动、生产、风俗习惯、教育卫生、宗教信仰等方面。文化学家通常把文化分为三个层面:表层,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的产物,如建筑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戏曲文化等;中层,即制度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2] 著名语言学家邓炎昌也指出:文化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校、建筑等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思想、习惯、社会制度、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简单的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3]

不同的文化习俗是语言交流的一个障碍,文化内涵的差异会引起不同的文化感受。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应引导他们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训练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文化是一个广博的概念,而语言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智慧的积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水乳交融,不可分割,也就是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方面讲,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包容文化,所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括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及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习某种语言而不知道这种语言的文化习惯,是不能正确使用这种

[4] 语言的,尽管他的语言、语法都正确。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适时提醒学生,由于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所以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伦理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应,在某种程度上一定会受到文化的制约,不同文化的人对同一现象会形成不同的心理联想和习惯认识,所以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很难找到一个意义及意义之间的联想都相同的对等词,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会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等语言想象的差异,如“红色”,中国人会联想到喜气洋洋,英美人却习惯表示气愤、罪行。如“see red”(发怒),“ red-handed”(正在犯罪)。“Individualism” 是美利坚民族在开拓西部边疆进程中形成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观,是其文化的精华。依照这种价值观倾向所形成的社会理想和目标是个性至上、自由、民主、竞争、实用主义、效率等等。如果依照我国的文化传统,把individualism等同于“个人主义”是不符合原意且不恰当的,因为“个人主义”在我们的文化中是指那些从个人利益出发,只顾个人不顾他人、不顾集体利益的人,是被批判的错误思想。学生讲“政治家”总喜欢望文生义,喜欢用从“politics”衍生出来的“politician”,岂不知“politician”在英语文化中多指那些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身和其党派利益寻求私利的人,我们称为政客,含有轻蔑之意。在英美文化中,人们把从事政治事务、具备聪明才智且公正的政治家称作statesman。如果我们与别国党派的代言人交流,不懂得这一点,鲁莽的称他们为politician,可能会引起许多不愉快。

语言根植于文化中,文化氛围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往往会造成人们对同一语言所指的不同理解,因而造成不应有的误解和伤害。一次英语沙龙里一位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明文化的差异引起误解,从而使当事者双方利益受损。日本某公司与美国某公司在谈一项双方受益的生意,在双方陈述了各自的观点和利益以后,都认为可以签约。在日方总结性的发言中翻译用了“parallel”一词,而事后美方杳无音讯,究其原因才知道,日方用parallel想说明他们和美方的目的是一致的,希望促成这项生意。而按照美方的文化,parallel指两条平行线,是永远走不到一起的。所以美方认为日方根本不想做这笔生意,于是不得不寻求别的生意伙伴,使一项前景很好的合作失败。

“龙”是中国文化中神的象征,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我们认为龙代表神圣、权力、尊贵和吉祥。在中国封建皇朝时代,皇帝总是把自己与龙联系在一起,身着“龙袍”,称自己为“龙体”。在中国文化中常有“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望子成龙”等说法,表现一种赞美和好的希望。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也常有龙在危难关头帮助人们降妖降水的故事。所以,我们中华民族常骄傲的称自己是龙的后代,龙的传人。但在英语文化中,龙“dragon”乃是一种恐怖的怪物(mythical monster like reptile),是邪恶的象征,常与“凶暴”连在一起。在英语文化的传说中,有许多英雄与龙这种怪物做斗争的故事。不懂得这一点就很难理解Mrs.Rip is a real dragon 这句话。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同时反映在习语中。如中国人在表示一个人很有力量的时候常说“力大如牛”,而西方人不会用“牛”,而是as strong as a horse。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为农业大国,牛在中国发展史里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人们尊重牛,所以我们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座右铭,有“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这样的赞美。而西方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就以商业城市为中心,为了夺取财富,四处征战,其中战马功不可没。即使在农耕中马也是主要的牲畜。所以英语里有“work like a horse”(拼命工作),“on one’s high horse”(趾高气扬)等习语。我们从“西班牙斗牛士”中也可以知道,牛长期以来只是他们屠杀娱乐的对象。英语里还有As wise as an 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这样的说法,表明讲英语的人把猫头鹰当作智慧的象征。在儿童读物和漫画里,猫头鹰通常很严肃、很有头脑,基本上是智慧的结晶。然而,在中国的文化里,猫头鹰是恐怖的,是不详的动物。特别是迷信的人,怕看到或听到猫头鹰的叫声,认为这样是很倒霉。汉语中有“夜猫子进宅”的说法,意味着这家厄运将至,这一习语里的夜猫子即指猫头鹰。“Butterfly”一词在英语里是只漂亮的动物而已,而在汉

语的文化里却有轻浮的意思,如果你想夸一个女孩漂亮可爱,应该避免用This girl is like a butterfly。因为它会在不同文化的人群里产生歧义。

文化的创造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往往与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反映在方方面面:如问候语、自谦语、祝福语、致谢语、恭维话、称谓语、吉祥语、禁忌语等等。在英、美文化里,熟人之间可以直呼其名,学生可以直呼他们教授的名子,下属可以直呼其老板的名子,儿子也可以直呼其父亲的名子,以示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而我们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师道尊严是必须遵守的,并且权势等级辈分泾渭分明。学生直呼教授的名子、下属直呼老板的名子、儿子直呼父亲的名子,是一种不礼貌、冒犯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在英语语言的国家,父母听到别人称赞自己的孩子总是很骄傲,会向客人夸奖自己孩子在各方面的成绩;而中国父母在提到自己孩子的时候总是说他们的孩子很调皮、不懂事、不爱学习等等,即使他们的孩子很听话,而且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国人应邀到朋友家吃饭,往往会提前半个或一个小时,一则是礼貌,二则可以与朋友聊聊天,帮朋友准备饭菜。迟到是不礼貌的,必须道歉并有令人信服人的理由。而在英美国家,迟到5到10分钟是礼貌的,这样主人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准备饭菜、换衣打扮。提前到却是不礼貌的,因为这样会使主人感到慌乱、措手不及。宴请结束后,英美国家的客人马上提出告辞是不礼貌的,特别是拜访时间较长,在客人提出告辞和真正离去之间应有一个短暂的时间间隔,约为15到20分钟。客人起身告辞,主人一般会送至门口互道“Goodbye!”在中国,除非主人一再挽留,客人一旦表示告辞就会马上行动,主人会反复叮咛“走好”、“慢走”,一直送出门外、街上或送至汽车站。

英语国家的人因不了解中国的文化,闹笑话、造成误解的事也时有发生。在中央台的一个综艺节目里,外国人回答中国的歇后语,由于文化的差异,他们给:“黄鼠狼给鸡拜年”接的歇后语是“新年好”。“屎壳郎戴花”—“结婚”等等。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中西方文化也进行着相互的渗透。如现在中国人,特别是知识阶层,见面打招呼用“你好”的越来越多,正逐步代替“吃饭了吗?”“你到哪儿去?”等旧的、涉及人隐私权的呼语。面对别人的表扬,越来越多的人回答“谢谢”、“谢谢你的夸奖”,而不再忸怩不自在的说“哪里,哪里。”中国人见面的握手礼来自于西方国家。在打招呼、作介绍时,中国人和美国人都进行眼神交流,但不会紧盯对方,以避免使对方惊讶和不自在。中西方的神话和童话故事中,最后的寓意往往都是告诉人们:与人为善、帮助他人、诚实有爱心总是得到好报;而行恶多端、狡猾妒嫉、陷害他人、不诚实的人总是要得到上天和神的惩罚。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责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渗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真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懂得怎样在国际交往中保留和发扬中国的文化,尊重和接纳西方的文化;才能跨越语言的界限,以开明的态度,从不同的视觉看待和处理因文化的异同而引起的世界观的不同与相同;才能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运用语言更好地交流沟通,让语言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Edward Sapir(1921)Languag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 221

[2].陈建民.语言与文化面面观 [A]《语言与文化》[C] 胡文仲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邓炎昌.语言与文化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陈云芳.论文化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N]《英语辅导报》第23期2002-2003 学

[5].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

作者简介:刘艳秋(1955,9月---),女,商丘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与文

化研究。

通讯地址: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外语系

邮政编码:476000

电话号码:0370—2592889

e-mail: liuyanqiu00@tom.com

第五篇: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2006年11月号下旬刊文教资料

摘要: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这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深

刻的影响,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对学生进行 文化教学。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简述了文化教学在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

我国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 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 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应充分考虑对学 生进行文化素质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适 时引入文化教学。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一个民族的文化常会在其语言中有所反映。语言是人类

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化就是由作为社会 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 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不 仅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社会的特征。1.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

背景、风俗习惯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 语言中表现出来。例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对英语语言的影响极 其深远,其戏剧中的许多人物已成为具有类似特征的人的代

名词:Shylock(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指贪 婪、残忍、追求钱财、不择手段的守财奴。2.文化决定和制约着语言

不同的文化特征产生了不同的语言特征,文化对语言起

决定和制约的作用。而中西文化的差异在各自的语言中表现 得尤为明显。例如龙在中国是吉祥与高贵的化身,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等成语家喻户晓,但在英语中却代表着邪恶、凶猛。所以人们在翻译亚洲经济四小龙时,译成the four little tigers, 因为在西方人的眼里,虎是代表朝气蓬勃、坚韧不拔、努力奋 斗、充满希望的事物。

二、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文化和语言的这种密切联系说明,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 语言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与所习得的目的语有关的国家或 地区的文化背景知识,将语言和文化隔离开来,从而造成了英 语学习中文化层面上的障碍。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在帮 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必须重视语言的社会 文化因素,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并且要使学生对异域 文化的了解和掌握贯穿在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1.文化教学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主要任务是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 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说话的对象、话 题、场合、身份等不同的情况下,要使用不同的得体语言,这就 涉及到文化背景的问题。比如:一位学生向外教请教了几个问 题之后说“:l’m sorry to have wasted your time.”这使外教觉得 很尴尬。此类脱离英语特有语境的中国式客套话,并不鲜见。学生遇到交际上的困难,并非语言不过关,而是因为对英语中 的文化信息了解太少。

2.文化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意到本族语对学习外语的

干扰而忽略了其本身社会文化因素的干扰。在外语学习中,教 师组织的课堂是学生主要的语言学习环境,学生所需要掌握 的文化背景知识往往通过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因此,在英语教 学中,教师应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传授社会文化 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学生具有初 步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应注重知识文化,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

养为主,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及思考问题的方式等。交际文化 的传授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教师主要向学生讲 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等方面的差异。文化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总体上可分为课堂内教学和 课堂外教学。

1.课堂内的文化教学

课堂内的文化教学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以提高学生的 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

①首先要过词汇关。在词语教学中,一直以语言知识的传 授和句型操练为重点,似乎只要掌握了语言规则、词汇和语法 就能轻松自如地用外语进行交际了,其实并非如此。例如, “freeze”这个词在中国传统的英语教科书中往往是这样解释 的“:freeze”其意为“冰冻、结冰、使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 枪支的美国,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 许动)这个词而被枪杀的报道也不是什么新闻了。这说明不了 解目的语的文化,就无法正确理解、运用外语,从而也就达不 到运用英语交际的目标。

②其次要加强对于句子结构中隐藏的文化知识的理解。

如在讲解《新视野大学英语》(Book 3,Unit7)ARose Is a Rose一 课的“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一句时,告诉学生此句出自美国 女诗人Gertrude Stein的作品,她诗歌的特点就是通过词语的重 复(repetition)来起到强调的作用,此句就是为了强调文章的标 题“a rose is a rose”。

③加强篇章文化背景的讲解。在授课过程中,要联系课文 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作品做出评价。如在学习There is Only Luck《(大学英语》,Bok2,Unit7)时,应先向学生介绍美国 是一个犯罪率比较高的国家,讲清street crime,crime preven-tion,the possession ofguns by American individuals等情况,就使 学生深深地领悟到作者说“There is onlyluck”的真正含义。2.课堂外的文化教学

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单靠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不可能全

面了解一个文化的内涵,课堂文化教学主要起示范引路作用。而文化的学习不应只限于课内,课堂外的文化教学是一个很 好的延续和补充。

①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有代表性的文学作

品。文学作品往往能提供深入和全面的材料,使读者了解它所 反映的文化背景。

②组织英语实践活动。首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多与外教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宿迁学院外语系,江苏宿迁223800)刘强胡伶俐 ○教学研究 100 文教资料2006年11月号下旬刊

接触,在日常交往中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既练了口语也交流 了文化;其次通过开设讲座、借助音像资料等方法,使学生把 语言与其社会文化背景联系起来,感受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 系;还可以通过创办以文化为主题的英语沙龙,组织英语文化 知识竞赛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化学习的重要性。

四、结语

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补充,不仅利于对语言的理解,还利于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只 有时刻注重英语语言当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灵活、得体和 有效地使用语言。只有注重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才能真正 取得实效。参考文献: [1]HOLYBIBLE(圣经).中国基督教协会,1995.[2]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3]E.萨丕尔.语言论:语言研究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2002.[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摘要:互动式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新

走势,随着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和发展,我院壁 画设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近两年来笔者将互动教学运用 于壁画设计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效果。本文结合高等艺术院校 “壁画设计”课程的特点,对运用新型教学模式———“互动式教 学方法”进行教学做了一些探讨和研究。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壁画设计教学研究 一“、互动式”教学法在壁画设计教学中应用的理论思考 壁画是环境的艺术,它具有从精神方面展示建筑空间的

功用目的和文化内涵的作用,它赋予建筑以生命和灵魂,它要 求与建筑具有相得益彰的谐调感。壁画设计应能整体地考虑 到建筑的外部环境特色、建筑自身的风格、建筑的材质和壁画 所在环境的色调以及壁画的内容、表现形式等等。重视艺术 观、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壁画教学的根本。

“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 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 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突出了方法、能 力、过程、价值观、态度的训练,改变了课程设置从专业到专业 的单一技术性方式,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具体体现。充分挖掘学生深层的潜质,增强竞争优势,拓宽专业知识层 面,对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个性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起到了良好 的推动作用。

壁画设计是伴随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而渐次提升的, “互动式教学法”改革的目标,是要转变以往课堂教学过于注 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而相对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创 新精神的塑造。本研究是为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提高学 生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兴趣以及增强学生的独立创作与个 性化设计能力,更确切地说是为了培养学生新的观念,新的思 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本课题就“壁画设计”课程的教学,运用 新型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进行改革与实践研究,从而希望达到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 教学质量之目的。

1.我院“壁画设计”课程普通教学模式的不足

陶瓷学院自《壁画设计》课程开设以来,抓住机遇,坚持教 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克服办学条件的困难,为适应 时代发展需求的趋势,不断开拓和调整学科的知识结构,锻 炼、培养自己的师资队伍和创作群体。20年间,经过差不多三 代人的努力,可以说,初步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教学体系。但传 统的壁画教学方式多是教师为讲清某一理论观点而举几个具 体实例作为证明,其效果与互动教学中来自实际的创作方案 构思、分析、身临其境的策划、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从实际 中反思、总结出理论这一升华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相差甚远。我院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教师已习惯于满堂灌的封闭 式教学,课堂上教师一言堂,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法单

一、呆 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引发不起学习兴 趣,部分学生长期处于惰性状态,其教学效果是事倍功半。因 此,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想办法使学生充分 调动自身学习的内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多地去关心 学生如何学习。

2“.互动式教学”在壁画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特点 “互动式教学法”是对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的一个 改革尝试。主要体现在:(1)教育观念的变化。(2)高校教育功 能的转变。(3)高校培养目标的转变。双相互动教学法本质上 是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它可以吸收“讲解接受”“、问题教 学”“、探究———发现”“、掌握学习”“、开放课堂”“、合作教学” 等传统或现代教学模式的特长或优点,为我所用。其在教学中 发挥的作用主要有:(1)激发了教师教与学生学两个积极性。

(2)促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主角的高度兴奋 状态之中,便于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大大提高了学生机动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5)锻炼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受到了难得的挫折 教育。

如同有些边缘学科那样,壁画设计涉及到很多门类学

科,壁画的创作设计需要调整、综合各方面的关系以寻求完 美的答案。壁画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它总是依附于特定的建 筑,因此它应是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和建筑的功能、环 境相谐调。

结合教学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上作了如下研究:(1)教学手段的改革: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学,使“教”

与“学”互动。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体验,强调绘制大量的草 图方案练习,展开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壁画设计教学中应用研究

(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1)余小荔石小涛章婷 ○教学研究 101

下载中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文歌曲与中学英语教学大全

    浅谈英文歌曲与中学英语教学 重庆市黔江区白石中学袁戍林 摘要:英文歌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学生乐于接受,在学歌曲的快乐中学英语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种好方法。事实......

    中学英语教学

    一、当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认识 1.教学环境不完善。目前农村教学媒体十分落后,英语教师所使用的录音机基本能够保证,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料、图片、语音教室都没有,更不......

    试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一)

    试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一) 摘要: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观点已得到英语界广泛认可。本文对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作了论述,详细阐述了中......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习得方法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习得方法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都着重语言形式的学习,比较忽视不同的文化对交际作用的负影响。进入八十 年代,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与民族接触的日益迫......

    中学地理《文化与文化景观》(教学目标分析)

    《文化与文化景观》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 1、运用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分析法分析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

    中学地理:《文化与文化景观》

    《文化与文化景观》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文化与文化景观》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一册第三单元。课本从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出发,分析文化景......

    浅谈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以及产生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原因。 笔者还阐述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 关......

    谈中学英语教学与创新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谈中学英语教学与创新教育 作者:王向东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8期 摘要:掌握客观事物规律,善于运用创造性细微,并且拥有熟练技能的热,将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