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变化与统一》教案
《变化与统一》教案
教学目的:
了解设计中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的构成及形式规律问题,培养同学们掌握和运用视觉语言的基本能力,开拓视野,丰富思维技巧。
能知道重复构成、特异构成、渐变构成、密集构成。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
2、学生能够对平面构成三要素进行正确地分析和思考。
教学准备:
工具:铅笔、钢笔、毛笔、直尺、三角尺、圆规、调色盒。材料:水粉颜料、墨汁、白纸、绘图纸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定义
从广义上来看,“构成”其实体现的就是一种创造行为。它在本质上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形成、造成;还有一个含义是结构。
其实,所有的这些构成行为都是对已知要素的重构,这些要素也都是作为构成的基础材料而存在的。我们今天所要讲的点、线、面就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三要素。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是可以把这个点线面,当然还有形状、色彩等等作为设计表现时的基础材料。
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一个理想的形态,或者是将一个既有形态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一个新的理想形态的过程。这样就很好理解了。
在平面构成中,有形态要素和构成要素两个方面。最基本的形态要素就是点、线、面;构成要素有大小、方向、明暗、色彩、肌理等。以这些要素为条件,将他们进行组合构成,就能够创造出各种不同的造型。
任何物体,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人工造物等,这些具体的形态,都有它的外轮廓。比如我们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很感兴趣的人,肯定会去观察她的脸型,还有整个身体的曲线等等。这个就是外轮廓。当然,这里所指的轮廓线还包括各个点、线、面、色彩等等。
二、各种构成
重复构成、特异构成、渐变构成、密集构成
1、重复构成的特征
A、同一基本形连续地、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B、相同或相近的形态。有变化的反复出现 C、画面视觉形象的整齐化、秩序化和统一感
2、重复构成的形式 A、单体基本形的重复 B、单元基本形的重复 C、近似基本形的重复
3、骨格的类型 A、规律性骨格 B、非规律性骨格 C、有作用性骨格 D、无作用性骨格
4、重复构成的要点 A、基本形要简洁 B、重复要有规则
三、小结
四、作业
1、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多个基本形在骨格内反复排列构成一个画面。
2、用点、线、面的基本元素,完成一幅平面构成设计作品。
第二篇:《多样与统一》教案
人 教 版 小 学 五 年 级 美 术 下 册
第四课 《多样与统一》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教学难点: 对不同静物的观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阶段: 1. 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
师问: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为什么? 生答:
2.导入课题:《多样与统一》 二. 发展阶段: 1.学习知识窗内容: 三个苹果的例子
2、学生活动:
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才比较好看
3、欣赏范画实例
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三. 拓展阶段:
1. 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3.绘画步骤(教师 示范)(1)、摆好静物(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4)、用水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四. 学生作业:
1. 作业要求: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2. 学生练习,3. 教师巡回辅导。五. 作品展示:
1. 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2.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 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六. 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七. 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
第三篇: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4(选修)》,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范畴。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化学2和选修4均有安排,体现了知识生长与学习的层次性,本节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深入学习“化学与能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反应中释放能量的形式。
2.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3.掌握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理解信息。通过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列举生活实例和能源发展里程碑,让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
2.通过实验探究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知道化学反应能提供能量,知道一些具体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同时能够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但是缺少用定量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学生渴望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用暖宝宝探讨学习。
学情及年龄特征:学生对生活中的实例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对未知知识和应用有强烈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分析化学反应中热效应与焓变的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现象的原因。
【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方法中重视知识形成过程,所以出现了情景教学、探究教学等,对于焓变这样高度抽象的知识教学中,采用单一的实验探究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本节的教学方法中采用实验探究、层层引进、多媒体演示等辅助教学。【教学资源】电脑多媒体投影、实物暖宝宝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化学史 引入
【引入】介绍能源的发展史:原始社会→18世纪→19世纪→20世纪
观看并了解能源史
【过渡】能量来自能源
【讲解】观看这两组火焰图,我们知道:发生了能量变化 【板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观察并思考能量变化的原因
进入课题,让学生初步建立能量与化学反应的思想
实例
【实物展示】暖宝宝、透气袋
【讲解】暖宝宝有一个透气袋,撕开包装后氧气进入透气袋反应而产生热量
仔细观看,初步了解暖宝宝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与思考
【讲解】同学们已经学过: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板书】
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设问和引导】依据什么划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回忆以前做的
Ba(OH)2.8H2O和NH4Cl及燃烧反应的实验现象,知道是根据热效应划分的 【板书】热效应
【引出情景】暖宝宝的热效应是什么?
放热反应
回忆实验现象,探究、总结出:暖宝宝的热效应是放热反应
引导学生探讨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划分依据,并判断了实物暖宝宝的热效应
情景创设
【讲解】目前使用的暖宝宝放热原理 化学能→热能
【情景设问】所有的放热反应都能做暖宝宝吗?可以用Mg、Al等原料吗?
【拓展知识讲解】Mg、Al等热效应效果更好,但是价格比较高,暖宝宝作为一种商品,必须满足市场需要和顾客的接受程度
知道暖宝宝的放热原理,思考、了解是否能用其它材料
情景探究,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提出概念
【过渡】Fe、Mg、Al等都可以做暖宝宝,为何热效应会有差异?
【讲解】不同的物质能量不同,这就是今天将学习的重点知识:焓变与热效应。焓是与物质内能相关的物理量,焓变是等压下的热效应 【板书】 焓变与热效应
理解并掌握焓变的概念
形成正确的概念
【讲解】焓变是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热效应的物理量
【引导讲解】同学们在必修2中已经学习过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形
回忆以前的知识,归纳出焓变与热效应的关系
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让学生养成新、旧知识的联系
放热反应:ΔH<0
吸热反应: ΔH>0
【设问】回忆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如何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讲解】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微观过程…….对比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判断热效应。
观看反应的微观过程,倾听老师的讲解
呈现微观反应过程,弥补讲授法的不足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吸热反应:反应物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
ΔH= E反–E生>0 放热反应:反应物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
ΔH= E反–E生<0 【板书】
吸热反应:ΔH>0 放热反应:ΔH<0 【回顾】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有哪些?
归纳整理,记笔记,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的关系: 吸热反应: ΔH>0 放热反应: ΔH<0
对所讲的知识进行提炼,让学生明白重点
实验探究 知识应用
【情景设问】同学们是否有疑问:哪些因素影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探究实验】
选择NaOH和HCl中和实验,用控制变量法探测最高温度,第一组探究用量是否影响,第二组探究温度的影响,第三组探究状态的影响 【总结】用量、温度、状态影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板书】
影响焓变的因素:用量、温度、状态等
【过渡】理论的角度认识了热效应后,同学们能够能够举出热效应的应用吗? 【板书】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应用
【讲解】无论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还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热米饭、暖宝宝,都说明了化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猜想,并跟随老师思路思考理解影响焓变的因素 思考、了解热效应的应用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探究影响焓变的因素,为下节课写热化学方程式奠定基础 应用化学知识能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化学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好好学化学
知识梳理
【情景回顾】暖宝宝的热效应是什么?是否所有的放热反应都能做暖宝宝?哪些因素影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探究作业】同学们:如果是你,如何制作暖宝宝?
回顾学习的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暖宝宝的制作
理论应用到实践,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概念是要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暖宝宝图片的展示为同学提供了感性认识,接着引导学生进入深入的理性思考。从生活实例去研究热效应的原因,使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本节课是在原有的化学能、热能基础上继续探究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效应与焓变的关系、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出影响焓变的因素,为下节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
第四篇:第4课 多样与统一教案
多样与统一
领域:造型、表现 课前准备:
(1)教师和学生课前寻找、收集各种可以写生的静物,如各种水果、文具,小器皿等。
(2)课前老教师制作几幅表现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较明显的美术作品。(3)课前者与学生收集一些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运用效果明显的大师美术作品以及学生习作。课堂教学:(出示课件)
让学生观察三幅苹果图,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生:第一幅图:三个苹果排列在一条水平线上,这样构图缺少变化,画面显得呆板。
师:同学说得很好,画画和同学们在操场上站队不一样。它要求画面富有变化。观察第二幅图:
生:三个苹果排成等腰三角形,画面虽然有变化,但不活泼。观察第三幅图:
生:三个苹果,一个安排在左边,另两个安排在右边,画面多样而统一,显得活泼。
1引导学生制作一取景框。○2走近大师,寻找他们作品中的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3通过欣赏,分析几位大师的作品,寻找作品中的多样与统一基本规律,了解画○面中多样与统一基本规律的运用与组合,知道多样与统一是美术创作的基础。
发展阶段:
根据各种绘画工具的特点,尝试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组合,表现具有节奏的画面。创作作品时,引导学生在多样与统一基本规律的综合运用上,运用惧的各种静物进行组合、写生,同时注重小组之间学生的交流与讨论。
1以小组形式,分析自己所带的绘画对象,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华侨,○摆放成一组静物。
2欣赏范例、分析、了解展示的画面中是如何运用远销样与统一基本规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作,尝试各类不同的、独特的组合形式。
3学生利用各种绘画工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写生,强调画面的多○样与统一,将单一的元素排列成富有节奏感美术作品。
课后拓展
(1)用各种彩纸或广告纸等,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剪贴画,每幅剪贴画要充分体现物体间运用多样与统一基本规律的艺术风格。
(2)用白色的纸浆泥,制作立体或半立体的器皿、水果等等,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组合创作。
第五篇: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2.过程与方法:
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隋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教学难点: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和启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分享一则小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朵,名叫琼花。(多媒体展示琼花图片)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农民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隋炀帝大失所望。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统一
1.回顾北魏统一之后到隋统一的历史(北魏统一北方之时,南方的东晋政权被权臣所取代,建立了另一个国家,史称宋,这一年是公元420年,之后,宋又被权臣所取代,改国号为齐,齐又被梁取代,梁又被陈取代,宋齐梁陈,这就是南方的四朝。而北魏统一北方之后,不久因为两个儿子争夺王位,把国家分裂为一东一西,就是东魏、西魏。东魏西魏不久也接着被权臣所取代,分别建立北齐、北周,尽管北齐有战神兰陵王的存在,奈何北齐后主高玮昏庸无度,最终北周灭掉北齐统一北方,但是北周之后不久也被外戚杨坚所取代,什么是外戚呢?外戚就是皇后那个家族的人。那么杨坚于公元581年夺取政权建立了隋朝,他就是隋文帝。这就是隋朝的建立。
2.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本人励精图治,重视对官员的管理,同时他也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尤其要说的是隋文帝十分崇尚节俭,隋文帝及皇后的内衬是带补丁的,并且,隋文帝只有独孤皇后一位夫人。因此在隋朝初年,整个社会节俭之风盛行。通过课本上的含嘉仓一图,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隋朝初年国家财富的积累。
3.统一的条件:而当时的南方是陈朝,李商隐的《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是描绘陈后主的亡国之音。后来,隋文帝的儿子杨广南下,一举消灭了南方最后一个政权,陈,这一年是公元589年,至此,隋文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请同学们结合上述所讲,思考并讨论隋朝统一的条件。结合同学们的讨论,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凿和隋朝的灭亡
隋朝在完成统一之后,隋朝的统治者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政权,维护南北的统一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隋炀帝时期兴办的一项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就是开通大运河。
目的:为了巩固统一,加强南北交通 1.在黑板上画出运河的简图,进行详细的讲解
2.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并进行提问(运河共分为哪几段?沟通了哪些水系?连着哪些城市?),复习巩固。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
隋炀帝用了5年的时间,调集了几百万农民修成了绵延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也产生了颇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呢,隋朝还采取了一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来巩固统治。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三子目的学习——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请同学们阅读多媒体显示的史料,并对显示问题进行思考,之后老师进行提问。(如果学生不能较好的理解史料,教师可带着学生一起分析。)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做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2.提出问题,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举人制度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1)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材料二: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来看,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为它不利于皇权加强和中央集权,又不利于笼络和控制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应运而生。3.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4.回归本课知识: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1)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5.总结历史认识: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答案提示:(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制度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导学目标四:隋朝的灭亡
1.隋朝初年积累了如此多的财富,又通过开通大运河和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来巩固政权,为何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呢?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页左上方皮日休的这首诗。
2.在多媒体上展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中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对大运河究竟是褒还是贬?或是有褒有贬?通过大运河被隋炀帝用于何处来分析大运河开通的意义,以及隋朝灭亡的原因。(这首诗的第一句虽然说隋亡于大运河,但之后有说明了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著改善,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有莫大好处,历史作用深远。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课本上提到了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从何处体现呢?本身修这个运河修往东北方向的琢珺,是为了运输粮草,三征高丽,三次进攻朝鲜,最终三次失败而还。那为什么向东南修呢?因为他要攫取东南的财富以供他来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再有就是三巡扬州,至此隋朝初年积累的财富被挥霍一空。除此之外,隋朝因为过重的兵役和徭役,民不聊生,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课本第四页中间的“相关史事”这一板块,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脚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农民揭竿而起。爆发了长白山起义、瓦岗军起义。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四、课堂总结
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一统中华。开凿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本课还学习了科举制这一专题,它从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共1300多年的历史,隋唐的科举制是今天考试制度的起源,它的创立目的是为了选官。今天的考试,有的仍是为了选官,比如“公务员考试”;有的则是为了选拔人才,如高考、中考;更重要的是演化为一种评价我们知识能 力态度的手段,时时刻刻在发挥作用。
五、作业
那么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老师到这儿就讲完了,在这里老师想请同学们结合皮日休这首诗的后两句和课本第5页的“知识拓展”部分思考一下,如何评价隋炀帝?请同学们回去之后写下你对隋炀帝这个人物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