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是什么》教学案例
《我是什么》教学案例
十堰市房县东城小学 孙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设计上,以学生为本,发挥情感育人的功能,创设情境,使教学趣味化。所以在本授课中我力求达到以下几点:
1、情境中体验,心灵中融合。借助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在童真,童趣中教师与学生心灵融合,平等对话,摒弃脱离学生感情基础的空泛的说教,注重情感的渗透。通过情境的营造,视听感观的感受以达到学生心灵与学习内容相结合的境界。
2、通过多种形式练读,以读代讲,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
3、合作中探究,规律中求知,想象中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生生互动合作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这种多项互动合作是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提的问题成为教师的资源,从而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合作。
如:我在教学《我是什么》这一课时,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后,结合第一段抛出一个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学生纷纷抢着回答。
生1:我会变成汽。生2:我还会变云。
我接着追问:“我”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汽呢?
于是,教室里一片热闹的场面。他们有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争着说;有的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
师:选你喜欢的句子来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生3:“ 漂浮”是什么意思?
生4:就像小船在水上漂。老师出示漂浮与飘浮,选词填空。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词意可以根据字的偏旁来确定。这也就是形声字的特点。也是辨析词意的一种方法。)
„„
师:我们可真能干,一会儿就变成了“云”,还能变什么?是怎么从天上下来的呢?
生5:变成雨落下来。
生6:变成雹子打下来。
生7:变成雪飘下来。
(这样的设计是建立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问启思,讨论探究阅读理解的方法,充分发挥了阅读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能不能给它们调换一下位置呢?
(设计意图:明确用词的准确性。)
师: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还能变成什么呢?老师这里也有小魔术师在变化,看谁知道他们的名字。
早晨,我躺在小叶子上,人们管我叫_______。夏天,雷阵雨过后,我挂在天空,人们管我叫_______。秋天,我像小白花洒在地上,人们管我叫___________。到了冬天,我变成一块块玻璃,人们管我叫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学会知识迁移,由此及彼。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借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一节课下来,学生自由地选择他们所喜欢的来读,期间,课堂中充满了想象,充满童真。他们敢于问,敢于想,敢于说,敢于评。完完全全地走进大自然中,用他们的语言去与大自然说话。他们懂得课文写的“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在海洋里跳舞、唱歌。”中“睡觉”是水平静的样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动;“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滚及它发出的声音。
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堂课的教学,既依托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由教师的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如果你是它,你最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引出学生对“云、雨、雪、霜„„”的喜爱,而产生了许多的小问题:“漂浮”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红袍?我来考考你,那知道雨是怎么来的吗?„„整堂课以学生的自问自答为主,教师的点拨、指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浓入文本,由感而想,由悟而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教师也真正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第二篇:我能行教学案例
《我能行》教学案例
大北涧沽镇中学
刘文山
《我能行》教学案例
一、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懂得自信的含义和表现。
2、了解自信与自负和自卑的区别。(2)能力目标
1、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
2、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负、不自卑。(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1、树立对自我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
2、培养学生悦纳自我的生活态度。
二、本课教学重点
1、自信的含义
对于自信的含义的认识是全课的基础,后面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讲的自负、自卑、自信之间的区别,自信和成功之间的关系,树立自信的方法等重要内容,都建立在对自信的正确理解上。
2、自负、自卑、自信的区别
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对自信容易产生误会,将自负和自信混淆、自卑和虚心混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课程导入引用的是雅典奥运会上110米栏冠军刘翔的事例,这个事例在政治教学中经常运用,但以前都是采取照片加教师讲解的形式。这一次我专门在网上找了刘翔比赛整个比赛过程的视频。时间并不是很长,两分钟,但随着最后刘翔夺冠,解说员煽情的解说,学生的气氛也快速调动上来,很快进入上课的状态。
看完视频后,我进行问题导入:“世界上很多人都认为在短跑方面,亚洲人天生不如欧美选手,但刘翔用他的实力证明了,在短跑方面我怎么样啊?”
全班就集体大声说出了今天这节课的课题:“我能信!”。学生集体喊出“我能信”既明确了今天学习的主题,也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气氛。
2、开始:
课堂教学以一个完整的故事贯穿,就像一部电影一样,这也是我们政治组小班化研究的课题;思想品德课上情境教育在小班教学中实效性探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自己的感受更容易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故事是讲述的是一名浙江省2002年高三的毕业生王海波的事情:
高三上学期的一次数学模拟考试结束了,王海波同学考的很差,是班里的最后一名,为此他很痛苦。这次考试失败了,王海波同学反复问自己,“难道我真的不行吗?自己是不是真的和大学无缘了呢?”为了激励自己,他就在一张很大的白纸上开始写下: 我能行!
1、学好语文,我能行!
2、写好英语作文,我能行!
3、帮助同学,我能行!
4、帮助妈妈做家务,我能行!
王海波发现自己能行!他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行!他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进步,他充满信心的参加了2002年的全国高考„„结果他的数学成绩是140分,高考总分708分,不仅成为了他们班里、年级里的第一名,而且成为了浙江省的理科状元。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提出问题:分析王海波成功的秘诀。
通过引导,学生很快能知道他成功,是因为他曾经写过“我能行”,把自己的优点全部写出来,发现优点,让自己变得自信
3、第一个活动:我有“我能行”
活动要求:要求同学们想想看自己“能行”的方面。提示:“我能行”可以从学习、生活、体育、文艺、技能、人际关系、特长等方面找。格式:我能行
1、„„
2、„„
3、„„
写的内容不要多,只要把自己的优点写清楚就可以了。活动目的:想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初步树立自信心。写好以后,全班进行交流,这也是学生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
4、第二个活动:说一说让我感受最深的一次“我能行”
第二个活动是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学生都能知道了自己在那些方面擅长,那这中间肯定有很多的小故事,就请学生来具体向大家介绍一下。
初一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还并不是很强,你要他自己讲的话,可能一两句话就讲完了。因此之前就把要讲的层次理好:
1、你当时面对的是什么困难?
2、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结果是怎么样的?
4、你的感受是什么?通过明确的问题,让学生讲述起来更有层次,请的两位同学,都能慷慨而谈,并且围绕主题。(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我们在备课时候一定要细心准备,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一定要讲到位)
在两位同学讲述完自己故事的时候,下面我安排了自己过去的一个关于“我能信”的故事。刚一开口“我小学的时候”,下面的学生都笑了。
记得在初一上学期一开始,教研员第一节课就听了我的课,上得非常糟糕。因为自己以前一直教初三,初一学生是第一年教,教研员给我的点评,是站得太高了,跟学生距离太远了,对学生是居高临下的感觉,没有真正走近学生心中。
在下面的教学中,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我都会经常跟学生讲讲自己以前上学时候的故事,从中让他们有所启发,让他们就从我的故事中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做了有什么后果。这样不仅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们非常喜欢听,也能更好地体会所要传授知识的内涵。
在两个活动以后,结合王海波的故事,我就带领学生解决了第一个教学重点,自信的含义:
1、正确认识自己
2、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能愉悦的接受
3、相信自己的能力,有了上面的铺垫,学生得出这三条毫不费力。
5、继续王海波的故事
王海波同学以全省较高的成绩顺利的考入了大学。进入大学以后,他觉得自己各方面都很出色,其他同学都比他差,看不起他们,老师的课讲的也一般,对老师和同学的行为产生了很多偏见。
提出问题:
1、王海波同学这种表现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王海波这时的表现还是“自信”吗?为什么?
结合上面材料,得出自负的含义:
1、只看到自己的优点
2、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
3、瞧不起别人。王海波同学由于自己自视过人,老师和同学都开始孤立他,他的人际关系开始恶化,他很苦恼,为此他又不断反省,渐渐的他发现有很多同学都比他优秀,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精神颓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提出问题:王海波同学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会产生什么结果?
结合上面材料,得出自卑的含义:
1、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2、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较
3、瞧不起自己
通过这个环节,解决了第二个教学重点:自信、自负、自卑的区别。通过王海波的事例,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三者的不同。并且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把三者的意思告诉学生,让学生非常清楚三者的不同。
6、活动三:在成功面前
在一次数学考试后,三个学生都考了满分,但三个人却表现出不同的反应。请三名学生上台表演,分别代表着自信者、自负者和自卑者。
这个活动是在学习过三者意思和区别的基础上的,通过看三位同学不同的反应,让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样的表现是反应了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加深对自信、自负、自卑的理解。
7、小讨论
列举出在学生身上经常会出现的问题(1、课堂上不敢举手,不敢站起来发言。
2、不敢尝试自己没有绝对把握的事情。
3、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
4、对别人说过的话过于敏感)拿出来讨论,这是让学生运用刚学会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注意:问题一定要密切结合学生,就是在学生中发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共鸣,才有讨论价值。
8、结尾(高潮)
课堂的最后安排了一个小小音乐剧,我也是我从教以来在这方面的一个小研究。思想品德课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上过以后有所触动,才能有所改变。一直以来我就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心灵触动了,后来我在看电影的时候突然想到,每次电影高潮时候,都会响起主题曲,并配上感人的画面,升华了主题,使人们印象深刻。在思想品德课上何尝不能如此呢。
在最后,我配的音乐是“超级女生”主题曲《想唱就唱》,配的音乐很有讲究,很多老师也在课中配音乐,但往往是自己喜欢的而不是学生喜欢的,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音乐最好是在学生中流行的,又符合课本主题的,这首歌就很符合上面的要求。歌曲歌词如下:(非常符合“我能信”的主题)推开夜的天窗 对流星说愿望 给我一双翅膀 能够接近太阳 我学着一个人成长 爱给我能量 梦想是神奇的营养 催促我开放
想唱就唱要唱的响亮 就算没人有为我鼓掌
至少我还能够勇敢的自我欣赏 想唱就唱要唱的漂亮 就算这舞台多空旷
总有一天能看到挥舞的荧光棒
我配的图片是学生在汤山实践时候的照片,在那里他们做了很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充分反应了“我能信”的主题。配图也很有讲究,一要与上课的内容有关,二最好是学生自己的照片,自己在上面才会看得津津有味。最后一段送给全班的话:
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可你却只是一颗星星;也许你想成为大树,可你却只是一棵小草;
第三篇:《我爱祖国 》教学案例
《我爱祖国》主题演讲案例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这次演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激励学生珍重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相信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树立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学生通过演讲演讲训练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切实感受和了解自己的祖国,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为祖国更好的明天做准备。
二、活动准备:
(一)资料准备:
1、搜集爱国的名人故事,新中国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祖国的发展历史。
2.收集、学唱爱国歌曲。
3、搜集有关爱国的名人名言。
(二)活动准备:
1、召开相关班干部会议,讨论确定本次主题演讲的形式。确定主持人,动员全班围绕主题献计献策。
2、在班委会上经过讨论筛选出可行性较强的各个环节,指导各方案负责人分头准备。
3、分别指导各环节,提醒注意可能出现的问题。
4、场地安排,黑板上书写班会主题;桌椅顺着墙壁排成大圆形,空出中间场地。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 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 精神支柱。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 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 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更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做起,为祖国建设设打好基础。让我们一起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随时准备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各小组说祖国变化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2、谈谈自己对祖国的认识。
3、各小组把自己搜集到的好的资料整合一下,展示给全班同学。
(三)撰写演讲稿
通过刚才的交流,从同学们积极投入的表现中,老师们看出大家对祖国具有深厚的感情,对祖国的历史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借此机会,把你的感受以演讲稿的形式表达出来吧。
1、写演讲稿的基本常识。(学生交流)
2、指导选材
(1)先确定好自己的思路。
(2)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3)根据材料进行组织安排。
3、小组内交流检查,不合适的地方进行修改。
4、学生练习写演讲稿,老师巡视指导。
5、自己修改演讲稿。
(四)班级演讲
主持人:李园
(主持人)开场语:
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奔腾向前,浩浩荡荡,势不可挡。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五千年的历程。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卓越创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坚信,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中,一定能够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勇往直前地朝着宏伟目标阔步迈进,光荣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把我国早日建设
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今天,在祖国六十岁生日来临之际,让我们用自己的热情和激情,高唱祖国的赞歌吧!《我爱祖国》主题演讲现在开始。
请各小组选出代表到前台就座。(学生演讲)
1、各代表根据次序依次演讲,观众根据演讲者的表现适当提出点评,作为最后评选有优秀演讲者的依据。
2、老师适时点评。
(学生演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课前学生的设计演讲形式,可以是个人,也可以小组形式。点评时既要注意演讲者的优点,也要注意他的不足,用恰当的语言表示出来,尽量以表扬或鼓励的语气)
3、主持人小结;感谢这些同学的精彩演讲。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对祖国的真挚情感。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祖国,这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祖国,这是一个令世界瞩目的祖国!让我们动情的说一句——腾飞吧,祖国!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吉祥!
《我爱祖国》主题演讲到此结束!
(五)作业:学唱歌曲《歌唱祖国》
四、课后反思 祖国在每个人心中都是神圣的,在祖国生日来临之际举行这次主题演讲,对学生是一次教育,一次激励。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通过一次演讲就能全面认识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演讲还是有所收获的。
1、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对祖国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在演讲的过程中学生感情表达真挚,从心里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与可爱。
3、多种形式演讲,人人得到锻炼。
五、存在的问题:
1、在指导写演讲稿时由于时间仓促,指导不足,学生演讲稿选用的资料有不少重复的。
2、学生在演讲过程中感情处理不够到位,过于拘谨,放不开。
3、小组演讲时配合不够默契。
4、学生的点评有的出于应付,不够真诚。
5、有的同学演讲稿不熟,语气生硬,表情神态不自然。
六、下一步的打算:
1、注重每个环节的细节,进一步完善演讲课。
2、更新观念,注重演讲的时效性。
3、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展示自己的演讲才能。
4、把演讲课开展的更加灵活多样,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第四篇:我的教学案例
弘扬“五四”精神,接受高尚道德熏陶
唐坊镇中学赵克礼
在语文教学中彰显德育特色,巧用时机、寻找育人佳境。5月4日举行了纪念“五四”青年节93周年-----牢记“五四”精神,承担振兴祖国重任的语文、思品、历史整合活动。活动以弘扬“五四”精神为主题,编写了《再现“五四”情境,感知“五四”精神》的诗歌进行朗诵。诗歌回顾了“五四”运动爆发的情境,并由此引发出雷锋是“五四”精神的传承者,之后回忆了2003的“非典”没有硝烟的战争,2008的南国冰冻、汶川特大地震、奥运会,无数青年一马当先,乐于奉献的事迹;2010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全国十余省市的旱灾、世博会志愿者、高扬“五四”旗帜,传递“五四”精神的经历。
诗歌朗诵后,集体齐唱红歌《我们走在大路上》,结合歌词内容和时下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赋予了新内容,以唱说形式表现出来。活动中学生情绪高涨。
整合是活动的主要形式。语文教师结合诗歌内容,设计了互动的问题。学生交流反馈,质疑提升。达到了训练语文综合能力的效果。
各年级主任、语文、史地政教师参与了活动。思品教师张彩玲倡导学“五四”精神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历史教师讲话号召同学们把活动热情落实在行动上。史立文主任根据青年的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提出具体要求。“弘扬‘五四’精神,要以五四青年为榜样,以雷锋为榜样,提高思想品德,提高学习成绩。”唐克良主任在点评时说:“活动有双重意义,一是对’五四’殉国青年的最好纪念,二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用你们的实际行动来纪念“五四”‘青年’节,努力学习,取的好成绩。”
刘建军主任在总结时说:“语文、思品、历史学科结合,综合能力训练,提升思想,提升能力,大有可为。通过整合,更好地提高自己。”
这节课学生活动频率较高,群体与个体结合,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结合,对提升学生的双重能力大有可为。如郑红弟学习较差,在做主持的过程中毫不逊色,随机应变的能力较高。本次活动我进一步体会到每一个学生的可爱,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第五篇:我的教学案例
我的教学案例:学生不愿下课的课堂(原
创)
今天我授教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杨氏之子》,感觉超爽。于是,我就想把它记录下来。
《杨氏之子》是选自刘义庆编纂的文言小说《世说新语》,记载了孔君平以幽默的话语来逗乐朋友杨氏的才9岁的儿子,而这小孩子天性才思敏捷,委婉幽默地回对他,让他无言以对的言谈轶事。本文是篇短小的文言文,在这之前同学们没有接触过文言文。我的教学方式中也很少强调同学们课前做到预习工作,一是现在小孩子年龄小,负荷又重,不想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尽量做到课堂消化;二是我本身也不太喜欢让学生事先自己弄懂课文,觉得这样做同学们上课没有新鲜感,也不会积极思考问题。
文言文,说实在的,语言文驺艰涩难懂。可以说很少孩子会主动去啃识这类文章的。怎么办呢?我的想法是,自己示范读三遍,在读中对一些字词点拨助解。学生认真听,思考文章中的人物,他们分别是哪些人,谁是主谁是客,他们发生什么事?听完三遍后,让学生汇报想法。这想法实践得很顺利,当然是部分同学能懂。当这些尖子生的汇报后,其他同学也慢慢地拨云见日,连人物名字都会断错的同学也感到自己很搞笑。于是,他们也学会断句。
然后接下来,我对同学们提出要求了。我说:“同学们,数一数这文章共有几句话?”大家异口同声说共5句话。于是我继续问:“那么,你们能不能在我教你们读两遍课文后,你们自己再读三遍,一共就等于读5遍了。每读一遍,你们能不能把其中一个句子背下来呢?”同学们很兴奋,精神抖擞起来,他们都表示愿意拼一把。于是,就这样,大家读完5遍,就自动把书合拢来,一本正经的。我心里在着磨着他们很难完成我的要求的,我心里还在准备着怎么样给他们再补的机会呢!没想到,奇迹就这样发生了,他们用响彻云霄的步调一致的铿强有力地把文章给背下来了。我心里醉了,好久没有这样陶醉过。我把眼镜摘下来,故意走到同学们跟前,特别是平时学习拖沓的同学跟前,用大大的眼睛端详他们。他们高兴地咧开嘴来笑。我故作惊讶状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太牛B拉!”其实我对的这些同学背得不是很流利,但他们是最需要鼓励的。我的课上到这里,我主要是教诵读,兼随机点拨,我觉得我还是担了很大的力气的。然后同学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能说一个词就一个词,不在准不在多,只重在能把心里想的能告诉大家就成。然后把同学们提到的词汇汇集起来,就有了对人物的定性。
所以接下来,我要卸担子拉。因为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我要把主权亲自交给同学们。于是,我对同学说:“同学们喜不喜欢看影视剧?”他们一下子炸开了锅了,都积极地谈论自己喜欢的电影明星和喜欢的片子。我默认他们几分钟的沸腾,然后我又问:“同学们愿不愿意当一回演员呢?”他们大力支持。于是,我说接下来同学们就开始演这篇文言文的课本剧,过一把演员的瘾。道具就是讲台上的那些盒子,粉笔,方块之类的,让他们自己去分配,爱把哪样充当哪样都成。每一次只要两个人同台演出。于是,平时胆量大的同学就相邀捷足先登。他们的自然的表演给同学们一片笑声,课堂跟我好像没有瓜葛,他们眼中的我并不是老师一样。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没等我开口,就说关起门来,别让外边同学吵到我们。他们发狂了,不愿意意下课了。课堂里笑声不断。情是会蔓延的,胆大的同学把胆小的同学也激起来了。我们班同学在我的号召下,分为三类人:豪放派、婉约派和肥皂派。他们互相比拼,哪派也不服哪派。同学们的台风很好,潇洒自如地展示自己的表演天赋。我一直在当观众,发现几个同学的表演素质真地很好,很是喜欢。两节课就悄然逝去,同学们都说太有意思了。最后,我拖了几分钟课,让他们再次背诵全文,这一回全班同学的嗓子都能听得到,绝对没有滥竽充数的。最后我给同学们留了一个作业:把这篇文言文改写成白话,可以添油加醋地想象情境。同学们很是乐意去做。我们就这样以笑结束了这两课。
我总结了一下这堂课我的收获:第一、我发现了同学们中的表现能力好的同学;第二、我看到了同学们的家庭礼仪教育水平;第三、我的同学们从这堂课中学到了一个礼节:以礼待客;第四、同学们乐学,我自己很轻松,很快乐,并做到了双方减负。第五、培养了同学们听,诵,说,演的能力。
总之,我觉得同学们如果能一直把课上得这么好,他们绝对不会把上课当作炼狱的。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中很需要的效果的。所以,课堂是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