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整合的内部控制研究

时间:2019-05-15 00:0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并购整合的内部控制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并购整合的内部控制研究》。

第一篇:并购整合的内部控制研究

并购整合的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并购整合阶段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江森自控临港工厂并购后企业内控现状及风险的分析,对江森自控并购后整合的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并购整合 内部控制 江森自控 案例分析

一、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并购整合阶段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并购作为资本扩张,扩大市场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日趋活跃。纵观全球企业并购案例,企业并购成功的比例不到30%,其中整合失败成为并购失败的首要因素。在合并的实践中,大多数企业将重点放在并购的交易方案上,而较少的关注并购后整合的问题上,导致并购后控力不足,资源浪费,水土不服等。如TCL并购阿尔卡特手机后意图强势推行自身文化,导致原阿尔卡特员工大量离职;海尔并购美泰整合面临困难,最终无疾而终;上汽集团并购韩国双龙,整合不利等等。因此,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确保提升公司运营的效率和效益,尤为重要。被并购的公司唯有认可和接受并购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和方式,才会与并购公司的内控体系“无缝对接”,形成内控的“共同体”,真正与并购公司融合,达到并购后协同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如何通过优化内部控制完成有效控制,降低并购整合阶段的风险,实现并购的真正融合,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二、江森自控临港工厂并购案例简介

江森自控临港工厂前身为上海金盾消防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盾消防”),于2014年12月22日被泰科收购成为其全资子公司。此后不到2年的时间,于2016年9月6日,美国多元化工业制造商江森自控(JCI)宣布完成与泰科国际的合并,上海金盾消防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泰科的子公司成为了江森自控的一部分,并购后被命名为江森自控临港工厂。被再次并购的金盾消防刚适应泰科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不得不重新适应江森自控的新文化和新模式。金盾消防作为中国最大的消防设备生产企业之一,为中国市场提供丰富的喷淋和气体灭火产品线和系统,拥有大量业内领先的专利发明和产品认证,却在2次并购后销售业绩急剧下滑,员工人数由当初的400多人锐减到不足200人,销售毛利率也由30%-40%锐减至15%-20%。这与江森自控本土化战略,为中国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中国消防生产设备领域分一杯羹的初衷相距甚远。

三、江森自控临港工厂并购案例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江森自控临港工厂并购后整合的内部控制现状介绍

并购后的江森自控临港工厂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购后2年员工经过泰科的整合,已经心力憔悴,面对江森自控的整合,思想上有顾虑,员工普遍存在抵触情绪;采购部门和仓库保管部门缺乏必要的协调和监督,部门之间权责交错;采购部门ERP系统观念不强,仍习惯手工传递,收发货不能及时在ERP系统中更新,导致采购人员和仓库管理人员之间摩擦不断;生产的产品不适合市场需要,产品积压严重;产品质量问题较多,客户投诉不断,售后费用畸高,销售订单流失严重;冗余和低效率资产账龄过长,金额较大;赊销管理不完善,坏账发生比较频繁;缺乏内部审计机制,无法确保账目与实际资产的一致性等等。

(二)江森自控临港工厂并购后的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第一,金盾并购前是一家民营企业,职能部门设置不科学,事物处理流程不完善,一切都是老板说了算,被江森并购后“一言堂”的经营风格发生了变化,但出现了新的问题,如治理结构缺乏良性运行机制,执行不到位,内部的权责分配不合理,结构设计不科学,职能交叉,还是沿袭以前的习惯优于制度,信任逾越制度监督,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并购后的金盾开始重视内控管理,然而金盾的大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的作用及意义不了解,认为内部控制是管理层及财务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甚至有的员工还有抵触思想。

第二,风险内控体系不完善,企业各个流程未形成整体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在重要业务的控制上流于形式,没有参照内部控制的集体决策;没有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经营活动中存在材料不能及时到位,导致延期交货;企业内控监管力度不够,如对供应商的选择不当,物质采购质次价高,年度内控评价和考核不及时,贯彻落实不到位,在新情况出现时不能及时完善;研发项目论证不充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第三,信息沟通不顺畅。江森自控是500强上市公司,内部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同时内部层级也很多,并购后金盾的员工很难与江森的领导沟通,领导也很难了解员工。并购后母公司江森通过集团下派的方式在金盾一些岗位比如财务管理,并购整合,内控等职能部门安排了总部的人员,但是空降过来的人员对消防行业的运营模式,产品的市场行情不熟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了公司的销售业绩。另外并购整合后的金盾没有设计好一套激励和约束的机制,使得大家能够去塑造和培育这种所需要的文化,让并购双方的员工能够心悦诚服的接受新的企业文化,以最大程度的减小企业文化冲突所需要的?化。

四、加强江森自控临港工厂并购后整合内部控制的途径

(一)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

并购后江森要重点调查金盾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结合企业的现状,以及并购后金盾在消防行业的目标地位分析,找出金盾和江森的管理差异,将江森优秀的管理模式移植入金盾,按照思想先行,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次之的方法,让金盾员工尽快接受江森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价值观念,在双方充分汲取对方的优秀管理思想和经验后,制定一套适合金盾的新的管理制度。

(二)加强财务管理,存量资产的整合

以江森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规范金盾法人治理结构,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动态监控严格控制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控制。把业务过程和财务管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财务控制渗透到业务活动的每个环节;随时把握关键岗位人员,如会计人员、业务人员的思想、动机和行为,经常性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法制教育、自律教育,做思想上行动上守规矩的人;加强对金盾有形资产的整合,通过加强对优良资产使用的管理和对不良资产的清理处置来提高资产的运行效率;并购后金盾的员工应享受和江森一样的考核指标,岗位薪酬,福利待遇等,对于薪水的调整需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和细致的宣传说服以取得大部分员工的接受和支持;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上如新技术的研发,需认真的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风险分析,经过必要的研究论证程序后,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采用集体决策制。

(三)推进企业文化融合

江森自控是世界500强企业,且蝉联中国最佳雇主多年,其企业文化是有口皆碑的。在并购金盾后,应平等对待金盾的员工,促进并购双方的融合,促进文化建设在金盾内部各层级的有效沟通,加强江森自控企业文化的宣传,努力让金盾的员工能够心悦诚服的接受江森自控的企业文化,确保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缩短文化融合的时间;建立企业文化评估制度,避免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重点关注江森,金盾高管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履行情况,重点关注金盾员工对江森自控核心价值的认同感,以及员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信心;重视文化评估结果,研究影响文化建设的不利因素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设立联合团队共同开展工作、建立体现企业文化的规章制度、开展企业文化管理培训和制定稳定人力资源的政策,保证沟通渠道的通畅。

(四)加强内部信息的传输与沟通

企业要重视信息与沟通管理,加强信息的及时传递。信息沟通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江森临港工厂应建立一个有效的共享信息平台,把江森有用的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传递给利益相关者,使并购企业、整合小组、被并购企业能够分别在信息平台上进行沟通,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以及信息的反馈度,确保信息的传递者和接受者能够理解对方信息的内涵,形成员工有什么问题看法,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解决不了主动去找领导沟通寻求解决方法,杜绝任由问题存在或发展的工作氛围。加强和重视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很少,及时发现内控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通过例会、座谈会、交流会等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形式及时上传下达,相互协调;以便高管及时作出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损失,或者将可能的损失转化为机遇。

四、结语

并购能否实现“1+1>2”的最终目标关键在于最终的整合运营,并购双方必须充分考虑在制度层、资源层和操作层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内控管理,提早搭建相应的整合管理体系,并购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企业除了要做好前期的宣传与沟通,还需明确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做到上下一心,通力合作,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规范性,通过加强企业的信息沟通,做好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提高企?I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并购的最终成功。

参考文献

[1]张旭.上市公司在并购企业中加强内控管理的途径,上海企业管理经论,2016,(5).[2]李翕然.基于内部控制的集团企业风险管理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4).[3]马慧芬.海外并购整合风险分析及其内部控制设计,国际商务财会,2014,(8).[4]沈珍珍.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设计 学术研究,2013,(02).[5]崔永梅.企业并购后整合的难点与对策 财经论坛,2011,(21).

第二篇:政府内部控制研究

政府内部控制研究

许琦,18级MPAcc2班,2018605085

[摘要]2019年我国将全面推行的新政府会计制度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由于政府部门的特殊性、内部控制的复杂性等,我国政府内部控制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会计信息质量。本文从加强政府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我国政府内部控制的不足和提高我国政府内部控制水平的措施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的政府内部控制

[关键词]政府会计;内部控制;风险规避

一、引言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制定与其政府会计制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力度,提升单位的凝聚力,提高单位运营效率,进而达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长期有效发展的目的。近年来我国政府会计领域的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我国陆陆续续的统一了现行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标准,使政府会计核算范围更广泛,对于提升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夯实政府会计主体预算和财务管理基础,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制度的完善仅仅是开端,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若要真正实现提质增效,需有良好的政府治理作为支撑。政府内部控制作为政府内部治理的重要手段,其运行情况将直接影响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目前,我国政府的内部控制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无法胜任助力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角色。因此,在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全面铺开之际,明确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探讨如何基于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需要进行政府内部控制的建设就显得极为必要。

二、提高政府内部控制水平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三条规定:“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该定义与企业内部控制略有不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虽然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有所不同,但两者都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自我约束和规范并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侧重于防范和控制经济活动风险,企业更侧重于实现战略、运营目标。

政府内部控制作为政府管理的组成部分,在政府管理中不仅发挥着约束、规范政府部门行为的作用,而且为政府部门审计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供了条件。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国际国内形势日益复杂,新旧体制交替,政府与市场作用重新界定,时常会出现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在政府工作方面,不规范的事情频频发生,究其原因,本质就是政府内部控制出现了问题,政府职能开始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同时政府运作信息化的进展,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多元化的发展,使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理念、方式和范围发生了变化,政府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并成为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研究的重点。

加强政府内部控制,有助于保障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有助于保证政府部门履行责任,有助于保证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助于保证政府部门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有助于保证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有助于保证政府部门信息的真实、可靠。因此,加强对政府内部控制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才能保证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时代使命圆满完成。

三、我国政府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一个有效的政府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有助于政府更好的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弱化因监督不力而产生的问题。但是在现实中,因为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漏洞和政府部门自身的原因,使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效果不如人意。例如,内部牵制制度执行不到位,内部牵制制度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古代皇帝明知谁是奸臣,谁是忠臣,却一直保持中立状态,对这之间的纠纷和竞争不去刻意的插手,让其相互牵制,这就是巧妙运用内部牵制制度来稳固皇权的典型案列,这也体现了不相容职务要相互分离的管理方法。

2.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

由于我国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尚不完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一般仅限于内部审计人员或者同级的审计单位,虽然也有同级人大或者政协委员的监督,但是其效果却不够明显。真正有效的监督应该是通过进行内部审计来检查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效果,但大部分单位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内部审计组织只是摆设,再加上某些方面涉及高层利益,对权力的畏惧又进一步影响了审计效果,使得内审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虽然外部监督也能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但由于社会公众不知道政府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而外部的审计部门只是检查一般的经济交易事项,并没有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进行考察,因此外部监督也并不能产生多大影响。内部控制机制监督不足,使得某些工作人员有机可乘,产生一些贪污腐败、挪用公款等不良行为,损坏政府形象。

3.会计信息资料质量不高

我们的政府会计准则一直以来贯彻执行的都是收付实现制,这种会计的核算方法虽然反映了资金流向,却缺少了往来账款、受托代理资产以及预计负债等内容,不足以全面反映单位所承担的现时义务,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体制和客观资源的限制,导致了会计信息质量不高,这些都单位内部控制造成负面影响,使其不能有效开展。

四、提高我国政府内部控制水平的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增强主体意识

单位领导人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以及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控的运行效果,为充分发挥好内控机制的重要作用,首先应将道德水平和胜任力作为选举单位领导人的首要标准,然后加大对领导人关于内部控制的培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将各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作为领导人政绩考核的一项标准,发挥好领导人的带头作用,进而鼓励全体人员参与到学习中来。其次,结合各个岗位性质开展针对性的学习,适度举办全体性活动,让全体人员对内部控制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建立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以单位负责人为组长,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核心业务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全面推进内控建设与实施。并且建立严格明确的奖励惩罚机制,全体人员相互监督、勇于举报违法乱纪现象。只有全体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将内控建设贯彻执行,真正落到实处。

2.健全监督评价机制

要使内部控制机制有效运行,就必须健全内控监督系统,完善的监督系统能够及

时发现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降低运行风险。一方面,从国内外政府内部控制的研究经验来看,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部审计的评价和监督,因为内部人员相对来说更了解政府的内部控制活动,容易找出机制运行的薄弱环节和漏洞。为让内审制度真正发挥作用,政府应设置专门的内审机构和审计团队,提升内审的地位。另外要充分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使其不受被审计单位的控制,这样内部审计人员才能毫不顾忌的进行全面审计活动,如实反映内部控制机制运行情况。另一方面,还应强调外部监督的作用。为此内部审计部门还应与国家审计署的工作相协调,利用政府审计的独立性来规范和监督内部控制的运行。善于利用财政部门、纪检监察部以及人民银行等部门的检查结果,使监督更加有力,这样还能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严厉惩罚违法乱纪现象,对相关单位追究连带责任。

3.建立全方位的信息系统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实现办公信息自动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利用四通八达的网络技术,结合县级的各类计算机管理软件,信息化系统进一步完善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构架,扩展了业务范围,提升了工资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信息化不仅简化了办公流程,而且可以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执行力、提高授权审批控制效力。除此之外,全方位的信息流通促进信息在单位内部各层级之间、单位与外部环境之间及时、准确、顺畅地传递;单位通过风险信息收集的汇报与监督机制,确保风险初始信息的收集充分、有效,提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力度和效能。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政府会计制度视角下,加强政府内部控制建设是十分重要的。政府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内部控制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增强主体意思;健全监督评价体制;建立全方位的信息系统,构建与政府会计制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强化自身的服务职能,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又快又好发展,真正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参考文献

[1]何婉彤.从内部控制的视角解读政府会计制度及政府会计改革[J].纳税,2019,13(07):128.[2]周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14.[3]姚绍勇.基层政府财务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36):136-137.[4]胡景涛,侯一凡.基于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01):110-114.[5]李迎春.浅谈我国政府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03):33-34.[6]周艳.政府会计制度视角下的内部控制建设[J].时代金融,2018(33):153+155.[7]齐芳.政府内部控制概念辨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8):216-217.[8]]邵青青.政府内部控制问题研究[A]..财金观察(2018年第1辑)[C].:吉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2018:8.

第三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提要] 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要求,财政部在2012年11月公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而各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参差不齐,存在一定问题。本文试图解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实施范围、目标和特点,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15日

近年来,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颁布和实施,企业管理制度日益健全,管理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我国政府在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同时,进一步规划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的主体,其内部控制工作不论是在制度建设、机制设计还是监督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滞后性。

十八大后,财政部于2012年11月29日全国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全国执行,正式启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系统工程,目的就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一、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是组织用以实现其目标和任务的计划、方法与程序,并作为组织保护资产、预防和发现错误、舞弊、浪费、滥用权力和管理低效的重要方式。刘永泽(2013)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由单位领导负责,全体人员共同实施的,为实现单位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动态过程。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监督机制尚不健全。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监督检查的内容都是财政资金的审批运用,忽视了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建设。而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机构有些单位没有,有些单位形同虚设或流于形式。

2、对风险的认识评估不足。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是一个复杂的科学考量过程,事业单位主要收受财政拨款,对于市场风险没有较高的敏感性。这种现象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比较普遍,值得重视。

3、内部控制建设的具体措施不合理。除了在思想观念上的滞后之外,在具体管理措施上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差强人意,我国的事业单位岗位大多试行编制的限制,一人多岗或岗位兼并的现象较常见。试想事业单位的决策人、经办人与审核人没有分离制约将给贪污腐败行为滋生提供了土壤。其次,预算控制比较薄弱,缺乏科学严谨的编制程序和审批手续。另外,有些事业单位对于财产保护制度做的不到位,没有进行严格的资产档案建设与管理,也没有按时进行资产检查,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改善。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机构形式,在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方面不同于一般企业。一般以领导的意志为主,基层管理人员参与重大决策和管理的机会较少。而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只要依据行政手段就可以,这种陈旧和有失偏颇的思想观念也是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一大阻碍;其次,内部审计机构很多时候设置在财务部门,很难发挥对本级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作用。

三、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范围

1、主体。即“由谁控制”的问题。内部控制的主体是企业内部人员,具有全员性特征。内部控制的主体与客体的划分是相对的。从人员控制的角度看,企业中每一个人员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同时又可能是内部控制的客体。正是从这种意义上看,内部控制是一种制衡机制。

2、客体。即“控制什么”的问题。内部控制客体应该界定为包括法律法规、公共权力、业务标准和行为准则的一系列内容。内部控制包括资金安全控制、资产安全控制、信息可靠性控制,也包括投融资控制、采购业务控制、销售业务控制、生产业务控制、人员控制等。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状来考虑,内部控制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可操作性,因此内部控制客体范围应定位于对单位收支及其相关经济活动,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工程建设管理与合同管理等。

四、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标即控制主体通过针对客体的内部控制设计、建设和实施所要达到的效果。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为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具体可细分为以下五个目标:(1)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2)保证资产安全完整;(3)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4)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监管规章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主要特点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以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目标替代了发展战略。王光远(2009)认为内部控制是保护资产安全、防范舞弊的第一道防线。对于掌握了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和公共资金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更应该关注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不能片面追求业务发展规划的政绩考核,内部控制目标设计应充分意识到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重要意义,将廉政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充分运用内部控制的制衡原理,发挥流程控制作用,建立由事先防治和事后惩治构成的反腐倡廉机制。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更加关注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而不是经营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目标不同于企业仅关注盈利水平,更重要的是保证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其业务活动主要以实现社会效益为目的而不是经营效益最大化。

六、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策建议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营造适宜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事业单位领导和管理层人员要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内控的重点要从传统的财政资金管理向单位整体活动层面倾斜。

2、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财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从制度建设、人员安排方面建立规范化的流程,同时强化财务预算和计划的制定执行,加强单位资金资产管理。还应提高单位财会人员业务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以应对不断的发展变革。

3、加强内部审计职能的作用。首先,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其次,要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内部审计,增加突击审计的不可预测性,防止徇私舞弊、渎职贪污等行为的发生。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2]田祥宇,王鹏,唐大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2013.9.[3]全惠玲.关于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5.2.[4]周梦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析[J].现代商业,2015.2.

第四篇: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目录

内容摘要„„„„„„„„„„„„„„„„„„„„„„„„„„„„(2)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3)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3)

(一)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3)

(二)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3)

(三)有助于杜绝财务造假案的发生„„„„„„„„„„„„„„„„„(3)

(四)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3)

三、现行企业中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4)

(一)对内控认识不足,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4)

(二)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4)

(三)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4)

(四)监督机制不全„„„„„„„„„„„„„„„„„„„„„„„„(4)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主要对策„„„„„„„„„(4)

(一)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4)

(二)执行严格的控制活动„„„„„„„„„„„„„„„„„„„„„(5)

(三)完善公司的内部相关规章制度„„„„„„„„„„„„„„„„„(5)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6)

(五)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6)参考文献„„„„„„„„„„„„„„„„„„„„„„„„„„„„(7)后记„„„„„„„„„„„„„„„„„„„„„„„„„„„„„„(7)

内容摘要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对于改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我国企业中,有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利润最大化,忽视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管理思想僵化弱化,使企业内部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然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严,贯彻落实流于形式,内控制度作用没有得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受企业内外环境的影响使得建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受到了影响。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的产物,是企业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一项职责分工管理制度,其目的在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防止可能产生的错误与漏洞,因而内部控制制度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护财产安全、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真实、正确的有效手段,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比较健全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极容易产生弊病和形形色色的问题,也是企业管理的最大漏洞。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必要性;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广义的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与指挥进行购货、销售、生产等经营活动的各种发生、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一)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合理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文件,尤其是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于2006年7月15日联合发起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标准委员会,这对尽快建立起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标准具有积极意义。

(二)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

国际资本市场大力强化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并最终铤而走险,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原因。以萨班斯法案为代表,许多国家开始通过立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日益成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入门证”和“通行证”。我国也不例外,随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及实力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世界资本市场,我国境外上市企业纷纷花巨资聘请海外机构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上市地的监管要求。(三)有助于杜绝财务造假案的发生

20世纪末以来,国内外经济领域频繁曝光财务造假丑闻,如美国的“安然”、“世界通讯”财务舞弊案是震惊世界的事件;我国的“银广夏”、“郑百文”的会计造假事件也有很坏的影响,尽管这些造假丑案发生的背景不尽相同,原因较为复杂,但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个共性问题,一些企业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执行内部控制不力,不仅在外面被欺诈,蒙受巨大损失,而且在内部被人利用,弄虚作假,侵吞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坑害投资者,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些教训是深刻的,它从反面促使人们意识到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

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含义是建立和完善包括科学的领导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在内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又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管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项经营活动。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企业各部门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建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管理水平,也保证企业科学管理要求的实现。

三、现行企业中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内控认识不足,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缺乏认识,甚至对内部控制还存在误解,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还不十分清楚,没有建立起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工作透明度不高,一人办事、一人了结的情况相当普遍,使许多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或形同虚设。

(二)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

我国有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仍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如一些企业受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内部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控制制度的健全让位于业务发展,以至于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失控。还有些企业对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等变化缺乏预见性,导致其管理滞后,没有能够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程序和制度。

(三)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我国会计工作中信息失真问题较为严重。有的没有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有的单位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不符;有的单位现金管理不符合规定,坐支现象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有的单位负责人擅自对外投资,导致投资盲目性。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监督意识不强,使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四)监督机制不全

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部审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或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一部分企业虽设立了审计部门,但由于体制不顺,使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监督执行不力,权利缺乏制衡和监督,决策者只有权利而没有明确的责任。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企业的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要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加快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这就是产权制度。只有加快产权制度的改革,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建设制度化。一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二要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引入外部独立董事,以期对内部人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三要明确董事会的内部分工,设立专门委员会,对企业一系列重要的经营活动发挥内部控制的监控作用。

2.大力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必须大力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经理人市场一方面会使这些高级职业人才之间展开竞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借助市场机制,对公司高级职业人才进行约束,一旦他们因欺诈、舞弊等行为而被公司解雇,他们将很难重返市场,企业可以在经营者的竞争中择优选取企业家。

3.要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

管理控制方法作为管理当局对其他人的授权使用情况直接控制和监督整个公司活动的一种方法,包括制定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编制各项计划、业绩与计划考评、调查与纠正偏离期望值的差异等。再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还需辅以积极的人事政策,才能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掌握先进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方式和风格。(二)执行严格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存在于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方面。

1.明确工作流程

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从而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企业为每个部门、每一个岗位设计工作流程图,明确规定每个部门、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以及正确进行工作的结果等。工作流程图将管理的过程进行了标准化。

2.加强凭证与记录控制

实行凭证保管、收款与会计记录人员的岗位分离,对所有凭证(包括发票、支票、收据、工时记录等)进行预先连续编号。编妥的凭证应及早送交会计部门,保证全部收入、结算款项等及时准确入账。

3.控制资产保护与记录

重要的措施是采用实物防护措施,比如将存货存入仓库以防偷盗、对货币、有价证券等资产的安全存放、对凭证和记录进行实物安全保护等,能够有效降低由于凭证和记录的丢失而重新建立所需支付的成本。

4.进行有效的绩效考评

定期举行绩效考评。绩效考评作为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事后控制,不仅可以总结一定时期的工作成果,同时也是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通过绩效考评,配合一些必要的奖惩措施,将整个工作目标与个人工作业绩考评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完善公司的内部相关规章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涵盖公司全部的重要活动,应健全如下规章制度。

1.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

企业内部主要不相容职务有:授权批准、业务经办、财产保管、会计记录和审核监督。这五种职务之间应实行如下分离:(1)授权批准职务与业务经办职务相分离;(2)业务经办与审核监督职务分离;(3)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分离;(4)财务保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5)业务经办与财产保管相分离。

2.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制度

企业高层人员交叉任职的直接后果是企业董事会与经营班子之间权责不清,制衡力度不足。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资金调拨、资产处置、对外投资等方面缺乏应有的监控与制衡作用。

3.加强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应明确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的界限与责任,避免责任不清,一旦出现问题又难咎其责的情况发生;要明确各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情况发生;要建立检查制度,以保证授权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

4.引进全面预算管理

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开展,全面预算靠的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着眼于企业目标、落实业务活动的价值控制。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内部会计控制至关重要。会计人员的诚实状况、敬业精神、业务知识以及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素质的优劣,是内部控制有效与否的决定因素。如果人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不高,并且粗心大意,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措施和方法理解错误、判断失误、曲解等都会造成内部控制失效。因此,提高财会、审计部门专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 特别是以诚信为标志的职业道德水平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会计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当一名称职的会计工作者,不仅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而且要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学习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善于运用经济方法和法律手段,解决会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专业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水平、精湛的业务能力,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及时应对客观环境的变化,准确把握政策的精神,切实贯彻相关的制度,把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做好。其次,会计人员应深入学习《会计法》,不断接受法制教育,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逐步完善自己的品行,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树立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再次,应全面实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重点是实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应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会计理论和实务教育两方面的内容。最后,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管理机制。控制是对舞弊的防范,控制是对人的行为约束、对人的权力限制,要使内部会计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保证。

(五)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

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可以是持续性的或分别单独的。在监督评审活动和缺陷的纠正方面应当加强的主要工作有:

1.企业应当建立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应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并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

2.在内部控制的监督上,要克服重程序轻监督的倾向

要加强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内部控制监督,还要加强对企业部门管理和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控制监督,以健全内部控制。

3.抓好内部控制评审

开展内部控制的评审,应从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入手,督促其按章办事。随着企业内部结构、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应不断确立新的控制点,废除、修订旧的规章制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方能满足实现内部控制的需要。

4.强化对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考核

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什么问题,可能产生什么后果。对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总结: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的基础工作,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力地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实施。随着网络技术为代表的IT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使得会计信息系统需要更为严密的管理和控制,会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严格的内部控制下,才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也只有在严格的内部控制下,才能保证会计信息高效地传递和便捷地运用。

参考文献:[1]朱庆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策略探析[J].会计之友,2007,(2).[2]于蒙.中国财经报,2007-03-09.[3]付君.内部控制学教学内容定位与教学方法设计[J].财会月刊,2007,(5).[4]刘琳.审计基础[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5]湖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学习丛书编委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后记

在这篇论文完成的过程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鼓励和支持,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还有其他的给我提出宝贵建议的同学和老师,在此一并感谢。

第五篇:邮政储蓄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邮政储蓄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指商业银行内部自觉主动地通过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以确保管理有效、资产安全,最终实现安全与效率的目标。为此,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必须在银行内部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央行监管制度在各部门和各级人员中得到正确且充分地贯彻执行,以有效杜绝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内部欺诈与犯罪行为。2007年3月20日。中国第五大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这是我国银行业改革取得的又一项新的重要成果。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标志着我国邮政储蓄经营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建成一个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安全、竞争力强的现代银行,按照现代内部控制理论和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监督评价纠正五个方面完善邮政储蓄银行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必然。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内部控制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一)定义和内涵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具体来说,内部控制是指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包括:

1.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形成的相互制衡关系;

2.为遵守既定政策和预定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3.为保证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4.及时防范、发现和动态调整管理风险的机制。

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不仅可以保障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而且可以促进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实施,同时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也会极大地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和效率。

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相比,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例如,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和制衡还有待完善;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还未形成;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对内部控制监督及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借鉴国际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快、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不仅有利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自身的稳健发展,提高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要素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是:

1.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

3.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4.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为确保以上目标的实现,商业银行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包括以下五个主要要素:

1.内部控制环境。包括:董事会负责建立并实施一个充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高级管理层有责任制定适当的内部控制政策,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此外,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负责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使全体员工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履行相关的内部控制职责。

2.风险识别与评估。应当设立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部门,制定并实施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的制度、程序和方法,以确保风险管理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特别是确保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有不利影响的重要风险都能被确认的评估。内部控制体系需要适时修改,以应对任何新的或之前未能有效控制的风险。

3.内部控制措施。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每个业务都建立控制措施,分清责任范围,并接受仔细的、独立的监控。

4.信息交流与反馈。商业银行要具有可靠的、及时的、充分的内部财务数据信息以及与决策相关的事件/情况的外部市场信息;具有能够覆盖所有经营活 3 动的、可靠的信息系统;具有有效的沟通渠道,保证所有人员能完全理解并正确执行各项政策和程序;同时保证组织结构内部信息的充分流动。

5.监督、评价与纠正。商业银行应确保内部控制的状况能够被连续监控和掌握;内部审计部门应直接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高级管理人员报告对内部控制状况/效果的评价结果;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应及时向适当的管理人员汇报并及时处理/纠正。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主要原则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必须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经济的原则,具体来说:

1.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到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

2.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均应当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

3.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

4.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5.内部控制要与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特点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指商业银行内部自觉主动地通过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以确保管理有效、资产安全,最终实现安全与效率的目标。为此,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必须在银行内部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央行监管制度在各部门和各级人员中得到正确且充分地贯彻执行,以有效杜绝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内部欺诈与犯罪行为。

从近几年广东地区发生的信用证骗汇案、“皮包公司”骗贷案、假按揭案、内外部勾结转移资金案、员工监守自盗案等案件看,金融案件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无不数额巨大,暴露出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中存在的巨大风险。

(一)内控管理的风险表现原因

1.外部竞争激烈导致经营风险增大

加入WTO后,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更加复杂多样的风险。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以扩大资产规模为战略重点的商业银行为获取较高的资产收益和资产增长速度,压低价格和放宽条件发放贷款,使银行资金营运风险程度加大。另一方面,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商业银行为占领并扩大市场份额,各种金融新产品和新业务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外迅速滋生,使得银行在不知不觉中承担了各种潜在风险。2.制度存在的固有缺陷导致制度风险显现

一是制度空缺风险,商业银行正常经营所必须具备的若干基本规章制度,在某些地方还存在盲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出现风险损失自然不可避免。二是虽有制度,但制度设计漏洞多,许多制度设计从方便自己工作出发,对方便客户和防范风险考虑的不同。三是有章不循,本来就不多且还存在漏洞的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得到认真执行。有章不循、检查监督不力,是案件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人员风险。因为制度和体制是由人来设计的,各项工作也是由人来干的。但由于没有形成防范风险所要求的激励约束机制,员工队伍不纯,鱼龙混杂,并且员工专业水平不高,缺乏识别风险和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更易导致经营风险发生。

(二)内控制度缺陷是银行风险存在的内部原因

1.内控制度的适应性不足

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存在偏差,内控规章制度不健全,在理解上存在偏颇之处。仅认为内部控制是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装订、汇总等整章建制方面的工作;还表现在业务开拓与内控制度建设缺乏同步性,特别是新业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风险较大。

2.内控制度的整体性不够

对所属分支机构控制不力,对决策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对业务人员监督得多,而对各级管理人员监督得较少、制约力不强,内控制度缺乏刚性。

3.内控制度的权威性不强

审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稽审职能和权威性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完全起到查错防漏、控制风险的作用。

(三)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想

1.内部控制发展的过程

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等几个阶段。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尚不统一,多数人对其认识仍停留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应该说,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更为完善,具体体现在内容方面,在控制环境中增加对全体员工的诚实、职业道德和胜任能力的要求,并增加风险评估这一新的控制成分,强调单位要为实现目标分析相关风险,以构成风险管理的基础,而且将会计系统改为信息与沟通系统,扩大了信息系统方法和记录的内涵。

在现代公司制下,以保护资产和查错防弊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控制,明显不能满足需要。这种内控职责不仅仅包括财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还将促进单位贯彻其经营方针及提高经营效率纳入其中,这是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构建思路是:明确各控制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以控制环境为基础、风险评估为依据、控制活动为手段、信息与沟通为载体,监督与控制为保证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2.实现有效控制的原则

7(1)管理控制的特点

控制作为组织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主要是通过发挥“纠偏”和“调适”两方面功能,促使组织更加有效地实现其根本目标。其特点包括:一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活动。二是具有整体性,从控制主体看,管理控制应成为组织全体成员的职责,而非管理人员的职责,这是现代组织中推行民主化管理思想的重要方面;从控制对象看,管理控制覆盖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人、财、物、信息资源等,使各方面的控制能力能协调一致,达到整体优化。三是具有人性,管理控制本质上是由人来执行的且主要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控制。管理控制应成为提高员工工作能力的工具,控制不仅仅是监督,更重要的是指导和帮助。只有员工认识到纠正偏差的必要性并具备纠正能力时,偏差才会真正被纠正。

(2)有效控制的原则

首先,有效的管理控制必须能够反映一个组织的结构状况并通过健全的组织结构予以保证,否则只能是空谈。其次,有效控制应突出重点,强调例外,找出和确定最能反映或体现经营成果的关键因素加以控制,根据偏差反映事态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再者,有效控制应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的特点。内部控制体系应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具备及时纠正功能,同时要坚持适度性原则。为进行控制而支出的费用和由控制而增加的收益都直接与控制程度相关。控制系统越复杂,控制工作力度越大,只意味着控制的投入大,此时未必计划目的更易实施或实现。最后,控制过程应避免出现目标扭曲问题,避免出现“不是组织在运用控制职能,而是控制在束缚组织”的控制功能障碍。3.构建“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1)以“人本主义”作为构建内部控制机制的信条,营造良好的内控管理文化氛围。具体表现在内部环境的控制,包括领导班子与组织机构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安全保卫及法规管理、信息系统控制等方面,既要重视正式约束的建设,也要充分考虑非正式约束的作用。从内控管理降低银行风险的角度看,好的非正式约束有助于人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形成,自觉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制度对其的强制性。从而节约银行运行中处理磨擦的费用和正式约束制度成本的支出,避免出现再好的正式约束制度由于没有非正式约束的配合导致“好看不中用”尴尬局面。

为此,首先要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理念,也就是风险控制思想。银行每项业务都是伴随着对风险的分析、评价、监控、转移、分解等处理方式展开的。内控管理是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要使全体员工都要有这样一种理念,作为组织行为的共同指导思想,促使由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保障层共同构建的风险内部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相互制衡作用。再者,要建立合理的内控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实现内控制度管理的多元化目标。作为制度建设者、执行者的人,是内控管理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挥了人的能动性,才能激励其自觉实现内控管理目标。

(2)以“风险评价”为依据,通过建立内控评价管理办法推动内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①制度建设评价标准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评价标准,首先要遵循国家的金融监管政策法律法规;二是遵循“控制论”的基本原理,既要具有完整性和有机结合性,又要以“有效控制”为原则,通过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有效监测分析、有效控制银行经营活动;三是遵循电子技术的程序化和科学化原则,将内控资料规范存储和积累,便于监测、分析和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②制度执行评价标准

内控制度执行评价标准包括内控环境、内控风险识别、内控活动的有效性、内控信息的交流反馈。一是内控环境标准,包括:内控执行人员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否完整可靠;内控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各级管理层的内控意识是否牢固树立;内控人员的内控能力是否与其责任相匹配;内控用人机制是否健全有效;内控管理层和监督层对内控是否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等。二是内控风险识别标准,包括:内控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是否明确,二者的关联程度如何,各级管理层为确保整体目标实现的参与情况和承担责任是否清晰、明确;是否建立了对内部和外部内控风险预测和识别机制,即内控风险预测是否透彻和恰当,内控风险评价概率和频率依据是否准确可靠,是否建立了内控风险的预测和识别的反应机制。三是内控活动的有效性标准,包括:银行的每项经营和管理是否都设有恰当的风险监控活动;内部风险控制活动是否保证内控指令得到全面的执行;通过内控活动的实施是否及时有效地化解相关风险。四是内控信息的及时反馈标准,包括:是否建立了各种有效的内控信息交流反馈系统,即内控系统岗位员工通过内控责任的履行,发现可疑和不轨行为是否及时将信息传递给管理层,管理层是否将内控信息以一定方式及时转达给有关人员有效履行其内 10 控职责,达到内控的预期效果;内部控制系统当中每位员工和每个内控管理部门所负有的内控管理信息的交流职责、交流渠道、交流方式、交流时间是否真正明确;内控信息的上传下达和横向交流手段与方式是否切实可行、及时有效等。

③内控制度保障评价标准

一是是否建立和设置了适时跟踪评价反馈内控情况的渠道和工作程序以及组织保障措施。二是内控体系中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内控制约关系是否建立和运转有效。三是内控制度的缺陷是否得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四是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品种的创新,内部控制制度、程序和政策是否得到了及时的调整、修正和完善。

(3)以“高效信息沟通”为依托,通过电子化信息交流渠道的安全运转,保证银行内控体系有效运作。通过建立风险报告制度保证风险管理的信息沟通,保证决策层能够通过内控评价和风险报告,对内控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对风险监测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做出有分析依据的判断决策;执行层在责任划分和权限内履行风险内控管理职责监督检查层通过对决策管理层和执行层工作的事后再监督与检查,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处罚。

只有形成内控管理有标准、部门设置有制约、操作有制度、岗位有职责、过程有监控、风险有监测、工作有评价、事后有考核的全面有效内控制度体系,才能确保商业银行实现经营目标。

三、邮政储蓄机构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2007年3月20日。中国第五大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这是 我国银行业改革取得的又一项新的重要成果。过去邮政储蓄作为邮政的一个内设部门进行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相对简单。20多年以来。邮政储蓄不断规范和加强邮政金融的内部控制,提高金融内控理念,推进内控体系的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关于内部控制的有关规定,结合邮政金融实际,2005年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制定了 《中国邮政金融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建立邮政金融自主运用风险管理体系,全面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与邮政储蓄业务的快速发展和邮政储蓄银行今后发展要求相比,邮政储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无法满足今后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内部控制观念存在偏差

部分邮政储蓄部门只顾抓发展.思想上没有把严格执行完整、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邮政储汇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一些人总是认为内部控制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装订等整章建制方面的工作.而忽视了内部控制机制是一个贯穿业务过程始终的动态机制,它不仅包括完善的规章制度,还包括可行的操作规程、严密的控制程序和有效的预警预报系统等。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认识偏差反映在邮政储蓄经营管理中。就必然对所发生的问题采取事后补救的办法.从而完全违背内部控制机制的特点,导致金融风险隐患。

(二)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不尽合理

近几年来邮政储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邮政系统的主导业务。但是财务核算不独立.管理体制不顺。由于财务与邮政八大业务捆绑在一起。不能实现专 业化。没有重视储蓄业务的特殊性、风险性,导致盈亏定量分析和会计核算方法不完善,形成资金安全隐患.基层人员由于受利益驱动易引发业务中的支付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部门既负责储蓄和各项邮政业务管理指导,又直接负责业务经营,而且人员少、业务杂。从而使重经营、轻管理,重吸储、轻监督成为较为突出问题。内部监控手段比较落后,给越权行事、违规操作以可乘之机。

(三)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

按照“审慎性原则”要求,内部控制对风险的管理应以预防为主.但有些局在内控建设中强调了对业务环节的控制及事后监督检查控制.而忽视了对突发性事故或案件的预测预防.待案件发生造成资金损失后再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责任。同时内控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近年来。随着邮政储蓄业务的创新和不断发展.由于管理滞后和改革中的探索有一定过程.一些新业务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操作程序和相应的制度。

(四)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不规范

邮政储蓄业务主管部门既是业务活动的组织者,又是业务经营 自身监督的责任者。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注重业务拓展,忽视业务监督.同时邮政内部各业务部门在具体行使监控职能时职责不明确.不能形成协调和制约机制。县级邮政储蓄机构还存在着未按要求制定和执行重要岗位人员定期轮岗与强制休假制度的现象,尤其是在偏远乡镇的邮政储蓄网点.储蓄业务人员长期固定不变的现象已经是较为现实、普遍的问题。

(五)稽核监督不到位 邮政储蓄稽核部门作为同级的内部机构.居于从属地位,稽审职能和权威性没有充分发挥。难以对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监督。稽查工作没有保证应有的频率,不能覆盖所有机构网点和业务环节。存在以平时的业务检查代替全面的稽核和专项的稽核的情况。稽核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邮政储蓄身份上的两重性、收入结构主次错位、会计财务的集中统一核算,增加了监管部门查处的难度和压力。

四、完善邮政储蓄银行内部控制的措施

随着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其发展趋势必然是资产规模、机构和人员数量日益增长,提供的金融服务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必然加大。按照现代内部控制理论和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完善邮政储蓄银行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必然。

(一)创造良好的邮政储蓄银行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具体包括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控制环境的状况决定了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实现程度。它对内部控制功能的发挥起主导性作用。没有一个有效的控制环境,其他要素不论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邮政储蓄银行应逐步完善邮政储蓄银行的产权制度,建立合理的邮政储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内部控制政策、程序的制定和贯彻。同时邮政储蓄银行应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邮政储蓄人员队伍;树立风险意识和合规经营的企业文化,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14(二)提高风险评估水平

金融机构从本质上说是从事风险管理的企业,对商业银行而言,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否能够妥善管理风险,将决定其市场竞争能力和营利能力。邮政储蓄银行过去开展的主要是吸储业务和银行协议存款、小额质押贷款和中间业务等,面对的风险相对较低。今后随着信贷业务的逐步扩大,风险将会不断增加。因此,必须重视风险的分析和防范工作,提高风险评拓展情况建立商业银行动态的风险评估系统,目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除了开拓一条低风险资金运用渠道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此业务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系统,使邮政储蓄机构人员熟悉信贷业务流程和风险评估方法,增强对风险评估和防范能力。

(三)改进邮政储蓄银行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核心.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施的一系列以风险控制为主的控制方法、控制手段和风险控制技术的总称。邮政储蓄银行应对监管部门现有各种规章制度进行认真研究整理,并借鉴国外邮政储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统一制定若干业务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邮政储蓄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既不能脱离客观条件,过分强调 “严密、制约”,也不能过于粗糙、简单,忽视科学性、严密性、制约性和有效性。同时狠抓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落实,建立一套制度执行监督机制。

(四)强化内部稽核系统

内部稽核是商业银行控制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监督和评价的过程.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最后一 道防线。内部稽核机构必须独立于邮政储蓄银行其他行政业务部门,在上级稽核组织 和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内部审计应更多地参与面向未来的规划和决策工作,对邮储基层网点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时时关注,对重要的风险和潜在风险发出预警(提示),以便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和化解风险,最大限度地增加风险收益和减少银行损失。

(五)建立通畅的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渠道

通畅的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渠道利于邮政储蓄银行管理层及时掌握经营管理情况或动态,而且也利于银行员工通过报告体系了解 自己在内部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清楚知道 自己如何去执行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其业务范围、竞争形势都相应发生很大变化,必须建立通畅的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渠道,实现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准确性和经济性。围绕主要业务和风险点,根据邮政储蓄银行内总部各个部门和层次的职能特点,设计报告的报送频率和主要内容。考虑到邮政储蓄银行营业网点众多而分散的特点,各网点与上级部门应建立信息传递渠道,实现信息及时、顺利、准确的沟通,使管理层能够得到相关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郭凤英.新疆邮政储蓄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新疆金融,2005,(7),[2]张树武.邮政储蓄机构监管的问题、难点及建议[J].青海金融,2005,(11). [3]石竹顺.县域邮政储蓄开展信贷业务的建议及措施[J]. 吉林金融研究,2006,(11).

下载并购整合的内部控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并购整合的内部控制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内部审计指导科 (一)研究背景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济管理方针的贯......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

    摘 要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为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必需建立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有序、健康地......

    中国建设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建设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姓名:刘晓霞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宋晓华 20080425 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引起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这一金融运行的微观基础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呈现“机制功能弱化”,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同时,我国......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摘 要 内部控制制度指的是单位或者组织为了保护内部物资的安全和完善,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而制定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程序。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农业银行论文:NH农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农业银行论文:NH农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中文摘要】农业银行NH支行成立于1997年,它是一家面向“三农”、城乡联动、综合经营的金融机构。农业银行NH支行作为先进支行的代表,......

    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分析内部控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二十世纪以来,国内外频频发生财务丑闻,在大家把矛头直指向财务会计报告时,也在探索企业内部治理等问题。并把问题的症结......

    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引起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这一金融运行的微观基础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呈现“机制功能弱化”,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同时,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