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高中物理自主学习同步讲解与训练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二.知识要点:
(一)牛顿第一定律: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已经提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但是直到伽利略和牛顿时代,才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关于这个定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和认识。
(1)定律的前一句话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而所说的物体,在空间上是指所有的任何一个物体。在时间上,是指每个物体总是具有这种属性.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没有这种属性的物体。这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一句话,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定律的后一句话“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实际上是给力下的定义,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并不是产生和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实际上,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所受到的几个力的合力为零时,其效果就跟不受外力相同,这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3.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4.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5.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6.物体的运动状态变不变看速度,即要看速度的大小又要看速度的方向。
(二)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即两个物体间只要有作用就必然会出现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体可表达为F甲对乙=-F乙对甲,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1)这里的“总是”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这两个相等的关系都成立。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① 不管物体大小形状如何,例如大物体与大物体之间,或大物体与小物体之间,还是任何形状的物体之间,其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② 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例如静止的物体之间,运动的物体之间或静止物体与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的。
③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和消失是同时的,因为两者中若有一个产生或消失,则另一个必须同时产生或消失。否则其间的相等关系就不成立了。认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有先后的说法是不对的。
2.注意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① 一个力与它的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例如作用力若是弹力,则反作用力一定是弹力;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等等。而一个力与它的平衡力可以是相同性质的力,也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② 一个力与它的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即受力物体不同;而一个力与它的平衡力必须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即受力物体相同。
③ 一个力必有其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④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产生的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而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产生的效果恰好是抵消的。
3.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即两个物体间只要有力的作用,就必然成对出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学们在学习中应注意体会甲对乙、乙对甲的这种对应的相互作用关系,求解某力大小方向时,可以通过转换研究对象分析该力的反作用力来求解。
三.重难点分析:
1.理解惯性和惯性定律(1)对惯性定律的理解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同时,牛顿第一定律还定性地指出了力的动力学意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改变速度的原因。物体在速度发生改变时,就有加速度。因此也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也不能认为有力就有运动,没有力就没有运动,更不能认为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一定受到那个方向的力的作用。
(2)对惯性的理解
①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② 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是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惯性总是存在的,当物体原来静止时,它一直“想”保持这种静止状态;当物体运动时,它一直“想”以那一时刻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③ 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仅由物体的质量决定。2.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实际上,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因而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它是在一些理想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做出的结论,因而也无法用实验检验。尽管如此,牛顿第一定律并不因此而失去其正确性,因为物体所受到的几个力的合力为零时,其效果就跟不受外力相同,这时物体并不改变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因此,从这种意义上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的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的运动规律。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体现为物体运动速度的改变,而物体速度的改变即是物体运动存在着加速度。结合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直到有外力作用才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因此,在不受外力(实际不存在的理想化情况)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保持不变。此时,如果物体原来是静止的,它还将保持静止状态;如果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它将以原来运动的末速度为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见,维持物体运动并不需要力,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当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且外力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会发生改变,将会产生加速度。因此,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惯性大小的量度
(1)惯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① 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②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物体的惯性越大,它的运动状态越难变。
(2)把相同的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物体获得的加速度一般是不同的。质量大的物体获得的加速度小,质量小的物体获得的加速度大。加速度越大,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即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越弱。显然,质量小的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小。反之质量大的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因此可以用物体的质量来量度物体惯性,而且质量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物体所受外力等情况均无关。因此,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的大小仅决定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些同学认为物体的惯性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仅与质量有关,所以,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惯性是只有物体在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
B.物体的惯性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仍保持原来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惯性;受外力作用时,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因而就无惯性。
D.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与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无关。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运动状态无关,故A错;有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运动状态的改变不等于物体惯性的改变。“克服惯性”、“惯性消失”等说法均是错误的,不管物体是否受外力作用,其惯性是不能被改变的,故B、C 错。物体惯性由物体本身决定,与运动状态和受力无关,故D正确。正确答案为D。
点评:生活中的错误直觉印象与亚里士多德关于力的观点在人们头脑中有很深的潜意识,形成定势性错误,认为力是运动的原因;看到物体在运动,就认为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就认为受向哪个方向的力;物体有较大的速度就认为受较大的力;物体受力为零时,认为速度也应为零;„„只有深刻认识力的概念,反复练习,从中比较与判断,才能从根本上澄清是非,建立正确的概念。[例2] 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B.物体具有保持瞬时速度不变的性质 C.物体不受外力时才有惯性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没有惯性
解析:利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来分析判断。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静止物体的惯性是保持静止,以某速度运动的物体的惯性是保持其速度运动。因此B是正确的,C、D错。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速度大小无 关,故A错。本题应选B。
点评:应深刻理解惯性的概念。
[例3] 物体静止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则()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解析:此题要分析的是各个力的关系,因此要对物体受力及物体对桌面的作用力进行正确的分析。设物体的重力为G,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图所示。,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为,如对于选项A,因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且和G作用于同一物体,因此和是一对平衡力,故选项A正确;
对选项B,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故选项B错;
对选项C,因压力是弹力,而弹力与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故选项C错;
对选项D,由于支持力和压力是物体与桌面相互作用(挤压)而产生的,因此和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选项D错。
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评: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最直观的区别是看作用点,一对平衡力的作用点一定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点一定分别在两个物体上。还可以看它们是不是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本题中的选项B,重力不是因支持力才产生的,因此重力和支持力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还可用其他方法判断。
【模拟试题】
1.下面几个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 B.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一定受到外力作用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 2.关于惯性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能够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B.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C.物体静止时有惯性,一开始运动,不再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也就失去了惯性 D.物体静止时没有惯性,只有始终保持运动状态才有惯性 3.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是()
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让它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
C.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就一定相同
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4.火车在长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人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火车一起运动
C.人跳起后,车继续前进,所以人落下必然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的距离不易观察出来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 5.下面的实例属于惯性表现的是()
A.滑冰运动员停止用力后,仍能在冰上滑行一段距离
B.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自行车,为维持匀速直线运动,必须用力蹬自行车的脚踏板 C.奔跑的人脚被障碍物绊住就会摔倒 D.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运动
6.关于物体的惯性定律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惯性就是惯性定律
B.惯性和惯性定律不同,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是无条件的,而惯性定律是在一定条件下物体运动所遵循的规律
C.物体运动遵循牛顿第一定律,是因为物体有惯性
D.惯性定律不但指明了物体有惯性,还指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7.如图所示,劈形物体M的各表面光滑,上表面水平,放在固定的斜面上.在M的水平上表面放一光滑小球m,后释放M,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竖直向下的直线 C.无规则的曲线 D.抛物线
8.行驶中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不会立即停止运动,是因为____,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停下来是因为____。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越快的物体越不容易停下来,所以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B.惯性是物体的固有特性,惯性大小不仅与质量有关,还与物体的材料、形状有关 C.由于惯性,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车尾倾倒
D.物体不受外力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0.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B.大人拉小孩的力不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定相等 D.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11.下列的各对力中,是相互作用力的是()
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 B.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 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 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 12.在拨河比赛中,下列各因素对获胜有利的是()
A.对绳的拉力大于对方 B.对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对方 C.手对绳的握力大于对方 D.质量大于对方
13.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14.重物A用一根轻弹簧悬于天花板下,画出重物和弹簧的受力图如图所示。关于这四个力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F1的反作用力是F4 B.F2的反作用力是F3 C.F1的施力者是弹簧
D.F3的施力者是物体A E.F1与F2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5.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只木箱,现用一水平力拉木箱匀速前进,则()A.拉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箱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16.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我们可以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 B.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它们可能成为一对平衡力
17.关于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应用的例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运动员在跳高时总是要用力蹬地面,他才能向上弹起 B.大炮发射炮弹时,炮身会向后倒退
C.农田灌溉用的自动喷水器,当水从弯管的喷嘴里喷射出来时,弯管会自动旋转 D.软体动物乌贼在水中经过体侧的孔将水吸入鳃腔,然后用力把水挤出体外,乌贼就会向相反方向游去
18.如图所示,A、B两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共同以加速度a向右移动,则在A、B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19.甲、乙两队举行拔河比赛,甲队获胜,如果甲队对绳的拉力为F甲,地面对甲队的摩擦力为f甲;乙队对绳的拉力为F乙,地面对乙队的摩擦力为f乙,绳的质量不计,则有F甲____F乙,f甲___f乙(选填“>”、“=”或“<”)。
20.用绳悬挂一重物,当重物处于平衡状态时,重物所受重力的平衡力是_____,重力的反作用力是_______。
【试题答案】
1.C 2.A 3.C 4.D 5.ABCD 6.BCD 7.B 8.汽车有惯性、受到摩擦力
9.D 10.AD 11.B 12.B 13.D
14.CD 15.C 16.D 17.B 18.B 19.=,>
20.绳对重物的拉力,重物对地球的吸引力
第二篇:2010年高中物理自主学习同步讲解与训练 动量守恒定律1
动量守恒定律
第六节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二.知识内容
(一)冲量
1.定义:力F和力的作用时间t的乘积Ft叫做力的冲量,通常用I表示。2.大小: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冲量的大小是力和作用时间的乘积,即I=Ft 3.方向:如果力的方向在作用时间内不变,冲量方向就跟力的方向相同。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冲量的单位是牛·秒(N·s)。5.说明
(1)冲量是矢量。恒力冲量的大小等于力和时间的乘积,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冲量的运算符合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冲量是过程量。冲量表示力对时间的累积效果,只要有力并且作用一段时间,那么该力对物体就有冲量作用。计算冲量时必须明确是哪个力在哪段时间内的冲量。
(3)冲量是绝对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参考系的选择无关。(4)冲量可以用F─t图象描述。
F─t图线下方与时间轴之间包围的“面积”值表示对应时间内力的冲量。
(二)动量定理 1.理论推导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mV'-mV)/t 可得Ft=mV′-mV 即Ft=P′-P 等号左边表示合力的冲量,等号右边是物体动量的变化量。2.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定理。
(2)表达式:Ft=mV′-mV=P′-P(3)说明:
① 动量定理Ft=P′-P是矢量式,Ft指的是合外力的冲量,ΔP指的是动量的变化。② 动量定理揭示的因果关系。它表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物体动量的变化是由它受到的外力经过一段时间积累的结果。
③ 动量定理的分量形式: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动量变化只由这一方向上的外力冲量决定。
Fxt=mVx′-mVx Fyt=mVy′-mVy
④ 动量定理既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变力。对于变力的情况,动量定理中的F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⑤ 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在中学阶段,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通常是指单个物体,合外力是指物体受到的一切外力的合力。实际上,动量定理对物体系统也是适用的。对物体系统来说,内力不会改变系统的动量,同样是系统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系统的动量变化。⑥ 牛顿第二定律的动量表示,F=(P′-P)/t=ΔP/t。从该式可以得出:合外力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率。
(4)动量定理的特性
① 矢量性:冲量、动量和动量变化均为矢量,动量定理为矢量关系; ② 整体性:F和t,m和V不可分;
③ 独立性:某方向的冲量只改变该方向的动量;
④ 对应性:Ft和ΔP应对应同一过程,F、V应对应同一惯性参考系; ⑤ 因果性: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动量变化是力对时间累积的结果;
⑥ 变通性:在具体应用时,可用冲量代替匀变速曲线运动的动量变化,也可用动量变化代替变力的冲量。3.应用举例
(1)解释现象
① 在ΔP一定的情况下,要减小力F,可以延长力的作用时间;要增大力F,可缩短力的作用时间。
② 在F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t短则ΔP小,作用时间t长则ΔP大; ③ 在t一定的情况下,作用力F小则ΔP小,作用力F大则ΔP大。(2)定量计算
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步骤:
① 确定研究对象;
② 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确定合外力及作用时间;
③ 找出物体的初末状态并确定相应的动量;
④ 如果初、末动量在同一直线上,则选定正方向,并给每个力的冲量和初、末动量带上正负号,以表示和正方向同向或反向;如果初、末动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
⑤ 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 ⑥ 解方程,讨论。
三.重点、难点解析
动量定理应用的注意事项
1.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或可看作单个物体的系统,当研究对象为物体系时,物体系的总动量的增量等于相应时间内物体系所受外力的合力的冲量,所谓物体系总动量的增量是指系统内各个的体动量变化量的矢量和。而物体系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是把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冲量的矢量和。
2.动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当合外力为变力时F则是合外力对作用时间的平均值。
3.动量定理公式中的Δ(mv)是研究对象的动量的增量,是过程终态的动量减去过程始态的动量(要考虑方向),切不能颠倒始、终态的顺序。
4.动量定理公式中的等号表明合外力的冲量与研究对象的动量增量的数值相等,方向一致,单位相同。但不能认为合外力的冲量就是动量的增量,合外力的冲量是导致研究对象运动改变的外因,而动量的增量却是研究对象受外部冲量作用后的必然结果。
5.用动量定理解题,只能选取地球或相对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忽视冲量和动量的方向性,造成I与P正负取值的混乱,或忽视动量的相对性,选取相对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是解题错误的常见情况。
【典型例题】
[例1] 从塔顶以相同速率抛出A、B、C三小球,A竖直上抛,B平抛,C竖直下抛。另有D球从塔顶起自由下落,四小球质量相同,落到同一水平面上。则()
A.落地时动能相同的小球是A、B、C B.落地时动量相同的小球是A、B、C C.从离开塔顶到落地过程中,动能增量相同的小球只有A、B、C D.从离开塔顶到落地过程中,动量增量相同的小球是B、D 解析:四个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均守恒。抛出时动能相同的小球,机械能相同,落地时它们机械能一定也相同,即落地时动能相同,故A对。动量是矢量,落地时B的速度方向与A、C不同,故B的动量与A、C不同,B错。四小球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增量均为ΔEK = mgh,均相同,C错。小球运动过程中的动量增量为ΔP= mg · t,只有B、D运动时间相同,故D对。
[例2] 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长为s,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自A点从静止滑下,在由A到B的过程中,斜面对物体的冲量大小是,重力冲量的大小是。物体受到的冲量大小是(斜面固定不动)。
解析:该题应用冲量的定义来求解。物体沿光滑料面下滑,加速度a=gsinα,滑到底端所用时间,由s=½at2,可知t=由冲量的定义式IN=Nt=mgcosα
=,IG=mgt=mg
I合=F合t=mgsinα
说明:对力的冲量计算,学生比较习惯按做功的方法求,如IF易算为Fcosθt,而实际为Ft,对支持力、重力的冲量通常因为与位移垂直而认为是零。冲量和功不同。恒力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作功,但一定有冲量。对动量变化量,分不清应该用哪个力的冲量来计算,实际只要求出合外力的冲量就可以了。
[例3] 一个质量为m=2kg的物体,在F1=8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了t1=5s,然后推力减小为F2=5N,方向不变,物体又运动了t2=4s后撤去外力,物体再经过t3=6s停下来。试求物体在水平面上所受的摩擦力。
解析:解法l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它的运动可明显分为三个过程。设第一、二两过程末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物体所受摩擦力为f,规定推力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对三个过程分别有:
联立上述三式得
解法2 规定推力的方向为正方向,在物体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初动量p1=0,末动量p2=0。据动量定理有
即:
解得
说明:合理选取研究过程,能简化解题步骤,提高解题速度。本题也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同学们可比较这两种求解方法的简繁情况。
[例4] 质量是60kg的建筑工人,不慎从高空跌下,由于弹性安全带的保护作用,最后使人悬挂在空中。已知弹性安全带缓冲时间为1.2s,安全带伸直后长5m,求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力。(g= 10m/s2)
解析:人下落为自由落体运动,下落到底端时的速度为:
取人为研究对象,在人和安全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受到重力mg和安全带给的冲力 F,取F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Ft=mV—mV0
所以,(方向竖直向上)
说明:动量定理既适用于恒力作用下的问题,也适用于变力作用下的问题。如果是在变力作用下的问题,由动量定理求出的力是在t时间内的平均值。
[例5] 如图所示,以Vo =10m/s2的初速度、与水平方向成300角抛出一个质量m=2kg的小球。忽略空气阻力的作用,g取10m/s2。求抛出后第2s末小球速度的大小。
分析与解: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变速运动,竖直方向应用动量定理得:Fyt=mVy-mVy0
所以mgt=mVy-(-mV0sin30°)解得Vy=gt-V0 sin300=15m/s 而Vx=V0cos300=
在第2s未小球的速度大小为: 说明: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问题,而且也适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问题,在求解曲线运动问题中,一般以动量定理的分量形式建立方程,即:Fxt=mVx-mVx0
-[例6] 某种气体分子束由质量m=5.4×1026kg速度V=460m/s的分子组成,各分子都向同一方向运动,垂直地打在某平面上后又以原速率反向弹回,如分子束中每立方米的体积内有20n0=1.5×10个分子,求被分子束撞击的平面所受到的压强。
分析与解:设在△t时间内射到 S的某平面上的气体的质量为ΔM,则:
取ΔM为研究对象,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平面作用到气体上的压力F,以V方向规定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FΔt=-ΔMV-ΔMV,解得平面受到的压强P为:
说明:处理有关流体(如水、空气、高压燃气等)撞击物体表面产生冲力(或压强)的问题,可以说非动量定理莫属。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选好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选在极短时间△t内射到物体表面上的流体为研究对象
[例7]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汽车带着质量为m的拖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加速度a匀加速前进,当速度为V0时拖车突然与汽车脱钩,到拖车停下瞬间司机才发现。若汽车的牵引力一直未变,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拖车刚停下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
解析:以汽车和拖车系统为研究对象,全过程系统受的合外力始终为程经历时间为V0/μg,末状态拖车的动量为零。全过程对系统用动量定理可得:,该过
说明:这种方法只能用在拖车停下之前。因为拖车停下后,系统受的合外力中少了拖车受到的摩擦力,因此合外力大小不再是。
【模拟试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受到冲量,才会有动量 B.物体受到冲量,其动量大小必定改变 C.物体受到冲量越大,其动量也越大
D.做减速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冲量的方向与动量变化的方向相同 2.某物体受到一个-6N·s的冲量作用,则()A.物体的动量增量一定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B.物体原来的动量方向一定与这个冲量方向相反 C.物体的末动量一定是负值 D.物体的动量一定减小
3.下面关于物体动量和冲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越大,它的动量也越大
B.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不为零,它的动量一定要改变 C.物体动量增量的方向,就是它所受冲量的方向 D.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它的动量变化就越快
4.在任何相等时间内,物体动量的变化总是相等的运动是()
A.匀变速直线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
D.平抛运动 5.子弹水平射入一个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则()A.子弹对木块的冲量大小必大于木块对子弹的冲量大小 B.子弹受到的冲量和木块受到的冲量大小相等
C.当子弹与木块以同一速度运动后,子弹与木块的动量一定相等 D.子弹与木块的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质量为m的物体以v0做平抛运动,经过时间t,下落的高度为h,速度大小为v,在这段时间内,该物体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为()
A.mv-mv0 B.mgt C.D.7.一粒钢球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若将它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Ⅰ,进入泥潭直到停止的过程称为过程Ⅱ,那么()
A.在过程Ⅰ中,钢球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
B.在过程Ⅱ中,钢球所受阻力的冲量大小等于在过程Ⅰ和Ⅱ中重力的冲量大小 C.在过程Ⅱ中,钢球所受阻力的冲量大小等于在过程Ⅰ中重力的冲量大小 D.在整个过程中,钢球所受合外力的总冲量为零
8.跳伞员从飞机上跳下,经过一段时间速度增大到收尾速度50m/s时才张开伞,这时,跳伞员受到很大的冲力,设张伞时间经1.5s,伞开后跳伞员速度为5m/s,速度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则冲力为体重的_____倍。
9.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时间t撤去该力,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在水平面上一共运动的时间为_______。
10.质量为m=1kg的小球由高h1=0.45m处自由下落,落到水平地面后,反跳的最大高度为h2=0.2m,从小球下落到反跳到最高点经历的时间为Δt=0.6s,取g=10m/s2。求:小球撞击地面过程中,球对地面的平均压力的大小F。
-11.宇宙飞船进入一个宇宙尘埃区,每前进lm,就有10个平均质量为2×107kg的微尘粒与飞船相撞,并附在飞船上。若尘埃微粒原来的速度不计,要保持飞船的速度10 km/s,飞船喷气产生的推力至少应维持多大?
12.如图所示,A、B经细绳相连挂在弹簧下静止不动,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M,当A、B间绳突然断开物体A上升到某位置时速度为v,这时B下落速度为u,在这段时间内弹簧弹力对物体A的冲量为多少?
13.高压水枪喷口半径为r,射出的水流速度为V,水平地打在竖直煤壁上后速度变为零。设水的密度为ρ,求高速水流对煤壁的冲击力的大小。
14.质量为m的小球,从沙坑上方自由下落,经过时间t1到达沙坑表面,又经过时间t2停在沙坑里。
求:(1)沙对小球的平均阻力F;(2)小球在沙坑里下落过程所受的总冲量I。
15.如图所示,矩形盒B的质量为M,放在水平面上,盒内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A,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μ
1、μ2,开始时二者均静止。现瞬间使物体A获取一向右且与矩形盒B左、右侧壁垂直的水平速度V0,以后物体A在盒B的左右壁碰撞时,B始终向右运动。当A与B最后一次碰撞后,B停止运动,A则继续向右滑行距离S后也停止运动,求盒B运动的时间t。
【试题答案】
1.D 2.A 3.BCD 4.ACD 5.BD 6.BCD 7.ABD
8.4 9.10.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从开始下落到反跳到最高点的全过程动量变化为零,根据下降、上升高度可知其中下落、上升分别用时t1=0.3s和t2=0.2s,因此与地面作用的时间必为t3=0.1s。由动量定理得:mgΔt-Ft3=0,F=60N
11.解析:设飞船速度为v,飞行时间为Δt,每前进1m附着的尘粒数为n,尘粒的平均质量为m0,则在Δt内飞船增加的质量Δm=nm0vΔt 据动量定理FΔt=Δmv。可知推力:
12.解析:把AB作为一个整体应用动量定理得:(F-Mg-mg)t=mv+(-Mu)
分别对A、B应用动量定理得:(F-mg)t=mv,-Mgt=-Mu 代入上式得I=Ft=mv+mgt=mv+mu=m(v+u)
13.14.解析:设刚开始下落的位置为A,刚好接触沙的位置为B,在沙中到达的最低点为C。(1)在下落的全过程对小球用动量定理:重力作用时间为t1+t2,而阻力作用时间仅为t2,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mg(t1+t2)-Ft2=0,解得:
(2)仍然在下落的全过程对小球用动量定理:在t1时间内只有重力的冲量,在t2时间内只有总冲量(已包括重力冲量在内),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mgt1-I=0,∴I=mgt1 15.解析:以物体A、盒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它们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外力就是地面盒B的滑动摩擦力,而A与B间的摩擦力、A与B碰撞时的相互作用力均是内力。设B停止运动时A的速度为V,且假设向右为正方向,由系统的动量定理得:
当B停止运动后,对A应用动能定理得:
由以上二式联立解得:
第三篇:动名词讲解与同步训练
动名词(2)
二、动名词的复合结构:
① 物主代词或名词所有格+ 动名词(作主语、宾语、表语)② 代词宾格或名词普通格+ 动名词(作宾语、表语)
(我父亲生病了)worried us greatly(让我们非常担心).=That my father was ill worried us greatly.他没有出席,没有参加)at the party annoyed(使…生气)the hostess(女主人).It’s no use(…是没有用的你假装)that you didn’t know the truth(不知道事情的真相).()2.They insisted on __another chance to try.A.givenB.givingC.being givenD.to be given()3.—Where is my passport? I remember___ it here.—You shouldn't have left it here.Remember___ it with you all the time.A.to put;to takeB.putting;taking C.putting;to takeD.to put;taking()4.She returned home only to find the door open and something ___.A.missed B.to be missingC.missingD.to be missedI suggest them(我建议他们检查眼睛).Last night I dreamed of(梦见在我家前面有个花园).What angered me most(最让我生气的那些学生没有完成任务).I think(我认为)the problem is(问题是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注意:
若动名词的逻辑主语为无生命的东西,只用普通格:
eg.)The experiment can’t be carried out(…实验不能完成,执行因为设备出了故障).就像东方升起的太阳), appeared in the world(在世界上出现).The news of 宾馆着火的消息)shocked(让…震惊)everyone.= The news that the new hotel caught fire shocked everyone.三开关盒子的声音)could be heard(可以听见).一般式:表示的动作与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同时发生或在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之后发生.完成式: 表示的动作发生在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之前.百闻不如一见。
她否认曾经去过那里。但我记得见过她。
主动式表示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而被动式表示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Do you like being treated like that?你喜欢受到这样的对待吗?
She prided herself on(为…感到骄傲)being sent to work in Beijing.她对她被送往北京去工作而感到自豪。Do you mind Jane’s 珍妮被独自留在家里,你介意吗?
While shopping(在购物时), people sometimes(人们有时)can’t help 情不自禁地说服)into buying something they don’t really need(购买他们不喜欢的东西).注意: be worth, need/want/require后接动名词的主动式表示被动之意.这个地方值得参观。
动名词一般式的否定式: not doing 不做
动名词完成式的否定式: not + having done还没有做过;having never done从来没有做过
那个女孩没有给她妈妈带药,惹她妈妈生气了。
=The girl’s
The girl is nervous(…那个女孩感到紧张)for(因为从来没有在公共场所讲过话).They apologized for(为,, 而道歉没有等我们).单项选择:
()1.You must do something to prevent your house___.A.to be broken inB.from being broken inC.to break inD.from breaking in
()5.His room needs _______ , so he must have it_________.A.painting; paintedB.painted; paintingC.painting; paintingD.painted; painted()6.His parents insist on ____________ to college.A.he should goB.he goC.his goingD.him to go()7.The story was so funny that we ___________.A.couldn't help laughB.can't but laughC.couldn't help laughingD.couldn't help but to laugh()8.Only one of these books is _____.A.worth to readB.worth being readC.worth of readingD.worth reading()9.We are both looking forward to _____ next week.A.going on vacationB.go on vacationC.be going on vacation D.have gone on vacation()10.I regretted _____ that to her.A.having saidB.to have saidC.to sayD./()11.He had no difficulty _____ the problems.A.working out B.having worked outC.to have worked outD.to work out()12.Mark often attempts to escape ____ whenever he breaks traffic regulations.A.having been fined B.to have been finedC.to be fined D.being fined
()13.My wife said in her letter that she would appreciate ____ from you sometime.A.to have heardB.to hearC.for hearingD.hearing()14.The thief took away the woman's wallet without____.A.being seenB.seeingC.him seeing D.seeing him()15.No one can avoid ____ by advertisements.A.to be influenced B.being influencedC.influencing D.shavingsinfluence()16.The suspect at last admitted ____ stolen goods but denied ____ them.A.receiving...sellingB.to receive...to sell
C.to receiving...to sellingD.to have received...to have sold()17.She apologized for ____ to come.A.her not being able B.her being not ableC.not being able D.that she's not able to()18.I really appreciate ____ to help me, but I am sure that I can manage by myself.A.you to offer B.that you offerC.your offering D.that you are offering
()19.We can't imagine ____ in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she has never been to school.A.she succeeding B.her succeedingC.she succeed D.her to succeed()20.I don't like ____ at me.A.them laughing B.their laughC.them laugh D.them to have laughed
()21.suggested ____ in hotels but the children were anxious ____ out.A.sleeping...to camp B.sleeping...campingC.to sleep...to campD.to sleep...camping()22.After ____ for the job, you will be required to take a language test.A.being interviewed B.interviewedC.interviewing D.having interviewed
()23.Jean did not have time to go to the concert last night because she was busy ____ for her examination.A.to prepare B.to be preparedC.preparingD.being prepared
()24.It is no good ____ remember grammatical rules.You need to practise what you have learned.A.trying to B.to try toC.try to D.tried to
()25.After ____ him better, I regretted ____ him unfairly.A.getting to know...to judgeB.getting to know...to have judged C.getting to have know...judgingD.getting to know...having judged()26.Before ____ the house, you should get a surveyor____ over it.A.buying...looking B.having bought...to look C.buying...to have looked D.buying...to look
()27.How can you keep the machine ____when you are away? A.run B.to run C.running D.being run
()28.It was impolite of him ____without ____good-bye.A.to leave, saying B.leaving, to sayC.to leave, to say D.leaving, saying()29.I'll go with you after I get through with ____the house.A.cleaning B.to cleaningC.to be cleaned D.having cleaned()30.It is no use ____ me not to worry.A.you tell B.your telling
C.for you to have told D.shavingstold
()31.“Why isn't Nancy going to meet us?”“It's my fault.I forgot all about ____ her.” A.telephoning to B.to telephoneC.to telephone to D.the telephoning to()32.John regretted ____ to the meeting last week.A.not going B.not to goC.notshavingsbeen going D.not to be going()33.“Why was Fred so upset?”“He isn't used ____ criticized.” A.be B.to be C.to being D.having been
()34.While shopping, people sometimes can’t help ____ into buy something they don’t really need.A.to persuade B.persuading C.being persuaded D.be persuaded
()35.In some parts of London, missing a bus means ____ for another hour.A.waiting B.to wait C.wait D.to be waiting
()36.How many of us_____, say, a meeting that is not important to us would be interested in the discussion? A.attended B.attending C.to attend D.have attended()37.—What should I do with this passage ?
—___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A.Finding out B.Found out C.Find out D.To find out()38.I can’t understand ___ her like that.A.you treat B, you to treat C.why treat D.you treating
()39.He got well-prepared for the job interview, for he couldn’t risk __ the good opportunity.A.to loseB.losingC.to be lostD.being lost
()40.The man insist ____ a taxi for me even though I told him I lived nearby.A.findB.to findC.on finding D.in finding
()41.There’s a man at the reception desk who seems very angry and I think he means __ trouble.A.making B.to makeC.to have made D.having made
()42.As I will be away for at least a year, I’d appreciate ____ from you now and then ___ me how everyone is getting along.A.hearing;tell B.to hear;tellC.hearing;telling D.to hear;to tell()43.I don't mind ____ by bus, but I hate ____ in queues.A.to travel...standingB.shavingstraveled...standingC.traveling...to stand D.traveling...standing
()44.We had some trouble ____ the house and nobody seemed ____swheresit was.A.in finding...knowing B.finding...to knowC.to find...knowingD.to find...to know
()45.It is no good ____ remember grammatical rules.You need to practise what you have learned.A.trying to B.to try toC.try toD.tried to
()46.He is looking forward to ____ his holiday in Britain.A.spend B.have spentC.spending D.shavingsbeen spending()47.It's no use ____ to get a bargain these days.A.to expect B.expectingC.wanting D.you expect
()48.“Why were you so late for work today?”“____ to the office was very slow this morning because of the traffic.”
A.Driving B.I drove C.To drive D.That I drove()49.He kept ____to his parents.A.putting off to write B.to put off to writeC.putting off writing D.to put off writing()50.How can you keep the machine ____when you are away? A.run B.to run C.running D.being run.填入动名词的适当形式:
1.Can you imagine yourself ______ in a lonely island?(stay)2.I can't understand your ______ at that poor child.(laugh)3.She didn't mind _______ overtime.(work)
4.To make a living, he tried _______, ________,and various other things,but he had failed in all.(write;paint)
5.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Mary's________.(come).6.She was praised for _______ the life of the child.(save)7.She ought to be praised instead of ______(criticize).8.Is there any possibility of our ______ the championship?(win)9.He came to the party without _______(invite)
第四篇:晏子使楚》学习指导与同步训练
晏子使楚
【重点难点点拨】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酒酣(hān)诣王(yì)曷为(hé)为枳(zhǐ)
非所与熙(xī)反取病焉(yān)
二、作品简介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他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晏子原名“晏婴”,“子”是古代对男人的一种尊称。)
《晏子春秋》共8卷,每章由一个小故事构成,以晏子为中心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形象丰满。书中通过记述晏子的言行,对贵族统治者的奢侈腐败,劳动人民的饥寒挣扎以及各国之间的勾心斗角,作了一定程度的真实反映。作品的记叙带有较多的文学色彩,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和虚构,增强了故事性和戏剧性。
三、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
文章先写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打算乘机侮辱他,并同侍者商定了详细的计划。
这一部分写了晏子和楚王的正面交锋:楚王设置圈套,公然挑衅,晏子却避其话锋,以守为攻,通过橘因水土之异或为橘或为枳的比喻,将谁为盗的问题转化为谁使之为盗的问题,使楚王无可辩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后写楚王尴尬之余,自我解嘲,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出众的辩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四、总结归纳
这是一篇饶有趣味的故事。文章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时,面对楚王的挑衅,巧设譬喻,机智反击,反而使楚王自取其辱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聪明机智和高超的雄辩技巧。
楚王及众人绞尽脑汁,精心设计,诬齐人善盗。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尴尬局面,晏子另辟蹊径,不予正面驳斥,反而将计就计,巧换概念,设喻论证,将外形相似,实则不同的橘、枳说成是因水土异而产生了变化,暗含“民生长于齐不盗”,而“民入楚则盗”之义,推论出即便是齐人善盗也是“水土异”所致,将责任推给楚国。晏子始终以守为攻,化解了正面冲突,迫使楚王就范,直到“反取病焉”。
情节曲折是本文的突出特点。晏子出使楚国本无奇处,却生出了楚王“欲辱之”的变故;楚国君臣定下“妙计”,晏子看来难免受辱,他却能够巧设比喻,直击楚王要害;楚王颜面尽失,似难下台,他却能够自我解嘲,自找台阶。真是一波三折,回环生趣。
巧妙运用多种对比与衬托是另一个显著特点:如楚方群策群力与晏子的势单力薄,楚王的精心策划与晏子的随机应变,楚方的咄咄逼人与晏子的不卑不亢,结果是楚王“反取病焉”,而晏子是“不辱使命”。五、一词多义
六、疑难字词
欲:将要,要。如:吾欲辱之。对:回答。如:左右对曰„„
赐:赏赐,赠送。如:楚王赐晏子酒。
七、重点实词
善:善于,擅长。如:齐人固善盗乎? 实:果实。如:其实味不同。
八、重点虚词
则:就。如:橘生淮南则为橘„„
耶: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如: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焉:语气助词。如:寡人反取病焉。
九、通假字
1.缚者曷为者也(同“何”)2.圣人非所与熙也(同“嬉”,开玩笑。)
十、特殊句式
1.倒装句 如:何以也,即“以何也”。2.判断句 如: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十一、古今异义 1.谓左右曰
古义:指近侍;今义:左和右两方面。
2.其实味不同
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3.寡人反取病焉
古义:辱;今义:疾病。
十二、课后习题解答
(一)针对齐国的,原因有二:(1)晏子作为使者代表齐国,(2)诬齐人善盗
(二)略。
(三)1.指“晏子将使楚”这件事。2.代指晏子。3.这样的事。4.助词,的。
(四)略。
【同步达纲练习】
一、解释文中下列词语的意义
1.方()2.坐()3.徒()4.固()
二、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系向牛头充炭直
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1.谓左右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2.其实味不同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3.寡人反取病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B.缚者曷为者也 D.为其来也
五、本文说明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根据课文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文段中加粗的词语。
习辞:__________何以:__________何坐:__________避席: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缚者曷为者也 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C.路转溪头忽见
D.寡人反取病焉
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南文子为国忧
智伯欲袭卫,故遗(wèi赠送)之乘马,先之一壁,卫君大悦,酌酒。诸大夫皆喜,南文子独不喜,有忧色。卫君曰:“大国礼(送礼)寡人,寡人故酌诸大夫酒,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先兆)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1.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
南文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卫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将要 2.犯罪 3.只 4.本来
二、A
三、1.古义:指近侍;今义:左和右两方面。
2.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3.古义:辱;今义:疾病。
四、B
五、略
六、(一)1.习辞:能言善辩,长于辞令。何以:用什么办法。何坐:犯了什么罪。避席:离开座位。
2.D 3.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
4.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二)1.没有来由的礼物,没有功劳的赏赐,是灾祸的先兆。
2.明察秋毫,深谋远虑;阴险狡诈;利令智昏,但能知错就改。
3.这则故事告诫人们不可贪求无名之财,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善于分析,冷静处理,以防不虞之灾。
第五篇:《愚溪诗序》学习要点和能力训练-教学教案讲解
柳宗元(公元773-819,唐河东人,字子厚。贞元九年进士,中博学宏辞科。顺宗永贞元年任礼部员外郎,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活动。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元和十年改任柳州刺史,卒于任。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诗文皆工,尤擅长散文,山水游观短记最为人称颂。他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传世有《柳河东集》《唐柳先生集》。对于他的文章,韩愈的评价是“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二思考题
1.第一段,“灌水之阳”的这条溪水有几个名字?每个名字得名的缘由是什么?(三课文分析
2.第二段,“八愚”是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厅、愚岛。这“八愚”有的是天然形成的(前四个,有的是人工修建的(后四个。难道真是这些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本身有多愚吗?不是,一切都因为“八愚”旁边生活着一个“愚人”,可谓第九愚,这是学习时应思考到的。
4.第四段,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是他不愿用自己的才华成就一个无道的时代,且明哲保身的一种选择;颜回“终日不违如愚”,是他对师长表示尊重,也是他为人谦和的表现。这二人,都不是真愚。而我倘若按照宁武子的生活态度和逻辑生活,适逢“有道”的时代我应该表现为“智”,不会“以愚触罪”,从这个角度看来我的愚不是“为愚”而是“真愚”;倘若按照颜回的生活态度和逻辑,就不应该做“违于理,悖于事”的事情,从这个角度看来我也不是“为愚”而是“真愚”。
二、能力训练(一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1.智者乐水(2.蛟龙(3.凡六穴(4.塞其隘(5.幽邃浅狭(6.寂寥(7.锵鸣金石(8.漱涤万物(9.睿而为愚(10.不屑((二解释下列红色字 1.犹龈龈然(2.又买居之(3.适类于予(4.悖于事(5.善鉴万类(6.咸以愚辱(7.得其尤绝者(8.故凡为愚者(9.然则虽辱而愚之(10.于是作《八愚诗》((三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皆山水之奇者(2.夫水,智者乐也(3.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4.今是溪独见辱于愚(5.不可以溉灌(6.寂寥而莫我知也(7.名之以其能(8.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四判断下列红色字的活用方式,并解释加点字 1.东流入于潇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姓是溪为冉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予家是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流屈曲而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漱涤万物,牢笼百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予得专而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解释多义字 1.莫
a.而名莫能定(b.溪虽莫利于世(2.乐
a.夫水,智者乐也(b.乐而不能去也(3.违
a.终日不违如愚(b.茫然而不违((六文学文化常识
1.《论语·雍也》中有句子:“知者乐水,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有的句子:“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_________________也。” 3.柳宗元因永州的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而写成《_______________》。
4.柳宗元,又名柳河东,柳子厚,柳柳州,柳刺史,其中“河东”是指_____________, “子厚”是指_____________,“柳州”是_________________,“刺史”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 1.yào 2.jiāo 3.xuã 4.sāi 5.suì 6.liáo
7.qiāng 8.dí 9.ruì10.xiâ(二 1.争辩 2.占有、拥有 3.恰好 4.违反 5.照 6.全、都 7.特别 8.所有
9.既然这样,那么 10.因为这;在这(种情况下(三 1.定语后置 2.判断句 3.宾语前置 4.被动句 5.省略句
6.宾语前置 7.状语后置 8.判断句(四
1.名词作状语,向东 2.名词作动词,命名 3.名词作动词,安家 4.名词作状语,向上 5.名词作动词,南流 6.名词作动词,包罗 7.名词作动词,命名(五 1.没有人;不 2.喜爱;高兴
3.提出不同意见;违反(六 1.仁者乐山 2.愚不可及 3.《八愚诗》
4.籍贯;字;做官之地;官职名 附:学生作文天桥上 黄静秋
家门口有一个过街天桥。每天放学,华灯初上,我总喜欢在那里驻足。听一听桥下奔驰的汽车的声音,听一听晚风吹过的声音,那感觉真好。站在桥上,看汽车亮着灯排成一条长龙,看远处高楼上闪烁的霓虹灯,看那种被灯光映得看不见星星却蓝得神秘的天空,看过街天桥上步履匆匆,形形色色的人,那种氛围,嘈杂中却含着幽静,让我兴奋也好,难过也罢的心情,最终归于平静。
和我同样喜欢在天桥上驻足的是一群民工。“老天,这太煞风景!”我一度这么想。他们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左一道右一道的涂料,更将这身打扮“装饰”得不堪入目。我总站得离他们很远,幸好他们都还算安静,只会静静地看车、看楼、看灯。“没见过世面。哎,乡下人!”我一度这么想。我不想过多地注意他们。只顾着维护着自己那点小小的心情。
要不是那个晚上,也许现在的我依然如此。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街景,我同样站在天桥上,离那些民工有一定距离。不过这次,我听到他们中间有人在哼歌,是的,随风飘到耳边的虽然只有几个零星的音符,但是,我听出来了,是《鹿港小镇》!“这里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我寻找那个歌者--是个男孩,比我大不了几岁。他唱歌时眼睛一直在看着远处的霓虹灯。我愕然了。那些每天都到天桥驻足的民工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怀着好奇的心理看看大城市的街景,数数这辈子他们也没见过的如此之多的汽车。也许他们也想在这片喧嚣却广阔的天地中找回些什么,忘却些什么,思考些什么。
从此,我多多少少开始注意他们了。他们会好奇地看着那些被人抱着,扎着小辫,穿着毛衣的小狗。也许他们在想:在我的家乡,狗是用来给人看门的,哪有这样的打扮。他们会大口吃着米饭拌煮白菜,脸上洋溢的却是最满足的微笑。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沉默,偶尔用我听不懂的家乡话交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