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七下《精卫填海》同步练习学习指导与同步训练课内阅读复习大全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夸父与日逐走(走:)
⑵北饮大泽(北:)
⑶道渴而死(道:)
⑷文首(文:)
⑸以堙于东海(以:)
⑹四极废(极:)
⑺杀黑龙以济冀州(济:)
2、理解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⑷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3、《夸父逐日》反映了远古我国劳动人民什么样的精神?
4、《女娲补天》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女性形象?
5、夸父、精卫、女娲这三个形象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说说理由。
二、同步解读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是炎帝之少女(是:)
⑵溺而不返(溺:)
7、文中有三个“其”,它们分别指代什么?
⑴其上多柘木()
⑵其状如乌()
⑶其鸣自詨()
8、这则神话表现了什么?
三、美文赏读
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去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了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设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
补天这工作真是巨大而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难和困苦,独自勇敢担负起了这个重担。
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脚,用来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
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再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
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伤害。
剩下来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塞住了很大的洪水。
这时候,大地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
9、这篇文章的体裁是,给文章拟一个标题(不超四字)。
10、从文中看人类是谁创造的。从你学习的有关科学知识可知,人类是 创造的。
11、天是谁弄破的?他为什么要撞破天?
12、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
13、这段文章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什么愿望?
14、释词:
不料:
平息:
欣欣向荣:
/(参考答案:1.⑴跑⑵向北⑶半路上⑷纹⑸用来⑹柱子⑺帮助 2.⑴夸父与太阳赛跑。⑵没到大湖,就在半路上因口渴而互。⑶常常用嘴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头来填东海。⑷在这种情况下,女娲熔炼五彩的石头来补苍天。3.反映了远古我国劳动人民敢于向大自然挑战的雄伟气魄。4.塑造了一位勇敢智慧、为民除害的顶天立地的女性形象。5.略 6.⑴这⑵淹没在水中 7.⑴发鸠山⑵鸟⑶精卫 8.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9.神话;《女娲补天》
10、女娲;劳动
11、水神共工;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水神被打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上,就一头撞向不周山,而把天给撞破了。
12、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13、不是真实的;他反映了古代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
14、没有想到;平静或停止;形容草木茂盛。)
《短文两篇》练习题(共45分)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夸父逐日》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它们都是(体裁)。
二、解释加点字词(15分)/
1、逐走()
2、入日()
3、河、渭不足()
4、北饮大泽()
5、弃其杖()
6、化为邓林()
7、昔者()
8、怒而触不周山()
9、地维绝()
10、故日月星辰移焉()()
11、地不满东南()/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13、天柱折()/
三、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
4、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
焉。
四、简答。(15分)
1、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力。
2、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答:
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共工怒触不周山》体现了共工怎样的精神?
答:“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4、“夸父逐日”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答:
5、请写出三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名称。例:盘古开天地
答:
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翻译这则小短文:
原文: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翻译:洪水泛滥,鲧没有等待天帝下命令,就偷取了天帝的宝物息壤来堵塞洪水。/原文: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翻译:天帝(发觉了此事)命令祝把鲧杀死在羽山的近郊。/原文: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翻译:鲧的腹部孕育了禹,天帝就命令禹(治理洪水),最终禹铺陈土壤使九州安定。
第二篇:北师大版七下《示儿》同步练习课内阅读复习语文课内阅读训练精粹
原文:
示儿(shì ér)
[南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练习:
1九州在诗中是指—————— 乃翁是指 ——————
2这首诗看出作者 ———————— 的情怀
3作者希望【王师】是——————————
4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诗人的遗恨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
答案:
祖国你的父亲不忘收复中原,祖国统一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是故都汴京回归祖国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第三篇:第6课《开放与交流》同步训练(北师大七下)
第6课 开放与交流课堂同步训练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两者之间共同之处,能运用比较法去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3、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在隋唐与各国的交往中,中国有三位高僧作出重要贡献,其中不包括()
A.玄奘
B.义净
C.法显
D.鉴真
2、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4、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传到非洲、欧洲的国家是
()
A.天竺
B.波斯
C.大食(阿拉伯)
D.东罗马
5、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原因是()
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对外交通发达
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
⑤唐朝统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并行的宗教政策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6、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统治者推崇佛教②佛经浅显易懂③雕版印刷佛经④人们盼望安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对日本影响深远的哪些事件()
①遣唐使 ②鉴真东渡 ③“大化改新” ④明治维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8、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A.《徐霞客游记》 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D. 《史记》
9、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A.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中宗 D .唐玄宗
10、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诗句,下列反映了不正确是()A.重重深宫禁苑一殿殿都已敞开大门;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谒皇帝听候旨令。
B.唐都长安是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际性大都市,是唐王朝开放的象征。C.每年有大批少数民族与外国人被迫来到长安,受到唐政府接见。D.来的人主要有:外国人,酋长、商人、留学生、学问僧、各国艺人。
二、课堂回顾
1、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至唐后期894年止,遣唐使到达中国的有十三次。随同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
等。
材料2: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作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材料3:唐初,阿拉伯半岛上大食兴起,651年侵占了波斯,波斯国王插斯路和他的儿子泥捏斯来到唐朝,客居长安,后来先后客死长安。波斯商人的足迹遍于长安、洛阳、扬州、泉州、广州。他们贩买珠宝、香药及西域、南海一带的土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商品也大量运往波斯,并被波斯商人转销到西方。
材料4: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相通„„安史之乱时,唐借大食兵帮助收复长安和洛阳。——均摘自《中外关系史讲义》
依据上述材料,从历史条件、双边关系和相互影响方面评述唐朝的对外政策。
要求:表述成文,限180字。
2、问答题
世界各国为什么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列举唐朝和日本友好往来的史实。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课堂延伸
(一)1、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出长安城内的重要地名。
2、填写在长安城内,最繁华的商业区叫________,居民住宅区叫__________。城内最中
心的街道叫___________。
3、这样布局有什么样的含义?
(二)1、在图中方框内填出隋唐时候和中国通商往来的主要国家。
2、在图中用红色笔标出唐朝有频繁外贸活动的四个城市。
3、认别A、图B,在地图上用直线连接他们到达的国家。
4、填出下列各国在今天的名称:新罗今_________,天竺今________。
5、请你想象玄奘西行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学到玄奘法师哪些精神。
第6课 开放与交流课堂训练
一、课堂训练
1、C
2、A
3、D
4、C
5、A
6、A
7、D
8、C
9、B
10、C 提示:
1提示:晋朝法显。2提示:从身份到作用到影响都是相同的 3提示:日本文字,建筑,佛教等
4提示:阿拉伯在中国西边,是善于吸收传播的民族。
5提示:④不属于交往频繁原因。6提示:唐朝社会安定,佛经深奥,排除。7提示:①②给日本带去新鲜血液,③④日本得以发展。
8提示:见书P35-P369提示:见书P4610提示:自愿来到长安。
二、课堂回顾 1.材料题
答唐朝时,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中外交往频繁。唐朝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唐朝与亚洲邻国友好往来,关系密切。唐文化在政治经济制度、城市建筑、文化习俗诸方面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2.问答题
答: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采取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使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各国把唐朝看成中国的象征,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答:(1)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有13次之多;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唐玄宗时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友谊做出了贡献。
(2)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5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次改革是仿效隋唐制度进行的。日本的都城建设规模完全仿效长安。日本文字是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的。此外日本人的生活习惯、节日风俗也受到唐朝的影响。
三、课堂延伸
1、大明宫、宫城、东市、西市;市、坊、朱雀街;答:作为国际性大都市,体现了长安城规整建筑布局,左右对称,体现了皇权的威严,划一,表现皇帝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
2、朝鲜、印度;答:困难:路途遥远,天寒地冻,寒风惨烈,毒蛇猛兽,不谙风俗,祸从
天降,沙暴天气。精神:真诚学习,勇于探索真理,不顾安危,受尽艰难而不退,寻求真理,攀登学术高峰,建正法幢,作狮子吼,热爱祖国,在文化上作出贡献,译业彪炳,诲人不倦。
第四篇:晏子使楚》学习指导与同步训练
晏子使楚
【重点难点点拨】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酒酣(hān)诣王(yì)曷为(hé)为枳(zhǐ)
非所与熙(xī)反取病焉(yān)
二、作品简介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他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晏子原名“晏婴”,“子”是古代对男人的一种尊称。)
《晏子春秋》共8卷,每章由一个小故事构成,以晏子为中心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形象丰满。书中通过记述晏子的言行,对贵族统治者的奢侈腐败,劳动人民的饥寒挣扎以及各国之间的勾心斗角,作了一定程度的真实反映。作品的记叙带有较多的文学色彩,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和虚构,增强了故事性和戏剧性。
三、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
文章先写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打算乘机侮辱他,并同侍者商定了详细的计划。
这一部分写了晏子和楚王的正面交锋:楚王设置圈套,公然挑衅,晏子却避其话锋,以守为攻,通过橘因水土之异或为橘或为枳的比喻,将谁为盗的问题转化为谁使之为盗的问题,使楚王无可辩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后写楚王尴尬之余,自我解嘲,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出众的辩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四、总结归纳
这是一篇饶有趣味的故事。文章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时,面对楚王的挑衅,巧设譬喻,机智反击,反而使楚王自取其辱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聪明机智和高超的雄辩技巧。
楚王及众人绞尽脑汁,精心设计,诬齐人善盗。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尴尬局面,晏子另辟蹊径,不予正面驳斥,反而将计就计,巧换概念,设喻论证,将外形相似,实则不同的橘、枳说成是因水土异而产生了变化,暗含“民生长于齐不盗”,而“民入楚则盗”之义,推论出即便是齐人善盗也是“水土异”所致,将责任推给楚国。晏子始终以守为攻,化解了正面冲突,迫使楚王就范,直到“反取病焉”。
情节曲折是本文的突出特点。晏子出使楚国本无奇处,却生出了楚王“欲辱之”的变故;楚国君臣定下“妙计”,晏子看来难免受辱,他却能够巧设比喻,直击楚王要害;楚王颜面尽失,似难下台,他却能够自我解嘲,自找台阶。真是一波三折,回环生趣。
巧妙运用多种对比与衬托是另一个显著特点:如楚方群策群力与晏子的势单力薄,楚王的精心策划与晏子的随机应变,楚方的咄咄逼人与晏子的不卑不亢,结果是楚王“反取病焉”,而晏子是“不辱使命”。五、一词多义
六、疑难字词
欲:将要,要。如:吾欲辱之。对:回答。如:左右对曰„„
赐:赏赐,赠送。如:楚王赐晏子酒。
七、重点实词
善:善于,擅长。如:齐人固善盗乎? 实:果实。如:其实味不同。
八、重点虚词
则:就。如:橘生淮南则为橘„„
耶: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如: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焉:语气助词。如:寡人反取病焉。
九、通假字
1.缚者曷为者也(同“何”)2.圣人非所与熙也(同“嬉”,开玩笑。)
十、特殊句式
1.倒装句 如:何以也,即“以何也”。2.判断句 如: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十一、古今异义 1.谓左右曰
古义:指近侍;今义:左和右两方面。
2.其实味不同
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3.寡人反取病焉
古义:辱;今义:疾病。
十二、课后习题解答
(一)针对齐国的,原因有二:(1)晏子作为使者代表齐国,(2)诬齐人善盗
(二)略。
(三)1.指“晏子将使楚”这件事。2.代指晏子。3.这样的事。4.助词,的。
(四)略。
【同步达纲练习】
一、解释文中下列词语的意义
1.方()2.坐()3.徒()4.固()
二、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系向牛头充炭直
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1.谓左右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2.其实味不同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3.寡人反取病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B.缚者曷为者也 D.为其来也
五、本文说明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根据课文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文段中加粗的词语。
习辞:__________何以:__________何坐:__________避席: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缚者曷为者也 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C.路转溪头忽见
D.寡人反取病焉
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南文子为国忧
智伯欲袭卫,故遗(wèi赠送)之乘马,先之一壁,卫君大悦,酌酒。诸大夫皆喜,南文子独不喜,有忧色。卫君曰:“大国礼(送礼)寡人,寡人故酌诸大夫酒,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先兆)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1.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
南文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卫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将要 2.犯罪 3.只 4.本来
二、A
三、1.古义:指近侍;今义:左和右两方面。
2.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3.古义:辱;今义:疾病。
四、B
五、略
六、(一)1.习辞:能言善辩,长于辞令。何以:用什么办法。何坐:犯了什么罪。避席:离开座位。
2.D 3.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
4.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二)1.没有来由的礼物,没有功劳的赏赐,是灾祸的先兆。
2.明察秋毫,深谋远虑;阴险狡诈;利令智昏,但能知错就改。
3.这则故事告诫人们不可贪求无名之财,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善于分析,冷静处理,以防不虞之灾。
第五篇:七下期末复习课内阅读练习答案
七下期末复习课内阅读练习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鲁迅 《朝花夕拾》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2、(1)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确凿”表示完全肯定的。(2)趣事: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3、色彩;形状;声音;味道。4.高处,动物,动物;局部,植物。
5、略
6、略
7、单是……趣味。
8、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9、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
10、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
(二)1.略 作用: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我”热爱百草园的思想感情。2.B 3.C解释说明4.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5.心理活动 排比 拟人6.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1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照应说明的夹竹桃的败落,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及对父亲深深的眷恋之情
2、略
3、对。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在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最后一课》
1.qí dǎo cǎn gěng 2.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3.“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地教,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汲取法语知识的情况下敲响了,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强加于人的钟声,不容人选择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增强了悲怆的气氛。4.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5.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6.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7.语言;动作;神态;爱国主义 8.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
9.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10.心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崇敬。
11.他不能再教法语而感到悲愤和哀 痛。热爱祖国,坚信祖国必胜的信念。12.哽住;呆;靠
13.强烈的爱国精神。14.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邓稼先》
1。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 2。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3。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4。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来反衬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5。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6、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二、1(略)
2、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请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3、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4、写出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的精神。
5、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6、邓稼先
7、B
8、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9、⑴充满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⑵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7总结上文,8开启下文。两者起了承上 启下的作用。
2、这是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因为他是青年的领导人,他要先宣传然后用行动去争取民主,与做学问时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3、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4、他是一个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伟人。
5、《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6、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 社 戏 》
一、1、委实――实在
2、飘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二、1、视觉、听觉、嗅觉,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清新醉人的夜景,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以及“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表现了“我”对江南农村的热爱之情。
2、“点”“磕”二字,好在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农家少年驾船技艺的熟练、敏捷,表现了他们的聪明能干。
3、心理描写,写出了“我”急于看戏的心情。
4、不能。因为这些词语都表示推测,说明听到的、看到的都不确切。这样写突出了“我”急于到赵庄看戏的心情。
《安塞腰鼓》
1、指身强体壮,生命力旺盛。2、从鼓点声、击 鼓动作、跳跃的舞步、表演者的眼神和英姿。3、不能。这三个词语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与上句的“束缚、羁绊、闭塞”等词语照应。4、渲染气氛,突出安塞腰鼓的铿锵有力以及激越的气势。
《伟大的悲剧》
1.“千万年来人迹未至……两次被人发现。” 第一个发现南极点。2.B 3.渲染了斯科特一行当时极度绝望的心情。4.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而且作者的一处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态度。5.他们怀着绝望的心情,却没有半途而废,明知结局是失败,但还是走完全程,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与绅士风度。6.①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境界。
《猫》
1.更(或更加、越、越发)。
2.两个句子都可以。未改过的句子是一个疑问句,表达的是一种思索与悔恨,这种悔恨中有怜爱。改过的句子是一个感叹句,强调了“我”的悔恨心情。3.表达了作者的难过与悔恨。
4.第一只猫病死,第二只猫丢失,第三只猫遭到 惩戒而逃走,可以说,“我家”养猫没有一次成功。尤其是第三只猫,遭到家人和“我”,特别是“我”的冤屈而逃走,在我们一家人的心上留下的悔恨是十分深刻的,为了这悔恨,“我家”“永不养猫”。
《斑羚飞渡》
一、1.前面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的飞渡作铺垫,这里渲染了悲壮的气氛。(彩虹在全文中作用:“彩虹”既是自然界彩虹的真实显现,又是老斑羚用自己的生命筑起来的“彩虹桥”,美丽的彩虹还和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镰刀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也是向往投身于美好的理想世界。)
2.略
3.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第一次,当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4.镰刀头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5.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6.“我”是个猎人,参照人类在此种情景下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所以震惊。
7.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二、1、悲壮。
2、衬托老斑羚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
3、“沉重的步伐”是因为镰刀头羊为了保证数量的均衡而不得不离开年轻的斑羚队伍走到老斑羚群里。它放心不下自己的子民们,为它们能否成功飞渡而忧虑。“坚定的步伐”是因为镰刀头羊已经看到它的子民们成功飞渡,种族可以生存下来,但也有半数的同胞为此而牺牲,它作为头羊,也应如此,所以步伐坚定。
4、结尾的彩虹具有象征意味。它的绚丽、灿烂象征自愿牺牲的斑羚们生命的灿烂、辉煌。把它放在末尾,具有点明中心、主旨的作用。
5、① B ②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