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反应速率》重难点突破预设方案
《化学反应速率》重难点突破的预设方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体系看,它是之前所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知识的应用与深化,是后续学习的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基础。
从研究意义来看,该节内容为高中化学动力学的开始,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实质的入门性知识。同时,本章内容又为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它是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内容。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2教材的内容
本课时讲的是化学反应速率。它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学情分析:
根据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改变一些化学反应的条件可以加快或减缓反映的速率。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交流讨论的习惯,同时采取实验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还是弱点,同时在设计实验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能进行简单的的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设计、操作、观察实验以及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的能力和方法,通过交流讨论,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团队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从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从生产生活实例体会到化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的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的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探究性试验的设计。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是《化学反应速率》的第一课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较为枯燥,所以如何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成为本节课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多媒体技术和探究实验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结合讲授、分析、设疑引导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我的教法为: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引导发现法、多媒体展示法。学生的学法为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分析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同时与物理学科中的速率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降低掌握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的难度。对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采用实验探究法,由浅入深,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按照这一教学设计思路,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部分: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分析讨论,得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3、启发诱导,实验探究,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4、应用新知,例题演练;
5、总结学习内容,点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布置家庭作业。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介绍煤的视频,包括煤的形成,煤的燃烧等知识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讨论反应的快慢。通过这个引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环境,提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问题1:看完视频有什么发现?
问题2:煤的形成需要成千上万年而燃烧掉却只在一瞬间这说明了什么? 问题3:我们生活存在哪些化学反应,他们的反应的快慢怎样?有差别吗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解决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不同这一结论,由此提出下一问题,即怎样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分析讨论,得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问题4:在物理中我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化学中呢?它们有何异同? 【讲解】: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千差万别快慢知识定性比较,我们用化学反应速率来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
【启发诱导,实验探究,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问题5:化学反应速率又该如何表示呢?化学反应的进行会带来哪些的物理量的变化? 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突破本节的重难点,所以我决定采用实验探究法。
设计实验的目的:本实验现象很明显(加入了石蕊试液,生成气体),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通过讨论,增强了学生沟通能力,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具体过程:
实验探究:请用以下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并用自己的方法定量描述反应进行的速率。器材:启普发生器,铁架台,导管,带孔橡胶塞,量筒,水槽 PH计 石蕊试纸 滤纸,天平,秒表,滴液漏斗
药品:锌粒,稀硫酸,自来水,石蕊试剂 几种实验方案:
取一定量锌和稀硫酸进行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
(1)测反应前后溶液的PH,用PH的变化速率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2)测反应前后溶液的PH,并计算出硫酸的浓物质的量浓度,以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3)测反应前后锌粒的质量,用质量的变化速率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4)测生成的氢气的体积,用氢气体积变化的速率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到这里学生通过主动思考,他们会发现“化学反应速率这种动态的过程” 可以量化,这是他们讨论的收获,他们会有成功感。
通过讨论得出: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多种。问题6:找出这些表示方法的共同之处。
共同之处;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的变化来表示。教师补充:
1、化学反应大多在溶液中进行,所以我们经常用反应前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具体来说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这样通过实验探究和学生的主动思考讨论将本节的重难点解决。
2、表达式:
由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启发学生得出表达式,并推出单位。
3、一些注意事项通过以下问题总结注意事项:
固体和纯液体能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吗?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平均速率还是是瞬时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有负值吗?
说反应速率必须指明具体物质
【应用新知,例题演练】通过以下例题,师生共同分析: ①化学反应速率表示的是平均反应速率。
例1:25℃时,一份双氧水样品经过2h,浓度从0.05mol/L下降到0.03mol/L,则在这2h中双氧水的平均分解速率为? 1.67*10-4mol/(L•min)
通过这道例题,可以让学生及时运用讨论得到的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同时掌握其计算方。再以另一例题做巩固。
②同一反应的 反应速率可以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数值可能不同。问题7: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是否相同呢?其大小有什么关系?
例题3 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N2+3H2=2NH3,开始时,N2的浓度为8mol·L
1-
-
-,H2的浓度为20mol·L1,10min后N2的浓度为6.5mol·L1,求V(N2)、V(H2)、V(NH3)。
V(N2)=0.15 mol /(L•min)V(H2)= 0.3mol /((L•min)V(NH3)=0.45mol /(L•min)V(N2): V(H2):V(NH3)=1:3:2 所以用此例题导出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时间段的反应速率,数值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且速率值之比、浓度变化量之比、物质的量变化之比均等于计量系数之比(他们之间的比值关系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
通过这道习题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总结点评,布置作业】最后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对同学们的表现法进行点评,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存在的疑问,以便及时处理,且逐步培养学生认真谨慎的治学作风和钻研学问的精神。
第二篇:化学反应速率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属于化学动力学的范畴。为了让学生在研究化学应进行的快慢及如何定量表述上有感性知识,教科书安排了简单易行的实验2—1.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准确表达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确定起点,确定时间单位,找出易于测量的某种量或性质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
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 2能力目标:
1、通过有关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计算,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提高
有关化学概念的计算能力
2、提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判断、比较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掌握
比较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过程、实例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
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
四、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
在学生已有的物体运动速度的基础上,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困难,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却将是一个难点。用实验2—1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得出只根据看到的气泡产生的快、慢来表示反应的速率是模糊的、不准确的判断。通过教科书图2—1的提示,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从测量H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的快慢。这种测量可以是在相同的时间内看H2体积的多少,也可以看产生相同体积的H2所耗时间的多少。如果相同时间内测量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测量锌粒质量的变化,也都可以定量比较这个反应进行的快慢。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表示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多种,因此,可以通过多种实验测定某些反应的速率。在交流中得出: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的共同之处,都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的变化来表示。显然该反应以测量H2的体积最为简便易行。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总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五、教学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手段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
1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案导学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实验探究、引导归纳→学生讨论、反
思总结。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准备实验用品
及仪器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宏观的物体有快有慢,物体的快慢用速度来进行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有没有快慢呢?学生思考身边的实例后,思考如何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化学反应快慢的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板书)。这节课的重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表示方法,难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设疑]物理课中所学的速率的共同特点。
都有一个确定的起点(速率=0);都有一个和速率大小相匹配的时间单位;都有说明体系某种变化的可计量的性质。
[引入]提出问题讨论:(1)怎样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能否判断出一个反应比另一个反应快多少吗?
[讨论]在物理上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
学生活动:自学《预习学案》
教师板书: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
V == △C/ △t3、反应速率的单位:
是:mol/(L·s)或 mol/(L·min)或 mol/(L·h)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方法
(1)数学表达式法:V == △C/ △t
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步骤:
起始浓度c(起始)
变化浓度Δ c
终了浓度c(终了)----三部曲
2学生计算
1.在体积为2L的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8mol的氮气与1.6mol氢气,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min后,测得容器内生成的氨气为0.24mol,求:
①用NH3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②分别用H2 N2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2.向一个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molSO2和1molO2,在一定的条件下,2s末测得容器内有0.8molSO2,求2s内SO2、O2、SO3的平均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比
教师设问:上述两题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不同,有何规律?
学生思考、讨论、比较得出结论,教师板书:
(2)对某一具体的化学反应来说,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往往不同,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教师强调:在表示某反应速率时应注明是用哪种物质表示的。
学生计算:
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
N2+ 3H2= 2NH
3起始浓度(mol/L)820 0
5min后(mol/L)6
浓度变化(mol/L)则 V(N2)=△C/△t= ;
V(H)=△C/△t= ;
2V(NH)=△C/△t=。3
由以上可知∶ V(N2): V(H): V(NH)= 2 3
学与问∶
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用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数值可能 但含义 , 速率之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中对应 之比。
练习
(1)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合成氨,3H2+N2==2NH3,开始时测得C(H2)=4mol/L,C(N2)=1mol/L,2S末,测得C(N2)=0.9mol/L。求V(H2)为多大?
(2)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制氧气。某学生测得生成氧气的平均速率为0.01mol/L·min,氧气的密度约为1.28g/L,欲制取500mL(标态下)的氧气,需要时间为 3
A、2min B、4min C、6min D、8min
(3)向2L的密闭容器(内有催化剂)充入2mol的SO2和1molO2,经2S,测得容器内有1mol的SO3,则该反应的速率可怎样表示?
(4)在下列过程,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钢铁腐蚀 B、塑料老化 C、食物腐烂D、工业炼钢
(5)某温度时,图中曲线X,Y,Z是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反应从开始计时,2分钟内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 mol/(l.min)
教师板书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测量
教师设问:化学反应的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测定方法
有哪些?
学生看课本第20页内容,总结如下
1、直接观察某些性质(如释放出气体的体积和体系压强);
2、科学仪器测定(如颜色的深浅、光的吸收和发射、导电能力等);
3、溶液中,常利用颜色深浅和显色物质浓度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
学生从实验中找出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2—1,注意事项:锌粒的颗粒(即表面积)大小基本相同 ○40mL的硫酸溶液要迅速加入 ○装置气密性要好,且计时要迅速准确 ○
实验用品: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直角导气管、50 mL注射器、铁架台、秒表、锌粒、1 mol/L的硫酸、4mol/L的硫酸取一套装置,加入40 mL 1mol/L的的硫酸,测量收集10 mL H2所用的时间。实验步骤:○取另一套装置,加入40 mL 4mol/L的硫酸,测量收集10 mL H2所用的时间。○
2所用的时间比○1所用的时间学生观察现象:锌跟硫酸反应产生气泡,收集10 mL气体。○
短
实验结果:
4实验结论:4mol/L的硫酸与锌反应比1mol/L的硫酸与锌反应快。
[思考与交流]还可根据反应速率相关量的哪些变化来测定该反应速率?
锌跟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 == Zn + H2 ↑,因此我们还可利用相同质量的锌完全溶解所用时间的不同、稀硫酸浓度的变化等来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快慢的表示方法及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那么化学反应的快慢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第三篇:《李时珍夜宿古寺》重难点的预设与突破
《李时珍夜宿古寺》重难点的预设与突破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个故事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不怕吃苦、严谨踏实的可贵精神。课标要求,中年级要注重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依据课标要求和文体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四点: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描写夜景的词语,并能够使用这些词语说一段描写夜景的话。
2.朗读课文,在熟读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并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进一步提升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能初步体会文章中运用人物对话、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以及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4.通过文本阅读,结合相关资料,对李时珍做相关了解,感受李时珍为万民得福,不辞辛苦修订《本草纲目》的精神。依据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定为:
1.在熟读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大意,进一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2.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初步体会文章中通过写景衬托人物形象的写法。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具体设计如下: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首先和学生简单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李时珍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然后引导学生聚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七个字,已经把故事的主要内容交代得很清楚了。但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只说这几个字,行不行?当然不行,还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别人才能明白。比如: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他夜宿古寺后又做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品读夜宿古寺的原因。引导学生利用语言环境读懂“破败”一词,并个性解读李时珍面对此时处境所持的态度,感受李时珍“不怕苦”的精神品质,同时初步体会作者通过描写景物衬托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1.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谁读懂了?
(1)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并了解到课文的第一到第四自然段写了夜宿古寺的原因。(2)指一生读这几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3)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画出描写古寺破败的词语,理解后,读出古寺破败的情形。
②面对这样破败的一座古寺,李时珍对庞宪说一(出示句子: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生齐读。
引导学生想象李时珍说这句话时的语气,说说读读,并交流为什么这样读?(鼓励不同的解读:高兴、无奈、失望、淡定、坦然……)
③读到这里,你觉得此时的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甘愿吃苦)2.小结:刚才我们读了第一到第四自然段,特别是细读了第四自然段,不仅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还看到一座破败的古寺,感受到李时珍是一个不怕吃苦的人。
(二)李时珍师徒二人夜宿古寺后又做了些什么呢?默读课文第五到第十三自然段,概括出他们做了哪些事?
学生标标画画后交流。(简要说出事件就可以:生火、烧水喝、啃干粮、谈话、记录寻访所得。主要的事是师生谈话和记录寻访所得。)
(三)品读“师徒谈话”。借助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时感知作者抓人物语言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1.分角色读第五到第七自然段,读读师徒二人在火边谈话这件事。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在头脑中尽量浮现出师徒在火边谈话的情景。听听他们主要谈论的内容是什么。2.交流。
透过“挺”“还能叫苦吗”“吃这点苦值得”等语言,推进学生读懂师徒二人面对如此艰苦处境却不叫苦,甘愿吃苦的精神。
3.小结:我们读懂了两个人的对话,作者通过人物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李时珍甘愿吃苦的精神。
4.指一生再读这段对话,注意头脑中要浮现当时的情景。
(四)品读“月下记录寻访所得”,着重抓住李时珍在对比“鸡肠草”和“鹅肠草”药性不同时的动作,尤其是“嚼嚼”“若有所悟”感受李时珍认真、敬业、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品质。同时创设情境品读最后一自然段,再次初步感受作者以景物衬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1.按顺序找出表示李时珍动作的词语,默读圈画。2.作者用了这样一连串动作的描写,把李时珍亲尝药草的过程写得这么具体。(出示两幅图片)瞧,这就是书中写到的鸡肠草与鹅肠草,你能分得清楚吗?我们来读读这段介绍两种草药的文字。(课件出示)
3.师引导:是药三分毒,李时珍是一代名医,了解亲尝草药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此时的李时珍又具有着一种怎样的精神品质?(认真、负责、为万民得福、不惜牺牲自己。)4.指导表达。
(1)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2)小结:景物衬托写人物也是这篇文章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今后咱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
三、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初步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2.借助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拟写复述提纲,练习复述课文。
3.拓展小练笔。根据提供的场景中人物的情绪或情感的不同,使用课内外积累的描写景色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景色的话。(以下任选其一)场景一:晚上,爸爸妈妈和我出来,在河边散步。
场景二:妈妈误会了我的想法,我很苦恼。早上,我独自一人走在上学的路上。场景三:自拟一个自己熟悉的场景。
为了逐步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中年级要加强段的训练,培养归纳段意、理清段序、揣摩写法的能力。本课的课后练习题也是第一次出现这项训练要求:给课文分段以及概括段落大意。很多老师都把这个环节放在了学生初读感知课文之后,草草处理一下就过了,给人的感觉是太匆忙,不扎实,只是完成目标而已。怎样才能扎实有效地落实好这个训练目标呢?我认为要在学生对课文熟读以及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在精读感悟环节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品读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师徒谈话、月下记录寻访所得等内容,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充分感受人物形象之后,再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初步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自然水到渠成。
第四篇: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
列东中学
所谓教学重点,即是“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如果某知识点是某知识单元的核心或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
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课时必须做到: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头绪,从而有效地学习教材。下面就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如何突出重点?
1.设计动手操作活动突出重点。
学生对自己亲自动手做的活动印象会格外深刻,动手有利于加深对学生对重点问题的记忆。例如,填表、收集资料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重点知识。
2.板书突出法。
一般说来,写在黑板上的都是重要的。根据教学重点来设计板书,能让人一目了然。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学会记笔记,或利用板书小结本课重点,都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
3.练习法。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选题很重要,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一个鼓舞,对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反映某一知识点,我们要善于寻找分析、归纳,从而对知识点有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理解不正确,我们就专门找这样的习题练,如果认识不全面,就要从多方面找习题练。选题不要运算太复杂,综合性太强,否则会影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针对性的练习是一个专用武器,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攻克重点。
二、如何讲清难点?
难点有两种情况:一是教材本身内容的难度大;二是由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决定的难点。为了更好地讲清难点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从教学难点出发,以生活为源泉,善于创设情景。
首先要寻找一个能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的话题作为难点的切入点。然后采用阶梯设疑法,即设计问题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而难,步步推进地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分解整合法,把一个问题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来讲,然后再加以概括归纳,这样就容易把问题讲清楚。
2.利用游戏活动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教育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地尝试与创造,才能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应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表现欲和创造力强等特点,围绕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设计生动活泼、有趣多样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竞赛性活动也是学生乐此不疲的形式,可以让重难点操练变得非常有趣。在游戏竞赛中,学生乐学乐记,积极性浓厚,参与面也广。
3.合理运用多媒体软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具有画面清晰、色彩亮丽、动态感强的特点,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可以接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功能同时发挥作用,这是消化吸收知识的最佳选择。多媒体教学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在情感与思维交融中和谐自然地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实践循环往复,实现认识的不断飞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的优势,突破教学难点。
4.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
初中教材中的难点很多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造成的。因此,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应做好充分准备,备学生、备问题、备错误等,将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5.针对难点,预设错误,设计练习。
教材的难点,往往是学生在学完知识后的针对练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能预设学生将要发生的错误而进行重点准备。但仅仅靠反复强调、讲解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将可能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专门进行“尝试错误”的活动,引导他们比较、思辨。从而在“错误”中寻找真理。有的课文,重点和难点是同一的,所以以上所说的方法又可以交叉使用或综合使用。如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加以运用,就更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第五篇:如何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
如何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关键作用、主要作用并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内容,从教材体系看,它占有重要地位;从当前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看,它是不容忽视的。
1.在预习时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重点,这种浅层次的了解,对课堂教学突出重点提供了一个基本条件。
2.教师备课时要抓住重点,围绕它来组织教材,编写教学提纲,重点备方法,如采用疑问式、反诘式、辩论式,或运用串讲法、讨论法、图示法、阅读法、以旧启新法,等等,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问题的印象和理解。
此外,在备课的小结部分应重复加以强调。
3.在授课时要突出重点。采取切实措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并运用它去分析和认识实际问题。授课时突出重点是主要环节,为了做好这一环节,一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要充分。二是板书时重点内容要放在显眼的地方。还要用具体、生动、贴切的事例来说明重点内容,对非重点内容可以少举例。三是要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促使学生对重点内容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四是教学语言艺术要特别讲究,促使学生对重点内容集中注意、认真听讲和做好课堂笔记。
教师在课尾小结时要以突出重点为立足点;编制练习题、测验题、考试卷以及题型设计上也要突出重点内容,做到题要小,面要宽,量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