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选修课程,共1学分,18学时。
2.本课的基本任务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理、基本规范及其修养的一般策略;充分认识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对强化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书育人效果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自觉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他们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更好地胜任当代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更好地教书育人,增强教育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及其特点;教师职业道德功能及强化的意义;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及基本规范;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尊重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发展的机制;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等。
教师职业道德课的教学,在总体上要坚持以下要求:1.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变化。在继承历史上优良师德传统的同时,用新的思想和观念来分析研究我国教师职业道德问题,赋予教师职业道德以新的内容和观念。
2.在教学中,既要注意从教育学的意义上来阐述各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要注意从伦理学的意义上进行深刻的阐述,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的伦理性特征,使人更好地理解各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什么是一种“德”而不是单纯的教育学原则,要避免把教师职业道德单纯作为教育原则来理解。
3.要结合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实际,着力透视和分析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各种问题,避免空洞地说教,使教师在其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实践方面能得到多样性的实际启示。
4.在注意对教师职业道德各种规范给予清楚深刻的理论阐述的同时,也要注意突出对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实践修养的操作性引导和提示。为广大教师职业道德学习与修养给予策略上的引导。
三、教学媒体
1.文字教材 —— 由东北师范大学赵宏义教授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教材按大纲要求分为共十二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引言、主要内容、本章内容小结、自测练习题等。该文字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和基础,也是联结其他教学媒体的桥梁与纽带。
2.录像教材 ——共6学时,主要通过重点讲授、专题讲座及各种形象化手段表现教学内容、知识结构、重难点与实际应用等,是强化课程内容的重要辅助媒体。
3.IP课件 —— 由东北师范大学赵宏义教授主讲,5讲,共10学时,主要围绕该课程的基本思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重难点、典型案例以及相关内容进行重点分析,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辅助手段。
江苏电大在线中(www.xiexiebang.com)教学辅导、实施方案、学习自测等;栏目以及中央电大在线(www.xiexiebang.com)中与本课程有关的学习资源。
四、教学环节
1. 自主学习
本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协作学习为辅。学生可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参考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每周的学习内容。在自学本课程文字教材的基础上,选学其他媒体教学资源。在自学过程中,应认真作好学习笔记,及时总结、归纳所学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
在本课程的形成性册中,设计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表,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认真填写。
2. 协作学习
本课程可采取面授辅导、小组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
辅导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采取集中面授、个别辅导、答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学生可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在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册中,设计了两次小组讨论,并例举了相关的讨论题,供广大教师和学生参考。
3.平时作业与练习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中,每章都设计有自测练习题,学生在学完每章之后,可进行自我检测与练习。同时,在形成性考核册中,包括四次记分作业,需要学生独立完成。
4. 网上辅导与答疑
本学期将分按照总论、分论、法律责任论三部分进行3次网上辅导,主要归纳学习要点与提示、学习要求、学习方法,解答学习中的问题等。欢迎广大师生就本课程有关问题及时提问。
第二部分 正文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和意义(2学时)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3.教师职业道德所含有的价值因素 4.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5.教师职业道德强化的意义
重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功能和意义
难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及所含有的价值因素
教学要求: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了解其特点和含有的价值因素;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和意义
二、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2学时)1.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建构 2.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3.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重点: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建构;教师职业道德原则。难点: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建构。
教学要求: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建构的基本要求,把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三、教师职业活动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1)(3学时)1.尊重关爱学生的道义性存在 2.尊重关爱学生的教育价值 3.教育爱内涵的基本特点
重点:教师尊重关爱学生的伦理性蕴含及教育价值 难点:教师关爱学生的伦理蕴含 教学要求:理解教师尊重关爱学生的伦理意义和教育价值;理解教育爱的特点和内涵的思想特征。
四、教师职业活动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2)(3学时)1.团结协作(团结协作的基本原理;团结协作过程中的关系调节;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2.尊重家长(教师尊重家长的必要性;教师与家长关系的道德性调节;发挥家长教育作用的策略)
重点: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道德性调节。难点: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道德性调节。
教学要求:理解团结协作、尊重家长的意义;把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道德性调节的要求;把握有效团结协作和发挥家长作用的策略。
五、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3学时)1.依法执教 2.廉洁从教 3.为人师表
重点:为人师表。
难点:依法执教,廉洁执教
教学要求:理解依法执教的意义、道义性存在,把握依法执教的实践要求;理解廉洁从教的意义,把握廉洁从教修养及其实践要求;理解为人师表的伦理特点和师表风范。
六、教师本职业工作得以提高的内在道德基础(3学时)1.爱岗敬业。2.严谨治学。
重点:爱岗敬业,严谨治学。
难点:爱岗敬业的价值观蕴含;严谨治学的精神体现。
教学要求:理解爱岗敬业的伦理价值、教育意义,把握爱岗敬业的实践要求;理解严谨治学的精神意蕴,教育意义,把握其实践要求。
七、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2学时)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2.教师职业道德需要的基本原则 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重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与方法 难点: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
教学要求:了解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把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 原则与方法。
第二篇:《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教学大纲
第一讲 教师职业和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一)教育劳动的复杂性(理解的重点)(1)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2)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3)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
(4)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
(二)教育劳动的创造性
(三)教育劳动的协作性
(四)教育劳动的示范性(理解的重点)
二、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
涵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特征:
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非强制、不成文)、“广”(调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深”(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入到思想和灵魂);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政治、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道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和政治品质的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性,个性品质鲜明性、独立性是不同的,人们所说的情商主要就是指道德)、“稳”(即稳定性,如道德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从小看大等,道德也许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以此保持社会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俗”(世俗、通俗,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性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的神圣性而言的,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生活性、细微性,从小事看精神)。
功能:
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等。
个体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保健(心理)功能、慰藉(情感)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升华(价值)功能等。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与根据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根据是教师职业活动的内在要求。教师职业如果没有道德要求,就无法完成它的职业使命和实现它的职业职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一点: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对象是学生,除此以外,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都是人与人的关系,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
第二,教师的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是相互重叠的。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技术规范侧重于职业操作的方式、程序等等,反映的是职业活动中人与物的关系;而道德规范反映的是职业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由于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这就使得教师的两类职业行为规范即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相互重叠。比如,板书工整、仪态端庄等等,就既是教师的技术规范,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教书与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人格(道德品质、境界等)本身就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劳动工具。
第二讲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从抽象性、普遍性程度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原则,二是主要规范。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教师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场合、关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最能体现本职业特点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确立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有两点:一是普遍的适用性;二是典型的职业性。在常见的几个原则的提法中(如集体主义、人道主义、教书育人、热爱教育事业、乐教敬业等,最符合这两点要求的是乐教敬业)。
乐教敬业的含义和意义:
含义:乐教敬业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的一种从业境界。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乐教指的是以一种积极愉悦的心态对待教育教学活动,敬业指的是把教师职业活动当作神圣的事业予以全身心的投入。从理论逻辑上看,乐教和敬业本身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只有乐教,才能真正做到敬业,即持久一贯,或可持续的、能够不断地产生自我激励的敬业态度和敬业行为,敬业是乐教的体现,乐教是敬业的内驱力。从实践上看,把乐教和敬业联系在一起,也提高了它的可接受性和可推广性。(邓小平关于只讲奉献的两个可以,两个不行的论断)
意义:乐教敬业把教师对职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谋生动机和事业追求,学生成长和自身发展,奉献精神和价值实现统一起来。
乐教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体现在或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各种职业伦理关系和职业活动领域。比如,在师生关系中,乐教敬业就体现在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等具体规范中; 在同事关系中,体现在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等规范要求中;在对职业本身的态度上,表现为严谨治学,锐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注重教学、科研质量等等。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相对于原则,规范是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具体伦理关系和场合的道德要求。所以,规范是很多的。我们可以从教师职业活动涉及的基本伦理关系来考察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道德规范:学生为本,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发展学生良好个性;诲人不倦,恪守教师职业职责;公正执教,维护教师职业形象;廉洁从教,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为人师表,言教身教协调一致。
教师与教师关系的道德规范: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教师与领导关系的道德规范:尊重领导、服从管理;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积极参与、献计献策。
教师与社会的道德规范:
1.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道德规范,尊重家长,沟通情况,争取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和支持;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上的良性互动;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处理与家长和学生的关系。
2.教师与社区的道德规范:模范服从社区的规范和管理,主动争取社区对教育的支持,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教育,为社区提供所需要的智力和教育服务。
3.教师与教育协作单位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学生尊重协作单位的特点和要求,服从管理,争取良好协作;加强与学生的指导,坚持对学生负责和对协作单位负责相统一,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
4.教师在从事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规范:服从学校管理,促进本职工作、讲求诚信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增强整体意识,注重社会效益、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教师形象。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参见教材第六章)
(一)教师义务、教师良心与教师公正的含义
(二)教师威信、教师德性与教师人格的含义
第三讲 教师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修养
人生观又称为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前者回答的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后者回答的是人生的态度和活法。
一、教师的人生目的和理想
(一)人生目的的类别
由于人生目的是指导和支配各种具体活动目的的总的目的,所以,在类别上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人生目的的主要类型做出概括和区分;
从目的的意向性(强度)上看,可以分为追求人生和自然人生;
从目的的指向上看,可以分为奋斗型人生(指向目标)和欣赏型人生(注重过程);
从目的的开阔性、层次性上看,可以分为自我(取向)人生和社会(取向)人生;
从目的的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俗欲人生(以物质性追求为主)和雅趣人生(以精神性追求为主); 需要说明的是,人生目的的上述分类是出于认识和研究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生目的实际上很少有单纯的某一类型,而是呈现出交叉、融合、过渡的混合状态。不同人生目的的现实区别,是哪一种类型占主导的相对意义上的区分。这种人生目的的融合和混合状态,不仅是客观的,也是合理的。
人生目的的选择主要应该看作是个人的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目的的自由,社会应该为这一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提供宽松的环境。当然,也要有一个最低限度,即不能是反社会和反人类的。
(二)教师的人生目的与职业目的
教师的人生目的很自然地是与自己的职业相关联的,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人生目的体现为职业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职业目的和动机大体上包含以下这些因素:
谋生因素:当教师是为了谋生,它和从事其它职业一样,不过是一个饭碗,饭碗的价值主要有两点:一是大小(工资高低),二是含金量(牢固程度)。谋生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是绝大多数人职业活动的基本动机和目的,能够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理解。
兴趣和个性因素:当教师是因为兴趣,或者说是喜欢。喜欢教师,无非是喜欢教师的工作方式、环境、对象等,包括教师职业的稳定性、生活方式的规则性,人际交往的主导性和对象的固定化等等,兴趣和个性因素是一个十分人性化、理想化的因素,因兴趣而工作,就不会是一个负担,而是一个享受,兴趣能够使人全身心投入,也容易创造职业成就。
地位或声望因素: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也是影响到人们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形象或声望从世界范围内看都是较高的,属于为数不多的被人们羡慕和地位显赫的职业之一。
使命因素:当教师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出于对教育作用的深切理解和重视,出于教育下一代,提高民族素质的强烈愿望等等。这是最高尚、最令人尊敬的职业动机和目的,也是动力最大,最容易创造出职业成就的从业因素。
从与人生目的的联系上看,职业的谋生目的往往是与物欲人生相联系的,而职业的兴趣目的往往是与欣赏型人生和雅趣人生相联系的,职业的使命目的则是受社会人生的目的观支配的。
(三)人生目的与人生意义
从纯自然、纯客观的眼光看,人的生命是没有人以外的目的和意义的。目的和意义都是人赋予的。所以,对人生究竟有什么目的和意义的问题,除了行为人自己,任何别人都是无法回答的。意义源于目的,目的是意义的前提。因为:目的的确立使我们的生命活动有了方向感、归依感;目的的追求使我们有了充实感、期待感;目的的实现使我们有了满足感、成功感、成就感。所以这些人生的积极、肯定的感受和体验都是生命意义的构成和表现,没有这些,就谈不上人生的意义。
(四)人生理想与教师的职业理想
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经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人生的理想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职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组成部分。所谓职业理想,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成就或境界。对教师来说,职业已经确定,职业理想就主要表现为在教师这一职业中所希望达到的成就和境界。
二、教师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一)人生态度和教师的人生态度
态度是人在一定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事物所持有的反应、评价和行为倾向。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由于这一倾向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贯性,因而,人生态度往往成为一个人对人对事的反应模式和精神风貌。
可以把人生态度从不同的角度用三分法分为三种典型类型。如从行为的动力倾向上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逍遥型,从情感表现上分为乐观型、悲观型和达观型,从动机倾向上分为社会型、自私型和公私兼顾或合理利己型等。
教师应该确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意义。
(二)人生价值和教师的人生价值
(关于价值、人生价值概念的涵义和人生价值的分类参见教材第七章第二节)
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教育价值来表现和实现的。教育价值就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表现是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等等,其价值存在的真正根基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学生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对象,其劳动的成效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是对一个老师人生价值最权威的评价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是一座超越时空,永不磨灭的价值丰碑。
人们常用“桃李满天下”来比喻老师的价值,这个比喻生动形象,但有局限,“满”仅仅是一个数量的概念,没有表现出质的含义。其实,教师的价值主要不是表现在教了多少学生,而是教出了什么样的学生,他们是不是把自己取得的成绩或成就和老师的劳动联系在一起,若干年以后,还有多少学生能够惦记着、想念着,感谢着自己的老师。一个受到学生广泛尊敬,能够被学生长期惦记着、怀念着、感谢着的老师是一个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老师。
三、教师的人生意义和幸福
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联系和区别参见教材第七章第三节。
教师的人生意义是指教师职业活动对教师个人生命存在及其活动合理性的肯定,是教师职业劳动乐趣的泉源和自我发展的可能性根据。
关于教师的快乐和幸福,可组织课堂讨论,讨论题可设计为:教师职业劳动的快乐和幸福可能有哪些?你个人将会从哪些方面体验和感受到教师的快乐和幸福?
四、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和境界。
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修养的目标和境界做出不同层次的划分。如从处理教书和育人的关系上,可以分为“教而不育”、“重教轻育”、“教、育并重”(教书育人)三个层次;从对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观感受上,可以分为“厌教敷业”、“从教执业”、“乐教敬业”三个层次;从对教师职业道德遵守的程度上,可以分为“以教谋私”(不遵守)、“依法执教”(基本遵守,守住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为人师表”(模范遵守)
对大多数人来说,从广泛性要求上,职业道德修养的最低目标是要守住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走出最底境界,提升到中间层次,在此基础上逐步往最高层次努力。对少数先进分子来说,要用最高层次要求自己,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楷模。
对于教师个人而言,职业道德及其修养知识的学习只是教师的道德人格建设的条件,而不是这一人格建设本身。后者需要教师具有坚定的“学为人师”的职业信念和进行知行合一职业道德实践。
第三篇:《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口语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这门课程的开设,对提高未来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乃至提高全民族的口语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口语作为一门公共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师范生正确把握教师口语的特点,运用教学口语的技能、教育口语规律以及教师在不同语境中的语言运用,使学生成为学习规范的、文明的、优美的语言的典范。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师口语是根据发展基础教育的需要、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需要开设的,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主要是:
1.教育师范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
2.能够用标准和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交际和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做到熟练地发准普通话声母、韵母 声调、音节,掌握语流音变的规律,具备一定的方言辩正能力。
3.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发声技能,做到语音响亮、圆润、持久不衰。
4.掌握一般口语交际技能。做到听话准确,理解快,记得清,有一定的辨析能力;说话清晰、流畅,得体,有一定应变能力,语态自然大方。
5.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口语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和其他工作情景的需要,调控声音的高低强弱,掌握语气、语调、顿连、重音、节奏等口语修辞技巧,口语表达做到科学、严谨、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1.根据不同内容,可灵活地采用讲授法、自学辅导法、小组讨论法、实践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2.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可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以教师集中辅导与自学、小组讨论相结合等多种教学形式。
3.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市电大将通过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辅导,发布教学信息
四、课程教学内容
上编 普通话训练
第一章 语音常识与发声技能(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发音器官和发音原理,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与语音的训练步骤,使语音响亮、清晰、持久不衰,为提高教师口语表达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基本概念:
共鸣腔 吐字归音 语音四要素 音节 音素 元音 辅音 重点难点:
• 了解用气发声的原理以及训练要领。• 掌握吐字归音的发音方法。
• 掌握语音的基本概念与训练目标,达到语音运用准确、规范、自然流畅。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一、发音器官
二、发音原理 第二节 发声技能训练 • 用气发声技能训练 • 共鸣控制训练 • 吐字归音训练
第三节 语音的基本概念与训练步骤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
二、语音训练的一般步骤
第二章 普通话语音训练(6课时)
教学目标:
• 认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明确普通话是合格的教师必须掌握的职业语言。• 正确掌握《汉字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系统,能熟练地发准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能直呼音节,正确拼写,并掌握语流音变。
• 熟练掌握 3755个第一级汉字的标准读音;词汇、语法较少差错。• 有一定的用普通话辨正方言的技能。基本概念:
声调 调值 调类 声母 韵母 语流音变 重点难点:
• 熟练读准四声,克服口语中声调不准的毛病。• 掌握普通话的 21 个声母,克服声母中的方音。• 读准汉字的韵母,并在口语中改正韵母中的方音。• 掌握普通话中的变调,轻声、儿化、“啊”的音变等语流音变,并在口语实践中正确运用。教学内容:
第一节 普通话的声调训练
一、声调、调值、调类的基本概念。
二、声调辩正
三、声调发音检测 第二节 普通话声母训练
一、普通话声母基本训练
二、声母辩正
三、声母发音检测 第 三节 普通话韵母训练
一、韵母基本训练
二、韵母辨正
三、韵母检测
第四节 普通话语流音变训练
一、声调音变训练
二、轻声的发音训练
三、儿化的发音训练
四、“啊”的音变训练
五、语流音变检测
第三章 普通话词语和语法的规范运用(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规范运用普通话词语和语法的常识,掌握分析对比方言词语、语法与普通话差异的方法,学会在普通话口语实践中使用规范词语,选用正确恰当的句式准确表情达意。基本概念:
普通话语法 方言语法 重点难点 :
对比分析方言词汇语法和普通话词汇语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词语的规范运用
一、词语规范运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词语的主要差异 第二节 语法的规范运用
一、语法规范运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方言语法与普通话语法的主要差异
中编 一般口语交际训练
第一章 朗读技能训练(3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朗读训练与教师口语的关系;了解什么是正确的朗读方式;通过朗读“四要素”能力的培养,学会运用朗读的多种技巧,以提高有声语言的表现力。基本概念: 朗读 朗读四要素 重点难点: 1、理解朗读四要素 2、朗读技巧的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朗读训练和教师口语的关系
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二、提高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教师口语训练的捷径 第二节 朗读训练的要求
一、什么是朗读
二、初学朗读五忌
三、朗读使用的语言
四、朗读者的身份
五、朗读要忠于原作品 第三节 朗读技能技巧训练
一、明确第一要素 —— 掌握朗读内容
二、明确第二要素 —— 确定朗读目的
三、明确第三要素 —— 分清朗读对象
四、明确第四要素 —— 掌握表达方法
第二章 听话技能训练(3课时)
教学目标:
明确听话训练的重要性;掌握听话要领,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做到: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有较强的听话辨析能力。基本概念:
反应 非语言性反应 反射 重点难点:
• 掌握听话的方法和技巧 • 运用说话技巧快速应对。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练好听话的方法和技巧
一、抓要点的技巧
二、诱导的技巧
三、推断的技巧
四、评价的技巧
第二节 听话能力的综合训练
一、听记训练
二、听辨训练
三、听测训练
四、听话组合力训练 第三节 听话能力的专题训练
一、对对方话语的反应
二、口语交际的“反射”技能训练
第三章 说话技能训练(4课时)
教学目标:
明确说话技能的重要性,掌握多种口语表达形式的特点要求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做到表意准确,语旨鲜明,态势得体,善于应变。基本概念:
复述 描述 解说 评述 演讲 即兴演讲 交谈 论辩 重点难点 :
• 理解掌握复述、解说、演讲、交谈以及论辩的内涵和技巧。• 学会运用多种口语表达形式。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说话训练的基本步骤
一、凭借文字材料的口语表达技巧
二、不凭借文字材料的口语表达技巧 第二节 凭借文字材料的口语表达技巧
一、复述训练
二、描述训练
三、解说训练
四、评述训练
五、命题演讲训练
第三节 不凭借文字材料的口语表达技巧
一、交谈训练
二、即兴演讲训练
三、论辩训练
第四章 口语交际的相关技能训练(3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态势语在一般口语交际和教师职业口语中的作用,掌握态势语运用的要领;初步掌握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和交际中心理沟通的方法。通过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基本概念:
态势语 调控 发散思维 集中思维 语境 重点难点:
• 掌握态势语训练的要领。
• 掌握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和心理沟通的方法 • 准确把握语境的内涵和作用。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态势语训练
一、态势语及其作用
二、口语交际中的态势语训练
三、态势语综合训练
第二节 口语交际中的心理素质训练
一、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障碍
二、克服口语交际中心理障碍的方法
三、口语交际中心理沟通的方法 第三节 口语交际中的思维训练
一、思维方式训练
二、思维品质训练
第四节 适应语境的口语交际训练
一、语境的内涵
二、语境的作用
三、适应语境的表达训练
四、礼貌语言的训练
下编 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第一章 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和基本技能训练(2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教师职业口语的规范性,能运用语音的多种表达技能技巧和口语修辞手段,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等任务。基本概念:
比喻 对比 委婉 暗示 教学语言修辞 重点难点:
• 掌握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
• 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
一、规范性
二、教育性
三、科学性
四、生动性
五、可接受性
第二节 语音在教师口语中的具体运用
一、音量调节训练
二、清晰表达训练
三、流畅表达训练
四、语气的运用
五、语调的运用
六、重音的运用
七、顿连的运用
八、节奏的运用
第三节 常用修辞方式训练
一、比喻的运用
二、对比的运用
三、委婉的运用
四、暗示的运用
第二章 教学口语训练(3课时)
教学目标: 把握教学口语的特点和要求。认真进行教学口语表达方式的综合训练,把握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注意领会教学口语在文科教学、理科教学和技能教学中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教学口语进行教学的基本技能。基本概念:
导入语 讲授语 过渡语 提问语 小结语 重点难点:
• 掌握教学口语的主要表达方式,并运用于课堂讲述之中。• 理解并掌握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训练的方法。教学内容 : 第一节 教学口语的特点和要求
一、饱含知识信息的话语
二、带有启发性、教育性的话语
三、以教材为蓝本的经过加工的话语
四、以讲析为主的话语
五、带有即兴成分的话语 第二节 教学口语表达方式训练
一、叙述语的运用
二、描述语的运用
三、解说语的运用
四、评述语的运用
第三节 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训练
一、导入语训练
二、讲授语训练
三、过渡语训练
四、提问语训练
五、小结语训练
第四节 教学口语在不同学科中的运用
一、文科教学用语特点
二、理科教学用语特点
三、技能类学科教学用语特点 第五节 教学口语运用中的因材施教
一、对不同接受水平的学生
二、对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
三、对不同个性的学生
第三章 教育口语训练(4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教育口语的性质、特点、要求及运用原则,通过训练初步掌握运用教育口语的基本技能技巧。基本概念:
沟通语 启迪语 激励语 批评语 暗示语 重点难点:
• 掌握教育口语的基本技能。
• 学会对不同对象的教育口语谈话技巧和谈话方式。• 掌握对学生群体讲话的策略与技巧。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口语的特点
一、针对性
二、说理性
三、诱导性
四、情感性
第二节 常用教育口语基本技能训练
一、沟通语
二、启迪语
三、激励语
四、批评语
五、暗示语
第三节 适应不同对象的教育口语训练
一、面对不同个性学生的教育口语训练
二、面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教育口语训练 第四节 对学生群体讲话的技能训练
一、日常活动中的群体讲话训练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群体讲话训练
第四章 教师其他工作口语训练(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教师其他工作口语运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了解并掌握教师在教育、教学以外的工作语境中口语运用的基本技能。基本概念:
教师其他工作口语 集会性讲话 研讨性讲话 重点难点:、把握教师其他工作口语运用的基本原则。2、掌握教师在不同工作场合中的谈话技能。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师其他工作口语运用的基本原则
一、转换交际角色
二、维护教师形象
三、营造和谐氛围
第二节 教师对不同工作对象的口语运用训练
一、与家长的谈话
二、与上级的谈话
三、与同事的谈话
四、与其他工作对象的谈话
第三节 教师在不同工作场合的口语运用训练
一、集会性讲话
二、研讨性讲话
第五章 教师口语艺术(2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教师口语艺术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教师口语艺术技巧;初步具备赏析优秀教师口语艺术风格的能力。基本概念:
教师口语艺术 声、情、义 重点难点 :
理解掌握教师口语艺术的特征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教师口语艺术的主要特征
一、关于教师口语艺术的概念
二、教师口语艺术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教师口语的艺术技巧
一、让话语负载丰富的感情
二、让微笑温暖学生心灵
三、让幽默发挥教育功能
四、让应变显露教育机智 第三节 教师口语艺术风格赏析
一、教师口语艺术风格的比较和借鉴
二、对教师口语艺术风格的赏析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主要教材:《教师口语》,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
参考书:《教师口语训练手册》,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普通话训练与测试》,贾正国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课程简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课程简介
【内容简介】
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解读、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内容与要求、正确处理教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三两大部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出台的背景和具体条文内容,掌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内容和相关要求,并能根据相关知识正确出来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人际关系。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员初步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规定,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内容和要求,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提高道德素质,并能用所学相关规定分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简介
【主讲教师】曲正伟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宏观教育管理、教育政策与法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教师的身份与身份认同》,获吉林省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年《论我国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利益主体因素》,2010 年获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专题讲座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及其践行 曲正伟(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进行解读
在讲解知识点之前,有几个相关问题需要给大家做以介绍:一是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二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特征有哪些。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理解教师职业规范的具体内容。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一职业紧密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同时,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包括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从这些规范和准则中内化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由此可见,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素质的根本和核心,决定着教师职业活动的过程、目标和结果。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
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目的、任务、对象、手段、工具、劳动成果等都不同于其他职业,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显著的特征。
1.高层次性
高层次性是指社会和他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总是处于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的较高水平和较高层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自己首先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自己要先加强修养、品德高尚。同时,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教化和榜样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客观上都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这些都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要处于较高水平和较高层次上。2.高自觉性
高自觉性是指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及其社会意义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并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和兴趣,较强的责任心和职责意识等。我国学者叶澜指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自觉和自律地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耐心对待学生,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而且,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并不局限于课堂上、教室内和校园里,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本人必须身体力行。这也体现出教师在遵守职业道德方面要有更高的自觉性。
3.承续性
承续性是指教师职业道德是在历史积淀中生成、继承和发展的。一定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既是一个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又是对历史上教师职业道行继承的结果。在教师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培育人才,他们总结并形成了一些教育经验和方法,久而久之,这些教育方法和经验作为一种广为提倡的职业道德传承下来,并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凝练,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教师职业道德。
4.示范性
示范性是指教师的品德和行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行为具有榜样和示范的作用。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强、身体和心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学生。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方式、行为修养等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和准则,而且是教育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发挥着“以身立教”的突出作用。
(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解读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我国非常重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1984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制定并颁发了首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试行)》,并于1991年正式施行。1997年,针对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原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2008年,又重新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从修订的整体历程看,每一次的修订都是基于新形势下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和原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修订而成的。但具体而言,2008年新《规范》的出台也有其自身的背景,具体可以概括为“三新”:
1.新阶段
可以说,新〈规范〉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这样的重要背景下修订完成的。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发挥我古哟巨大人力资源优势”,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其中,无论是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还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的作用和价值日益突出。
另外,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还要“上好学、读好书”,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发展。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先”。要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的高低就尤为重要。因此,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是否满意的一种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甚至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2.新要求
2004年中央8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三条就提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艰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第十条,又一次重申: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主力军作用。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也要明确育人职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也是“831”讲话中,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了“一个精神、四点希望”。一个精神就是“教师应该体现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四点希望:希望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希望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希望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希望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可以说,以上两个文件和讲话催生了新《规范》的出台,也为新《规范》的提出了新的要求。
3.新问题
新《规范》的出台另外一个现实的背景是,社会上少数教师的师德缺失和滑坡。他们人生理想趋势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个人幸福追求实在、行动选择偏重实惠。尤其是在市场价值泛滥的形势下,一些教师心态浮躁,用商业化的规划对自身价值进行衡量和定位,以能否带来经济效益作为自身是否成功的标志,这就使具有使命感和职业操守的教师职业日趋平庸化和泛商业化。
具体表现在:
(1)不爱生。一是将学生当成“知识”“美德”的容器;二是不与学生沟通;三是重智力,轻德育,只教书不育人,只做经师不做人师;四是亲疏有别,爱听话的,不爱淘气的,爱学习好的,不爱学习差的,爱白天鹅,不爱丑小鸭;五是给学生先见的贴标签,好学生、差学生;六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斥、漫骂、讽刺、挖苦,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和心灵摧残。
案例:2007年3月19日上午,一名19岁的女教师刘丽娜第一节课便让41名学生全部站着上,不允许写字。第二节课更为离谱,竟让学生依次伸出手,而她则用削铅笔的小刀子划孩子的手心。刚开始,她还是用刀背,但从第二个开始,便改用刀锋,在每个学生的掌心用削铅笔刀划伤出血,全班顿时哭声一片„„
案例:2003年4月12日,按照学校的要求,重庆市一名字叫丁婷(化名)的学生应于上午8时到校补课,但未按时到校,其班主任汪宗惠询问她迟到的原因,用木板打了她,并当着某同学的面对她讲:“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有资格。”12时29分左右,丁婷从该校中学部教学楼八楼跳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中午12时50分死亡。经过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审理一审宣判,被告人汪宗惠犯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案例:2000年10月20日,云南玉溪市北城镇夏井小学四年级一班数学教师潘光礼因不满学生何卫被打后骂其为“潘狗”,遂提出4个惩罚条件让其选择,第一是让每个学生依次打1000棍子;第二是老师亲自动手打100棍;第三吃下1000只活苍蝇;第四吃树上的绿虫。何卫选了第一项。何卫怕老师又下重手,表示愿让同学打,一女生迫于无奈,边打边哭,一共打了何卫200余棍。何卫当即被打得皮开肉绽,由于受不了如此体罚,他又只得哀求选择吃苍蝇。潘光礼听后,当即就叫几个男生到外面捉来了10只苍蝇,强迫何卫生吞下去。慑于潘的“威严”,何卫一边哭泣一边抓起7只苍蝇放进嘴里,吞下了3只后,由于恶心引起了呕吐,剩下的4只也被吐了出来。潘光礼认为分量不足,又让何卫吃下吐出来的4只苍蝇,后在何卫的苦苦哀求下才作罢。
从这些新闻媒体曝光的桩桩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教师道德素质在迅速滑坡,已经出现严重的“师德缺失症”。这种“师德缺失症”多表现为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中出现那些有悖于教育法规和教育道德的行为,同时也包括教师心理堕落腐败的特征。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这些令人发指的案件,尽管只是少数,但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师崇高的职业声望!这些“灵魂工程师”频频“出轨”的案件,已经为我们的社会敲响警钟!的
(2)不敬业。具体表现在:一是工作没有事业心,责任感,对待工作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当着和尚还老想着能不能不撞钟!二是个人利益至上,功利心太强,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再小也干,对自己没好处的事再大也不干,见活就推,得空就蹓,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教学成绩一塌糊涂。三是缺乏教学激情,倦怠心理严重。
四是课外辅导、因材施教,这些基本的职业要求对他们来说都成了过高的奢望。干起工作讨价还价,缺失奉献精神。五是不爱岗,从事厌恶教育事业、厌恶学生。谈不上乐业、勤业、精业。
(3)不进取。主要表现:一是抱着“老本”不放,不求上进,弄虚作假,观念陈腐(“一张文凭打天下”)。二是课外时间,热衷玩耍,根本没有自我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概念,消极对待学校的教研活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或其它岗位培训心不甘情不愿,采取应付态度。三是家里麻将桌、麻将牌、扑克等娱乐工具应有尽有,书架上,除了教科书和参考书外,难以找到其它的书,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奢侈。
(4)不守法。主要表现:随意停课、驱赶学生、送回家教;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侵犯学生隐私;公布学生分数,按分数排名;没收学生物品;限制学生自由;
案例: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时,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这就是证据!”
案例:2009.3.20日,四川泸州某技校高护14班一名女生,上课时因玩弄头发被外语老师训斥后顶了几句嘴,外语老师遂将此事状告该班班主任,班主任袁老师(该校留校自愿当教师的学生、19岁),一怒之下罚全班同学下跪。63名学生中除4名没跪外,其余59名齐刷刷地在木凳上跪了近20分钟。班主任袁老师认为此举是对学生负责,她称:“我叫他们下跪不是给我跪,是给他们家长跪。只有腿跪痛了,他们才会想起家长赚钱的辛苦。”
(5)不师表。具体表现:一是部分教师品质不良,文明习惯不好:二是上课衣着不得体。穿着浓装艳抹,追求时髦,却教导学生如何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三是不遵守校记校规。经常上课却迟到早退,要求学生重义轻利,自己却为蝇头小利与人争吵,不注意公众形象。四是语言粗俗,随地吐痰,满嘴酒气;五是个别教师家庭道德败坏,不能正确处理家庭内部关系;六是工作中不讲相互配合,不讲团结,不顾大局,要么是整天牢骚满腹,跟领导撒气、闹意见;要么是采取极端行为,到处乱举报,乱告状。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2008年重新修订的《规范》,更加强调职业精神,尊重道德属性。它既体现了教师职业神圣性的一面,也考虑到其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平凡性,并承认教师职业境界的层次性;它既有适度超前的目标性引导,又明确了不容许超越的行为底线,因而更加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与要求。
2008年重新修订的《规范》基本内容有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其中,“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规范》对教师“爱国守法”的要求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国守法,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爱国和守法。爱国的具体要求是“两热爱、两拥护”。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决不是“空洞的口号”或“正确的废话”。它是千百年来逐渐形成的一种深厚的道德情感,是对全国人民共同的基本道德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
教师爱国集中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忠于教育事业和献身教育事业;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教育使命与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结合起来,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出热爱祖国、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的具体要求是知法、懂法、守法。守法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教师要在从教过程中依法行使教育书人的权利,履行法定的教育义务和责任,切实做到依法治教和依法执教。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规范》对教师“爱岗敬业”的要求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教师的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为热爱自己选择的岗位、热爱工作和热爱学生。
热爱岗位,意味着尊重和珍惜自己的选择,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热爱工作,表现着对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态度和决心;
热爱学生,意味着对学生人格和生命的尊重、对学生潜能和自觉的信任、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理解、对学生知识和不足的宽容,表现为对学生的关注和关心和关爱。
教师可以和普通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可以追时髦,赶时尚,可以谈钱言利,吃肉喝酒,但不必故作清高,也没有必要道貌岸然。教师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因此不能玩忽职守,必须敬业。对教师而言,缺乏敬业精神同样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敬业,是对一名普通教师的起码要求,是维持师德的底线。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
教师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则。我国古代思想家非常提倡敬业精神,孔子称之“执事敬”全身心的投入。南宋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
爱岗是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爱岗的具体表现。不爱岗就很难做到敬业,不敬业也很难说是真正的爱岗。爱岗不敬业的教师,因该是属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型。
案例:二○○八感动中国人物——李桂林、陆建芬:烛照深山—云梯学校、悬崖小学 李桂林、陆建芬(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男,42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教师。女,41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代课教师。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1990年,李桂林夫妻来到这里,村民的落后与贫苦深深的震撼了这对彝族夫妻。强烈的同情心和民族感使李桂林坚定了扎根二坪搞教育的信心,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他与妻子18年如一日地教书育人,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共149人,其中有22人是从外村慕名而来的。李桂林本人还两度被评为县优秀教师。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精神巨变,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此外,还有广西融水县泗柳屯教学点就是一所只有4个人的学校,即一位教师3个学生;吉林省野猪沟小学的学校,隐身在一个山脊背后,学校里如今竟只有一个校长、一名老师和一个学生,即2位教师一个学生。这些学校的教师,如同李桂林夫妇俩一样,都在极其艰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里苦守苦撑着,默默无闻地为教育事业奉献着。在泗柳屯教学点,这位有着37年教龄的许振光老师,8年来每天步行4个多小时山路往返家校之间,一个人担当着教学、后勤等学校所有工作。在野猪沟小学,校牌是一块破旧的木板,没有煤可以取暖,两位教师仍不舍不弃,每周一早晨师生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风雨无阻。
教师的工作性质有别于其它行业,教师不应把本职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应当作一种事业,热爱它,干好它,其具体表现就是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教师职业的灵魂
《规范》对教师“关爱学生”的要求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或厌恶孩子是教育成败的分水岭----这是一条教育的辩证法。要做到关爱学生,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牢固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皆可以成尧舜”的思想理念。相信学生“行”。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他们不是为好学生存在的,或者说一个真正的好教师,不仅仅在于他培养了多少好学生,更在于他转化俩多少后进生。学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生。“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影响行动。
其次,生命平等的意义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所有社会职业的地方就在于,他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不是物,而是活生生的人类个体。这些个体各不相同,但都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些个体起先都是柔弱的,但只要有阳光雨露,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再次,把学生当作助手和朋友。教师要做到了解学生。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要当好先生,先要当好学生,你当不好学生,你就当不好先生。他还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如果我们不与小孩子走在一起,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一切教育只会变成空中楼阁。陶对孩子的了解非常细腻、透彻。他说: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你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早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到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选了一样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别的孩子,好比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
第四,正确处理“严”与“慈”的关系,坚决防止体罚行为。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
案例:某学校有位数学老师,他对学生很严格,如果有学生犯了错误,他总是用非常严厉的话语进行批评。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个学生考试时打小抄,他把学生的卷子撕了,还用非常粗俗的话讽刺学生,这个学生受不了老师的讽刺和挖苦,再也没有上学。
这位教师的行为违背了教师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但必须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不能以任何借口歧视、侮辱、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案例中教师用非常粗俗的话讽刺和挖苦学生的做法是错误的,其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形象。
第五、保护学生的安全,关心学生健康。教师对学生的爱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那就是要关心学生的安全。安全不保,何谈教育。作为教师要时时刻刻把学生的安全放在心中,处处为学生安全着想。
案例:2008年汶川5.12地震中,许多老师。用他们的沉着、冷静、机智,甚至鲜血和生命,维护师尊,铸造师魂。
在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废墟下,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48岁的代课教师杜正香,在生死攸关的一刹那,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她对学生最深挚的爱。同样,吴忠洪老师坚守“一个都不能少”,当听到有学生还没下来时,他义无返顾地从三楼返回四楼,这时楼体突然垮塌。吴老师和几名学生被吞噬。
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学生园的瞿万容老师“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德阳市东汽中学遇难教师谭千秋“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他却不幸遇难;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青春定格在了26岁。
最后,要讲究爱的艺术。教师对学生的爱包含着重要的教育因素,师爱能唤起学生的爱和信任,在学生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后,教师便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引领学生求真与向善,开创学生美好的未来。但大雪无痕,大爱无声。天籁无音,师爱应无声。
教师爱的艺术主要体现在爱在关键时。如学生生病、学生家庭变故、节假日、收放假时、学生集体活动、天气突然变化等。
教师爱的艺术主要体现在爱在细微处。如生活冷暖、心情变化、学习起伏、思想动荡等。教师爱的艺术主要体现在爱在无声中。
调查表明:许多教师还是很爱学生,但爱生的方式不对,学生不领情,甚至怨恨。如对学生的严格有如“警察抓小偷”,师生关系如同“猫见老鼠”。对学生的爱要体现在不声不响、不漏痕迹之中。
案例:全国优秀班主任——桂贤娣创造的“因生给爱十法”
体弱生爱在关心病残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耐心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鞭策后进生爱在赏识
4.教书育人——教师职业的天职
《规范》对教师“教书育人”的要求是:“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职业的根本区别所在。一名教师如果不能认真教书,潜心育人,就一定会当不好一名好教师,就一定会误人子弟。
首先,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和探索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其次,要克服倦怠心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第三,刻苦钻研,做专家型教师。
第四,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多尺度评价学生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专业要求,它是教师工作的具体内容。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规范》对教师“为人师表”的要求是:“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学生时期是人的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都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因此,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为人师表已成为对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教师应做到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以自己的人格和学识影响和教育学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有人说:一个知识有缺陷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有缺陷的人无法用知识来弥补,教师师德缺乏对学生的影响源源胜过知识缺陷的影响。
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当教师的资格。——马卡连柯
一名合格的教师,在与他面对面的学生面前,他本身就是一本书,一本开卷有益的好书。因而他的仪表风度、工作态度、学识修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产生的终生性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与课堂都不可取代的。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规范》对教师“终身学习”的要求是:“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只有教师的发展才会促进学校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从这一点来说,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的应有之义。为此,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努力,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不至于被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淘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不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究其终生,也只能是一个教书匠。”
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所谓行为规范,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所作所为,必须符合一定的规矩,约束在一定范围之内。行为是动机的表现,动机支配行为。不同的社会成员,由于不同的需要会产生不同的动机,从而也就会导致不同的行为。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是教师在职业活动过程中,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履行教师职责、严守职业道德、从思想认识到日常行为应遵守的基本准则。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内容
教师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从广义上看应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由国家立法机构和行政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教师活动要求的法律、条例和守则等,这些要求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是每一位教师获取任职资格过程中必须学习和牢记的。第二个层次是由社会的道德规范及人们所公认的职业特点所构成的。与第一个层次所不同的是,它是通过社会公众舆论、群体力量、个人的自尊、习惯等形式来实施。
教师的行为是多方面的,其行为规范涉及到教师活动的诸多内容。根据《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总的行为要求,结合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师的行为规范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执行者,在思想道德行为方面就必然要遵循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师要做到:
(1)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恪尽职守,教书育人。(3)当好学生的表率,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勇挑重担、乐于奉献。(5)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自尊自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锐意进取、注重身教。
(6)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廉洁从教。2.教育教学行为规范
《教师法》规定了教师具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这说明教师在教学中有充分的自由和自主权。但对于教师来说,如何端正教学态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如何组织好教学过程,以及如何钻研业务,认真备课,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等是必须认真对待和不断探索的问题。不同的教育教学行为会收到不同的效果。为此,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
(1)端正教学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每一项内容,全心全意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2)钻研业务,认真备课,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3)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一视同仁,不讽刺或挖苦学生。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任务。
(5)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3.人际交往行为规范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由于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充满着教育性的活动,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特殊性。按照交往主体的不同,我们将教师人际交往划分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往,教师与领导之间的交往以及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往四种类型。在以上四种交往类型中,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行为规范。
(1)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和情感;严格要求,耐心辅导,循循善诱,不偏不袒,客观、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个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不体罚和变相体罚。
(2)教师在与其他教师的交往中要做到: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平等相待,乐于助人,和谐共处。
(3).教师在与领导的交往中要做到:尊重领导,服从安排;正确摆正个人利益和工作大局的关系,将学生园的要求放在首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4)教师在与学生家长的交往中要做到:尊重家长,理解家长;加强联系,注重采用不同方式与家长联系和沟通;虚心听取家长意见,充分调动家长的教育积极性,形成教育合力。
(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规范自身的职业行为,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教育质量。
1.爱国守法的践行要求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做爱国守法的模范,并将爱国守法融于教育教学活动中。
(1)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与国家的未来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保育和教育孩子,而是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培养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事业,有了这种认识,才能自觉担负起这份责任和使命。
(2)树立为祖国教育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理想,做爱国守法的模范。教师只有体验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崇高,才能做到言行一致,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处处为事业着想,矢志不渝地为培养学生而默默奉献自己的一切。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为此,教师必须做到知法、守法和不违法。在宪法的指引下,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为骨干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坚决贯彻教育法律法规,严格依法执教。依法执教要把法定的职业规范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法律为尺度,严格依照法律进行教师职业行为选择。
(3)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渗透爱国守法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合法、规范、严谨,要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通过领域渗透、主题教育或社会实践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教育。同时,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知法、守法,重视对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
2.爱岗敬业的践行要求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做到爱岗敬业,具体的践行要求是:
(1)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岗位。这意味着教师应尊重和珍惜自己的选择,表现出对教育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态度和决心。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感到教育活动对她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她也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活力,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2)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对学生的热情关怀,尽心尽力,富有责任感。要立志奉献,杜绝敷衍塞责,全心全意地为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同时还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忠于职守,坚守岗位,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锲而不舍,执着追求,锐意创新,尽可能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3.关爱学生的践行要求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必须把对党、对人民和对教育事业的爱,倾注到学生身上,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爱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个体发展是有差异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特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很难设想,一个经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能在学生中间建立起自己的威信。教师对学生的爱还应是理智的,教育爱中包括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严慈相济是教师关爱学生的基本要求。
4.教书育人的践行要求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崇高职责,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具体的践行要求体现在:
(1)对学生有爱心。爱是教书育人的桥梁。教师的爱是沟通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的金钥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书育人不能是教师简单传授知识和观点的过程,而应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共同探究的过程,师爱则有力地推动着教书育人的实践,赋予这一过程以活力。
(2)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在学生的心中,教师是智慧的象征和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这就要求学生园教师在保教活动中,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用高尚的品行去影响学生。
(3)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学生园教师只有勤于钻研,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善于总结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取得突出的成绩,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
5.为人师表的践行要求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做到为人师表,具体的践行要求体现在:(1).加强语言修养。学生园教师的语言在保教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组织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把好语言关。表扬不能失实、超限;批评不能贬斥,刺伤,要很好的掌握分寸,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教育性、启发性。(2)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的行为表达着情感,学生从教师行为中接受着情感的熏染和启迪。这是因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相互接触,教师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既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问题,认识人与人关系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道德品质成长的最直观、最生动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行为,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只有把尊重师德规范变成自己深刻的信念,才能有为人师表的自觉行动。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无声的命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身体力行。
(3)教师要以高尚的形象树立威信和尊严。庄重、大方、整洁、朴素的着装,能够体现出教师的职业特点与美感,进而树立教师的威信和尊严。教师还要把学生放在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要讲清道理,以理服人,不能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同时,教师还必须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增强教育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为人师表。
三、正确处理教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要遇见的有以下几类人际关系:
(一)运用行为规范处理与学生的关系
师幼关系是最基本、最突出的关系。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到如下几点: 1.尊重学生。即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情绪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
2.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形成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符合学生教师的言谈举止。加强技能技巧的训练,并能将技能技巧灵活运用于不同领域教学中。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3.教师要理解与宽容学生的错误。学生都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经常问东问西,摸摸这,碰碰那,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面对经常犯错误的孩子,教师如果过于严厉地批评甚至体罚,那么学生会越来越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教师应以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运用行为规范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教师和家长以学生为纽带被置于同一个教育系统中,她们共同的目标就是将学生培养成才。只有在教师与家长的教育合力下,学生才能够顺利而健康地成长。在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中,教师要做到:
1.尊重和信任家长。从一定意义说,教师和家长实际是教育伙伴,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都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早期教育而努力。尊重和信任家长是教师与家长建立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
2.与家长进行真诚地交流。学生教师的工作一方面在于为保教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是为家长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因此,教师要主动和积极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在学生和家庭间建立和谐、密切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理解并尊重家长的意见和看法。家长对教师产生的无论上积极还是消极的意见和看法,其实都是从孩子的角度有感而发的。由于各自的教育不同,知识经验,家庭背景,期望标准不同,教育也随之不同,而教师也有自己教育方法。教师要尽量尊重家长的意见和看法,并把自己的看法向对方表达清楚,并期待能够在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基础达成共识。
(三)运用行为规范处理与同事和领导者的关系
无论在任何单位工作的人都必须处理好各自与同事和领导者的关系,学生园教师也不例外。在处理与同事和领导者的关系中,教师要做到: 1.提升自身素质。教师要想处理好与同事和领导者之间的关系,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以身作则,人品正、责任心强的好教师,并切实加强师德修养,坚持师德与师能并重,才能有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2.尊重他人,以诚相待。相互尊重是教师道德境界的体现,也是教师调动帮助自己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基础。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团结和睦的同事关系和融洽支持的集体,这要求每位学生园教师应该尊重他人,维护其他教师的威信,做到平等待人,宽容大度,虚怀若谷。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当遇到问题或冲突时,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既认识自己的要求,也能够体会他人的需要,这样才会得到同事的尊重。
3.尊重领导,服从安排。与领导交往,在群体组织是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园教师在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中,必须尊重领导,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主动接受领对自己工作的监督和考查,发现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要通过正常途径,抱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予以指正,帮助领导改进工作。同时还要体谅领导,为领导分忧,教师关心和支持领导是对事业负责的表现,教师应积极与领导同心协力做好工作,并从学生园整体的利益出发,互谅互让,这样才能建立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答题后继续观看
1、教师职业道德只包括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这种说法正确吗?B
错误
A
正确
B
错误
1、教师职业道德有哪些特征?A B C D A 高层次性
B 高自觉性
C 承续性
D
示范性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什么?A 教师
A 教师
B
学生
C
校长
D
社会
1、学校的管理人员或后勤人员不用承担育人任务,这种说法正确吗?
A
正确
B
错误
1、为人师表具体的践行要求体现在哪些方面?B C D
A
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岗位
B
加强语言修养
C
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
D
教师要以高尚的形象树立威信和尊严
教师的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突出的关系是什么?B 师生关系
A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B 师生关系 C 教师与领导的关系 D 教师与同行的关系 尊重 信任家长
及时沟通
密切沟通合作
形成合力
理解
1、教师职业的灵魂是什么?B
爱岗敬业
C
关爱学生
A
爱国守法
B
爱岗敬业
C
关爱学生
D
教书育人 学校里没有差生
只是有差异的学生
放错了地方的宝贝
面向全体学生
独特的生命
人格
小朋友
当好先生,先要当好小学生
了解学生 了解孩子 严
慈
严而有度
严而有法
保护学生的安全和身心健康 教师的天职是什么?D
教书育人
A
爱国守法
B
爱岗敬业
C
关爱学生
D
教书育人
第五篇: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微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课程类别: 选修 课程学分数:4 课程学时数:54 授课对象: 口腔八年制
参考教材: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生物化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七八年制的专业基础选修课。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基础,主要阐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微生物在生物学中的地位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利用这些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课打下基础,使微生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
(1)系统地掌握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其营养、代谢、生长以及遗传变异、基因重组和生态分布等方面的微生物学基础理论。
(2)较全面的了解微生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加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3)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教学要求:
要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课堂ppt讲授、提问、讨论、答疑、课后作业
四、教学内容(需标注熟悉、掌握、了解)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论这一章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学在纵向和横向的发展概况及学科特点等。主要内容:
1、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支学科
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4、微生物学的特点及展望 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实验课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使学生重点掌握微生物学中几项基本技术,主要包括分离培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涂片染色技术、显微观察技术及菌种保藏技术等,同时了解微生物的形态。
重点和难点:本章难点对三大类微生物的认识与区分;教师需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实验课做好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掌握)
1、无菌技术
2、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方法
3、微生物保藏技术
第二节 显微镜和显微技术(掌握)
1、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
2、制片和染色技术
第三节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形态和大小(了解)
1、真细菌和古细菌
2、真菌
3、藻类
4、原生动物
第三章 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实验为辅,使学生重点了解微生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尤其区分出原核微生物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微生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难点是不同微生物细胞壁结构的多样性,尤其要注意G+和G-菌的区别及应用; 主要内容:第一节 原核微生物(熟悉)
1、细胞壁
2、细胞壁以内的构造
3、细胞壁以外的构造 第二节 真核微生物
1、细胞壁
2、纤毛和鞭毛
3、细胞质膜
4、细胞核
5、细胞质和细胞器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营养要求”一节以自学为主,“培养基”一节以课堂讨论为主(事先布置思考题),然后以总结讨论课形式介绍有关“培养基”内容与“物质运输”内容,使学生重点了解培养基的组成原理和各营养物的生理功能。
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是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及营养类型,难点是对各营养类型碳氮能源间关系的理解。
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掌握)
1、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2、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二节 培养基(熟悉)
1、配制原则
2、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掌握)
1、扩散
2、促进扩散
3、主动运输:初级主动运输,次级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等
4、膜泡运输
第五章 微生物代谢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产能代谢”为主,以“物质代谢”为辅,重点介绍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使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微生物有各种不同的代谢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的代谢产物,从而激发学生去开发未知的微生物世界,以寻找新的代谢产物的可能性(即微生物新产品的开发)。
重点和难点:能量代谢是本章重点,难点是微生物产能代谢不同途径的区别与联系 主要内容:第一节 代谢概论(了解)第二节 微生物产能代谢(熟悉)
1、生物氧化
2、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3、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4、能量转换
第三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熟悉)
1、细胞物质的合成
2、其它耗能反应:运输、运动、生物发光 第四节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熟悉)
1、酶活性调节
2、分支合成途径调节:同功酶、协同、累加等 第五节 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熟悉)
1、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2、次级代谢的调节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重点讲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以及影响生长的环境因子和控制生长的理化因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于科学研究或生产实践中,利用环境因子或理化因子人为地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重点和难点: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并理解这一规律出现的原因,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的作用;
主要内容:第一节 细菌的个体生长(掌握)
1、染色体DNA 的复制和分离
2、细胞壁扩增
3、细菌的分裂与调节 第二节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1、细菌群体生长规律
2、生长的数学模型
3、主要生长参数
4、连续培养
5、同步培养
第三节 真菌的生长与繁殖
1、丝状真菌的生长繁殖
2、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第四节 环境对生长的影响及生长的测定
1、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第五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1、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因素
2、控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第七章 病毒(自学,该章内容学生在《医学微生物》中会系统学习)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相对独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非细胞生物——病毒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其中讲述重点包括: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复制周期等。重点在于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和组成;感染循环和溶源性等,难点在于“噬菌体的复制合成”。通过介绍几种亚病毒因子把学生思路引向由“朊病毒”引起的思考,从而把基础微生物学与科学前沿结合在一起。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病毒与细胞型生物的区别——病毒的特征及病毒复制的动态过程。难点是病毒复制的动态过程及一步生长曲线等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一、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二、病毒的宿主范围
三、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病毒的分离和纯化
二、病毒的测定
三、病毒的鉴定 第三节 毒粒的性质
一、毒粒的形态结构
二、毒粒的化学组成 第四节 病毒的复制
一、病毒的复制周期
二、病毒感染的起始
三、病毒的大分子合成
四、病毒的装配与释放 第五节 病毒的非增值性感染 第六节 亚病毒因子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包括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介绍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诱变育种和重组育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常规育种技术,并通过认识微生物遗传多样性,微生物基因组结构进而认识微生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关系,从而把微生物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联系在一起。
重点和难点:主要是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接合作用、转导、转化、性导、酵母的遗传特征、真菌的准性生殖、微生物育种及突变菌株的筛选;难点是转化,转导,性导,结合及准性生殖等一系列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主要内容: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熟悉)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 第三节 质粒和转座因子 第四节 基因突变及修复(掌握)
1、突变的类型及其分离
2、突变的分子基础
3、DNA的损伤与修复
第五节 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掌握)
1、接合作用
2、转导
3、转化
第六节 真核微生物的遗传学特征((了解))
1、酵母的遗传特征
2、丝状真菌的准性生殖 第七节 微生物育种(了解)
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以自学和讲授相结合,辅以适当的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作用,重点认识极端微生物的开发利用和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等新的生长点。重点和难点: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具体作用较重要; 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了解)
1、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2、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第二节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了解)
1、微生物群落
2、土壤、大气和水域中的微生物
3、动、植物体中的微生物
4、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5、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及霉腐控制
第三节 人体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了解)1 人体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通过水体中的传播 3 病原微生物通过土壤中的传播 4 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的传播 第四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了解)
第十章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认识微生物的进化关系进而了解生命三域的主要特征,重点掌握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
重点和难点:进化的测量指征;三界生物理论;分类学的内容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是目前进行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参考书目;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特征,包括基因型特征和表型特征;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自动化分析技术。主要内容:第一节 进化的测量指标(掌握)第二节 细菌分类(熟悉)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了解)第四节 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及自动化分析技术(了解)
第十一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了解)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实际上是全书知识的综合应用,重、难点相对较少;因此自学为主,教师只就学生疑问进行讲解。
重点和难点:真细菌的多样性;古细菌的多样性;真核生物的多样性 主要内容:第一节真细菌的多样性
1、真细菌系统发育总观
2、真细菌的主要类群
3、放线菌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古细菌的多样性
1、古细菌系统发育总观
2、极端嗜盐古细菌
3、产甲烷古细菌
4、嗜热古细菌
5、无细胞壁的古细菌
6、微生物生存的温度极限
7、古细菌-------地球早期的生命形式 第三节 真核生物的多样性
1、真核微生物系统发育总观
2、藻类
3、真菌
4、粘菌
5、原生动物
第四节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十二章 感染和免疫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在微生物学中是比较偏医的一章,由于学生会在《医学免疫学》等必修课程中系统学习,为了避免重复教学,这里仅初步介绍细菌性传染机制和人体(宿主)的免疫系统,使学生了解传染与免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人体(宿主)的特异性免疫及免疫学的实际应用,本章通篇都较难掌握,各种技术易混淆,因为部分内容与人体生理学联系较紧密。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传染的机制(掌握)
1、传染的途径与机制
2、微生物的致病性
第二节 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掌握)
1、生理屏障
2、体液因素
3、细胞因素
4、炎症反应
第三节 宿主的特异性免疫(掌握)
1、特异性免疫的一般概念
2、抗原和抗体
3、B 细胞和体液免疫
4、T 细胞和细胞免疫
第四节 免疫学的实际应用(了解)
1、生物制品
2、诊断免疫学
3、血清学免疫的应用
第十三章 微生物生物技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是从宏观上对上述内容的总结和延伸,通过介绍微生物工业发酵的方式、发酵产品和应用价值等,进而激发学生开发微生物新产品的热情和欲望,从而使学生在后续课程中进入更深刻的学习阶段。
重点和难点:工业发酵的主要特征与方式;工业发酵的主要产品。主要内容:第一节 工业发酵的菌种和特征(熟悉)
1、生产菌株的来源和要求
2、大规模发酵的特征
第二节 工业发酵的方式(了解)
1、连续发酵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发酵
3、固态发酵
4、混合发酵
第三节 发酵的主要产品(了解)
第四节 微生物在冶金、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了解)
五、课程考核
考核类型:考试
计分办法:平时成绩按30%计,期末考试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