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城镇规划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再思考(一)
高职城镇规划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再思考(一)摘要]针对高校学生毕业实习时间代写论文相对集中,人员扎堆,尤其是城镇规划专业实习场地有限,实习效果不良;新农村建设要求城乡统筹,基层规划部门却比较缺乏专业人才的状况。探讨让学生提前实习,分散时间,分散人员,多层次,多渠道深入基层调研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高职城镇规划实践性教学新农村建设
高职城镇规划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适应能力强,具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景观、城市交通道路网规划设计、城市管理、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规划、设计部门从事规划设计和管理等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才型、复合型高级规划技术人才。
加强实践性教学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城镇规划专业的教学计划包括设计实践课,如建筑初步,城镇总体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园林绿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专用周实习如认识实习,测量实习,调研实习,毕业实习等。
现实存在的问题是,各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实践性教学学时不尽相同,但最后一学期毕业实习的时间和人数是相对集中的。由于本专业实习基地有限,如规划设计院、规划管理部门、城建局等相关单位,能接纳的实习学生人数是极为有限的,造成许多学生根本找不到对口的实习单位实习,造成毕业实习质量下降。这种毕业实习方式的弊端在于时间和人员和过于集中,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新的实习做法和建议,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提高专业素质。
一、增加学生课外实践性学习时间,拓宽实践性教学内容 城镇规划专业主要实践教学及基本要求是:认识实习参观建成建筑,对建筑物进行初步了解;工地实习实地了解建筑组成部分及其构造;素描实习素描技法练习;水彩实习水彩技法练习;建筑表现实习建筑表现技法练习;城市局部地段测绘了解城市局部空间的尺度、结构组成、布局方式;城市综合社会实践调查了解城市职能、结构、总体布局和城市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专题性的深度调研;城市设计实践亲身体验和了解规划师工作的内容、方法和过程;毕业实习针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实地踏勘、专题调研及收集资料;毕业设计结合真实课题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第二篇:关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再思考
关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再思考
[摘要]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工学结合专业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适应国际市场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与学断层、双语教师能力欠缺、毕业生不适应工作环境等问题。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分级教学,坚持教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建立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系统工程。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5-0148-02
[作者简介]张懿(1985-),女,浙江台州人,助教,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
自2001年我国教育部推广实施双语教学改革以来,各高等院校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一)开展双语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院校不同于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的研究型高校,也不同于以培养通识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型高校,高职培养的是技能型劳动者。中国加入WTO后,外贸就业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外贸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外贸人才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高等本科院校国贸专业的普及让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要使高职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具备竞争优势,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应着重培养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使其具备国际交流能力,符合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而这种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将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与外语语言能力相结合,双语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开展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特色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日新月异,国际贸易学知识体系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国际贸易专业是涉外性很强的专业,其主干课程的国际通用性较强,如国际贸易实务、对外贸易函电、单证制作与流转、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英语专业术语。对《INCOTERMS 2010》《UCP 600》等进出口业务中遵循的国际惯例采用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国际规则和惯例的内容。就课程实践而言,能够用英文准确缮制信用证、提单、商业发票、汇票、装箱单等外贸单证是从事实际外贸业务必备的技能,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英语显得尤为重要。很多高职院校引进了外贸实习软件让学生熟悉进出口流程,将理论联系实际,而学生对外贸英语词汇掌握的熟练程度将影响到国际贸易模拟操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国际贸易专业的特色决定了推广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三)开展双语教学是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6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工学结合的本质是将专业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相结合,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外资企业、跨国公司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以就业为导向,注重使学生的校内学习内容与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而开展双语教学适应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我国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与学出现断层
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借助外语学习工具促进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强调课堂上师生之间用外语进行互动和交流。但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教与学断层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师仍占主导地位,整堂课以教师用英文讲解课程内容为主,大部分时间用来对专业词汇进行翻译解释,甚至对外文教材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对双语课有畏难心理,缺乏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从教师角度来看,与一般课程相比,双语课程不但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能够熟练运用外语交流,需要教师在备课、授课、考试等环节多下功夫,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采用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角度来看,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难以适应双语教学,需要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克服专业知识和英语学习的双重压力。
(二)双语教师能力欠缺
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已经从强调“知识理论型”转向“双师型”,在双语教师的选择上,很多高职院校能够选用有国外留学经历或双师型教师,并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素质教育与专业培训,但在强化在职教师外语培训方面做得不够,如针对双语教材进行短期培训,或选派教师赴国外访学等仍未纳入高职教师在职培训体系。这说明高职院校的双语师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受到目前双语教师能力的制约。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双语教师团队是促进高职双语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毕业生难以适应工作环境
虽然高职院校从自身办学条件和生源情况出发,对国贸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但高职毕业生步入社会后仍然会面临双语教育与实际外语环境之间的巨大落差。他们在与国外客户进行贸易磋商时不能有效地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国贸专业的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学习仅以通过考试为目的,忽视了对外贸实际工作中需要的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高职双语教学缺少外语语言环境和氛围,如学校定期举办模拟广交会,但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仍以使用母语为主,这必然影响到双语学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再思考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分级教学
从就业取向来看,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中从事外贸与内贸工作的所占比重较大,如果从事外贸业务,对于外语水平的要求较高,如果从事内贸业务,用英语开展工作的可能性较小。此外,还有一些学生会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因此,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就业取向的差异化。在双语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给予学生选择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外语基础、兴趣爱好、就业取向等因素考虑是否选修双语课程。双语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采用分级教学,可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摸底测验后分为A、B、C三类,要求A类学生尽量使用英语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课外专业知识;B类学生的英语处于中游水平,对其用英语授课的同时应适当增加中文补充解释,增设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C类学生英语基础较弱,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其进行简单的英语渗透,比如用英语讲述关键词和专业术语,结合视频等让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专业外语。
(二)结合工作实践强化语言环境和能力锻炼
加拿大是世界上实施双语教学最为成功的国家,其“沉浸式双语教育”被广泛借鉴。它试图通过在学校创造一个两种语言并用的语言环境来复制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施双语教学同样需要语言环境,还需要结合工作实践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锤炼。双语课堂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分别扮演进口商、出口商、银行、船公司、货代等角色,自由分组准备英文材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采用案例教学法更能拉近课堂与实践的距离,通过案例分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另外,引进外贸实习软件,让学生熟悉进出口业务整个流程,以适应外贸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形成有效的双语教学推广模式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推广双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教材积累、教学手段、师资培训、评价体系等方面做出有益尝试,并且及时总结经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推广模式。首先,对于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分阶段进行尝试。如在教学手段方面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简单渗透层次,给学生多些机会接触外语;二是研究学习层次,教师授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三是双语思维层次,使学生能够结合母语和外语思考问题。其次,加强对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有利于双语教学的长足发展,可借鉴美国、加拿大、芬兰的双语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第三,为了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学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可在现有评教制度基础上进行改进,将双语课程教学评价纳入网上评教制度、专家评教制度、教师自评制度、跟踪评教制度中。开展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实践,积累宝贵的经验,为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高职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杨,王庄严,李莹浅谈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必要性[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7):63
[2]邱微,南军,杨林,袁一星工科院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12):64-65
[3]林永成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8):39
[4]王莉颖国外双语教师在职培训模式探析――美国、加拿大、芬兰案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5(11):78-81
(责任编辑:乔虹)
第三篇: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进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进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进的几点思路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这里所强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指以教育思想的转变和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为
特征,在强调教学“硬件”现代化的同时,也强调教学主体教育者思想现代化。只有将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科学的教学设备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在实践性教学中发挥作用。强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不是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否定,而是要求做到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有机结合。
2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传统的实践性教学,就其形式一般是指课后练习和校外生产实习,其目的主要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与高职高专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会计人才是不相符的。应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校内与校外,课堂内与课堂外,日常教学活动与测试检查等。
3专业课全方位开展实践性教学 有些教师,甚至学生也认为,实践性教学主要是会计专业课,这种理解是片面性的,除了会计课程外,其他专业课如统计、法律、证券、金融、税收等课程,也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采用不同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只有全方位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发挥高职的优势,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符合高职培养目标的会计人才。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形式
会计实践性教学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即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撰写论文等。现分述如下;
1演示教学 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幻灯演示教学、电视录像演示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教学等。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习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方式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它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 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 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均可采用此种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单元练习这是一种在完成课程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元练习是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内容设计上应系统地反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完整、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练习中既要有确定解的问题,也要考虑能反映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并有多个解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充分应用提供的资料全面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多元化解决方法的能力;要考虑不局限于某一单元的综合问题,以培养学生利用本课程已学知识,甚至其他前导课程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校内模拟实习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一个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从模拟实习的内容上看,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还应包括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从实习手段上看,既要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又要进行电算化模拟实习,一般先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后进行电算化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
5校外生产实习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实习一般属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税收、金融等诸方面的业务。除此之外,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校外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6社会调查 这是一种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社会调查一般由学生独立完成,调查的内容和形式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和教师主要做好组织、动员和事后的交流、检查工作。社会调查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
7项目设计 这是一种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亲自动手,完成某一实际或模拟系统项目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根据会计原则对某些特殊业务进行确 认、计量,并设计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设计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商品化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完善和对某一模块进行开发等。项目设计可以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一个项目小组完成;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完成。老师一般只提出目标和要求,不要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
8撰写论文 这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撰写论文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等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即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撰写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包括中期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可以锻炼和考核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篇:当前中职财会专业教学实践性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当前中职财会专业教学实践性的思考
作者:李志军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6期
摘 要:本文笔者首先论述了加强财会专业教学实践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接着分析了现今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实践性的教学现状,最后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几条增强财会专业教学实践性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实践性 财会专业 中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a)-0180-0加强财会专业的教学实践性是时代与市场对中职学校的要求
中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其中财会专业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整体提升,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受到市场就业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市场企业的财会信息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来的财会技术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所以原来的实验环境也应该随着信息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2)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企事业单位对财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其能够充分胜任一定的日常工作,还常常要求员工要负责成本管理系统设计、财会制度设计、会计报表分析等等一系列相关的工作。
(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教育目标应该定位在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合格的初级、中级实用型会计技术人才,相应地,我们中职学校和财会教师还没有能够充分理解其切实内涵,在管理与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社会环境,我们财会专业教育必须因势利导,加强财会专业教育的实践性,笔者以为,这一环节改革的效果如何,将决定我们财会专业教育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影响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兴衰成败。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随着经济大潮对教育教学部门越来越大的冲击,还有社会高中教育的逐步普及,中职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差,再加上我们中职学校没能及时根据形势作出相应的变革,所以许多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中收到了冷遇,甚至引起用人单位的强烈不满,当然其中便包括我们财会专业。笔者从事财会专业教育多年,深感其在教学实践性环节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2.1 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硬件设备远难适应教学软件的要求
具体表现之一在于会计模拟实训室的材料多年不能根据社会形势的改变而及时跟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就连这些材料都往往是从外省市引进来的,并不能完全适应本地区的经济形势;表现之二在于这些实习案例的材料又往往集中在工业企业这一块,其视野范围非常狭窄,并不能开阔学生眼界,给学生以实质性的指引;表现之三在于社会实习的形式也非常守旧,而且非常单一,程式化严重,对于财会这个操作性极强的专业来说,并不能得到实质性的锻炼。最后是从整体上来讲,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的社会实践的时间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这个专业的需求,即使是校方安排的社会实习也都是蜻蜓点水般掠过,相关单位出于经济工作方面的考虑,并不能真正放手让学生得到具体的实践。
2.2 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教师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首先,前面已经谈到,中职财会专业的实践性、操作性较强,学校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定位在为我们的社会建设培养一定的实用性人才,而有关财会专业的教师却多数是从普通高校毕业以后直接到校从事教学工作,他们并没有真正具体的社会实践经验,而要他们来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水平,岂不是无源之水,无缘之木?
其次,在多年以来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之下,中专学校也存在着很大的应试弊端,其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评价机制还是停留在分数之上,而学生的具体操作动手能力,职业活动体系等等对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性关系甚重的方面却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教育指挥棒的不力导致教学方向偏离了职业学科的本质,不能满足专业技能培养要求。提升高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实践性的措施策略
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以为,增强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迫在眉睫。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教学工作,对以上几点不足有切肤之感,现在就如何提升学校财会专业教学实践性提出自己的几点见解
(1)以多种手段、多条渠道来增加高职学校财会专业具有实际社会实践经验教师的比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教师由于没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使得教师上课时往往不能够将理论联系到实践深处,常常觉得无比汗颜,愧对学生的青春与学费。由于我以为校方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多条渠道来拓宽师资力量。
譬如,校方可以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到具体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由于教师与学生相比,有年龄、经历、理论知识、社会责任感、人数数量等方面的优势,所以他们的实习也往往更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而随着教师社会实践的增加,他在课堂上带给学生的知识也一定能够与时俱进,更加生动形象,其好处多多,不一而足。
譬如,校方可以联系社会上相关企事业财会部门,以合适的方式招聘资历较深的工作人员定期到学校举办相关讲座,甚至可以具体就任某一学科,或者某几门学科。这样,从具体的实践环境中所体会的理论一定更具有说服力,更加具体可感,也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财会工作的真谛,教学效果一定更加有效。
(2)以多种手段、多条渠道来增加高职学校财会专业的实习基地数量,加强学生的实践机会首先校方要巩固现有的校外实习环境,并要积极联络,勇于改革,在争取给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机会方面要不遗余力。譬如,校方在征得学生及家长的同意前提之下,可以为学生积极争取到实习单位就业的机会,并最大限度地平衡学生、学校还有企业之间的利益。这样企业为了自己将来的单位人才考虑,就一定会最大限度地提前给学生提供真正的有价值的实习的机会;而学校则为自己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了实用型的技术人才;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使得实习有了一定的实际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为以后的工作生活筹得了一席之地。其次,高职学校可以针对财会专业的独特性,积极开辟校内实习资源。具体来讲,学校作为一个事业或企业单位,各个职能部门自然要独立一定的财会机构,需要一定的财会人员,通常情况之下,这些职务均由本校的教师担任,那么在财会专业的学生缺乏一定的实习基地环境的情况之下,最简便、最实惠的实习基地就可以是学校本身。在尽可能的情况之下,校方积极纳入学生参与到财会事务中来,既可以解决学校的人事之急,还能够不费吹灰之力为学生寻得真正的实习场所。
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不耽误学业的同时积极进行创业,自行创办实习基地。有人以为,学生自己开公司需要的是一笔不菲的投入,这里,笔者强调的是针对学生创办实习基地这个角度,完全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办类似广告公司、证劵咨询公司等等,记住,我们的目的是财会专业实习,我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创业,不是再相关领域开辟一片新天地。参考文献
[1] 刘艳.论高校会计教学改革[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3).
第五篇:教学哲学的实践性思考
教学哲学的实践性思考
一、教学哲学
教学哲学是研究教学中的哲学问题的教学理论和用哲学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的教学理论的总和,其基本研究领域或学术分支有教学本体论、教学价值论、教学认识论等。[张广君.教学本体论[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1.]张广君教授认为哲学的基本精神即反思、质疑和批判,以此观之,整个教学发展史,同时也就是教学哲学的发展史。从对学科体系内在结构的研究出发,我们的基本立场是:教学经验即教学实践的哲学;教学理论即教学经验的哲学;元教学理论即教学理论的哲学;教学哲学即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哲学。[张广君,孙琳.论教学哲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教学哲学的学科特征、学术品性及研究对象
作为一门领域哲学,作为实践智慧,教学哲学不仅来源于而且归结于教学生活,它要走近教学生活,惠及教学中人,而不是蛰居于象牙之塔,独善其身。反思性、批判性、实践性、价值性1,应该成为教学哲学的基本特征与学术品性。
从一般意义上讲,教学哲学必然地以教学存在为研究对象。但是,作为对教学存在的理性反思与批判、对教学生活的价值品读与期待、对教学实践的认识超越与展望,教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则有其特殊含义。教学哲学不仅以教学观念、教学活动、教学表象、教学理论作为研究客体,而且是在整体观照、追问质疑、反思超越的意义上发挥理论功能。它所追求的,不是对教学存在的现实描述和技术解答,也不是对教学存在的艺术操作与把握,而是对教学存在的合理性的质疑、追问、体察、审视、领悟与超越。
教学哲学的实践转向与发展趋势。包括不同教学哲学思潮的实践取向与表现形态;作为实践智慧的教学哲学的理论旨归与终极关怀;实践与智慧的同一,即教学哲学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未来趋势等问题。[张广君,孙琳.论教学哲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老师指的教学哲学的实践指的是什么?不同教学哲学思潮的实践取向是指什么?是指向着实践性这方面转化吗?)
二、教育哲学的实践性 1 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金生鈜认为,教育哲学“属于理论范畴,它是超越现实的,但却具有对现实的洞察力,它扎根于现实中,这正是实践性所在”2
石中英认为,“教育哲学的实践性主要是指教育哲学在其性质上是一门‘实践哲学’”,即“人们从事具有历史性的社会活动的哲学”,该社会活动不仅包括“教育实践”,而且包括“集团的‘社会实践’”与“个体的‘生活实践’”,具体表现为价值的澄清与选择、文化的批判和指导生活方式的选择等方面。3
杨日飞他认为“教育哲学的实践性是教育哲学理论所蕴含的理想或对未来教育活动的构思与现实状况及实践状况的一致性”。它具有两重性、反思性、批判性、创造性、超越性和本土性等特点。最后通过对教育哲学的实践性的历史分析,认为教育哲学的实践性源于对理论的批判,发展于对教育实践问题的关注,最终将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实践哲学。[杨日飞.教育哲学实践性的含义、现状及其实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哲学的实践性不仅指教育哲学应用于实践,更重要的是教育哲学的研究问题或研究对象应在模糊的变动不居的实践中去发掘、总结,从而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成为具有研究价值和实际效用的问题。以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育哲学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教育实践和教育发展,这应该成为当前教育哲学研究的重点。(杨日飞.论教育哲学的实践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那教学哲学的实践性的研究重点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哲学理论的应用、实践问题的理论思考、新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发展?
总体看来,实践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领域,一个是物质实践领域,一个是精神实践领域。物质实践在不断的改造着物质世界,精神的实践活动不断的改造着精神世界。且在物质财富高度赋予的今天,精神的实践活动变得更加重要。因此,精神的实践活动在某种意义上看来,可以比物质的实践活动更强大,具有更大的作用和意义。恩格斯说:“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人类的智慧,是独立思考着的精神”。我们习惯于用理论与实践来说明这种关系,其实,在人的世界当中,只有精神的实践和物质的实践这种关系。理论的不断反思和发展,理论的自我批判,正是精神实践活动的重要本质和体现。(那么,教学哲学的实践性是指精神的实践吗?)因此,实践从其本质来看,是精神世界之于物质世界的展示,实践2金生鈜.教育哲学的实践意识[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京),1992,(1).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1.41.32-34.73.的结果是对精神力量的讴歌和赞美。
教育哲学的实践性与教学哲学的实践性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三、教学哲学的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