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湾省-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3.德育目标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方法 1.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2.教学难点
台湾的经济特色。3.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 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讲授新课] 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 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 算,写出过程)。
2.阅读p34:蓝色内容,填出下面空格: 材料______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材料______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材料______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补充、讲述: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306 km。基隆离福州仅276 km。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而且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l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约在4000年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人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居民。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高山族与越人先民在遗物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80年,台湾台东卑南乡发现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与百越族遗物非常相似。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一切都说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血脉相通。
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腐朽无能的清政府被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
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我们相信那一天为期不远了。
承转;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活动:请大家阅读p3,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6.24,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
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归纳讲述: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ºc一22ºc,年降水量2200 mm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板书:
二、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请大家读图6.28)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大家从图6.28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业品直线上升,而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台湾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
承转: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 活动:请大家读图6.27,分析回答刚才所提问题。提问,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讲述: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请大家阅读p。材料。
承转: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30,回答以下问题 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 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 提问,学生回答。略。
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 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从地形来看,这几个城市都位于平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2.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
3.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
第二篇:台湾省 教案
教案
台湾省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3、通过阅读史料是使学生能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学重点】
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经济发展特色 【教学难点】自然地理影响其经济发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并出示有关阿里山日月潭的图片,设问:歌中所唱的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我们平时所说的台湾省和台湾岛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新课讲授:
一、祖国神圣的领土
1、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省地图并完成活动题1中的第1、2问。
2、概括台湾省的范围: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计3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3、引导学生阅读阅读材料,用史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4、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省地图并完成活动题1的第3、4问。
5、概括台湾省的位置:北临东海,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西临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其中南部。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1、引导学生观察“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对照图例完成活动题2中的第1小题,了解台湾岛的主要物产和资源。证明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
2、引导学生观察“台湾风光图片”了解其旅游资源。
3、进一步观察“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完成活动题2中的第2小题。
4、通过出示“台湾岛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台湾省地图”“台湾山脉南麓植被垂直分布图”引导学生找出台湾岛农、林产品分布差异的原因:台湾岛属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西部平原广布土地肥沃;东部多山地,森林资源丰富。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
1、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图明确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特点:由出口农矿产品到出口工业产品,并以出口为导向。
2、解释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的原因:台湾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所以早期经济以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为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单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已经无法满足台湾当地的需求,所以其经济重心转移到工业。
3、通过阅读阅读材料,从新竹园的发展中找出台湾出口加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阅读“台湾岛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完成活动题3,找出台湾工业分布的共同点。
5、总结台湾工业分布的共同点: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地形平坦,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工业发展的条件优越。
小结:
台湾省的位置:
北临东海,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西临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其中南部。
台湾省的范围:
包括台湾省、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3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美丽富饶的宝岛:
1、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平原盛产稻米、甘蔗、香蕉、菠萝、东部山地森林资源丰富,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2、众多美誉:亚洲天然植物园、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3、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经济特色:
1、出口导向型经济占主导
2、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3、重要城市:最大的海港—高雄、台湾硅谷作业布置
《高分突破》P150--151
---新竹、省会---台北
第三篇:台湾省的教案
台湾省专题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和组成,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2.认识台湾的自然环境,台湾省的地形和气候类型、河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掌握台湾的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3.认识台湾的人文特色,包括人口、交通、工农业特色,台湾的居民和丰富的资源、发展状况以及风土人情。
二、教学重点
1、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特色。
2、台湾省丰富的物产。
3、对“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对“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乐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引入课题。
(二)、课前练习
1.台湾省位于我国________ 部,隔________海峡与我国________省相望。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许多小岛组成。其中__________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面积36000平方千米,人口2200多万。
2.台湾地形以____________为主,其中最高峰是________________。
3.北回归线穿过台湾________ 部,台湾南部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其北部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4.台湾森林资源丰富,有“ __________ ”的美誉,___________ 是最著名的树种。台湾拥有的美称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台湾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部,其原因是___________(从地形地势上看)6.我国东部最高峰是___________,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的___________ 7.台湾的农产品中,具有世界意义的品种有_________、菠萝、________和________等。
8.台湾“高科技、高收入”的代名词是指___________科学园区,在亚洲,它与印度的___________齐名 9.台湾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_族。
(三)、课内探究
1、台湾省的位置、范围。
(1)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2)找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和海峡。(3)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
2、台湾省的地形。
(1)台湾的地形以什么为主?(2)台湾的地势怎样?
(3)台湾为什么多地震多台风?
3、台湾省的工业。
(1)台湾的主要工业城市?
(2)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里?(3)了解台湾的硅谷。
4、延伸拓展 巩固练习
5、台湾的气候及丰富的物产。(1)台湾的气候类型?(2)台湾气候的特征?(3)台湾有哪些物产?
6、美丽富饶的宝岛 台湾有哪些美称?并连线。
7、台湾的经济特征
出口导向型经济
8、台湾的少数民族
高山族
9、观看台湾的旅游景点
10、历年真题
七、课堂小结
1.台湾省的范围及地理位置 2.台湾岛的地形地势 3.台湾岛的气候 4.台湾岛的资源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省
位置
自然环境 宝岛 范围
九、布置作业
做导学案未完成的部分和总复习的125页。
十、教学反思
第四篇:《台湾省》教案一
《台湾省》教案一
教学设计说明
在教学中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创新。内容上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识图、绘图的方式),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情感教育上以谈话法(通过搜集资料的方式),突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从而实现课程资源共享,让社会进入地理课堂,让地理教学走进社会。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部分,为学生学习其它省份奠定基础。在加上台湾省特殊的位置特点及政治特征,更加突出了本节学习的必要性。主要包括“祖国神圣的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和“出口导向型经济”三方面内容,且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趣味性、逻辑性强,又注重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青少年时期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较强,感性认识占重要地位,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他们具有一定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对资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比较欠缺;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从他们感性趣的内容入手,并且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大胆提出设想,提出探究性的解决办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台湾省的范围、位置,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信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难点:能解释世界主要的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教师提问,讨论、分析。教师再讲解、总结、归纳法。
教学准备
1.小黑板,正反面分别绘好“南美洲、非洲轮廓图”和“六大板块示意草图”。
2.用较厚的纸剪好的七大洲轮廓图片两套。
3.可活动的平木板和一些干净的细沙和泥糊两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 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讲授新课]
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台湾省”,回答以下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
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算,写出过程)。
2.阅读“祖国神圣的领土”这一小节后的“活动”部分第2题,填出下面空格: 材料
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材料
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材料
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补充、讲述: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306 km。基隆离福州仅276 km。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而且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1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约在4000年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入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居民。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高山族与越人先民在遗物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80年,台湾台东卑南乡发现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与百越族遗物非常相似。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一切都说明: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与我们血脉相通。
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
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我们相信那一天为期不远了。
承转: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
活动:请大家阅读 “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
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归纳讲述: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22℃,年降水量2200 mm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
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板书: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
(请大家读图“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大家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业品直线上升,而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台湾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
承转: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 提问,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讲述: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请大家阅读P38材料。
承转: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台湾岛主要的工业中心”,回答以下问题: 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 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 提问,学生回答。(略)
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从地形来看,这几个城市都位于平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3.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这也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4.这几个城市多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这为台湾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提供很大便利。
总之,工业的分布,城市的分布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表“台湾三类产业产值的构成”,完成表下两题。(1)小题要求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完成)
学生画图,分析。教师指导,检查。提问2,台湾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略。
讲述:从1965年至1998年三十多年间,台湾的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持续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较大,下降了近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是波动小幅度上升,第三产业升幅较大,目前是三类产业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达63.1%。比1965年上涨了将近20个百分点。这再一次说明60年代以后,台湾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板书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范围: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60多个岛屿
二、位置:海陆位置:祖国东南海洋中、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南部位于热带、亚热带
三、地形:山脉占2/
3、平原占1/3,平原集中在西部沿海地区。
四、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五、自然资源:A、森林 B、矿产 C农产 D水产
六、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进口→加工→出口)
七、城市、人口、交通、工业的分布:西部沿海平原地区
八、未来前途:国共合作,反对台独、一国两制、最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授课过程中,师生角色在某种意义上更加接近,也就是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伙伴。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教材、教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且要把握乡土地理的相关知识,以便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随时补充相关内容。如本节教学设计中,根据台湾工业发展相关知识,增加了大陆与台湾发展经济技术合作的意义相关内容,学生明白这一节课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如何学以致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论,使学生达到检视和反思自我,确立学习达成目标。
不足之处:在讲授台湾工业关况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强调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分析工业分布沿海平原的有利条件时还可以通过电脑展示,台北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台北还是一片沼泽地,现在已发展成为台湾最大的城市,也是台湾省的省会。以此表明西部发展历史悠久,并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思考题:
试分析比较香港与台湾经济发展特点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五篇:教学设计台湾省
教学设计--台湾省
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课标解读:在本条课标中体现的知识目标是,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以及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分析和说明是技能的要求。运用地图、资料去进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就是过程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爱国主义、民族责任感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主要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概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主要内容有: ①位置与范围;②地形与河流;③资源丰富的宝岛;④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⑤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几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概况,初步掌握了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这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中国区域地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为后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材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胞都共同期盼能够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由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从思维发展特点上看,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分析资料,进行想象,推理,阐述观点。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独立看书读图并思考一些问题。而且,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知识量;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由于经常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在小组中根据自己的任务分工合作完成。台湾问题既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焦点。大部分学生对于台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但对于台湾整体环境的了解仍然有限、不系统。初中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要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的形成。综合利用教材提供的台湾省地形图、台湾岛工农业生产分布图,提取加工相关的地理信息,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并尝试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第一部分【说教材】
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①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
②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
③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④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和产品状况。⑤了解台湾省主要城市及其城市职能。
⑥了解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①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② 台湾丰富的自然环境特征; ③台湾省的经济特征。教学难点:台湾岛的地形特征。第二部分 【说教法】
1、教法及依据:引导学生参与读图进行教学分析。
“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根据初中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机会,启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识图分析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手段及依据: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丰富的地图和图片资料以及视频材料,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奋点,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部分 【说学法】
初中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记忆、想象、概括等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发散性思维逐渐彰显,课堂上小组讨论法与合作探究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学在课堂,乐在课堂。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学习:读,培养学生读图、读课文的习惯和能力;思,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要求;练,通过一定练习,掌握所学知识。第四部分 【说教学环节】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为新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采取了初忆台湾—再回台湾—追溯台湾的线索层层推进,并在各环节进行展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注意力始终集中于一点,全面回忆与巩固所学知识。
一、情境导入
通过欣赏台湾的著名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于台湾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导语:学习过台湾,我们最难忘记的是台湾的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
二、新授内容
(一)初忆台湾 本环节主要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说一说:请结合图片为大家介绍台湾的位置。由学生根据台湾位置图及所学知识向大家介绍台湾的海陆位置及纬度位置。
2、填一填:你能填出台湾周围濒临的海洋吗?结合“台湾位置图”由学生介绍台湾四周濒临的海洋,教师强调台湾海峡属于东海,台湾岛东侧直接濒临太平洋。
3、找一找:找出台湾的主要组成部分及主要城市的位置。教师向学生强调钓鱼岛是台湾省的一个小岛。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主要学习的是台湾的位置和范围,这属于台湾的自然地理知识,也是最基本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同时也要求做到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因此我更多的是让学生结合图片来介绍和查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更好的达到学习效果。
(二)再回台湾 本环节主要是从各方面交流和探究台湾省的情况,主要包括地形勘探、气候报告、资源推介、经济调研、城市掠影、民族风情各单元,全面的总结和归纳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地网络,从而更加深刻的掌握所学知识。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
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并布置学习任务分别从地形勘探、气候报告、资源推介、经济调研、城市掠影、民族风情角度完成对台湾内容的学习,并展示学习成果
1、地形勘探
在这个环节我为学生出示了台湾岛地形图和沿北回归线所做的台湾岛地形剖面图,提示学生介绍台湾的地形和地势两方面的内容。
2、气候报告
出示台湾位置图并强调通过台湾的重要纬线—北回归线,使学生回顾台湾所在的温度带和所属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3、资源推介
首先向学生介绍台湾拥有的各种称号,提示学生说出它们的含义,然后通过展示台湾“资源宝库”图,让学生回忆这些物产的分布地区,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台湾为什么会有如此丰富的物产?”从而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去逐层分析台湾物产丰富的原因,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4、经济调研
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在这部分我用资料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采取对比的方法来总结台湾经济的发展,依据图表和资料,分析台湾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特色,分析怎样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并强调台湾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
5、城市掠影
通过图片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北,最大的港口是高雄,最后让学生介绍自己还知道的台湾省其他的城市和其特点。教师注意强调台湾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6、民族风情
主要通过图片的形式使学生回顾台湾主要的民族是汉族,主要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最后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高山族特有的民族风情,不作过多的延伸。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将学生学习过的台湾知识充分的调动起来并经过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