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政治教案5.14.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doc(定稿)

时间:2019-05-15 01:1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政治教案5.14.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doc(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政治教案5.14.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doc(定稿)》。

第一篇: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政治教案5.14.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doc(定稿)

第14课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第一课时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识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最重要的特征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正确理解法律、统治阶级、阶级意志等一些较抽象的概念。

2、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教学重点: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回到欢乐思想品德课堂。上一节课我们结束了第四单元《分清是非》的学习,知道了要想分清是非,不仅心中要有杆秤,面对诱惑要学会说不,而且还要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那是不是做到这些就能够分清是非呢?

师:我们应该意识到,对于国家的安宁、百姓的幸福、个人的安危来说,仅仅靠分清是非,也就是仅仅靠道德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法律。那么,什么是法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五单元《与法同行》、第14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第一课时《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学习。

首先,我们来看法律是如何产生的。请同学们先猜测一下:法律是不是在人类诞生时就开始存在?

现在再请同学们辨认一下这些规范的名称:《宪法》、《刑法》、《未成年保护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中学生守则》、《生产安全纪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思考一下它们都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法律吗?

师:所谓行为规范就是规定人们什么能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必须做。而法律却和一般的行为规范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那么,法律的“特殊”表现在哪里呢? 特殊

(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为什么说它特殊,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1)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各种不同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如,《刑法》、《民法通则》、《教育法》等法律。

(2)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据实际需要,对社会已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

例如,我国建国初期,婚姻法有关结婚年龄的规定,即女18周岁,男20周岁,就是依当时的实际情况对人们的习惯予以确认的。

师:国家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主要方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立法机关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律。这里的法定程序是指法律议案的提出、审议和讨论法律草案、对法律草案进行表决、公布法律四个步骤。以上两种形式,一般都是以文字形式出现,其内容都明确规定人们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

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所以,人们往往将法律称之为“国法”。

特殊

(二):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同时思考,每一画面上的要求包括什么?是对谁提出的要求?(出示图片)

部门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群体法:宪法、刑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师:单位、部门行为规则,只限于特定范围的人群,而法律则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那我们怎样全面理解法律这个特殊的特征呢,请看下面视频: 观看视频时思考这样的问题: 1.审判前郑筱萸是什么身份?

2.郑筱萸犯罪之后也要接受法律的惩处,这说明了什么? 插播视频:《郑筱萸被判死刑》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具体含义:

第一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即公民平等遵守法律。

第二、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法律之上。即公民一旦触犯法律,平等承担法律责任。特殊

(三):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请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你在公共汽车上没有给老人让座,法律会制裁你吗?

2.如果你入室抢劫或者故意殴打他人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前一种行为只会受到道德和舆论的谴责,后一种行为则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因为它已经触犯了法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2页的教学案例,讨论下列问题: 1.陈建明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2.人民法院是依据什么对陈建明进行审判的? 3.人民法院在这个案例中是一个什么机构? 学生讨论回答略。

师:事实说明,依靠国家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

事实还说明,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纠纷,从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那国家的强制力除人民法院外,还有哪些呢?

请同学们观看下面图片,找出图片中属于国家强制力的内容。展示图片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看守所、学校

所谓国家强制力主要指的是暴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可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师:同学们,通过前面学习现在我们知道: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最主要特征)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欢乐思想品德课堂就要结束,让我们从今天起,不仅要分清是非,还要以法为伴,与法同行!板书设计: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最主要特征)

第二篇: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政治教案:6.20.

第20课 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第一课时

我国的人口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和详实的数据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国情,感受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问题,体会人口对于人类发展、资源、环境的影响;

2.通过生动的漫画和法律条文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计划生育的国策,树立计划生育的观念,学会宣传这些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3.在课前让学生搜集我国人口方面的材料,并分析其特点,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 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 人口问题 教学设计:

标题:讨论:温总理的关于13亿人口问题的一段话包含了哪些道理?

引出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问题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标题: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结构

使学生对整体结构先有了了解,有助于下面的学习。●

标题:一幅漫画:不堪重负的地球在祈求:我再也举不动了。

设问: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

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标题:人的重要性:

人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条件和前提。人口过多的危害:

会给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带来许多困难,给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

标题:我国人口的现状。

用详实的材料和数据展示,引导学生讨论总结人口的六种具体状况。

1.人口基数大

2.新增人口多

3.人口素质偏低

4.农村人口多

5.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6.人口分布不均匀 ●

标题:探究活动: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展示鲜活的图片使学生加深认识。●

标题:总结:人口过多产生的影响(1)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2)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3)给资源、环境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 ●

标题:严峻人口形势的解决方法

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

标题: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的内容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标题: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后的效果

板书设计:

我国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2)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

(3)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4)贯彻计划生育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自备与反思:

第三篇: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政治教案:5.17.

第17课 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

第一课时 法律保护公民隐私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法律意识,认识到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能自觉用法律维护隐私权,自觉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2)理解稳私和隐私权;了解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的有关规定;了解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表现。

(3)理解法律对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有关规定,并能自觉依法维权,具备维权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公民个人隐私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法律关注的问题,法律对公民的隐私予以保护。教学难点:

对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的理解及运用,并转化为自觉维权的行为。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人人有隐私 阅读材料,感受隐私:

教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节课中,学习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新的内容。先请同学们看两则情景:

情景一:明明和是好朋友,明明将自己的日记给晓晓看,并要求为其保守秘密,但晓晓却公开晓晓日记的内容。明明对晓晓的不守信用很气愤。

情景二:李海无意中知道了好朋友吴军的QQ号和密码,他偷偷地查阅了李海的QQ聊天记录,并把其中好笑的事情讲给其他同学听,使李海很难堪。

感悟交流:同学们,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学生可以说说自己隐私被泄漏的经历,也可以说说其他人的经历,通过交流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师总结:这里涉及到隐私问题。其实人人都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秘密,因为它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影响着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八年级思想品德第17课第一框题《法律保护公民隐私》。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谁动了我的隐私》

(二)播放视频:《谁动了我的隐私》 1.学生观看一段视频。

2.教师:视频中的很多名人在电话号码被公开后遇到了很多麻烦。那么什么是隐私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多媒体)隐私,指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私人信息;(如:收入情况、电话号码、健康状况等)

2、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生活);

3、私人空间(如:日记、书包、住宅、通信等)。这些内容都属于公民个人不愿意为人所知的私人秘密。公民的隐私受法律保护,公民享有隐私权。

(三)有关法律规定:

教师: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介绍我国有关法律对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具体规定:(多媒体呈现)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教师:另外,我国的《民法通则》对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有相关规定。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隐私法,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制定《隐私法》进一步保障公民的隐私权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什么叫隐私权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多媒体)所谓隐私权,是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教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就属于侵犯别人隐私权了呢? 学生讨论回答:时间三分种。

教师: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请同学来读一下(多媒体呈现):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8.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四)情境创设:

1.播放歌曲时教师:“每个人的家庭就是自己的一座城堡。”家是私人生活的领地,是公民最安全、最隐秘、最独立的“私家天地”,也是公民隐私权、财产权和其他权利和自由的象征。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这既是一个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人权理念和准则,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探究一则案例:(多媒体)一天深夜,某地公安派出所以“治安巡查”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有人认为该派出所的行为是合法的,因为他们有搜查权;有人认为派出所的行为是非法的,因为他们没有依据法定程序搜查。教师: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请做好记录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的宪法明确规定:(多媒体)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即使是警察执行公务,也要按照法定程序。进入民宅,首先要有法律的明确授权,这是行政机关执法的前提条件。其次要遵循正当程序,这是行政机关执法必然要求。2.网络材料谈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教师:现在大家明白了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那么公民的内心秘密是否可以窥探呢?下面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小张的心情。

案例:(多媒体呈现)父母是否应该拆看学生信件

小张在某中学读初三,平时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可近来常常课堂注意力不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和父母都很着急。某日班主任老师发现有一封寄给小张的信件,于是将此信转交给小张父母。小张的父母想了解一下小张的情况便私自拆阅了他的信件。小张对此事非常气愤。教师:请同学们说说你的看法:小张的父母是否应该私自拆阅小张的信件?为什么?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办呢?

教师总结:法律保护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和保护自己的隐私和隐私权,给心灵也安一个家!

(五)归纳总结:

(六)课后实践探究升华:播放视频《手机街头偷拍》

板书设计:

法律保护公民隐私(1)隐私与隐私权

(2)公民的住宅权受法律保护

(3)公民的通讯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受法律保护

自备与反思:

第四篇: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政治教案:4.11.2《维护正义》.doc

第11课 心中要有杆“秤”

第二课时

维护正义 教学目的:

1、增强正义感,能乐于助人,做到见义智为。

2、知道维护正义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结合实际说明在日常生活

3、中我们该如何支维护正义。

教学重点:维护正义是每一位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教学难点:未成年人要学会见义智为。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设境示标

感悟情境:引导学生阅读并感悟文本P7《长霞当舞------任长霞生平事迹》 设疑导思:任长霞为什么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感动?

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直抒己见。

归结导入:任长霞之所以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感动,那是因为她怀着正义之心,利用正义之剑,维护了社会的正义。那么,什么是正义?它有哪些基本要求?我们又如何才能维护社会正义?

二、感悟交流

走进正义 活动一:联想无极限

设疑导思:提到“正义”,你会联想到哪些词汇?在同学们的字典里,什么是正义呢? 提示要求: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比一比哪组说得又多又准确。探究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并分组抢答。归结点评:结合学生抢答情况进行点评激励,归结补充。活动二:短诗的启示

情境链接:《马丁神父的忏悔录》(媒体展示)

设疑导思:马丁神父为什么而忏悔?对非正义现象的忍让会产生什么后果? 感悟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并畅所欲言。

归结明确:对非正义现象的忍让,客观上会纵容非正义 行为,最终祸害更多的人,有一天可能受害的是自己。

名言赏析:引领学生朗读并赏析文学大师郭沫若先生的名言“一个热最伤心的事„„” 提炼归结:在活动一、二的基础上,由此引导学生提炼概括出正义的基本要求。活动三:忆往昔

看今朝

启发列举:请同学们列举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富有正义感一些的人物故事。列举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筛选,合作探究,并择优发言。

点评归结: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一直就是崇尚正义的民族。追求正义,维护正义,这正是现阶段我们中学生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

三、探究交流

维护正义 活动四:谁来作证

赏析漫画:漫画《谁来做证》(媒体展示)

提示内容:一小偷当众偷包,众人围观,警察抓信小偷后,无人站出来指证小偷。设疑导思:看了这幅漫画后,你有什么感想?

感悟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并择优发言。活动五:辩一辩 想一想

情境展示:(可用媒体展示,亦可用语言描述)

1、学校里有位残疾学生,不少同学嘲笑他、欺负他,你会------

2、见到有个别同学放学后进入网吧,你会-----

3、班里有位同学由于家境贫寒,准备放弃学业,你会-----

4、社区里有位孤寡老人,无人照顾,你会-------设疑导思:面对上述情况,大家将持什么态度?这些态度又会有什么结果? 体验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体验,讨论探究,并畅所欲言。活动六:实战演练场

情境再现:(可用媒体展示,也可用小品表演,或用语言描述)

你去楼下朋友家时,发现他家的门已经被撬开,而自己又已经走进去了,你和歹徒同时发现对方。

设疑导思:在此种情况下,你应如何擒获盗贼,维护正义? 探究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并分组抢答。

归结强调:结合文本P9的相关方法,给学生明确:我们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智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四、提炼升华

播放歌曲:师生共唱《八荣八耻正气歌》,渲染气氛,引发共鸣,促进学生情感升华。板书设计:

维 护 正 义

一、走进正义:正义的基本要求——

1、不要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

2、要勇敢制止社会不良现象

二、维护正义:维护正义的要求——

1、要富有同情之心

2、要勇斗歪风邪气——(1)拨打110报警求助(2)在安全的情况下大声呼救(3)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等 自备与反思:

第五篇: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教案

教案设计示例一

[导入新课]

提问:

1、“法存则国安,法亡则国危。”这句古代格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2、某市市民邓某,去中学接妻子和儿子,途中被货车撞倒。司机逃跑,围观者无一援助。后来一位妇女报案,公安部门将其送往医院,但为时已晚。据说,其妻儿也曾围观。邓某不能说话,用手去拉儿子的脚,儿子没有认出父亲,用脚踢开了他的手。对这一幕惨剧你有何感想?

3、某汽车司机捡到了乘客遗失在车上的500元钱,心安理得地塞入自己的腰包。你怎么看这种行为?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从这些问题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对于国家的安宁、百姓的幸福来说,仅仅靠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法律。那么,什么是法律呢?

一、什么是法律(板书)

首先,我们来看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提问:法律是不是在人类诞生时就开始存在?

(学生分析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他们如何来管理自己的群体,教师归纳。)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同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介绍“法”的古体字的含义,说明法律是公平、争议和普遍划一的意思。

因此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行为规则就是规定人们什么能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必须做。那么,“特殊”又是什么含义呢?

(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板书)

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法律。在我国,国家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们须按法定程序,依据宪法,创制国家的刑法、民法通则、教育法等法律。

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据实际需要,对社会已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例如,我国建国初期,婚姻法有关结婚年龄的规定,即女18周岁,男20周岁,就是依当时的实际情况对人们的习惯予以确认的。

以上两种形式,一般都是以文字形式出现,其内容都明确规定人们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

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所以,人们往往将法律称之为“国法”。

(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板书)

提问:

如果你在公共汽车上没有给老人让座,法律会制裁你吗?

如果你入室抢劫或者故意殴打他人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前一种行为只会受到道德和舆论的谴责,后一种行为则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因为它已经

触犯了法律。行为规范的特殊性就表现在它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所谓国家强制力主要指的是暴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下面的这个案例就充分说明了法律的这个特征。

2003年3月17日晚,被害人孙志刚被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黄村街派出所错误收容并送至广州市民政局收容遣送中转站。3月18日晚,孙志刚自称有心脏病被送至广州市卫生局主管的收容人员救治站诊治。3月19日晚,因孙志刚大声叫喊求助,引起被告人乔燕琴(救治站护工)的不满。乔燕琴便与被告人吕二鹏、乔志军、胡金艳(均为救治站护工)商量将孙志刚从201室调到206室,乔燕琴、吕二鹏分别到206室窗边授意该室内的李海婴等8名被告人(均为被收治人员)殴打孙志刚。随后,乔燕琴、吕二鹏与乔志军、胡金艳一起将孙志刚调到206室。3月20日凌晨1时许,被告人李海婴、钟辽国、周利伟、张明君、李龙生、韦延良、何家红、李文星等8人先后两度对孙志刚轮番殴打。20日上午孙被发现昏迷不醒,经抢救无效死亡。根据后来法医鉴定,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法院根据查明的事实和被告人的罪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被告人乔燕琴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李海婴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钟辽国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周利伟、张明君、吕二鹏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判处被告人李龙生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从轻、减轻判处被告人韦延良、何家红、李文星、乔志军、胡金艳有期徒刑3年至10年。

孙志刚被故意伤害致死案涉及的原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黄村街派出所民警李耀辉,原广州市脑科医院江村住院部副主任张耀辉,原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治站负责人彭红军、医生任浩强、护士邹丽萍、曾伟林等6人,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孙志刚被错误收容并在救治站遭受伤害致死,经广州市天河区和白云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玩忽职守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年至3年。

事实说明,依靠国家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

事实还说明,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纠纷,从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涉及70位音乐人、55首著名歌曲的《同一首歌MP3—100首》侵权案2003年4月14日在二中院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诉称,北京伟地电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同一首歌MP3—100首》中,未经许可使用了包括小柯、三宝、高晓松等知名音乐人在内的70位音著协会员的55首广为传唱的歌曲。但是伟地电子出版社并没有向这些著作权人支付使用费。音著协曾就此要求伟地电子出版社付费,但被其拒绝。北京中联鸿远光盘有限公司在接受复制光盘委托时,也没有认真审查,致使内容侵权的光盘大量复制发行。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请求法院判令二被告,停止发行、销售侵权出版物《同一首歌MP3—100首》;支付侵权赔偿金38万元;赔礼道歉;负担为制止侵权的合理支出5000元;负担案件诉讼费用。

伟地电子出版社辩称,MP3光盘作为新型的数字载体,不是录音、录像带,从技术上讲,不能认为MP3光盘是对原录音录像制品的复制。

二中院经审理认为,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使用他人已发表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二中院一审判决,北京伟地电子出版社赔偿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11.8万余元,赔偿合理费用支出2500元,驳回原告中国音著协的其他诉讼请求。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

(三)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板书)

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同时思考,每一画面上的要求包括什么?是对谁提出的要求?(出示图片。)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单位、部门行为规则,只限于特定范围的人群,而法律则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

第一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即公民平等遵守法律。

第二、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法律之上。即公民一旦触犯法律,平等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具有权威性。这一点,在国家处理的大案要案上体现得非常清楚。

教师介绍厦门远华案、胡长清案。

通过学习法律的特征,我们对法律的含义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请同学们记往“法律”这个在法律常识中最基础的重要概念的含义。

小结:这节课我们获得了一个新的知识: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则。知道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法律的含义,并明确了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下载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政治教案5.14.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doc(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政治教案5.14.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doc(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