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 4.12.2 杜绝不良嗜好教案 苏教版
第十二课 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
第二课时 杜绝不良嗜好 教学目标:
1、知道吸烟、酗酒、网络成瘾的危害性。
2、不断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3、培养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吸烟、酗酒、网络成瘾的危害性。教学难点:培养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设境示标
视频播放:(可用演示视频,可用小品表演,可用语言描述)《吸烟及其危害》(可用文本P18)、《酗酒及其危害》(可用文本P19)、《网络成瘾及其危害》 设疑导思:我们生活中的不良嗜好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它们主要有哪些危害? 探究抢答: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抢答畅谈。
二、体验探究 吸烟的危害 指导实验:
A、将课前准备的由五根香烟浸泡5个小时后用纱布滤过的烟水100ML倒入水槽中; B、把两条活鱼放入水槽中;
C、把另外两条鱼放入装有100mL清水的水槽中;
D、观察两个水槽中鱼的不同反应。清水槽中的鱼开始四处乱游,随后安静下来自由自在地游动,而进入烟水中的鱼开始很惊慌,接着呼吸频率减慢,两分钟后上浮,鳃与口都不动了,但鱼体还处在直立状态。学生立即取出放入清水中。(在实验前,教师提示学生如果鱼出现中毒现象,把鱼捞出放入清水中,目的是消除对鱼的继续毒害作用,实验结束后把鱼放加河中。)
观察思考:通过观察此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吸烟又对人体健康究竟有哪些危害呢?
探究抢答: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究,并分组抢答。直观展示:学生媒体展示《吸烟毒害人体》
质疑再思:吸烟对中学生的危害,除了人体生理上的危害,还有哪些其他危害性呢? 探究抢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抢答畅谈。朗读识记:指导学生集体朗读,加强记忆。
补充介绍:作为青少年更应该注意,因为大多数吸烟者是在青少年时期开始的。有关研究表明:1/3—2/3的青少年尝试吸烟后,会养成吸烟习性并成瘾,如果20岁以前不吸烟,成人以后吸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拓展思考: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把吸烟的钱省下来,我们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请同学们给吸烟者算笔经济账:每天抽1包烟,每包烟5元,一年要抽多少钱?如果从20岁开始吸烟,一直吸到70岁,将吸掉多少钱?这笔钱可以用来做哪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三、感悟探究 酗酒的危害 设疑导思:酗酒也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不良的生活方式,那么它又对人体健康具有哪些危害呢?
探究抢答: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究,并分组抢答。
归结展示:同学们在课前也搜集了许多相关资料,请同学展示——
酗酒者酒精中毒死亡的比例是一般人的六倍。酗酒者身体许多部位癌症的发生率也远高于一般人,尤其是口腔、咽喉、食道、肝脏等器官。(配以相关图片)
质疑再思:酗酒对人的危害,除了生理上的危害,还具有哪些其他危害性呢? 探究抢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择优畅谈。
四、思辨交流 迷恋网络的危害
引导辩论:然而网络对中学生的成长而言,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阻碍作用。那么,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呢?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展开竞赛,进行思想交锋。活动操作:请每大组学生搜集支持本方观点的理由,理由多者获胜。归结板书:网络成瘾的危害—— 在生理上主要表现为:引起人的神经、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下降,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导致死亡。
在心理上主要表现为:忽视现实生活,引发对现实生活的畸形不满。
在其他方面还表现为:耽误学习,导致学习退步;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促成不良交往,甚至引发网络犯罪。设疑导思:网络成瘾对中学生既然有如此严重的不良影响,那我们中学生究竟应该如何正确上网呢?
五、提炼升华
古代政治家刘备曾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懂得了吸烟、酗酒和网络成瘾等不良生活方式重大危害,为了个人的健康,为了民族的未来,我们中学生逐步培养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生活方式。这样希望阳光与快乐将永远伴随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板书设计: 杜绝不良嗜好
1、吸烟的危害
2、吸烟的危害
3、酗酒的危害
4、迷恋网络的危害 自备与反思:
第二篇: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政治教案:6.20.
第20课 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第一课时
我国的人口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和详实的数据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国情,感受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问题,体会人口对于人类发展、资源、环境的影响;
2.通过生动的漫画和法律条文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计划生育的国策,树立计划生育的观念,学会宣传这些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3.在课前让学生搜集我国人口方面的材料,并分析其特点,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 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 人口问题 教学设计:
标题:讨论:温总理的关于13亿人口问题的一段话包含了哪些道理?
引出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问题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标题: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结构
使学生对整体结构先有了了解,有助于下面的学习。●
标题:一幅漫画:不堪重负的地球在祈求:我再也举不动了。
设问: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
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标题:人的重要性:
人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条件和前提。人口过多的危害:
会给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带来许多困难,给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
标题:我国人口的现状。
用详实的材料和数据展示,引导学生讨论总结人口的六种具体状况。
1.人口基数大
2.新增人口多
3.人口素质偏低
4.农村人口多
5.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6.人口分布不均匀 ●
标题:探究活动: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展示鲜活的图片使学生加深认识。●
标题:总结:人口过多产生的影响(1)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2)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3)给资源、环境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 ●
标题:严峻人口形势的解决方法
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
标题: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的内容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标题: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后的效果
板书设计:
我国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2)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
(3)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4)贯彻计划生育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自备与反思:
第三篇: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政治教案:5.17.
第17课 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
第一课时 法律保护公民隐私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法律意识,认识到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能自觉用法律维护隐私权,自觉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2)理解稳私和隐私权;了解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的有关规定;了解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表现。
(3)理解法律对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有关规定,并能自觉依法维权,具备维权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公民个人隐私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法律关注的问题,法律对公民的隐私予以保护。教学难点:
对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的理解及运用,并转化为自觉维权的行为。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人人有隐私 阅读材料,感受隐私:
教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节课中,学习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新的内容。先请同学们看两则情景:
情景一:明明和是好朋友,明明将自己的日记给晓晓看,并要求为其保守秘密,但晓晓却公开晓晓日记的内容。明明对晓晓的不守信用很气愤。
情景二:李海无意中知道了好朋友吴军的QQ号和密码,他偷偷地查阅了李海的QQ聊天记录,并把其中好笑的事情讲给其他同学听,使李海很难堪。
感悟交流:同学们,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学生可以说说自己隐私被泄漏的经历,也可以说说其他人的经历,通过交流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师总结:这里涉及到隐私问题。其实人人都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秘密,因为它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影响着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八年级思想品德第17课第一框题《法律保护公民隐私》。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谁动了我的隐私》
(二)播放视频:《谁动了我的隐私》 1.学生观看一段视频。
2.教师:视频中的很多名人在电话号码被公开后遇到了很多麻烦。那么什么是隐私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多媒体)隐私,指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私人信息;(如:收入情况、电话号码、健康状况等)
2、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生活);
3、私人空间(如:日记、书包、住宅、通信等)。这些内容都属于公民个人不愿意为人所知的私人秘密。公民的隐私受法律保护,公民享有隐私权。
(三)有关法律规定:
教师: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介绍我国有关法律对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具体规定:(多媒体呈现)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教师:另外,我国的《民法通则》对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有相关规定。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隐私法,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制定《隐私法》进一步保障公民的隐私权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什么叫隐私权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多媒体)所谓隐私权,是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教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就属于侵犯别人隐私权了呢? 学生讨论回答:时间三分种。
教师: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请同学来读一下(多媒体呈现):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8.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四)情境创设:
1.播放歌曲时教师:“每个人的家庭就是自己的一座城堡。”家是私人生活的领地,是公民最安全、最隐秘、最独立的“私家天地”,也是公民隐私权、财产权和其他权利和自由的象征。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这既是一个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人权理念和准则,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探究一则案例:(多媒体)一天深夜,某地公安派出所以“治安巡查”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有人认为该派出所的行为是合法的,因为他们有搜查权;有人认为派出所的行为是非法的,因为他们没有依据法定程序搜查。教师: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请做好记录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的宪法明确规定:(多媒体)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即使是警察执行公务,也要按照法定程序。进入民宅,首先要有法律的明确授权,这是行政机关执法的前提条件。其次要遵循正当程序,这是行政机关执法必然要求。2.网络材料谈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教师:现在大家明白了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那么公民的内心秘密是否可以窥探呢?下面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小张的心情。
案例:(多媒体呈现)父母是否应该拆看学生信件
小张在某中学读初三,平时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可近来常常课堂注意力不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和父母都很着急。某日班主任老师发现有一封寄给小张的信件,于是将此信转交给小张父母。小张的父母想了解一下小张的情况便私自拆阅了他的信件。小张对此事非常气愤。教师:请同学们说说你的看法:小张的父母是否应该私自拆阅小张的信件?为什么?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办呢?
教师总结:法律保护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和保护自己的隐私和隐私权,给心灵也安一个家!
(五)归纳总结:
(六)课后实践探究升华:播放视频《手机街头偷拍》
板书设计:
法律保护公民隐私(1)隐私与隐私权
(2)公民的住宅权受法律保护
(3)公民的通讯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受法律保护
自备与反思:
第四篇: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政治教案:4.11.2《维护正义》.doc
第11课 心中要有杆“秤”
第二课时
维护正义 教学目的:
1、增强正义感,能乐于助人,做到见义智为。
2、知道维护正义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结合实际说明在日常生活
3、中我们该如何支维护正义。
教学重点:维护正义是每一位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教学难点:未成年人要学会见义智为。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设境示标
感悟情境:引导学生阅读并感悟文本P7《长霞当舞------任长霞生平事迹》 设疑导思:任长霞为什么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感动?
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直抒己见。
归结导入:任长霞之所以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感动,那是因为她怀着正义之心,利用正义之剑,维护了社会的正义。那么,什么是正义?它有哪些基本要求?我们又如何才能维护社会正义?
二、感悟交流
走进正义 活动一:联想无极限
设疑导思:提到“正义”,你会联想到哪些词汇?在同学们的字典里,什么是正义呢? 提示要求: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比一比哪组说得又多又准确。探究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并分组抢答。归结点评:结合学生抢答情况进行点评激励,归结补充。活动二:短诗的启示
情境链接:《马丁神父的忏悔录》(媒体展示)
设疑导思:马丁神父为什么而忏悔?对非正义现象的忍让会产生什么后果? 感悟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并畅所欲言。
归结明确:对非正义现象的忍让,客观上会纵容非正义 行为,最终祸害更多的人,有一天可能受害的是自己。
名言赏析:引领学生朗读并赏析文学大师郭沫若先生的名言“一个热最伤心的事„„” 提炼归结:在活动一、二的基础上,由此引导学生提炼概括出正义的基本要求。活动三:忆往昔
看今朝
启发列举:请同学们列举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富有正义感一些的人物故事。列举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筛选,合作探究,并择优发言。
点评归结: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一直就是崇尚正义的民族。追求正义,维护正义,这正是现阶段我们中学生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
三、探究交流
维护正义 活动四:谁来作证
赏析漫画:漫画《谁来做证》(媒体展示)
提示内容:一小偷当众偷包,众人围观,警察抓信小偷后,无人站出来指证小偷。设疑导思:看了这幅漫画后,你有什么感想?
感悟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并择优发言。活动五:辩一辩 想一想
情境展示:(可用媒体展示,亦可用语言描述)
1、学校里有位残疾学生,不少同学嘲笑他、欺负他,你会------
2、见到有个别同学放学后进入网吧,你会-----
3、班里有位同学由于家境贫寒,准备放弃学业,你会-----
4、社区里有位孤寡老人,无人照顾,你会-------设疑导思:面对上述情况,大家将持什么态度?这些态度又会有什么结果? 体验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体验,讨论探究,并畅所欲言。活动六:实战演练场
情境再现:(可用媒体展示,也可用小品表演,或用语言描述)
你去楼下朋友家时,发现他家的门已经被撬开,而自己又已经走进去了,你和歹徒同时发现对方。
设疑导思:在此种情况下,你应如何擒获盗贼,维护正义? 探究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并分组抢答。
归结强调:结合文本P9的相关方法,给学生明确:我们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智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四、提炼升华
播放歌曲:师生共唱《八荣八耻正气歌》,渲染气氛,引发共鸣,促进学生情感升华。板书设计:
维 护 正 义
一、走进正义:正义的基本要求——
1、不要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
2、要勇敢制止社会不良现象
二、维护正义:维护正义的要求——
1、要富有同情之心
2、要勇斗歪风邪气——(1)拨打110报警求助(2)在安全的情况下大声呼救(3)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等 自备与反思:
第五篇: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 5.17.3 保护自己的隐私教案 苏教版
第17课 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
第三课时 保护自己的隐私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法律对公民的隐私权给与保护
2.能判别侵害隐私权的主要表现;掌握一些维护隐私权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3.懂得我国在保护公民隐私权方面的法律规定,懂得未成年人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教学重点:
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教学设计:
(一)【回顾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隐私?什么是隐私权?懂得了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媒体展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一话题。(媒体展示)
(二)【感悟探究】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谈话导入】
中国有句俗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小测试,看看大家是否具有防范意识?(只要同学们回答是与否)1.将自己的日记、信件等随意放在某个地方。
2.学校发的各种调查表是否认真如实地填写个人信息。3.遇到烦恼马上向他人倾诉。
4.当朋友问及你不愿回答的问题时,是否如实回答。5.接打电话或写信时不太关注身边是否有其他人。6.社会上的调查或网上填写的个人信息是否如实填写。7.体检时不在乎身边是否有其他人。
【统计归结】通过小测试,不难看出有的同学保护隐私的意识强,有的同学保护隐私的意识比较薄弱。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增强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切实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设疑导思】
当你的隐私被公开后,你将如何面对呢?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这一问题。【归结明确】
隐私被公开后,容易对当事人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带来心理负担。面对这种情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心理脆弱的人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可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有的人则坚强面对;也有的人可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归结过渡】 同学们,在科技高速发展,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的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在不经意间就会泄露出去,从而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或者伤害。因此,我们必须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媒体展示)除此以外,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三)【感悟探究】 学会保持适当距离(媒体展示)【设疑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去邮局寄过信吗?到银行取过款吗?往车站买过票吗?在这些公共场合,是否存在一些保护我们隐私的一些防范措施呢?请同学们试举例说明。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观看几幅图片。
【图片展示】(媒体展示)
好,下面请大家共同探讨这样几道问题:(媒体展示)1.谈谈你对设置“一米线”的看法?
2.你以前在公共场合中是怎么做的?今后打算怎么做? 3.“一米线”对我们的社会交往有何启发? 【教师归纳】
当然,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还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我们对他人、对朋友的责任与信誉意识。责任保证个人隐私的安全,信誉体现对他人的忠诚,只有责任和信誉才能为我们的隐私建立安全的港湾。因此,我们在社会交往中要学会保持适当距离,(媒体展示)这样既体现了对他人隐私的尊重,又能保护自己的隐私。【环节过渡】
同学们当我们的隐私被泄露、隐私权被侵犯时,我们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最正规、最有效、最权威的途径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带着以下三个问题来观看一段视频。并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讨论回答。【问题探讨】
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的隐私通常是通过哪些方式泄露出去的?
2.视频中许多名人的电话、住址被泄露后,打乱了他(她)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使他(她)们陷入了深深困扰,他(她)们该怎样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呢?请你帮助他(她)们出谋划策。3.这段视频对我们今后关于学习和生活有何启发呢?(媒体展示)
(四)【体验交流】 学会运用法律武器 【播放视频】《明星隐私泄露大暴光》 【教师归结】
同学们,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当我们的隐私权受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加以维护。(媒体展示)【环节过渡】
学以致用,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实践能力,请同学们对下列社会现象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简要的分析。
(五)【轻松一练】(媒体展示)
1.我们的习惯用语:你多大了?你多重?谈恋爱了吗?每月收入是多少?
2.网站将其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整理成册,卖给某信息公司。3.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监视监听。4.银行和超市安装监视器对银行和超市进行监视。
5.期中考试结束后,小明成绩列班级倒数第5名,年级倒数第33名,班主任把这一成绩排名进行了班级公布。希望他以后努力学习。【训练小结】
通过刚才的判断和分析,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初步具备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也达到了本节课预期的效果。
(六)【提炼升华】
板书设计: 保护自己的隐私
(1)个人隐私权的范围(2)保护隐私要保持距离(3)保护隐私要提高防范意识
自备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