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初级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窗》教案 苏教版(样例5)

时间:2019-05-12 17:3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初级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窗》教案 苏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初级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窗》教案 苏教版》。

第一篇: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初级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窗》教案 苏教版

《窗》

课堂学习:

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

步骤

教师活动

借助窗,我们接纳温暖的阳光,也窥视藏在角落的阴暗。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扇《窗》,透过它,人们看到了外面不同的世界,透过它,我们审视灵魂,解剖人性。

二、自读课文,咀嚼回味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思考:本文有一个出人意料、震撼人心的讨论交流

1结尾,说说看,文章中哪些内容为这种震撼作了铺垫?

简要评析学生交流的情况。

就同学的观点发表自

己的意见,可以肯定2

优点,也可以提出应改进的地方。

三、合作探究,讨论人物

步骤

教师活动

设置情境:欣赏小说人物,不仅要阅其故事,也要知其人。请用一个词语或短语评价其中的一个人物,并说说你这样评价的理由。

例:

靠窗的病人:他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他看到的其实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可他的眼前却有那么美的景色……

他是一个乐观的人。他们两个病都很重,每天都很痛苦、很寂寞。但是他能够描绘出如此美妙的场景……

他是一个关心他人的人。虽然他自己的病也很重,但是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读文章,思考交流

1明确要求后,精心准备,小组推荐讲述的学生,到讲台前向全体学生和老师讲故事,进行比赛。他坚持每天为不靠窗的病原体人讲其实并不存在的美景,帮助他减轻痛苦……

不靠窗的病人:

他是一个自私的人。靠窗的病人像他一样病重,但是靠窗的病人却想办法鼓励他,带给他欢乐。而他却只考虑自己,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管别人的死活……

他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他当时病得很重,而他们两个既不能读书看报,又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靠窗的病原体人能看窗外的美景,他也想看,这是正常的……

他是一个在欲望的驱使下逐渐堕落的人。他想占那个订位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他也为这种想法感到惭愧,也克制过自己。但后来他认为那张床就应该是他的,所以就见死不救世主死不救……

请同学思考:当不靠窗的病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人最后看到窗外是一堵墙的时候,他会怎样想呢?会有怎样的动作和神情呢。

四、理性思考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们把靠窗的病人称为学生反复揣摩,体会小甲,不靠窗的病人称为说构思的巧妙。乙,假如甲乙二人从 开始就调换了床位,你认为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学生的观点后,请发挥想象,进行合理的同学讨论,你支持哪能表达,领悟人生的哲理。一种猜测。

学生表述观点是要明确,理由充分,老师以点拨为主

小写作

教学反思

根据以上的讨论,写一段话发表你的看法并在组内交流,要求观点明确,材料能够恰当地支持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与恶是同时存在的,听讲、领悟

美好的心灵需要我们自学地支塑一个人1

若心中没有春天,他的眼中就只能是一片荒漠。希望大家在自己的人生之窗中,永远展示人性中光辉美好的一面!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窗》教学设计 苏教版

《窗》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读”和“写”是同一知识层面上的两种能力,“读”培养的是理解能力,“写”培养的是表达能力。但在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二者的能力又往往不成正比,会“读”有一些理解能力,并不证明能“写”好,这就是语文教学中难以权衡的难点。怎样找到一个契合点来提高两种能力,我们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因为学习是一个渐渐模仿的过程,通过阅读教学来促进学生写作。那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然又承担起了学习写作的任务。更多时候,在教学中我们把二者割裂开来,先学习别人怎么写,我们也来试试这么写,但“读写结合”的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模仿,也不是简单的“双附庸”构建教学。怎样把“读”和“写”在阅读教学中,自然而然,适时择机,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进行,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是此次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尝试方向。

今天,我以《窗》这篇小小说为例,来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容易读懂,因而,这堂课我设计了四次“读写结合”的训练,想把“读”和“写”巧妙地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小说的内容,理解小说主题,认识人物的形象,给小说拟写一个副标题的训练,培养学生写作的概括能力。

2.通过理解小说独特的写法,对小说进行缩写、扩写训练,培养学生提取主要信息和想象的写作能力。

3.通过对小说的改写,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说独特的写法,能要求进行写作训练。2.理解小说主题,认识人性的真善美并学会表达。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导语:同学们看到《窗》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活动:学生各抒己见。

明确:这就是泰格特用“窗”来作文章的标题的妙处,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窗”既是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的线索,又一语双关,既是病房的窗口,也是心灵的窗。

二、走进小说(10分钟)

问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为了让读者更直接地了解小说的内容,你能为文章拟写一个副标题吗?

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从“人物角度”、“故事情节角度”、“主题角度”等进行拟写。如: 人物:一个

的病人和一个

的病人 情节:由

的变化 主题:一个

的故事

明确: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近窗者:开朗热情、舍己为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远窗者:自私自利、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卑劣冷酷)、故事情节的变化(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主题(通过对比――扬善贬恶 : 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三、赏析小说(20分钟)

问题1:小小说篇幅短小,惜墨如金,但文章中有许多细节和描写占了大量篇幅,我们尝试着来看一看这些地方,请你任选一处进行缩写,再对比读一读,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吗?

活动:学生尝试进行缩写,教师指导一些缩写的方法和原则。之后学生交流,并与原文对比,评价各自的优点。如: ☆ 第四段缩写成“这天,靠窗的病人又在讲着窗外所见到的一切。”行不行? ☆ 第五段缩写成“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好吗? ☆ 六段缩写成“不靠窗的病人是多么地想拥有窗边的床啊!”怎么样?

明确: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公园美景、心理活动,这些描写越生动、细致,我们就越能感受到鲜明的人物艺术形象,这些可以看成是蓄势。

问题2:与这种极力蓄势相反的是,文中有很多地方作者巧用留白,你能选一处发挥想象进行扩写吗 ?并想一想作者这样处理的理由是什么?

活动:学生选一处进行扩写,教师引导和提示。如: ☆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 ☆

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明确:文中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出乎意料的结局是小说结构的陡转,“光秃秃的一堵墙”给人无尽遐思,掩卷长叹。这就是小小说鲜明的结构特色。

四、学会表达(10分钟)

问题: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泰格特用小小说的文学形式让我们感受到了美与丑的心灵,读完小说你一定有许多感受,你能用几句话把小说改写成一首小诗吗?

活动:学生有感而发,改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思考。之后,展示交流。如:

如何让两个生命变得坚强 在窄窄的病房

于是窗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无论清晨和日落 那是一双渴求的眼睛 看到生命的影子

欲望的火焰燃烧着每一种活着的美好 然后悄悄传递给另一双同样渴求的眼睛 当嫉妒的毒液终于淹没了自私的灵魂 窗外等待他的 却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明确:一个简单的故事里总孕育着一个伟大的主题,同一主题却可以用多种文学样式来表达。

五、作业布置: 搜集同一主题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

六、板书设计

窗(小小说)

窗――一语双关――故事线索――心灵之窗

关系融洽(开端)

近窗病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产生困扰(发展)

远窗病人――行为卑劣、灵魂丑陋见死不救(高潮)未见美景(结局)

对比

——

扬善贬恶

第三篇: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八年级地理下册第9章青藏地区教学案

青藏地区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2.情智目标:

①感情目标: 1.谈谈你对青藏地区的印象

2.能从景观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及人文景观特点。3.能列举出青藏高原地区突出的区域特征。

②认识目标: 能运用地形图、气候图等地理图表及资料,分析、说明青藏高原地区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

【教学时间】(1 学时)【教学手段】讨论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贯穿教学全过程)

歌曲《青藏高原》,歌曲以明朗、高亢、而富有藏族山歌风格的旋律,热情的歌颂了雄伟、壮美的青藏高原,表达了歌唱者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眷恋热爱之情。今天我们来一起走进青藏高原,看看青藏高原有什么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

(二)自学

1.阅读“自学提示”

(1)自学内容一:世界屋脊

自学方法:读图9.1,9.2,9.3找找青藏地区在我国的位置。1.青藏地区地形最大的是什么?(高)2.本区有哪些主要山3.本地区河湖有什么特(世界河源,多咸水湖)4.本区内都有哪些重要流?

(2)自学内容二: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 的河脉? 点?特点 1 自学方法:读88-89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青藏地区气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高寒气候)2.青藏高原能否发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哪些不利条件? 3.青藏高原适于种植哪些作物?(青稞和小麦)

4.青藏地区分布最广的三大畜种有哪些?(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这些畜种有哪些特点与高寒环境相适应?

5.小组讨论抢答:衣食住行与环境的关系

自学内容三:三江源地区的保护,读94-96页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三江源地区环境日益恶化的原因 2.针对这种现状,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活动讨论:96页活动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自学过程(知者加速者出示信息沟通牌、按照自学方法进行)

(使用互帮显示板)1.以小组为单位。

2.知者帮助未知者(解答疑问),未知者帮助知者(提出疑问);或讨论有关问题。3.将有关重要内容写在互帮显示板上。提出需要老师解答的重要问题。

(可配合预先制作的课件讲解)

1.讲解内容三江源地区 2.讲解方法 2.(三)互帮 4.(四)释疑

(五)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

(六)反思小结

第四篇: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春酒学讲预案

《春酒》 学讲预案

一、自主先学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元xiāo()节 lì()枝 枸qǐ()门kǎn()脸jiá()páo()制 挑tī()家pēi()2.解释下列词语。

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家醅: 酬谢:

3.《春酒》是一篇诗化的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之情。

4.写出几个表现游子思乡的诗句。

5.品读下列语句,有的表现民风民俗的,有的表现人情的,请选填答案。A.民风之美 B.人情之美(1)新年里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2)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

(3)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们兴奋、快乐地吃。()(4)母亲很乐意把花厅“供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为人助兴。()

二、合作助学

1.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课文题目是“春酒”,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三、检测促学

①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②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③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1.用一句话概括所选文段的内容。

2.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第②段中对花匠阿标叔的描写属于细节描写,这个细节写出了他的什么特点?在文段中再找一处细节描写。

4.文段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阅读

百衲衣(叶大春)

①故乡风俗:常生病遭灾的小孩,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父母就让我吃千家饭,穿百衲衣。

②吃千家饭,就是挨家挨户讨一把米混在一起煮饭吃;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起做衣穿。千家饭象征性地吃一顿就够了,百衲衣却要常穿,有点像“护身符”。

③小时候,我不愿意穿百衲衣,爹娘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就差没跪下磕头了。10岁那年,妹妹在灶前烧红苕吃,把柴堆烧着了,烈火忽地蹿上了房顶。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救粮食和铺盖,也 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抢出了那件百衲衣。娘的头发烧焦了,脸上被火燎伤了一大块。我啜泣着埋怨娘:“冒这么大危险抢那破衣服值得吗?”娘嗫嚅道:“值得值得!”

④在故乡,13岁就算成人了。我13岁就可以不穿百衲衣了,脱下百衲衣时,我仿佛飞出樊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快乐。我不知道娘仍然珍藏那件百衲衣,她真以为我能平平安安地长大,都多亏了灵验的百衲衣。她很感激百衲衣。在我考上大学进城时,娘把百衲衣放进了我的行李箱里,说:“要出远门了,带上它,让它庇护你,提醒你:你是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长大的山里孩子,要好好读书,替山里人争气!无论你走到哪里,干什么事,都不要忘了山里人!”

⑤后来,我结识了一位民俗学家,便向他谈起穿百衲衣的风俗。民俗学家说:“按照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你家还情了吗?”我惊诧:“怎么还情?”民俗学家说:“一般来说,讨过布的人家得还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我恍然大悟:难怪我满13岁那年,娘通宵达旦地纺线织布,原来娘已经悄悄替我还情了!

⑥我想,这获之碎布、报之衣料的百衲衣风俗,多像“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呀!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穿过百衲衣——人生的百衲衣。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得到生活的馈赠、命运的庇护、时代的恩泽和社会的援助,那么就不应该忘记报答。知恩图报,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

1.浓浓的母爱是本文表现的重点。在表现母爱时,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渲染两种方式。正面描写有:。侧面渲染有:。2.第③段中加点的“抢”字表现了什么?

3.文章的结尾,作者说“不应该忘记报答”,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报答?(用文中的话回答)4.概括本文的中心。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五、反思悟学

琦君的春酒、汪曾祺的鸭蛋、沈从文的歌会、萧乾的老北京的街巷里的热乎乎的吆喝,无不牵动人们内心的根根情丝。拿起你的笔,也写写你的乡情乡思。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1

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及突破: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三、教学方法: 1.提问探究法。2.材料归纳法。3.小组活动法。4.讲述法、讲解法。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提问:(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是大杂居。小聚居表现的很明显。(举班级的例子。班级绝大多数同学是汉族,请问班级里哪位是少数民族同学?你知道你们民族主要聚居在什么地方吗?)

这种分布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形成的。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呢?首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近代各民族在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作出了什么贡献?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补充如下:

(1)友好交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和西域各族的友好交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了天可汗。唐和吐蕃关系友好。(唐文化是吸纳了外来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达到封建文化的高峰)

(2)管辖:汉代设西域都户,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汉、蒙、维杂居通婚,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清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驻藏大臣与****共管西藏。

(3)反抗斗争:1840年开始中国遭受列强入侵,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并肩反抗外国的入侵。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英勇的西藏军民奋起抵抗,连僧人都行动起来,他们用土枪、大刀、长矛等落后武器,同用快枪、火炮武装起来的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抗日战争时期,鄂伦春族子弟积极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奋战。当地鄂伦春族人民不顾日本侵略军的残酷迫害,为抗联带路、送信、运粮、侦察敌情,配合抗联攻打据点,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宗教 领袖**大师致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

以上这些史实说明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A.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B.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C.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学生读图找到我国设立的自治区。)(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有哪些?

启发学生发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的,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呢?少数民族有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这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下面我们来学习,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下,我国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因此建国后我国首先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提问:青藏、川藏、新藏等公路是什么时期修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学生观看川藏公路图片)看这条川藏公路,蜿蜒于群山之间,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它们为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民主改革西藏前实行封 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毫无人身自由,可以被农奴主买卖、或赠送给别人,他们的后代仍是农奴);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如鄂仑春族)。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一下跨越了几个社会历史阶段。(播放《西藏民主改革》的影片。1961年改革完成,百万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主要是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如毛纺、皮革制造等等。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传统产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展示“蒙牛”产品的商标)提问:这是哪个企业产品的商标?蒙牛乳业集团在哪个省? 蒙牛乳业集团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超速发展的神话。从1999年创立到现在,仅仅5年,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一位。2004年12月3日,蒙牛又做出一项惊人之举──花2亿元在呼和浩特建起了一个蒙牛澳亚示范牧场。这个牧场将欧洲式、美洲式、澳洲式、亚洲式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集于一体,简直就是个“牧场联合国”。目的就是要使中国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快速实现与欧美发达国家百年经验技术的接轨!这是推动中国乳业发展的大事。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少数民族地区也紧跟开放的步伐,广西的北海市被列为国家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呼和浩特、银川、西宁、贵阳被国家列为内陆开放城市。在这些地区国家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提问: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国家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提问:西部大开发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为什么实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点的项目?西部大开发涉及的省、市、自治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

西部大开发的原因: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广大西部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问题搞颠覆和分裂活动。维护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我国的阴谋,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有哪些?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青藏铁路、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而其中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这是让西部人走向富裕、为东部建设贡献力量的工程,令国人翘首。3.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文字的民族有21个,共使用27种文字,其中壮、布衣、苗等十多个民族的文字都是由政府帮助创制和改进的。

在我国无论是在司法、行政和教育等领域,还是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应用。(如:毕业证,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所有商店、工厂牌匾都用两种文字标识;考试有少数民族语文、电台电视台播放少数民族语言的电视节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重要会议和全国或地区性重大活动,都提供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民族语言文字的文件或语言翻译。高考招生对少数民族实行照顾的政策。很多大学设民族预科班。

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还派出了大批的支边干部。孔繁森是杰出的代表。(学生讲孔繁森的事迹。)

孔繁森是新时期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也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楷模。小结: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民族节日时,向他们表示祝贺。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我们不但要自觉履行这一义务,还要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目前世界上有很多战争和地区冲突都是由于民族和宗教矛盾引发的,如俄罗斯的车臣问题,苏联时期对车臣民族政策有偏差,导致今天车臣要从俄中分裂出去,不断制造暗杀、绑架事件、甚至发动战争。因此,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安定和统一。

下载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初级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窗》教案 苏教版(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初级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窗》教案 苏教版(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