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教案3
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2.能力培养
(1)分析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2)看图识别:依照服饰或图片识别我国的少数民族。
(3)整理资料:搜索资料,列表说明我国各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名称及其所在地域。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赞颂我国政府实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国情的处理民族事务的正确道路。
(2)认识和理解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动,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与进步是繁荣中华民族的康庄大道。
(3)了解民族知识,关心民族问题,尊重少数民族应该是青少年发扬爱国主义的一个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解决民族问而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难点
处理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源;少数民族节日、食物等名称 2.学生准备:地图、彩笔;图片
四、教学过程:
我国自秦始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史证明只有处理好民族关系 ,使各民族共同繁荣才能使我国繁荣昌盛。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讲一讲
1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
2民族关系与国家安全、稳定繁荣的关系。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讲一讲
1介绍每个自治区成立经过及民族特点。2补充成立自治区的原因和意义。
由于党中央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使我国各民族才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共同繁荣。三:各民族共同繁荣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成功的,合乎国情,顺乎民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内容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分析法培养学生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理解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与进步是繁荣中华民族的康庄大道。
【教学要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难点: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导入: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少数民族同学?(若有的话,请其介绍民族成分)中国除了汉族以外,还有 55 个少数民族。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课探究】
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1.民族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新中华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具体表现:(从政治、文教、习俗、经济方面引导学生分析)⑴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⑵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⑶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⑷既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分裂主义。
3.意义:维护和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良好关系。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前提),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⑴3级: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⑵5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中国成立前设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3.意义
⑴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⑵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⑶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⑷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 1.措施:
⑴有计划地在中西部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⑵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多种产业。
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
2.结果:
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民族地区的工商业、交通、通讯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总结巩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成功的,合乎国情,顺乎民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真题训练】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共有(D)
A、5个
B、31个
C、55个
D、56个
2、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布格局是(A)
A、大杂居、小聚居 B、小杂居、大聚居
C、小杂居、小聚居 D、大杂居、大聚居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是(A)
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B、民族大融合 C、民族大杂居 D、发展民族经济
4、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基本政治制度是(B)
A、民族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大杂居
D、民族共同繁荣
5、我国设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D)
A、10个
B、8个
C、6个
D、5个 6.新中国成立前设立的省级自治区是(C)
A.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7.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是在(D)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8、下列不符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一政策的是(D)
A、既反对大民族主义又反对地方民族分裂主义 B、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C、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D、少数民族必须学习汉语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1
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及突破: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三、教学方法: 1.提问探究法。2.材料归纳法。3.小组活动法。4.讲述法、讲解法。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提问:(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是大杂居。小聚居表现的很明显。(举班级的例子。班级绝大多数同学是汉族,请问班级里哪位是少数民族同学?你知道你们民族主要聚居在什么地方吗?)
这种分布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形成的。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呢?首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近代各民族在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作出了什么贡献?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补充如下:
(1)友好交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和西域各族的友好交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了天可汗。唐和吐蕃关系友好。(唐文化是吸纳了外来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达到封建文化的高峰)
(2)管辖:汉代设西域都户,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汉、蒙、维杂居通婚,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清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驻藏大臣与****共管西藏。
(3)反抗斗争:1840年开始中国遭受列强入侵,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并肩反抗外国的入侵。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英勇的西藏军民奋起抵抗,连僧人都行动起来,他们用土枪、大刀、长矛等落后武器,同用快枪、火炮武装起来的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抗日战争时期,鄂伦春族子弟积极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奋战。当地鄂伦春族人民不顾日本侵略军的残酷迫害,为抗联带路、送信、运粮、侦察敌情,配合抗联攻打据点,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宗教 领袖**大师致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
以上这些史实说明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A.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B.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C.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学生读图找到我国设立的自治区。)(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有哪些?
启发学生发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的,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呢?少数民族有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这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下面我们来学习,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下,我国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因此建国后我国首先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提问:青藏、川藏、新藏等公路是什么时期修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学生观看川藏公路图片)看这条川藏公路,蜿蜒于群山之间,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它们为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民主改革西藏前实行封 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毫无人身自由,可以被农奴主买卖、或赠送给别人,他们的后代仍是农奴);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如鄂仑春族)。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一下跨越了几个社会历史阶段。(播放《西藏民主改革》的影片。1961年改革完成,百万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主要是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如毛纺、皮革制造等等。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传统产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展示“蒙牛”产品的商标)提问:这是哪个企业产品的商标?蒙牛乳业集团在哪个省? 蒙牛乳业集团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超速发展的神话。从1999年创立到现在,仅仅5年,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一位。2004年12月3日,蒙牛又做出一项惊人之举──花2亿元在呼和浩特建起了一个蒙牛澳亚示范牧场。这个牧场将欧洲式、美洲式、澳洲式、亚洲式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集于一体,简直就是个“牧场联合国”。目的就是要使中国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快速实现与欧美发达国家百年经验技术的接轨!这是推动中国乳业发展的大事。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少数民族地区也紧跟开放的步伐,广西的北海市被列为国家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呼和浩特、银川、西宁、贵阳被国家列为内陆开放城市。在这些地区国家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提问: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国家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提问:西部大开发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为什么实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点的项目?西部大开发涉及的省、市、自治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
西部大开发的原因: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广大西部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问题搞颠覆和分裂活动。维护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我国的阴谋,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有哪些?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青藏铁路、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而其中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这是让西部人走向富裕、为东部建设贡献力量的工程,令国人翘首。3.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文字的民族有21个,共使用27种文字,其中壮、布衣、苗等十多个民族的文字都是由政府帮助创制和改进的。
在我国无论是在司法、行政和教育等领域,还是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应用。(如:毕业证,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所有商店、工厂牌匾都用两种文字标识;考试有少数民族语文、电台电视台播放少数民族语言的电视节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重要会议和全国或地区性重大活动,都提供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民族语言文字的文件或语言翻译。高考招生对少数民族实行照顾的政策。很多大学设民族预科班。
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还派出了大批的支边干部。孔繁森是杰出的代表。(学生讲孔繁森的事迹。)
孔繁森是新时期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也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楷模。小结: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民族节日时,向他们表示祝贺。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我们不但要自觉履行这一义务,还要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目前世界上有很多战争和地区冲突都是由于民族和宗教矛盾引发的,如俄罗斯的车臣问题,苏联时期对车臣民族政策有偏差,导致今天车臣要从俄中分裂出去,不断制造暗杀、绑架事件、甚至发动战争。因此,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安定和统一。
第四篇:历史: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导学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
www.xiexiebang.com 中考资源网
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内容提要
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我们既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分裂主义,极大地维护和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良好民族关系。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新中国成立后,又陆续设立了新疆、广西、宁夏、西藏4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
导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掌握
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整理知识提炼结论
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www.xiexiebang.com 中考资源网
民族区域实行的自治
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关系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师按下表启发归纳)历史传统
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经济文化
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政治利益
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
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它有助于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也有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它有助于国家富强,也有助于各民族繁荣。它有助于各民族巩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大家增强热爱本民族的情感。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3组织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5页第1、2题。各民族共同发展
1学生阅读相关课文,回答: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藏族百万农奴翻了身,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成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了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2指导学生联系历史填图册第6页的两幅地图中,说出当时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名称。(克拉玛依油田、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包头钢铁公司等。)
教师归纳指出:人民政府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有——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第五篇:初二历史第12课民族团结
第12课民族团结
同学们先用一分钟看一下开头的小字部分。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同学们通过地理的学习或者平常看电视都知道了,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就是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不是空话,要落到实处,有让人信服的东西。举个例子,钱我们都认识,但是有哪个同学知道我们的钱上有几个民族的文字?---------------
学生小议论;
总结:除了汉语,还有蒙古、藏、维吾尔、壮四种文字。
一方面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口很多,所以方便他们使用就在人民币上印刷他们的文字。有些同学会问了,还有几十个少数民族,为什么不印他们的文字,这不是不团结?
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还有有些少数民族通过长期的跟汉族杂居
已经不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了,比如回族,他们大部分的人说汉语、写汉字。第二,我们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采用双语教育,方便他们的对外沟通,所以很多少数民族的人讲汉语,认汉字没有问题。
民族融合 经过千百年的交流和往来,中国现在的各个民族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的民族现在的状态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不要说的太遥远,唐朝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而且唐朝的建立者和贞观之治的领袖唐太宗都不是纯正的汉族人,他们有少数民族血统。李世民的妈妈姓独孤,他和隋炀帝是姨表兄弟,李世民的皇后姓长孙,这两个姓氏都是北方少数民族鲜卑姓氏。
到了中华民国,提倡“五族共和”,孙中山先生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方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
讲口号,说好听的都会,关键是你有没有具体的措施。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有民族团结的具体办法--------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我们再全国建立了五个自治区,还有好多的自制州、自治县、自治乡镇,比如我们的金岭回族自治镇。
在书上划一下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课本62页,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
建国之初,我们国家就采取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尤其是对与少数民族地区更加重视。这里面变化最大的就是藏族。
解放前的时候,藏族地区还是农奴制,老百姓没有几个是自由人,那些地主、头人、**想杀你就杀你,想卖你就卖你,你整天累死累活,基本的温饱也得不到满足,给你吃什么你就吃什么,想挑肥拣瘦的?除非你疯了!
解放后,藏区进行民主改革,直接从奴隶社会跃进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同学们都知道,一般的发展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西藏就快的多了,跳过了几个社会制度。
西藏总面积120万平方公里,山东只有15万平方公里。西藏到2006年有281万人,山东有9309万。西藏多年来一直是中央财政补贴。87年以前几乎是百分之百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