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方向

时间:2019-05-15 01:0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谈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方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谈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方向》。

第一篇:试谈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方向

试谈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方向---想象力、创新意识、动手能力

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以正确的观点和标准评价儿童画 儿童画是一个特殊的画种,它不同于成人画更不能与画家的作品比较,所以作为家长不应该用成人的标准去看待儿童画,而应该站在孩子角度以孩子的眼光去衡量和欣赏。一些家长对儿童画的看法有些偏见,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喜欢用对成人画的审美观来要求儿童画,总认为孩子们的画不够美观、不成比例、残缺不全、不符合实物与常态等等。从这种观点出发,家长自然而然地就要指出孩画中的不足和毛病,甚至自觉不自觉地会对孩子“贬斥”或“嘲笑”,紧接着就是用成人的画法教孩子画,或者不厌其烦地要求孩子照着范画进行临摹。这应该是在众多家长中普遍存在着的现象。为什么这种不利倾向能够长期地较为普遍地影响着许多家长呢?我们不妨设身处地地分析一下家长的心态,一般来说,大家习惯把孩子画画看做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而衡量儿童画这种能力的主要标准是“像不像”、“美不美”。所谓“像不像”是指将孩子的画与实物比较,以与实物形象相符合的程度作为衡量的标准之一;所谓“美不美”是指用成人的审美观点 来评价孩子的画,以符合或接近成人画的标准者为“美”,否则为“不美”;试问一下如果按家长的这种观点要求,那么所有的孩子画的画与成人还有区别吗? 不可否认,儿童画是儿童的一种能力的表现,它是儿童自我表现能力的体现,它反映着儿童本身内在的心理、情感、认识和经验等,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然而儿童画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儿童画的发展需要成人特别是家长的关注与欣赏以及帮助,并不能定性地强加成人的东西。

第一,要正确对待儿童画首先要在了解孩子画画的动机,了解他想表现什么的前提下,才能理解孩子理解他的创作,这就需要家长把孩子的画与他的生活经验和他的认识、情感联系起来;第二,一定要满腔热情地与孩子共同享受绘画的乐趣,使孩子感到他的画得到了成人的肯定与赞同;第三,要常以肯定和表扬的态度欣赏孩子的画,适度的鼓励会给孩子以自信,但也不宜于过分夸大事实,否则会给孩子一误导,应该就图画本身的表现、长处和进步予以肯定。如果家长对儿童画的态度不够端正,不恰当的话语会使儿童产生挫折感,降低或损伤儿童创作图画的积极性。所以只有站在儿童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和审美观去看待儿童画,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力,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正确的自我认识与表现的观念。

二、不要一味注重绘画的结果,应该注重绘画的过程。

通常我们拿起一幅儿童画就会轻易地用“好看”和“不好看”来评价一番。也许评者是不经意的评价,但对孩子本人却有很大的影响。孩子处于接受外界影响的成长时期,家长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在影响孩子,特别是有些家长在不考虑孩子情绪的情况下说了一些挫伤其自信的话,对于性格内向或者本来就不乐观的孩子也许从此不再自信,所以随意对着儿童画评比是不可取的做法,只注重了结果没有考虑孩子画画的过程。所以成人在评价儿童画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与思想。

首先,我们知道儿童画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是他的思想的表现,内涵着他情感的变化,反映着他的认识和感受,体现着他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内涵丰富的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孩子自身,最重要的是整个绘画的过程及其发展历程。重视儿童画的发展过程首先要把重点放在儿童的绘画活动中,注意观察他是如何表现其内心活动的,是怎样反映他周围环境的,即了解孩子的绘画意图,要引导他将绘画与生活联系起来;第二,要看重孩子的劳动和努力。不可否认,孩子绘画因年龄、性格爱好以及生长环境的不同,因而存在着水平上的差异,但差异本身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绘画热情、绘画兴趣和努力程度,特别是他的创新精神;第三,要重视孩子自身的提高。可以说评价儿童画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不要将孩子的画与范画比较,也不要把眼光停留在孩子之间的比较上,更应该珍惜的是孩子自身的发展变化,随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给孩子以动力,才能促使他积极的去动手去创新。

三、不要将孩子局限于模仿成人范画,培养他们自主作画的能力。

许多家长受模仿画的影响,热衷于让孩子模仿范画,或者代替孩子画画,让孩子模仿家长的画。如果家长把培养孩子画画的目的理解、定化为强迫模仿的话,那么他们最多只是个模仿的工具,会使其内在的创作欲望受到压抑,自我表现的热情受到挫折,从而使孩子的绘画失去活力,儿童画变成千篇一律的呆板。既然儿童画是一种反映孩子心灵焦点及情感的自我表现的语言,我们就不应该在孩子绘画过程中直接干涉他。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儿童自主绘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丰富儿童的经验,扩大知识面。儿童美术课不仅仅是要让孩子能按照老师的要求画出什么,更多的是要培养孩子观察生活的能力和表现情感与意识的动手能力。课堂上老师应该多联系实际生活,适当的将美术课带到室外,如:让孩子们观察建筑的结构、外观,去了解花草树木的自然生态,或通过游戏等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接受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自然动手能力也就会提高。

(二)大胆尝试,多多练习 在画画过程中,应该鼓励孩子去尝试一些有难度或夸张变形的画,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孩子绘画时受老师所讲解的影响束缚,所以老师应该打破一些传统的格式以及想法,让孩子以一种轻松、自信的态度去画一些自己想画的画,同时要多多练习一些简单的东西,俗话说:“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儿童还处在不断发展成熟期,多练习对提高其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家长指导儿童画应该像对朋友那样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帮助,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启发儿童,促使他们一步一步达到新的创作水平。

四、教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练习说话 美术活动不单单是绘画的一种,还包括锻炼各个方面的能力。美术活动是一种有形、有色、有情节的艺术活动,对儿童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在美术活动中,儿童常常把自己的喜悦、快乐、悲哀、烦恼都倾注出来,使之成为他们自己天真的语言,且时而互相对话,其表述欲望十分强烈,因此,我们把美术活动与训练幼儿说话有机地揉合到一起,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在观察中的说话,启发想象力

美术既是一门造型艺术,又是一种视觉艺术,美术的一切活动都是以观察为基础,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儿童观察艺术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颜色等特征,同时加以语言进行表达。所以我经常利用观察这一关键的环节,让儿童练习说话。比如:我在教孩子画深海里的一条鱼时,我先出示放在水中的金鱼,让他们观察金鱼的外形特征,并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给他们示范一段录像,里面是生活在深海里的各种各样的鱼,可以想象,当姿态各异的鱼很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鱼的种类真多呀,有金鱼、比目鱼、章鱼、鳄鱼、鲸鱼…等等,颜色也很丰富,有红的、有黄的,还有黑色的……”,“金鱼的尾巴摆来摆去好漂亮,真象美丽的飘带”,“有的鱼挺奇怪,身体像蛇一样”。……这时老师如果顺势贯穿一些新词和完整的描述性语句教孩子们说,他们就会很感兴趣,在脑子里会想象出丰富的画面,从而产生一种想画出来的冲动,这样既锻炼了语言表达又启发想象力。

(二)在操作中说话,锻炼动手能力。

对于儿童不论手中操作什么东西,常常会不自觉地发出一些声音,或自言自语,或与他人对话,且这些声音大都与操作内容有关,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的意识和理解比较弱,手腕发育还不够成熟。所以必须既要形象地表达又要他们简练理解,对此我常把操作过程编成儿歌,让他们边做边说。例如教他们画蜗牛时,我边念:背着一所又圆又大螺的旋式房子(壳),“弯弯萝卜(身体),顶上有双筷子(触角),后面长小辫(尾巴),筷子上掉两颗黑珍珠(眼睛)”。这样孩子在画画是就会兴趣很高,既掌握了绘画要领,也练习了说话。所以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激发孩子的创新又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评议作品中的说话,提高创造力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通过手脑并用,创作出多姿多彩、生动有趣的作品,头脑中也孕育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而且也很想介绍给别人听。我就充分利用这一点,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孩子练习说话,如在一次画螃蟹的课上,孩子们把螃蟹赋予人的动态表情,有画唱歌的、看书的、跳舞的,有的是医生、有的是……等各种姿态各异的螃蟹。我就鼓励他们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结果每个人都编出了有趣的故事,有的还给螃蟹起了好听的名字。特别有位小朋友这样介绍道:“小淘气自己到沙滩上玩耍,结果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于是它哭着找妈妈,后来遇到了它常取笑的蜗牛哥哥,最后蜗牛哥哥把小淘气送回了家,从此它再也不敢横行霸道不听话了。”由于画的内容是孩子们的感受,是自己的所思所想,因而讲述时语言也自然生动且富有情趣。

总之,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不断的充实、发展和提高,脑子里积累了很多的想法,并能很清楚地表达,那么动起手来就会更加自信。

五、提供好的空间,儿童美术教育坚持“四不定”

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注重的是张扬个性,拓展思维,激发想象力,充分开发右脑。艺术贵在创新,通过美术课能够培养儿童的艺术创造才能,更有利于促进其各方面的综合性创造才能。因而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该努力做到“四个不定”。

(一)不定形 儿童的美术作品表达的是儿童自我的思想情感,属于最原始的思维,这是儿童所独有的一种思维。教师在儿童创作作品时,往往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列举一大堆“新颖”的构思,或者为儿童提供许多“优秀”的范作让其借鉴,本意是想启发儿童构思,殊不知这样反而束缚住孩子的想象力,创作时总跳不出范作的模式,脑中充满了抄袭和临摹。因此,教学时要顺应儿童的思维,尊重儿童的想法,鼓励儿童照自己的想法去画,多听他们的想法不给他们提供太多范围、实例,只有这样儿童画才是生动的画。

(二)不定材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前让学生准备所需材料,这样虽然满足了教学需要,但限制了儿童对工具、材料的主观选择。在创作时,应该为儿童提供多样的艺术材料,对材料、工具不加限制,让他们在多样的材料中自由选择,并大胆地体验多种工具、材料的性能,在不断地体验、选择中,发现适合自己的表现材料。比如,视觉型儿童往往选表现写实的材料,而触觉型儿童往往选表现情感的工具。如果限制工具、材料,就会扼杀他们创造的个性;又比如,有的孩子在绘画时喜欢用冷色类有的却相反。

(三)不定评 儿童创作艺术作品常用教师制定的统一标准去评价。如用“像不像”作评价,从造型、色彩、线条等方面去评价等。这样的统一评价势必会伤害许多学生,抹煞了儿童的个性差异。在对儿童创作的作品评价时,应细致、谨慎地考虑儿童的意志、兴趣、观察力、表达方式等个性品质,依据每个学生、每个阶段的发展水平进行纵向评价。鼓励学生展示个性,体味创新的乐趣。

(四)不否定

老师在评画和评作品时,一旦否定学生的作品,孩子就会失去信心,毕竟孩子的心灵是最脆弱的,所以评画、评作品要以表扬为主,要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归纳总结,在美术课上给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喜悦和满足。这种满足会进一步产生“自我激励”的心理状态,自信心也会随之产生。这样的心理过程多了,孩子就会在每一次“成功的喜悦”的激励下,使自信心得到巩固和加强。自然而然有了创作兴趣和表现欲望,同时会有助于动手能力的提高。美术艺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在《创造性和心智的培养》中提出艺术教育的任务“既不是艺术本身,又不是艺术作品,也不是审美体验,而是儿童,通过艺术教育,他们将愈来愈富有创造力,愈来愈思维敏捷,他们将在任何可能适应的环境中运用他们的艺术经验”。因此,教儿童绘画、创作作品时,不仅仅会画几张像样的画,做几个小作品,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审美力、创新力以及动手能力,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并激发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

结语:

美术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性的创造才能的发展。因此,我们不论作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对孩子,对儿童画以及我们的教育目的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让孩子在不受拘束且积极自信的环境下,能够充分发挥其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创造力,提倡艺术独创精神,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景芝,《美术学科儿童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民美术出版社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儿童美术启蒙》,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的,2001年11期

第二篇:儿童美术教育

儿童美术教育

一、名词解释

1.简约:1.儿童画中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具有最大限度的简单明了性的完形。

2.X光式:2.儿童在绘画中处理人和物之间以及两个物体完形图形问题时会简单地将双方重叠在一起,使它们之间形成一个同属于双方的部分,产生了类似于X光式的图画,给人以事物之间一种透明的感觉。

3.儿童美术语言:就是幼儿自己创造的视觉的或造型的符号系统,它是幼儿创造的诸多符号系统中的一种。

4.自然教育: 4.适合人的本性的教育。如儿童美术的自然教育就是让儿童到优雅的环境中去,在游戏艺术活动中自由发挥,以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认识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等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所从事的美术活动从内容上分:绘画 手工 欣赏。

2.儿童美术的特征和表现方式包括九个方面问题:

图形的选择和组合 避免图形的重叠 图形独自的界线 图形的融合水平—垂直关系的处理 事物之间关系的处理 动态的表现 透视 色彩

3.视觉艺术处理是人类经验中其他领域所无法触及的一个方面,那就是视觉形象的审美思考。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个体性目的包括:创造视觉艺术的目的欣赏视觉艺术的目的、评价视觉艺术的目的三方面。

5.托幼机构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取向包括:行为目标 过程目标 表现目标、、。

第三篇:儿童美术教育理念

儿童美术教育理念集互动性与创造性学习于一身,是开发孩子智力,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1.学习美术基本技能

2.发展孩子的独特性,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相互性。

3.通过对感官和手的训练,发展儿童活跃思维、促进心灵成长和拓展创造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儿童美术教学理念:想象力的培养

一、设置教学情景激发想象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启发想象

三、开发潜在意识创造想象

四、积累生活素材促发灵感想象

思考1:在画画的过程中,想象力和技法有机统一的点把握的度是最关键的!自由想象非常重要。譬如在纸上乱涂乱抹,甚至好动!一刻都不闲着,老师围着孩子团团转!其实儿童的好动性是他的特色,大人或老师不要横加干涉或禁止,家长千万别“指挥”或“命令”孩子,要让他自己指挥自己,自己听从自己的命令。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儿童就能自然的活动他的筋骨,健康的身体随之而至。

尊重儿童的自由想象(独立性),并非让他为所欲为,且不可让孩子以为安静、顺从、听话、被动就是好事;而活动或工作就是坏事。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要求强调儿童主动探索,并着力于设计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和教具,让儿童借由具体操作来用画笔作画,在作画的过程中,老师让其自由发挥,当孩子发挥不下去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多项选择题”的方法,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进行引导。

思考2:孩子是孩子的老师:我们的老师们不要“主动”(刻意)的想去“教”孩子,应该做个“旁观者”来注视孩子的一切行为,留心孩子们的每一个表情以及眼神。唯一必须人为的就是设计或制作许多教具,甚至鼓励孩子尽情的游玩及操弄,就是对儿童最大的尊重。毕加索说:我愿意一辈子像孩子学习。我们所理解的毕加索的话的意思有两层。其一是毕加索从小开始画画,最后成为大师,他老的时候一定在思考,思考自己最后将去哪里去?最后结果是回到孩子那里去!经过世事和经历,最后又回到了孩子那里去!这也许就是那个古老命题:“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从孩子来,最后回到孩子那里去!那时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唯一相同的就是他很“真”!“真”就是真正的老师,就是儿童本身。

思考3:尊重个性:自由第一,秩序只是其次。传统教育强调“群性”,而我们注重“个性”。

第四篇:儿童美术教育:旨在育人

儿童美术教育:旨在育人

高新一小 简俊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愈来愈受到重视,就其本身而言,教育观念是否新,教育思想是否先进,教学方法是 否正确,亦是非常重要的,更值得认真探讨。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呢?我们认为:一流的老师教人,二流的老师教知识,三流的老师误人。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就决定了他怎样教学。

教育的宗旨应放在培养有能力、有优良品质、有高素养的现代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这个 基点上。那么,如何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贯穿这一宗旨呢?我们应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 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 学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儿童好奇心的张扬,如自由自在的野外写生,随心所欲的泼墨赋彩、绘声绘色的 形象思维启动等,都能激发孩子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童心世界表现出来,使想象力得到发展。

二、培养儿童的开放意识。

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丰富多采,让他们接触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东西,扩展他们的视野;在风格技法上,应接受 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流派,可运用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甚至计算机等各种可接受手段;使之形成一种 开放的意识,塑造开放的人格。

三、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气质。

儿童美术教育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美的世界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鉴赏,如讲解大师的作品,带 领他们参观好的画展,到郊外观察大自然,讲述优美的童话故事,听音乐等,提高他们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同 时也能培养他们真挚美好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培养儿童自由、平等的民主意识。好的教师应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他们,给予他们积极的指导性的建议,尊重和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判断力,为他们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在一种自由的游戏状态中学习和创作。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表现 自己。

五、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兴趣是儿童学画画的基础。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保护和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 还应多采用鼓励的方法,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对自己的才能产生自信心。绝 不能轻易地伤害他们的自尊。

六、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

竞赛状态最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老师应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竞争气氛,表扬、奖励成绩优秀的孩子,鼓励、帮助进步较慢的孩子,使他们努力赶上来。适当参加一些美术比赛、展览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参与和竞 争意识。

另外,儿童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定时的训练过程,这对磨练儿童的毅力,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能动能静的禀性等都是大有益处的。

总之,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一些知识,训练一下他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新人。

第五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和平电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美术的概念和种类。(2)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3)绘画的年龄特点以及绘画中的特殊表现。理解:

(1)幼儿各年龄班美术教育的目标: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2)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并喜爱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2)教学难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的常用方法;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在美术绘画方法中主要运用“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见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3)学生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讨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艺术的门类包括戏曲、舞蹈、音乐、美术,以及电影、电视广播等艺术。他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那么美术 在我们身边扮演什么角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

(1)美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时时处处都有美术,它在社会中应用广泛。例如:建筑、工商业、服装、居室设计等都离不开美术。A:日用品(例茶杯、壶、炊具、餐具)的造型审美。B:机械制造专业,机械零、部件图的绘制、识读,零、部件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标准,实用,还应美观好看,(尤其是外部表面的零、部件)。C:交通工具:汽车等色彩与外观审美。D:商品包装外观 E:广告业的装饰装潢。都需要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审美修养。

(2)对审美水平的提高、性情的陶冶、情绪情感的引导、形象思维的训练、感知能力的促进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一)美术的概念。

作品展示与分析:教材插图:一幅是梵高的《向日葵》,一幅是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 《人投鸟一石子》。旨在向同学们展示美术的魅力,使同学们对“美术”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1、先简单介绍画家的情况后,请学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有意识地将有关颜色和线条等造型元素的探讨引入学生的视线,让他们说说对画中一些颜色和线条的感受。

2、在你生活中都接触过哪些美术作品?

3、有人认为美术教育对幼儿可有可无。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1)启发学生了解画家运用的是一种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2)如:油画、壁画、浮雕、陶瓷玉石雕刻等等。

(3)幼儿美术教育和幼儿园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例如,常识、语言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出的内容反过来又对其他学科起着重复、巩固和提高的作用。美术是指作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可视的、静止的、平面的或立体的形象,表现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感受、信仰、生活理想和美好追求。

(二)美术的种类 美术主要包括:

1、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绘画: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 从工具材料绘画可分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绘画可分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

从作品形式分,绘画可分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中国画又称水墨画,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最有影响的画种;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

2、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雕塑可分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胚体上,把多余部分删掉、挖凿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连接、构成所需要的形体。

从表现形式来分可分为圆雕、浮雕。

3、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是指那些摆设、欣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以审美为其的首要价值。

4、建筑艺术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建物的统称。

建筑艺术:指按照没的规律,运用独特的建筑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三)学前儿童绘画心理发展阶段研究的有关论述

1、法国儿童画研究者吕凯把儿童绘画分为四个阶段:(1)偶然的写实阶段:又称涂鸦期(2)不完全的写实阶段(3)知的写实阶段(4)视的写实阶段

2、心理学家柏特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七个时期:

(1)搔笔(2岁—6岁)a、无目的的线画b、有目的的线画c、模仿的线画d、局限的线画(2)线画(4岁)

(3)记叙的象征主义(5岁—6岁)(4)记叙的写实主义(7岁—8岁)(5)视觉的写实(9岁—10岁)(6)压抑(11岁—14岁)(7)艺术的复活(15岁)

3、哥仙修泰纳把儿童画分为五个阶段:(1)错画期(1岁—3岁)(2)图式期

(3)对线及形发生感情的时期(4)想表现得象实物的时期(5)正确地表现形状的时期

4、布莱德拉把“错画”和“空想的象征表现时期”亦即儿童画渐具绘画的形象时期以后,分为三个时期:(1)概念画时期

(2)用线表现画的时期

(3)以颜色构成空间画的时期

5、美国心理学家罗文斐尔德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错画期(2岁—4岁)(2)前图式期(4岁—7岁)(3)图式期(7岁—9岁)(4)写实初期(9岁—12岁)(5)拟写实时期(12岁—14岁)

6、我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1)涂鸦期(1岁—2岁)(2)象征期(2岁—3岁)(3)定型期(3岁—7岁)(4)写实期(7岁以后)

(四)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作品展示与分析:(1)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是在用色,笔调方面比较凌乱、抽象;把从外面看不到的而里面有的东西也画出来;有的画桌子把四条腿都画上而且一样长;给花画上眼睛;人的胳膊会很长很长等等。

(2)幼儿心理及生理的发展,决定着幼儿在画画时采取的方法。先画哪里,后画哪里,怎么画?每个小朋友会各有不同。幼儿认为物 体大小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重视程度来确定的。比如,画骑自行车人的腿要比不骑车人的腿要长,因为,腿要用劲。画踢毽子人的腿要比不踢的腿要长,画晾衣服人的胳臂,是根据需要画多长能够着晾衣绳就画多长,不是按正常人的比例去画的。

1、幼儿绘画发展的特点:

(1)涂鸦期(2—3岁左右)属于无目的地乱笔画。这个时期的婴幼儿常常是五个手指头抓着笔(如粉笔、蜡笔等较粗易抓住的笔)在纸上乱涂乱画些杂乱的线条,这是缺少视觉控制的肌肉运动,无明确的作画意图。涂鸦后期,出现简单的目的,但不能成形,不注意色彩变化,常常使用单色笔,偶尔换另一种颜色笔涂画。

(2)象征期(3~4岁左右)象征期是在涂鸦期基础上的进步。其特点是乱线条略有减少,开始有了简单的、不太明确的构思,偶尔也能有意识地画出一个类似某种东西的图像,但这些图像与事物实体没有直接的关系,仅仅是简单的图形和线条的组合,是粗略的、不完全的,往往会遗漏部分特征,没有整体感,结构有时不合理。从色彩上看,此阶段的幼儿画面上颜色的种类通常达到3—4种以上。他们喜欢在每种物像上都涂上颜色,并开始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选择相应的颜色涂染,如树叶是绿色、树干是棕色。

(3)形象期(5—6岁左右)形象期是幼儿开始真正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描绘周围事物和表现自我经验的时期,也是幼儿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在造型、色彩、构图方面较之象征期有了明显的发展。从造型上看,能用较为流畅、熟练的线条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试图将部分与部分融合为整体,并用一些细节来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其结构较合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基本正确。从色彩上看,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注意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随着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的提高,他们在涂色时,不仅能做到均匀涂色,而且能不涂出轮廊线。从空间构图上看,这时的幼儿画中形象丰富,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但还不能把握住分寸。我们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适时地提供不同条件,给予恰当的指导,促使幼儿的绘画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

2、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1)拟人化。指幼儿把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动植物画得和人一样,不仅赋予它们以生命,而且赋予它们一切人所具有的特点和本领的绘画现象。幼儿把自己的情感和意识赋予整个世界,使之生命化。同时,他们也觉得自己和它们更亲近,对它们易于理解和交流。(2)“透明”画。指幼儿在绘画表现时,总认为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必须把它们画出来,虽然是重叠的两物,但画面上还是互不遮挡,全然不考虑透视的绘画现象。这种透明式的画法,宛如幼儿的视线像X光一样穿透任何东西,所以也称为“X光的画法”。

(3)展开式。又称异方向同存式或视点游走式。指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事物在同一个画面上表现出来的绘画现象。也即画中的人物、事物由中心向四周或上下或左右展开的画法。

(4)夸张法。指幼儿在绘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关心的事物、认为重要的事物画得很仔细、很突出,而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他没注意到的地方却加以忽视和遗漏的绘画现象。幼儿的“夸张”法实际上是他们画其所注意、所关心的事物、忽略了其他部分的“顾此失彼”的做法,是对事物的相互关系缺乏比较和认识的表现,是幼儿自我中心主义在绘画领域中的表现。

(5)基底线。幼儿往往在画纸的底部画出一条长长的线条作为地面的标志,把整个画面分成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所有地面上的物体都在基底线上排列成一排,表示这些物体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注意:幼儿阶段是不需要“绘画技法”的,幼儿有自己 “无师自通” 的学习方式和“天生”的创造能力和条件。我们成人特别是教师和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自然“天赋”,重视利用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去教育儿童,别干“统一”画法,抹杀孩子个性的傻事。

3、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激起幼儿的操作欲望,引起绘画的兴趣 工具的种类:有油画棒、蜡笔、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毛笔、油画笔、棉签、彩色粉笔、印章、水墨、水粉等。材料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学习、创造的中介和桥梁。生活中的材料更易引发幼儿浓厚的兴趣,激起创作的灵感。如:树叶、线、纸、海绵、瓶盖、玻璃球、等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心发展水平不一样,在运用同一性质的材料时的目标和要求也是不相同的。

(1)要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工具简便易操作,材料是身边熟悉有趣的,其实孩子们的小手就是一种简便、有趣的绘画工具,有趣的手指画经过掌心、手指肚的变化,再用彩笔添上一些辅助的成分,进行简单的装饰,孩子们更是兴趣十足。

(2)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丰富的操作工具和材料可以激发幼儿主动 探索的愿望。彩色水笔是孩子最爱用,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绘画工具。许多幼儿总喜欢在手、脸、桌、椅上画,这些多彩的圈圈、线线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满足和快感。油画棒又短又粗,便于掌握绘画方法,是中班幼儿首选的绘画工具。他们还可以用棉签、竹签、纸团、树叶、粉笔、毛线等材料作为幼儿的绘画工具,让幼儿学习选择利用这些工具来绘画,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幼儿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更快,更能表现出幼儿自己作品的特色来。

(3)大班幼儿多用素描、水粉等工具材料: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好的掌握水粉画的色彩、色调、构图的布局,以及怎样握笔、添笔、运笔的基本技能掌握。我们注重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

小班:报纸撕贴纸盒画〈机器人〉手掌拓印〈春天的色彩〉 毛线拖印〈风筝〉棉花、布料拼贴〈帆船〉。

中班:海棉蘸色画〈春天的梦〉 沥粉画〈艺术盘〉 纸盒装饰立体画〈脸谱〉 报纸立体画〈水果娃娃〉 大班:硬纸壳宣纸立体画〈魔法面具〉 卵石彩绘〈动物园〉 塑料瓶彩绘 玩偶之家〉 口罩彩绘〈我的大嘴〉

四、幼儿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幼儿绘画教学的方法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绘画教育目标,在绘画活动中具体运用的方法。方法使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绘画的效果。结合案例分析各方法: 观察法含义:是指启发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事物间的空间位置、相互关系等,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是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方法。观察法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分析:

1、观察时,可以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包括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及用动作模仿等。如绘画“调皮的小猴”,教师不仅可以组织幼儿去动物园参观,还可以在参观后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猴子调皮的各种表情、姿态等,这样更能激起幼儿创作的欲望。又如泥工活动“刺猬”,教师除了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外形特征,还可请幼儿轻轻触摸刺猬的刺,加深感受,获得更深刻的印象。

2、观察被看作是美术活动的基础,没有观察就谈不上分析。如“节日的街道”欣赏活动,幼儿通过视听器官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节日的热闹与喜庆。但这种气氛是从何而来的呢?必须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如远处的天空飘着彩色汽球,周围的树枝上挂满了灯笼,广场中间摆放着鲜花,四周插着彩旗等等,从而更深刻地感受理解热闹与喜庆,产生审美的愉悦体验。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和与幼儿的交流,找出幼儿的兴趣点。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从幼儿 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现实世界的运动感、力度感、节奏感以及和谐感等,形成幼儿对这些特征的敏锐的选择能力,防止幼儿对一些东西视而不见或者走马观花,使幼儿不断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范例演示法含义:范例是指用来向幼儿演示的直观教具,如图片、模型、画册、教具、实物以及教师画或做好的样品等。范例的运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和表现对象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细节,也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对范例的要求:(1)形象明确、清晰,能够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篇幅要大一些,使全班幼儿都能看清楚。(2)富于美感,有一定的艺术水平,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情感。(3)描画方法和制作方法易于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在绘制程度上是大多数幼儿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在使用范例中应注意的是:(1)要对范例有明确的使用目的。(2运用范例要和示范、讲解相结合,因为幼儿不仅看范例,还难以知道它的绘制过程。(3)有时,范例应有一定的数量,能从各个角度反映事物,启发幼儿的思路也为其创造性地表现事物提供借鉴和参照。(4)正确处理好运用范例和创造表现的关系。范例是为幼儿学习提供的参照物,而不能机械划一地作为统一的范本,要求幼儿画和做的范例有所不同。(5)要掌握好出示范例的时间。一般在交待课题后才出示范例,在上课前可以用白布或白纸将它们遮盖好。(6)范例并不是每一节课都使用,在教师的影响下,幼儿的观察力越强,表象积累越丰富,技巧越熟练,他们的创造性就越强,而范例的地位就越小。相反,美术活动中创造的成分越少,利用范例的机会就越多。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一切机会让幼儿亲自观察,丰富感情,提供想象和创造,补之以适应得范例,为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创造才能提供条件。演示:是教师或幼儿把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显示出来,使幼儿对步骤方法有所了解,以利于他们再直接模仿的条件下更好地掌握技巧。演示要求:动作熟练连贯、节奏速度适中、线条清晰流畅、想象准确优美。种类:分步演示、连续演示、局部演示、对比演示、反复演示、归类演示。游戏练习法含义:游戏练习法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愉快、积极的状态下学习美术技能,把视觉形象改变为视觉——运动形象,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分析:游戏练习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它的使用是 灵活多样的,游戏性的命题、游戏化的练习方式、对美术成果的游戏性处理以及美术活动中游戏性材料的使用等,都可以把美术和游戏结合起来。如“吹泡泡”、“煮元宵”等游戏化的命题,能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如“装饰背心”,每不幼儿穿上纸做的背心,用水粉颜料在其他小朋友背上画。这种绘画方式的变化,使得幼儿学习的兴致很高。有时教师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运用谜语的趣味性,增加游戏的成分,巩固绘画的技能。如教师出一些简单的谜语,让幼儿把谜面简单迅速地画下来。如“星星点点朵儿小,黄色小花缀细条,不要嫌它不火红,春天一来它报到。”(迎春花)。另外,喷洒画、泡泡画、滚画、印章画中牙刷、吸管、玻璃球、各种水果做成的印章,这些材料本身就给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激励了他们参加美术活动的热情。

语言指导法含义:语言指导法是指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教师要运用积极、有效的语言,培养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他们善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内容:(1)用和蔼可亲的语言,营造幼儿创造的氛围(2)运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3)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创造信心(4)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引发幼儿创造动机。分析: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世上的一切物质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当我把蜜蜂比作“蜜蜂宝宝”时,幼儿会让它们害羞、哭泣,和蝴蝶、蜜蜂做游戏等。当我把花儿比作“花姐姐”时,幼儿会把它们比作花房子,给“蜜蜂宝宝”遮风挡雨。在想幼儿讲述创造意图时,将讲述的语言精简成以动词、名词为主的句子,并将动词、名词以象声词、叠声词的形式出现,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创造意图,更有助幼儿浮想联翩。

(五)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分层次目标 目的和目标的关系: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

1、心理层次的目标

分为审美感知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和审美创造目标三大类。

美术教育的审美感知目标:培养学前儿童丰富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美术教育的审美情感目标:激发学前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学前儿童对形式和内容及其风格的体验。

敏锐的感知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的重要手段。

美术教育的审美创造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创造力。美术的核心在于创造。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创造主要培养儿童通过美术操作活动体验美的模式,懂得表现自我,表现生命。年龄层次的目标

⑴3岁—4岁(小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①欣赏教育目标

②绘画教育目标 ③手工教育目标

⑵4岁—5岁(中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①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②绘画教育目标 ③手工教育目标

⑶5岁—6岁(大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①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②绘画教育目标

③手工教育目标

幼儿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具有特点: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3岁—6岁年龄幼儿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2、充分的考虑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幼儿自身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3、为单元目标和具体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四)幼儿园儿童绘画造型的基础练习

1、线的练习

线是点运动所造成的轨迹,是一切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也是幼儿从涂鸦开始进入绘画世界的途径。线的构成练习,通常以直线和曲线为主。

儿童最原始的,用以表现思想的图画是从线开始的

2、线条的内容

表现线的力度和方向的直线与曲线 重力线和悬浮线 旋转、重叠的线 生长和构造形成的线

3、形的感觉

形状是由点、线、面积、体积等要素组成的。(1)圆和圆的组合(2)方形和长方形(3)部分与部分的组合和融合

4、色彩的感觉

色彩是造型艺术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形状与色彩的结合对于创造绘画是必需的。(1)基本色训练:对年龄小的儿童可以先从认识原色红、黄、蓝开始(2)认识间色:绿、橙、紫。(3)认识无彩色:黑、白、灰。(4)学会辨别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年龄稍大的儿童学会调色时,在纯色中加一点白色或黑色,就可以使颜色变浅或变深(5)背景色和主题色(6)用色彩表达自然界(7)色彩的情感(8)色彩的装饰

5、材料的体验

由于每种材料都有其不同的特性,会给儿童带来兴趣和快乐,也是激励儿童创造性的手段之一

一是视觉的材料感练习,一是触感的材料感练习(1)手指画:(2)吹画(3)蜡笔画(4)彩色铅笔画(5)彩色水笔画(6)水色画(7)水粉画(8)水墨画

6、装饰与美化

⑴线的游戏:用一根曲线像散步似的,由画面的某一点开始,顺着手的运动方向,自由的转动,组合成一幅曲折交叉的形态。⑵线和色的自由分割:用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的排列与组合自 由分割画面,利用其互相间所产生的和谐与美的效果,给视觉产生美的感受。

⑶方形的结合:方形有长方和正方之分。它们都由水平线和垂直线组成。

⑷三角形的组合:三角形三根直线所围成的一个形态。当三角形的底边与画面的水平线成水平时,具有稳固的感觉。⑸圆形的组合:圆形是由曲线组成的一种基本形态。它的空间具有充实、圆满及向外扩张的感觉。

⑹图案装饰:运用简单的图案花纹,如点、圈、线(直线、曲线、折线、水波线)、几何图形、民族传统花纹,在不同的纸形上装饰。⑺日常用品装饰:引导儿童观察生活中的工艺品。(五)幼儿园不同年龄儿童绘画的各种呈现

一、小班

1、线的产生:线条是儿童画中最基本的陈分,线条也是人们用来表现二度空间最简单的式样

2、圆的世界:圆形产生于手的旋转运动,就像胳膊围绕着肩旋转形成的圆形轨迹一样,圆没有方向、没有棱角、是最简单的视觉样式。鲁道夫认为:当儿童处于圆形式为主的阶段时,他还根本不能分辨形状。因此,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圆圈并不代表圆形性,而是代表某个具体事物的性质。

3、二维空间的影响:从儿童最初的画面来看,他们所观察到的物体基本上是通过二维空间形式出现的。没有前后、上下、远近之分,不能区分物体的立体性。而常常是一个用轮廓线包围着的物体的表层面,正、侧面混杂在一起。

4、教育的作用:

(1)儿童绘画的发展是与儿童认知发展同步进行的

(2)儿童对形状轮廓的掌握,是按照儿童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前进的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4)教师必须根据儿童对形象轮廓知觉掌握的规律,设计各种课题

5、形象轮廓线的发展:

(1)阳光放射式样发出的光线往往是由直线构成的

(2)以平面为主的表现方式是小班儿童的主要特征,但必须加 强培养空间观念,这方面泥工、积木、结构游戏对加强三维空间概念是最适宜的手段

(3)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能加强儿童对物体的印象

二、中班(4岁—5岁)

符号性表象能力的发展是这个时期儿童画的重大特征: 线条:线条仍然是这个时期儿童中最基本的成分,直线和横线是他们普遍运用的,用它画出人、树木、房屋等各种物体。形状:儿童把握的是事物的粗略结构特征,以二度平面表现物体的空间。一方面力图反映他自己所注意到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添加了自己内心的主观图式。

大小、方向:儿童通过视觉已经能够区分别大小,但在儿童的画面中,大小的准确性程度却很低。中班儿童,已经注意到在组合一个整体时的大小比例关系。

色彩:早期儿童的发展,形状先于色彩。4岁儿童开始对颜色发生兴趣,他们会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选择,不再使用单色画。黄、绿、棕、紫、黑等颜色是这个时期儿童最常选用的 想象和情感:色彩和形状的每一种运用,都是用来创造意象 教育的影响:中班儿童画是在以儿童为主体,积极鼓励儿童主动地探索和创造的环境中产生的。每一根线条,每一种形体,都来自于儿童直觉的感知、观察和想象,是他们的探索发现的结果。

三、大班(5岁—6岁)

1、用二度平面表现物体的各个方面:阿恩海姆所说,用轮廓线表现事物适合人类心理状态的最简单的和最习惯的表现技巧,儿童画的空间是通过二度平面表示出来的。

2、基底线的突破—空间表现之一:用纸的底部或者划上一条底线作为地平线,在地平线上一字排列着物体,这种使用基底线的作画方式,是早期儿童画的特征之一。

3、深度关系—空间表现之二:随着儿童认识事物和观察力的扩大,儿童对画面的处理更深入细致。儿童不仅画出物体的表面特征,还希望解剖内部,于是出现了“透明画法”。

4、构图:比较幼儿园中班来说,大班年龄的儿童更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不仅从内容上,画面组织合乎逻辑,具有一定含义,物体之间有相互联系,从形式上也更讲究画面的平衡、对称和统一。

5、色彩:儿童使色彩的范围扩大了。经常用的有:红、橙、黄、绿、蓝、黑、褚、紫等。喜爱运用装饰性色彩,则是这个时期儿童的又一特色。在选择用色时,儿童为了使色彩鲜明,自发的运用冷暖、对比色。活波开朗属于强型孩子,使用色彩明快的颜色较多;胆怯、反应迟钝的孩子在使用色彩上杂乱,举棋不定,喜欢用中性色彩;自信,有主见的孩子喜欢用对比色表示强烈的情感。

6、情感、兴趣、想象:这个时期儿童的泛灵理论思想,即把事物视为有生命、有意向的一种倾向,在绘画中有明显的表现。儿童所以喜欢绘画的原因之一,不仅是因为它的艺术表现,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种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语言。

7、教育的影响:大班儿童画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在教室正确的指导下,儿童有可能产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并获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四、课堂小结:

利用范例图片回顾复习所学知识。本课作为全书的重要章节之 一,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幼儿美术教育,美术的相关知识、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绘画工具和材料以及幼儿美术常用方法。其中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从幼儿绘画发展的特点和幼儿绘画的特殊表现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认知特点理解有限,所以只有了解幼儿绘画的年龄特点及特殊表现,才能进行美术指导。幼儿教育指导方法从观察法、范例演示法、游戏练习法和语言指导法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组织教学活动时选择和使用哪些教学方法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来决定,还有考虑活动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幼儿年龄特点等。

五、布置作业:

1、选择几幅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2、观摩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分析教师在活动中是如何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下载试谈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方向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谈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方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一、艺术于美术 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1从精神层面;2活动过程层面;3活动结果 。 艺术活动:是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试题(A)

    __ __„_„__„__„__„_„_号„位„„座„__„__„_„__„__„_ „__理„__处„__分„_零„:_作„号者„学违„ „ 级„ _班„__、„_号„__学„__、„__名„_姓„__写„......

    浅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浅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特点 1、 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 2、 以学前儿童审美创......

    关于儿童美术教育读书笔记

    关于儿童美术教育读书笔记 绥芬河市第二小学 王程程 儿童们愿意去画画,恐怕不是他们热爱艺术,而是想要通过画画来表示些什么。创造你们心中的画面。儿童“为谁而画”?我们只能......

    一年级新生儿童美术教育之我见

    如何上好一年级新生的美术课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在教育不断改革和深化的21世纪,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让儿童的美术潜能充分展现出来,如何对一年级新......

    美术教育对儿童的影响

    美术教育对儿童的影响 人的大脑是一个整体:左半球重于逻辑思维,右半球重于形象思维。对孩子来说,右半球比成人占较大优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优势会逐步减弱。所以,我们应该......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设计

    - 344工具孕育了美术的造型活动。 人类社会还处在原始社会时就产生了原始美术。原始社会的人们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感到自已软弱无力时,便转向对外部力量的依赖和祈求,由此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