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如何落实新课标初探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如何落实新课标初探
廉江市河唇二中 尹翔学
内容简介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的首道障碍是师生关系普遍难以平等。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建设和谐幸福社会的需要,必须建立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把平等对话充分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去,选取合理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保障机制。难以平等对话的现状
1、满堂灌现象还依然存在。
这仍然是司空见惯的事。教育部曾组织调查过义务教育实施课程方案的情况,结果显示我国的教学方式还是以被动接受为主: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和发展;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
农村学校的典型现象是教师唱独角戏,照本宣科;学生几乎完全是被动接受。这种教法的信奉者认为:多讲比少讲好,讲多一点学生就懂多一点,讲少一点学生就懂少一点。
不可否认,一些满堂灌的科目还真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接受性、积累性的教学,努力去记去背的话,能体现出短期的急功近利;而不是探索性、发展性的学习,不利于学生长期的持续健康发展。
2、满堂问现象属矫枉过正。
‚新课标‛出台后,出现另一种典型的情况:
一些老师用看似‚启发式‛的‚满堂问‛来教学。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连续不断,一节课少则十几个问题,多则几十个问题。不少问题既浅显又浅薄。由于问题设计缺乏层次和深度,难以说得上‚探究‛的价值和效果。
这种 ‚满堂问‛的状况,是走出了长期以来重读写轻听说的怪圈,确实进化不少了。因为教师能够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注意到听说能力的培养,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又走进了另一个误区。一问到底,形式单调,充斥无启发性的问题,引诱学生钻进预设的套子,还是以教师为主,还是‚传话‛教学;就是借鉴‚一站到底‛式的问答形式,也未必真正切合新课标精神。有些更是不得要领,像无病呻吟,没有抓住重点和突破难点。问题设计缺乏层次和深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尚未形成,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这样的教学过程就足以说明问题,说重些还不如学习机的智能化呢。哪用看什么考试得出的教学效果呢?何况现行的笔试片面得可以,部分教师对答卷的解读也机械得可爱,更不用说别的了。
3、热闹课堂多形式主义。
观课时,常听到这类课:场面热闹非凡,形式花样翻新,掌声经常响起。外行些的,确实会感觉良好。但实际上是有活动欠体验,有形式少实质;给人的感觉是像在想方设法地应付上级检查,投机取巧地蒙混过关。我们确实‚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安静阅读,独立
思考,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内行看门道。如果讲得精彩,问出玄机,答得奇妙,不由自主地鼓掌赞许,那倒是我们致力追求的。要看教师异常清晰的教学思路,看教师激趣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引证解决问题的本领,看教师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生成课堂资源的真功夫,看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能力。一节课下来,我们是教了,学生是学了,知识也有了。好像没有什么新的东西。教给了学习的方法吗?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吗?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吗?好像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能避重就轻吗?那是懒惰加不负责任的表现。不能说教得一塌糊涂,也有误人子弟之嫌吧。
常听到一些不和谐音。有学生的不屑:这样的语文课,缺多少节都没关系;也有老师的感慨:语文是越教越不会教了;还有我的看法:这样卖力的教,倒不如让学生自主的学。真是当今不少基层语文教师的悲哀啊!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源究竟在哪呢? 根源是缺乏真正的平等
我并不想跟我们的传统美德过不去,也不想标新立异,只想让同道中人明白自己的尴尬处境: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难以对得起自己所领的那份工资,有辱师德啊。能达此目的,就问心无愧了。至于‚农村教师大有作为‛的高论,至少目前只能说是领导们的高瞻远瞩。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真正的平等关系。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1、社会原因。
长期以来,受等级社会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我国师生关系就有浓厚的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是以教师为本位。
从‚教‛字的本义来看,就是手持木棍打出孝子;从‚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的古训中,也可见一斑。在现实生活中,‚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不也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吗?
再来看看扭曲了的人际交往传递链:老板受了别人的气就在公司教训员工,受了气的员工回到家就找茬教训老婆,老婆不顺心再教训儿子,憋着气的儿子只好拿玩具出气了。
比如‚斗毒‛的思想和做法:你做得好吗,我会把你说成差;你有本事吗,我叫你无处用;你正直无私吗,我设局拉你下水;他和你好朋友吗,我要把他弄成你的对头;你想评优获奖吗,我不告诉你或不上送……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哪来教育界的净土?何来师生关系的真正平等呢?无数的事实证明:社会刮什么风,学校就下什么雨。当然,不可否认有表层的、象征性的、阶段性的平等。
这在基层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且根深蒂固,积重难返。因为我们国家的封建社会太悠久了,我们农村的法制建设太不健全了。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信息社会,如果我们还人为地不平等对待,能不出现恶性循环的现象吗?
2、家长原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受
自身品行、经济、学识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和影响,一些家长没有尽到监护和教育孩子的责任与义务。主要有六种表现:
一种是家长素质偏低,无力教育孩子。有位母亲诉苦,儿子厌学甚至逃学,你讲什么他都不听,真的毫无办法。
一种是家长外出打工,孩子变留守。不少农村的家长,长期在珠三角等地打工,一般一年回一次家,一直将孩子交给外婆、阿姨之类的人抚养。而外婆、阿姨之类的‚外人‛难以胜任监护人的角色。
一种是家长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孩子。或起早贪黑,或经常外出,或吃住在档口,身心疲劳,自然对孩子的管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种是家长沉迷赌博,当孩子没到。君不见赌博很流行吗?真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啊。有些人的家,就是麻将馆。小赌怡情,倒是无可厚非,但沦为了真正的赌徒,一天不赌就过不了日子的人,是难以维持家庭和睦和成为称职的家长的,甚至会危害他人。
一种是家长婚姻破裂,孩子被抛弃。某家长离婚后,抛弃女婴,双双出走而杳无音信;无可奈何而又年老体衰的大伯,只好像母鸡带小鸡一样地领养。又有某家长离婚后,抛弃男婴,双双各自外出打工,隔代的奶奶只好免为其难地抚养。
一种是家长角色倒臵,孩子领导家长。某孩子经常夜不归宿而家长从来不闻不问,相反家长外出还得向孩子请示。
3、教师原因。
不可否认,多少有待遇偏低因素和心理问题。
我曾见过和听说过这样的普通个案:教师靠‚打、罚、骂、留‛
等类似法家的严厉措施整治‚不听话‛的学生,而‚不听话‛的学生层出不穷。结果出现状况是:他来上课,全班噤若寒蝉,不敢抬头正视;别人来上课,全班熙熙攘攘,难以正常教学。
面对新生代独生子女,单亲子女,留守子女,在电视、电脑前长大的孩子,你准备好了吗?我们有没有换位思考的能力,有没有平等的观念,有没有民主的意识呢?特别是年长一些的,思想狭隘一些的,财商高一些的,能把自己的权威建立在对学生活力的压制上吗?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抛弃那种惺惺作态的陋习,转变成平等融洽的交流者,成为学生式的教师。新课程把教师角色定位为‚平等中的首席‛,是非常恰当的。
这样,就能打破隔阂,趋于平等了,心平气和了,轻松愉快了,团结互助了;就不用不好意思,不用藏头露尾的,可以开诚布公地交流,矛盾就会减少,心理问题也好化解。
4、学生原因。
‚学生越来越难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放眼望去,有厌学者,有逆反者,有蓄意攻击者,有轻生者,也有恶性循环的迹象。一些意想不到,触目惊心的事情时有发生,不得不让我们警醒和反思。某些对传统美德的颠覆,更令人无奈和担忧。
一孩子读小学还好,上初中后迷上网络游戏就像中了毒,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了,结果学习一落千丈。
改过一张得‚0‛分地理试卷,卷头上赫然写着:我要考100分,不行就跳楼自杀。我只好眉批:鼓励靠自己努力考100分,严禁害人
害己的跳楼自杀。
某同学一向表现不错,却突然变得不可理喻地狂躁。比如在课堂上毫无顾忌地不停地敲打桌凳,还有堂皇的理由:‚我在学雷锋做好事!‛可怜的孩子,我去哪里找药来救你呢?
我们常谈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应该考虑外在因素。比如诱发沉迷网络。又比如无意识地受到隐性的教唆。很多学生就有受逼迫的潜意识。我觉得,外因影响很大,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种种压力扭曲了未成年人本来可塑性极强而又不健全的心灵。
5、管理原因。
为了社会的和谐,就不便展开啦。在现行体制下,管理者的德行显得尤为重要。主要看是不是服务型的管理模式。也许信息化管理和动态管理,能帮得上大忙。
6、时代原因。
有专家们称:中国正值社会和经济转型期,处于心理问题高发期;在一定程度上,对物质利益过分追求,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淡漠,社会责任感丧失,已经统治了一部分人的心理,并上升为某些领域和人群的普遍社会心理。
我们广东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受各种思想与思潮的冲击很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又不大协调,广东精神还未来得及显现。这就处于社会问题的多发期,各种不和谐问题就不断地涌现出来。这不光与内地有较大的差异,就是与邻近地区比较也大不相同。
7、社区原因。
相对于城市来说,我们这些欠发达地区广大农村更像原生态的处女地,需要文明的活力来滋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比如这一姓氏的比较强势不讲理,那一姓氏的比较弱小气不顺;这一片的比较蛊惑和好求着数,而那一区域的又比较较真和多好事者。这就难以制衡。某些村民,弱肉强食的想法念多一些,而平等正义的观念尚未形成。这就容易产生和激化本不该有的矛盾与冲突。
有一家勤劳致富,过得好一点,有楼有车的。邻近的一家就不平衡,不服气了。怎么办?就做房子挡住你出村的路,让你出入都难受。这两家就一直纠缠不清了,甚至玩起了功夫,多次调解都无效。
有一村民,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争当‚老大‛。几次枪口顶住太阳穴都面不改色。就是躺进棺材,他还是认为老子天下第一。
这就难以平等和谐了,有待人们素质的提高了。
时代在召唤,社会在进步,相信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也会更理性,建立真正的平等关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没有平等,哪能和谐?都想当皇帝,都想做‚人上人‛,都想比别人更幸福,岂不争得死去活来!岂不搞得乌烟瘴气!又如何谈得上宜居幸福呢?
那么,如何实现真正的平等呢?
突破围城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就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我觉得,这是至关重要的‚建议‛,可以拓展到整个教育上。把
她作为落实新课程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就是我们解决各种疑难杂症的先决条件。就像大力普及义务教育来提高全民素质,大力推广普通话使之成为公众语言,建设新农村来解决‚三农‛问题一样,必将取得显著成绩。有目共睹的事实,毋须臵疑。
平等对话是一种积极互动的交流,是思想的碰撞,是心灵的感应,是个性的张扬。没有高压,没有威严,没有驯服,没有利用,就像谈恋爱一样,双方都热情洋溢,心情舒畅,在享受这个美好的过程;都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人心所向,心甘情愿,努力奋斗着。这样,有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相反,如果是为了贬损,为了战胜,那起码像家庭冷暴力,谈不上家和万事兴,和谐就无从谈起。
实施平等对话的依据
1、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要组织学生进行多向对话,阐谈自己的独特体检;在对话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倾听,接纳和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可以设计这样的对话话题:看完《出师表》后,刘禅会怎样想和做呢?刘禅身边的大臣们又会怎样想和做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身处地地各持己见,张扬和发展个性。让学生当演员吧。我们当导演多好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引导他们表演得更精彩,那你一不小心就成名导了。
如果我们信口开河,海阔天空地夸夸其谈,则往往可能‚似是而
非‛;如果我们肢解分析,寻根究底地挖古董,则往往可能‚正确但无用‛。吃力不讨好,惹上了咽喉炎这种职业病,可不是闹着玩的。身边就有不少教训,有的演变成苦不堪言的不治之症。(本段引用的出自曾曦《非凡的学习》)
2、从课程标准的人文性看,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有教养、有文化、有个性的人。就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要学会尊重、唤醒、保护和宽容学生,而我们先前大多以教知识为目标,真正的本末倒臵了。
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可以设计这样的对话话题: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金钱究竟有多重要?你又怎样看待金钱呢?亲情有价吗?依据现实,旁征博引,畅所欲言,辩论是非曲直,再归纳小结一下,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就都有了。这是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的。
人文性侧重于关注人在非理性、情感、动机方面的发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妹妹。同样,班上五十二位学生就有五十二种个性。我曾领教过一些品行怪异的学生,有的甚至直接从天堂掉进地狱。‚怪异‛的产生,大多数应该归咎于我们教育的长期失误:缺乏人文关怀,缺乏因材施教,片面评价学生,压制个性,扼杀创造力,千篇一律地套用某种模式,以及延续甚至扩大着某些陋习。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进行心灵的对话。如写作训练,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心灵,写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东西或问题,也应切合节气、节日等时令,‚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
受和真切体验‛。
3、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进行同伴合作识字和体会书法审美价值时,也可以进行对话教学。如学习‚欲‛字的本义和推演。又如总结大字为部首组成的字均带大本身信息:大力为夯,大亏为夸,大可为奇,大弓为夷,大长为套,大头者为奢……
4、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对话。它包括‚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前者主要有‚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后者主要有‚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总而言之,一节课,一篇文章,一个单元,一册文本,都可以自始至终地进行对话。
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启发激趣环节可以围绕‚我的父亲是怎样的人‛进行对话,整体感知环节可以围绕‚文章出现几次‘背影’及作用‛进行对话,研读探究环节可以围绕‚父亲为什么要亲自去买橘子‛进行对话,拓展创新环节可以围绕‚如何从正面来写父亲‛进行对话。
5、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在就写作话题进行充分对话基础上再写作文。如上‚我为班级增光彩‛主题班会后再作文。在上写作专题指导课时,像如何命题,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选材,如何立意,如何拟小标题,如何描写动作等专题指导课,都能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实施对话教学。
6、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向或多向对话活动中,使学生的听说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文
明素养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这就非常适合创设情景进行对话教学。像确立‚这就是我‛,‚瞧我这家子‛,‚春天的歌‛等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对话。
7、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从‚确立探究主题‛到‚制订学习方案‛到‚开展探究活动‛再到‚交流分享探究的成果‛,也无一不能实施对话教学。如九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就给予我们游刃有余的空间。
实施平等对话的方法
采用某种僵化的教学模式,是程式化的表现。如果教师每节课都用同样的语调和方法,学生就会感到枯燥厌倦。况且‚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就要避免模式化,‚倡导科学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要想达到求真、求实、求新、求趣、求活的教学效益,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选取和创新各种课堂教学方法,来实现课堂教学的‚灵动的整合‛。
1、商量教学法。
这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崇尚科学与民主的魏书生老师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与方法跟同学商量,以达成共识。这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情感,来实施愉快教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选自我国古代白话小说,重点在四大名著。师生对话得知:绝大多数对四大名著不太了解,看
过的也基本上不识庐山真面目,尤其是《红楼梦》。于是,集体决定炫一节‚四大名著‛课,小组分工合作,用表格的形式从书名、作者、时代、背景、内容提要、主要人物、思想倾向、艺术特色等方面整体把握,为本单元教学做好了铺垫,为进一步探究张本,效果显著。
当然,商量也应基于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到义务教育的特点,多做学情调查,研究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存在问题‛。接新的班级时,引导全班同学人人参与编写《我的语文学习状况》、《语文问题集》,就有了总揽全局的基础。
2、先学后教法。这是洋思中学倡导的。
‚先学‛是在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及自学方法的指导下自学。自学的形式有带着问题读课文、弄清注释、发现疑难作记号、试做习题等。‚后教‛是让学生充分自学后互动式的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文本之间的再深入对话。
学生能学会的,老师去讲,岂不狗眼看人低?
像教学古文,学生都有讲解、翻译之类的参考书,完全可以利用之自学,互学。老师不应霸占,提出学习目标即可。到了难点、探究、拓展等环节才进入‚教‛,共同探讨。
3、茶馆式教学法。这是上海育才学校提倡的。
即‚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方法。发展为‚后茶馆式教学‛: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
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
4、情景教学法。
这是江苏李吉林老师创造的。
她以生活展现情景,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再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情景,以表演体会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情景中学习、体会,接受美的熏陶。
5、读写结合法。
这是广东丁有宽老师创造的。
这是依据读写的规律,找出读写间的联系,读中学写,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一种方法。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后,模仿其写法写作文《夏》。又如学习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后,写自己的《难忘第一次》。
6、切入教学法。
就是从文本中寻找一个能够总揽文本整体的切入口或突破口,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能够“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这个切入口或突破口可以是某个关键词句,也可以是某个关键问题……
如《陋室铭》的关键词‚馨‛:文本从哪几个方面(环境,朋友,生活)来体现陋室主人的‚馨‛呢?又如《两小儿辩日》的关键词‚辩‛:辩什么——辩的观点——辩的理由呢——人在‚辩‛中的
表现。
7、诵读教学法。
诵读法,是一种能把眼、口、耳、脑都动员起来的读书方法。读书时,眼观其文, 口读其声, 耳听其音, 脑思其义。其优点是印象深刻, 帮助理解, 加深记忆。如教学古今名篇。新课标就有‚诵读古代诗词‛和‚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的要求。强调‚要重视诵读,让琅琅书声回归语文课堂,让学生养成诵读优美诗文的良好习惯。‛
当然,还要指导实用的背诵的方法。如寻找重点词,中心句,过渡句等背诵的支柱点。
8、讨论教学法。
此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综合性学习‛也要求:‚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如教杨绛的《老王》时,可用结尾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设臵问题讨论:⑴怎样的人才算是幸运的人?⑵怎样的人才算是不幸的人?⑶文中的幸运者是指谁?⑷老王为什么是不幸的呢?⑸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说明了什么问题?
又像学习方法推介课,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推心臵腹的讨论,更容易接收消化。
9、辩论教学法。
此法是教师抓住教材中的重难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量化处理,设计为具体的讨论题,使学生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意见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促使学生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预习,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从而最大限度地投入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互助协作的集体精神,切实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如对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主人公六亲不认的做法的看法:是个人的原因?是家庭的原因?还是社会的原因?
可设主持人和正、反方。有记录、有发言、有小结,学生轮流进行,机会均等。
真理越辩越明吗。又如挖掘出来的思想教育:是读书无用还是读书有用,是计划生育好还是多子多福,是靠关系还是靠能力,是奉献还是索取,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悲观,都能越辩越明,比空洞说教好得多。
10、游戏教学法
这是既充满娱乐性又具有知识性的益智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情境中轻松达到学习目标。可以加入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在争先恐后的释疑中掌握知识 ,学会思维 ,发展智力。各学习小组之间,男、女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班级之间都可以游戏竞赛。
如组词开花,看谁的花朵开得最美;成语接龙,看谁的脑筋转得又快又灵;抢答问题,看谁的回答即准确又有创意。
像猜字谜识字。如:来日是大暑(奢),熙熙攘攘(侈),分量不足(欣),老是赊账(欢),针灸通经络(窜),野火烧不尽(荐),有一点不准(淮),柴门闻犬吠(润)。
说明文教学比较枯燥,可以采用猜谜抢答式的游戏活动。如教学《向沙漠进军》,把课文中的重要知识以谜语和抢答形式出现。
又像文学文化,文言实、虚词,古诗文背、默写,都能如法炮制。新课标对汉语拼音教学也要求:‚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此法迎合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等心理特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会水淋鸭背,而会记忆犹新,甚至终身难忘。
11、换位教学法。
一种是人物换位。教学《斑羚飞渡》时,讲到‚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悲哀地咩了数声‛时,可引导学生换位:如果你是头羊,心里会想些什么?提到‚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时,引导学生换位:如果你是这中年公斑羚中的一只,你会怎么想?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做出这样的选择?‛谈到‚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时,引发学生换位:你是猎人中的一个,想想在这‚目瞪口呆‛中应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如果你是一只猎狗,这时,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吗?
一种是师生换位,让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轮流执教,‚是主动参与教学的学习‛。初生牛犊不怕虎吗。把学生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走
上神往的讲台。讲好了,大家鼓掌;讲不太好,有人帮助;讲错了,有人纠正;讲不下去,有人接替。这样,互相体会,更能相互体谅,更能有真知灼见。学习更有趣,更主动,更有成就感。
12、演说教学法。
有用‚课前五分钟演讲法‛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成功范例:在老师讲课之前,先抽出五分钟时间,让五个同学依次登上讲台,要求他们态度大方,表情自然,用洪亮的声音完整、清楚地给同学们讲一个内容,时间是每人一分钟,内容范围不限制(当然要健康),达到这个要求的算合格。师生共同组成评委。
这能很好地喧泄自己的情感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又如主题演讲,口头作文。
13、写生教学法。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此教法就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习美术的方法,避免闭门造车,可以依葫芦画瓢。这最适用于写作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莫泊桑学写作时,老师要他每天到大街的十字路口去观察行人,然后把行人的外貌、神态、动作等等特征具体地描写下来。由于莫泊桑对各种各样人物的特征有了较深的了解,因此他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终于成了一代文学大师。
又如写事物说明文,游记。更进一步就是社会实践活动,能给我们最直接、最真实的体验,胜过纸上谈兵。
14、欣赏教学法。
这是应用‚接受美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语文学习内容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说课文《春》有五幅图,说《变色龙》像独幕剧,说《过故人庄》似美妙乐章,说《观潮》是剪辑的精彩镜头,这就是在用美术、戏曲、音乐、摄影的眼光欣赏看课文。
如赏析朱自清的《春》的一段: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多角度欣赏后,会给我们多角度的感受:时令感,画面感,动静感,色彩感,层次感,变化感,对称感,音乐感,诗意感,轻快感,情味感。
这尤其适用于学习古诗词和文学作品教学,培养审美能力。也用于提升欣赏的人生态度,因为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
15、表演教学法。
可以分为教师的表演示范和学生的自我表演两种。
前者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利用自己的适当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变化,结合教学过程中的表演性的朗读和配乐,对文本的内容进行解读,对关键情节和内容作出形象化的解说和模仿,对文本的内容进行还原,造成教学过程中 的形象性和具体生动与可感性,让学生从中得到审美的体验和认识。
指导学生进行内容的表演性尝试,组织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表演性学习中来,在学生表演性阅读中要不断地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表演热情,刺激学生的表演欲望。把参与表演变成理解教材的重要手段,增强教育的体验和感受,真正提升语文的审美境界。
如学习《桃花源记》,把课文的叙述形式改为对话表演形式。又如学习戏剧单元时编课本剧表演。这也能提升艺术表演水平。
16、展示教学法。
课堂上采用多种方法,来展示学生独特的个性和不同的特长。如‚综合性学习‛时‚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又如展示我的珍藏和得意之作,并能说其中的故事。这可很有吸引力和成就感哦。
17、总领教学法。
就是教学每一册或每一时,对这一册或这一单元全景式的学习。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六个单元分别是:战争(性质、时期、国别),普通人的爱(类型、方式),建筑匠心(类别、特色),自然科学,古人名篇,歌咏自然。指导学生合作自学,归纳整理,这样能达到初步整体把握的目的,也有利于教学后阶段的总结提升。
当然,几种方法可以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这样,才能上出特色课,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保障平等对话的机制
由此可见,平等对话教学完全可以普遍推行,也是全面提高学生
语文素养的神奇方法。那么,怎样保证对话教学积极有效地实施推广呢?
1、教师的观念要更新。
我总觉得应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师理应跟踪世界文明的潮流,来达到促进人们生活方式文明进程目的。
新课程下的教师不再是中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还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2、教师要有终身学习。
这也有教师培训的问题。‚任何一位教师在师范院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相对于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来说,都显得非常有限,必须不断学习和进取,否则就无法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的素质是关键。我们不能‚三教九流无所不知,经史子集无所不通‛,也能大致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我总觉得,相对其它学科来说,对语文教师的素质应有更高要求,必须有较为渊博的知识,必须具备一定文学修养,才能信任。
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原来的‚一桶水‛还在不断地缩水,要安装‚自来水‛才会永不枯竭。不学习就等于自我封闭,不学习就会落后衰退。就有学生说老师的普通话很滑稽,就有老师看不大懂学生的作文,就有师生之间的‚代沟‛问题。肯不肯钻研业务,会不会使用网络,学没学好‚新课标‛,懂不懂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衡量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准。比如网络教学,不少教师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网
络教学知识,对网络教学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是门外汉,就会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而落伍。而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却是最有代表性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最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
3、重视资源的开发。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就校内的教学资源而言,像我们这样欠发达地区的乡镇以下的农村学校,教学资源实在严重匮乏。‚要下大力气解决图书问题。”这才能出现校园应有的书香气,这才有实施对话教学的基本物质基础,才有条件谈得上‚世界是语文‛。如果资源枯竭,就像闭门造车,像井底之蛙,不能有效地与外界进行良性互动,如何能突破围城呢?
各类基础教育网的开通,能大大缓解这一矛盾,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和全面开发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因为她最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图文并茂最易打破学生内心的平静,动感鲜活最易拨动学生内心的琴弦。这就能大大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效果。所以,‚学校要配臵满足语文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4、重视教研机构的提升。
教育局等上级机关是有教研机构,也非常重视教学教研工作。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又有多少呢?又能发现和解决多少问题呢?有教学工作检查组的到来,却不乏形式的东西。当然,也有很实际的东西。但还有比这更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比如采用教育发达地区的教研成果(如深圳)和借助高校(如湛师)的教研力量。
由于计划生育和人口流动的影响,广大农村学校的生源日益减少,专职教师相对富余,教学负担相对减轻,加强教研工作已有极大的可能性。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呢?我觉得,教学和教研如同左右手,同等重要;教学实践只有在教研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才能健康发展。就如一个政党必须有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一样。况且教学是动态的,是发展的,还要符合人们越来越高的期望。
‚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这应该从制度上加以保证,才有实效。
5、重视教学过程的监控。
我们要让师生看重和享受共同或相互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让某些不全面的考试来一锤定音。
教学过程就像钓鱼一样,乐在钓鱼过程,而非吃鱼。身边就有不少带上盒饭的垂钓者,乐此不彼,还将部分钓的鱼用来喂猫或者送给别人。
我觉得,教学过程的实施很能看出问题。看课堂教学设计,看课堂教学效率,看课堂教学互动性,看教师上课的热情与特色。这也是我们教师的价值取向问题,体现出非功利性。因为我们是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基础,是在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公民。
6、是评价机制的转变。
现行的教学评价机制还嫌单一刻板,无视学生个性差异而一刀切,往往注重学业成绩而忽略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国外主要的三大评价机构,它们的评价重点就放在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与未来发展
上。
为此,新课程倡导评价方和被评价方在相互平等、尊重和互惠上,通过协商、讨论、辩论等不同的方式自主地调控评价活动本身,以获得评价的最大效益。
我们的教学评价机制要日趋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要切合实际和体现发展性,因材施评,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良好的个性,才有利于 ‚新课标‛的实施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毋庸讳言,目前的各种升学考试就漠视了性别的差异:较适合女生的细腻,而很难体现男生的特质,成绩往往表现为女生优于男生。
7、是教育公平的问题。
教育不公平,体现在教育资源配臵的不均匀和不公平上,也体现在对不同学校及师生的不同态度上。
这在美国与日本,就有很好的借鉴。像日本的教育公平性有法律保障。如硬件方面,无论什么学校,各种教学设施都一应俱全,不因外部条件和地理位臵的区别而有不同,这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同等条件的教育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也是一视同仁地统一均衡地配臵,这也就保证了教师的公平。而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就有三六九等的区分度,很不公平,很不科学。
只有教育公平了,才有教师的平等,也才有师生关系的真正平等,也才有广大农村学校语文教学的真正的平等对话。同时,往大处说,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是保障社会和谐幸福的重要途径。
主要参考书: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余文森 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新课程推进中的通识培训读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周立群 庞车养.与新课程同行:语文新课程教学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2009.9重印)[4] 有效教学——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丁莉娟,赵志昇编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6] 年版)广东省义务教育语文(7-9年级)教学指导意见(2012
第二篇: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情况汇报
我校如何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目标,新的任务,在课程改革之风吹遍校园之际,我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大潮中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努力践行新课程标准,下面将我校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明确改革的方向。当前要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树立教学新理念。为使广大教师尽快从观念上适应新课程、从行动上走进新课程,我们在认真分析我校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实施“观念先导,培训保障”的策略,学校教务处围绕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内容,积极组织培训和教研,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新课标培训,会下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标,并在教学中努力践行。通过学习,教师们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使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和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教学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为教师提供平台,展示课改成果
每学期初我们的教学工作计划中都会设计有关课堂教学教研的活动,针对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有诸多疑惑、彷徨的现状,我们借助听课观摩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研究,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多听课,更重要的尽可能多地参与评课,在交流、对话中提升自己的认识,促成自己的感悟,为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保障。我们在实战中加强培
训,以研讨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推动教师积极参与课改,促进新思想、新理念由内化到外显的实现。同时,我们还积极让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课堂教学竞赛与观摩。在上课与观摩的过程中,教师个人、学校群体认识、理解、运用新课标的能力均得到提升。通过参与上级的教研活动,对我校教师,提供了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机会,也展示了自己的风采。例如:2009年11月教导处组织开展了语文公开课活动。公开课均由市、县级骨干教师执教,他们是在参加了上级课改培训后,初步掌握新课改新路子的带头人,为新上岗的年轻教师做表率,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促进他们在教学工作中迅速成长。2010年4月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改的有关要求,积极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提高我校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教师间的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依据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安排,设计并安排了语文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本次展示的语文课均由我校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带头人执教。他们的先进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影响了其他教师,促动了我校小学语文教学课改步伐的加速。2012年4月我们组织了“示范课”和“优秀课”评选活动,教师公开上课达到20节,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体育五个学科,这对我们这个规模不大,小学部仅有十几个教学班的学校,可以说是全员参与,人人有锻炼机会,很多课可以说虽然处于课改萌芽状态,但我们的老师们都能够运用新观念,新理论,新教法上课,努力向自主高效课堂迈步。2013年3月我们又组织了自主高效课堂教学评优赛活动,在向课改先进学校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不断向新课改靠拢,适合我
们的我们就拿来用,在多次的教学活动后,我校大多数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校年轻教师赵芳、姚兰老师的语文课,陈杨老师的数学课,姜楠、白玲老师的英语课多次得到县小教部领导的好评。
三、依据新课标,搞好语文各方面的教学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素养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
在教学中我们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写字教学中我们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新课标中指出: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拿出10分钟来写字练字。我们也要求语文课堂一定要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时间,另外我校的每周一节的写字课也给孩子们提供了写字练字的机会。每学期我们都会举办一次教师或学生的写字比赛活动,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栏中或楼廊展示板上,以此来激发全校师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以提高写字教学质量。
汉语拼音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做到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我校领导和教师非常重视拼音教学,通过每年的拼音质量检测可以看出新课改后的教学质量已
经在逐步提高。
2、关于阅读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要自然,摒弃矫情做作的成分,朗读要有层次。我校在业务学习和课堂教学评课中都会提倡教师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加深孩子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使孩子的朗读有层次有提升。如姚兰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就是在引导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到了秋雨的美,使学生产生了喜爱之情后再让学生练读,汇报读,评议读,再展示读。这样就做到了自然读,读的自然,分层次,读的越来越精彩。
3.关于写作和口语交际
在写作和口语交际方面,教师们能够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和表达的兴趣,鼓励学生写实事,说真话,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除了完成教材要求的习作内容外,教师还设计了好多训练项目,例如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写写假期中的生活,参加学校或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征文比赛等。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鼓励老师大胆地创新,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中,通过“唱、画、演、写、做、辩”等
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训练智能,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课标里面具体的内容还需要我们仔细阅读,用心揣摩,只有把课标领悟透彻,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找准方向。
四、创造良好的学习语文环境,营造课堂上的融洽氛围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能够努力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
六、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资助下,我校加大了投入力度,装配多媒体教室,特别是现在的班班通的建设我校于上学期就已经投入使用,教学效果非常好。除加强硬件建设外,我校还注意加强软件建设,组织教师培训,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教学效益。在施教过程中,广大教师积极采用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教师积极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为学生全面自主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课改过程中,我们学校会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
念、转变角色、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 实现我们自身在专业上的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业务培训材料
我校如何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
二道河子九年制学校
2013年9月
第三篇: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
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
焦桥中学
韩月
今年有幸参加了暑假新课标培训,在那几天的集中培训,分组研讨等活动中,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新世纪人才的目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时代的召唤,是传统教育观的补充和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创新教育,就要积极渗透创新理念,重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做的是真正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自己在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迈出自己最坚实的脚步。所以,我今天想谈一谈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新课标这一话题。我的思考还很肤浅,不当之处,请各位指正。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
一、从改变教学方式入手,增强自主性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课改的重要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自己充分参与了学习,才会学得扎实,学得有效。以前,教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权威,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的个性难以发挥出来。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一开始我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游览”西沙群岛,充分畅谈“游览”的感受。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多背,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最后让学生当导游为大家介绍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喜欢的内容不一样,谈的感受也各不一样。就是喜欢同一内容的同学,也谈出了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各种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相互碰撞,整节课的语文学习异彩纷呈。
二、从朗读入手,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传统的语文教学,学生课堂朗读少,老师分析讲解多。其实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是否读熟课文,是否解决字词,对课文内容有多少理解,教师却考虑甚少。因此,要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新课标,就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可指导学生采用“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进入情境)。如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读情、读境这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外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都是独特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这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新课标中。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大力提倡。”基于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我很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如精美的民间工艺、古老的民族艺术、独特的风俗习惯等。我又结合荆州的实际,再一次为学生拓宽了活动内容,可以去了解荆州的历史,荆州的文化、荆州的古建筑等„„活动前我做了指导,分了组;活动中期,我随时了解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最后进行了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展示的学习的成果让我惊叹,有的整理成了文字,有的绘成了图画,有的制成了表格,还有的办成了手抄报„„通过本次学习,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得更深更广了。在这整个过程中,我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在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的前提下,发挥集体合作精神,共同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另外,语文课堂教学还可以从改变教学内容的顺序入手,引导学生拓宽学习的思路和视野,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使课堂活起来,体现新课程提倡的“新、活、宽”的特点,从而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资源,落实新课标。
第四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精神
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体现新课标精神
暑假期间,我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感触颇深,受益匪浅。通过这几天的集中培训、分组讨论及在线研讨,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了语文教育的新理念,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而且要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努力落实新课标精神: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切实转变观念。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2、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
3、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
4、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二、认真研读新教材,找准方向。
1、按教材内容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2、结合单元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选择地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略读或浏览。对精典篇目可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情感;对篇幅较长的文章可选择重点段落组织阅读或略读,了解主要内容。对相对比较浅显的文章,可放手让学生自读或作一般的浏览。
三、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教学策略。
1、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
2、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语文新教材,我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方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
第五篇:新课标语文教学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作用,学生的独特体验;● 实践性,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语文实践为培养途径;● 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实践机会,感性把握能力;● 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起始阶段的教育过程和方法,语 感,整体把握。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学习语文特点,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结合;● 创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适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 开放: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新课程标准期待什么样的教师]
(一)《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主要改革内容。● 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注重提高学生感性把握能力。
(二)《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的发展。● 系统地提出“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使之具体地综合性地体现在 各个阶段目标之中;● 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 突出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 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
三、关于课程目标的特点
(一)一些基本的出发点:
1、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
2、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将“过程与方法”也作为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有所展开。
3、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信息,创造潜能,人际交往)
4、课程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前瞻性、适应性和包容性,还有可操作性。但为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前瞻性是首位的。
(三)关于阶段目标:1.识字与写2. 阅读
3、写作(写话、习作)4. 口语交际
(1、重在交际,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所以情感态度十分重要(“有表达的自信心”,“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2、重在实践,在交际中学会交际,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组织教学,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3、重在参与,要求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5. 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重在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运用于实践。在大纲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提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努力”。这一原则要求,在标准中具体化为阶段目标,其要素大致有四:)一是培养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强烈的探究兴趣,问题意识,这是前提;二是强调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这是基础;三是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要求学生人人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这是保证;四是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