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物理第六章复习教案
第六章 第1节 质量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和技能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天平的使用。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天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本节的难点是“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 1.认识质量
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常出现的问题是:把“物质”与“物体”混为一谈;日常购物时常提到的“重量”与物理学中的“质量”的关系搞不清楚。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几种物体,以及对实物的观察,明确“物质”与“物体”的概念;利用学生已有的“东西有多有少”的知识基础,引入质量的概念。
(1)物体与物质
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课桌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学生能够回答出课桌是用木材制成的。课桌等是物体,木材等是物质。也就是说:课桌这个物体是由木材这种物质构成的。
(2)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材这种物质多少不同,塑料桶和塑料杯含有塑料这种物质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一性质,就引入了质量这个物理量,质量表示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以后学习。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是说质量表示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应该明确,这不是质量的定义,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
(3)认识质量的单位
讲过质量的单位后,可以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我们购买粮、菜、糖、水果等物品时,常说它们的重量是多少斤或公斤,这里说的重量,实际是质量。因为售货员使用的台秤或杆秤,跟天平一样,属于杠杆类量具,只能测量物体的质量,另外公斤和斤都是质量的单位,斤和公斤是500克和1千克的别名,所以说,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重量实际上是质量。
2.测量质量
关于天平的使用,本书有两个原则:一是器材不局限于某种形式、某种规格(如托盘天平、物理天平、电子秤或其它自制天平),二是尽量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从中学到规律性的东西。
从这两个原则出发,本书给出了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让学生对照实物(如果没有托盘天平,也可以用自制天平),认真阅读,熟悉天平的主要结构,调节与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在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尝试性操作(课本第116页)。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死记操作步骤,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天平使用的基本方法:
①调节平衡螺母应遵循以下规律: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②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③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④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超过待测物重,则应改用移游码。
⑤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①不能超过最大称量(天平的最大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②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③保持天平干燥、清洁。3.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设计前两个探究实验,其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练习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培养学生使用天平的技能;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获得体验,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而改变。探究实验1中的橡皮泥可以用面团或泥团替代。探究实验2,除了用冰做实验外,还可以用雪、冰箱里的霜或硫代硫酸钠做实验。
课本上116页“实验探究”中的第三点是科学家的发现,是让学生知道质量是不随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从“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入手,为了增强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宇航员在太空中、在月球上的图片或视频。
三、发展空间
1.“自我评价”参考答案:
数100张邮票大小的纸片一同放到天平上称量,将称量的结果除以100,便得到一枚邮票大小的纸片的质量。
这是实验技能训练方面的问题。测量单个小物体的质量时,由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比较小,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的精度不够,难以测量出单个小物体的质量,因此采取累积测量的方法,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选取其他的被测物体,如测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一个曲别针的质量,一个图钉的质量,一段1cm长的棉线的质量等等。
第2节 物质的密度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和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三、教学过程
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今后学习液体压强、浮力以及高中气态方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密度”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概念。初二学生由于对此概念弄不清楚,影响了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概念,教材设计了对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密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1)创设情景
课堂上,让学生观察两个(一个是铝制的,一个是不锈钢制的)大小、形状一样的勺子。或者观察两杯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质量。很多学生会像小聪一样,提出猜想: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可能质量不同。并进一步思考,这里包含有什么道理呢?
(2)制定计划,进行探究
收集日常生活中体积不相同的不同物质比较容易,所以小聪制定了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进行探究。
在制定计划时,需要教师引导。首先让学生思考:铁块和木头谁重?怎么比较铁块和木头谁重?由此引导学生得到用天平、刻度尺和量筒测量这些小物品的质量和体积,然后计算1cm物体的质量的设计方案。
然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探究。对于小物体的体积,学会使用量筒是学生继续探究的前提。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17页,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
(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3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数据量少,总结不出规律。必需汇总各小组数据,填入课本118页表中,才能显示出规律性的结论:1立方厘米质量相同的物体都是由相同的材料组成的。
对这个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1cm物体的质量”有什么意义?应使学生悟出“1cm物体的质量”可以区别不同的物质,并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一个描述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由此给出密度的概念。
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推知密度的公式ρ=m/V。对于教学的实施过程,需要有以下几点说明。(1)密度的公式:
这个公式的得出实际上是利用了密度的概念和相应的运算法则,也就是要求出单位体积的质量应当用除法,所以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明确同种物质密度跟质量不成正比,跟体积不成反比的结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一个常数.密度表示的是单位体积的某种
333物质的质量,例如铝的密度是2.7×10 kg/m,它的意义是1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 kg。可见物质的密度是用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质量的多少或它体积的大小所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例如一块铝切去一半,剩下一半的密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呢?没有,因为当这块铝切去一半时,体积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质量也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但m/V的值即ρ并没有发生变化.
(2)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密度描述的是:各种物质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所含的质量不相等的特性.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无关.由于物体在温度发生变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即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质量不变,则物体的密度要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例如水结成冰)密度一般有变化.例如一块铁,它的温度升高了,体积会膨胀,但是质量没变,这样根据ρ=m/V,公式中分子不变,分母变大,分数值应当变小,所以密度会变小.
上边这些变化有时比较小,比如铁块温度升高.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情况下,可以不考虑密度的变化,但有些变化较大就必须强调条件,比如气体的密度,在密度表中就限定了条件,是0℃及1个标准大气压下.正是由于这样,我们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并不是说物质的密度是永远不变的,它还是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要发生变化的.前面我们讲的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属性是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质量与形状、状态、位置无关.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和状态下.今后我们讨论的问题,大多是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可以把密度视为定值.
(3)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千克和体积单位立方米组成,属复合单位。这是教学的难点,有必要特殊强调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对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学生要了解,会查密度表中的密度值。另外教师可再补充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密度值,宇宙中某些恒星的密度等,同时介绍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氩气从而获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并不断探索。
2.密度的应用
3在生活和生产中密度的应用很广,我们可以根据密度的大小鉴别物质,通过测定密度,发现新材料,估测矿山、油田的储量等。教师可以结合课本120页的图6-2-4讲解。
三、发展空间
(一)“自我评价”参考答案:
1.用托盘天平测量多个硬币的质量,然后用量筒测量体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也很多,学生自己选定。要求写出选用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0.5元硬币密度约为7.7克/厘米,它是由合金材料制成的。
2.已知密度、质量,根据密度公式计算体积。
(二)“走向社会”指导
课题1:实验分析金属的一些属性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参考方案:通过实验,探究几种金属和塑料弹性、密度、硬度,说明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物质的这些属性的。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发现新问题。
第3节 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一、三维目标要求
1.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2. 2. 过程与方法
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展示学生设计的知识结构
让学生提前自己复习本章知识,并进行整理归纳。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可以用文字、表格、图形、故事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
本节课,首先展示学生总结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密度的物理意义、测定方法,以及密度知识的应用,弄清质量与密度的区别。
(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的质量只是原来的1/2,但密度却不变。
(2)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变化,但密度却随温度变化,如一瓶水,温度由0℃上升到4℃,体积变小,质量不变,密度却变大,故4℃的水密度最大。
(3)一个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但因为体积要发生变化,所以密度要发生变化。2.学生汇报自己的探究课题
通过三组学生汇报自己密度应用的探究课题,让学生不但了解了密度的应用,而且还学到了利用密度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
该活动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种自主的、开放的、研究性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活动过程一般包括:选择课题、制定方案、实施、总结、交流五个阶段。前四个阶段是学生课下进行的,“交流”安排在课上。在活动实施之初,一般由教师设计撰写活动方案,但随着活动的展开,就要指导学生撰写方案、计划。这个活动安排在本册教材的最后一节,学生通过前面几章的实验探究和活动,已有了开展这一活动的基础,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实践,教师只做必要的指导。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将各报告的教学意图简述如下,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参考。安排报告1是要让学生掌握测定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报告2是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天平测质量,利用量筒测体积,然后应用密度公式来计算物质密度大小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报告3是要让学生掌握应用密度公式来计算物体体积的方法。
在整节课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对其他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比如:第一小组在报告了他们如何证明了铅球不是铅做的之后,其他同学提出用直尺、三角板测铅球的直径,就能测出铅球的体积。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溢水杯、量筒测量铅球的体积等等。
本节课也可以设计其它活动。如:①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是什么物质的?②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③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体积?怎样
知道一大卷细铜线的长度?等等。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声音复习教案
声音复习教案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说明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练习:①人靠声带的振动发声,鸟靠鸣膜的振动发声,蟋蟀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③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2、振动的物体叫。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练习:①电铃实验可证明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8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固>v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常见试题举例:☆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L L L
5200m/s 1497m/s 340m/s
☆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早、晚)0.29s(当时空气15℃)。
固体、液体、气体均能传声,但传声本领不同,一般而言,固体传声本领最强(骨传导),液体传声本领次之,气体传声本领最差(一般情况)传声本领(包括声音传播速度、声音传播强弱等)。事例:在一根灌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铁管的另一端可能听到三次声音
(1、第一次是钢铁(固体)传播来的;第二次是水(液体)传播来的;第三次是空气(气体)传播来的。
2、百米赛跑计时员听声计时比看烟记时要慢,因为声音传播需要时间,故可以利用声速与光速差,可计算雷电发生地距人所在位置的距离;△t=s/v-s/c)声音具有能量事例:(声波体外振动碎石)。
实验☆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
回来的声音叫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听见回声的条件: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叠加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3、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三、乐音及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振动频率(次数多、频率高、音调高;次数少、频率低、音调低。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常见试题: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常见试题:☆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声音品质特征,由物体本身决定,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
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
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听觉下限
0dB(刚刚引起听觉);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五、超声波和次声波
1、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2、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定向性好直线传播(声纳)易形成回音(海底探测)多普勒效应(速度测定器)易成像(B超)高频率产生剧烈振动生热(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粘合器)
3、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产生(伴随自然灾害形成)危害(使人产生恐惧、恶心、神经错乱甚至五脏破裂,还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等产生毁坏)应用(可预测地震、台风、检测核爆炸)
六、声音的利用
1、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
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等)
2、声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
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
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教案-《声现象》期中复习
立德 践行 ◆ 慎教 善导
期中复习《声现象》
【教案类型】新授课 【主备教师】 【复备时间】 月 日 【复备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授课班级】八()【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
4.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5.了解声波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难点:表征乐音的特性的三个要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目标展示:(见《导学案》)
三、知识梳理: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的产生:物体的 产生声音,固体、和 都可以成为声源。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和 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
3.声波与声能:声音是一种,它具有。4.声速: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播的最快,在 中次之,在 中最慢。空气中的声速大约为 m/s。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表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越大,响度越。
2.音调:表示声音的,是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的,越高,音调越。3.音色:反映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有关。
(三)噪声及其控制 1.乐音与噪声的划分(1)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由声源做 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声源做 振动产生的。
(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和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来源: 噪声、噪声和 噪声等。
3.等级和危害: dB为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dB以上,损伤听力。4.控制途径:人们可以在 处、在 中和在 处采取措施,控制或减弱噪声。
立德 践行 ◆ 慎教 善导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做,它的频率范围通常为。
2.超声波:频率高于 Hz的声波。
(1)特点:、、等。(2)应用:作为信息载体可用于、等;作为能量载体的可用于、、等。
3.次声波:频率低于 Hz的声波。
(1)特点:可以传得,很容易绕过,而且。(2)应用:可以用来预报、和监测。
四、互动突破:
例1: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将会,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物体在,也能说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能传递。乒乓球起到作用是,这种研究方法叫做。例2: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
(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只填对应序号)。(2)用棒敲击试管,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只填对应序号)。
例3: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例4:人能感受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例5: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五、当堂训练:
1.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2.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立德 践行 ◆ 慎教 善导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C.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 B.次声波是传播速度小于340m/s的声波
C.深夜,优美的歌声不是噪声 D.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来调节音调高低的 4.唐诗《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写出两点)
六、课后作业:(见《导学案》)【教学后记】
第四篇:2014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
2014年143团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
1、下列仪表用来测电功的是()
A:电压表B:电流表C:电能表D:测电笔
2、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度”是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单位()
A:电功B:电功率C:电流强度D:电压
3、家用白炽灯的电功率为()
A:4W B:40W C:400W D:4000W4、关于电功和电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做功越多,电功率越大B:电流做功的时间越短,电功率越大C:电流做功相同时,所用的时间越长,电功率越大D:电流做功相同时,所用的时间越短,电功率越大
5、下面不是利用电热的实例()
A:用电饭锅煮饭B:用电熨斗熨衣服C:电视机外壳有许多小孔D:用电热壶烧水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的电阻一定比铜的电阻大B:当电阻阻值增大时,它的产生的电热也增大
C:不论两个电阻丝怎样连接,在相同时间里总是电阻大的发热多
D:若用电器把全部的电能转化为热能时,则W=UIt=I2Rt=(U2/R)t。
7、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
A:用粗铜丝代替保险丝B:用湿布擦正在发光的灯泡C:在已通电的电线上晾晒衣服D:家用电器金属外壳要接地。
8、一只灯泡标有“PZ220―15”的字样,其意义是()
A:这只灯泡在220V的电压下的功率是15W。B:这只灯泡在任意实际电压下的功率是15WC:只要这灯泡发亮,其实际电压一定是220V。D:220V是它的最低电压,15W是它的最小功率
9、小明利用电能表测量自己的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这个用电器工作时,测得在15min内消耗的电能为0.3度电,则这个用电器可能是()
A:空调、B:电冰箱、C:电视机、D:白炽灯
10、下列是一位同学的物理笔记摘录,错误的是()
A:电功率是用来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
B:千瓦是电功率的单位,千瓦时是电功的单位
C:在相同时间内,电流所做功越多,电功率越大
D:一台电冰箱的电功率为200W,表示电流在1s内做功200J的功。
二、填空题(本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在物理中,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的――――――。电能表是测量――――――――仪表。
12、,1KW?h=――――――――――――J,1KW?h是功率为――――――――――――――的用电器使用――――――――――――所消耗的电能。
13、写出下列用电器、电气设备正常使用时的能量的转化无轨电车―――――――――――――――――――――;电风
扇――――――――――――――――――――――;人造卫星太阳能电池
板――――――――――――――――――――――――――。
14在物理学中,电功率是表示用电器――――――――――――――――――的物理量。它的计算公式P=――――或P=――――――。
15、保险丝材料的特点
是――――――――――――――――――――――――――――――;作用
是――――――――――――――――――――――――;选用保险丝时,应该使电路中的最大工作电流―――――它的额定电流。
16、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成正比,跟导体的――――――――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17、请你回想《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和《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知识,总结出:造成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是―――――――――――――――;二是―――――――――――――。小红同学在家里开着空调看电视,当妈妈把电饭锅插头插入插座时,家里的自动空气开关“跳闸”了,则“跳闸”的原因可能是电饭锅插头内部短路。也可能是电路中用电器的――――――――――过大。
18、某校教学楼内装有60W日光灯50盏,大楼的电能表月初和月底抄表数分别是0935?6和1295?6,则本月这些日光灯消耗电 能――――――――KW?h=――――――――J,平均每天通电――――――h。
(每月以30天计算)
三、探究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18分)
19、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冰箱已进入了千家万户。但许多家庭因怕费用电而不敢在冰箱内储藏较多的食物。是不是冰箱内储藏的食物越多越费电呢?物理小组的同学探究了这一问题。
①(2分)首先他们明确了要研究这一问题,只需要改
变――――――――――――――――――――――――,同时测出电冰箱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再进行比较行了。
②(2分)怎样测电能呢?他们反复讨论后找到了简便的方法,趁双休日家人外出的时间,利用家中的电能表就测出了两天内电冰箱消耗的电能
他们的具体做法
是:――――――――――――――――――――――――――――――――
――――――――――――――――――
③(2分)小明、小华、小亮分别在家里的冰箱装满食物、装一半食物、装四分之一食物,测得冰箱在相应的时间内的消耗电量分别是3.3KW?h、2.4KW?h、2.2KW?h。
由此他们得出:
“电冰箱存放的食物越多,消耗的电能越多”的结论。
请你指出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的不妥之
处:――――――――――――――――――――――――――――――――
――――――――――――――――――――――――――――――――――
――。
20、图甲所示是“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的电路图,图乙是即将连接好的实验电路,其电源为3节新干电池,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灯丝的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标有“10
Ω1A”字样。
⑴对照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未完成部分连接好。(3分)
⑵当闭合开关时,若出现以下不正常现象(见下表):(6分)顺序电路中出现不正常现象可能的原因电灯的亮暗电流表的示数I/A电压表的示数U/V甲不亮0.540乙很亮0.42
4.2丙不亮04.5
请你在下列选项中选择可能的原因填入上表中(只要填选项代号)A.电路中a、b间开路 B.电路中a、b间短路C.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太小⑶为了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V。若此时电流表示数如丙图所示,则通过灯泡的电流 为――――――――A,该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3分)
四、综合能力题:(本题2小题,共12分)
2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收集了如下4种家用电器的铭牌:××牌电扇××牌空调××牌彩电××牌电冰箱规格440mm 额定电压220V 工作电压额定电压220V额定频率50Hz 制冷/制热电流 170V~240V 额定频率50Hz额定功率65W 6.2A/6.2A 额定功率85W 额定功率100W额定电压220V 额定频率50Hz 额定频率50Hz 耗电量0.5KW?h/12h(4分)请根据铭牌给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错误的(×)。
①四种家用电器都必须在220V电压才能正常工作()
②四种家用电器额定频率相同,说明它们的工作时的噪声相同()
③××牌空调机制冷和制热两种工作状态时的额定功率是相同的()
④××牌电冰箱平均每小时消耗电能为0.5KW?h()
22、下面是小刚同学家本月的电费通知单,根据提供的数据,你可以得到哪些数据信息,至少提出两点。
南桂供电公司
用户:邓刚
本月抄表数类别
用电数量(KW?h)
金额(元)456232134636.34总金额36.34付费期限:2006年2月15日电表号:0053832(4分)
问题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问题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本题2小题,共16分)
23、(5分)一个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的电饭锅,功率是440W,电流是2A,则这个电饭锅的额定电压是多大?
24、一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1Ω,线圈两端所加的电压为2 V时,电流为0.8A电动机正常工作。
①(6分)在求电动机正常工作1min所消耗的电能时,有以下两种不同
解法。小明解:W=UIt=2V×0.8A×60s=96J
小华解:
W=I2Rt=(0.8A)2× 1Ω×60s=38.4J
你认为哪位同学做得对
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②(5分)求电动机正常工作1min所产生的电热是多少?05-06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参考答案
物理科练习(之二)
一、选择题:
1、C
2、A
3、B
4、D
5、C
6、D
7、D
8、A
9、A
10、D
二、填空题:
11、电流做功,功,电能。
12、3.6×105,千瓦,1小时。
13电能转化为动能,电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14、消耗电能
快慢,W/tUI。
15、电阻大,熔点低,由于温度升高而熔断,切断电路,保护电路,大于。
16、热效应,电流的二次方,电阻。
17、电路短路,电路功率过大,功率。
18、360,1.296×109,4。
三、实验题:
19、①存放在冰箱内的食物的多少②关闭其他用电器,读出两天内电能表的示数差③他们没有控制变量,也就是应用同一冰箱,设置同一温度下,比较冰箱内的贮藏物量。(主要考查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掌握,教师评讲时务必要强调此物理方法)
20、⑴图略⑵B、C、A。⑶3.8,0.40,1.52。
四、综合能力题:
21、(×)(×)(√)(×)
22、只要学生答出以下问题中的两种即可得满分,答出一种的给2分
①本月的消耗电量为46度;②截止本月的抄表数为4562度;③上月的抄表数为4516度;④按月30天计,平均每天用电约1.5度(或平均每天电价为多少)
⑤当地的电价为0.79元度。
五、计算题:
23、解
由P=UI得电饭锅的额定电压:U=P/I=440W/2A=220V„„„„„„„(4分)
24、①小明对。(2分)因为电动机工作时电能没有全部转化为内能,大部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电动机工作时,电功大于电热。(4分)
②解:
1min内电动机所产生的电热Q=I2Rt=(0.8A)2× 1Ω×60s=38.4J(2分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汇总
第七章 力
一、必须理解和记住的概念
(1)力的符号是F,单位是N(牛顿)。
(2)托起两只鸡蛋所用的力是1N。
(3)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作用点,改变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而力的作用效果分为: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运动状态又分为速度和方向。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或说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力是不能摆脱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5)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二、本章学的是弹力、重力、摩擦力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符号G表示,并且物体受到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因此重力的公式是G=mg,其中m表示质量,单位是kg,g是引力常数,单位是N/kg,在地球的引力常数值默认是9.8N/kg。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受到重力的物体必定有重心,而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其几何中心上,所以,一个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3)测量弹力和重力的常用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4)摩擦力:两个表面接触的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而互相施加的一种物理力,摩擦力分三种,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另外,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所受到的压力有关,并且都成正比,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受到的压力越大,则摩擦力越大。请分别列举两个有害摩擦和有益摩擦的例子。
(5)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区别是示意图画出作用点,方向即可,不用画大小
第八章 运动和力
一、规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是牛顿第一定律,亦称作惯性定律。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直线的两个力,同向相加,异向相减)。
第九章 压强
一、定义(注:以下要点凡提及到写单位的时候,要先写出中文,后写出符号。)
1.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公式P=F 其中P是压强,单位是N/㎡(而为S
了纪念对压强有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帕斯卡,所以压强的单位又可以写成Pa(帕)),F是压力,单位是N(牛顿)(当一个物体静止地放在地面上,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S是受力面积,单位用㎡(平方米),由定义或公式可知,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即受力面积与压强成反比,例如_______(请分别说出三个受力面积变小和变大时,压强的变化情况的例子)
2.本课内容的压强只涉及到三种,即固体压强、液体和气体压强,其中液体和气体压强的公式是一样的,都是P=gh,由公式可知,液体和气体压强跟液体的密度、受到的引力以及深度(高度)成正比,其中h就是指深度(高度),单位用m(米)。
是密度,(1)其定义是把某种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体积的比值称之为该物质的密度,公式
m,V
其中m是质量,单位用kg(千克),V是体积,单位用m3(立方米),而密度的单位是kg/m3或g/cm3(水的密度是1×103 kg/m3或1 g/cm3),由定义或公式可知,当质量一定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即体积越大,密度越小,体积越小,密度越大,密度是物质的固有特性,与其质量无关。
(2)g是引力常数,每一个星球都会存在引力常数,而在地球的值是9.8N/kg,月球的引力常数是地球的二、大气压强
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叫马德堡半球实验,测量出大气压强值的著名实验叫托里拆利实验,而这个实验的玻璃管中装的是水银,又称作汞,其液柱的高度是760mm,一个标准大气压强的值是1.013×105Pa
2.单位转化(这个必须熟记!)
长度:毫米(mm)— 厘米(cm)— 分米(dm)— 米(m)— 千米(km)相邻单位十进制面积:平方毫米(mm2)—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相邻单位百进制体积:立方毫米(mm3)— 立方厘米(cm3)— 立方分米(dm3)— 立方米(m3)相邻单位千进制
3.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一般来说,气压越小,液体的沸点越低,即成反比关系,所以在高山上烧水会出现“开水不烫手”的现象,也很难煮熟食物,所以人们发明了高压锅来煮食,实质就是增加锅内的气压从而升高沸点。
4.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第十章 浮力
一、理解性概念
(1)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由于上下表面的压力不同(下表面的压强总大于上表面的压强),而产生压力差(压强差),导致浮力的产生,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它表示在地球的每一个物体都会受到地心吸力,在此称为重力G,公式G=mg 6
(2)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所以有公式
F浮G排,而由于悬浮和漂浮状态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所以F浮G排G重mg液V排g(如果是悬浮和漂浮状态,一般用可用G重mg或F浮 液V排g,但如果是沉底状态,则只能用F浮液V排g)
二、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1)漂浮:表明物小于液,或说G物小于F浮
(2)悬浮:表明物等于液,或说G物等于F浮(只要物体处于悬浮状态,则物体在液体内任何位置所受到的浮力都会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3)下沉:表明物大于液,或说G物大于F浮 注:金>汞>铜>铁>铝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一、理解性概念
(1)功: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距离)。换句话说判断力是否有做功,关键是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是否一致,公式W=FS,其中W是指功,单位用焦耳,简称焦,符号J;F是指力,单位用牛顿,简称牛,符号N;S是指距离,单位用米,符号m。(2)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P
W,其中P是指功率,单位用瓦特,简称瓦,符号W;t
而W是指功,单位用焦耳,简称焦,符号J;t是指时间,单位用秒,符号s。又因为W=FS,所以公式
P
WFSSFFv,其中v是指速度。ttt
(3)机械能:能够对外做功的物体都具有能量,简称能,用符号E表示,单位用J(焦耳)。能量分为动能和势能,而势能又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4)机械能的影响因素:质量是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共同影响因素,即质量越大,动能或势能都越大,而速度是动能的另一影响因素,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高度是重力势能的另一影响因素,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5)机械能的转化主要看物体的速度和高度是如何变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因此,做杠杆的题目最关键是找出支点、动力和阻力的位置。
(2)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够改变力的方向,且费距离,对于滑轮组或斜面而言,省多少倍的力就会多走多少倍的距离。(3)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来承担物重,则就能省几分之一的力。
(4)机械效率:总功=有用功+无用功,即W总W有W额,而机械效率
W有,在滑轮组或斜面的简W总
W有Gh,
W总FS
单机械中,作为动力的一方所做的功是总功,物体上升作为有用功,所以公式又可写为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或斜面,其机械效率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