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_青岛版-word文档

时间:2019-05-15 01:3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新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_青岛版-word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_青岛版-word文档》。

第一篇:最新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_青岛版-word文档

一年级上数学—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青岛版(2019秋)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2.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初步培养学生有序整理的数学思想,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学情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进行。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究,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让学生拿出材料袋,并把东西倒出来。

2、师问:看到桌面上的这些物品,你有什么感觉?该怎么办呢? 学生感觉看到一堆学习用品比较凌乱,激发起学生整理的欲望。

3、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分类整理。

用实物投影展示分类情况,初步感受分类的重要性,能想到分类整理,感受分类整理不一样,分的结果就不一样。

二、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出示情境图

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你看,妈妈正需要你的帮助呢!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回答:

(1)床、很多衣服、妈妈和孩子、窗帘、窗户、墙上有一幅画……(2)孩子在帮妈妈收拾衣服。床上这么多衣服,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学生可能回答:把衣服整理好。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妈妈整理衣服。(给予充足的时间)学生操作分类整理衣服图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按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 按上衣和下衣分; 按季节分; 按颜色分…….投影展示不同标准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体现分类标准不一致,分的结果就不一样。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总结,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找份的好的同学演示分法)妈妈很辛苦,我们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情感。

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学生可能想到: 整理房间;

整理厨房里的碗筷; 整理客厅里的物品; 整理劳动工具; 整理自己的书包……

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把水果圈出来

教师投放幻灯片:有香蕉、白菜、苹果、桃子等,请将水果圈出来。通过分类记录的数据,初步体会分类的作用。(2)自主练习第二题:把动物圈出来

教师投放幻灯片:鱼、蝴蝶、青蛙、向日葵等,请同学们将动物圈出来。通过强化练习,加深学生对分类的认识。

(2)自主练习第三题:将幻灯片投放的交通工具按提示分类 按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分类。思考是否还有其它分类方式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四、回顾反思,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哪些方面的表现比较满意?

请小朋友们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在课余时间好好整理书包、书桌和卧室。

第二篇: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教案

妈妈的小帮手

信息窗一 帮妈妈整理衣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情感。教学准备: 准备不同类型的本子、多媒体图片 教学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教学难点:难点是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课题:

教师为每一学习小组提供几种不同类型的本子,混放在一起。教师出示一摞各种样式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我吧!”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一边动手分,一边讨论方法。请一位学生帮助老师分类整理,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出示课题:分类

二、学习分类:

1、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你看,妈妈正需要你帮助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帮助妈妈。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么样?”“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分类?”

总结: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2、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课件出示例题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妈妈整理衣服。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①、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 ②按上衣和下衣分; ③按颜色不同分; „„

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得结果就不一样。

3、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情感。

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学生可能想到的: ①、帮助妈妈整理背包(或者自己的书包); ②、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 ③、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 ④、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 „„

学生体会数学知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小结:“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

4、解决问题

(1)哪些是鸟类?用“O”圈出来。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图,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圈的,并说理由,与其同学进行评价。(2)分一分,说一说。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二题图,学生讨论完成。完成后请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自己小组分类的方法,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说一说还发现了什么。(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三题图,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请有代表性的组派代表介绍分法并说明理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5、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还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能用到分类的知识吗?” 培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6、课外活动

回家帮助家人分类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说一说自己分类的方法,请家人给你评价。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长辈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走进花果山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第41页信息窗5挂图)

1、师:一些小朋友观看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不仅吸引小朋友的目光,还引起小青蛙,小鱼的注意,我们也看一下好吗?

2、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② 小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③ 河岸上还剩下多少只青蛙? ④ 树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子? ⑤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这些花草和小动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爱惜它们。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好极了!那么第一个问题谁来解决?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利用学具试着自己解决一下好吗?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小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并做好总结。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相应的算式。

(2)这几个小组的想法又对又准确。那么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4个坐在地上的同学,加上站着看小猴跳水的3个同学是7个同学。再加上跑来的2个同学,就是9个同学。(学生列的算式不同,说法也可以不同)那么这道题也就是几加几再加几?(指名学生:4加3再加2)

(3)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在适当时机总结: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的算式,叫做连加。并板书:连加。(4)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在这幅图里,还有哪几道题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学生自己试做,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走进生活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连加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以后再来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连加、连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游水帘洞

教学目标

1能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表述自己操作和思考过程。

4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10以内数的减法实际问题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投影图片。师生双边活动: 一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图,初步理解图意。1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提出的什么问题。2你能指着画面具体说说知道了什么?可以求什么? 二 解决出现的问题。

1自己利用学具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好吗?自己试试看。2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3小组在全班交流。4教学减法算式。

从7里面去掉4,用减法计算。你能试着写出减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减法算式,7-4=3,介绍“—”符号,教读算式,生练读。

三 继续解决问题。

1继续观察画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我们先来解决“跳进洞里几只猴子”,你会列式吗?反馈并订正。3“树上还剩几个桃子”你来数给同桌看,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帮对方找到答案。四 扩展练习

1你能在小组中说说图意吗?该怎样解答? 2自主练习的第2题与同位说一说该怎样解答? 3看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4小鸡回家,看看哪位同学能够帮助小鸡回到自己的家。

第三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教学反思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教学反思

《分类》是第二单元《分类比较》第一课时中的内容,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样整理”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感悟分类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并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让学生体会到在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在导入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一堆散乱的糖果入手,让学生通过整理糖果,引出分类,为新知识做好铺垫。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在进行新知教学时,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后,借助小明和妈妈整理衣服的生活情景,进行了四步教学:

一、让学生都说说是怎么帮妈妈整理衣服的。

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衣服进行连线整理。

三、白板展示,用准备的衣服教具来进行分类。四,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知道同一类的物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

第三环节,设计让学生自己整理学习用品。当媒体一出示教室一角的学习用品摆放时,学生已明显感觉到杂乱了,我借机引导学生如何分类才能让它们整齐有序,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环节,让学生4人小组合作,把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来进行分类,看哪一小组摆的最整齐,最快。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好进行了分类,然后在全班进行了总结,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可以把同类物品进行分类,不同类的物品也可以进行分类。使分类在课堂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最后,我又创设了“今天我是售货员”这一小游戏,让学生把商品进行分类整理摆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性质浓厚的氛围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是在教学活动中,自己也发现一些不足。我觉得在让学生整理衣服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们创设一个真实的场景,可以用真实的衣服;在游戏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上册 妈妈的小帮手 比较教案 青岛版

妈妈的小帮手 比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24页的信息窗2及自主练习的1、2、3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在比较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3.使学生经历具体比较活动的过程,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明确目的。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帮妈妈把衣服整理好了,那么衣服整理好了该放在哪儿呢?(学生独立回答)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一下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的。

2.观察信息窗2,并提出问题。(1)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衣服的?(2)图中还有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二、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教师引导提问:看看这些衣服,你能看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1)生独立思考。(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多少,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长短)(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出对多少、厚薄的比较,引出课题。

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用“谁比谁„„”的形式表达比较的结果: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长,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短„„(渗透比较的相对性。)

2.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理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2)补充练习:伸出各自的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第几根手指比第几根„„ 谁最长,谁最短?)

(3)比较:除了衣服,再看看其他的东西,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自由发言,交流想法。)

3.巩固

(1)自主练习第2题:先向学生介绍天平,再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判断出一个红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的重量轻,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2)自主练习第3题:

① 让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做,并说一说理由。② 说一说,你还能比什么? 4. 拓展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任何两个物体都可以进行比较,想一想都可以比什么?(1)小组讨论,指名发言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找一找,我们周围有没有可以比较的东西,你能提出一些关于比较方面的问题吗?(小组合作,采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多,提的问题好。)

5. 引导学生独立总结:

谁能说一下通过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今后打算怎么做才能更好?

第五篇: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集体备课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主要学习: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和比较,把数学志士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本单元设有的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么整理衣服呢?”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第二信息窗“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学习“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物品还可以比较大小、多少、轻重、高矮等。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在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是本单元的重点。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是难点。

四、课时分配:

帮妈妈整理衣服及自主练习————————1课时

帮妈妈放衣服及自主练习—————————1课时

我学会了、丰收园————————————1课时

五、教学措施

1、实物分类教学,初步明确分类标准。

2、利用教室、校园内的物品,进行分类,学习分类方法。

下载最新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_青岛版-word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_青岛版-word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数学上册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信息窗2教案 青岛版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信息窗2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4-27页。 教材简析: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含5篇)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 教学内容: 青岛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19页,第一课时“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妈妈的小帮手比较教学设计

    妈妈的小帮手——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22—24页的信息窗2及自主练习的1、2、3题。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教学设计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19页,第一课时“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一年级第一册) 主题 主备人 刘鹏单元 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

    一年级上册《妈妈的小帮手》教案

    教学目标:1、感受分类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操作,能准确对物品进行分类。2、进一步体会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教具设计:投影仪、分类物卡教法运用:探究法、......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对应与比较(写写帮推荐)

    对应与比较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20 【设计意图】: 《比较》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生活中比较物体多少......

    五四制青岛版第二单元备课妈妈的小帮手教案(精选五篇)

    妈妈的小帮手 信息窗一帮妈妈整理衣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