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借助集体智慧搞好示范课教学王泽清
借助集体智慧搞好示范课教学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教研室
王泽清
一
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辅导、督促下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总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方式,以满堂灌、注入式为基本特征。如此教学模式,严重地束缚着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院墙内的黄金,院墙外的废品”,是适应不了时代的要求的。日新月异的社会呼吁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应该结合语文自身的特点,大力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在鼓励教师个体教改创新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
创新示范课教学的探讨。所谓示范课,即是具有创新意识,在教学工作中能够给人以启迪、具有一定的示范、导向作用的课。它应该是教研活动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程序、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对于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指导教学实践,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怎样去开展示范课教学,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语文组积极开展了这一活动,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我们认为,创新示范课的教学,应该注重集体智慧,在创新上下功夫,具体步骤可以按以下程序实施。
一、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的
进行任何一堂语文课教学,首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的。有了目的,才能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示范课教学目的的确定,应该由语文教研组教师集体讨论,从培养人、锻炼人、造就人的角度去设置,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智能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和心理个性差异及教学内容的难易深浅。同时应该考虑教材重点、读写训练以及教材中的预习提示、自读提示等因素。如:初中教材第一册中的《春》,它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其教学目的可以设置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朗读去理解、品味、记忆优美的语言;也可以设置想象训练,让学生通过有关描写内容,想象“春花图”、“春风图”,激发其对大自然的热爱;还可以设置写作训练,让学生模仿<春》的结构,饱含感情去描写“秋”。总之,教学目的设置范围较广,但一定要讲究合理性、科学性。作为示范课。集体讨论是确定好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教学目的一旦确定,则为示范课实施提供了依据,克服了教学过程的随意性、盲目性。
二、各抒己见-探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完善。有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靠集体的智慧,广开思路、广开言路,才能找到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探讨要体现创新精神,应注意摒弃教师课堂上“全盘授”、“滔滔讲”的现象,建立以学生自身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注意给予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将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课文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在探讨教学方法时,我们应该更广泛地摄取语文教师中创造的成功教学经验。如:情感教育、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等,结合示范课的教学目的,进行取舍、创造。在确定教育手段时,应该考虑现代科技成果的渗入,如幻灯、影碟、音响、计算机等多媒体的课堂运用。
三、人人备课。展示个人的教学特色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学方法的讨论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是千差万别的。每个成员根据讨论,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各自写出示范课教案,从而进一步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清晰化、规范化。教案应该在创新的基础上考虑其可行性和条理性,要体现自身的教学特色。我们语文教研组,在讨论《春》的教学方法后,人人备课,各展其才。有的主张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分解成一系列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听记答题;有的主张在分析“春草”、“春风”的描写时,介入相关的优美音乐,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想象能力;有的主张感情朗读“春草”、“春花”的文段后,配以相关的“春草勃发”、“百花争艳”的图像,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种种方法,尽展教师教学风采,更为寻找理想的示范课教学思路奠定了基础。
四、博采众长,完成示范课教案
教研组收集教师教案,并推选一名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示范课执教者。由执教老师将所有教案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判断、比较、综合等理性思维,确定教学思路,博采众长,初步整理完成示范课教案。示范课教案完成后,应组织教研组成员集中研讨。首先由执教者“说课”,把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程序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公布于众,然后集体讨论,广泛征求意见。讨论者应根据执教者的构思,恳切地提出意见和建议。执教者认真摄取、推敲,取其精华,对示范课教案作合理的修改,使教案臻于完美。
我们在《春》的示范课教学中,执教者通过博采众长的理性思考,酝酿出自己的教学思路,写出了初步教案,在教研组中“说课”后,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案,最后课的步骤设计为:首先通过影碟播放《春光美》的风光片(片段),吸引学生,激发其对春之赞美的欲望;接着用录音机播放课文朗读带,用课文内容感染学生;随后以朗读设疑、分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进入课文分析,保证学生有相当的时间品味内容、推敲用词,随着生动的描写,想象一幅幅春天的生动画面,思考一个个启发性问题。课文讨论分析完毕后,让学生听一段“春的旋律”,通过听到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春风图”。这样形成的教案中,即有执教者个人的才智,又有教师集体的力量,是个人与集体智慧的结晶。
五、重视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反映
实践是检肇真理的唯一标准,示范课教案是否可行,还得放在课堂中去检验。课堂上,授课者施教应遵循教案程序,做好必要的调节。听课教师应重视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动态,及时记录学生在教学步骤实施过程中的种种表现。《春》的示范教学实施前,我们不仅强调听课老师重视重点、难点的突出、突破情况,更强调老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变化、小组讨论、思维方向、语言表达等情况。这些内容是衡量示范课效果的因素,是我们课后研讨的范畴。
六、重视课后研讨,总结教学规律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一个成长过程,作为探讨性的示范课也不例外。课后,我们要及时组织讨论,分析问题,总结规律。课堂上的一些环节,若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有指导、借鉴作用,我们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尽管有的教学步骤、方法,学生可能不太适应,但只要符合规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能够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我们就必须积极扶植她,让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茁壮成长。
《春》的示范教学后,我们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一致认为:
1·要合理使用影碟、音像等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使其真正为教学服务。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营造理想的气氛,使其展开学习上的讨论。但若使用不当(如播放时间不合理或播放内容不恰当),则易喧宾夺主,使学生倾心于感观,而懈怠于对课文的探讨。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形象的匣面、镜头,能使学生通过视觉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但其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不及音乐。音乐的优美旋律中蕴含着更丰富的内容,留有许多想象空间。所以,在教学中音像的使用应根据教学目的,结合课文内容合理选择。
2·在组织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在小组中让学生充分讨论、畅所欲言,展示自我,但这些应该在教师“导”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学生思考、讨论容易出现盲目性。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进行引导、点拨,甚至有意识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营造一种和谐气氛。在教学中,大力提倡发表不同意见,充分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样的课堂,常常会使学生的思维进发出新的火花。如:我们在《春》的示范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对有关音乐(旋律)的感悟和想象,文笔下创作出了许许多多、千差万别的“春风图”,大大丰富了课文的内容。
由于我们重视创新示范课的集体研讨,重视总结、推广经验,本校学生的语文水平上了一大台阶,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二篇:发挥集体智慧 提高教学实效
吉安市钱山学校
万亚睿
联系电话:*** 邮编:343209 通讯地址: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钱山乡钱山学校
发挥集体智慧 提高教学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一线老师在课程理解、教材解读、教学实践等行为中碰到的疑难、困惑可真多,当个体的学习、研究和探索不能解决问题时,大家很自然地想到了借用集体的智慧,于是各地各校的“集体备课”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许多教师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在实施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容易走进误区、流于形式,在此结合自己对集体备课的认识谈几点浅见:
一、立本——立足文本,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是教师备课的法宝。现行集体备课中,备课组教师由于依赖主备人,加上教师的“精神惰性”,而忽视或淡化了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没有吃透教材,因此常出现主备人在说课,分析教材时,其他人听不出其义的现象,备课过程也就没有了真正意义的争议与交流,集体备课就不可能做到集思广益、凝聚智慧、彰显个性,获得深层的教学设计。
吃透教材是集体备课的一个首要环节,是有效备课的前提。教学中的备课合作,必需是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备课组全体成员都要立足文本,吃透教材。要吃透教材,教师首先要“走进教材,研读教材”,从学生的角度去反复研读课文,直至充分了解,正确把握,并有自己的个性化了解,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只有教师对课文的深层了解,个性化解读,教学时,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读书,与课文人物、与文本作者零距离的接触。其次是“走出教材”。就是教师以教材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和渗透,主要包括知识点的关联,课内外知识与能力的衔接,思维方法和德育的渗透等。“走进教材”是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资格,“走出教材”是在集体备课交流合作中拓宽视野。只有拓宽备课的视野,教师对文本才会有更加全面、深入和个性化的解读。
小学课文看似简单,如果以学生的角度审视,这种简单犹如同浮出海洋的冰山的一部分,课文中瑰丽景致之所在,还需要教师的解读智慧,去发掘,用自己的慧眼,见人之所未见。
案例:
《爱迪生救妈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许多教师早已习惯于类似教学参考的教学设计。在一次集体备课中,就有教师通过自己深层次的解读,独到的发现而提出:在朗读中感悟,用上积累的词句说说爱迪生救妈妈的办法,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该师作如下教学设计:
师:大家再静静地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划出写爱迪生救妈妈的句子。
(学生交流,教师指点,屏幕出示句子)
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
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师:(1)指名读再男生、女生分别朗读句子。
(2)(出示课文插图)看图说话。(指导学生在说话过程中用上学过的词语“一溜烟似的、捧着、明晃晃、亮堂”等词)
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引读:在爱迪生七岁那一年,他的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送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在家里做手术。可是,家里的光线太暗了。正当大家急得团团转时,爱迪生他怎么做——
生读:“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
师:爸爸见了又急又气,斥责道:——
生:“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师:爱迪生委屈地说:——
生:“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
师: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生:“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学习爸爸和爱迪生的对话。(屏幕出示句子)
爸爸见了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
(1)师引导:谁能抓住“斥责、委屈”这两个词语来当当爸爸和爱迪生读好这个对话呢?
(2)通过说话来理解“恍然大悟”一词。
爸爸恍然大悟,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对爱迪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说话时用上文本中词语,如“斥责、委屈”等词)师小结:是的,正因为这样做,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得救了,所以医生对爱迪生说:“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再次出示句子,指导读好这句话。)
6.用“夸奖”一词联系说话。
填空:爸爸夸奖爱迪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伙伴夸奖爱迪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该师立足课文,对文本进行透彻的钻研,巧妙组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此环节设计,避免让学生死读、傻读、呆读,而是通过变换角度,改变思路,紧紧结合《课程标准》中“阅读”的阶段目标——结合上下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每读一句就顺势理解句中的重点字词,并加以板书。这样融读句子、解字义、明句意、梳文路为一体,动静结合,疏密有致,学生就会觉得特别有意思,不知不觉间,兴趣盎然地读了数遍。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知道了课文的重点,也领会到了爱迪生的聪明。
二、求精——精巧设计
通过意见交流,集思广益,优化教学设计,寻找最佳教学方案,是集体备课的目的之一。集体备课虽然不是确定统一的教案,而提倡教师适度调整,个性加减,但对设定的目标,拟定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应该如何突破,达到拟定目标,实行设计意图,就要作深层备课,优化教学过程,精巧设计。
取其一点,备精备细。一篇课文,我们可以取课文中最突出的特点,抓住学生最难理解的或课文的留白部分进行集体备课,精心设计。
如:《槐乡的孩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抓住课文最突出的特点“乐”,围绕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激趣导读—谈“乐”(该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快乐,然后带领学生到槐乡看看那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引发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略初读—知“乐”(按“阅读提示”,让学生充分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点,筛选信息点,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重点赏读----品“乐”。
又如,《记金华两个岩洞》(人教版第八册)第三段有一句话:“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而变换调子。”这句话具体第描写了溪流的变化,但至于“溪声”是怎样“变换调子”的却没有具体写出来。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这种言已尽而美未呈的地方,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想象,引导学生拨开文字,走进情境,去研读文字,让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美呈现出来。以下是教学设计: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仔细想象,它在用词上有什么特别?(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走进的阅读思考,发现
1、排比句式:“时而„„时而„„时而„„时而„„”
2、描写溪流变化的反义词“宽——窄”和“缓——急”。)
师:谁看过小溪,听过小溪流水的声音?(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师:金华的小溪和我们家乡的小溪一样,声音非常优美,它随着溪流的变换而“时时变换调子”,同学们能不能也用几个“时而”和几组反义词把你们听到的小溪的声音描述一下。
(“溪声也时而变换调子,它时而大,时而小,时而远,时而近。”“溪声也时而变换调子,它时而重,时而轻,时而快,时而慢。”“溪声也时而变换调子,它时而洪亮,时而清脆,时而单纯,时而杂乱。”)
(设计意图:利用课文资源,设计拓展练习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拓宽思路,增强学生琢磨语言文字的兴趣,提高学生遣词达意的能力。)
三、归真——回归“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
实践中,课堂预设与实际教学效果往往会出现很大的距离,有一些在集体备课重被确认为时尚、精妙的设计,到了课堂,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事与愿违”。
案例:《恐龙的灭绝》(人教版第三册)教学设计:
(一)、模型激趣,导入课文
1、由恐龙模型引入,教学“恐龙”。
2、恐龙为什么会灭绝?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分组归类,教学字词
1、“躲避寒冷,耐不住严寒”
2、“尘埃 枯萎 死亡”(同义词构词形式)
3、“哺乳动物 偷吃 孵出”
(三)、合作探究,学文感悟
1、文中哪几小节在描写恐龙灭绝的原因?
2、小组合作讨论,分别用一个词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实际教学情况:
1、出示恐龙模型,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忽视了教学手段的选择必需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结果学生只盯着新奇的模型,分散了语言学习的注意力。
2、词语教学采用分组归类法进行,但因平均使用力量,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果,从作业反应出学生对字词的音形、义是有所了解,但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意在让学生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在合作前,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熟悉课文;合作时,教师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并随机点拨引导,无效讨论挤占了读书时间。这种方式看似时尚,但由于教师操作不到位,因此,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就本课教学而言,本课属低年段教学。我想,第一,低年段语文必须落实字词教学的本位。如“孵”,小恐龙是从“恐龙卵”孵出来的,左边是“卵”。这样,学生不但能清晰地记住“恐龙是卵生动物”,而且记住“孵”的字形,理解词义。第二,突破句子教学的重点。如,“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 低年段学生读不好“长句”,因此,课文中的长句可以采取先分后合的方法,由易到难,使学生不但顺利读好长句,又能理解意思。第三,朗读指导要扎实。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故意漏读或错读引起学生的关注,通过比较会用词的准确性,把朗读指导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确保朗读落实到位。第四,语言训练要务实。语言训练只有在“听”、“读”之后,才能进行“说”、“写”,训练才会扎实有效。
无论采用任何教学手段或方式,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发展。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快乐中学习,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适时、适当,收放恰到好处,而不能矫枉过正。语文课堂教学要回归“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真真实实的学到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总之,开展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课标、教材、重难点,设计好教案。
第三篇:(20130508)语文教学狂人王泽钊
语文教学“狂人”王泽钊访语录
(一)写作文凑字数怎么办?
问:我的女儿考试时写作文总觉得时间不够,没有内容可写,有时候绞尽脑汁编故事只为了凑字数,这该怎么办呢?多看作文选有帮助吗?
王泽钊:写作最忌讳随意编造故事,要鼓励孩子多写生活中的事和身边的人。凑字数说明肚里没墨水,学生缺乏写作素材,当然写不出好的、生动的文章。多读些原汁原味的优秀作品,尤其是中外名家的原著,能不断扩大孩子的阅读面。最后,我不提倡让孩子看所谓的“作文选”,模仿借鉴并不一定是好事,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自己的生活中到处可以挖掘素材,千万不要拿别人用过的东西。应试“八股文”能得高分吗?
问:我是一名初三学生,5月份就要参加中考了。听说改作文的老师一般只看开头和结尾,应试作文是不是写好开头跟结尾就能拿高分?
王泽钊:为了应试而把作文写得模式化,那不就成了“八股文”。有的老师教学生写作文开头多用排比句,结尾升华主题,中间段落尽量多引用名言,这样就能拿高分,那是在误导学生。堆砌辞藻写几句空话、套话,其实是没有内容可写的表现。一篇应试作文,开头如果开门见山,反而能一下子提起阅卷老师的兴趣,流于一般的“八股文”往往拿不到高分。
能不能列个“必读书目”?
问:我听过王老师的讲座,提高语文重在阅读。能不能请你为中小学生列一个必读书目呢?
王泽钊:阅读在于兴趣,而不是靠“必读书目”来强制学生读什么书。如果一定要列,我这里只有一个“推荐书目”,读了书后再思考,可以发现里面有许多好的论据和写作素材。
国外的如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卡夫卡的小说,《堂吉诃德》、《鲁宾逊漂流记》、《复活》、《傲慢与偏见》等,国内的如《庄子》、《楚辞》、《史记》、《古诗十九首》、《西厢记》、《阅微草堂笔记》,王维、李白、杜甫、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的诗,温庭筠、李煜、苏轼、柳永、李清照的词,以及鲁迅、汪曾祺的小说,北岛的诗,王小波的散文等。
问:我是萧山区第五高级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班上很多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都
不太重视语文复习,请问怎样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王泽钊:写作和阅读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教师要着重对学生进行这两块的练习。写作和学生的天分有关,写作水平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但提高分数是可能的。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引导和启发学生从一个素材中提炼出多个主题,以此来锻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阅读方面,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并且要进行有效阅读,不能只重视如何答题,而是要跳出题目去精读材料。
至于基础知识,特别是字音字形,则要“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自行积累。
怎样激发孩子文言文学习兴趣?
问:我的女儿今年上高一,文言文基础比较差,平时不喜欢背诵文言文,要怎样激发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王泽钊: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中很普遍,因为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从小就应该读像《三国演义》、《水浒》这样的名著,这其实是个误区。从小读《老子》、《庄子》、《孟子》不是更好吗?当孩子长大了才发现为时已晚,很可惜。
对于不喜欢文言文的高年级学生,我建议先从背诵文言文中的名言名句开始,再记忆作者、出处等知识点,这样既可以激发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又能为写作提供素材。
语文教学“狂人”王泽钊访语录
(二)改善国语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感谢杨东平老师提供这么好的学术环境,使我们能够畅所欲言。在这里,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在国语教育方面的思考与探索。我执教22年,连续送过21届高三毕业班,一直使用自己编的教材,这套教材一经作家出版社出版,很受读者欢迎,已经是王府井书店、上海书城等大书店的常备书。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已形成一套自己的教育教学系统。
有人说语文不好教,我觉得只要回归到语言教育的正路上来,这个问题还是挺好解决的。我是从阅读入手,阅读带来的好处绝不仅仅是高考,很多学生用高三一年的时间,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而且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相继考入高校的中文、影视编剧、新闻、目录学等专业。
我现在在海淀区注册了一所新国语培训学校。“新国语”由三部分组成,传统国语,现代国语、译文国语。下面谈谈我所目睹中小学国语教学现状。
先给大家提供几个数字。
我曾经在一所优先招生的省级重点中学执教,该校高考时,英语平均分每年都在125分左右,而语文即我们的国语考试曾经创下80分以下的记录。后来我在北京看了一些重点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往往数学好得不得了,英语也非常好。但国语水平却低得吓人。
2005年底,我组织过一次招聘考试,参加笔试的本科生与研究生,主要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名校,我当时以为会有达到80分的,结果很意外,最高的是57分,40分以上的只有15人。解释名词“蓝本”,竟然没有一个答对的。从《庄子》上出了一段文字,要求断句,然后翻译。只有一位考生翻译得大体说得过去,好多翻译得简直是胡说八道。在卷子上出了两个英语题,这些六级、八级都通过的名校学子真是出尽了洋相:“他被虫子咬烂了”,竟译成“他吃了许多虫子”,被动语态都看不出;“两个民族”许多译成“两个人”。中国最高学府的学生出了这样的笑话,说明了什么?
汉语水平下来了,英语水平也没上去。二三十年代出了很多翻译家,那些国学大师,他们英语很好,但是他们是以国语好前提的。
这就是我国从中学到大学的现状。
下面我谈谈国语教师的现状。去年我到外省讲学,有一位教龄35年的语文教研组组长,反复问我同一个问题,他说我肯定有一个解答阅读理解试题的公式:“您就把您多年让学生得高分的解题公式拿出来吧。”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怎么可能呢?语文里面怎么会有公式呢?
我们大部分中学语文教师目前的情况,高三语文老师主要是带领练习高考模拟题,就是上一年全国大城市的高考模拟试题,他们从来不想自己设计试题,总是往后看;我在公立学校时,如果学校订了这些试题,那么我就把答案发下去,让学生自己看,有问题时与我联系,然后讲我自己的教材。
语文老师命题作文永远是《记一件难忘的事》,或者《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学生常写军训的“经历”,一位学生晕倒了,全班60多位学生抬着他往医院跑,我问这位晕倒的同学的身体周长有多长?学生说,我以前这样写过,语文老师说写得感人。最近一所著名的大学的附小四年级的一位小朋友跟我说,语文老师布置一个作文题目是《奥运在我心中》,她不知道怎么写,“因为我心里没有奥运”。我说那你就写心中没有奥运,他说肯定不行,老师不会答应。这老师究竟想干什么!
北京市是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文化底蕴很深丰厚,很多资源可以分享,但学生的这种机会都被剥夺了。
我们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教国语?因为老师基本功差。首先,许多语文教师不读书,读也是比较陈旧的。有一套中学生必读书,里面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是世界名著,这怎么是世界名著呢?
20世纪的文学从外在走向内在,从普遍走向个别了,从一般走向特殊了。卡夫卡、马赛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萨特、加缪是我的学生的阅读方向。这就完全不同的两条路。
现在有一部分“积极”的教师,整天忙于写自己称之为“论文”的东西;还有一部分教师们整天抱着教材和教育部发的教学说明不放;当然,这里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钱太好赚了。有一则寓言: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有一人在路灯下找钥匙,警察问你确定钥匙丢在这里吗?他说不是,丢在路对面。“那你为什么不到那里找呢?”他回答“那里没有路灯呀。”
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就是这种找钥匙的人。把教学参考书上的东西抄到笔记本上,再认真抄写到黑板上,然后,工资、奖金、高压锅卫生纸挂历就有了。有必要练教育教学基本功吗?
下面说一下我的对策。我曾经在一所洋人管理的学校从事教学研究一段时间。那些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的教师,基本上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教科书再好,也不能体现老师的个性,不一定有利于教学。何况我们的现在的教材尽管有改进,却依然还保留《在马克思目前的讲话》这样有严重逻辑的错误的文章,还保留《白杨礼赞》、《荔枝蜜》这样的撒谎文章——我就不明白,蜜蜂为什么会为人类酿蜜!事实上,我亲眼见过,一位小伙子因偷吃蜂窝里的蜜,他的脸被蜜蜂蛰成一个大面包。
教材要适合学生,当然不是迎合学生,武侠有点像迎合学生了。皮亚杰告诉
我们,学生的认知过程要遵循相应的认知图式,尧斯指出,受众在接受信息时有一个期待视野,学生作为受众,作为接受对象,有一个期待视野,我们要满足他们,当然还要提升他们,不能一厢情愿的在屋子里瞎编教材。
前段时间,我给学生讲《声律启蒙》,先让学生自己背,每次背诵两节,结果学生居然主动背过两倍于布置的。我正在编小学教材,想到《声律启蒙》,就讲讲试试,它里面有很多知识,让学生先背,然后开讲,学生都是很喜欢它的。
我花了很大力气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因为一个人如果会用工具书了,也就会学习了。学生问我某个字读什么音,我说你自己去查字典。小学一年级二年级都会查了,为什么还要问我。可是我们很多高三语文老师整天往黑板上抄写他查字典的结果,还说自己忙死了。要用工具书,字典、词典、互联网。我曾经动员很多家长,他们为其子女把拆掉的电脑重新装好,建议他们把电脑装客厅里,在大家都视力所及的地方,孩子自然就不会乱来了。我们不能因为怕触电就又去点蜡烛,怕煤气中毒就又去烧柴草。
再谈谈作文。我有次看“马斌读报”——我觉得这个新闻栏目不错——看到来自鲁迅家乡的一则新闻:说浙江中小学学生“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作人”。我前段时间认识一位数学英语都很不错的四年级学生,一说让他写作文他就吓哭了。学生就这样怕写作文。
我告诉学生,写作一定要说人话。有一位高三学生写了一篇作文给我看,我说你这不像人话。他说老师让他们写作文的时候要显得有文采,我说你没有文采怎么能写的文采呢?都是杜甫引导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写作的目的之一是要吓唬人。有什么就写什么,搞什么假斯文!作文要反映生活,切身经历与体验是学生作文素材与语言的主要来源,写父母、老师、同学都可以,曹雪芹先生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描写家庭生活,不经意间还填平了很多家庭的代沟。
为了培养学语言的兴趣,我说语言是为了用的,要从生活中学会使用语言。我让学生从电视广告上找语病,比如“新盖中盖”产品的广告语言就有语病:“新盖中盖的颗粒非常细小,比头发丝还细100倍。”其中两处语病:钙颗粒的形状与头发丝的形状相去甚远,不能构成比较;减少不能用倍数。后来我干脆让学生以广告为题写作文。学生说,最没有创意的是罗纳尔多给金嗓子喉宝的做的广告,因为罗纳尔多是踢球的,跟咽喉没有什么关系。
我的学生经常这样教育着我。
就这样,一边让学生说真话,一边让学生读书。
我的学生有的能整篇地背诵《庄子》的《逍遥游》、《秋水》,能背过《离骚》——我上大学时还没背过呢,有的在高三时竟通读了《史记》;还有学生读过《尤里西斯》、《追忆似水年华》、《局外人》,还有写了读书笔记在国内获大奖的。后来上海、北京有两位特级教师说,这些文章老师都看不懂,学生能看懂吗?我想起了小马过河。松鼠能淹死,小马是淹不死的呀。
我对作文的批改是这样的,我批作文是面批,一学期为每位学生批一篇,经常一篇文章交谈好几遍,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策划过程,也是一个启发过程。常常是学校班车开走后,我留在学校面批作文到晚上10点以后才回家。有的老师一学期批十几篇作文,实际上那只是赶数量。
学习语言必须重视阅读,阅读不只是对考试有意,书读多了,学生在遇到挫折、遇到磨难的时候,心理是不一样的,因为心理有阳光,很豁达。面对别人的错误很宽容,面对弱者可以同情,而且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这样的学生有可能将来为国家做出比较大的贡献。
最后我说一下作为一名以教育为宗教的教师的三点希望。
第一,我国的师范大学可以担起对师资的再培养的重任。各个城市也有教育学院,但师资不敢恭维,有的甚至变成养老的地方。
第二,举办国语教学基本功大比武,让老师在基本功上下功夫,而不是写一些别人看不懂的“论文”。
第三,实在不行的教师,让他们干别的去。
关于考试语文形式,一篇没有标点的文言文,一篇作文足以考查出人的总体语言水平。在这方面,上海做得比较好,不考选择题。
第四篇:《连加应用题》教学设计(王清云)
《连加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上海教育出版社《辅读学校教材实用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连加应用题》例1 教材分析:
解答连加应用题,是辅读学校教材实用数学第十册重点内容之一,其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变化;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计算。学习连加应用题是智障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大门槛,是智障生以后学习加减混合计算应用题的基础。对于智障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读应用题,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几个步骤,使学生经历解答应用题的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眼、手、口、脑的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培养学生一定的听、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看图列式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体会数学中数量关系的变化,能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进一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并用以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好习惯、好思想、好做法。教学重点:
1、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一定的听、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等。教学难点:
听与说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情境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组织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主题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对智障生进行讲文明、懂礼貌的教育。矫正智障生的日常不良行为,促进智障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等。
二、复习旧知
师出示复习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本班同学的照片以及他们各自有几支什么颜色的铅笔,吸引学生的兴趣,为复习旧知和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1、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
师引导:图片中是哪个同学,她(他)有几支铅笔?是什么颜色的? 生回答:()同学有()支黄色铅笔;()同学有()支绿色铅笔,()同学有()支黑色铅笔。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认真思考,可以举手回答,也可以指名回答,发现问题教师及时纠 正。
板书: 4+3+2=9
2、个别指导和训练
对个别培智学生进行数数训练,协调学生眼、口、手、脑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给学生动手数数的时间和机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感知生命在于运动,积极投身于学习中来。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进行新知识教学做好准备。
三、学习新课:
1、例1:连加应用题(简单文字题)
(出示课件1)提问:树上原来有4只鸟,先飞来了()只鸟,又飞来了()只鸟,树上一共有多少只鸟?
引导学生观察动画,体验飞来的意思;通过观察课件,及时进行关键词训练: 飞来、又飞来。进行数学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思考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竖式要求:数位对齐;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板书: 4+9+2= 15 指导学生完成读写练习。穿插个别化辅导、训练,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在观察中体会观察的乐趣,进行爱护鸟类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心,提升对生活的热爱。美:是我们共同劳动换来的,我们平时,要注重爱护花草树木,为美丽的校园环境,尽一份力量。
2、试一试:看图写算式
(出示课件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公鸡、母鸡、小鸡的数量,来计算一下一共有多少只? 板书: 2+5+9= 16 教师总结: 明确图中表示的数量关系和意义; 列式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了解鸡的一家:公鸡、母鸡、鸡宝宝,渗透家庭亲情教育,教育学生在家要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孝敬父母长辈等,知道连加应用题的计算步骤。
四、拓展练习:
情景活动: 连加应用题的应用 活动一:练一练
(出示课件3)我们学校为了搞好绿化,原来有3 盆花,买来8 盆花,又买来1盆花,一共有多少盆?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板书: 3+8+1= 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学会数数,学会理解题意同时渗透美化校园环境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热爱学校,要学会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做学校的小主人,为美化校园环境尽一份力。
活动二:展开想象
(出示课件4)朱萧全、翟才新、汤爱博到水果店去购物,朱萧全买香蕉花了6 元钱,翟才新买梨花了4 元钱,汤爱博买苹果花了5 元钱。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身边身临其境的购物情景,来进行连加应用题的练习。注重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和生活能力的训练,体现了学数学离不开生活,让数学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让学生在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来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自己尝试说一说、说给同桌听一听、再说给全班试一试。适当之时教师可给予提示)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解答连加应用题的一般过程。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计算。
教师寄语: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就能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六、作业布置:
4+9+2= 2+5+9= 3+8+1=
设计意图:根据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设置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练习的效果。
A类学生可以试着列竖式计算;B类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C类学生练习写数字1-10.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观察图片,知道连加的算式题,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用第一步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即从左到右顺序计算,最后让学生巩固练习,让学生来讲解他做题的方法及过程。我还运用了动态课件,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连加的含义,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本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课堂效果良好。但是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不少地方预设不充分。如:学生的信息反馈较少,学生的练习不足;学生书写与讨论应花费多长时间;学生观察分析与小结规律的能力如何;教师的教学节奏应当如何把握好,何时加快?何时放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总之,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今后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并能学以致用。
王清云 女 40岁 中学一级教师 丹江口市特殊教育学校
邮政编码: 442700 电话:*** 电子邮箱:2281961998@qq.com 3
第五篇:学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王厚清
学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
土城镇白鸡小学
王厚清
10月31日至11月1日,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科学课国培学习活动,聆听了四位教师的科学课课堂教学和小学科学首席专家李国权老师的专题报告,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科学教学要以科学探究为主
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学生们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科学内容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亲身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听到或记住有关的知识和结论;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以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一系列问题,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而不仅仅是获得了关于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乔丽老师主讲的《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这节课,使我明白教学设计是科学课成功的关键。主讲教师没有按照教材安排的程序先提出问题,接着开展实验,而是别开生面进行了对比实验:在看似相同的两杯水(一杯清水,一杯食盐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相等量的食盐,让两名学生搅拌,结果一杯水中的盐很快溶解了,另一杯水中的盐怎么搅拌也溶解不完。这是为什么?教师这一设计自然引发了学生三种可能性原因的猜测,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还直接指向本节课探究目标之一: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乔丽老师不是教教材,也不是用教材教,而是根据教学目标大胆进行创造性设计,化平淡为神奇,体现出较高的科学素养。
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陈中云老师主讲的《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除学生准备了有关房县的图片资料外,教师准备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地貌的若干图片,不同海拔的山川对比图片,中国地形图,湖北行政区图,地球仪以及她亲手画的中国地图。每认识一种地形,教师都通过大屏幕进行展示,然后将图片贴在教师画的中国地图相应的位置上,在此基础上屏幕展现中国地形图。学生不仅对每一种地形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对中国地形有整体印象,突破了教学难点。这就是充分而有结构的材料发挥的作用。首席专家李国权老师给我们做了《如何提高实验活动有效性》的专题报告,李老师用朴实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案例重点阐释了如何做好课前准备的问题。他告诫我们,课前准备决定一节课的成败。上课前要精心策划活动内容,精选活动材料,要经历活动过程,熟悉实验方法,设计引导问题,预测探究效果,创新活动形式。对照自己教学,很多课失败的原因就是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我们今后的科学课就要在课前准备上多下功夫。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
我们听的四节科学课都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人人参与,师生平等对话。教师是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⑴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⑵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精神上的安慰与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⑷教师应全程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而非代替学生探究,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陪伴学生共同成长,做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者。
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
科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教师得用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导着自己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渴望知识的愿望去学习,教会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从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过程,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最后把问题解决了,才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在经历过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现、要达到的目标。学生有了这种寻找知识的办法,将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就知道到哪儿去寻找知识,就能知道在众多的知识中,知道怎样挑选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知道用这些知识可以干什么,知道怎么去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