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留守儿童上网成瘾

时间:2019-05-15 01:5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例分析——留守儿童上网成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例分析——留守儿童上网成瘾》。

第一篇:案例分析——留守儿童上网成瘾

“留守儿童上网成瘾”案例分析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五彩缤纷的花季,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家长心中的 “太阳”,教师眼里的“星星”。而现在,青少年上网成瘾这一社会问题,越来越令老师和家长头疼。这股上网热潮的出现值得我们去思考、分析,这种甚至已被列为“精神病”范围的网瘾困惑,需要我们去努力冲破。

多次进入网吧,见到一张张充满稚气、呈现出一副憔悴的蜡黄面孔,看到那一个个悠悠然喷吐着串串烟圈的姿态,熟练地敲打着键盘在网上打打杀杀,偶而抬头显出不健康的少年老成。

这股上网热潮的出现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分析:为何泡网青少年越来越多,越泡越久?青少年上网究竟在做什么?家长、社会各界怎样看待学生上网的问题?面对青少年上网我们能做些什么,这是当前学校、家庭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曾几何时家长们开始担心孩子们上网时的安全?今天我们再也不能漠视那些频频出现在网吧内的青少年了!

下面将介绍一个挽救网瘾青年的例子来同大家共同探讨。

九年级学生李某,学习成绩一般,在校期间基本遵守纪律。性格比较内向,腼腆,不善于语言表达,没有什么较好的朋友,上学放学基本独来独往。家庭经济状况接近小康,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姐姐,均在外地工作。林某成为一名留守学生。

一年前,李某的母亲外出工作之后,林某开始有旷课、逃课现象,班主任向李某家打电话却无人接听;上课时无精打采,成绩快速下降,脸色也显得苍白。由于李某一直不愿意向老师提供父母的手机号码,所以班主任老师一直没能与李某的父母取得联系。

直到两个多月前,李某父亲回家,家长和老师才有机会对学生林某的种种行为表现进行沟通,通过家长多方查访,最后发现,李某不但迷上了网络游戏,还深深地堕入网恋之中。

二、案例分析

综合李某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状况,林某迷上网络的原因主要有: 1.性格因素: 性格内向,腼腆,成绩不突出,没有特长,在同学中没有被老师重视;不善言辞,交友较少,既不愿意向人倾诉,又没有倾诉对象,这些是林某沉迷网络的主要原因。

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青少年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需要在人面前表现自我,但是对于林某这样性格的学生来讲,在学校里,展示自己个性和聪明才智的空间就很小。但是,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弥补了他在语言、性格方面的不足,为他提供了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在网络聊天上,他可以滔滔不绝、幽默机智;在游戏中,他可以通过高积分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在网恋中,他有了感情倾注的对象,他不再孤独,更感受到自己在对方心中的重要地位„„所以,网络使他不能自拔。

2.环境因素:

留守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自制能力比较弱,辨别能力比较低。他们独立生活,脱离父母的监管,在没有家长监督和引导的情况下,更容易放纵自己,成为网络的奴隶。林某正是在这种环境因素中成为迷失的青少年的。

三、个案处理 1.尊重、会谈和接纳

网瘾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需要得不到满足,才会求助于网络;性格内向的人也正是因为没有正常的心理交流才会在网络上向人倾诉。所以,对于林某这个个案,首先必须在尊重的基础上,找一位与林某关系比较密切的人,在良好的氛围下与林某进行交谈,从而理解林某的各种需要。家长和老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一定程度地满足林某的需要。

2.教育引导

首先,端正孩子对网络的认识态度。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告诉孩子,电脑、网络虽然是高科技、现代化的象征,但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要学会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电脑、网络是高级工具,不是高级玩具。其二,上网应尽量在家里,不去网吧。家长必须严格掌握孩子上网的时间,如果孩子难以自控,可以通过设置微机自动关闭、闹钟功能等来强迫孩子执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同时,教育孩子注意人际交往,回忆一下是否自从迷上电脑以后,就把父母、亲友、老师、同学等都给冷淡了。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就要提醒孩子注意。其三,家长和老师要主动地引导孩子上网,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平时孩子玩电脑或上网时间不宜过长,孩子一旦出现“网瘾”,必须立即与电脑阶段性隔离;家长还要在网络上寻找一些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指导孩子一起从中获益,把孩子在网络上的注意力从有害的转向有益的。其四,教育孩子认清早恋的危害性,懂得正确对待学生时期的男女关系,甚至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与女孩子进行交谈,帮助他们摆脱早恋,把精力集在学习方面。

3.脱敏训练,转移注意

具体做法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对孩子进行团体成长训练,让他们在封闭环境中培养团队精神,学会与人交流,转移对网络的依赖心理;第二步进行家庭亲子互动,指导家长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最终帮助孩子重塑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正确对待虚拟的网络世界。

在李某想要上网的时候,老师、家长可以偕同其通过看书、打球、跑步、同音乐等其他活动取代原来的上网行为。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帮助林某戒除网瘾。

五、案例反思

李某的案例让我们感受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想出办法如何教育学生,如何才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尤其是对有一些问题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关爱。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教师的爱心能换取学生的信任,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才能从新唤起学生的自信,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尊,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我们希望所有的留守孩子、网瘾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让他们能拥有一片快乐成长的天地。

一、时代、农村、留守儿童

1、时代

在开始论述之前,我觉得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科技更是日新月异,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信息技术,已经蔓延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这种新型的沟通方式,让信息处理更加的快捷化,信息的传播速度快速化。同时,也让每位社会人要有选择的、合理的接收到这些信息。大到国家、企业,小到家庭、个人,对信息的掌握及处理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成败。可以说,我们真正的处在了信息时代。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

而在这一时代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了解外界的手段和渠道已经不局限于家长和老师,网络的出现,让这些孩子无论是生活,还是心理,都出现了和以往不同的特征。这是新时代赋予他们的先天优势,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教育重点和难点。

2、农村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多了,腰包鼓了,对外界的了解欲望更强了。同时,农村人也逐步的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质量了。一些有卓识的农民,已经觉察到,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开始追求信息渠道的畅通。为了更好的发展,他们选择了暂时的离开农村,离开这片淳朴的土地,试着到外地闯荡,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一方面,时代发展的冲击波是一浪高过一浪,对农村的冲击力,显示出的力量也越来越强。以网络、电脑为信息时代的标志性概念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农村家庭,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当中。另一方面,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的农村青壮年选择城市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便给时代留下了一个名词:留守儿童。

3、留守儿童

所谓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者双方进程打工,留守在农村老家的未成年人。早在2006年,我国就有1.2亿农民工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的留守儿童就达到2000万,其中,14岁及以下的占80%以上。像我们河南这样的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在20%左右。可以说,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们必须去关注的一个重要、庞大的群体。

二、网络成瘾与留守儿童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便也出现了两外一个名词:“网络成瘾”。在2008年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统计的数字显示,截止2008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2.53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其中青少年网民占80%。并且,青少年上网多以玩游戏和聊天为主。同样的,在大会上,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网络成瘾青少年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6.6%,高达250多万人。14-24岁是网络成瘾最高发的时期,占整个网络成瘾青少年的90%。就网络成瘾,与会的专家预测:第一,网络成瘾人数会以很快的速度增加。第二,网络成瘾的发生年龄,会逐渐的向低年龄段扩展。第三,在“农村是网络发展的巨大空间”的现实面前,我们不得不注意到,网络成瘾的人群中,农村的孩子将更容易受到影响,更容易染上网瘾。

专家作出这样的预测,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网络成瘾的人群肯定增加,而网络成瘾为什么会向低年龄段扩展呢?我觉得这是和我们的网络普及速度,教育的现状有密切的联系的。在这里,我尤其要说的是第三种预测:农村孩子更容易受到影响,更容易染上网瘾,更容易成为网络成瘾的重灾区。农村的孩子接触网络相对与城市比较晚,甚至包括大人在内,他们对网络的认识还有待深入,所有这些环节的偏差,让农村的孩子更容易受影响,更容易网络成瘾。

作为农村儿童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更是成为容易受网络影响的人,比普通的农村孩子更容易染上网瘾。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无论是从家庭教育的引导、监管、情感的交流,还是个体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农村学校教育对网瘾的认识和做法不足上来看,农村的留守儿童是更容易受网络影响的,更容易染上网瘾。

那么,我们如何界定孩子网络成瘾呢?究竟什么样的行为,算是网络成瘾呢?我们必须对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北京大学的胡一民教授,曾经在他的文章中提出判定孩子网络成瘾的行为标准十条:

1、吃过饭就直奔电脑,严重时甚至在吃饭时还在网上“厮杀”和“通关”。

2、干什么都没有兴趣,一提到网络马上来精神。

3、经常把自己关在有电脑的房间,而且时间越来越长。

4、迷恋网吧,经常没有正当理由而回家很晚,甚至夜不归宿。

5、上网时间不断增加。

6、如果一段时间(从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明显焦躁不安。

7、上网的次数比事先计划的要多,上网的时间比计划的实践长。

8、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努力总以失败告终。

9、上网已经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周围人的交往。

10、能够认识到上网时间太长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花大量的时间上网。如果一个孩子有了这十种行为中的三种以上的表现,我们就可以初步的判定他已经有了网瘾了。

以上是我们对我们所处的时代、网络时代、农村经济现状、留守儿童的定义、现状,网络对农村的冲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网络成瘾的表现如何判定、一个孩子是否有了网瘾等一系列问题的论述。认识这些,对我们寻找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我想是有好处的。

三、青少年网络心理的认识

要正确的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真正原因,我们有必要正确的认识青少年网络心里。青少年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不论身体机能还是心智能力及社会性的发展都要从不成熟达到人生的最高水平。他们表现出的经常是精力旺盛,兴趣广泛,情感丰富,富有生活激情。对新鲜事物积极接近,喜欢追逐潮流,富有理想和希望,所以他们酷爱网络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些我们必须承认并接受。但是,由于生理成熟和心理、精神、社会性成熟的不同步,在青少年身上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尚不完善,也是人生中可塑性较大、个性尚未定型阶段。可以说,青少年迷恋网络的根本原因是网络满足了青少年的各类需求。在虚拟的网络中,青少年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借网络行为寻求自立、成长、表现自我、社交、体验新奇刺激等心理需要的满足。那么,网络满足了青少年哪些心理需要呢?或者说,青少年的网络心理是怎样的呢?

1、网络满足了青少年的求知需要。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对参与社会活动表现出特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网络用虚拟的手段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空间,网络不仅为青少年带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而且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吸引着众多网民,走进精彩纷呈的网络世界。青少年有了解更多的外界信息的需要,网络正好是这样的一种工具,为青少年开阔眼界,更新知识,调整经验结构,适应社会提供了便利。可以说,网络青少年的第一心理就是求知心理。

2、网络满足了青少年的交往需要。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成熟和心理发育的尚未成熟期,加上一些其他原因,如:独生子与家庭的增多,代际之间的交往不畅,以及同龄人之间的竞争关系导致的距离感。而网络以虚拟性,间接性,平等性等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孩子们的交往需要。

3、网络满足了青少年的情感宣泄需要。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或某种原因心情不愉快时,可以在网络中倾诉和宣泄。网络交往的平等性和匿名性使他们在表达脆弱性,拥有安全感。从而满足他们的情感宣泄需要。

4、网络满足了青少年的休闲娱乐需要。学习生活之余,孩子们也需要休闲娱乐,以放松紧张,调节大脑机能。网络上的音乐和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调节身心,满足休闲娱乐需要。

5、网络满足了孩子们求新猎奇的心理需要。好奇心和感觉寻求是个体成长的各个阶段的共同心理动机。网络丰富的内容可以激发青少年的网络趋近行为。一些网络青少年把网上猎奇和寻求刺激作为上网的主要目的。“网络就像海洋,只要一打开网站,我马上就觉得自己是一位水手,就想到处去冒险。”这是一名中学生对上网的感受。

6、实现自我表现。孩子存在的心理特征之一是,他们既有表现欲望,希望被他人关注,获得赞许和尊重,又担心被他人轻视和嘲笑。自尊心很强也很脆弱。他们内心实际上涌动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使他们不断寻求机会加以满足。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尽情的表现自我,以实现自我表现的需要。

四、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原因分析

了解了青少年儿童上网的心理之后,我们就要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心理、农村这样一种特殊的环境等具体情况,对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分析。经过走访、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原因,既有所有青少年儿童网络成瘾体现出的共同因素,也有农村留守儿童身上所表现出的独有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自身心理发展规律的原因

儿童是个体交往需要非常强烈的时期。此时,儿童的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的增强,内心世界一般不愿轻易向他人坦露。在他们的心理发展上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农村留守儿童,在呈现上述心理发展特点的同时,更容易导致心理恶化。因为家长不再身边。即使父亲或母亲一方在身边,多数情况下,由于父母、监护人的认识不足,使他们的心理需求无法被排解。比如:日益加强的自我意识和强烈的自尊心。这样的状况,就会导致这些孩子,除非找到“知心朋友”,否则,他们宁愿“痛苦”,也不愿敞开心扉。当他们偶尔的接触网络后发现,网络可以填补这项空白。通过网络互发电子邮件或聊天,在线游戏等方式进行交往,可以向对方隐瞒自己的真是身份、年龄、性别特征,甚至避免了自己是农村人这样一个他们认为处于劣势的群体性特征,使交往可以随心所欲,无所不谈。避开现实中面对面的压力,从而可以畅所欲言。既宣泄了因为心理闭锁而产生的烦恼,也满足了交友的心理需要。

在农村儿童因受自身心理发展规律原因而网络成瘾中,最突出的还有这样三个方面:

(1)、儿童正处在性意识从萌芽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他们对性的认识和理解具有模糊性,时常被“性意识”和“性冲动”所困扰,他们有了解的需要。再加上农村人们认识的性对闭锁,思想的相对滞后,学校性教育的有待完善,可以说,农村孩子获得性知识和性教育的渠道是不通畅的,而恰恰是网络,却能满足儿童在这方面的强烈好奇心。可以说,许多孩子迷恋网络,有登陆色情网站的经历。开始都是为了满足了解的冲动,又不敢或没有向大人倾诉的对象,久而久之,为网络成瘾打下了基础。

(2)、相对于城市儿童,农村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普遍低于城市儿童。处在成长过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一般都比较差。这是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在我们的调查中,不少孩子表示,虽然也知道应该改控制上网的时间,但自己却又控制不了。有一个孩子,为了克制自己的上网欲望,甚至让同学把自己的鼠标和密码都藏起来,却仍然无济于事。一个跑到网吧上网玩网络游戏被妈妈逮个正着的孩子对他妈妈说:“我是知道这样做不对的,我本来是不想进去的。可是我控制不了自己,是我的脚要往里走的。”事实证明,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孩子,一旦上网得不到有效疏导和控制,就很容易上瘾。农村留守儿童在这方面可以说处于劣势,也是留守儿童更容易网络成瘾的原因之一。(3)、在调查中,还有一种情况,让我感到颇为迷惑。有的孩子表示,他们是在玩中不知道怎么着就喜欢上了。实际上,许多孩子真的对自己为什么着迷于网络说不出什么具体理由。他们不是在刻意的回避什么,也不是刻意的在寻求什么,只是在玩中就上瘾了。我们也把这种情况归入到儿童自身心理发展规律原因一方面。因为我们虽然还不能明确的说出为什么,但我觉得,这是和孩子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极大联系的。

2、家庭教育原因:

在讨论和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前,我们先讨论这样的两个问题:(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现状:段成荣教授等运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将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分为如下六种情况:

1儿童单独留守家中占4.41%。根据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这种类型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儿童年龄偏大,父母流动在外后,将儿童单独留在家乡,儿童独立生活。其二是父母外出后儿童表面上现实为单独留守,但在实际上由居住临近的亲属提供帮助。这种情况相比较,后一种更为普遍。2父亲外出流动后,儿童与母亲单独留守占7.37%。3母亲外出流动后,儿童与父亲单独留守占2.46%。

4父亲外出后,儿童、母亲与其他亲属共同生活在一起,占25.96%。5母亲外出流动后,儿童、父亲与其他亲属共同生活在一起,占8.04%。6父母双方均外出流动,儿童留下来与其他亲属共同生活在一起,占51.76%。从这样的分类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几个结论:

1、多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是缺失的。尤其是父亲影响缺失显的更为严重。因为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只占留守儿童的10.5%。

2、由于单亲监护人面临超重劳动负荷和生活上的身心压力,必定影响家庭教育质量。

3、留守的单亲,往往在文化素质上偏低,也不利于孩子的教育。

(2)、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失去父母的直接监护或者只有单亲监护,他们的成长在家庭教育这一块存在突出问题:●、生活方面。如果留守儿童有单亲监护,一般情况下生活方面不会受太多影响。这里主要指的是隔代监护和寄居他人家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在生活中,父母的离开,普遍觉得生活照料方面不如以前,尤其是生病时,普遍反映得到的照顾不到位。●、学习方面。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而失去了学习上很好的监督。这些学习缺少监管的孩子,其学习态度逐渐散漫,部分会出现迟到、旷课、不交作业等不良现象。有些逐渐的发展,由厌学到逃课、辍学。●、交往方面。留守儿童因父母的外出,在交往方面出现问题较多的是:第一、与一些有问题的少年交往的几率增大。第二、监护人为安全起见,强迫孩子不许出门,影响了他们的正常交往。第三、留守单亲限制孩子的正常交往。●、心理方面。许多留守儿童长期处在单亲或隔代的监护中,心理上多数会产生孤独感、焦虑感、自卑、沉默、甚至孤僻或者任性的极端性格。有的会因父母的不在身边出现不安全感。

弄清这样两个问题后,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其实,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中,已经潜在的在讨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成瘾的原因了。(1)、家长掏钱把电脑搬回家,没有能力指导和监控孩子的上网。父母在外劳动,工作,只负责了把电脑搬回家,具体孩子用来干什么,他们一概不知。全凭孩子自主学习和操作,这样就给孩子网络成瘾创造了条件。

(2)、父母长期在外,造成孩子交流不畅,这其中包括生理的了解,心理的烦闷排解。诸如女孩子的生理周期问题,心理了解问题等等。造成家庭教育、亲情交流沟通的缺失。这样就把孩子推向了网络。他们认为网络,网友比自己的父母更亲近,逐步的形成对网络的心理依赖。

(3)、隔代长辈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上的过于陈旧,与当下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冲突,孩子逐渐的把自己闭锁起来,只能找网络来解决,助长了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3、学校教育原因。

(1)、升学的压力。许多人可能忽略了这一导致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原因。可以说这是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中,升学压力相对于城镇或者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要大得多。父母在外打工,给了他们更多的反思,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他们的紧迫意识、危机意识更强。同时我们必须清楚,他们的这种压力是需要缓解的。当这些压力令学生喘不过气来,出于缓解压力的目的,开始接触网络。之后发现网络很轻松,可以缓解和尽情释放心理压力。逐渐的而无法自拔,染上网瘾。

(2)、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问题重视不足。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特殊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就是留守儿童在心理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被爱”不足的心理。在家庭教育中,他们或缺少父爱,或缺少母爱,亦或者全部缺失,于是他们便有了寻求补偿的需要。那么,学校中的老师就成了他选择时的首选。如果学校教育对他们的这种心理认识不足,或者完全忽略,孩子便会“移情别恋”,最直接的就是营造网络上的关爱与被关爱。

(3)、学校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不足。毕竟家长不是专门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他们对孩子的心理规律的把握只处于感性的阶段,存在天然的不足。但老师就不一样了。我们是专业人才,家长是需要我们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的。如果我们能把留守儿童的心理作为专题,做好相应的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讲座,专门的讨论孩子们为何容易爱上网络,我想效果一定会是很好的。

(4)、破罐破摔,压抑中寻求解脱。在这里提到了任课老师的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容易出现成绩差,纪律性差等现象。如果任课老师不去探究内部的根源所在,只一味的归咎于孩子“有人生没人养”······等等一系列认识不深刻的理由,那么孩子就会自然产生一种心理,我是没人管的孩子。反正是学不好的,那我就谁也管不了,反正我也是学不好的,这样的心理就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悄然升级。坏孩子都干什么呢?上网呗。久而久之,为网络成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上网比作业有意思。这是网络成瘾孩子反映的之所以上网成瘾的原因之一。但是这中间,含有老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的问题。农村的师资队伍这些年虽然有所提高,但整体能力还是有待提高的。留守儿童回到家找不到人辅导,来到学校,老师的教育、指导方法又过于简单,当然上网比作业有意思的多了。

4、社会影响

关于社会影响这一部分,许多人都对导致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作了分析。我们在这里只是就农村留守儿童的一些具体情况,说这样的两个方面:

(1)、社会关注明显不足,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前面已经说过。但是,在农村,对待留守儿童上网问题,没有形成大家重视、共同努力的社会认识。如果我们身边的各方面都重视这些孩子的上网问题,营造一个好的引导环境,我想是对避免留守儿童上网成瘾是非常有好处的。

(2)、追求时尚,唯恐落后的社会风气导致留守儿童网络成瘾。追求时尚本来是每个人都有的普遍心理和正当心理。当留守儿童的这种心理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只停留在表面,被这种上网的社会潮流卷进去的话,农村留守儿童很容易无法自拔。

以上就是通过调查、分析和总结出来的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原因已经明了,接下来就是针对这些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了。

五、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对策

原因找出来了,我便尝试的对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找对策。经过分析与思考,总结出了以下对策:

1、注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避免网络成瘾。我们以往的做法,忽略了孩子自己的心理需求,加上农村家长在这方面的认识不深刻。即使意识到了也没有相应的指导能力。学校教育中也缺少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大多数人都忽略了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既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有权利更多的了解世界与社会,这也是他们将来面临社会的一种能力,那么,我们要首先明白,堵是堵不了的。唯一可能的方法就是更多的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掌握这些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从而针对这些需求和特点加以疏导,引领他们往良性方面发展,避免网络成瘾。

2、帮助留守儿童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利弊,从主体认识上避免网络成瘾。许多留守儿童上网时,都是受了他人的影响。有人告诉他上网很好玩。于是他们便也玩上了。具体的对网络的利弊,在他们的脑子中是没有认识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留守儿童认识互联网的利弊,让他们从心里知道:网络利用的好,将对我们大有益处。如果运用的不好,便会误入歧途,得不偿失。让留守儿童认识互联网的利弊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如:开专门的讨论会、主题班会、开设专题课、请专家和受害者讲自己的认识经历等。

3、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健康成长的意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往往处在一个渴望被重视、被关注的状态中,于是他们好表现。但同时的,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映射在上网问题上,他们开始可能是出于表现心理才上网的,别人是游戏高手,我也不差。由于在上网的过程当中,孩子们缺失自我保护意识,不知道“拒绝”网络的诱惑,便很有上网成瘾的可能了。

4、学校中,努力建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关爱中,正确引导孩子上网,避免网络成瘾。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他们的感情需要往往是得不到满足的,长辈的关爱在某种程度上是缺失的。如果在学校教育中,所有的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孩子缺失的情感需要在老师的关爱与尊重中得到弥补,他们抵御网络诱惑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即使是有人网络成瘾,教育起来也会相对容易好多。

5、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避免留守儿童网络成瘾。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家长”,一词,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在外的家长。有的人在处理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问题时,总说,他的家长也不在家。我怎么和他们谈孩子的问题。可是,如果我们做好学校与在外家长的沟通。让在外的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这样对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上网及解除网络成瘾是极为有好处的。第二,家长也包括在家抚养孩子的这些长辈。我们也要做好与他们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也认识到孩子的情况,和他们联手共同努力处理好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问题。

6、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具体指导相关各方戒除网络成瘾。孩子已经网络成瘾,已经形成事实,许多家长和老师只是互相的推卸责任。就是不想想如何帮助孩子们戒除网瘾。这时需要的是学校发挥育人的专长,让专业的老师,指导孩子家长,并和家长一起制定详细而科学的戒瘾计划,共同努力,让孩子尽早戒除网瘾。

7、学校教育中,提高自身教学质量,把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向正途。好多网络成瘾的孩子表示,他们开始之所以上网,是因为某某老师讲课太没意思,不想听。不听讲,老师便罚我们站在那里。与其让他们罚站,还不如说病了请假出来上网玩来的痛快。看到这样的话,我们应该想想我们应该怎么做了吧。

8、开设校园绿色网站、心育网站、性知识教育网站等,引导孩子们正确上网,让他们有正当的渠道了解他们该了解的知识。网络已经成为时代的象征性事物之一,就像几十年前的自行车是一样,不懂网络的现代人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称其为现代人了。网络已经不可避免。他们要获得知识,我们又不能放任自流,那很好的对策就是开设校园绿色网站、心育网站、性知识教育网站等,引导孩子们正确上网,了解知识。让孩子不用到网吧去就能了解到所想了解的,他们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就降低很多了。对留守儿童这方面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9、加强社会宣传力度,呼吁人们都来真心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明显的,我们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面对新时代时面对挑战与困难认识是不足的。当然宣传力度也是不够的,要有效的避免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我们所有的人都必须来真正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六、结束语

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当然不止这些,我们的研究还要进一步的深入,同时我们又要认识到,尽管网络对孩子存在一定的危害,但教师、家长完全没有必要“谈网色变”。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正以迅猛的势头,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学生望网生畏、恐惧新技术那才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最大的危险。因此,我们既要给学生适当的指导,让他们远离网络,又要让他们熟练的掌握各种上网技能,让网络为我们所用。

第二篇: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情感案例分析

肥东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王国云

故事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内地父母涌向沿海城市打工,他们当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了原籍,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群儿童父母在外打工,缺少大人的关爱,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留守儿童正处于认识人生关键时期,由于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情感的缺失可能会使他们的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事实表明,这些孩子大多存在自卑、孤僻、悲观、我行我素、抑郁性、攻击性强、缺乏安全感等情感障碍,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我在城乡结合部小学任教,接触了这类儿童,亲身感受了教育这类儿童的复杂性、艰巨性与重要性。

故事内容:

许亚是二年级转学过来的一个女学生,是一个很特别的女孩,这个孩子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缺少沟通,从而养成了性格孤僻,平时总是喜欢独来独往,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在集体生活中极不合群,我行我素、自负、嫉妒心强、攻击性强等不好的品行,同学都嫌弃她,不愿与她交朋友。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决定找许亚谈一次心,开导开导她,让她能快乐地融于集体生活中,但许亚不善言谈,一谈到这一话题,便不停的流泪。我只好找班干来

了解情况,原来班上的几个调皮男生经常欺负她,笑话她是没有爸妈的孤儿,并给她取了一个绰号叫“多余人”,我感到很震惊,许亚在学籍上不是分明写着父母的名字吗,怎么会是孤儿呢?带着疑问,我调查了解了许亚的家庭情况。原来许亚生活在一个交通闭塞的小山村,一家四口人,由于哪里的土地贫瘠,村民生活水平相当低,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许亚的父母不甘于生活的贫困,早在五年前就丢下了八岁的许亚双双外出打工挣钱,许亚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耳背,与许亚的交流甚少,许亚每年只有到春节才能与父母团聚,春节过后便是漫长的思念与等待,由于山村的闭塞,没有通讯工具,父母到外地打工后,许亚便与父母失去了联系,长期得不到母爱与父爱,得不到亲情的温暖许亚总是封闭自己的心灵,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性格变得特别郁闷,不善与人交流,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本该活泼开朗的花季少女变得沉默寡言。

教育反思:

在农村,留守儿童占有相当比例。他们是一群弱势群体,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的温暖,孤僻、偏执,情感冷漠是他们的通病。留守儿童大多是问题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成绩差。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具体表现在有迟到、早退、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好的完成家庭作业,甚至旷课中途辍学的现象,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较班级平均水平低,较自己以往成绩低。学校对留守儿童旷课迟到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十

分头疼,有的教师干脆放任不管。

(二)行为习惯不良。存在说谎现象,在家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在校骗老师。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的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不做一些诸如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对监护人不礼貌,时有夜不归家的现象发生。生活习惯较差,有的形成了早上不洗脸不濑口,晚上不洗脚,长年不理发的坏习惯。易于沉迷,整天疾迷武侠小说和网络游戏中;易于模仿,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模仿武侠小说拉帮结派,结拜师兄师弟。

(三)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教育策略:

一、学习上给她多一点鼓励

许亚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我对她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不好,我很着急,有时对她发脾气,总想一下子改变她,但事与愿违。后来我逐渐慢下性子,冷静地分析了她的情况,这个孩子缺少家庭温暖,她也很注重自己的“面子”,如果多鼓励她,表扬她,引导她,也许效果会好些。她经常拖交或不交作业,终于有一次她按时完成了,字也写的比较好。我便抓住此机会在班上表扬她,并要求全班同学要学习她认真书写的态度。在我的鼓励下,她学习有了信心,作业书写也越来越认真,我对她说,如果你这样坚持下去,你的进步会越来越快,将

来也许会成为一名书法家。她高兴极了,露出满脸笑容。从那以后,她就开始练字,写字有了明显进步。“六一”儿童节,班上举行书法比赛,她的作品名列班级前茅。同时被评为学校“书法之星”。她得到了读书以来的第一张奖状。当她领取奖状时,双手捧着奖状真是笑的合不拢嘴。直到现在她从没拖交过作业。并做的很仔细。

二、习惯上给她多一点宽容和理解

许亚以前上课常常迟到,我并没责怪她什么,我是想到自己的孩子十岁时什么都靠父母料理,我同情和理解她,视她为自己的女儿。当上早读课时,我发现她还没来,我便上门去叫她(现在住在学校附近)。我几次去叫,她还在床上睡。她起床开门见我时很害怕,我便伸出手摸着她的头说:“睡好了吗?早上吃什么的?老师给你买?快准备好了上学去,老师等着你呢”。有时早上我要上课就派同学去叫她。下课了我就走近她,轻言细语地和她聊天,倾听她的心声。细心地告诉她,做人要做自尊,自信,自强的人。并教她应该怎样去自理。连洗澡、洗衣服、穿衣、做饭我都精心指导。经过我的努力,她学会了许多自理的好习惯。以前,她有一个喜欢撒谎的坏习惯。她平时的撒谎是为了躲避。可有一次的谎撒得很特别,而是为了得到。原来学校给学生订做校服,采取自愿的办法。可她明明没订,也没交钱,在发校服的时候,她硬说交钱给我了,并哭唏唏地向我要校服。面对这样的事情,我非常气愤,认为她竟敢骗起我来了!我马上与她父亲通了电话,才清楚他确实没有钱。我看着她那衣服穿得长袍短褂的可怜样子,我的心酸了,痛了。我想,她的撒谎可能是为了得到吧。我便宽

容了她,理解了她。我冷静了一会儿,耐心地对她说:“你没有校服老师可以给你想办法,但是撒谎不是好孩子呀,以后别这样做了行吗?”她眨巴眨巴的小眼看着我点了点头。后来我买了一套新的校服送给了她。在她接收校服时,从她眼里迸出感动和后悔的泪花„„在我的帮助下许亚经常迟到的现象就明显减少了。撒谎的习惯也没有了。

三、生活上给她多一点关爱

许亚的父亲每月给她30元的小菜钱。托邻居的叔叔代管。她平时身上根本没有零花钱,有次学校组织看电影,她没钱,但也不可能不让她去呀,我便掏出3元钱给她,让她也能和别的同学一样看上了电影。平时她缺本子,我就给她买。当国家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时。我是第一个考虑到了她,使她第一个享受到国家的“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

肥东龙岗学区中心学校王国云

20120725

第三篇:“问题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问题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丰塘镇沙塘小学陈立霞世纪,是经济蓬勃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人、财、物的大流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出去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于是就出现了留守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和关爱,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环境、身心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我针对我班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姓名:吴博常

性别:男

年龄:8岁

沙塘小学一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吴博常经常不遵守校规校纪;作业潦草,应付了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自制力较差,责任感淡薄;常去网吧上网,屡教不改;爱说脏话,爱说谎,爱打架,教唆同学跟他做坏事,勒令同学给钱;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我行我素。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只有奶奶抚养他,奶奶已经年老,管不了他。

三、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在家里是独生子,父亲常年外出打工,疏于管教;奶奶年纪已老,无从管教。由于家庭监督和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懒惰,学习缺乏自觉性,责任感淡薄,自制力较差,不遵守校规校纪,我行我素。虽然托付于祖辈,但这种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四、个案分析

针对张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我通过观察、家访、跟他父母打电话交谈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1、家庭环境的影响(1)父母的教育与监督缺失。父母由于与儿子远距离分隔,直接影响到对子女的教育效果。虽然父母没有不与家里联系的现象,但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有限的,根本谈不上对孩子的教育指导。父母与孩子相处很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亲人的隔代观念,陪伴他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2)长辈关心不当。奶奶年龄偏大,身体虚弱,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孩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监护人状况是无法胜任对留守儿童的正常监护任务的。

2、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小城镇的社会教育还很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

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人之初,性本善。根据吴博常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不坏的,只是环境造

就了他性格。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其父母他们儿子的现况,由于奶奶已年老,不能管教其儿子,让他们中的一个回来照顾和管教儿子。我以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他们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他们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父母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答应回来管教其儿子,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我也多次家访,跟吴博常的奶奶进行沟通,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她进行了传授,并让他的奶奶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不要过于宠孙子,让孙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与老师配合好,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

2、针对吴博常自制力较差,责任感淡薄;常去网吧上网,屡教不改;爱说脏话,爱

说谎,爱打架,教唆同学跟他做坏事,吓唬同学给钱等这些坏毛病,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教育他这样做的坏处,保护其自尊心,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对于吴博常的学习问题,用耐心、鼓励、关爱督促其进步。作为留守儿童,是家里近乎于无人管理的真空,他的自由空间太大了,作业常常不认真做。面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鼓励他发言,得到同学们的表扬,让他觉得自己也是班里的重要一员,引导他对学习感性趣,进而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

4、针对张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

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奶奶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吴博常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吴博常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分析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给老师,家长,社会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难题。

一、产生背景

近年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农民背井离乡,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

二、案例描述

郭菲,女,11岁,郭菲同学上课比较认真,特别是在我的数学课堂上表现相当出色,可是不爱与同学一起玩耍,目光忧郁,心事重重,却尊师敬长,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属于典型的“普通型”留守儿童。

三、案例分析:

郭菲同学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子女相处,尤其是近两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陈梦霞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她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四、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

1、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1)交流谈心,从内心感染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郭菲,和英语老师杨建甫一起交流管理办法,一起与她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帮助其想办法,竭力为其解除学习英语上遇到的困惑,多次在其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

(2)同学的榜样感染

为了让孤独、在英语学习上自卑的郭菲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她,与她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她,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3)集体的感化温暖

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上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她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她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她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

2、尽力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作为监护人的祖父母,由于自身病痛的原因和隔代观念差异的原因,对郭菲的教育和引导几乎为零,甚至有时还会将自身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在幼小的心灵上,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对此,我特意与其祖父母一起分析和探讨他们的家庭和孩子的现状,安慰并鼓励他们坚强的站起来,度过难关;同时还将一些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交给他们。通过这些,消除了隔代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家人虽并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

五、个案教育指导结果:

1、在思想道德方面:

前面已经说道,郭菲同学在教育之前,除了存在较重的焦虑感和孤僻感之外,并无道德上的较大缺陷。通过学校、家庭两结合的教育,现在的郭菲已经变得非常的开朗,愿意与同学和老师接触,喜欢将自己的欢乐和痛苦与外人分享或分担,特别尊重老师和长辈,人际交往能力有明显提高。

2、在学业能力方面:

刚入四年级的郭菲,各个学科均落下很多,在学习上不能找到任何自信,而且非常推崇她在学习上的方法和干劲儿,英语也进步不小,可以说,郭菲同学的学习精神已感染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她在学习上的进步真有些令我吃惊。

六、个案教育启示和反思——“爱”的力量有多大? 从郭菲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还是在学业能力方面,他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就其核心而言,应该要归功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以为枯萎的小草带来整个春天;爱可以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爱可以给孤独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爱可以带来不可以的可以。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她们将会演绎更多的精彩!

新密市来集镇郭岗小学

冯洁萌

第五篇:小学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分析

小学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分析

——李家河乡中心小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留守儿童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我作为德育主任,学生思想教育全看我这个“雁”,因此我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特别注意留守儿童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留守儿童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跟踪调查研究。现选几例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逆反心理型)

案例:

周世航同学是我校六年级学生,他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烦;你越打,他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五年级时父亲在外打工发生意外,不幸去世,在这种情况下,他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因此,他常把这种心态带到学校,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遇事毫不冷静,经常无故旷课,成绩始终无法提高。有时还同老师顶撞……老师进行多次家访,也毫无改变之心。分析:

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若没有足够的关心,就可能使他产生抵触心理,他们与老师作对,甚至在同学身上寻找报复。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是:

一、最好的做法应先拉家常,谈谈自己的过去,不论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有时还抖抖“丑事”,缩小心灵间的距离,并做到心平气和,以诚交流。和这样的学生谈心,我们切忌用“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对不对”等话语。如果赢得他的一句“老师,我和你好相似”,说明他把你当成朋友了,把你当做可以倾述的对象,那么以后的工作容易多了。

二、当他们犯错时不要当众批评,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

三、把他们身上的“侠义”之气激发出来,让他们时时刻刻为你着想,为他的朋友着想。

案例二(自由散漫型)

案例:

邵华盛,现六年级学生。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照管,因母亲缺乏教育方式,动不动就打,使之与家长缺乏交流,养成了撒谎的坏习惯。经常向家里人要钱说买资料(其实是拿钱去买零食了),要不到就偷,偷不到了就敲诈低年级小朋友的钱。经常迟到旷课,很少见他做作业,父母对他的学习成绩好坏也不关心。

分析:

这类学生纪律观念淡薄,迟到、早退的事时有发生,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或干脆一走了之。因为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可能厌恶自己的家庭,因此到处游荡,行为散漫。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是:

一、每班建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留守儿童后进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二、班主任要有颗仁爱之心,经常设身处地地为留守儿童后进生考虑、解决问题,让他们时时得到你的温暖。如安排座位,注意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多激励留守儿童后进生踊跃发言,让他们注意力集中,没有时间让思想开不差;班级活动,多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

三、单亲家庭的学生,要求老师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

四、屡教不改的学生,要求老师多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案例三(冷漠孤独型)

案例:

吴璇,女,我校六年级学生。该生因父母在外打工负担重,三年级时从浙江转学回来,刚转来时成绩还好,慢慢地成绩逐渐下滑,下课也从不和同学玩,老师找她谈话也闭口不答。分析:

心理学研究证实,在儿童的人格发育过程中,家庭环境和亲情教育非常重要,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他渴望亲人的关爱,渴望亲情,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要做好家校联系,沟通家长,了解学生。

二、多关爱,注意心理辅导。

总之,经过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留守儿童旷课逃学的现象越来越少。2)、留守儿童打架等违纪现象少。3)、留守儿童的性格开朗多了,合群多了。4)、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同时,也找到了经典方法:1)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后进生的保证。2)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后进生的关键。3)以耐心、恒心陪伴他们孤独的心灵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后进生的捷径。

成绩是喜人的,但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留守儿童”却逐年上升。我们老师的责任反而加重,压力更大。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做好几点:

(一)、要实施关爱,在关爱中进行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教育。让这些孩子在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时候,也能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

(二)、转变角色,换位思考,让留守儿童真正把你当作朋友。

(三)、具有能够深入人心的“慧眼”,透过现象看实质,真正走进留守儿童复杂的内心世界,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

下载案例分析——留守儿童上网成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例分析——留守儿童上网成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典型心理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典型心理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 姓名:周勇,性 格:寡言少语,性别:男,年龄:10岁,父亲工作:出外打工,成绩:中下。 二、背景资料: 周勇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曾因为好奇拿过别人的自动......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个案基本资料 姓名:蔡晓(化名) 年龄:11岁 年级:五年级 性别:男 性格特征:自卑、孤僻 二、个人背景资料 祖父在家务农,作......

    学生上网成瘾怎么办

    学生上网成瘾怎么办 曾经有人说过,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事实果真如此,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给人们铺设了方便快捷的信息高速通道,另一方面也催生了许多新问题。表现在教育上,一......

    第九课警惕上网成瘾

    第九课警惕上网成瘾 教学目标 1.知道网络成瘾综合症。 2.说出网络成瘾综合症的表现、负面影响。3.了解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原因。4.学会如何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 重、难点分析......

    第五课警惕上网成瘾

    第五课警惕上网成瘾 【教学目标】 1.知道网络成瘾综合症。 2.说出网络成瘾综合症的表现、负面影响。 3.了解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原因。 4.学会如何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重、难......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分析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分析 用爱激励留守儿童进步 前言: 做好留守儿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个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

    关于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

    关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 ——关于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 清水县原泉小学 王少华 2014年6月 一、基本情况: 马文强,一个腼腆的小男孩:课堂上从不会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

    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学生的情况: 姓名:石航源 年龄:10岁 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