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技能

时间:2019-05-15 01:0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教学技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教学技能》。

第一篇:小学教学技能

现代远程教育

《小学教学技能》

课 程 学习指 导 书

作者:刘兴杰 2007年12月 课程指导书模版

课程学习方法指导

本课程是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课程,学员要在系统学习讲授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训练,完成训练任务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全面的训练。

课程学习进度安排与课时分配

章 目 课 题 讲授课时 训练课时 第一章 绪论

4课时

2课时 第二章 教学设计技能

6课时

6课时 第三章 教学表达技能

4课时

6课时 第四章 教学操作技能

10课时

16课时 第五章 教学控制技能

6课时

6课时

第一章 绪论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技能的概念及其解释。

2.熟练掌握教学技能的分类,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理论基础、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进行教学技能训练。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技能的概念和分类

一、教学技能的基本概念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经过练习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

二、教学技能的解释

1.教学技能是一种技能

技能是经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顺利完成任务的行为方式。2.教学技能是一种交际技能

技能按照其影响方式分为动作技能、心智技能和交际技能。教学技能与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有关,但它主要是在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交往中实现的。

3.教学技能是一种职业技能

技能按照其适用范围分为一般技能和职业技能。

一般技能是各种职业技能的共同构成要素;职业技能既是一般技能在职业活动中的运用,又有职业的特殊要素。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的一种技能。

4.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主要职业任务是教学,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

三、教学技能的分类

1.教学技能分类的意义

有利于训练,有利于训练效果的反馈激励。2.教学技能分类的原则 实用性、简明性、系统性。3.教学技能分类的方法 逐级划分,选择重点。4.教学技能的基本划分 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表达技能 教学操作技能 教学控制技能

四、教学技能研究动态

1.国外的研究与发展 2.国内的研究与发展

第二节

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与方法

一、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 1.它是实现教学行为的重要条件 2.它可以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3.它可以提高教学艺术,减少教师精力消耗 4.它可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理论基础

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需要多方面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心理学、教育学、信息学等方面。这里主要介绍心理学方面的一些主要理论基础。

1.技能形成过程阶段的理论

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掌握局部技能阶段、初步掌握完整技能阶段和技能协调完善阶段。教学技能训练要由局部到整体。2.技能形成的有效条件的理论

明确练习目标、掌握练习方法、了解练习结果、适当分配练习时间。3.技能相互作用的理论

技能的迁移与干扰。促进迁移防止干扰的条件: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已掌握技能的巩固与熟练,提高分析概括能力,正确的训练方法。4.技能形成的特征与标准的理论

局部动作联合成为完整系统,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消失,意识控制作用减弱,实现行为方式灵活性提高。

三、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和方法 1.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

目的原则、分解原则、实践原则、示范原则、反馈原则。2.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一般程序

学习理论、寻求示范、教学设计、自我练习、实际训练、效果评价。3.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

书面作业、观摩模仿、对镜练习、录音录象、模拟训练、介入教学、微格教学。

四、微格教学简介

1.微格教学的概念

微格教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1963年推出的一种训练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方法,它是以掌握某一特定教学技能为目标,通过5-15分钟的微型课练习以形成教学技能的训练系统。

2.微格教学的特点

训练单元微小,反馈及时准确,训练程序合理,对教学无干扰,利于综合创新。

3.微格教学的一般程序

学习理论、观摩示范、教学设计、自我练习、实际训练、反馈评价。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技能的概念及其解释;教学技能的分类,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理论基础、原则和方法;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及其训练程序。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技能、微格教学

2.简答:教学技能的解释;教学技能的分类;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理论基础、原则和方法;微格教学的特点和训练程序。

3.应用:微格教学的训练程序。

第二章 教学设计技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设计技能的概念、任务和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的含义。

2.熟练掌握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和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3.能运用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程序和要求;能运用教案的结构、形式和编制的要求编制教案。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设计技能概述

一、教学设计技能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上好具体的课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技能是教师为上好课做准备的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设计与备课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设计的任务

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预测教学结果。

三、教学设计的要求 全面、实用、针对性。

四、教学设计技能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学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

3.其他:信息传递理论、系统结构理论等。

第二节

教学设计技能的内容与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及其方法

1.教学目标的概念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学生身心诸方面的积极变化。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2.教学目标的分类(1)教学目标分类的意义 明确标准,便于操作和评价。(2)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 ①前苏联的理论

凯洛夫:教育、教学、教养;巴班斯基:教养、教育、发展。②我国传统的理论

“五育”,教学任务的理论等。

③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中小学课程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全面而笼统。④布卢姆的分类理论

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逐级划分:

层次要求:认知领域的六个层次是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他两个领域的层次。

评价:具体而烦琐。3.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

明确性、整体性、针对性、可接受性。4.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

(1)认知式陈述:主要用表示内部心理活动结果的动词来表述。(2)行为式陈述:主要用表示外部行为活动过程的动词来表述。也称ABCD模式,即依照对象、行为、条件、标准的方式来表述。

(3)综合式陈述:内外兼顾。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及其方法 1.教学内容的概念和范围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本材料,教学就是通过教学内容的传递和掌握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内容主要反映在教材之中,教学内容的体系及其实施就是课程。

教材包括基本教材和辅助教材两部分。基本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两种形式。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中小学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规范教学的基本内容范围和深度及其实施的基本过程。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的基本材料,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依据。辅助教材是基本教材的补充和扩展,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学参考资料、阅读资料、活动指导书、教学音像资料、教学图表、网络信息资料等。

2.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内容设计就是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择和安排教学的具体内容范围和深度。在此,教师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教材的知识结构是指该学科的概念、原理、法则、方法及其相互关系。教师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初步掌握教材,设计教学进度方案的依据。

教师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是通过研读基本教材实现的。一要细致研读课程标准,包括本学科本阶段的课程标准和相关的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的基本内容范围、深度和要求,并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二要研读教科书,掌握教材的内容体系及其分布。教师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划分教材的基本要素;二是确定各个基本要素的层次和类型;三是构建各个要素的内在联系。这也就是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具体操作方法:纲目分析式、列表归类式等。

(2)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含义。区别与联系。教师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的延续和发展,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进度安排。

教师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主要是通过进一步研读教科书实现的。教师要在掌握教材的内容体系及其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读教科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把握其重要所在。同时还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具体要点。

(3)把握教材的认知程序

教材的认知程序是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所确定的学习顺序。把握教材的认知程序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执行方案的依据。

教材编写顺序、教师认知顺序、学生认知顺序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因把教材编写顺序通过自己的认知,转化为学生的认知顺序既教学的过程安排。

学生认知顺序的特点:心理学有关研究。例:概念的掌握一般要通过复习相关知识、教师讲解原理、例证说明、推理论证、练习巩固、测验反馈、复习总结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才能实现。

教师把握教材的认知程序,要在进一步熟悉教科书和其他教材的 基础上,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案的设计安排。

(4)体验教材的思想情境

教材的思想情境是蕴涵于教材内容中的教育因素。它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观念、意识倾向、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艺术修养、社会背景、行为方式等,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体验教材的思想情境,是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执行方案的扩展和补充。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必须自己首先深刻体验教材的思想情境。

教师体验教材的思想情境,要在精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真正把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及其方法 1.教学方法设计的范围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任务的手段。广义的教学方法设计包括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教学设备的使用等方面的设计。

2.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

(1)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与其他活动的结构。(2)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主导方法,各种方法的结合等。(3)设计教学设备使用:主要是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3.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学科内容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教师的特点,学校的条件等。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其方法 1.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

(1)教学信息的转换和扩展:转换即把教科书文本表达转换成教学表达;扩展即挖掘教材内涵,扩大信息容量,加深理解掌握。(2)规划学生学习活动:接受、思考、体验、咨询、训练、操作、预习、复习等。

(3)设计课堂结构程序:师生活动流程安排及其结构。(4)设计板书或制作课件(5)设计学生课后作业和活动 2.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和方法(略)

五、教学结果的设计及其方法

教学结果即教学工作预期实现的目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预期检验和预测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是否符合其要求,能否实现以及是否有多余。

第三节

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制

一、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编制

教学进度设计方案可以分为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设计方案和单元教学进度设计方案两种,一般以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设计方案为主,单元教学进度设计方案只不过是其细化。

1.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格式和内容

教学进度设计方案一般分为说明和教学进度表两部分。说明一般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表达,主要内容有:(1)标题;(2)学生情况分析;(3)教材分析;(4)学科或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5)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6)主要的教学改革与实验;(7)所需特殊教学条件和设备等。

教学进度表一般以表格的形式表达,主要项目有:周次、课题、教学时数、教学活动、作业及其它、特殊教学设备、备注等,其中重点是按照课题安排教学时数。

2.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程序(1)明确培养目标和学校工作计划;(2)了解班级学生情况;

(3)钻研教学标准,确定教学范围和深度要求;(4)阅读教科书,把握内容结构体系;(5)划分重点、难点和关键;(6)设计教学主要措施及其改革:(7)分配课时;

(8)安排教学辅助活动及教学设备。3.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要求(1)教学措施要明确具体,切实可行;(2)课时分配既要充分安排又要留有余地。

二、教学执行设计方案的编制

教学执行设计方案一般简称教案,是教学的具体设计方案,要具体规划一个课题或课时的教学工作流程。1.教案的结构

(1)概况(案头):标题和说明。说明的重点是教学目标和教学 重点难点。

(2)教学过程(案身):具体规划师生活动流程。(3)板书或课件(案附):(4)教学后记(案尾): 2.教案的形式

讲义式、纲目式、程序式、表格式、组合式等。3.编写教案的要求

科学性、适用性、简明性、灵活性。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设计技能的概念、任务和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的含义;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和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程序和要求;运用教案的结构、形式和编制的要求编制教案。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设计技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果。

2.简答:教学设计技能的任务和要求;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和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

3.论述: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程序和要求;教案的结构、形式和编制的要求。4.应用:运用教案的结构、形式和编制的要求编制教案。

第三章

教学表达技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表达技能的概念、任务、要素、要求和分类;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概念。

2.熟练掌握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作用、信息载体和要求、优点和局限。

3.能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表达技能概述

一、教学表达技能的概念

教学表达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语言系统表达信息的行为方式。

二、教学表达技能的任务

表达是信息传递的信源,即信息的发出,它是信息交流的起源。教学表达技能的任务是保证信息交流的高质量、高效率。

三、教学信息表达的要素和要求

要素:信源(主要指教师)、信道(教学环境和设备)、信宿(主要指学生)。

要求:信道畅通(清楚)、信源编码和信宿解码的一致性(明白)。

四、教学表达技能的分类 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体态表达

五、教学表达技能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社会心理中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学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

3.其他:信息传递理论等。

第二节

口头语言与教学口语表达技能

一、口头语言概述

1.口头语言的概念

口头语言是人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运用声带发出语音信息,经过空气传递到接受者的听觉系统,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2.口头语言的作用

它是人类最典型的基本语言系统,是人类交际中最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等认识过程的主要工具。

3.口头语言的信息载体和要求

口头语言的信息载体是语音。信源:信息发出者声带发出的语音符号。信道:空气。信宿:信息接受者听觉系统。

提高交流效果的要求和条件:

(1)清楚:语音能够被准确而容易地接收。条件:适宜的刺激量;畅通而无干扰的传播渠道;清晰的语素。

(2)明白:语音信息编码与解码的高度一致性。条件:母语;推广普通话;语言规范;通俗;语句简单。4.口头语言的优点(1)表达速率快而准;(2)表现力强;(3)机动性强。

5.口头语言的局限:转瞬即逝,不易保留。

二、教学口语的特点 1.职业性 2.专业性 3.规范性

4.严肃性与趣味性统一 5.教育性 6.低速性

三、教学口语的功能 1.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手段 2.进行课堂组织调度的主要工具

3.引导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的主要方式 4.培养学生思想情感的主要途径 5.提高师生语言素养的主要方法

四、教学口语表达的要素分析 1.基本要素

(1)语音;(2)词汇;(3)语法。2.修饰要素(1)语速;节奏;(3)声调;(4)轻重;(5)停顿与沉默 3.器官功能

(1)呼吸;(2)共鸣;(3)口齿灵活性;(4)听力。

五、教学口语的种类 1.独白语言 2.对话语言 3.朗诵语言

六、教学口语的训练(略)

第三节

书面语言与板书技能

一、书面语言概述 1.书面语言的概念

书面语言是人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运用视觉符号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2.书面语言的作用

它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是人类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人类保存和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

3.书面语言的信息载体和要求

书面语言的信息载体是视觉符号及其结构规则。信源:信息发出者发出的视觉符号。信道:视觉符号载体发出的光波与光线。信宿:信息接受者视觉系统。

提高交流效果的要求和条件:

(1)清楚:视觉符号能够被准确而容易地接收。条件:光线适 宜;反差明显;视角合适;距离与符号大小等。

(2)明白:符号信息编码与解码的高度一致性。条件:简化汉字;字体规范;无语病;非文字符号意义明确等。

4.书面语言的优点(1)形象性;(2)可保留性;(3)示范性;(4)理解性。5.书面语言的局限(1)表达速度低;(2)需要一定条件。

二、书面表达的要素分析

1.视觉符号:包括文字、符号、图形、表格等。2.结构规则:包括拼写、语法、行文款式、图表规范等。

三、板书表达技能的特点 1.内容的概括性 2.表达的直观性 3.信息可保留性 4.呈示的低速性

四、板书技能的功能 1.提示 2.强化 3.示范 4.解析 5.总结 6.直观

五、板书表达的内容 1.逻辑结构 2.重点难点 3.补充说明

六、板书表达的分类和格式

1.文字板书的种类和格式:提纲式、重点词语式、结构式、对比式、论证式、演算式等。

2.图画板书的种类和格式:简笔画、示意图、几何图、地图等。3.表格板书的种类和格式:列表归类式、统计图表式等。4.综合板书(略)

七、板书表达的布局 主板书和副板书。

八、板书表达技能的要求 1.内容精练,重点突出 2.语言科学,表达准确; 3.条理清晰,布局合理; 4.形式多样,启发思维; 5.是写规范,示范性强; 6.目的明确,把握时机; 7.板书与讲解相结合。

九、板书表达技能训练(略)

第四节

体态语言与教学体态表达技能

一、体态语言概述 1.体态语言的概念

体态语言是人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运用身体的形态及其变化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2.体态语言的信息载体和要求

体态语言的信息载体是视觉形象。信源:信息发出者发出的视觉形象。信道:视觉形象发出的光波与光线。信宿:信息接受者视觉系统。

提高交流效果的要求和条件:(1)清楚明白(2)自然大方

二、体态语言表达的特点 1.生动的形象性 2.丰富的表现力 3.较强的感染力 4.表意的模糊性

三、体态语言表达技能的功能 1.言语表达 2.情绪渲染 3.指示控制 4.直观形象 5.辅助强化 6.反馈调节

四、体态语言表达技能的要素分析 1.位置:距离、关系、区域。2.姿势:头部、坐卧、站立、走动等。3.手势:手及上肢动作。4.表情:面部器官及肌肉运动。5.眼神:眼与其“神”。6.修饰:服装、仪表、装扮等。

五、体态语言表达技能的一般要求 1.自然大方 2.表意一致 3.强弱适度 4.内部协调 5.时间恰当

六、体态语言表达技能训练(略)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表达技能的概念、任务、要素、要求和分类;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概念;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作用、信息 载体和要求、优点和局限;能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表达技能、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2.简答:教学表达技能的任务、要素、要求和分类;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作用、信息载体和要求、优点和局限;教学口语的特点、功能、表达要素和种类;板书的特点、功能和要求;体态表达特点、功能、要素和要求。

3.论述:教学口语、板书和体态表达的要求。

4.应用: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

第四章

教学操作技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操作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演示技能、实验技能、活动技能、研究技能的相关内容。

2.熟练掌握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的概念、特点、功能、类型和要求。3.能运用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进行实际训练和教学。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操作技能概述

一、教学操作技能的概念

教学操作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实际工作的基本行为方式。

教学操作技能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教学工作主要是通过教学 操作进行的。

二、教学操作技能的任务

教学操作要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教学操作技能的任务就是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操作技能的分类 1.讲授技能 2.提问技能 3.演示技能 4.实验技能 5.活动技能 6.研究技能

四、教学操作技能的一般要求 1.方法多样,相互配合 2.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3.优化过程,掌握方法

4.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操作技能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学生学习心理,学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

3.其他:信息传递理论、系统结构理论等。

第二节

讲授技能

一、讲授技能的概念 讲授技能是教师把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以口语表达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接受全面教育的教学行为方式。

讲授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操作中最经常使用的教学行为方式。这里主要指教师系统的讲授,即教师运用独白语言进行的教学。

二、讲授技能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2.时间运用的高效性 3.信息传递的单向性

三、讲授技能的功能

1.高效率地传递知识信息,使知识系统化 2.加强知识信息的理解掌握,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3.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4.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行全面的教育 5.进行课堂调度,引导学习过程

四、讲授技能的运用过程 起:内容开始; 承:内容发展; 转:内容转折; 合:内容总结。

五、讲授技能的类型 1.讲述技能

讲述技能是传授基本事实材料的教学行为方式。其特点在于表述 事实本身。它可以分为描述和叙述两种方式。

描述是静态的述,主要用于表述事物的外貌、结构、特征等,主要要求是明确具体、形象生动。

叙述是动态的述,主要用于表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前因后果、相互关系等,主要要求是系统条理、结构清楚。

2.讲解技能

讲解技能是传授基本事理的教学行为方式。其特点在于表述事实所包含的道理或其他材料。

讲解技能一般要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运用方式也比较复杂,主要有:解说(说明、注释、翻译等)、解析(定义、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反证、驳斥等)、解答(比较、引证、推理、运算等)。

定义的方式:揭示内涵式(属概念加种差)和揭示外延式(子项之和)。

讲解技能的常用方法:实例解说法、对比求异法、引经据典法、逻辑推理法、层层剥笋法等。

讲解技能的要求: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严密、结论简明、容易接受。

3.讲演技能

讲演技能是就一个中心问题,充分进行发挥,以阐明观点的教学行为方式。

4.讲读技能 讲读技能,顾名思义,是讲与读结合的教学行为方式。它在语言教学中最常用。

讲读技能的运用方式:范读评点式、词句串讲式、讨论归纳式、比较对照式、辐射聚合式等。

讲读的基本方法:先叙后议法、由表及里法、词句推敲法、标点分析法、抒情表意法、提纲挈领法、以争求真法、读写结合法。

5.讲评技能

讲评技能是讲与评(评价)结合的教学行为方式。它主要用于讲授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六、讲授技能的一般要求 1.语言要清楚、准确、生动 2.讲求科学性 3.要有针对性 4.要有启发性和主体性 5.要有艺术性和灵活性 6.要有情感性 7.要有拓展性和创新性 8.以板书和体态相配合

七、讲授技能训练

每人自选一个课题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写一个5-10分钟的教学片段的教案,要求采用讲述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以4-6人的自由结合的小组为单位,每人进行1-2次试讲,同组 评议,个人修改后上交教案。教案后要附上本组试讲情况: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试讲评议过程和内容等。上交教案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第三节

提问技能

一、提问技能的概念

提问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介进行师生对话,促进学生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提问技能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深刻性 2.信息传递的多向性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时间利用的低速性和不易控制性

三、提问技能的功能 1.集中注意,激发兴趣 2.启发思维,加深理解 3.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4.反馈评价,调控教学 5.提供机会,发展表达 6.成功体验,激励进步 7.互动合作,共同提高

四、提问的类型 1.知识提问 2.理解提问 3.应用提问 4.分析提问 5.综合提问 6.评价提问

五、提问的过程 1.拟题 2.引入 3.列题 4.指问 5.启发 6.总结 7.评价

六、提问技能的要求

1.设问精当:目的性、科学性、简明性、启发性、顺序性、针对性、趣味性、多样性

2.发问巧妙:表述清晰、循序渐进、面向全体、启发思考、适当停顿、富于变化

3.指问合适:鼓励答问、面向全体、明确对象、照顾个别 4.启发引导:把握时机、化难为易、提供范例、提示思路、变换方式、反问追问、创设情境、尊重学生

5.总结评价:总结收获、系统条理、强调要点、鼓励学生

七、提问技能训练

每人自选一个课题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写一个5-10分钟的教学片段的教案,要求采用提问为主的方法进行教学,要体现启发引导的过程;以4-6人的自由结合的小组为单位,每人进行1-2次试讲,同组评议,个人修改后上交教案。教案后要附上本组试讲情况: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试讲评议过程和内容等。上交教案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第四节

演示技能

一、演示技能的概念

演示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直观形象以增加感性经验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演示技能的功能 1.提供感性材料 2.培养观察能力 3.形成清晰表象 4.激发学习动机

三、演示技能的过程 1.呈示操作 2.指导观察 3.总结收获

四、演示技能的种类 1.动作示范 2.情景再现 3.直观教具 4.实物演示 5.实验演示

五、演示技能的要求 1.把握时机,适时呈现 2.形象生动,激发兴趣 3.指导观察,抓住实质 4.结合课文,提高认识 5.熟练操作,注意安全

六、演示技能训练(略)附:实验技能(略)

第五节

活动技能

一、活动技能的概念

活动技能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教学活动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活动技能的功能 1.进行活动设计 2.加强活动组织 3.指导活动开展 4.培养兴趣能力 5.保障活动安全

三、课外教学活动的特点、要素、类型、组织形式和要求

1.特点:自主性、灵活性、开放性

2.要素:活动的对象、内容、方法、场地、辅导者、组织者、参加者等。

3.类型: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知识竞赛活动、读书报告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科技制作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4.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5.一般要求:目的明确、计划周密、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学生为主、指导适当、保证安全。

四、活动方案设计技能

1.活动方案的构成:标题、目的、对象、内容、方式、程序、场地与器材、成果等。

2.活动方案设计的要求:精心设计活动标题、明确活动目的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合理安排活动程序、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学生活动安全、认真对待活动成果等。

第六节

研究技能

一、研究技能的概念

研究技能是指教师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教学问题,凝练教学经验的行为方式。

二、研究技能的特点和功能 1.特点:创新性、实践性、应用性

2.功能:提高教师思想境界、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总结教师教学经验、推广教师教学成果

三、研究技能的步骤 1.选择研究课题 2.搜集研究资料 3.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过程 5.撰写研究报告 6.推广研究成果

四、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经验总结法 5.个案研究法 6.行动研究法

五、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要求(略)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操作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演示技能、实验技能、活动技能、研究技能的相关内容;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的概念、特点、功能、类型和要求;运用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进行实际训练和教学。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操作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实验技能、活动技能、研究技能。

2.简答:教学操作技能的任务、分类和要求;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的概念、特点、功能、类型和要求;演示技能、实验技能、活动技能、研究技能的要求。

3.论述: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的类型和要求。

4.应用:运用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进行实际训练和教学。

第五章

教学控制技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控制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概念。2.熟练掌握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功能、类型和要求。

3.能运用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要求进行新课的导入。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控制技能概述

一、教学控制技能的概念

教学控制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控制技能是教学工作的辅助技能,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二、教学控制技能的任务 1.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2.优化方法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三、教学控制技能的分类

1.优化教学结构的技能:包括导入技能、组织技能和结束技能。2.优化方法内容的技能:包括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

四、教学控制技能的一般要求

1.教学结构为教学效率服务,发挥教学时间效益 2.方法内容为教学效果服务,提高教学质量效益

五、教学控制技能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学生学习心理,学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

3.其他:信息传递理论、系统结构理论等。

第二节

导入技能

一、导入技能的概念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导入技能的功能

1.基本功能:集中注意、激发兴趣、进入情境。2.特殊功能:联结知识、明确目的、沟通情感。

三、导入技能的基本过程 1.组织教学 2.激发兴趣 3.启动思维 4.明确目的

5.进入课题

四、导入技能的类型 1.衔接导入

(1)特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2)方式:复习导入、练习导入、提问导入、对比导入等。(3)要求: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巧设契机,搭桥铺路。2.悬念导入

(1)特点:精心构思,巧布悬念,激发好奇,催人思维。(2)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3.尝试导入

(1)特点:提出疑难任务,引出新课内容。

(2)要求:精选任务,激发兴趣;难度适当,鼓励尝试;积极引导,进入新课。

4.情境导入

(1)特点:创设情境,诱导思维,辅助学习。(2)要求:精心创设情境,加强启发诱导。5.疑问导入

(1)特点:利用问题,产生疑问,激发思维。

(2)要求:巧妙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思维,善于引导学生。6.其他导入

演示导入、实验导入、实例导入、故事导入、序言导入等。

五、导入技能的一般要求

1.目的性 2.启发性 3.迁移性 4.趣味性 5.多样性

六、导入技能训练

每人自选一个课题,设计3个不同的导入语;以4-6人的自由结合的小组为单位,每人进行1-2次试讲,同组评议,个人修改后上交教案。教案后要附上本组试讲情况: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试讲评议过程和内容等。上交教案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第三节

组织技能

一、组织技能的概念

组织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协调教与学的关系,以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组织技能的功能 1.激励功能 2.约束功能 3.调控功能

三、组织技能的类型和方式 1.课堂常规的组织(1)建立常规上课程序(2)严格执行上课纪律

37(3)灵活传递组织信息(4)合理安排教学节奏 2.激励的组织(1)情绪渲染激励(2)气氛渲染激励(3)成功体验激励(4)奖赏鼓励激励(5)适当焦虑激励 3.指挥调度的组织(1)口头指挥调度(2)符号指挥调度(3)体态指挥调度 4.应变的组织(1)调整性应变(2)劝告性应变(3)安抚性应变(4)鼓励性应变

四、组织技能的一般要求 1.服务教学目标 2.关心尊重学生 3.讲究策略艺术

第四节 38

结束技能

一、结束技能的概念

结束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结束时,通过总结概括等巩固学习成果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结束技能的功能

1.检查教学效果,弥补知识缺陷 2.形成知识体系,改善认知结构 3.巩固知识技能,提高运用能力 4.承上启下,激发求知欲望

三、结束技能的类型和方式 1.总结结束(1)口头总结(2)板书总结(3)图表总结(4)纲要信号总结 2.复述结束(1)概括复述(2)扩展复述(3)变换复述 3.谈话结束(1)问答式谈话(2)咨询式谈话(3)讨论式谈话

4.比较辨析结束(1)并列式比较(2)核心式比较(3)辨析式比较

五、结束技能的一般要求 1.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 2.选用方式要有针对性 3.运用方法要有启发性 4.知识结构要有系统性 5.知识内容要有巩固性

第五节

强化技能

一、强化技能的概念

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和行为方式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强化技能的功能 1.形成深刻印象 2.加深理解掌握 3.巩固知识行为 4.进行效果反馈

三、强化技能的类型 1.口语强化 2.书面强化

3.体态强化 4.活动强化

四、强化技能的一般要求 1.适度性 2.目的性 3.及时性 4.多样性 5.激励性

第六节

变化技能

一、变化技能的概念

变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改变教学要素及其组合方式,以合理调节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变化技能的功能 1.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 2.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3.调节课堂教学活动气氛 4.改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

三、教学信息传递的要素及其变化类型

1.要素:信源(教师、教材、教具等)、信宿(学生)、信道(视、听等)和环境(物资的、心理的)。

2.变化类型:传递要素变化,要素组合变化,刺激能量变化等。

四、变化技能的一般要求

1.目的性 2.互补性 3.适度性 4.灵活性 5.抑制干扰

第七节

反馈技能

一、反馈技能的概念

反馈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吸收各方面的信息,以调整和改进教学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反馈技能的功能 1.及时了解教学效果 2.不断调整改进教学

三、反馈技能的类型

1.教学观察(课堂观察、学习观察、活动观察等)2.作业分析(包括对学生的一切作业和作品的分析)3.问卷调查(专题性、一般性)4.学业考核(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5.谈话和家访

四、反馈技能的一般要求 1.目的明确 2.改进为主 3.客观公正

4.科学分析 5.鼓励学生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控制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概念;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功能、类型和要求;运用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要求进行新课的导入。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控制技能、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反馈技能。

2.简答:教学控制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功能、类型和要求。3.论述: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要求。

4.应用:运用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要求进行新课的导入。注:练习题答案请参见本指导书和讲课录象。

第二篇:小学教学技能

小学教学技能 练习题1参考答案

一、简答答案

1.简述教学媒体的功能。

(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2)有利于形成生动、有趣的教学(3)有利于实施个别化学习(4)有利于开展特殊教育

(5)有利于探索和实现不同学习模式的教学 2.简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关注动物和人类可客观观察的行为,认为学习即新行为的习得,其基本观点有:(1)学习是被动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刺激得到反应,学习就得以完成;(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过程;

(3)学习安排应遵循:小步子,积极反应,自定步调,及时强化的原则,其中,强化是学习的关键。3.导入作为一堂课的起始环节,具有哪些作用?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3)复习相关知识,引向新的学习内容(4)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5)渲染气氛,创设情境 4.简答教学交往的要求。

(1)提高自身修养;(2)善待学生过错;(3)善于利用交往契机;(4)适当的交往情绪;(5)适度的距离;

(6)及时总结交往得失。5.阐述教学技能的概念。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的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既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

6.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技能,设计问题和提问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提问应有充分准备;(2)提问应以学生为中心;(3)提问宁精勿滥;

(4)提问应兼顾各种类型的问题。7.教学节奏的调控原则有哪些?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调控教学节奏,使教学活动轻重合宜、缓急有致,教学内容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调控教学节奏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快与慢有变换;(2)动与静有交替;(3)张与弛有错落;(4)详略有取舍;(5)起与伏有波澜。8.如何评教学效果?

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成效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与认知有关的态度、兴趣等非认知因素的考察。因而,评价教学效果自然就要考察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注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教学内容,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强化等。

二、辨析题答案

1.教学语言是教学的主要工具。

这是教学语言的特定功能之一。在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中,语言是核心,表情和动作多配合语言出现,演示实验操作也需要伴有语言讲解,课堂提问,作业布置等都是通过教学语言来实现。据统计,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平均70%的时间是教师在讲话。虽然现代化的课堂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意义建构,采用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师生间言语交流的时间比例和对话结构已经逐渐改变,但整个教学活动仍是融汇在教师营造的语言环境之中。2.辨析: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有所区别的概念。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方式,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教学方法的主导者是教师,落脚点是学生,实践证明,在很多场合,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对学生的学法起主导作用。

掌握教学方法是形成教学技能的前提,教学技能首先表现为教师在掌握大量的教学方法的前提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这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又为教学方法的娴熟运用提供了支持。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学习教学法的最好办法是在学习教学法理论、原则的同时,加强教学技能的训练,将教学技能训练贯穿到整个教学法课程中。

教学技能的形成和培养是以多种知识修养、多种智力开发、多种经验积累为基础的。对于新教师来说,有一个从学习到实践、从知识到能力逐步转化、逐步提高的过程。这就要求新教师们一方面应加强专业基础理论、教学法学习,明确学科教学能力构成的诸种因素,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强化训练,初步具备胜任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3.依据动机归因理论,对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归因稳定与归因不稳定,成功可控与不可控进行辨析。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理解学生对成功或失败的归因是一种鉴别控制学生行为的动机类型的方法。美国学者韦纳认为,学生在解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通过逻辑分析确定了三个原因纬度,即部位、稳定性和控制性。

控制性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关,如果个体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成败的期望有关,如果将成败归因于稳定因素,个体则会期待下一次的尝试,如果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根据这一因素是否可控,而可能期望改变成败格局。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成败的预期有关,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感到满意,并期待通过自己的控制而获得下一次成功,如果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感到庆幸,但无法预期下一次成功,因而也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产生内疚,下一次成功与否,取决于自己下一阶段的行动;如果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感到绝望,自甘下一次失败。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无助的自我感觉。4.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用多媒体设备代替教师讲授。

(1)课堂讲授的优点:效率高、成本低、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知识的系统性。

(2)课堂讲授的局限:单一的传授方式、不能代替自学和练习、无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易倾向于注入式教学。

(3)课堂讲授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传授事实性知识、适用于班集教学。

(4)信息技术环境下,各种多媒体设备应用于课堂教学,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但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是不能代替教师的系统讲授的,不能实现互动、无法实现智能化的交流,学生是动态发展的,课堂教学也是动态的变化的,存在很强的动态性。教师的讲授可以随时应变,通过观察、倾听、诊断和及时补救,调整教学。

三、论述

1、论述微格训练的实施步骤。

微格教学的实施步骤具体包括:(图略)(1)教学训练前的学习研究;(2)确定培训技能并提供示范;(3)编写教案;(4)微格教学实践;(5)反馈评价;

(6)修改教案,再实践。

2、论述新课程实施对教与学产生了哪些影响,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技能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1)贯彻素质教育理念(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4)以评价促进发展

(5)提供广阔的课程实施空间 新课程实施对学与教的影响

试图实现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1)确立新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他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主体能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

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主要有以下特征: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探究学习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倡导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

合作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倡导合作学习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个基本要求。(2)转变教的方式

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最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因此,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新课程要求:首先,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其次,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最后,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研方式,促进自身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与教学技能

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使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等产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小学课堂教学同样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只关注教师的教学结果转向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管理也从刚性转向弹性。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一个全新的角色。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的角色的需要,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重新构建自己的能力结构。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由重传授向重引导转变,由统一教学向差异性教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学技能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这种转变的结果也必然促进了教学技能的发展、变化。现代教育观强调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教师在课堂中的观察与倾听技能、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技能、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开发技能、课堂组织与管理技能、学习指导与学习评价技能、教学反思技能、与其他教师,教学管理者以及家长,社区的合作技能等都亟待加强与提高。教师通过在课堂过程中的有效观察与倾听、与学生的交往与合作,加强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相互作用与情感交流;通过参与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以及课堂的组织管理,为实现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保障;通过教学反思,以及说课、听课、评课技能,为教师的教研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并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言以蔽之,在新课程体系中,教师既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技能进行更新,又需要在实施中不断反思,以获取新的适合新课堂需要的教学技能。

小学教学技能 练习题2参考答案

一、简答答案

1.简述如何对教学技能进行分类。

首先是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包括: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课堂观察技能、课堂倾听技能、演示技能、讨论技能、诊断与补救技能、结课技能以及作业技能等。

其次是教学综合技能,包括:教学口语技能、教学体态语技能、教学节奏技能、教学过渡技能、教学管理技能、教学交往技能、教学评价技能、学法指导技能以及合作技能。

其三是教学准备技能。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设计技能包括目标编订技能、教学媒体选择技能、教学策略制定技能以及教案编制技能。

最后是教师教学研究技能,包括反思技能、说课技能、听课技能、评课技能。2.简述赞可夫根据其发展教学理论提出的五条教学原则。

(1)高难度原则;(2)高速度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3.如何确定讨论的题目?

(1)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2)抓住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3)讨论题目应难易适度 4.简述合作技能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第二,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第三,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合作成员的作用。

5.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讲授有哪些基本形式?

讲授通常有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基本形式。

(1)讲述是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

(2)讲解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阐述、论证的讲授方式。

(3)讲读是在讲述、讲解的过程中,把阅读材料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讲授方式。

(4)讲演是讲授的最高形式。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而全面地描述事实、解释道理,而且还要通过深入地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手段,作出科学的结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6.什么是教学体态语使用原则中的师生共意原则?

师生共意原则是指教师在运用体态语时,应当尽量让学生充分地、精确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含义,达到师生沟通和交流的目的。体态语不像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那样有着准确而固定的含义,其信息内容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共有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学生的心理背景。教师应了解民族民俗习惯,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和学生建立起特定的体态语。例如,有的教师象调控旋纽一样地转动手腕,表示让学生“加大”音量。7.阐释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决策性和创造性活动。作为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等)之间的本质联系,并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各要素,使其有机结合,实现优化教学的功能,而且系统计划过程中每一个程序都有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每一步“输出”的决策均是下一步的“输入”,并在下一步的反馈中得到检验,从而使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

8.教学反思主要有哪几种操作形式?(1)课后教案;(2)反思札记;(3)交流探讨;(4)自评教学录像;(5)借鉴听课评价;(6)行动研究。

二、辨析题答案

1.当教师发现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造成的,认为很难补救,就放弃帮助学生。

(1)所在社区对学生学习的支持与重视不够,学习的氛围不佳,使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2)住宅周围环境不良,或不卫生,或过于喧嚣,影响学生的学习;(3)受不良伙伴的影响,呼朋引伴,在外游荡。

这些因素中,是凭主观努力无法克服的,教师应细心的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设法补救,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重教教学、增加练习、个别指导等方式。教师若能在平时教学中,认真拟定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选用恰当教学方法,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学生的学习困难就可以相应减少。一旦发生学习困难,教师就应认真对待,准确地诊断其产生的原因,并施以适当的补救。2.在进行学法指导时,应当以教师的教授、指导为中心。

这种说法不正确。以教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和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学法体系。学生的学习,无论是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基本技能的形成,特别是智力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都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来实现。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理念。未来社会需要能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只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才能自觉地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积极求知,鼓励他们勇于探索。3.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对教育教学有着方法性的指导作用,对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这三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统称为“旧三论”。从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对教育教学有着方法性的指导作用,对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1)整体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体功能,系统中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没有整体联系、整体结构,要使系统发挥整体功能是不可能的。在教育教学中,应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系统,从宏观上把握,从整体上分析,综合考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使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2)有序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开放、有涨落、远离平衡态,才可能走向有序,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以使系统与环境相适应。在教育中,要处理好教育系统内部的诸要素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它们之间形成平衡的有序的状态。教学系统要在社会环境中存在和发展,要与外界有信息、物质等的交换,必然要求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不断地吸收各学科的新信息,引进先进的技术,使之从无序走向有序,实现教学系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3)反馈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一个控制系统,既有输入信息,又有输出信息,系统的控制部分根据输出信息(反馈信息),进行比较、纠正和调整它发出的输入信息(控制信息),从而实现控制。在教学中要随时根据反馈信息来了解教学情况,对教学系统进行协调控制以实现教学系统的功能。4.教学评价应当遵循科学性原则,因此,应当侧重定量评价。

(1)教学评价应当遵循科学性原则是正确的。科学性原则要求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只凭经验和感觉,而应该以科学的方法为参照。不仅要求评价目标、评价标准的科学化,而且要求评价程序、评价手段和评价分析方法的科学化,以此实现评价全程的科学化,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遵循科学性原则即要保证评价理论的科学性、评价技术与环节的科学性以及评价结果与分析的科学性。

(2)但由此而得出评价过程应当侧重定量评价是不正确的。定量评价方式固然准确,高效,应用广泛,可移植性和说服力强。但是,它忽略了那些难以量化的重要品质与行为,忽视个性发展与多元标准,把丰富的个性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简单化为抽象的数量表征。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多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优势互补,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论述

1、论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长期致力于人类学习与教学的研究,它把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类。具体内容如下:(1).言语信息 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记忆诸如事物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并且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表述出来。言语信息与知道“什么”有关。(2).智力技能 作为一类学习的结果,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智力技能与知道“怎样”有关,又分为四类:(1)辨别。辨别是将刺激物的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或者将一个符号与另一个符号加以区别的一种习得能力。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方面的辨别。学习辨别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它是达到其他层次学习结果的一个必要前提。(2)概念。形成概念是在一系列事物中找出共同特征并给同类事物赋予同一名称的一种习得技能。辨别是形成概念的基础,只有辨别事物间的特征,才能发现事物的共性。概念又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3)规则。规则是揭示两个或更多的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言语表述。加涅所谓的规则,也可能是一个定律、一条原理,或一套已确定的程序。(4)高级规则。规则可组合在一起,形成更复杂的规则,称为高级规则。高级规则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3).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智力技能的培养使学习者学会处理数字、词语和符号,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是“外在的”,而认知策略则是学习者在应付环境中对自身行为的控制,是“内在的”。学习者利用认知策略对环境中刺激物的各种特点给予注意,对学习的事物进行选择和编码,对学习所得进行检索,是学习者管理或操作自己学习过程的方式。(4).动作技能就是获得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操作能力。动作技能的显著特点是,必须经过长期不断地练习,才能日益精确和连贯。(5).态度 是一种影响和调节个体对事、对人、对物的行为的内部状态,也是一种学习的结果。它影响个人对某些事情采取行动的选择。态度是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的结果习得的,往往是附带习得的。态度不是通过单一经验的结果突然产生的,一般是经过相当长的时期才逐步形成或改变。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技能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考试复习要点

一、学习大纲

1、大纲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重要文件,它明确了国家对各学科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程度的重要标准,它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大纲”具有指令性、科学性,同时还具有纲领性和整体性。

2、大纲的基本精神: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②、提出了明确的、普遍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③、强调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

3、小学语言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语文是知识性很强的学科。

4、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任务是:①、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④、充实和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⑤、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5、省编纲要的主要特点:注意发挥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和培养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的作用,着眼于民族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具体来说,有以几点:①、加强了语文教学的实用性。②、建立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语文课程结构。③、调整教学要求,以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④、语文教学目标明确,序列清晰。⑤、教学内容具有弹性,以利于因材施教。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6、小学语文教学原则:①、发展语言和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相统一。②、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③、语感和语言规律相结合。④、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

二、钻研教材。

1、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特点是:①、依据“大纲”,忠实体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②、重视教材的思想性,注意体现时代精神。③、适当降低要求和难度,突出教材的基础性、实用性。④、改进教材编排,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系统性,序列性。⑤、注意体现训练过程,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⑥、增强教材的弹性,注重因材施教,体现统一性前提下的灵活性。教学要求(略)

2、钻研教材的步骤和方法:①、要认真学习教学计划,明确小学阶段的教学目的、任务,了解各科课程设置的情况,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的地位和作用。②、研究一册教材的基本功训练的要求,弄清它是怎能样一组组,一步步地循序渐进地安排的。③、“吃透”一课。④、依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3、根据教材重点,确定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重点,一是把握全文中心;二是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课文的重点部分和训练要求。

4、一组、一篇教材的钻研方法:一组钻研方法:①、把握重点训练项目。

2、分析思想内容的特点。③、挖掘各课的语言文字训练点。④、设计教法,加强训练。总之,钻研一组课文应以语言训练为主线,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语言方子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一篇钻研方法:

(一)抓准“三点”

1、把握重点。

2、找准难点。

3、抓住特点。

(二)巧作处理:

1、着眼课题。

2、剖析结构。

3、推敲语言。

4、深化主题。

5、引向课外。

三、明确目标

1、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内容、分类:内容是: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②、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类 :教育目标分类学,将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等三类。浙江《指导纲要》把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分为三类:①语文认知目标。②语文能力目标。③思想情感目标。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作用:①定向作用。②反馈作用。③强化作用。④适应作用。⑤评价作用。

3、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原则。依据是:①《大纲》的目的要求是拟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指导性依据。②拟定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拟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原则是:①制定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递进性原则。④集中强化原则。⑤行为化原则。

四、教案编写

1、教案编写的意义、内容和要求:意义:①有助于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计划性。②有助于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提高;③有助于总结经验和积累资料。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时数、教学过程和步骤、板书设计等。要求:(略)

2、阅读教学的教案编写:①教学米表的编写;②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③授课时数的安排;④教学方法的选择;⑤教学步骤的安排;⑥教学语言的设计;⑦板书设计。

五、新课导入

1、新课导入的功能和原则:功能:①提纲挈领,突出重点;②激发兴趣集中注意;③开启思维诱发思考;④承上启下铺路架桥。原则:启发性原则;传情性原则;趣味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2、新课导入的类型:承接过度式;审题明义式;揭示目标式;设置悬念式;背景介绍史;情感共鸣式;借题发挥式;问题激疑式;回想生活式;渲染情景式;情节引入式;实物呈现式;图示设疑史;谜语猜测式。

六、课堂提问

1、课堂提问的功能及要求:功能——提问能促进思考,激发求知欲,发展思维;体温能即使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提问能调节课堂气氛;提问能培养学生口头发表能力;要求——紧扣目标,提问要“准”;激发思考,提问要“活”;组合巧妙,体温要“精”

第四篇:概论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

概论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

一、小学数学教学技能的含义

1、教学技能是活动方式

2、教学技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

3、教学技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认知活动方式两者结合而成的系列

4、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动作技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一系列程序性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技能的特点:智慧性、个体性、情境性和组合性

三、双专业化性:既不仅要具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专业技能。专题一 教学准备技能(上篇)模块一 研究和处理教材 研究和处理教材,是教师分析领会、组织教材,以便有力于教学展开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一件牵涉到整个教学准备的头等重要的工作。问题诊断

1、照本宣科,机械照搬

2、随意改动,偏离教材

3、解读不透 不得要领 操作指导

1、前后联系,整体把握

2、一课三问,深入思考

3、先入后出,用教材教 思考与拓展

1、随着新课程的发展,教师应建立怎样的教材观? 答:陈旧的“本本式”的教材观已不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了。我们必须确立一种新的教材观--“材料式”的现代教材观。

“材料式”的教材观认为,所谓教材只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的呈现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的供教师展开讲述、阐释、演示等活动和学生展开阅读、视听、操作等活动的材料。凡是承载教学内容和信息的物化的材料,如文字印刷材料、电子音像材料、实物材料等,都要视其为教材,甚至有人把教具也包括在教材的概念之内,因为教具是非常直观化的教材,是教材的物化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材的含义是很广泛的。这就是“材料式”的现代教材观。这种“材料式”的教材观是一种大教材观。“材料式”的教材观把教科书看做教学中最主要、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教学材料,但强调它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那么,教科书又是什么样的教学材料呢?可以说它是供师生进行“教学对话”的“文本材料”。这个问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过程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以及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

高教学效率。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生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学习为目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把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作为分析学情的突破点。(1)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因而,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就要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2)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3)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认知倾向也称认知风格,指学习者个体在认知即信息加工和组织过程中,表现在认知方式方面的稳定的独特倾向,表现在学习者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存储的过程。不同认知倾向的学习者对于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为独立型与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倾向,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不断改进教学法方法和教学策略,课前检查 操作指导

1、明确目的,辅助教学

2、合理选择,组合应用

3、准备充分,及及时预演 思考与拓展 模块五 教学预案的撰写 问题诊断

1、机械照搬,简单移植

2、过程统一,实效不强

3、过于简单,随意性大 操作指导

1、博采众长,贵在借鉴

2、因人而异,讲求实效

3、详略得当,纲举目张 思考与拓展 专题三 课堂教学技能(上篇)模块一 教学导入 问题诊断

1、耗时过长,喧宾夺主

2、形式呆板,淡而无味

3、脱离实际,导而不入 操作指导

1、简约明快,迅速切入

2、形式多样,引人入胜

3、契合主题,符合实际 思考与拓展 模块二 教学讲解 问题诊断

1、谈讲色变,排斥讲解

2、讲解不当,事倍功半

3、手段单一,缺少变化 操作指导

1、准确认识,合理应用

2、讲解精炼,突出实效

3、形式多样,情趣并重 思考与拓展 模块三 教学小结 问题诊断

1、虎头蛇尾,失之随意

2、简单再现,缺乏提升

3、形式单一,千篇一律 操作指导

1、画龙点睛,自然妥帖

2、结构完整,注重升华

3、形式多样,注重变化 思考与拓展 模块四 教学板书 教学板书是指教师通过设计和运用写在黑板或投影图片上的文字、符号、线条、图表、图像等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问题诊断

1、烦琐冗长,主题不明

2、平庸呆板,乏味无趣

3、杂乱无章,结构涣散 操作指导

1、简洁概括,主题鲜明

2、生动美观,引人入胜

3、系统条理,结构清晰 思考与拓展 模块五 教学媒体的运用 教学媒体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传统教学媒体主要指黑板、挂图、标本、仪器、教科书等;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教学上使用的电子技术媒体,包括电影、录音、录像、投影及计算机等。问题诊断

1、舍本求末,弱化功能

2、教学封闭,互动性差

3、技术至上,淡化思维 操作指导

1、强化认识,发挥功能

2、加强交互,开放课堂

3、合理搭配,协调作用 思考与拓展 专题四 课堂教学下篇 模块一 教学提问 教学提问是指教师运用提出问题来促进学生学习,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问题诊断

1、频率失当,数量失衡

2、随意性大,内涵不足

3、形式单一,缺乏变化

4、只顾提问,忽视引导 操作指导

1、把握节奏,疏密有致

2、精心设计,内涵丰富

3、注重变化,显实践性,命题中安排动手操作题;培养创新性,命题中要增加开放性试题。

2、数学测验的组织。评价方式的多样;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结果的分析;1)及早批阅试卷,发至学生手中。2)做好有关数据统计3)收集重点题以及错误率高的各种答题情况。4)组织讲评课进行补救。上好讲评课要做到:按类别讲评,讲评要有总结和提升,讲究讲评方法。5)教的反思与调整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试卷编制的本身,二是单元教学情况。思考与拓展 专题六 教学研究技能 模块一 数学微型课题研究 问题诊断 教师研究现状暴露出的问题有

1、为了门面而研究

2、为了任务而研究

3、为了研究而研究 操作指导

1、体会微型课题研究

2、把握微型课题研究的特质

3、生成好的微型课题研究

4、经历完善的微型课题研究 思考与拓展 模块二 课堂观察式听课 问题诊断 听课中存在的误区

1、机械型听课;

2、模仿型听课;

3、自省型听课;

4、评判型听课 操作指导

1、课堂观察前——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2、课堂观察中——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3、课堂观察后——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 思考与拓展 模块三 教学反思 问题诊断

1、格式单一,流于形式;

2、隔靴挠痒,内容空洞;

3、缺乏方法,成效甚微 操作指导

1、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2、开放视角、取长补短;

3、不拘形式,及时记录 思考与拓展 模块四 数学教研文章的撰写 问题诊断

1、害怕写;

2、应付写;

3、凑合写 操作指导

1、选题与选材,科学可行,力求新颖;观点新、视角新、例证新、结构新。好的选题来自:教材的钻研、教学的实践、听课的赏析、争鸣与碰撞、思考与探索。

2、立纲与撰写,彰显特质,简练生动

3、修改与定稿,审视立意,斟酌细节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孙厚才 绪论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

一、意涵

1、自动化

2、学生学习特点、学科特点

3、长期反复,转化形成

二、构成

1、动作与心智

2、设计、实施和评价

3、准备、实施和反思

三、模式

1、养成阶段:

心理定向-模仿训练-技能应用-技能综合-熟练运用

2、常式和变式:

常式:自学-示例-研讨-模仿-应用-修改

变式:学习-准备-示范-微格实践-反馈评价-修改重复

四、途径

1、理清课程体系

2、开展专门技能训练

3、在实践中强化练习

五、几点补充

1、角色定位(传统、现代)

2、教育理论(理论知识、教育理念)如三维目标理论(知识技能——工具性、过程方法——主体性、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文性)、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观点等

3、语文能力(运用母语进行听、说、读、写)

4、练习方式: 1.课堂演练。

2.微格教学。

3.小组练习。

4.个人练习。

5.教学实习。

由主到次的顺序:个人、微格、小组、课堂、实习第一章教材分析技能 理论总述

一、教材

1、宏观(用于教与学的一切语文材料)

2、中观(课本)

3、微观(单元、课文、段落等)

二、教材分析(主要指对中观和微观视角审查中的教材的分析)遵循的认知规律:整体——部分——整体

三、教材分析的几个关系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对象

四、教材分析的层级划分

1、整套教材

2、整组(单元)教材

3、单篇教材

4、单节教材 技能概观

一、整套教材的分析

1、整套教材:功能、结构(层次)、本质

2、整册教材:纵向(整套教材中的地位)、横向(各单元之间的联系)

二、整组(单元)教材的分析

1、本单元的目标、功能

2、对各篇课文的分析处理

3、重新组元

三、单篇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疏通全文,明确基本内容——分析意蕴,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细读研究,明确课文特点———确定知识目标,理清教学重难点 2)分析儿童,选择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习基础(起点或原点、年龄心理特点等)和学习结果——学习不同类型知识的特点——学习内容能为后续学习准备什么

2、教材处理:

1)内容调整——取舍、增补、拓展、调序

2)内容加工——浅易深化、深奥浅化、化零为整、化整为零 3)内容结构化——<1>提炼主线,架构主干 炼题目——炼“文眼”——炼主旨——炼问题等 <2>围绕主线,整体推进

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疏密有致,难易结合——梯度呈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把握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关系——创设有价值的思维增长点(如立意的开掘、思路的形成与表现、拓展提高的引导等),切入丰厚的语文训练(如朗读默读、复述、词语理解与运用、语言积累、语言表达等)注意事项

一、注意年段目标

1、低年级:

1)正确、流利的朗读; 2)识字、写字; 3)了解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2、中年级: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强默读训练;2)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的作用;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出疑问;4)指导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初步感受形象和语言,能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3、高年级:

1)继续提高朗读、默读、诵读水平,学会浏览;

2)理解词语语境,辨别感情色彩,推想词语内涵,体会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敢于提出看法,做出判断; 4)指导提高对记叙性、说明性、诗歌等文体的理解与把握。

二、钻研课文的大体过程和基本要求

1、不参阅材料,独立研读,理清脉络,把握大意,体会思路和主题;

2、参阅材料,验证上一步解读情况,进一步研究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容和思想的(用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思想——怎样进行表达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3、从三维目标视角,分析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的内容,不同类型的知识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表征,以更利于学生的掌握;

4、规划教学目标、课时、教学重难点、切入点、大致流程、方式方法的选择、作业布置等,形成草案;

5、在预设的框架内再参考、吸收教学参考书或资料,形成设计方案。注意:一要正确解读教材,二要选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构建对话平台。

三、应聘时教材分析的参考思路

1、默读(内容、结构、特点);

2、研究课后生字表及课下注释;

3、根据课后练习确定教学目标;

4、选择教学方法,形成思路和设计板书;

5、细化每一步的教学,抓字词句,抓上下文联系,设计听说读写训练;

6、设计作业;

7、自我朗读和写字(在纸上熟练布排)。

应聘(讲、说课)提示:教材分析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教学单位可能只是一个片段;教学时间为15分钟左右。思考与练习

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阶段目标与自己对教材分析的理解和经验,分别总结出自己对各学段教材分析的一般方法。教学目标设计技能 理论总述

一、意涵

1、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学习结果。

2、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学习结果。

3、语文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功能

1、导向功能

2、调控功能

3、激励功能

4、评价功能

三、确定原则

1、科学化

2、具体化

3、系统化

4、动态化

5、个性化

四、设计误区

1、针对性差

2、不够全面

3、抽象模糊

4、行为错位(目标主体)技能概观

一、目标水平分析技能

1、确定学习结果采用的目标分类体系

1)语文基本技能:运用字、词、句进行熟练的听说读写,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技能,包括部分语文智慧技能和语文动作技能。

2)语文高级技能:对篇章结构的理解与构思的技能,运用文学艺术手法巧妙表达思想的读写策略,包括部分语文智慧技能和语文认知策略。

3)情感与品德:学习过程中受到的情感熏陶和价值观的教育。

2、明确不同类型学习结果的学习要求

1)语文基本技能:较为简单,暗含规则明确,运用能达到自动化程度。

2)语文高级技能:复杂,暗含规则模糊,往往不可能一次学会,需在教学中逐渐渗透,逐渐掌握。

情感与品德:通常与前两类的学习融合在一起逐渐获得,要注意从学生的情感实际切入,避免生硬的灌输或粘贴品德标签。

二、目标陈述技能

1、行为目标的陈述

要素:1)通过教学,学生能做什么或能说什么;

2)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3)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2、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

过程:1)陈述诸如感受、欣赏、热爱等内在心理变化;

2)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品。

3、表现性目标的陈述

操作:规定学生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习得结果。属于补充性目标。

4、“ABCD”法目标的陈述

A(Audience):对象,即学生的具体情况(年级、数目等),如“全体同学”、“第二小组”等。B(Behavior):行为,即学生所要达到目标的具体内容,如“学会„„.”等。C(Condition):条件,即学生的行为结果在何条件下发生,如“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回家讲给家长”等。

D(Degree):程度,即学生的行为结果达到的深度,如“从„体会出„”等。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设计定位要准确

注意语文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的联系;针对绝大多数学生。

二、明确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对象——学生

三、体现三个维度目标的相互渗透

四、目标陈述要明确、具体且可测量的程度高

教学目标陈述要避免抽象、模糊,所反映的学习结果要有层次性,还要对目标进行优化与整合(如任务驱动、情感渲染、文本品读等)。思考与练习

结合本章内容与自己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解和经验,总结出自己所认为比较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技能。第三章教案编写技能 理论总述

一、意蕴(课时教学计划)

1、计划性:教具准备、时间分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板书设计等。

2、可操作性。

3、可预演性。

4、指导性。

二、价值

1、核心价值:对课堂教学总的导向、规划和组织,是教学的规划蓝图。

2、附带性价值:1)备忘录; 2)资料保存; 3)课题资源。

三、类型

1、内容层面:1)教学式; 2)资料式; 3)综合式。

2、形式层面:1)详细教案; 2)简明教案; 3)微型教案。

四、师范生编写教案常见误区

1、常写成活动记录;

2、常写成教师的语言记录;

3、常写成教学实录。技能概观

一、教案的一般格式

1、主要构成元素

1)课题:授课内容的标题,主要是课文的题目。

2)教学目标:即教学结果,一般从新课标的三个维度提出。

3)教学重点和难点:前者侧重于教的角度,后者侧重于学的角度。4)课时安排:课文的课时分配,课时的时间安排。

5)教学过程:教案的主体部分,是教学中具体实施的步骤和措施。6)作业布置:可分为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7)板书设计:随机板书和课时板书。

2、教案的一般格式

1)课题计划:课题、课型、目标、重难点、方法、教具、课时安排。2)课时计划:目标、重难点、过程(导入、新授、总结、拓展)、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后记。

二、教案编写的要求

1、科学、实用、独特

2、五条标准:

1)目标的确定和表述准确、具体;

2)教学内容选择精当,做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3)教学过程紧凑有序;

4)教学方法多样灵活; 5)教学时间分配得当。

三、不同形式教案的编写技能

1、详细教案编写技能

1)目标的确定与编写:主要依据是课标、教材和学情,表述要学生所能达到的结果的角度进行,要将目标具体化,转化为学生易操作的主体行为。2)重难点的把握与编写

教学重点是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的“拦路虎”,编写时要化整为零、巧妙突破。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编写

条件: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学习的特点、自身的优势。4)教学流程的设计与编写

教学流程是教案的主体,设计编写一般参照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模式。以阅读教学为例,第一步:设置情境,联系旧知;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三步: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第四步:研读品味,练习转化; 第五步:熟读成诵,应用迁移。5)板书设计与多媒体运用

板书—提纲式、摘要式、图表式;准确、条理、简洁、巧妙、实用。多媒体—辅助有效,与内容有效配合,与教师表达呼应,避免芜杂泛滥。6)要写教学后记

即课后反思,包括效果评价、成败及原因分析、改进意见等。

2、简明教案编写技能

1)提纲式教案:目标、重难点、内容、方法及教学流程的关键内容。2)板书式教案:板书结构—教学中依此展开,进行教学。

3)提问式教案:将重难点及关键性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组成教案。4)图形式教案或符号式教案:运用各种图形或符号表示思路和设想。

3、微型教案编写技能

即卡片教案,只保留最基本的教学步骤和必要的板书,与教本结合使用。

微型教案只宜在特殊情况(如观摩教学或面试试讲等)下使用,或与详案、简案配套编写,协同使用。注意事项

一、要渗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设计思想 “目中有书”,“心中有人”。

二、要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与个性特征 有规则但不拘泥,有创新但不离谱。

三、教案格式应不拘一格 为学所写,为教所用。

四、要重视整体思路和大环节、小细节的安排 即在教学的整体路径上,为大环节留足空间,同时设计好具体内容的教学,教出语文的味道。

五、要注意教案语言的表述

教案语言的一般要求:简洁、准确,适合于学习对象的接受。思考与练习

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阶段目标与本章内容及自己对教案编写的理解和经验,总结出自己所认为比较有效的教案编写技能。

尝试分别为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各编写一份教案。

下载小学教学技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教学技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技能

    2010《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模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教师教育机构萌芽于( ) A.17世纪初 B.17世纪末C.18世纪初 D.18世纪末 2.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

    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五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技能 1、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技能2、撰写教案的技能 ①掌握撰写教......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方案

    石排铭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方案 根据教务主任下达的指示,为了快速有效地提高我校高年级段的数学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序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工作,特定制此方案。一、指导......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技能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技能 任何方法的教学都会有一定的结果,我对小学学科的认识与小学美术的反思。一、实践教学的应用 教师在自然环境中讲解速写,在实践中教学,为学生设......

    小学音体美技能教学考核方案

    小学音体美技能教学考核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深化我镇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规范我镇小学音体美课堂技能教学工作,本着科学......

    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

    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随着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改革而引发了常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情境、教师工作方式、对教师评价等一系列变化,这必然对每一位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小学第四届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实施方案

    小学第四届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县教育体育局工作计划》及《**县教研工作计划》,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推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试卷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试卷 一、填空。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九年业务教育阶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