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提问策略

时间:2019-05-15 01:5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提问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提问策略》。

第一篇:论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提问策略

本文系转载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一些教师常喜欢问幼儿“这首歌(乐)曲好不好听?”幼儿的回答几乎很少有例外,都异口同声地说“好听!”这种回答表面上活跃了气氛,而实际上我们却并不清楚它是否是幼儿感受音乐后的真实判断。正如日本课程专家佐藤学在谈到音乐教学时说道的:“在一般的课堂中„真实性‟也凄惨地被剥夺了,课堂,与其说是师生忠实于自己的真实而生存的场所,不如说是意识到需要迎合他人的价值观、要求、意志进行思考和行动的场所。”由此看来,过于简单的提问在教学中是毫无意义的。提问作为教育艺术中的一种手段、技巧,同时也是灵活、复杂而多样的,巧妙利用好教材、活动中的变与不变,设计出更为科学有效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音乐教育活动效率,对幼儿的思维训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设计问题的能力,掌握良好的提问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1、什么是有效的问题

在生动活泼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师幼之间的交流大多与各种形式的问题相关,有效的问题就是那些幼儿能够积极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活动过程的问题。教学中提问的方式很多,每一种方式都能决定它是否会被幼儿理解为一个问题。因此,教师的任何口头语言或者手势,只要引起了幼儿的回答或回应,就应该被看作是问题;如果这种回答或回应能让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那么这种问题就是有效的问题,也就是说,这种提问是有意义的。从以上我们对有效问题的界定可以看出,“有效的问题”是用来激发幼儿进行思考和调动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的工具,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

2、提问的策略

(1)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提问

音乐教育活动中,提问的目的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起兴趣和吸引注意力。

2、提取幼儿原有的有关经验。

3、提醒幼儿关注观察的重点、秩序或关系。

4、暗示活动的操作规则。

5、鼓励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等。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幼儿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而超前的深奥、空泛提问又会使幼儿不知所云,导致幼儿冷场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为了避免毫无意义的问题产生,教师应经常问自己:我的问题是不是与教学任务相关,是否适合幼儿的水平,是否能为幼儿的下一步学习做准备?教师要注意提问难易适度,坡度恰当,问题适量,才能引起幼儿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使活动新颖生动,富有情趣。此外,教师还应对教学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有所准备,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并灵活运用问题来引起幼儿的兴趣,组织教学。

(2)结合音乐要素,启发性提问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掌握引导的艺术,不要以过多的语言、过于具体的描述代替幼儿自己对音乐的感觉,要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教师提出的问题特别要注意,应该使音乐要素和音乐要素的表现意义建立联系,既不应该是脱离了音乐特点的“感觉”,“想象”,也不应该是脱离了艺术表现的孤立的音乐要素的识别。例如:在欣赏《爆炸波尔卡》音乐作品时,幼儿大胆想象,他们觉得是“解放军叔叔在打战”“放烟花了”“房子被炸掉了”,让幼儿在自由想象、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说说为什么他们这样觉得,使他们心中的形象和音乐的表现要素,如速度、力度、音色等联系起来,引导他们走进音乐。幼儿也许会说,那较快、有力的音乐像是解放军在前进;那一声声震撼的鼓声像是房子被爆破的声音;音乐最后的礼炮声,让我感觉是放烟花庆祝节日……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幼儿各抒己见,尽管幼儿由于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存在着互相模仿、互相影响的现象,但教师努力通过机智的引导,可以启发他们表达与别人不一样的情感和感受。而在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问题应该是引导创新的而不仅仅是引导回忆和再现。例如,在教手腕转动组合时,启发性提问可以这样:“手腕除了在胸前转动,还可以在哪里转动呢?”或“我的双手现在已经不在胸前转动了,谁还能再想出一个不同的转动手腕的姿势来呢?”

(3)了解个体差异,因势利导。

有些教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对幼儿年龄阶段的思维特征及其水平缺乏足够的了解,致使提出的问题模棱两可或可作双重理解,或体现不出该年龄阶段水平。对不同的幼儿应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例如:在律动活动《花开了,花谢了》中,对小班的幼儿,教师提问:“谁能摆出花的造型呢?”,(引导幼儿摆出各种简单造型的花);对中班的幼儿说:“花儿可以开在哪里?”(引导幼儿把花开在鞋子上、花开在屁股上、花开在膝盖上…);对大班的幼儿,可以这样提问:“谁能模仿各种各样的动态的花和叶子呢?”(引导幼儿模仿出花径的 “弯”、模仿花和叶子的“枯萎”……)。通过对幼儿的了解,教师可精心设计出针对个别幼儿、小组或者全班的问题,使其难易程度符合大多数幼儿的实际。在提问之后,教师应该随时根据幼儿的回答,灵活地调整问题的难度;当发现幼儿有困难时,将要求幼儿“表述”的回答方式改成要求幼儿“选择”,甚至只要求幼儿 “判断正误”;当发现幼儿仍有潜力时,根据幼儿的回答灵活地引出新的问题。

(4)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提问。

一般来说,提问的顺序没有固定模式,它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幼儿水平灵活安排。设计问题时要把握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

思维训练到高级思维训练过渡的原则。提问的等时间也是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等候时间过长或过短都是有害的,而且,如果等得太长,也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5)及时的反馈,恰当的评价。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一些教师由于对个人教学的灵活性缺乏足够的信心,往往倾向于把答案限制在自己所熟悉的范围之内,致使对幼儿的回答采取标准化、绝对化的评价方式。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同一首作品,不同的听众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应启发幼儿用简短的语言说说他们的感受,通过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的引导,使幼儿把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的要素、表现手段联系起来。(老师可以在眯宝贝中找到大量儿歌)幼儿的回答如果是正确的,教师应及时予以肯定并加以鼓励;对于不正确、不完整或者不恰当的回答,教师应有进一步的探询,或对问题进行重新导向,问下一位幼儿。

第二篇: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注重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

幼儿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我们要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阶梯。

(一)问题设计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

问重点才能保持幼儿思维清晰。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内容要反复设问,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如绘画《乘热气球旅行》,这次活动的重点目标就是要求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图案进行有规律的间隔装饰。为了帮助幼儿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热气球时提问道:“这些热气球有什么不一样?每只热气球上面的花纹排队有什么小秘密?”这样简单的一个设问,不仅让幼儿知道可以用各种图案装饰,而且也明白在装饰图案时,要有规律地间隔进行。

(二)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

1、面向全体幼儿的原则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时时处处落实“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提问设计也不例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面向全班每一个幼儿的,要使每个幼儿都能感觉到这个问题是教师向我提出的,从而愿意参与问答活动。如《机器兵》的教学活动,一开始,教师出示图片后就提出:“这三个机器兵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因为三个机器兵身上有太多容易发现的不同之处,所以对每一个幼儿来说都能根据颜色、高矮、胖瘦等来找出三个机器兵的不同,进而来参与回答。由于这个提问,既面向全班幼儿,又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所以孩子们回答问题非常踊跃。

2、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如在故事活动《小野猪和它妈妈》活动中,对一些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就设计了提问:“你怎么知道小野猪的妈妈送小野猪治病是很辛苦的?”对一些能力中等的孩子教师设计的提问是:“小野猪的妈妈明明知道小野猪的病会传染的,可为什么还是要背小野猪?”而对一些能力强的孩子教师则提问:“野猪妈妈也得病了,小野猪会怎么想,它又会怎么做呢?”由于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从而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3、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 心理学家对人类的研究证明:幼儿期是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最旺的时期。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启发幼儿积极动脑筋,勤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因此教师的提问应有启发性,启发幼儿联想,引发想象,让幼儿有选择地运用现有知识进行分析和重组。

在《机器兵》教学中,我们针对三个环节设计了三个不同的“猜”。第一猜:猜猜,这三个机器兵是为林林做什么事的?幼儿表现得很活跃,他们说是陪林林一起玩的,有的说是给林林做饭吃的,这样的提问能启发幼儿去寻找多种答案,使思路开阔、灵活,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第二猜:如果有一天机器兵失灵了,猜猜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孩子们纷纷猜测把机器兵扔了;林林没饭吃了;再买机器兵等。第三猜:机器兵失灵了,猜猜林林该怎么办啊?但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这个问题提出后,幼儿有点无所适从,思路只朝一个方向去解决问题,普遍认为林林应该去修理机器兵,把机器病修理好了再为林林做事情,当然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了吗?回答是否定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辅助小问题来提示幼儿思维的方向,让幼儿的思维得到“点拨”。于是教师就问到:“林林做的这些事情,他自己能做吗?”这个小问题就像一滴落入油锅的水一样,顿时孩子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能,林林可能自己穿衣服。”“林林可能自己吃饭。”“林林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多个发散性的回答产生了。教师以辅助小问题来引导幼儿,不仅能使幼儿拓展思路,而且师幼互动性强了,教育的效果也好多了。教师编拟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励幼儿联想创造,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解决的多种可能性,找出不同答案,增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要注意问题的广度,避免主观设疑。

在课题组的活动中,一位教师上了一节《树真好》的实践课,其中她在第一环节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

(教师出示了一棵树的图片),然后直接问幼儿:“这是什么呀” “树”。

“为什么在我们的周围要种树呀?种树有什么好呢?” “树可以给我们乘凉”、“树可以挡风。”„„

当时,她觉得幼儿回答的很好,与其预设的也正好吻合,于是她就匆匆忙忙进入她预设的第二个问题。后来,经过教研组老师的集体教研讨论,发现这位教师的提问局限于活动本身,提问目的单一,即目的性太强,仅仅为了诱导幼儿说出她想要的答案,而忽略了这幅简单的图片可以实现的多元价值,如可以激发和调动幼儿的相关经验等。于是,在经过反思与各位老师的建议下,她将问题设置如下:(出示了三棵错综的树)“这是什么呀?” “这是树”。“有几棵树呀?” “有三棵”。

“你们在哪里也看见过树呀?”

“在幼儿园里、在马路上、在小区里„„” “为什么这些地方要种树呢?种树有什么好?” “种树可以挡风、给我们乘凉、给小动物吃的东西„„” 虽然,问题变动不大,但是就是在简单的追问当中,充分激发了幼儿自身的经验,一方面调整了课堂的气氛,另一方面自然地衔接下一个问题,推动了活动的发展。

三、提问的语言有吸引力,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她的语言应该是热情洋溢的肺腑之言,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用抑扬顿挫、恰如其分的语气并结合表情等态势语言来诱发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调动幼儿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在秋天里”的主题进行中,我们开展了关于昆虫的小主题。在一次公开学习活动中,一位教师想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昆虫有六条腿的特征,于是就说:“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瓢虫和蜘蛛有什么不同?”我们发现很多幼儿的注意力不会马上集中过来,有的仅仅是迫于教师的指令去看和想,特别是班级里面一些活跃的孩子。于是在下次的调整中,经过思考她换了一种方法:“现在有许多瓢虫宝宝和蜘蛛宝宝躲在叶子里,谁能帮我找出来吗?你是怎么区分两位宝宝的?”刺激性的语言再配上老师略感神秘的体态语,果然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区分两位“宝宝”不同的愿望也就产生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可见,教师提问时的语言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幼儿对问题的回应效果。

四、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及时的鼓励与激励

在教师提问后,总会出现幼儿的一些平行答案。比如在《树真好》的活动中,老师问幼儿“树有什么好呀?”一个幼儿说树上能结苹果给我们吃。”于是第二个幼儿说“树上能结橘子。”之后的每一个幼儿几乎都说了此类答案。在这个问题中周旋了很久。当时老师若是批评后来回答的孩子,那么这些孩子以后就不会再这么积极回答问题了。于是老师就鼓励问到:“树除了可以结果子给我们吃,谁还知道树的其他好处吗?如果说出不一样的答案,老师会给贴纸奖励。”以这样一种正强化的方式,果然激发了幼儿的思考,也达到了教师预期的效果。

五、丰富教学活动问答模式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提出许多“为什么”的问题,而在教学活动中却很少有提问,我们认为是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模式,扼杀了幼儿的问题意识。而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学生提问。遗憾的是幼儿园教学中的提问常常是按照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进行,绝少有幼儿提问,这种方式最明显的弊端是不利于幼儿问题意识、提问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幼儿正在积极地思考,是独立思维的主体,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来自幼儿外部,而幼儿的提问却是发自内心,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幼儿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因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教学活动中丰富提问模式,使其多元化可采用“老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模式进行尝试。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我提问的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教师的提问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掌握了一些设问的技巧,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更加生动而精彩!

第三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幼儿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我们要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阶梯。

1.设计的问题与教学活动相联系。

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应该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幼儿实际,合理设计问题的切入点,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适当的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如:如在《食物金字塔》一课中,开始通过故事《国王和王后的烦恼》引出课题提问国王和王后为什么不快乐?怎样让王子和公主的身体好起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以便后面活动的有效展开。教师要考虑问题的适宜性。

设计的问题要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

1、心理学家对人类的研究证明:幼儿期是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最旺的时期。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启发幼儿积极动脑筋,勤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因此教师的提问应有开放性和挑战性,启发幼儿联想,引发想象,让幼儿有选择地运用现有知识进行分析和重组。在集体活动中,提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可以直接把幼儿的思维引向幼儿的生活,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设计层次性的提问。

教学活动是一种科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活动,希望教师能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

第四篇: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研究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研究

十二圩中心园 李海琴

文章摘要: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效的提问对有效教学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思维,还能促进师幼对话,使师幼一起发现问题,共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意义的互动、交流,从而获得新知和发展。但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不少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并不能很好从幼儿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表面上热闹活跃,而是大多出自教师教学的需要,对幼儿的有意义学习并未促进,甚至成为了一种阻碍。因此,对幼儿教师教学活动的提问进行研究,发现幼儿教师教学提问的实然,并探索如何促使其达到理想的应然状态。

关键词: 研究方案

教师提问现状

研究策略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提问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

提问的有效性是决定教学过程顺畅、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提问、适时的引导,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及幼儿的创作水平。在多年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发现自己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孩子进行提问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发现自己的有些提问对当前的美术教学活动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只是自己为了组织孩子或者是自己的口头禅,针对自己的发现,我在美术活动中针对提问的问题做了一些努力,力求使自己的提问真正做到有效性。

(二)基于对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提问现状的个人观察和感受

现在的教师在提问时不扣主题,提问面窄,并提经常提一些无实际意义的齐问齐答和暗含答案的封闭式问题的话,幼儿就只能被动地接受一套死搬的表现方法,作品表现也只会是千篇一律,这不仅压抑了幼儿的创造欲望,而且阻碍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如:《春雨》一画中春雨的画法,课前我有意识的让幼儿观察下雨天雨滴的几种形态,在课堂上运用诗歌进行启发提问:“前几天下了春雨,你

觉得春雨好吗?我们一起来听一首诗歌,听听看谁喜欢春雨?”我没有直接出示春雨的图片,而是通过喜欢春雨的朋友让幼儿感知了春雨的好处,了解春雨。接着,我又提问,“它们都喜欢春雨,那春雨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样幼儿就能更大胆地想像、创造,有画成雨点娃娃的、画成斜线的,画成圆圈的等等,画法各种各样。通过设计开放性提问,并进行启发,幼儿在处理春雨的画法上五花八门,而且在其它的绘画内容中也会举一反三创造出极其丰富的画面。总之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开放性,以刺激幼儿感知、操作、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研究综述.(一)国内研究状况

①我国目前提问成了教师的专利,国内研究者张丽在论述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上提出了课堂所具备的技巧,提出更少的问题,提出更好的问题,提出要有深度,提问要有广度,使用等候时间,选择学生,给予有用的教师反馈。提问的艺术蕴涵于教学提问的整个过程中,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素养都有很高的要求,强调教师要关注提问的每一个环节,让自己的问能更好的被学生理解,调动学生的思维。认为教师课堂提问具有重要功能。②如宋秋前认为课堂提问作为教学活动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申继亮,李茵指出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能够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培养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现在幼儿园的幼儿很少主动提问题。教师把问题紧紧攥在手中,引导幼儿围着自己的思维转。教师把问题当组织教学的线索,主要教学内容仍由教师讲解完成,其结果造成教和学的分离。幼儿表面上在积极回答问题,实际上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问题意识不强。

(二)国外研究状况

通过国外有关提问研究的分析和整理,研究者发现,提问被认为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教育界针对教师怎样提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设计了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提问,评价提问的模式,提问研究涉及面相当广泛,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甚至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不合理的提问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提问

是指教师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设置一定的疑问情景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但是有时数量多,问题层次偏低,强调认知水平的问题,忽略非认知水平的问题,所提问题脱离幼儿的经验和水平,幼儿应答机会分布不均,存在不公平,教师给予的待答时间短,且回应方式单一。一直致力于研究教师有效提问,认为好的问题和提问是高质量的教学的核心,他们早期的研究集中在通过学生成绩的提高来衡量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强调教师提问技巧的获得,如重视候答、鼓励提出高认知的问题。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在客观分析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当前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改进策略。

(二)研究方法

1、现场观察法

本研究希望能深入地了解教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情形,并没有一味 追求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加之研究者的研究条件有限,因此只选取一所幼儿园教师教学进行研究,并对照其他的研究资料来了解和把握教师提问。如大班共35人,中班共33人,小班共28人,每个班配置为主班老师2位,保育员1位。因此,本研究的对象是6位教师的教学提问行为。进入班级之前,6位教师并不十分了解本研究,只知道研究者要做一些教学观察,着重强调是对儿童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语言的互动进行研究,请她们协助一下,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然的提问行为进行观察,为了更客观地了解情况,不需要研究者介入教师的行为本身,研究者将自己的身份界定为非参与观察者。在正式观察开始之前,先熟悉教师和幼儿的情况以及幼儿园惯常的每日活动类型,期望使教师和幼儿对我这个观察者不要产生戒备心态,使我的观察可以在更自然的情境下进行观察的内容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行为,将幼儿园教学中所有教师的提问完整记录下来。需要重点观察记录的内容是每次活动中教师向幼儿提出的口头问题、幼儿的回答以及教师如何反馈;还包括活动的类别和背景、提问的对象以及活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等。同时,在对提问行为事件进行观察和记录时,以期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体会教师运用提问的现状。(二)访谈法

本研究中主要以观察法为主,辅以访谈法,主要在观察间隙进行。在访谈背 景下,教师谈论他们自己的教学,是理解教师观念的一个方法。有学者也认5 为,为了透析教师提问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访谈“可以了解受访者的所思所想和情绪反应,他们生活中曾经发生的事情,他们的行为所隐含的意义。另外,还可以通过访谈法避免研究者的一些主观猜测。因此,采用访谈法对于研

究者了解教师提问的目的这一研究重点是很重要的。访谈还包括幼儿对于活 动的看法和对教师提问的感受,以期更全面的了解教师的提问状况。

四、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师提问的现场观察与分析

近期,幼儿园开展美术教研活动,在一堂画“菊花”的美术写生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幼儿分成四组,给幼儿提供了实物菊花。教学环节如下:1.师生共同观察菊花,了解菊花的外形特征。2.教师示范菊花。3.幼儿写生菊花。但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孩子迟迟不敢落笔,好象心中没底,就怕自己画错。还有一些绘画技能掌握相对好一些的孩子,老老实实的照着教师的范画在画,画的还有点像。还有个别大胆顽皮的孩子在随意的涂画一通。

这样一个看似自由的美术写生活动,有观察,有比较,有讨论,有示范,有练习,应该比较完整,又是第一次菊花写生,本该让孩子充满好奇,本该看到孩子们兴奋创作神情。但我们的孩子面对着教师的引导,没有探索的欲望,面对漂亮的菊花,没有创作的激情,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一问一答,跟着老师的范画认真临摹。不论最后,孩子们画的效果如何,我们都不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我们把本次活动中教师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剖析,发现了问题的所在,与此同时,经过教研案例的提问分析,我们也看到了现有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现状。

课堂实录:

师:请你们仔细地看看桌子上的花,是什么花? 幼:菊花

师:菊花是什么颜色的? 幼:红色,白色。

师:菊花的花瓣是什么样子的? 幼:弯弯的,直直的。

师:哪里的花瓣短,哪里的花瓣长? 幼:里面的短,外面的长。

师:现在老师把它画下来,你来看好不好? 幼:好

师(完成一朵菊花):你们看老师画得漂亮吗? 幼:漂亮

师:那现在我再画一朵,好不好? 幼:好

师:现在你们想画了吗?

幼:想

正如《菊花》这个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情绪与表现,其实是我们经常在美术教研活动中会遇到的。教师充分的材料准备,完整的环节设计,投入的绘画指导,却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幼儿参与创作活动提不起兴趣,作品多临摹与呆板,少创意与灵气,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哪里去了?幼儿发自内心的创作又在哪里?如在美术欣赏活动《盲女》中,教师为该活动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能大胆讲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领会画面的自然风光之美;能体验盲女用心去感受自然之美的沉静,并能对盲女的境遇产生同情。教师围绕着目标设计了如下问题:

“你们看到了什么?”

“看了这些景色,你们有什么感觉?”

“画面上的人是谁?她们两个坐在这里干什么?”“盲人姐姐能感受到周围美丽的景色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们对这幅画有什么感受?”

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将目标有效地展现在活动当中,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意味着目标的有效达成。在教师提出“画面上的人是谁?她们两个坐在这里干什么?”后,有幼儿说:“他们穿得破破烂烂的坐在泥地上……”教师可以生成诸如“他们为什么穿得破破烂烂?”“她们为什么来到这儿?”等临时性问题,引导幼儿纵深思考画面内涵。在美术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深入的领会目标,紧扣目标,那么教师有效的提问就好比是一个火车头,让整列火车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近期,我们幼儿园开展美术教研活动,在一堂画“向日葵”的美术写生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了

这样一个看似自由的美术写生活动,有观察,有比较,有讨论,有示范,有练习,应该比较完整,又是第一次向日葵写生,本该让孩子充满好奇,本该看到孩子们兴奋创作神情。但我们的孩子面对着教师的引导,没有探索的欲望,面对漂亮的向日葵,没有创作的激情,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一问一答,跟着老师的范画认真临摹。不论最后,孩子们画的效果如何,我们都不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我们把本次活动中教师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剖析,发现了问题的所在,与此同时,经过教研案例的提问分析,我发现 我们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不从幼儿实际出发的提问。有些教师不了解本班幼儿知识水平,不了解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中出现教师与幼儿配合不好的现象。

2、准备不够充分的提问。一些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思索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孩子们的回答、反问弄得十分尴尬,不得已用“先坐下”,“下课教师再回答你”,“长大就会了”等来敷衍了事,使孩子在一堂课中经常有许许多多的不满足,调动不了积极性。孩子们希望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在提问上只是一个方式,或仅局限在几个提问词上,这样,很多孩子都不愿回答问题。

3、不会引导和控制的提问。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幼儿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不让说也说;一是幼儿不会回答问题的方法,不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幼儿乱说,课堂活而乱。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有些教师不知所措,使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无法进行。偏离活动中心,要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又提出其它的问题或不着活动边际的问题导致孩子不知道哪些是重点,使孩子的思维离开了中心。

4、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构建和教育者的主体性,使他们爱学、学会、会学。但许多教师却简单地把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轻易地认为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

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

5、提问角度单一,缺乏生活经验联系。《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这就是提倡一种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而美术教育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才能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体现生活化的特征,才能使幼儿的生活成为美术活动的生存点。很多时候,教师的提问会忽略幼儿原有生活经验的激活,使提问显得苍白无力。我们认为,激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就像找到了幼儿艺术创作的源泉,幼儿才可能投入到美术创作活动中去。如在《菊花》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问:“这些菊花是谁带来的?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菊花?他们长得什么样子?”等等,引导幼儿回忆讨论,打开生活经验的阀门,也激起幼儿绘画的积极性。

6、提问模式固定,缺乏个性化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提问中,很喜欢让别的孩子来评价同伴的回答,美术活动也不例外。然而,我们知道美术活动有别于其他教学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个性化。每个孩子对美的感知与体验都是独特,没有对错之分。在提问的过程中,如果老师总是以固定的提问模式来评判幼儿的感知、体验与想象,显然是不合适的。这种“他说得对不对,像不像,”只会否定孩子独特的艺术审美视角,抹杀孩子的艺术天份。因此,教师对于美术活动中的提问应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提问,更注重幼儿个体的感受。

五、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师提问的策略

幼儿园教师在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些相对突出的现象进行讨论,我们认为提问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技巧,在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的提问应抓住关键,激活经验,注重个体,把握时机,启发思维,这样幼儿才能在教师的

提问中受到启发与激励,才能创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因此,本学期我 就美术活动中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实践研究,也初步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经验。

(一)教师的提问要注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注意力特别集中,观察事物仔细,感受也深刻,让孩子凭自己的直观印象,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把他对事物的感受,结合想象,用绘画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出来。而在美术教学活动

中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方式:

1、要忌讳一些口头禅似的提问:如小朋友们喜欢这幅画吗?小朋友们看这幅画漂亮吗?等等,这些提问让孩子们形成了习惯性的回答:喜欢,漂亮,愿意……所以老师的这种提问没有真正的意义。

2、提出能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回答出来的问题。在大班的美术课《有趣的脸》中,教师刚挂好挂图准备给他们讲关于脸部特征的夸张的时候,下面的幼儿已经对着图片在发笑了,说“怎么会有这样的脸呢?这样的眼睛能看得见东西 吗?”“怎么头发是这样的啊?”当时教师马上反应过来,连忙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吗?这样的造型你觉得哪些地方是比较有趣的?比较独特的?”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了过去,纷纷说五官的形体比较有趣,好笑……

3、教师的提问要趣味、新颖。《花奶牛》活动中,教师问:奶牛长得什么样呀?问题太笼统,幼儿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问,奶牛的鼻子是什么样子,鼻子中间有什么。嘴巴长在什么下面,奶牛的头上有什么。耳朵是圆还是半圆,等。另外教师再提问的方式上不要居于单个提问或者是大家一起回答,可采用多种方式提问的方法进行的提问。如:女孩子把对这幅画的感觉告诉我好吗?苹果队的孩子们说一说这只小松鼠的尾巴像什么?......这样,孩子们会兴趣十足的等待老师提问的对象。时刻准备相互着自己来回答问题。

(二)教师的提问要注意激发幼儿想象的兴趣和欲望。

现代教育要把培养创新精神放在重要地位。幼儿时期是实施教育的最佳时期,我们要在幼儿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教师的职责是发掘孩子的艺术潜质,通过美术教育来拓展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幼儿从事绘画活动,是在表达自己看到的、知道的和想到的事情,孩子有创造符号的能力,有表现表达的兴趣与愿望。因此,教师的在提问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有利于幼儿发挥想像的的因素,进行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让幼儿按照自己的生活经

①验进行想像进行创作,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作品富有独特的个性。

1、想象的游戏与激发想象的提问相结合。

在每一次美术教学活动中我都要做一些激发幼儿想象的游戏,然后加上一些 能够激发幼儿想像的兴趣与欲望的问题,如在组织大班活动《脚的特别作业》之前,我先请让孩子们观察老师事先画好的作品,观看画面上有什么,接下来老

师提问这幅画可是用特殊的工具画成的!让幼儿猜测,最后教师揭示谜底,原来用脚也能画画吗,用五个脚趾画了五个正在树林里玩游戏的小朋友,如果你用自己的脚画出什么作品?幼儿回答出各式各样,结果在幼儿自己的创作作品时,幼儿画出各不相同的图画故事,孩子们不但创作自己想象的图案,还把自己的作品讲成充满想象中的故事。

2、善于抓住有利于幼儿发挥想像的因素。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幼儿发挥想像的因素进行提问,这样有利于幼儿从多角度回答问题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让幼儿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三)教师的提问要注意启发性、开放性

儿童绘画是童心的反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开放性,以刺激幼儿感知、操作、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中班的孩子不再是刻意的简单的模仿,而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思想和方式,赋予作品情感和特有的个性化表现,多了创作的内涵,展示出与众不同的绘画风格。

比如,朱老师在《小脸变形画》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在幼儿了解了脸部的结构以后,“你希望长什么样的脸呢?”一个简单的问题,把孩子原本固定的思维一下子扩散开来,他们纷纷讨论脸可以变成什么样。这时她又大胆鼓励孩子夸张的想象:“那脸上的鼻子、嘴巴、眼睛、头发、耳朵可以变成什么样呢?”孩子们想象的空间自然扩大了。他们的发言更热烈了,这个说:“我要把眼睛变成小花。”那个说说:“我要把头发画的像树枝让树叶长的密密麻麻,这样小鸟就会在我头上住了。”还有的说:“我要把眼睛变成照相机,这样我就可以走到哪里就把哪里美丽的风景拍下来,带回来给小朋友看。” 孩子们的作品就是他们自由地表达心中的想法、愿望,一幅画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总之,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要在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既讲科学又讲艺术并采用恰当的提问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我们的提问中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江苏教育出版社

[2] 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33 [3] 杨继英

幼儿园教师提问行为以及观念的研究《硕士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 [4] 朱利群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和对策》。学前课程研

2007

第五篇:论幼儿园音乐教育新认识

论幼儿园音乐教育新认识

(张家口市桥西区民族幼儿园

贾薇

邮编:075000)

[内容摘要]音乐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它表达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各种感受、观念和情绪,它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位,能够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音乐熏陶,帮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建立起初步审美心理结构,从而提高其审美的素质,促进其人格完善,幼儿园想要立足,就必须体现自己的特色,所以我对幼儿园音乐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

[关 键 词]音乐 渗透 新认识

一、对幼儿园舞蹈教学的新认识

舞蹈是幼儿园音乐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动作姿态来表现音乐形象一种形式,舞蹈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一听到旋律优美动听的音乐时,会不由自主地蹦蹦扭扭,手舞足蹈。幼儿对舞蹈会有一种本能的反应。《纲要》也提出:幼儿舞蹈教育作为实现全面启蒙幼儿艺术素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上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规律认识不足,依然有一些幼儿舞蹈教育误区。例如:

1、片面追求舞蹈技能的学习,强调舞蹈的动作技巧,这样既不利于幼儿自身的发展,也不能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2、教师过多以成人的角度审视幼儿舞蹈,设计舞蹈动作,活动中忽视幼儿的主动参与,没有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主动探索的欲望,那我们该如何更好的定位幼儿舞蹈呢?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对目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能够感

知舞蹈音乐、理解舞蹈内容,感受舞蹈动作,体验舞蹈情趣;

2、喜欢参加舞蹈活动,增强对舞蹈活动的兴趣;

3、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掌握运用简单道具,并能用动作和表情与他人交流。

《纲要》也指出:幼儿艺术教育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幼儿对舞蹈作品理解了、感受了,就不会囫囵吞枣地简单复制,而是有了新意,有了表现力。

1、感受舞蹈作品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是感性的、理性的,由具体到抽象。而教材中有的舞蹈,如《开火车》《秋天 多么美》《采茶》只有 曲调,没有歌词,只有笼统的标题,幼儿不理解动作代表的意思,以 及动作之间的相关联系,比较孤立,缺乏趣味性,幼儿不易记住动作顺序,幼儿在学习时模仿地做出一个个动作,思维想象不活跃,这样的舞蹈作品在幼儿眼前不是直观可见的实物形象,所以我就想了很多办法,让幼儿通过视觉直观和所说直观的共同感知活动,伴随着启发性、形象性的语言,为幼儿提供想象的内容,让幼儿感知、获得一个比较清晰的形象,这样幼儿才能逐步投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才能进行联想和想像,才能忍受作品、幼儿的感受力才能提高。

2、引导幼儿如何感受舞蹈作品

我在大班教学时上过一节《大中国》,在课前的准备环节中我利用季家园共育这一环节,引导家长启发,利用休息的时间带孩子到文化广场上参观秧歌队,并且跟着一起跳一跳、扭一扭、听听音乐、这样孩子自己尝试过,锻炼过,感受过,印象也就更深了,而且因为孩子脑中有一定的表象,也就易于表现舞蹈,对学习这个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律动《采茶》时,《采茶》的舞蹈和音乐是很美的,但幼儿却一无所知,所以在课前的准备活动时,我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让

幼儿 了解茶叶的外形、用途、采茶的方法,从而初步感知了采茶的音乐。当然教学中的《织布》《五人新疆舞》等也都需丰富幼儿的社会实践经验。

为了能让幼儿感受得更深入,舞蹈《小白兔》的音乐节奏明快,形象也生动活动,有助于幼儿用动作、游戏来加以表现,是舞蹈感知活动较好的选材之一,我当时准备教案时在导入部分加大了活动,因为开始的导入部分是激发幼儿感受舞蹈的前提,(1)如教师提问导入:“小朋友们见过兔子吗?兔子长得是什么样,它是怎么跳的?(2)歌曲导入如:复习相关歌曲。(3)律动导入如:复习律动《织布》,将幼儿带入美妙的律动场景。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进行选择成自行设计,这样就可以更好引导幼儿去主动地、感兴趣地去感受舞蹈作品。

二、创造性地开展舞蹈教学活动

1、兴趣教学

兴趣是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前提,幼儿在意识 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直接受兴趣支配,因此在幼儿舞蹈教育目标上应把激发幼儿的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最基本的技能技巧。

我在教幼儿舞蹈时,先把舞蹈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如小班舞蹈《摘苹果》让幼儿知道自己在舞蹈中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我以苹果妈妈的身体来表现自己,幼儿在跳这个舞蹈兴趣很浓,很有成就感,感觉自己的苹果丰收了。

2、情感教学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美学家施东昌说过,“美感是富有感情特征的”“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怡情养性”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动力”通过“美----成----理”的,逐步地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3-

创造美,因此,我们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首先抓住“情”字,通过师生间的互谐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1)教学观与儿童观的正确面对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上课时精神饱满,态度积极,心情愉快,在幼儿音乐的教育中,要时常以表扬为主,幼儿好胜心强,正确的评价、表扬和鼓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可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用激励的方式能感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对刚入园的新中班幼儿来说,这方面的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时的幼儿在音乐能力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个别差异。在上音乐课时,有的性格内项幼儿胆胆怯怯,就连小小的歌曲都不敢放开声音来唱,针对这样的例子我在平时就以鼓励表扬为主,对幼儿表现的动作总是能够多看一眼,或满意的一笑,或说一句激励的话,这都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教师丰富情感的表现

教师的感情对于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因为人们常说幼儿教师就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总是嘻嘻哈哈似乎不懂得什么叫烦恼和忧愁,尤其和孩子们的音乐活动中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而又要把这种兴趣去感染给每个孩子,所以在每次音乐活动时,我们总以一般激情,和幼儿在一起啊、跳啊,用优美的歌声、动作渲染给幼儿,如在“可爱的小猫”这个音乐律动游戏的教学中,我通过模仿小猫走路的可爱相,表现小猫调皮,机灵的性格,用形象化的手段,和对音乐的兴趣带动全体幼儿积极地投入到表演中,音乐效果也发挥得很好,所以感情是音乐的灵魂。

三、音乐活动与即兴创作

1、音乐活动离不开想象,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创新的,幼儿身上潜存着丰富的创

造力和第三的思维能力,教师要为幼儿设计创造的环境。幼儿学会了舞蹈、歌曲,并掌握了风格、情绪、节奏后,组织幼儿进行即兴创作,为幼儿创设迁移条件,让幼儿用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创新。让幼儿根据原舞蹈的旋律、节奏、风格,自己编动作或改编部分动作。

2、在即兴创作过程中,教师起创 主导作用,要给幼儿有一定的创作回旋余地,那么教师要在技能、技巧上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当幼儿用语言讲出动作的内容,但不会做动作时,教师要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因为舞蹈的动作除了具有节奏性外,还必须具有造型性、也就是要美化动作。

3、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 给予评价,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鼓励幼儿要有表演的欲望,自信心的无关痛痒百很重要的,幼儿在实践自身的成功与失败以及教师的承认与鼓励和支持分不开。幼儿在充满自信心的条件下就会很有兴趣去做,会感到自己有能力,会在活动中充满喜悦之情不怕失败积极地去做,每当努力获得成功时,如果承认给予正确的评价鼓励和表扬,便是一种情感上的强化,并推动幼儿勇于尝试和努力、会形成一种独立的进取精神。

4、教师平时要从多方面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积极发挥想象、提供材料、知识和技能技巧要教得扎实,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后才能进行创作。如:在即兴创作时分成几组,一组用乐器伴奏,一组拍手,衬托出欢快的热闹气氛。

通过实践研究,幼儿不但在音乐领域的感受、表现、创造等能力有了未足的进步,而且通过音乐教育也大大促进了孩子们个性、情感、社会性、自信心和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幼儿的性格开朗、活泼、大方兴趣广泛,思维敏捷,求知欲强,敢于并善于与人交往,在幼儿园艺术活动周中,幼儿的这些能力得到了充分地验证。

下载论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提问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提问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在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当今社会上的很多人不了解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甚至于早年的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完全照搬普通音乐教育模式。本文在从学校教育......

    科研论文: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科研论文: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科研论文: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必须深入儿童的精神世界”,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辽宁省阜新市教育幼儿园 徐增利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所以说提问是幼儿园......

    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幼儿园中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摘要】 讲述了目前绘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多数乡镇幼儿园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幼师经常翻来覆去讲故事,提几个小问题,识几个字,而忽略绘本本身......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打击乐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打击乐 打击乐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同时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打击乐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控制能力、......

    幼儿园音乐教育策略(完成)[精选五篇]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幼儿园音乐教育策略 专 业:学前教育 作 者:白雪 准考证号:088108100558 指导教师:张莅颖 是否拟申请学位:是 联系电话:*** 完成日期:2011......

    幼儿园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幼儿园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提问是幼儿园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获得发展的关键,科学的提......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 提问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问题提的好,好象一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