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正是这样的背景“绘本阅读”悄悄的进入了我们视线。绘本阅读可以与大师对话,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让孩子爱看书、乐看书、会看书。以前,我们让幼儿阅读时,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儿讲述图意;或幼儿看图,教师边讲述图意,边让幼儿听着。其实,这不是
幼儿在阅读,而是老师在讲故事。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想应该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改变绘本阅读活动中提问教学的现状,使提问更具魅力与艺术,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
真正有效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一、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现状分析
自从接触“绘本教学”以来,我发现孩子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能力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教育学家告诉我们: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然而目前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其目的是构建和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他们爱学、学会、会学。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具有启发作用,能较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因此,它也成为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许多教师却简单地把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轻易地认为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因此,阅读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其实,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正确对待和运用提问这一手段,才有可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进
而提高功效。
(二)所提问题层次偏低
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
吉尔福特认为:“当你碰到不做进一步心理上的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当你要组织别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以解决问题时,你就碰到了问题。”可见,问题是个体所面临的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直接加以处理的某种刺激情景,问题的构成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做好心理上的努力,二是要运用新的知识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如果我们用吉尔福特的准则去衡量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
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
(三)提问存在不平等状态
教学中的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受平等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理应保证每一个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一节课中有些幼儿获得了5-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40%以上的幼儿没有获得一次机会。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就会忽略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而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教师关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在对其他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幼儿,其实可以回答出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但是他们不愿意参与。问其原因,说是“不想说”,或曰“不敢说”,更有甚者说:“老师问题请××说”,由于教学活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活动的提问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
二、提问在幼儿园绘本阅读中的意义
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应是当前我园绘本阅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借助优秀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法。
(一)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要重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而不能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些问题幼儿不用思考,答案可以脱口而出,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不但激发不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要推陈出新,形式多样,不要只求准
答案式的提问。
三、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一)提问的设计
提问要讲究层次性。如针对图画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提问:第一层次——观察画面,描述画面;第二层次——理解画面,进行画面外的想象,引导幼儿发现前后画面的联系;第三层次——不仅对画面进行详细连贯描述,而且注重对其中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与分析。
根据故事特点设计提问。以故事、人物情节为发展线索的,可以设计一些推理性提问,着重培养幼儿通过观图画和认识画面各种事物的变化与联系来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当出现故事发展的高潮时,可以设计一些假设性、创造性的提问,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生活现象为主、图画内容之间是平行性的,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提问来拓展话题。当故事中蕴涵着道德评判标准的,可以在读完故事后设计一些评价性提问,以挖掘图书中的教育价值。
(二)提问的组织
有了精心设计的提问还不够,关键还在于组织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否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
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提问应面向全体幼儿。教师应在调动全体幼儿集中注意力后紧接着提出问题,以便全体幼儿都能认真思考。应根据幼儿的认知心理特点,指导幼儿抓住画面的整体特征,让幼儿从整体上感知、了解画意,然后再引导幼儿抓住重点特征仔细地观察图画,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图画中每件事物之间、每幅图画之间的关系以及图中事物与全图之间、单幅图画与整幅图画之间的联系。此外,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幼儿的想象,使其思维活跃起来。
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要由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回答。如,描述性提问一般采用集体回答或是由发展水平居下的幼儿回答。当幼儿回答得较为发散时,老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幼儿举手一个一个地来表达。分析性的提问一般由发展水平居中的幼儿回答,综合、评价性的问题则由发展水平居上的幼儿回答。
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评价。教师提问后,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总结评价时,则应注意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用语的恰当运用:否定时不应全盘否定,要注意给幼儿以鼓励;肯定和表扬时则要注意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调动幼儿往下学习的愿望。
第二篇: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幼儿园中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摘要】
讲述了目前绘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多数乡镇幼儿园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幼师经常翻来覆去讲故事,提几个小问题,识几个字,而忽略绘本本身的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幼儿园中班绘本教学的提问策略,包括巧设问题情景,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关键词】绘本教学;存在问题;提问策略
Abstract: reading picture books about the current ability of most towns in the nursery not attract much attention.Teachers often tell stories over and over again, to mention a few minor issues, know the words, and ign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ir own picture books.Outstanding issues for the existing proposed shift picture books teaching Kindergarten questions Strategy, including the clever design problem scenarios, guess-type questions for children say, open-ended questions allow children say, progressive-type questions for children like that.Keywords: Picture Book;problems;Questioning Strategies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绘本教学;存在问题;提问策略...............................................................................1
正文...........................................................................................................................................1
引
言...............................................................................................................................2 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现状分析..........................................................................2 一.绘本教学现状分析...................................................................................................2
(一)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3
(二)所提问题层次偏低...............................................................................................4
(三)提问存在不平等状态...........................................................................................4
(四).的绘本教学的基本策略...................................................................................5
二、提问在幼儿园绘本阅读中的意义...................................................................................6
(一)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6
(二)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6
(三)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7
三、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7
策略一:巧设问题情景...................................................................................................7 策略二:适时调整材料...........................................................................................................8
策略三:注重因材施教...................................................................................................8
【总结】..........................................................................................................................................11 【参考文献】............................................................................................................................11
正文 引
言
近几年来,幼儿园关于早期阅读教学的选材中,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读物,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和孩子们的喜爱但在目前,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多数乡镇幼儿园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在进行时绘本教学时,他们也是常常拿着几张图片,翻来覆去讲故事,提几个小问题,识几个字,而忽略绘本本身的意义,有时甚至把变变绘本教学成对故事内容的死记硬背,限制了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对这一命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 值.绘本教学的定义
所谓绘本教学指的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什么是绘本呢?就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书中的图与文有同等的重要性,有时候甚至图画的重要性还比文字要来得高。绘本的主要特色就是提供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在视觉方面的真实的或是美感的经验。而绘本的内容常具有简单的故事大纲,有时候也会集中呈现某种简单的意义和结构。就英语文童书绘本来说,押韵或是反覆句型的形式是最常出现在其中的。这两种行文方式也最能让年轻的读者察觉和掌握英语文字与其声音的特性。
教师可以透过许多技巧的运用,通过对绘本的形象讲解,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听故事和说故事。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说故事」活动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是,透过感受教师在说故事时候的投入与专注态度,幼儿会了解到说故事本身也是一种很有趣,很有价值的活动。如此一来,幼儿也会变得愿意与人分享他们自己创作的故事和融入在故
事当中的真实生活经验。
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现状分析 一.绘本教学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幼儿园关于早期阅读教学的选材中,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读物,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和孩子们的喜爱,大家纷纷尝试着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开展有关绘本的集体阅读教学探索,绘本阅读也由此成为幼儿园阅读关注的热点,早期阅读是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象、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过程,绘本教学包含在早期阅读中,它属于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教学类。所以我们认为绘本教学与常规的看图讲故事教学相通而不相同。关键就在于它的自身特点是图文并茂,情节发展有序的书本式的表达。所以,我们要给予儿童自主阅读的机会,把儿童为主的学习融合在绘本教学之中。
我们知道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我们就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这时幼儿的思维马上被调动起来,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寻求最佳答案。这能使幼儿积极动脑,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大家体会到了绘本教学的价值。
但在目前,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多数乡镇幼儿园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在进行时绘本教学时,他们也是常常拿着几张图片,翻来覆去讲故事,提几个小问题,识几个字,而忽略绘本本身的意义,有时甚至把变变绘本教学成对故事内容的死记硬背,限制了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对这一命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在以往的绘本教学中,幼儿看完绘本后,老师总是会问幼儿这样一些问题:这个叫什么名字?有几个什么角色?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的提问固然对幼儿记忆故事有一定的作用,但太表面化、模式化,所提问题是单一的、回忆的和封闭式的,没有给幼儿更多的思考、想象和选择的余地。那么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呢?然而目前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其目的是构建和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他们爱学、学会、会学。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具有启发作用,能较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考,因此,它也成为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许多教师却简单地把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轻易地认为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因此,阅读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其实,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这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正确对待和运用提问这一手段,才有可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功效。
(二)所提问题层次偏低
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
吉尔福特认为:“当你碰到不做进一步心理上的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当你要组织别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以解决问题时,你就碰到了问题。”可见,问题是个体所面临的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直接加以处理的某种刺激情景,问题的构成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做好心理上的努力,二是要运用新的知识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如果我们用吉尔福特的准则去衡量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
(三)提问存在不平等状态
教学中的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受平等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理应保证每一个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一节课中有些幼儿获得了5-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40%以上的幼儿没有获得一次机会。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就会忽略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而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教师关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在对其他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幼儿,其实可以回答出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但是他们不愿意参与。问其原因,说是“不想说”,或曰“不敢说”,更有甚者说:“老师问题请××说”,由于教学活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活动的提问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
(四).的绘本教学的基本策略
根据姐妹园的经验和我们的实践积累,要把这一对我们来说还完全陌生的工作做好,下列几点至关重要:
认识绘本教学的重要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目标:“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在的实践过程中,确实发现此类活动对幼儿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主要教育意义是:提升幼儿早期阅读的意识和对书本的一种感悟能力;培养儿童观察图示和以图示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好奇好问的学习行为;得到相关的自然知识和人文经验;培养幼儿的图画和文学的审美情操;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和爱书的习惯。
选择合适的绘本
选材的时候要根据语言教学的发展目标(参照《纲要》和《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中有关语言目标的表述—本文前一部分已阐述)和眼前幼儿的需要。
选择绘本首先要考虑绘本内容和儿童经验的关系,儿童的经验是儿童和画面碰撞的依据,它能让幼儿与画面里的角色行为产生共鸣。共鸣中的欣喜或烦恼都会刺激幼儿的阅读情绪,这是儿童自主阅读的支柱。为此,选择绘本要有儿童喜欢的对象,最好是动物和儿童自己。内容借助于画面,画面所表达的风格应该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据我所知,大班儿童喜欢的色彩是鲜明而不紊乱,大块色彩和小块结合,大块色彩最好能凸显出故事角色。故事中的角色要动态夸张,能诱发儿童的好奇心,会自然地运用形象的语言、比喻的手法,自编故事内容,有声有色地讲述。有条件的话,可以和儿童一起选购书本,这有利于教师从中了解幼儿的兴趣趋向和关注点,同时幼儿的兴趣爱好成为教师选材的“向导”。
教师要学会剖析图书特点,寻找教育元素。因绘本来自于国外,它具有他国的文化背景因素。对教师来说,也许有生疏之感,只有细细解读才能领悟文本作者所传递的信息,才能找到相关的教育元素。只有教师掌握了相关的教育元素,才能跟随幼儿自主阅读过程,给予合适的引导。
二、提问在幼儿园绘本阅读中的意义
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应是当前我园绘本阅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当前阅读中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借助优秀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法。
(一)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要重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而不能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些问题幼儿不用思考,答案可以脱口而出,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不但激发不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要推陈出新,形式多样,不要只求准答案式的提问。
三、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研究结果
策略一:巧设问题情景
如:送货员的活动,老师出示送水的照片问:“照片上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你们请人送过水吗?除了送水还可以送什么?再例如:活动:轮胎上的花纹
问散发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设问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幼儿从多方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求问题灵活解决的方法。同样以送货员活动为例,说到送货员叔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那么,你认为哪些人最需要送货员叔叔的帮助呢?
在活动场地上,孩子们自由地推滚着轮胎,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些幼儿总是重复着做滚动的动作,一些幼儿就将轮胎放在一边,表现出一副没有兴趣的样子,一些幼儿则用轮胎互相撞来撞去来玩。这时老师用语言就可以引导和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我们一起去大海中“开船”吧,大海里各种各样的船,你们想想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怎么开的?于是有的幼儿趴在轮胎上不停用手脚交替地“划”;也有的幼儿个个合作地向前进,一会儿前面发现礁石,改变方向,继续向前进,过一阵台风来了,孩子们又开始玩的不亦乐乎……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用言语激发幼儿思维进行大胆地想象,使幼儿保持着新鲜感,从而不断激活他们如何用肢体动作表现开船及如何应对大海中的风险的思维。
策略二:适时调整材料
教师应在了解本班幼儿的已有的运动经验及活动意愿的前提下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让他们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运动活动。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新鲜有趣,增加活动的兴趣,也提高了幼儿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过独木桥的活动对中班的大部分孩子已经很熟悉了,有的孩子走了一趟下来就玩别的去了,有的则随便走,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面对这种情况,我拿来了我们做律动用的草垫,让幼儿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可以带着草垫过独木桥,“可以用头顶着!”“老师,我可以用手臂顶着的!”于是我鼓励幼儿自己尝试,幼儿马上来了兴趣,一个个小心翼翼地用身体的某个部分顶着草垫来过独木桥。“我用背顶着草垫过了桥!”“我们胜利了!”孩子们为自己的发现及成功欢呼,幼儿从活动中也体验到了挑战的快乐。
提供并及时调整的运动活动场地及环境布置。提供的材料需要幼儿发挥自己的运动潜能和智慧,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运动能力,创设具有丰富性、层次性和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促进幼儿在活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适应变化的环境。在活动中教师要随时随地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并且做及时地调整。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他们在不断地探索、尝试、掌握和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策略三:注重因材施教
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的运动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运动实际的能力和发展水平,及时地创设多层次的、难易程度不一的活动环境,让班级多数幼儿体验到参与和成功的喜悦,基于本班幼儿对奥特曼的热爱,我组织幼儿进行“打怪兽”的游戏。他们五人一组,每组各打击一头怪兽。幼儿开始都很兴奋,投了一次又一次,可没有多长的时间,孩子们有些不耐烦了,特别是有几个女孩子坐到一边聊天去了。看到这个情形,我将男孩与女孩分开,创设了高低不一的投掷目标,并重新划上了远近不同的投掷线,根据孩子的能力划分不同的标准进行因材施教。让投掷水平不同的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满足感,获得自信与快乐。同时我组织他们进行“打怪兽”比赛,获胜者能得奥特曼图贴,幼儿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接下来的活动中幼儿的积极参与性就更高了。
适时、适度、适宜地增加或降低运动活动的难度。教师为保持幼儿的兴趣,提供难度略高或略低于幼儿现有水平的任务,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各种方法,完成任务,体验成功并获得自信。
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把以幼儿发展为本作为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实施教育。而提问设计正是反应教师教育的能力与艺术的一个方面,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是开发幼儿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幼儿被动地接受提问,这样的提问也就很难体现它应有的价值与功能。下面我谈谈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提问的类型
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教师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
一)首先教师的提问按语意可以分为:
1、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提问“妈妈的眼睛长得什么样?”
2、比较性的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提问“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这些残疾人参加运动会和我们健康人参加运动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提问“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
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提问“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这种类型提问,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
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你认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谁的本领最大?”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辩别事物的能力。
6、反诘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你怎么知道这个长、那个短呢?”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地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
二)按提问后的产生的效果分
1、引发讨论的提问:
引发探索讨论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在相互讨论中得出多种答案,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如听到故事“狐狸和兔子”后让幼儿猜一猜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可根据故事的名称猜想出很多答案,这样既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又使幼儿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活动的进一步进行。再如“认识扇子”的活动,在幼儿直接感知扇子在夏天给人们带来凉风时,提出“如果夏天没有扇子会怎么样?”“夏天除了扇子能使人们凉快外,还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凉快?”等问题,让幼儿去扩散、去讨论,充分发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2、激发幼儿想象的提问:
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让幼儿暂时摆脱文学作品原有的情节束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幼儿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灵活性,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促进幼儿个性化地发展。如听了故事“七色花”后,老师问“假如你是小珍妮,你还想把花瓣寄给谁?让花瓣帮他做什么?”幼儿发言踊跃,有的说:“把花瓣寄给灾区的人们,帮助他们消除灾难。”有的说:“把花瓣寄给白血病患者,使他们有健康的血液。”还有的说:“把花瓣寄给老人,让他们年轻长寿。”等等,孩子们都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去体会七色花瓣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9
和美好。
3、便于换位思考的提问:
为了帮助幼儿正确理解真、善、美或假、恶、丑的形象,启发幼儿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及其心理过程,有利于幼儿自主理解作品、掌握作品。如故事“狐狸和兔子”时,问幼儿“假如你是兔子,碰到这样的事怎么办?”这一问题使幼儿马上进入角色,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等狐狸睡着了,悄悄地从烟囱里爬进去,用电棒电死它”有的说:“请来好朋友,一起拿武器去对付狐狸。”等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4、有助于探究的提问:
探究性提问是一种设置悬念,让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或操作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以寻求答案的一种提问,例如:在一次活动中,为什么同样有电池,电线,小灯泡,可是他的灯泡亮了,而这个却没亮?对此,引导幼儿:“看看它们放的位子一样吗?”当幼儿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原来三样东西都要联结住才行。接着又提出“那我放在一个方向也连着了,这样会亮吗?”的悬念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再次尝试寻找答案。
一、问题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设计
问重点,保持幼儿思维清晰,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词语设问,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进而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如:送货员的活动,老师出示送水的照片问:“照片上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你们请人送过水吗?除了送水还可以送什么?再例如:活动:轮胎上的花纹
问散发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设问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幼儿从多方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求问题灵活解决的方法。同样以送货员活动为例,说到送货员叔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那么,你认为哪些人最需要送货员叔叔的帮助呢?
二、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
1、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幼儿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集体教学整体上看,教师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一定梯度的问题,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设计好问题序列,问题序列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递进式问句系列:初问浅显,幼儿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一般化、抽象化,逐渐达到预计的目的,这是幼儿园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另一种是渐退式问句系列:开始提出一个较抽象较一般的问题,以引起悬念和产生整体印象,当幼儿不能正确回答时,再逐步具体化,直到幼儿做出正确回答,后一种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得较少。
2、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三、丰富集体教学活动问答模式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提出许多“为什么”的问题,而在教学活动中却很少有提问。幼儿作为
学习的主体,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幼儿正在积极地思考,是独立思维的主体,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来自幼儿外部,而幼儿的提问却是发自内心,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幼儿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因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这一点传统的提问模式是无法做到的,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丰富提问模式,使其多元化可采用老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模式进行尝试。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我提问的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总结: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合作者,应该积极地探索幼儿园运动指导的新思路、新策略。在与幼儿同生共长的过程中,在与新课程的亲密接触中,我们的绘本教学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结合绘本教学的提问策略,巧妙的设置问题,丰富课堂教学,定能让幼儿变得更有兴趣,学得更好。
参考文献:1.李淑贤,姚伟.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2.郄海霞:《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知识结构》,《湖南教育》2003年第20期。3.冯晓霞:《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4.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致谢
在此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我的导田燕的指导与督促,同时感谢她的谅解与包容。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没有田燕老师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求学历程是艰苦的,但又是快乐的。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同学对我论文写作的指导,她们为我完成这篇论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
第三篇:绘本提问策略
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绘本阅读活动的形式,包括亲子阅读、个别阅读和集体阅读,集体阅读是适用于幼儿园绘本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绘本阅读教学。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式,通过合理的设疑提问引发阅读的兴趣,将绘本生动有趣地展示给孩子们,让幼儿能一次又一次地主动阅读绘本,喜爱绘本。那么,什么是“提问”呢?所谓提问,一般是指把故事或事件、知识技能中的重点和难点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孩子去思考。把未知抛给孩子,让他们去猜想,去交流、去验证、去实践,通过积极的思考设想各种可能的答案,激起孩子对阅读活动的积极性。我们要依据孩子的认知规律,选择最恰当的引导方式,步步设疑,循序渐进地诱发孩子的问题意识,使其思考向前推进。
一、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现状分析
提问多。许多教师在绘本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很多,认为提问越多,就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知识,是机械教学。因此,绘本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教师提出问题和幼儿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剥夺了幼儿观察画面,展开联想的时间,如果那样,就不是绘本教学了。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时,不应急着说教,不断地提问、说明,而应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
填空式提问占据的比例很大。我们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出来,这样的提问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的。所以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儿思考如何做好围绕目标而设问,应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功效,才有可能激发幼儿的阅读积极性。
二、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一)提问的设计
我觉得在阅读活动中,理解书本内容是首要目标,提问应紧紧围绕图画书内容进行。教师的提问应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故事情节线索,抓住绘本特质进行引导。提问要预先设计,预先设计的提问能关注到图书中的主要情节,并让师幼讨论一直围绕主线进行。根据故事特点设计提问。
1.以故事、人物情节为发展线索的绘本,可以设计一些推理性提问,着重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图画和认识画面各种事物的变化与联系来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幸运的一天》中猜猜看狐狸、小猪谁会是幸运的一天呢?《狐狸爸爸鸭儿子》中“狐狸还会吃小鸭子吗?”的猜测。
2.当出现故事发展的**时,可以设计一些假设性、创造性的提问,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幸运一天》中“假如你是小猪,你会想什么办法?”引导幼儿想象。
3.当故事中蕴涵着道德评判标准的,可以在读完故事后设计一些评价性提问,以挖掘图书中的教育价值。如“小猪是靠什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二)提问的组织
有了精心设计的提问还不够,关键还在于组织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否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提问应面向全体幼儿。教师应在调动全体幼儿集中注意力后紧接着提出问题,以便全体幼儿都能认真思考。应根据幼儿的认知心理特点,指导幼儿抓住画面的整体特征,让幼儿从整体上感知、了解画意,然后再引导幼儿抓住重点特征仔细地观察图画,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图画中每件事物之间、每幅图画之间的关系以及图中事物与全图之间、单幅图画与整幅图画之间的联系。此外,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幼儿的想象,使其思维活跃起来。
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要由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回答。如,描述性提问一般采用集体回答或是由发展水平居下的幼儿回答。当幼儿回答得较为发散时,老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幼儿举手一个一个地来表达。分析性的提问一般由发展水平居中的幼儿回答,综合、评价性的问题则由发展水平居上的幼儿回答。
(三)教师的应答
在这个问题中,教师会出现的情况就是按部就班,教案怎样备的,我就怎样说,甚至在背教案。根本无法倾听幼儿的回答,仿佛幼儿和老师在走平行线,没有交集,没有互动,这样的课堂无法精彩。对幼儿的每一个回答都能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评价,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适宜的语言来“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应答是教师对幼儿回答的一种处理。提问本身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师反馈,教师的应答恰恰是反映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的指标之一。我们教师常犯的错误是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如,当老师问:“西瓜和蚂蚁谁大谁小?”幼儿回答:“西瓜大,蚂蚁小。”教师又重复幼儿的回答:“恩,西瓜很大很大,蚂蚁很小很小。”这种回应就是无效的,还浪费时间。如何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经验?我认为:
(1)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小熊的帽子》中“小熊会不会要回自己的帽子呢?为什么?”引起幼儿更高层次的认知加工过程。
(2)教师还可以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概括、汇总,使幼儿获得的已有经验得到整理、提升和系统化。例如:教师引导《狐狸爸爸鸭儿子》中,师问:“你爸爸平时为你做了哪些事情呢”幼儿回答:“煮饭”师接着说:“真是勤劳的爸爸!”概括幼儿的经验。
教师要给予幼儿的回答及时的评价,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适宜的语言来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能一带而过。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更好地让语言活动成为师幼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
三、提问的类型。
(一)猜想式提问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经典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情节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例如:《我的幸运一天》中,绘本的封面就已经很吸引幼儿了,老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提出了问题:“你来猜一猜这是谁的幸运一天?”问题一出,幼儿的兴趣马上被激发了,有人说是狐狸,有人说是小猪,带着这个疑问,幼儿会紧跟着老师的思路顺利地进入后面的活动中。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限制了幼儿的思维。讲故事前,幼儿看一下图书的封面,了解故事的题目后提问:“这个故事里会有谁呢?他们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幼儿会从了解到的故事题目进行猜想,孩子的思维得到了扩展,答案肯定非常丰富。猜想式提问引发幼儿大胆展开想象,让他们敢说、想说、愿意说,而且是兴致勃勃地说。《狐狸爸爸鸭儿子》中教师运用了许多猜想式提问,如“狐狸会不会吃掉这个鸭蛋呢?”“这时候,狐狸还会吃小鸭子吗?”这样的猜想式提问也充分体现了提问的开放性特点,一个提问指向多个方向,充分打开孩子表达的思维与方向,所以猜想式提问也是教师帮助幼儿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二)开放式提问
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纲要》要求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和表现,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 本次活动开放式提问很多(根据提问水平检测表做一下统计),幼儿在这样的提问下会积极想象故事情节,绘本故事的童趣深深吸引了幼儿,幼儿一直处于期待正确答案的状态中,想验证故事接下来的情景,从而对绘本阅读更感兴趣。在阅读中,教师提出的一个个带有明确指向性的问题,是带孩子深入阅读的钥匙。
(三)递进式提问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要重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我的幸运一天》中教师引导幼儿逐层说出小猪的想法。还有“小猪怎么来到狐狸家里?“它怎么啦?”“它会怎么反应?”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四)追问式提问
绘本阅读中最难把握的是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情感起伏,而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有助于加深对绘本中心内容的理解,使他们从中悟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结论。教师在幼儿阅读活动中的有效追问,就可以较好地完成这样的任务。如:《小熊的帽子》里“小松鼠手里拿着什么?为什么拿着伞?”;《我的幸运一天》“狐狸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修指甲?”及“狐狸的表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等等。
(五)操作性互动提问
如《我的幸运一天》中幼儿可通过操作小猪和狼的表情变化图,给予幼儿一个暗示性的提问方式,并让幼儿在表情的观察整理中获得更深的体会。
第四篇:浅谈绘本阅读中的提问策略
浅谈绘本阅读中的提问策略
新西兰儿童文学研究学者多罗西·怀特说:“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自从接触“绘本教学”以来,我发现孩子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能力都有了较好的发展。教育学家告诉我们: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
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应是当前我园绘本阅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可借助优秀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法。
一、故事讲述中突然停顿,进行提问
我们可以在孩子心中制造一点点迷惑,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很想知道自己的预测和故事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是否一致,这种带有不确定性的轻度紧张感,可以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学习阅读。在故事《11只猫做苦工》中,当我们把故事讲到11只猫在大树上吃点心时,然后我们就把故事停顿下来,而后又把故事的后面的情节告诉了孩子。他们的表情都很惊讶,怎么刚才小猫们是高高兴兴的,一下子就变得愁眉苦脸了呢?孩子们觉得很新奇,纷纷推测小猫发生的事情。这样就给孩子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并且让孩子能感受到故事发生的联系性,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我们把小猫开开心心的意境,一下子切换到伤心难过的意境,大大激起了孩子的阅读欲望,纷纷猜测之间可能发生的事情,大大激起了孩子的探究欲望。
二、故事讲述后进行提问
在阅读时我们抓住故事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延伸点”,引导孩子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或生活体验大胆而合理地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开发和拓展文本资源,不但可使文学的艺术美得到升华,还能促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在绘本《白杨村的美容师》时,我们就把结尾定在了美容师离开了白杨村,而不是把结尾直接告诉孩子,这样孩子们就会去揣摩美容师到底为什么离开白杨村?于是就有很多的故事结尾产生。有的说:“白杨村的白羊觉得白是最美的发型,都不去染发了,美容师没生意可做了所以就离开了。”有的说:“美容师觉得他的发型设计有点过时了,要离开一段时间去学一些新的发型。”还有的说:“美容师要到别的村子里去,帮白杨村对面村子里的羊去美发了。”„„从孩子们互相的猜测和表述中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三、联系幼儿已有学习经验进行提问
孩子的思维刚刚形成,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常常是按着一个思路想下去,忽然提出一个问题,又接着这个问题想下去,缺乏问题的广阔性。在《猫太噼哩噗噜在海里》的绘本阅读中,孩子们凭借着具体形象性思维将图片中的故事情节完全的描述出来,这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孩子能够准确的完整的讲述故事,这个活动就已经是成功的结束了。但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我们知道孩子们的想法是多种多样的,应该为孩子创设机会,通过自己的思维推理,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可提出适当的有利于他们反思的问题,从而来促进孩子逻辑、抽象思维的发展。于是我们又向孩子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果你是猫太你会怎样做呀?”有的说:“猫太会重新回到海里,找到美人鱼结婚” 有的说:“猫太他继续去旅游,来到了森林里找到了许多的好朋友”
又如在《转不停的小狗》故事教学中,文中提到,小狗和侦探转出了面包店就再也没有回来。这时孩子们都非常想知道他们究竟去了哪里?我们就接着说:“是呀!小狗他们去了哪里呢?老师也很想知道啊,如果你是小狗你觉得会转到哪里去呢?”于是我们的孩子就开始了异想天开的设想,有的说:“小狗转到了天上,白云亲热的对小狗说,你躺在我身上睡一会儿吧!”有的说:“小狗转啊转,转啊转,转到了海底世界,大鲸鱼张着嘴巴好象在欢迎小狗的到来。”„„
孩子们先从故事情节中进行了迁移,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逻辑推理,然后再运用语言表达出来,经过这样几个阶段,幼儿的思维就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概括的过程,做出一些有关的幻想或憧憬。这也恰恰符合了《纲要》中提到的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感兴趣的“点”,引导幼儿进入情境,设身处地地展开联想,创新活动内容。
四、联系生活常识对一些反常的现象进行提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由于新旧认知的剧烈冲突而造成心理平衡的打破,从而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失衡的心理状态即愤悱状态驱使幼儿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要充分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尽力打破孩子内心的平静,激起其思想的波澜,激发其内在的矛盾,使他的思维处于灵动、紧张、流动的状态中,产生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引起顿悟,产生灵感。在《换一换》的绘本阅读中,我们先给他们看一张:猫被小鸡吓跑的画面。孩子们觉得觉得非常奇怪,都想知道事情的原委,然后纷纷进行了猜测,猫怎么会怕小鸡呢?而后又出现了孩子意想不到的情节,结果出乎每个孩子的意料。故事这种夸张、荒诞、有趣的表现手法,激活了孩子那份童真。孩子们经常会问一些希奇古怪、幽默搞笑的问题,孩子们的探究欲望不断增强。
五、出示绘本故事的中心实物,围绕这些实物开展提问
幼儿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孩子们比较倾向于对实物的依赖,当看到某一物品时,会想到一些事情。在故事《鼠小弟的小背心》中我们先出示了一件小背心,让孩子说说这是谁的背心,这件背心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让孩子进行猜想后再进行故事讲述。先让孩子有创想的空间,然后再来仔细阅读绘本,感受绘本的独特魅力。
六、出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围绕物体之间可能的关系展开提问
孩子都有一定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在孩子身上不一定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丰富的想象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原因在于孩子的这种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需要得到培养和训练。丰富的想象力是通过直接、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就越丰富。
在活动中就经常把绘本中所要出现的两件物品放在一起,让孩子产生一定的联想,这不仅需要已有经验的积累而且事物之间的联系。待孩子熟悉和有一定基础后,我们可把两件平时不太相干的物品放在一起。如:“狐狸”和“鸭蛋”;“笔”和“毛线”等放在一起让孩子产生联想,推想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也就是让孩子们先创编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不仅锻炼了幼儿思维的敏捷性而且也发展了幼儿即兴讲述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我们认识到设疑提问的重要性,并深入理解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敢说、想说、会说。走进孩子那丰富多彩、曼妙无比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去体验、欣赏他们的语言,去理解、感受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去赏识他们奇妙而富有个性的想象;去欣赏他们用自己的眼光整合出来的神奇世界„„
第五篇:浅谈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方式
浅谈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方式
我们幼儿园从去年开始,也进行了一系列绘本阅读的专项活动,如安排我们老师到各区幼儿园参加了绘本阅读的学习,回来以后全体教师进行学习探讨,如:绘本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成语,老师是先让幼儿掌握这个成语再组织绘本阅读好呢?还是在阅读中学习掌握?最后老师们一致认为要根据成语的用途,如“欢天喜地、五颜六色、蹦蹦跳跳”用途广的成语可以先让幼儿掌握,一些较偏僻的成语可以在阅读中稍微加强一下。整个幼儿园洋溢着一种学习、欣赏绘本的良好的氛围,连家长有时去买书、借书,也会向老师咨询:什么是绘本?应该买什么绘本?那究竟怎样选择绘本呢?绘本阅读中要注意什么呢?园内更是开展了如火如荼的绘本教学比赛老师们精心绘制教学教具。
阅读绘本中的情感体验也需讲究氛围和意境,可以根据需要坐在教室的椅子上,也可以让孩子无拘无束地席地而坐,营造一种宽松的、积极的阅读氛围,拉近书与孩子心灵之间的距离,有时在欣赏绘本时播放一些音乐,更能产生与绘本共鸣的效果。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教师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全盘托出,要积极鼓励孩子边读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在第一次绘本教学中《猫头鹰喔喔呼》我就急于赶课程,没有做到给孩子充分思考回答的时间,所以导致重点不能明确。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注意当出现故事发展的高潮时,可以设计一些假设性、创造性的提问,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前,我们让幼儿阅读时,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儿讲述图意;或幼儿看图,教师边讲述图意,边让幼儿听着。其实,这不是幼儿在阅读,而是老师在讲故事。
自从接触“绘本教学”以来,我发现孩子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能力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专家告诉我们: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然而目前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填鸭式教学。因此,阅读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其实,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自由讨论。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鼓励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要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会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就会忽略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而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教师关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在对其他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幼儿,其实可以回答出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但是他们不愿意参与。由于教学活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幼儿回答得较为发散时,老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幼儿举手一个一个地来表达。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想应该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改变绘本阅读活动中提问教学的现状,使提问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