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学校家教知识培训1
家长会设计:
跟随孩子成长的脚步
陈大学区姜洼小学
活动目的:
1、让孩子主宰自己的家长会,使更多的学生在家长面前展现自我,增强孩子们的成功自信感。
2、通过家长会,使家长体验到孩子成长的幸福快乐,感受到为人父母的无尚光荣,进而增进对班级的信任与支持。
3、在汇报、交流、讨论等活动中使家长、学生切实从各个层面受到熏陶教育、促进提高。在充分保护每个学生、家长自尊的前提下,使每个人都带着希望而来,载着喜悦和收获而去。
活动准备:相关课件,照相机
活动形式:经验介绍式、亲子活动式、互动交流式 参与人员:学生 家长 科任教师 活动时间:大约90分钟 活动地点:五年级的教室 活动过程:
一、欢迎篇——学生致欢迎辞 男:亲爱的爸爸,妈妈,女:亲爱的各位家长,合:你们好!
男:等待你们时,焦急而兴奋;眺望你们时,紧张而欣喜。
女:走廊那头,是你们慢不下的脚步;走廊这头,是我们剪不断的企盼。男:摆一方桌,放一木椅,怀着草木皆知的感恩心,我们大声地说: 合:欢迎您,亲爱的家长!女:怀揣着望子成龙之心,背负着美好生活的期盼,您来到了我们五年三班的教室。男:在此,我们代表全班主任67名莘莘学子,对您的到来表示 合: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男:父爱如山,母爱似海。你们像大海一样宽广、深沉,容纳着我们的刁蛮和任性;
你们象丝丝细雨轻柔、细腻,滋润着我们的求真求知的心田。
女:在寒风凛冽的日子里,是您为我们打破冰天雪地,让阳光温暖我们的心房;
在骄阳似火的季节中,是您为我们打扇遮荫,给我们送来丝丝清凉。男:在我们漫长的人生之旅中,是您给予了我们关怀和启迪;在我们曲折的人生之途中,是您亲切的鼓励给了我们力量和信心。女:点点滴滴,一切一切,都是您。
男:没有您,就没有了家的气息,没有您,就没有了爱的延续!女:天下多少惊人事,莫过人间父母情!男:自古亲情感天地,涌泉难报父母恩!女: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感激!男:纸短情长,写不完的祝福!
合:我们唯有在心中默默感激,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是您最好的儿女!
最后,祝愿所有的家长身体健康,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
二、成果展示篇——看看我们的孩子有多棒
男:实验学校是家乡的一所名校,她是我们每名学生成长的摇篮。在母校的怀抱中,我们求真善美,明是非;我们会学习,有修养;我们负责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母校,是班级给我们插上了一双奋飞的翅膀,如今,我们全班76名同学正展开羽翼在七彩阳光下共同翱翔。
女: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您知道吗?我们长大了,我们进步了,今天,就让您坐下来静静地感受我们成长的喜悦吧。
1、读书汇报: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大量的读书活动。学校不仅要求我们重视读书,还给我们规定了读书的书目、时间、形式,我们不仅在特定的时间里读名著等必读书目,还在课前及中午上课前背古诗,成语,论语,读课文,记写书海拾贝等。校园里到处可以听见我们朗朗的读书声。
下面请听同学们的读书汇报。(分组背古诗,论语,解读成语,及名著阅读汇报。)
2、佳作欣赏:
写作是一项硬功夫,本学期班级中涌现出一批小作家。他们的作品或出现在报纸上、或出现在网站里,或在各项比赛中榜上有名。请欣赏几篇配乐作品――晚报刊出的《画小人》等。
3、才艺展示:
新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材,一个新时代的优秀少年,一定是多才多艺的。我们班可不乏这样的人才。瞧,他们来了:
(在学生的伴奏下,请学生歌唱,同时,书画表演的同学现场表演展示。)
4、亲子互动:一家三口人合作朗颂。
5、学生各科优秀作业展览。
6、大屏幕出示各项“班级名星榜”。
三、交流学习篇——优秀学生代表及家长做典型发言
女: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离不开老师,同样也离不开自己的伙伴。在我们的身边,的确有那么多同学的表现可圈可点,我们多想向他们学习啊。您知道他们是谁吗?
1、请同学汇报各方面表现出色同学的事迹。
2、请成功教育孩子的家长就孩子某一方面问题交流自己的经验教训。
四、互动评价篇——查看学生自评、互评记录,并留言
1、出示学生课前所做的各方面表现的自评、互评记录,请家长观看。
2、家长留言:一方面填写对学生意见;一方面填写对学校的意见,建议。
3、家长互吐心声,也可以与科任教师相互交流探究。
五、家教指导篇——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现在的孩子,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挑战困难的勇气不足,意志品质弱。作为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加强爱的教育、劳动教育,合理运用赏识教育。今天,就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这一问题,谈几点建议。
(一)规则意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话大家都知道,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要感悟与学习直线的耿直、“方”的端正;曲线的婉转、“圆”的包容。规则意识是从小培养的,是受用一生的。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词儿来说,任何时候都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就会出局。那么学校也有学校的规则。作为家长,您是否有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了?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了。
比如:学校要求下学后不在校门口买零食,目的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做有修养的人。而有的家长就高高举着糖葫芦,跷脚站在接孩子的队伍中,然后像迎接凯旋的功臣一样接过书包递上糖葫芦。
再如:我们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丢垃圾。而我们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扔纸,不去制止,似乎理所当然,甚至把自己在校门口接到的一些宣传资料也随手就扔在了地上。
又如:学校要求家长在指定地点接孩子,把车辆停放在马路对面,目的是规范放学秩序,保证学生安全,尽可能小地影响道路交通。而有的家长,推着车子或者就把汽车停在门口,孩子刚走到校门口,就急着喊出来,只顾方便自己。更有甚者,孩子听老师的话不提前出排,跟着队伍向前走的时候,咱有的家长就冲过防护线,像抢人一样硬把孩子拽出来带走了,让孩子很不情愿。说实话,当看到这一现象的时候,我们真的无话可说,只有无奈的笑了。我们学校学生数很多,我们很感谢大家对学校的信任。我们都希望实验学校越办越好,学生素质、家长素质越来越高。放学时,如果您能多走几步路,把车子停在马路对面,就能腾出更多的空间,给别的接孩子的家长提供方便;如果您能按照指定地点等候孩子,不上甬路的台阶,不把防护绳挤弯挤断,就能让后边的家长都能看到孩子,就能让孩子们行走的路更宽敞;如果您能在遇到特殊天气的时候相信学校会采取最适合的措施,您就不会不听保安劝阻强行挤进校园,冲进教学楼造成放学秩序混乱。实验学校是最好的,实验学校的学生家长的素质也应该是最高的。我们希望,实验学校的家长们,应该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榜样。如果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规则,那么不守规则的少数人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了;如果大家都能多一些正义感和责任心,那些混在家长队伍中小商小贩也不会有市场了,他们自然就不会再来捣乱了。
规则意识,不是靠学校的说教就能形成的,它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养成的,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我们要从正面去引导、教育孩子,要让孩子从小认识到,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才能有所成就,绝对不能让孩子从小就有投机取巧、走捷径的思想。
(二)责任意识
负责任,是一种美德,是优秀的品质。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从小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当孩子因为贪玩没写作业怕老师批评惩罚的时候,您如何对待?是帮助孩子撒个小谎说作业忘在家里了,还是让孩子自己去承担?
当孩子不小心做了错事怕受到学校处理的时候,您是教育孩子知错就改引以为戒吸取教训,还是帮助孩子寻找理由减轻责任?
当孩子损坏了班级或者学校公物的时候,您是教育孩子自觉赔偿还是想方设法不承认? 当您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您是教育自己孩子宽容大度、有错就改还是据理力争、丝毫不让?
当您的孩子不小心给别的孩子造成一些身体伤害的时候,您是教育孩子敢于承担,积极治疗还是努力开脱、减轻责任?
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样的事情都曾经发生过。可能一时一事,似乎我们占了便宜,实际上,无形中让我们的孩子形成了不好的认知:可以撒谎、可以逃避、可以推诿、可以不负责任。也许,您损失了一些钱财,但是您得到的,却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孩子的良好品质。事情虽小,影响巨大,值得我们每一位做家长的深思。
(三)爱的教育 现在的孩子,得到的爱源源不断,却很少懂得爱别人。孩子们是被大人宠坏了,溺坏了。爱的教育不可或缺。
首先,要教育孩子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才能爱父母家人、爱老师同学;只有现在懂得爱班级爱学校,长大才能爱社会爱祖国。
爱自己,要注重自己在同学、老师心目中的形象,时时刻刻塑造自己,不要随便破坏自己的形象。比如自习课不守纪律、比如经常和同学打闹、比如看不见值周生就在走廊跑跳逗闹、比如故意做一些小坏事(随手丢废纸、空水瓶;把卫生间的纸篓扣过来;往纸篓中小便;往便池或水池中倒垃圾;破坏桌椅、踩草坪、踩休息凳;往塑胶操场的下水道中塞垃圾等)。也许孩子认为这些无伤大雅,但实际上,这些行为已经不知不觉都刻画在同学的头脑中了。一个人在别人眼中形象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许多的小事的累积。不要自己毁自己。
还要学会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上学离开家门或者走进校园,孩子会不会和您说一声再见?见到老师,能不能问一声老师好?父母为孩子做事情,孩子会不会说一声谢谢?放学离开校园,能不能和老师说一声再见?同学有了困难,会不会主动帮助?
更要学会爱班级爱学校。班级的扫除工具坏了,能不能主动添加一个?班级窗帘需要清洗了,能不能主动完成?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筹谋划策,能不能主动出人出力?发现损害班集体损害学校的事情,能不能主动制止?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班级、爱学校,做班级、学校的主人,有主人翁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是大爱的体现。
(四)劳动教育
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是等现成的,劳动能力越来越弱了。家务事不会干,甚至自己的事情都不能自己做。学校能培养孩子劳动能力的地方,主要就是卫生清扫了。作为家长,不愿意孩子因为早晨扫除耽误了写早自习作业,心疼孩子在冬天的冷风中早早来到操场扫除。所以,很多孩子在做值日生的时候迟到。家长可能认为晚到一会儿没什么,实际上,不但孩子对劳动没有了正确认识,还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劳动是一种能力。希望各位家长,要有意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支持孩子扫除,督促孩子不迟到,教育孩子认真完成清扫任务。另外,平时在家里,一定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不要让孩子成为只会学习的机器。
(五)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大力提倡的观点,并得到了学生广泛的认可。作为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进步的潜能,要常用鼓励、赞美的语气,用启发引导的交流方式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和变化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多给孩子一点信心,从而激励孩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对于成绩差的孩子,家长不能一味地泼冷水,不能总是求全责备,更不应该放弃。要让孩子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要鼓励点滴进步,提高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只有孩子有了小成功的意识,他才能有可能去争取大的成功。
1、从爱孩子到懂孩子,用心沟通。
自然界中的爱都是为了会聚,唯有对子女的爱是为了分离,不论我们对孩子倾注了多少的爱,都不会想孩子将来能来报答我们或者留在我们的身边,这是一种奉献的、无私的爱。认为给了孩子的一切物质需要就是爱孩子,但这样的爱却是不可取的。考虑过你们的教育方式孩子能否接受,你们又是否了解孩子的需求呢?现在的孩子是高智商、高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只要你否定了他,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可能做好事情的,孩子也讨厌用别人的优点来和自己作对比,因而我们要知道怎样去爱孩子。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什么话都会听他讲,会问他今天学得怎么样,开不开心,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等等。为什么孩子长大后却不愿意跟父母讲这些了呢?这应该和我们长期错爱的教育方式有关。孩子长大一些了,我们做父母的反而不会有耐心倾听他讲话了,或者他一讲话我们就嫌他烦了,觉得他讲不出有意义的内容。这是因为家长没有真正跟孩子沟通,不能深入到孩子的心中去,也就不能真正懂得孩子的需要。
2、强化优点,淡化缺点,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不断强化,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作为父母,我们应尽量地挖掘孩子的优点,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当父母经常指责孩子的时候,孩子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心情会烦躁起来。这些负面的东西多了,孩子就难有乐观的心态,他们会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而否定自己。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在孩子细微的改变上,表扬他的进步,让他尝到被肯定的甜头,孩子才会继续进步下去,对于孩子的过失,应该从关心的角度给予安慰、激励和鼓舞。法国教育家第惠斯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提升激励和鼓舞。这种饱含着情感的激励和鼓舞,对于每个孩子的人格尊严都是有价值的,都会对他们产生令人欣喜的力量。
3、赏识孩子,让孩子体验成功。
成功的体验会促使一个人永远向上,一个人的成功经历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成就感就越强。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会按孩子的成长规律去教育他、赏识他,在孩子长大时却不能这样做了。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工作的更加繁忙,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更加繁重,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遇到高兴的、烦恼的、无助的事情跟自己说都没太在意。久而久之,孩子遇到什么事情都不想跟父母讲了。
很多父母也希望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来进行教育,但现在用感觉又很别扭。的确,太长时间没有用了,突然用起此方法,双方都难以接受。在这里不妨给大家介绍一个方法,就是创设一个让孩子体验成功的环境。比如,孩子把家里的东西乱丢,自己的房间乱糟糟的,我们可以把孩子叫到跟前对他说:“你感觉现在家里如何?”他会说“很乱,像垃圾场。”再问他“我们的家都像垃圾场了,那该怎么办?”他会说“收拾收拾呗。”那么我们让他自己去整理房间。他可能会问为什么让他去做,这时我们可以告诉他“等你整理完房间我再告诉你。”等他清理干净后我们可以让他说说前后的感觉有何不同,他会说现在干净多了,这时我们再来肯定他的劳动成果,表扬他的行为,让他体验到劳动后的价值,就会自然多了。赏识让孩子有成就感,赏识让孩子更快乐,赏识让孩子越来越好。
4、捕捉教育契机,提升孩子的是非判断力。
人们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战场上,一个好的指挥员总是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机会,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我们的教育工作虽然不是在打仗,但同样也需要抢时机。再举个例子。一个孩子通过努力后,当了班上的一个值日组长,回去后很开心地跟父母说,没想到得到的却是父母这样的回答:“才当上值日小组长就这么开心,距离班长还远呢。”可能我们的目的是想刺激孩子更加努力别骄傲,但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当他的满心欢喜换来的是一盆冷水或者是漠不关心,甚至是嗤之以鼻时,试想一下这时孩子的心理吧,孩子还会满怀信心地去学习吗?其实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教育孩子的时机啊!如果能好好的利用,便很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应该这样说:“你很棒,这是你努力的结果,也是老师对你的认可和父母对你的支持,再继续努力,可能咱还会当个中队委员呢!”这样孩子听起来心里就甜滋滋的,有努力的目标,也知道此机会得益于老师和家长的付出,而不只是自己的功劳。对孩子来讲教育无大小事,只要我们始终用一颗爱心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捕捉任何一次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将孩子“性本善”的一面引导、发挥出来。这样的孩子心善、语善、行也善,用善来指导自己、判断事物,孩子的适应性将很强、判断力也很好。
赏识孩子是让孩子在轻松中接受教育,在快乐中修正自己,赏识是孩子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和水,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赏识也不是万能的,恰当的赏识让孩子如沐春风,不恰当的赏识却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啼笑皆非,因而在赏识教育中,应该注意好以下的问题。
第一,赏识要有良好的心态。在对孩子的赏识中要没有情绪,但要坚持原则。孩子错了,应当给予指出来,孩子知道了就可以,不能带有情绪来指责孩子。但如果孩子答应了去做某一件事而没有去做,比如说写完作业再去玩,但最终是没写作业就去玩,这时就应该严厉的批评、甚至惩罚,这就是坚持原则。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解决,做不好就要承担责任。第二,赏识应具有连续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谁都不喜欢,对于孩子来讲,最难捉摸的是父母的骤然转变,孩子会在父母忽左忽右不断变化的教育里面感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所以对孩子的赏识要能持续下去。赏识几天后就不赏识了,孩子会认为父母是在作秀,这时再赏识下去就难以实施了。
第三,赏识要懂得配合。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环境,其中影响最大的人是父母、老师,最主要的环境是家庭、学校,那么老师与父母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老师要跟学生讲父母的辛勤劳动是多么的不简单;作为家长的也要跟孩子说老师是多么的不容易,也就是相互地推崇一下对方。夫妻间的配合也一样,要齐心协力、积极改变现状,孩子则会在老师、父母共同的努力中感到安全、温暖和希望。
简单地说,赏识教育是一种没有情绪,没有功利,不求回报的爱的教育;是一种积极心态的教育;是一种坚信孩子“行”的信念教育。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赏识教育也是对孩子进行美德教育的一种方法。
(六)向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10个最佳时机
1、新学期开始的时候
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能力,此时父母因势利导,当会“旗开得胜。”
2、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
父母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3、孩子感受委屈的时候
父母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父母的告诫了。
4、父母与老师交流的时候
父母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指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地“告状”。
5、孩子有困难或遭遇失败的时候
父母不应训斥,而应肯定成绩,对孩子不足之处给予点拨,帮其走出“困境”。
6、孩子有较大过失的时候
这时父母的理解、同情、体谅是孩子最需要的,很多时候,循循善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7、孩子对某些事物心怀浓厚兴趣的时候
父母应积极支持、鼓励,推动孩子去寻求知识,激励孩子深入钻研。
8、有较大集体活动的时候 这是教育孩子遵守纪律,为集体争光,培养集体观念的极好时机。
9、他人取得成绩的时候
孩子往往会暗下决心“我也要做出成绩”,父母要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提出适当目标要求,使其一时热情变为持久的行动。
10、外出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候
一般,孩子都喜欢听好话,不愿在别人面前现丑,所以这时应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客人面前“揭短”,多谈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恰当提出希望。
六、班主任总结
各位家长朋友,您的孩子需要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更需要您的配合。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成功的家长,为了您的孩子的未来,请反思您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为了您的孩子的成长,请您多给他们一点关注,多为他们的成长作些准备。
向各位家长推荐几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爱的教育》。
最后让我们再次祝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求真善美,明是与非;会学习,有修养;负责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谢谢大家!
第二篇:6姜洼小学家长学校家教知识专题培训(七)
陈大学区姜洼小学家长学校“家教知识”专题培训(六)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
“什么时候你跟孩子的关系是好的,你的教育就是成功的;什么时候你跟孩子的关系是糟的,你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孙云晓
长期以来,一部分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怎么管教孩子,怎么管住孩子,怎么给孩子下指令,怎么让孩子听话,出了问题怎么对付孩子等等。其实这是家庭教育的误区,是家长忽视良好亲子关系的结果。
家是生命的摇篮,是人格养成的地方,也是个人终身依靠之所在。家庭是一个小型社会,有它的社会秩序、隐秘的规则、微秒的用语、封闭的生活风格和思考方式,外人不易一眼看穿。家庭除了由丈夫、妻子、子女各个家庭成员所构成外,也由夫妻、亲子、手足等个次系统所构成,而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家庭教育中两个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人们形成的第一个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非常大。
一、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的相互作用
(一)亲子关系的特点
1、亲子关系的不可替代性
亲子关系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外学者研究发现,不仅兄弟姐妹关系具有不可替代性,亲子关系也具有不可替代性。从人的社会化角度来说,亲子关系的作用是不可弥补的。
2、持久性
亲子关系一经产生,就具有持久性,这是任何外力也无法改变的,并受到一定的法律确认和保护。亲子关系不像夫妻之间的关系那样可以通过法律而解除,即使夫妻离异,不抚养孩子的一方依然不能解除与孩子的关系。
3、亲密性
亲子之间有着天然的骨肉联系,包含着生命延传的深刻内容。父辈在抚育子女的过程中体验了自己的神圣职责,内心获得了充实与完善,子辈在父母的抚育下获得了成为社会人的基本条件。亲子关系是人生最初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发展其他社会关系的基础。
(二)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的相互作用
家庭教育是家庭中主要以亲子互动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在父母作为教育主体按照一定的期望和目标,以一定的教育方式教育和影响孩子的同时,也作为受教育的客体从孩子的言语行为中获得影响和教育。
既然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只有在彼此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家长在展示自己的教育目标时,也要考虑子女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孩子的兴趣特点,不能仅仅从家长自己的角度出发。亲子关系毕竟体现的是双方关系,如果其中一方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家庭教育就不会顺利进行。
1.良好亲子关系的作用
(1)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保持良好亲子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产生教育效果。有时候,孩子听家长的教诲,不只是在听家长说的话,而且也在看家长的肢体语言,孩子从家长的说话语气,表情神态,一举一动中,读到的信息会比听到的内容多,他们会体会到家长与他们的互动方式。孩子从家长那里接到的信息只有被孩子心悦诚服地接纳,他们之间的亲子互动方式才是和谐的、融洽的,这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就谈不上成功的家庭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2)良好的亲子关系会增强孩子对家长的信任
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依赖,而是平等——平等对话;不是压制,而是尊重——尊重人格;不是控制,而是自由——有表达的自由。在这样的关系里,家里没有什么禁忌,孩子能够畅所欲言,能大胆发表个人的意见,哪怕做错了事,孩子也知道不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亲子关系好的家庭里,孩子过得很轻松,孩子跟父母像朋友,孩子特别信任父母。如果在亲子关系不好的家庭里,孩子无形中处在一个不敢表达情感、不愿意进行良好沟通的氛围和环境中,孩子回家有话不敢说,在外面出了问题也敢让家长知道。“我不对你说是因为我不信任你”这是孩子内心真实情感的自我表白。
与孩子关系好的底线是什么?底线就是当孩子遇到麻烦和危险的时候能够对你说,敢于对你说。
童话作家郑渊洁说过一句话:什么是合格父母?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儿,孩子都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你。这就是合格父母的标准。郑渊洁说:孩子出了问题,为什么不愿意跟父母说?不是不愿意说,而是不敢说。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营造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维护 2 亲密的亲子关系比什么都重要。
(3)良好的亲子关系会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接纳自己,转而接纳他人。亲子关系密切而温馨,会让孩子感到安全,孩子也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如果父母拒绝与孩子结成亲密的关系,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不能适应社会,也就谈不上安全。
有安全感的人,不会太在意别人的负面评价,他们能够将人和事分开,就事论事。别人提意见,他们会理性地对待,而不会把它看作对自己整个人生价值的否认。缺乏安全感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会感到所有的不同意见都是在攻击他个人、在否认他的价值,所以他们会表现得不能容忍他人的意见,这也是他们保护自己的手段。
2、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
“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关系。”——教育专家李子勋
改善关系,并不是去讨好孩子,也不是一味地认同他,而是要把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家长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分开,比如学习,和亲密关系是两回事,家长不要经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就不是我的儿子”、“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等类似的话。
家长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是一条隐蔽的信息链,虽然是潜在的,却是重要的。比如人们在公司和老板说话,表面上是和老板在汇报相应的工作,实际上你的内心在期待老板对你的态度,对你关注的方式。
(1)要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们往往过于重视教育的正确性,而忽视了有效性,忽略了亲子关系的温暖与激励作用。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给予孩子的教育都是“正确”的,但有效吗?当家长说教的时候,孩子是否听进去了?还是把头扭到一边,或者以沉默抗拒?甚至把门关起来?
一个永远正确的父母是非常可怕的。要使教育有效,最重要的不是怎么教育孩子,而是要先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建立富有丰富情感的亲子关系。
(2)要做一个善于沟通的家长
“关门现象”:孩子一回家就把门关上,也不跟你交流。你多问一句他嫌你烦。关门,其实是孩子的一个表情,表达的是“别理我,我不愿意跟你说话”。“我不想听你说,别再唠叨。”因此,孩子成了家长“最熟悉的陌生人”,虽天天见面,却不知道孩子的内心世界。
为什么关门?因为在家庭的对话中,家长往往不是父母,而成了道德的评判者、喋喋不休的说教者、永远正确的建议者。这使得家庭对话充满说服、威胁、控制与建议,其实它们都是沟通的绊脚石,阻碍了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孩子会感到,家长的反应是对他们感受的不接纳,他们只好闭嘴、或为自己辩护、或充满愤怒。
事实上,孩子在遇到问题、情绪出现困扰时,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教育家,而是能了解自己、关怀和包容自己的父母。
家庭教育,不是空洞地说教。一般来说,父母是否善于理解孩子的思想情感,是否善于与孩子沟通,是否能够敞开心扉理解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决定性因素。亲子之间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不是说服,而是沟通。
二、透视孩子的生存空间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孩子无形的生存空间。由于这个空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有足够的智慧才能看得见它的存在。
1、亲子关系中的互动模式
当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彼此双方就会形成对对方固定的印象和看法。当一件事情发生时,双方都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按自己对对方的印象和看法来预测对方的行为反应,然后再根据这个预测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左右孩子行为的关键因素是以往的生活经验在孩子头脑中形成的对家长的印象。同样,家长对孩子的固定看法,也决定了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家长与孩子双方都会根据这些预先存留在头脑中的“东西”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我们把这种现象表述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即“亲子关系”。
2、亲子关系对行为的制约作用
家长与孩子之间形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行为起着核心的制约作用。它就象一条看不见的绳索,规范或束缚着孩子的行为。
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正常的,也即家长与孩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支持,那么孩子的行为表现正常,他的外在表现为对人有礼貌,听家长老师的话,学习自觉、好学上进、体贴关爱他人等等。
如果家长与孩子相互猜忌、缺乏信任、相互敌视、关系冷漠、彼此误解、相互奴役,那么孩子的行为就一定扭曲,外在表现可能是不听话、看电视没完没了、上课说话、对家长的批评有逆反心理、与老师顶撞、上网吧或经常与同学打架等等。
家长与孩子之间形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生长的无形生存空间,如果这个空间是宽松正常的,那么孩子会健康成长;如果这个空间狭窄扭曲,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一定会受到阻碍。
3、亲子关系对语言理解的作用
如果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出现问题,孩子不信任家长,不相信家长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是为自己好,那么孩子就无法正确理解家长说话的正面意义,这时家长说的尽管都是真理,可是孩子根本就不会按你说的去理解。
如果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出了问题,那么孩子的教育就一定会出问题。在与孩子的关系上,家长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其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起着决定性的支配作用。如果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家长应该负全部责任。
三、亲子关系中双方地位的特性
(一)亲子关系中的主导性
在亲子关系中,双方地位只有两种处境:一是势均力敌,一是强弱分明。虽然有所侧重,但最多的是强弱分明,父母明显是强势,孩子是弱势。形成的关系就是领导和部属的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孩子是被保护和被监督的对象,而监督和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这足以说明孩子的被动地位。可以说,父母的监督和保护能力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成长状况。
孩子到了三、四岁,开始上幼儿园学习。孩子没有自己选择的能力,选择老师、学校都是父母的责任。孩子没有能力说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同学。现在的孩子四岁开始就选择特长培训。专业是家长说的,老师是家长选择的。同样,现在的培训班也是鱼目混珠,父母的眼光决定了孩子学习的效果和前途。搞过美术教育的人知道,在美术教育上有两种观念,一种是好看就是美术,一种是不一定好看,但有故事和个性,有思考。很多家长选择的是好看但不动脑的模仿绘画,认为美术就是画面好看,孩子被培养成只会听话的机器,孩子即使不喜欢,也不会反抗,因为父母认为是正确的、好的。而在另外的以孩子的认识和思考为主的绘画中,因为画面效果不好看,父母认为不好,就要求换班级,结果,孩子很喜欢这样的教学,可是他自己却不能做主。
到了七岁,孩子上一年级,在课堂上由于犯“错误”,被老师骂成“小笨蛋”。孩子不敢去跟老师争辩,他只能告诉家长,父母就是他的依靠。在很多情况下,孩子的做法按照孩子的理解方式可能是合理的,在成人那里就不一定是合理的。同时,孩子不能争取、也 不敢争取表达自己感觉和认识的权利,而父母才有这个能力,所以父母是主导的。
在企业,领导的思路决定了企业的成功或消亡。同样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决定了孩子的成长、健康与快乐。
(二)亲子关系中的不合理性
1、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
【故事1】有个孩子,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奶奶那里,由奶奶代管。孩子在5岁的时候,父母读完研究生课程回来接孩子一起住。一天晚上,母亲给孩子讲了个大灰狼的故事。结尾是小兔子把大灰狼给赶跑了。孩子最后问:“为什么大灰狼是不好的?,母亲很生气,觉得这种问题孩子都不知道,一个耳光打过去“那还用说?”
这是典型的家长站在自己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教育孩子的案例。
2、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
同一件事情,不同父母的处理以及这种处理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案例】两个男孩为一件小事打起来,双方互不相让,最后都带了点伤。当两个孩子各自回到家,父母看到了伤。
A父亲:你怎么这么笨,打不赢他吗?你可以用石头砸他呀,还可以用你的皮带打,我的儿子怎么可以被人欺负?明天我看着你和他打一次。
B父亲:一点小事犯不着打架,伤了人对你对他都不好,以后让着点,学会和人友好相处。
点评: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爱。无论父亲怎样处理,在父母的意识里都是在爱自己的孩子,都是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者说都是为自己的孩子好。由此父母用自己的意识来解释“爱”这个字。而这个自我意识却把孩子引到了不同的地方。因此,爱就有了很多种解释和表现。打是爱,骂是爱,纵容是爱,虐待也被解释为爱,管教是爱,严格是爱,溺爱也是爱。总之,所有父母对孩子的行为都是“爱”孩子的。
3、以社会为中心的教育
生活中,我们不反对社会中心性教育,本来孩子的成长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但孩子的发展有顺序性。现在的家长过早地教育孩子适应社会的要求,包括很多父母让孩子分享、独立、懂礼貌、尊重成人等。这些能力和规范需要教给孩子,但应该遵循孩子发展的顺序性。
(1)分享。在孩子中间尤其是很小的4~5岁的孩子,经常会因为争东西玩或者吃而 6 打架、哭闹。家长会很着急地“教育”孩子哥哥应该让弟弟,男孩子应该让女孩子。中国古代经典故事“孔融让梨”是家长的法宝,百讲不厌,而孩子依然不懂。孩子的脑子里只要那个玩具,那样东西,他们没有那么理智,他们还不懂得“分享”。
(2)独立。真正的独立性的成长要求来自12~18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不愿意家长干扰他们。只要孩子心理有安全感,任何时候他都是独立的。独立不是身体,而是心理。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即便到了成人,他也很难独立成长。
(3)懂礼貌,尊重成人。教育孩子懂礼貌、尊重成人,实际就是教育孩子对自己的感觉和情绪说“不”。孩子的感觉比成人敏感得多,情绪也很放松,不懂得控制。当孩子不喜欢某个人或某种感觉时,他会很直接地表达出来,不会压抑。
四、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有效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
1.使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
与孩子的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家长讲的话,孩子无法理解,那么沟通就是无效的。有的父母经常用一些不清晰、不明确的句子对幼小的孩子说话,有些父母看不惯孩子某些行为时,爱用一些反话,讽刺的话,这样做容易给孩子造成误解,从而不理解家长说话的真实含义。
2.使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
聊天——把要教育的道理融进去;讲故事——从故事中领悟道理;游戏中沟通——因为孩子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拟人化说话方式——拟人化的语言容易被孩子接受,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会根据自己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和感受。
3.多用描述性语言代替批评、命令
描述性语言是客观的、冷静的,不带家长的不良情绪,也没有强烈不满和攻击性的字眼,容易让孩子接受,可以避免互相指责和埋怨,让每个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该做什么”上面。
4.说出自己的感受
孩子做错了事,家长生气、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家长只生气、指责,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人在生气时,只会指责对方行为的错误,不一定知道他的错误会给他人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可以说出对事情的感受,让孩子了解家长的心情和感受。例如:
A做法:“你真烦人呀,一边去,能不能不烦我呀!”
B做法:“妈妈今天上班非常累,腰也痛,脚也酸,能不能改天讲呢?我知道你一定会体谅妈妈的。”
5、多向孩子传达积极的信息
当一个人不小心犯了错误时,别人再不停地抱怨他,传达给他负面的信息,除了会使他的情绪越来越糟糕之外,根本不会有其他方面的作用。亲子沟通更是如此,家长要想更好地与孩子沟通、要想让孩子愉快地与自己合作,就要用积极的信息代替过激的言辞。
对孩子“怎么说”与“说什么”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说什么,一般是内容,可以很快订下来要说什么,而怎么说,却要脑子里多琢磨。因为同一个内容有不同的说法。要懂得使用语言技巧来化解僵局。
尊重是相互的,父母对孩子说话时要尊重孩子,不要让那些负面语言脱口而出,同样孩子也需要尊重父母。
(二)促进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技巧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首先要改善亲子互动模式,其前提是家长必须和孩子有足够的互动。可有的父母说不知道怎么才能和孩子一起活动。自己喜欢的孩子不喜欢,反过来也一样。其实在家庭生活里,有很多机会能让亲子双方一起动起来。
方法一:安排黄金时间
每周安排一次或以上的“黄金时间”,在那段时间里,家长与孩子共同选出某一项活动一起去做。其中包括四个步骤,一是共同挑选活动。二是双方订下“黄金时间”的“约会”时间。三是家长用嘉许、描述、接触等新的行为模式,避免质询、命令、批评的模式。四是活动结束后,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个人的观察和感受。
也可以每天固定交流时间,形成习惯。
方法二:安排 “太空时间”
这是家长和孩子共度的特别时间,可以有意郑重其事地告诉孩子,这是太空时间。要求是:双方要把所有不愉快的情绪抛开,就像坐火箭去了太空,把所有不愉快的事留在地球上。孩子可以毫无拘束地说出心里话,而家长亦可毫无保留地献出关怀、支持和爱,目的是不要为原先存在的情绪或态度形成隔膜,使亲子关系中断,让孩子感到无助。
方法三:孩子不说,家长主动说
有时,为了引导孩子说话,家长在提问时可以使用一些技巧,如用比较选择法来问。假如家长想打听孩子在班上是否受人欢迎,人缘怎么样,可以这样问:“你更喜欢A同学还是更喜欢B同学?”这要比“你喜欢A同学吗?”要好。如果家长想了解孩子喜欢哪个老师,你问“你喜欢张老师吗?你觉得张老师怎么样?”不如问:“在你所有的老师中,你最喜欢哪个老师?第二喜欢的是哪个老师?第三喜欢的是哪个老师?”这样的问法可能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回答了。
方法四:向孩子传达家长的爱意
也许有的家长奇怪,难道还有家长不爱孩子的吗?家长绝大多数是爱孩子的,这是人类的天性。但是家长要注意:家长爱孩子是一回事,而孩子能否感受父母的爱是另一回事。
中国人的感情比较含蓄,不习惯于情感的表达,尤其是父亲,尽管家长爱孩子爱得很深切,但是孩子却感受不到。
方法五: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家长可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中国家庭或许不太习惯这种形式,但是如果能形成惯例,家庭会议对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是非常有效的。家庭会议既可以是严肃的,也可以是游戏式的,它并不拘泥于形式和内容,只要家庭内的事无论大小,都可以通过“会议”这一渠道来沟通决定,关键是要全体参与,人人发表意见。
第三篇:家长学校培训学习材料 1
家长学校培训学习材料
1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13:48
家长学校培训学习材料
第一讲 内容:1.习惯养成要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
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首先要相信儿童,要把孩子放在主人的地位去思考问题。有的家长要么过度保护孩子,要么过度死板的要求孩子,这样做,一方面可能使孩子受到过分的限制,能力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另一方面,孩子也会在过分的限制中,厌恶习惯,逃避习惯的培养。而父母这时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你不行,你不能。人的长成是各种能力缓慢生长的结果,成熟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也要正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长”则同样违背孩子的生长规律。儿童时期的意义就是生长和发展的时期。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为了成人生活的造诣,而不管儿童的能力和需要,是一种自杀的政策”。我们过分的关注了孩子生长的结果,以致忽视了生长的过程。
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还要 深入了解孩子,根据他们的天性培养习惯。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就是要用适合孩子的方法去培养,个性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智能组合等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得用不同的方法。还要让孩子多参与,这是最重要的一环。
2.习惯养成要注重第一次
要注重孩子的第一次,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有例外。即使习惯养成了,父母也要特别注意,不要轻易应诺孩子做改变习惯的事情。父母的心情的好坏不应对孩子的习惯有例外。
3.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4.习惯养成要按层次进行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7岁,儿童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因此他们能够分清自己的左右手。直到7岁左右他们才能分清站在他们对面的人的左右手;第二阶段,7~9岁,儿童能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分清左右空间关系,形成直观表象,并能初步掌握左右方向的相对抽象性,但对非直观、抽象的空间关系还比较模糊;第三阶段,9~12岁,儿童能够形成左右方位的抽象概念,能根据表象、记忆建立空间关系。因此儿童从小到大,对空间和距离的知觉是逐渐完善起来的。
习惯养成要讲究科学性,要按科学的规律去培养孩子的习惯。首先,父母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依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孩子的习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还要在培养的过程中注意个体的差异,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要考虑到孩子的性格特点。
培养孩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
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是指比较稳定的,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将有利于孩子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身体健康,同时还有助于家长减轻负担,促进家庭教育效益的提高。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上课专心听讲,课前预习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等方面。当孩子坐在课堂上专心地听讲时,大脑皮层相当区域就会产生一个与当时智力活动有关的优势兴奋中心,这就是注意,能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孩子学习效率就高,反之就会事倍而功半。
为了提高听课效率,学生的课前预习显得十分重要。它可使孩子及时发现自己的弱点,变被动为主动,还可让孩子发现新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使孩子增强自信心,在听课时具有心理优势。在预习中没弄懂的问题会在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询问中找到答案。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并及时订正的习惯,有利于及时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及时地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改正。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促进孩子身体健康
6~12岁,这是儿童以游戏为主导活动转向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童年期。虽说童年期儿童身体发展相对稳定,但骨骼正在生长发育,骨化过程未完成,小肌肉群的发育还未完成。儿童神经系统发展较快,控制能力差。由于儿童存在以上特点,因此,培养孩子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防止孩子精神过度疲劳,都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
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让孩子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合理地安排好学习时间,使其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孩子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去。有经验的家长会根据自己孩子的体力、能力和性格差异来安排他的学习时间。一般低年级儿童,家庭学习时间以30~40分钟为宜,而高年级学生可用1小时左右时间来安排自己的家庭学习活动,中间可以休息一会儿。家长若发现孩子边学习边开小差,或抓头挠耳,或东摸西摸,眼睛四处张望,便应及时进行调节,让他休息片刻,看看周围绿色,使身心愉悦。
学习中的读写姿势、用眼习惯也很重要。要坚持做到“三个一”,即写字时手离笔尖一寸,看书时眼离书本一尺,坐在桌边身体离桌有一拳。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姿势正确,腰不弯,背不驼,有利于孩子正常生长。教育孩子走路时不看书,光线昏暗中不看书,躺着或乘车时不看书,阳光强烈时不看书,都能保护孩子的视力,使孩子健康地成长。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普遍愿望。为了使孩子学习成绩拔尖,能成为尖子学生,许多家长不惜自己花大量的时间去辅导和“陪读”,弄得筋疲力尽,苦不堪言。还有的家长不惜用重金为孩子选择好的学校,谋求好的老师,真可谓用心良苦。其实,这些都是外在因素,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如同给了孩子一根学习的拐杖。有了拐杖,孩子就能自己攀登知识的高山了。后天培养和教育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从孩子入学起,就注意培养他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都应该由自己来解决。按要求做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后,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使其父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第四篇:家长学校培训材1
家长学校培训材料
时间:2013.8.13日
地点:晨会室
参加人:全体家长
主讲人:姜波
内容: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有的学生总是说“我不行”、“我不会做”、“以后再说”-----这些话老是挂在口头上。由于孩子总觉得自己无能,所以无论遇到什么事,也不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都认为自己不行。所谓自信心是指人对自身力量作肯定性评价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具有一定的自信心,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首先,要鼓励孩子不怕失败勇于开拓的行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都应放手让他做,千万不要包办、代替。交给孩子办的事,就要相信他能办好,要使孩子感到家长完全信任他,他自己从一开始就充满自信心。
其次,要引导孩子从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家长要适当地引导孩子去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完成一些力所能及、既不太难也不太易的任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欢乐。再次,要帮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长处。自信心不足的孩子,一是判断错误,没有认清自己的有利条件,忽视了自己的长处;二是比自己条件好的人比较,从而觉得自己不行;三是意志不坚强,怀疑自己的能力。要使孩子懂得,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勇气与信心。最后,家长可以教会孩子运用积极性的自我暗示来提高自信心。
(二)如何控制小孩的不良情绪情绪是一种防御本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生存竞争能力,遭遇危险是“战”或“逃”,关乎生死存亡,这在远古时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但在当今文明社会,该防御本能的过分运用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冲突。
情绪是一种本能的能量,情绪作为一种能量是有积蓄效应的,积蓄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发泄。小孩情绪不稳定的常见成因(1)父母感情不和,得不到关爱。常得到爱的抚慰的人,会较具有同情心。缺乏爱的人会更具暴力倾向。(2)缺乏安全感,感觉被忽略的人会通过情绪暴发来引起他人的注意。(3)受约束过严,学习压力太大。(4)过分溺爱,过分迁就形成特定的行为模式。(5)过分自卑,极爱面子者易发脾气(反向)。(6)怕被欺负,过分戒备,过分敏感(过敏)。(7)有时愤怒或暴力是达到控制事态的捷径(以暴易暴)。(8)大多的体罚和责备易转移到同伴(迁怒)。(9)父母本身情绪不稳定(感应)。(10)体息时间不足。(11)娱乐游戏不够。游戏、体息有松弛和平衡心理的作用,也是小孩主要的运动形式。(12)模仿卡通片、电子游戏的攻击行为。(13)仇恨嫉妒。(14)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想要但得不到时。(15)我意识太强、自我澎胀者。(16)品行障碍(反社会、对立违抗型)。(17)精神发育迟缓。(18)多动症。会员限时特惠最后一天,文档免下载券特权立即送如何控制小孩的不良情绪(1)针对成因,有的放矢。
(2)角色扮演,扮演冲突中的另一方。(3)将骂别人的话用在自己身上(心理游戏)(4)交互抑制原理,一个人不能在同一时间产生二种不同的情绪,喜与怒不能共存,引导出欢喜的情绪,愤怒自然就平息。
(5)深呼吸,放松训练。(6)想像某个你钦佩和尊敬的人面对与你相同的困境时会有什么反应。(7)寻求他人支持,向人倾诉。(8)将愤怒的情绪改道渲泄。(9)转移注意力。(10)千万别教孩子在受欺负后打自己反击战。(11)迅速带离冲突现场。
(三)理解孩子的感情有的孩子,当他们看到欢蹦乱跳的小鸡突然死去的时侯,会难过极了。他们会伤心地大哭起来,甚至会十分认真地为小鸡举行一个隆重严肃的葬礼。还有一个孩子,她的小鱼死了。她难过地把它埋葬,甚至在墓前还立了一个墓碑,自己每天要到那里去行礼、默哀„„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要漠不关心,更不要有丝毫的讥笑的表示,而应该尊重孩子这种感情,对他们的这些做法表示理解和支持。因为这时你尊重的是孩子的自主决定,理解的是孩子的爱的感情,支持的是孩子的带有雏形性质的高尚行为。
同情心,是非常宝贵的一种情感,它是许多高尚情感的基础。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不能用抽象的道理,而应以情感教育为主。今年2月23日,清华大学一高材生用硫酸泼向北京动物园的黑熊,造成5只熊不同程度受伤,消息传出,社会上一片哗然。该学生生长在单亲家庭,是母亲所有的期望,也是母亲关注的焦点。但是母亲对他的管教过度,限制了他在心理上的成长,出现了心理偏差,导致过分的举动。这件事充分说明对孩子从小进行情感教育是多么重要,而让孩子从小拥有同情心,则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孩子们热爱的故事爷爷孙敬修,就是这样从同情心出发,培养教育幼小的孩子的。有一次,他看见几个小朋友正在几棵小树旁边淘气地玩耍,有的用力摇树,有的用脚踢树,有的甚至折断树枝„„这时他十分生气和着急,但他没有马上去讲些道理,更没有大声喊叫,而是轻轻地走到小树旁,把耳朵贴在树干上。孩子们一见老爷爷的这个举动,立刻都好奇地围拢过来。这时,故事爷爷孙敬修就对小树喃喃地说:“小树啊!你疼不疼呀?是不是被踢伤了?是不是被摇晃得头晕了?是不是你的小手被折断了?你不要伤心,我来给你按摩,我来给你包扎。”这时,小朋友的脸色都变了,难过地对小树说:我们错了,我们只知道自己玩得痛快,把你给害了„„你不要伤心,我们来帮助你。孩子们有的去抚摸小树,有的慰问小树,给小树唱歌,有的急忙从家里拿来纱布给小树包扎。孙敬修能够理解孩子的感情,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在家庭中,家长应该特别重视对孩子情感的理解,尤其在孩子的幼小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孩子与他人的交往,情感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家长首先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各种情感变化,不论是由忧变喜急剧变化,还是“晴转多云”缓慢发展,都不应单纯地依据孩子的语言表述进行判断。其次要认真地发现情感变化后面的真正原因。例如遇到挫折的孩子由忧变喜,到底是因为增强了自信心,还是发现了暂时躲避的方法,或者可能是找到了不正当的窍门,必须
要认真分析。家长要和孩子进行交流,这时仍然要十分重视自己的情感表达,也就是做到“通情达理”、“语重心长”。当然,孩子在慢慢地成长,不能总是停留在情感需要为主的阶段,应该不断地增加“理智”的内容。不过,用情感“垫底”,用情感的参与来锻造优秀品质的各种“合金”,则是在我们教育孩子的长期、复杂工程中,永远不能忘记的。
(四)孩子心情好,才能学习好
孩子要先热爱生活,才能热爱学习;孩子首先整体上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心理。这个道理显而易见,恐怕很少有家长会反对,然而在实际行动中,却有不少家长经常把孩子的心情与学习割裂,他们对孩子的情绪变化极不敏感,满脑子都是“学习,学习”,甚至认为孩子“小小年纪,什么心情不心情的”。这实际上是把孩子看成了没有七情六欲的“学习机器”,必然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厌学心理,家长适得其反。如果一个孩子到学校看见老师就怕得要命,他能学习好吗? 如果一个孩子每天担心班上大个子同学会欺负他、劫他的钱,他能静下心来学习吗?如果一个女孩收到了男同学写给她的小条,不敢对老师家长说,又不知如何处理,这能不影响学习吗? 如果一个孩子因为自己个子矮,或者眼睛小,或者皮肤黑,或者长得不漂亮而忧心忡忡,他能专心学习吗? 如果一个孩子被母亲每天的唠叨和批评搞得心烦意乱,放学都不愿意回家,宁可在外面闲逛,您能希望他踏踏实实学习吗? 如果一个孩子发现同学手里都有零花钱,出手大方,而自己囊中羞涩,因此不敢和同学一块逛街,他不能正确认识此事,很自卑,腰杆挺不起来,会不会影响他学习? 如果一个孩子请同学到家里玩,被家长像审问犯罪嫌疑人一样盘问个没完,搞得孩子很没面子,从此失掉了朋友,他痛苦万分,成绩能不下降吗? 据我所知,有些孩子已经声明“活着没意思”了,家长还在那里跟他说“学习呀,学习”。我对家长的这种麻木非常震惊!我见过几个家长,孩子到了自杀的边缘,或者已经自杀过了,如此情况下,家长仍不懂得保住孩子的性命要紧,还问我“中考怎么办”,“高考怎么办”。我真是哭笑不得。孩子都快没了,还在这谈考试,只能说明家长已经得了极其严重的“应试盲目症”,除了学习考试,什么都看不见了。即使是成人,当我们因为什么事情情绪正低落的时候,也难免影响工作。何况孩子!我们不能目中无“人”,不能要求孩子的情绪像直线一样无波动,不能要求他们“心如古井”,“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是无理要求,不近人情。孩子既然是人,就必定有人的喜怒哀乐,而且因为是孩子,不成熟,情绪变化会来得节奏更快,变化更剧烈。有些孩子会因为芝麻大点的小事痛不欲生,甚至索性自杀,成人会觉得十分荒谬,于是责备这种孩子“抗挫折能力差”。这种责备有道理,但是我们更应该理解:有些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很小的事情,在孩子眼里是天大的事情!
可见,作为家长,我们的首要任务并不是盯着孩子的分数,而是注意孩子的情绪,注意他的性格。我建议家长在孩子放学归来之时,先别忙着问孩子考了多少分,应留心一下孩子的表情。如果他情绪不好,就应该询问一下:“你是不是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需要我帮助吗?”孩子说明了情况,家长应该尽可能帮助他,而不是简单地批评他。所谓“帮助”,应该是教会孩子具体的思路和操作方式,而不是像官僚一样做原则指示。比如女儿收到男生的小条,就应该告诉孩子:如果你没有什么不恰当的行为,那你没有什么错误,这只是证明你有吸引力。你也不能轻易认为这个男孩子是流氓,他喜欢你,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此事总要有个了结,你可以明天私下告诉他,以后不要写这种条子,你也没有和他交“ 那种朋友”的意思。此事不必告诉老师。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会稳定下来。经验告诉我们,许多孩子情绪波动,都是因为他们遇事不知怎样想、怎样做,只有给他们出可接受的、可操作的主意,他们才能安定下来,空讲道理没有用处,批评指责更是不行。孩子只有心情好,才能学习好。希望家长都注意这个问题。
第五篇:新兴中心小学家教知识培训
新兴中心小学家教知识培训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全国家长学校指导意见》中关于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的有关意见为依据,认真落实市局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部署和规划,开展好小学班主任家教知识培训工作。在整个培训工作中,以家长学校负责人培训工作为牵动,以“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以班主任家教知识专题培训为常态,以家长家教方式的改进为落脚点,家庭教育工作向更深层次方向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指导能力强的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队伍。
二、培训目的为了深入贯彻执行《意见》中关于“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指示精神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锦州市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提高班主任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三、培训任务
1.开展家长学校负责人培训工作
家长学校负责人的认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工作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是确保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的关键。要提高家长学校负责人管理家庭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必须使之率先更新观念、扩展知识,把握新形势下中小学家庭教育培训的特点,才能保障培训工作的高质量完
成。
今年我校决定开展家长学校负责人培训工作,定期聘请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对全市中小学家长学校负责人进行学校开展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的辅导;定期对他们进行家教理论的培训;在条件和时机允许的情况下到其它省市学习家庭教育的先进经验,比如可以到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比较好的上海学习和接受培训,旨在开拓视野、转变观念、提高能力,造就一批具有现代家庭教育理论素养和现代家校合作思想、具有较强指导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的家长学校管理专家。
2.开展“家教知识”专题培训工作
班主任是家校合作的中间力量,是与家长联系最密切的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重任。因此,班主任必须从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理论素养的角度出发,认真钻研家庭教育理论、掌握家庭教育技能和艺术、智慧地处理家庭教育问题,从而有效地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
3.开展对家长进行家教方式的培训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生教师。学校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增强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学会科学地、艺术地教育孩子,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使家长在了解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前提下,逐渐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同理心,逐渐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加强与学校的合作
今年锦州市将在下半年开展“百场科学家教”讲座活动,首先在班主任中进行,随后在市教育局直属的中小学家长中进行,争取在年末有30%以上学校的家长都能够接受到市“家庭教育讲师团”的培训。逐渐使家长在思想上更新观念,在行动上与时俱进,在方式方法上向科学靠拢,从而使家校合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保障与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对家庭教育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站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加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市里有关家庭教育工作的部署和规划,确保家庭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机制、严格管理
各级培训部门要认真组织好小学班主任培训和管理工作,除正常教学外,要注意平时培训过程的材料收集、建档立卷、整理好各类档案,及时组织好各项具体工作。培训部门要加强“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的建设,要选择有较高理论素质、有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的教师、领导担任培训教师,强化讲师团成员的理论素养。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保证培训的质量。
3.定期总结、激励先进
要定期召开家庭教育工作会议,总结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科学评估锦州市家长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对各先进家长学校工作进行表彰,鼓励先进,树立典型,推广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