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电脑音乐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提示】本文从中小学音乐课的类型、地位、学生心理特点等角度出发,将电脑音乐技术及探索中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浅析电脑音乐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关 键 词】电脑音乐技术、MIDI音乐、中小学音乐课。
一、引言
电脑是这个科技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产品,它像人体细胞一样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音乐行业也不例外。科学与艺术虽然是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但人类艺术的发展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而提升。电脑音乐就是一个例子。
从广义的电脑音乐来说,它是在创作、演奏、制作与传播过程中使用电脑技术或设备的音乐。而我们俗称MIDI音乐,是指狭义的电脑音乐概念。即通过电脑及相关设备进行编程,控制MIDI乐器或数字设备进行创作、演奏和制作的音乐。
MIDI音乐,即Music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缩写,翻译为"乐器数字化接口"。它是国际性的电子乐器行业的标准,是电子乐器间相互协作的协议、是电子乐器控制信息的方法和信息交流的语言。其核心内容由MIDI技术和数字音频(Digital Audio)技术两大系统组成。它的发展主要经过了早期的电子音乐实验室、磁带录音机音乐、电子合成器音乐及电脑音乐(MIDI音乐)四个阶段。他所涵盖的范围实际已扩展到作曲技术、电子技术与录音技术三大领域。
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来看,电脑音乐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语言,它在旋律、曲式结构、和声、配器、以及表演等各方面都应该有自己的体系。从制作的技术角度来看,它涉及到音乐声学、乐器学、律学、电子学以及数字化的电脑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已经成为音乐学的一个新型应用学科。我国MIDI技术的引进与运用初起于80年代,目前它在我国音乐教育领域的运用却还处在保守,滞后的状况。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计算机音乐也开始走入教学课堂。作为负担着为大、中、小学培养具备全面音乐素质和音乐技能人才的我国高师音乐院系,面对已经到来的、以网络与信息流通为主的21世纪,将现代高科技MIDI技术引入课堂。它可以帮助我们直观、生动、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方便的实现教学目的。
二、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定位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今天,正面临全球范围内技术革命、知识经济的挑战。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人才培养的关键又在于教育改革。实行教育改革,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1983年,邓小平在为景山学习题词时,就提出了 “三个面向”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他还提出,“教书非教最先进的东西不可。当然,也不能脱离实际情况。”
“教育应当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做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以培养学生的智育为目标,是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它既是学科课程中所必修的课程,同时它又象活动课程一样充满了灵活性,是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MIDI技术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一)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
专业中小学音乐课堂只是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一个部分,而对于最普及的还是非专业音乐中小学课堂。他是普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基础教育的最大头。而在这个阶段,我们音乐课的教学必须抓住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进行组织教学。小学生的特点:注意范围小,分配、转移能力较弱,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强;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在情感上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其个性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
针对这些特点,小学教学要贯彻直观性、启发式、因材施教等原则。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初中生一般年龄在11、12岁到13、14,正处于少年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始发现和探索新自我,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
针对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一方面尊重和支持他们的独立愿望;另一方面,多组织丰富多采的课堂活动。
(二)MIDI技术与探索中教学模式的结合
了解了这些特点,那么教师在为音乐课准备教唱课、欣赏课、综合课和活动课这样几种课型的教学时,引入MIDI技术和CAI技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的音乐素材和我们的教学课本相结合进行教学。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有直接关系,有兴趣的学习者在学习其所爱好的科目时,可以减少教师的指导,并能主动学习新的课题,有新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能坚持不懈,直至达到学习目的。
基于游戏的自主学习方式,该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以游戏方式开展的一种新型的自主学习模式。根据小学生对游戏有着特别的爱好,在游戏环境中,他们能欢乐地进行学习而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MIDI技术和CAI技术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更有利于情景创设大量知识的获取和生成,为营造小学生快乐的学习环境提供理想的条件。比如在欣赏完《天鹅湖》后,教师将设计好的电脑音乐和课件活动图象作为背景,把学生分组让学生自由设计动作,结合背景场景学生进行表演竞技,从而使学生对音乐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达到教学目的。
类似的现代教学模式还有很多,这里我只举出我觉得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MIDI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借以提高中小学音乐课教学质量。
四、结语
电脑音乐技术的发展,已不仅仅是手机铃声制作、游戏动漫音乐制作等商业领域迅猛发展的一项科技了。随着各种教育与科技相结合的程度越来越深。在短短几年内,它将成为我国音乐课堂一个重要组成部分。MIDI和多媒体系统的结合应用,也必将使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从观念、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都会有一个新的变化。
第二篇:探析电脑音乐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探析电脑音乐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师范院校的专业音乐理论教育中主要就4个方面即和声、复调、曲式、配器做了阐迷。从中小学音乐教育及师范院校的专业音乐理论教学俩个方面阐述论证了电脑音乐技术的运用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前景。电脑音乐技术作为现代音乐教学手段,将促进音乐教育的理念、具体的教学手段的改变及发展。
关键词:电脑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 高等师范院校专业音乐理论教育
所谓电脑音乐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制作音乐,国外在1975年已成立了国际计算机音乐协会,发行了(《COMPUT-ER MUSIC》)杂志,并有一年一度的计算机音乐国际研讨会,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研究都有很大的发展。在国内,电脑音乐发展较晚但非常迅猛,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继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高校相续成立计算机音乐实验室,如今已发展到了全国的许多许多高校、中小学以及音乐教育的各个领域。在音乐教育这一领域,电脑音乐技术运用有着相当的发展前景。不论是在中小学校的课堂里还是在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中,电脑音乐技术的运用都将对音乐教学的理念、具体教学手段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情绪的影响是学生在音乐课中感受美的关键,而情绪是受环境与心境的制约。因此,音乐课的教学中必须要营造出一种使学生易产生美感与兴趣的环境气氛,这样才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对乐器、旋律、、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悦耳的声音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如果与美妙的画面相结合,则更加容易营造引起学生兴趣的环境气氛,所以运用电脑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
在歌曲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电脑音乐软件给学生展现出歌曲的标准乐谱,使学生在视唱的同时既能看到乐谱又能听优美的MIDI音乐,老师可以对歌曲的速度和调性进行调整以适合学生的演唱,同时还可以为乐曲的主旋律配上不同声部的伴奏、如钢琴、弦乐、打击乐等声部,这样丰富多彩的音响与音乐表现手法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我们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是唯一的教学手段,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感到枯燥、单调而且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当充满美感的音乐与文字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不同的情绪变化,使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激发出自身的表现与创作的欲望。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对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都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从而达到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如在引导学生赏析乐曲圣桑《动物狂欢节》组曲的音乐中,针对不同的动物画面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旋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部分片断音乐的教学中,可在欣赏之前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如学生在欣赏乐曲“引子与狮王进行曲”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由弦乐模仿的狮吼以及钢琴发出的狮王出场的音响“母鸡与公鸡(二)”中可以听到由钢琴和小提琴模仿的母鸡与公鸡此起彼落的咯咯叫声。学生听到的音乐能够形象的反应出他们眼前的画面。从而能将人们带入自然的意境当中。
在这样的意境中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这样的教学手法所产生的效果与以前单独听磁带和老师描述,显然要好得多。
多媒体的全方位视听感受让音乐的表现和感染力得到了及大的提高,而MIDI音乐也由学生的直接参与使学生得到其他学科能力的培养。在学习MIDI音乐的制作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对音乐的直接处理来增强学习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电脑音乐技术在教学中与多媒体结合运用,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结合地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从动手的角度去创作音乐,还能提高学生的欣赏、感受、表达、想象、理解、及创造等综合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各类师范院校音乐理论课程的教授,与其他文理科专业课教学的模式一样,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教师讲学生听。这一教学方式在几十年的音乐教育中确实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前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都是在这种方式下培养出的。但是在师范院校,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以及师范院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之师生比例过大,传统的说教式音乐理论教育形式的教育效率特别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低,具体是在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一些专业性强的理论教学上。
现在由于音乐教师通过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和相应软件的帮助,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随时播放课前制作的任何音响范例,使学生在课堂上听到实际讲解过程中及时听到音响,而且可以通过相应软件的帮助,任意地分解、组合一部复杂的音乐范例,使学生同步感受到不同组合的不同音响,这样减少了在课堂上临时抄写谱例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特别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就听到谱例的实际音响效果,感受到以前的理论讲解所不可能带来的实际音响效果,一切谱例范例的真实音响都会及时出现耳前。
在和声课教学中在现实的教学中,四部和声的讲解,教师往往难以向学生展示四部和声及其进行的实际音响效果。学生也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看着谱例,牢记一些和声声部进行的原则,而根本感受不到实际的影响效果,从而产生了所谓的学习“哑巴和声”、做“数字音乐游戏”的现象,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在电脑音乐技术引进后,教师可以在相应的音乐软件上,课前就制作好所有上课需要的任何难度的谱例。根据上课的需要学生就既可以看到谱例又听到音响,而且根据需要可以随时反复聆听任一谱例。这样既减少了老师抄写谱例的时间,又减轻了老师讲解枯燥谱例的难度,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在曲式与作品分析课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按照一边听音响一边看谱例,然后老师讲解这样方式。学生只能整首或片段的听谱例去感受乐曲的一个整体或局部的音响效果。具体在对乐曲细致结构的分析时,由于受到音响的限制只能对着无声谱例进行。而在引进电脑音乐技术的今天,教师把重点要讲解的谱例课前制作好,通过音乐软件的帮助,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展示谱例中任何一处需要讲解的段落的音响;学生可以听到乐队中任何一件乐器的独奏,从而将所授内容的每一细小段落详尽的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淋漓尽致的分析每一首谱例。
在复调课教学上电脑音乐技术的运用,免去了老师们抄写谱例的烦恼,节省了大量上课时间,教师在上课时通过电脑随时播放课前就制作好的谱例。控制电脑对音色、节奏以及乐队组合的变化、在电脑上用同一个谱例制作出较多的复调音响效果。学生通过这种多途径、多形式的生动谱例讲解,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接触到较多的谱例,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配器课教学上,由于教学设备的制约和课程本身的技术性特点,老师很难把一部作品的配器手法向学生作一个透彻的讲解。只通过教师及时的提示学生“某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及和声处理”这样的方式,学生只能获得一点大致的感受,缺乏整个音乐作品的全面理解。而电脑音乐技术的运用使这样的问题变得容易解决。教师课前将音乐作品输人电脑后,对一部复杂的配器作品从单旋律开始逐步叠加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当然也可相反从全部声部的出现逐步递减的方式进行,对学生作一个透彻地综合分析。运用电脑音乐技术在完成这些操作时,既迅速又准确,提高了课堂利用率,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如今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接受应该是积极的,但他们却讨厌上音乐课。这是由于音乐课的教学方式、吸引力、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教师没有注意新时代学生特点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电脑音乐技术运用到教学领域,不仅能为学生欣赏、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为枯燥音乐理论提供新的教学手段,更能使学生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既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的素质在愉快、充满活力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诉,掌握和熟悉运用电脑音乐技术是音乐教师必要的技能,如何合理的将电脑音乐技术结合到教学中去是目前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因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够适应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学的功能需求。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完成我们应负的历史责任,通过在实践中学习掌握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广大音乐教育界的团结努力、电脑音乐技术作为现代的重要的音乐教学手段,必将促进音乐教育改革得到新的发展。
第三篇:在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学中,
在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专业化”和“非艺术化”的不良倾向突出,使得音乐教育偏离了正确方向。
“专业化”──违背了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的原则。中小学音乐教育属于普通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的音乐素质及修养的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做了明确地阐述:“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可见,中小学音乐教育并非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或音乐家,而是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学不能以专业的音乐知识技能传授为主,知识和技能只是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手段而非教育的最终目的,不能本末倒置。我们只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利用各种形式进行一些知识技能的训练,切不可按专业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非艺术化”──违背了音乐审美的规律。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这就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上有着艺术教育的特征,而艺术教育是围绕美育展开的,它为达到美育目标服务。因此,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也要始终围绕着审美教育这一核心,走艺术化道路。然而,现今的一些中小学音乐课,并不象一门艺术课、美育课,而更像一门语文课、数学课或者思想道德教育课。把音乐课型尤其是欣赏教学上成语言替代型,这完全是不可取的。音乐与语言虽然都是艺术,但是音乐这种非语义的艺术,是语言永远都无法取代的。教师不能只是以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和表述音乐所要表述的形象、内容,而应更多地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听,给他们以想象的空间,在音乐流动的音响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鉴赏能力,感受音乐塑造的艺术形象。
第四篇: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姓名:赵 洁
作者单位:南昌市珠市小学 邮编:330009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多媒体教学 音乐教学 有效结合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主要通过表演使接受者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小学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适合少年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也就是教师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互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其实质即为审美教育。传统的音乐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听觉,而忽视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很难在“无形”的音乐中去寻找“有形”的世界,因此如何让学生良好的感知音乐,体会音乐,成为了现代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难点。要改变这种现状,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是最佳的选择。我们可以利用电脑硬件传递教育信息,用相联系的各种教学机器,如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来辅助音
CAI课件等恰当的展现在课堂上。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充分而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具有声音、图像、色彩、动画诸多特点这一优势,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受到艺术美的感染,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提高小学生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活动的质量。
近年来,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被广泛使用,普及电化教育是必然趋势。所有教师都正在摸索多媒体电教化的应用。
一、从低年级学生思维形式角度看,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个体性。如果能感受到具体生动的形象,容易成为学习动力,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和需要。
二、利用小学生多种感官综合的优势,如好奇、好动、模仿力强,我们可以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把视、听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发掘其内在的潜力,才能充分发挥感官的作用。
三、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83%是通过视觉,11%是通过听觉,1%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获得的。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从外界获得的所有信息的94%,这充分说明人类的视觉和听觉特别是视觉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四、运用多种电教媒体进行的电化教育又称视听教育,是利用高科技的现代视听工具作用于人的感官,加强刺激,以增强表现对象的形象性、直观性,这些形象可感的信息易于转变为容易接受的理性认识层面。
五、现代教师大部分具备操作电教媒体的能力,对电教设备能够正确的使用,并能自己制作一些教学用课件,如:投影片、录象、动画等。这为普及电化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果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幻灯、投影、录像以及音响等电教媒体相结合,运用到歌唱、音乐欣赏及节奏活动中,帮助学生熟悉歌词,理解乐曲性质和内容,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力度等,并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1、利用投影将歌词内容直观化。低年级学生识字少,直接读记歌词有很大的困难。如: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我把糕点带给外婆尝一尝,她家住在又远又僻静的地方,我要当心附近是否有大灰狼,当太阳下山岗我要赶回家,同妈妈一同进入甜蜜梦乡。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将小路、蛋糕、大灰狼、太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前一节课都记不住的歌词,现在用半节课就能记下来了。
2、利用可视图片、录象将音乐内容直观化。在欣赏课中,播放音乐的同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图片,二者结合,就会使学生易于理解。如:欣赏《劳动歌》时,在音乐播放的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白雪公主》当中的一段带有画面的《劳动歌》展
动性,敲击石块的声音,走路的声音,学生很自然的就听出来了。在这个基础上,把一些个劳动相关的图片表现下就变的更直观起来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3、VCD将音乐游戏、舞蹈直观化。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讲解舞蹈动作时,很多学生理解不了。如果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动作能有个整体感知,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我是草原小骑兵》一课的舞蹈动作时,先播放舞蹈动作录象,使学生对与音乐同步的舞蹈动作先有了具体的形象感知,然后通过模仿来学习。这样学生学的即快又好,同时也给教师省了不少做示范的力气,也增强了动作的准确性。
4、利用播放设备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了加强欣赏,聆听不同的乐曲片段,感受不同的风格,激发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我们可以利用录音机、VCD等播放工具让学生选择性的听他们喜欢的乐曲,每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0%——25%,不同的年级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的内容大不相同。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不同的乐器有着不同的音色,不同的乐曲又有着不同的情感。用心的聆听,加以各项辅助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在介绍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这一课中,首先利用了网络上大量的脸谱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学生交流完自己搜集来的资料之后,用录音机播放小生、青衣、刀马旦、老生等唱腔,让学生辨别,学生非常感兴趣,不再
是枯燥的“强迫”的听,而是学生主动的认真的听。学生利用搜集来的资料,加上自己的“猜测”来认定,所听到的角色是什么!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走在现代化教学的前段,我们应该更进一步挖掘电教媒体的内在潜力,让其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的展现优势。让多媒体教学成为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催化剂”。将信息技术有效的、高效的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音乐是无形的,但是在学生的心里,在老师的心里它又是有形的,因为音乐可以让我们与时空对话,可以让我们的精神得到享受,可以让心灵得到净化。上好每一堂音乐课,不仅仅是学这么简单,更是一种审美的传播,教会学生去感受、去体会。学生可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舞蹈,同时也创造了信心;学生可以创作出歌曲,同时也创造了才华这样,让我们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去激发学生,让他们在音乐的殿堂里感受快乐和幸福!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教学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为一体,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内容与教学模式相结合,一以强烈的真实感和直观表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的持续,并通过人机相互操作,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与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节奏,体会音乐的意境。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会不由而然的产生种种不同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定会激起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和创造欲。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在欣赏管弦乐《多瑙河之波》这一课当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了解乐曲里的各种乐器的形状结构和音色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插播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展示各种乐器的图片,使学生对每种乐器从形状到音色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就能自然分辨出各种不同的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的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这样,学生便可以根据自己的音乐体验,在网上搜寻相关的乐曲,同时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展示给全班欣赏。学生不仅反馈了对乐曲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乐曲、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到了主动学习,大大的扩大了课堂容量。
在欣赏管弦乐《多瑙河之波》的欣赏教学中,我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占百分之六十,而通过信息技
术所教班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至少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教学效果非常好。
由此可见,学生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