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2.1 动与静-文档资料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2.1动与静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2.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竞赛法。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课件、绘画。教学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多角度展示运动的世界,并配有音乐和朗诵,(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我们就生活在这满天星斗中一颗称为地球的行星上。成千上万个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许多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地壳运动产生了高山与峡谷;江河流动形成了沟壑与平原。大陆板块的运动与挤压,产生了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人的生命在于运动,看:清晨晨练的人们,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
二、运动的描述
师:在物理学家把运动归纳成定律之前,人们就开始用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描述运动。
1.词汇与运动。
师:我们词汇中有大量关于运动的词,对于不同类型的运动有不同的词表示。请你说出与上升运动、下降运动、快速运动、缓慢运动、回转运动、振动等与运动有关的词汇,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请大家举手抢答。
生甲:升起、升高、爬升、跳跃……(上升运动)生乙:下落、下降、下沉、降落、下潜、垂落、下跌、急降、扑通坠落、倒下、摇摇欲坠、低垂……(下降运动)生丙:急旋、回旋、转动、环行、兜圈子、旋转、扭转、自转、绕转、盘旋……(回转运动)生丁:摆动、振动、抖动、摇动、颠簸、颤动、摇晃、颤抖、晃动、波动……(振动运动)
第 1 页第 1 页 生戊:小跑、飞奔、驰骋、跑步、迈进、漫步、蹓跶、爬行、蹒跚、跳起、前进、急速、飞速、迟缓、缓慢……
按小组发言进行统计,当场评出第一轮抢答获胜小组。2.诗歌与运动。
师:请你说出与运动有关的诗歌,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请大家举手抢答。
生甲:王之涣的《登鹳鹊楼》。
登鹳鹊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涛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描写了登楼远眺看见远方太阳,黄河流水的运动情景,读此诗,人们联想远方正在发生的一幅绚丽多彩、气势雄浑的运动景象:一轮落日正缓缓沉下,远方是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黄河之水奔腾咆哮、滚滚而去,渐渐消失在无尽的天边,流归大海。全诗含义深远,展现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的运动世界的胸襟与豪情。
生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诗句描述了诗人乘船顺流而东下,行船速度之快的美妙的运动感受。
生丙广”“
按小组发言统计,评出第二轮抢答获胜小组。3.音乐与运动。
用录音机播放《高山流水》,请同学们聆听。
师:你们听了二、三段,四、五段,七、八、九段后各有什么感受?或你想象音乐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请大家抢答。
生甲:
二、三段叠弹,俨然潺泼滴沥,响彻空山。
生乙:
四、五段,幽泉出山,风发水涌,时闻波涛,已有汪洋浩瀚不可测度之势;至滚拂起段,极腾澎湃之观,具蚊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弦神移,惊心动魄。凡疑此身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生丙:七、八、九段,轻舟已过,势就淌洋,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漩伏微讴,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音乎!按小组发言统计,评出第三轮抢答获胜小组。
师:请两位同学起来唱古琴曲《流水》的第一主题旋律,并给小组加分。4.绘画与运动。
师,古今画家都想法在静止的图画上表现运动。16世纪的画家和作家在论绘画艺术时曾说过:“一幅画,其最优美的地方和最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表现运动,画家们将运动称为绘画的灵魂。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梵高画的《星夜》,你感觉梵高是用什么表现运动的(或如何表现运动的)?请大家抢答。
生甲:用色彩表现运动。
生乙:用线条表现运动。
生丙:用形态表现运动。
第 2 页第 2 页 按小组发言统计,评出第4轮抢答获胜小组。5.科学家描述的运动。
师:请大家阅读P17,小明看到的情景。想一想小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为什么说花花运动得真快? 生:阅读、思考。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
生甲:以树为参照物。
生乙:以院墙为参照物。
生丙:因为小狗花花的位置发生改变。
师:科学家是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2)参照物。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另一个选作标准的物体而言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举例说明
①乘电梯上升的乘客,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选择电梯厢为参照物,乘客又是静止的。
②同步地球卫星,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又是静止的。
你还知道哪些事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生甲:空中的运输机与加油机。
生乙:传送带上的货物。
生丙:一起放学并排行走的两位同学。
生丁: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
三、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得出:
1.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
2.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3.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4.事先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5.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师:请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四、课后练习
1.课本P16 作业2、3、4。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二)参照物: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称为参照物。
第 3 页第 3 页(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 4 页第 4 页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动与静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 动与静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3.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2.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课件、绘画。教学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多角度展示运动的世界,并配有音乐和朗诵,(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我们就生活在这满天星斗中一颗称为地球的行星上。成千上万个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许多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地壳运动产生了高山与峡谷;江河流动形成了沟壑与平原。大陆板块的运动与挤压,产生了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人的生命在于运动,看:清晨晨练的人们,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
二、运动的描述
在物理学家把运动归纳成定律之前,人们就开始用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描述运动。1.词汇与运动。
问题:我们词汇中有大量关于运动的词,对于不同类型的运动有不同的词表示。请你说出与上升运动、下降运动、快速运动、缓慢运动、回转运动、振动等与运动有关的词汇,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请大家举手抢答。
答案:升起、下落、环行、摇动(合理即可)按小组发言进行统计,当场评出第一轮抢答获胜小组。2.音乐与运动。
展示:用录音机播放《高山流水》(教材P14图 2-4),请同学们聆听。
4.绘画与运动。
展示: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梵高画的《星夜》(教材P14图 2-5),你感觉梵高是用什么表现运动的(或如何表现运动的)?请大家抢答。
按小组发言统计,评出抢答获胜小组。5.科学家描述的运动。
科学家是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1(2)参照物。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另一个选作标准的物体而言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举例说明:①乘电梯上升的乘客,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选择电梯厢为参照物,乘客又是静止的;(教材P15图 2-6)
②同步地球卫星,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又是静止的。(教材P15图 2-7)
你还知道哪些事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生甲:空中的运输机与加油机。
生乙:传送带上的货物。
生丙:一起放学并排行走的两位同学。
生丁: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课堂归纳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得出:
1.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
2.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3.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4.事先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5.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师:请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板书设计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二)参照物: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称为参照物。(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反思
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探讨“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什么而言的?”“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在头脑中形成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小组进行学习、交流。全班通过汇报、总结,教师作简单概述,并纠正交流中出现的片面认识。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就说它在运动”这种说法的不完整性,鼓励小组内争论“怎样描述这话才具有准确性”。学生从实例中得出答案。学生掌握了重点问题后,教师继续拓展、延伸。
第三篇:沪科版2.1动与静同步练习题
2.1 动与静习题
姓名:
班级:
一、基础练习
1、物理学中把 叫做机械运动。被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选择不同的____ __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所以说,运动和静止具有___ ___性。
4、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司机和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是
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
的。
5、小华乘商场内的自动扶梯上楼,相对于_______,她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她是静止的.
6、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7、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它相对于地球是__ 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 __ ____的。
____的,相对于跟他乘坐的汽车同样快慢、方向相同的另一辆汽车是____ _ _的,相对于跟他乘坐的汽车同样快慢,方向相反的另一辆汽车是___ ___的。
9、我们平常说:“旭日东升”,是以___ ___做参照物的.飞行员在回忆飞机俯冲的情景时,说:“大地迎面而来”,他是以 做参照物的。
8、有一首词是这样写的“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9.(2012安徽,第1题)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对接时二者的速度相等,这时以“神舟八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0.(2012江西,第6题)“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是井冈山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五一”期间,苹苹乘坐的汽车刚刚进入井冈山景区,便有一种“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的感觉,实在是令人心旷神怡.“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与______ .
11.(2012山东烟台,第20题)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说“你没动”是选定了 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选定了 为参照物。
12.(2012山东济宁,卷II第1题)在今年4月22日举行的中俄联合军军演中,中国海军的舰艇组成一字型舰艇编队(如图1所示)正在同速前进,若以其中一艘舰艇为参照物,其余的舰艇是
的。
13、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B、流星划破夜空 C、夏威夷群岛每年靠近上海8~10cm D、房屋随地球自转
14、飞机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说法正确的是()A.选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静止的 B.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D.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15、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生动描述,其中“人不觉动” 选择的参照物是()
A、人本身 B、大舟 C、河岸 D、流水
8、小明坐在一辆行驶的轿车上,自西向东运动,他相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是__ ____的,相对于乘坐的车是__
16、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静止的 B、由东向西运动 C、由西向东运动 D、无法判断
17、据报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玻璃窗边一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啊!竟然是一颗子弹,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
A、子弹飞行速度很慢
B、飞机飞得很快
C、子弹在空中静止
D、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速度接近
二、智能应用
1、如图2-1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在河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乙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甲船肯定是静止的 C、甲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乙船肯定是静止的
2、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则乙以丙为参照物应是()
A、可能是运动的 B、一定是运动的 C、可能是静止的 D、无法判断
3、一列火车在平直的铁路上向东运动,若观察者在路旁看到机车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说明此时风向为,若看到车冒出的烟是向东的,则说明此时的风向为,且风运动得比火车(填“快”或“慢”)。
三、感受中考
1.(2012浙江温州,第9题)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
C.太阳
D.火星
2.(2012福建福州,第1题)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图l所示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可选的参照物是:
A.刘翔 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 C.地面 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
3.(2012湖南益阳,第4题)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
A.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 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 C.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 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
4.(2012山东滨州,第2题)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汽车、地面 B.地面、汽车 C.汽车、汽车 D.地面、地面 5.(2012江苏淮安,第1题)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
6.(2012湖北武汉,第10题)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机在空中给授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7.(2012江苏南通,第8题)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旁时,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车一定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 乙车可能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可能向北运动
第四篇:2.1动与静 教案
课题:沪科版 2.1动与静
课标要求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课时:1课时
学情分析:
1.学生在生活中对运动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运动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运动的概念。
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机械运动的实质性的内容。3.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4.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教学重难点 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去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与静”。
教学方法:交流与讨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视频:孙悟空腾云驾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提问:“孙悟空扮演者六小玲童真能腾云驾雾吗?”(二)新课教学: 1、运动的世界
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1)、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
看图:2-1 文字:1950年前后,伽莫夫建立了热大爆炸的观念: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大约180亿年前,最初的宇宙是由超高温、高密度的“一点” 爆炸而成,以后各星系会无限膨胀。46亿年前太阳系行星形成。1965年, 有观测证据有力地支持大爆炸模型。
视频:宇宙运动(2)、地壳的运动。
看图:2-2 大陆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地球上的高山和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沟壑和平原;水城威尼斯在不段下沉。(3)、生命在于运动
看图:2-3 视频:刘翔破世界记录
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学生举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了解他们眼中的运动是什么)
生:上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着。想一想:我们平时又是怎样描述运动的呢?
2、人文视野中运动的描述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如:(学生举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看图:2-4(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音频:古琴《流水》
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听一段后让学生谈有什么感受?是一首什么曲子。告诉学生我国在音乐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民族乐曲。如中国十大名曲。
引导学生总结:人文视野中运动的描述 诗 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来赞美运动。画 家用作品的形态和色彩来描绘运动。音乐家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表现运动。
3、科学视野中运动的描述
科学家又是如何来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的呢?
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来描述和研究运动。同学们,你们对科学上所说的运动是如何认为的呢?
动画1:某同学走过宣传栏;
动画2:汽车行驶在公路上 动画3:某人坐在行驶的车里。
某同学
对
宣传栏
位置改变 汽
车
对
树
位置改变
总结:物
体
对
物体
位置改变
运动了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参照物:把事先选定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
书包 对
某同学
位置不变 人
对
车 厢
位置不变
总结:物体 对
物 体
位置不变
不动 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没有发生改变。
“交流与讨论”:学生活动5分钟。提问:小明为什么说花花跑得真快呢? 原来花花的位置发生的改变。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动画4:相对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物体相对与一个参照物是运动的,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又是静止的。
引导学生总结: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三)知识巩固:
(1):在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述的现象中,我们以为竹排在“江中游”是以 为参照物;我们说青山“两岸走”是以 为参照物.
(2):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距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那么卫星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我们还应注意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五)作业布置:
1、课本1、2题;
2、指导用书2.1节。
3、请设计一个与运动有关的图文并茂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也可制作成网页;以后相互交流。板书设计:
2.1动与静
一、运动的世界
二、人文视野中运动的描述
三、科学视野中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当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参照物:事先选定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
3、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四、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当堂检测
教学反思: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
1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一节绘画基础课。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并能巧妙地利用它们去塑造形象,从而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目标:
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重点:
感受理解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现代建筑、铁塔等具有挺拔直线的物体的图片,收集有绽放的礼花、荡漾的水波、飘舞的雪花等景象的资料图片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出示一根彩线,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状态,并用线条的形式把它记录出来。
观察一张方形纸飘落和乒乓球跳动的轨迹,用线条把所看到的轨迹画下来,体验线条给我们的直觉反应;
2、除了这些线条,你还会画什么样的线条,试着画一画。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将这些线条简单分类:直线、曲线。
2、思考并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挺拔直线的物体?直线还能表现哪些物体,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直线;看到曲线,你会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物体。说一说生活中的曲线。
3、(1)欣赏生活中具有直线和曲线特点的物体:台阶、树林、流动的水、体操表演、礼花、荡漾的水波、飘舞的雪花等录像或图片;
(2)说说这些景致适合用怎样的曲线来表现(如礼花适合用弧线来表示;水波的线条流畅而温和,可用波浪线表现;雪花飘舞的线条轻盈而有些散乱,适合用浅色并且比较毛糙的线条来表示……)
4、学生讨论,直线和曲线会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觉。
平直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建筑物的垂直线,会给人静止、稳定的感觉,在绘画中,如果我们要表达这种感觉,可以多用平直的线条;(美术教案)相反,曲线带给人们一种流动的感觉,如果你的画面需要表达这种感觉,可以多用曲线。
5、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直线与曲线。
荷兰画家蒙得里安《红黄蓝》;国家游泳馆――水立方;法国著名的埃菲尔铁塔;敦煌的飞天壁画等。
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家们用多样变化的动感线条和富有节奏、充满强烈的韵律感的艺术手法表现画家们丰富的思想内涵。
6、欣赏书上的图片,结合刚才欣赏的图片,学生讨论:怎样运用线条进行表现。
三、创作阶段。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主题,思考如何表现并交流。
1、选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现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可用绘画、剪贴、剪贴添画等作业形式进行表现。
2、学生讨论并交流他们认为适合用直线或曲线来表现的主题,教师将合理的部分演示出来。
学生绘画。展示、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四、作业展评:
说说你对同学作品的看法,有什么地方画得比较好,什么地方值得修改。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目的是学生在评价后有所收获。
小结。
六、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
2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设计了两个活动:“荡秋千”、“分析电扇工作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先让学生明确如何判断运动与静止,然后再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他们充分分析、讨论有关“相对运动”的问题,从而对运动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明白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而言的,并能用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或静止的现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
2.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判断实际生活、环境中物体的运动情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电扇,多媒体。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让两组同学来模拟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并分析对两组学生来说,哪一种算运动?哪一种算静止?
同学演示:第一组行走,第二组不动。
提问:哪位同学愿意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如:“为什么你会这样想?你认
为这两种状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什么动了?什么没动?)
引导学生归纳出:当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时是运动,否则就是静止。2.想象:夜晚,月亮走我也走的情景。3.观看荡秋千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一定会见到很多运动和静止的物体!例如:我们坐在行驶的车上观察车外的景物,会有什么发现呢?秋千上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二)新课教学
1.举例探讨
教师:关于运动与静止,我曾经听到过一段有趣的对话。有一次,我坐火车,旁边有一对母子,小男孩大约3~4岁,可能第一次坐火车,什么都感到新鲜,火车开了以后,他还在东瞧瞧,西看看。突然,他注意到窗外的景物,然后就像发现什么新大陆似得叫了起来:“妈妈,房子和树都在往后跑。”他妈妈就笑了:“傻孩子,不是房子和树在跑,而是火车在动。”
教师:现在我要求四人一组,同学之间对此问题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你同意谁的话?为什么?归纳小组的意见,等会派代表来汇报。
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旁听。
小组汇报与交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进行解释和交流。(其中,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小男孩的话,如:“你们坐火车或汽车时,有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假如小男孩站在路旁,他还会认为房屋和树木在动吗?”“为什么坐在车里会有这种感觉?他有把自己看成是动的吗?”“当他把自己看成是不动的,然后比较房屋、树木与自己的位置,他发现了什么?”等等)
归纳:科学上判断物体的动与静,一般会先假设一个不动的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然后会拿要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进行比较,看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有,则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2.运用多媒体演示孩子“荡秋千”的片段。
提问:请四人小组的同学一起分析,根据上面所学的知识,如果要研究秋千上男孩的运动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哪些物体做参照物?分别和这些参照物比较,秋千上的男孩的运动情况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各小组同学分析讨论,教师巡视旁听。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相互交流质疑。
提问:为什么同一个人,既可以说他是运动的,又可以说他是静止的呢? 让学生交流得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参照物的选择很重要。
3.引导学生用参照物、位置改变等科学用语,讨论课本插图中,不同情景下戴帽子同学的运动情况。
拓展活动:分析电扇工作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
引导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判断例子中物体的运动情况,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课堂练习
(教师出示幻灯片)师生共同完成(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秋千上的人 静止 地面上的人 运动
秋千上的人 运动 地面上的人 静止
2.研究的物体 乘客 乘客 参照物 地面、树 司机、汽车 位置是否改变改变 没改变 动或静
动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