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四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2 (新版)沪科版

时间:2019-05-15 02:3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四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2 (新版)沪科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四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2 (新版)沪科版》。

第一篇: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四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2 (新版)沪科版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学目标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2.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讨论、交流法、阅读法。教具准备

老花镜、近视眼镜、凸透镜、凹透镜、刻度尺、白纸板。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 生甲:穿衣镜、汽车后视镜、交通镜、哈哈镜。

生乙: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平光镜、放大镜、三棱镜、太阳镜。师:请同学们对你们见过的这些镜子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根据。

生甲:根据镜面的形状来分,镜面是平的有:穿衣镜、三棱镜、近视眼镜,平光镜;镜面是弯曲的有:哈哈镜、老花眼镜、近视眼镜、放大镜、交通镜、汽车后视镜。

生乙:根据能反射光和能透光来分,能反射光的有:穿衣镜、凸面镜、凹面镜,能透光的有:老花眼镜、近视眼睛、平光镜、三棱镜、放大镜。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能让光透过的这一类镜即透镜。

板书: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透镜)新课内容

1.提出问题。

师:对于生活中的透镜,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1 生甲:透镜都是用玻璃制成的吗? 生乙:透镜有多少种? 生丙:近视眼镜度数与什么有关? 生丁: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有什么区别? 生戊: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怎么对远视眼睛和近视眼睛进行矫正的? 生己:《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中的旅行家们为什么能用冰透镜取火?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陆续探究,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其中的两个问题:透镜有多少种?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有什么区别。下面请问学们阅读课本P63—64三段内容以及课本P66信息窗内容,并完成投影幕上的问题:

(1)生活中常见的透镜有 和。

(2)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叫,它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3)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叫,例如。

(4)一束平行光通过 透镜后将会聚于一点,所以 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5)右图中的F点叫透镜的,F点与O点的距离叫透镜的。

师:请同学们鉴别桌面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生:用手摸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师:请同学们鉴别桌面上的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

生:用手摸镜片是凸透镜的就是老花眼镜,镜片是凹透镜的就是近视眼镜。

师:冰透镜为什么能生火?是哪一种透镜? 2.作出假设或猜想。

生:应该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设计实验。

师:下面我们就来用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哪些仪器? 生甲:需要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太阳光或手电简发出的光)生乙:还需要纸板、笔、尺子。

师:怎样进行实验? 生: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纸板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板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用尺子测出这个点到光心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然后将凹透镜也正对太阳光,纸板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看看在纸板上是否能观察到最小、最亮的光斑。4.进行实验。

师:请同学们带齐仪器(凸透镜、凹透镜、老花镜、纸板、笔、尺子)到室外有阳光的地

方完成实验,并测出凸透镜和老花镜的光斑到透镜的距离。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启发、指导。5.分析论证。

师生回到教室。

师: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师:请你们将所观察到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现象用简洁的图形表示出来,画在纸上,再与课P64图4—41Lk较。同样厕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再与课本P66图4—46进行对比。

师:什么叫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板书、作图

师:什么叫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生:平行光经凹透镜发射后,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凹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板书、作图 6.实验评估。

师:刚才的实验结论可信吗?是否还有什么因素没有考虑? 生:刚才我们用的透镜都是玻璃做的,如果用冰、水做的,材料不同,会影响结论吗? 师:请同学们用桌上的灯泡和水来探究水透镜对光的作用。

生:将水倒入废灯泡中,拿到太阳光下一试,它仍然能将太阳光会聚。

师:冰透镜对光的作用,同学们可以回家去做。目前我们能想到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都作了充分的考虑,实验结果是可靠、可信的。7.交流与合作。

师: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交流所测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一样?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凸透镜的焦距?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小。

师: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生甲:知道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生乙:我最感兴趣的是探究水透镜对光线作用。

生丙:我最感兴趣的是到教室外,到大自然中做实验,感觉很轻松、愉快。

三、归纳小结及学习过程评估

师:通过本节课探究、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透镜有凸透镜、凹透镜两种。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我们还学会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师:请每位同学对自己在这节课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下课后交给组长,并进行登记。课后练习

1.课本P67作业l、2。2.选用课时作业没汁。板书设计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一课时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

(透镜)

1、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焦点F,焦距f,主光轴、光心O。

六、课后反思

第二篇: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案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案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

2.会测凸透镜的焦距。

3.4.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5.能运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判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

2.3.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3.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根据猜测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数据的分析、实像和虚像。

【教具准备】多媒体、学生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照相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金鱼缸里的鱼,通过凸透镜看手指和远处的(窗外)的物体。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有类似的成像现象吗?

(二)进行新课

一、透镜

.认识透镜

让学生鉴别出桌上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识别自己(或同桌、同组)所戴的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盛满水的烧杯是透镜吗?应属于哪一种?关于透镜你还想知道哪些?

2.透镜的作用

指导学生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看你会发现什么?

换用其他的凸透镜、凹透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出实验结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指导学生用洁的图形把观察到的现象表示出来。用动画的形式把凸透镜、凹透镜的作用再展现给同学们。

3.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通过透镜作用的投影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主光轴、光心,了解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平地光经凸透镜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焦距: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二、凸透镜成像

一、提出问题

投影教材图4-

46、4-47,观察、提出同一凸透镜为什么能成大小、虚实、正倒不同的像?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提出凸透镜成不同像的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针对问题根据前面观察到的事实做出凸透镜成像可能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或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的猜想的假设。如有学生猜想与焦距有关,需给予肯定,同时指出本节课研究的是同一个透镜,焦距是不变的。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指导学生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行实验,指出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让学生根据猜想制定出实验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法。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实验器材,并说明所选实验器材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

教师也可向学生推荐性地介绍光具座。引导学生知道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指导学生观察P61表格,明确实验观察和记录的项目。

投影演示: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法进行点拨补充说明实验注意事项:蜡烛、凸透镜、光屏的摆放位置、高度。

根据猜想,实验时先变化物距,然后想法找像。物距最好由大到小进行实验。

老师点拨怎样观察像,怎样记录物距、像距。做凸透镜成同种类型的实验时,应取几组不同的物距。注意分工合作。

四、进行实验

.获得凸透镜的焦距(可查找资料或实验测出);

2.认识光具座,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不断改变距离,观察像的大小、倒正、虚实,读出物距、像距记录好数据。

教师巡视,进行必要的点拨和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好实验。提问在光屏上得不到像时是否成像,怎样观察?引导学生回答。指导学生区别实像和虚像。

五、分析和论证

公布两组学生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实物投影)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讨论思考得到了什么结论,是否证实了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思考、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师收集几组数据分析总结: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两倍焦距之外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两倍焦距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距以内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补充:当物体位于焦距处,不能成像。

六、评估

出示几组不太理想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课里有什么新的收获?让知识和方法系统化。

【板书设计】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透镜

.认识透镜

2.透镜的作用

3.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二、凸透镜成像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四、进行实验

五、分析和论证

六、评估

【布置作业】

.让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方法不限于一各种,看哪种方法最方便、最简单。

2.课本P67,2题。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1

科学探究:摩擦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2)学会猜想与假设,认识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2.难点

(1)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2)认识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讨论、交流、实验探究。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弹簧测力计、木块、细线、毛巾、玻璃、长木板钩码、三只圆柱形铅笔、肥皂水。教学过程

一、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小实验:让学生用手压在桌面上拖动,感受一下拖动时桌面作用在手上的阻力(摩擦力)。手对桌面压得越紧(接触面之间的压力越大),手拖动就越困难(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然后在桌面上铺上毛巾(毛巾要固定在桌面上)手再压在毛巾上拖动,就比手在平滑的桌面上拖动更难一些(说明手所受的摩擦力较大)。

师:手压在桌面上拖动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手在桌面上滑动时受到桌面的摩擦力的作用。

师:这摩擦力起到什么作用? 生甲:阻碍手运动的作用。

师:手对桌面压得越紧,有什么感受?说明了什么? 生乙:手对桌面压得越紧,拖动越困难,说明所受摩擦阻力越大。

师:在桌面上铺上毛巾,手再压在毛巾上拖动,有什么感受?说明了什么? 生丙:手压在毛巾上拖动比手压在光滑的桌面上拖动更困难,说明受到的摩擦阻力更大。

师:什么叫滑动摩擦力? 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师:注意,运动是相对的,所以应加以“相对”两个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摩擦力。

板书:

二、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师:对滑动摩擦力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生乙: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师:你们提的问题提得很好,摩擦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其产生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2.猜想或假论。

师:你们的猜想是什么? 生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生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生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生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

生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推力、拉力有关。

生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材料有关。

师:同学们很善于思考,你们作出的猜想有合理的地方,要证明你们的猜想正确,怎么办? 生:实验验证。

师:很好,大家都已懂得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

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只能对前面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3.设计实验。

师:滑动摩擦力是产生在发生相对运动的两个接触面上,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的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材料,接触面大小有关,对这些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我们只能一个一个的单独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变化怎样影响摩擦力时,必须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否则,你就无法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是由哪个因素的变化引起的,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问题时必须注意的“变量控制”方法。如在研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要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而在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时,则应控制压力等因素的变化。

板书:2.滑动摩擦力大小决定因素

研究方法一—“变量控制”方法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2"加油站”内容。

生:阅读。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就反映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师:下面分组讨论,制定出实验计划,并进行全班交流。

生:讨论后得出:根据桌面上的实验器材,我们制定以下实验计划:

(1)把玻璃固定在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玻璃—亡匀速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人课本P93表格中。

(2)在桌面亡铺一条毛巾,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毛巾上匀速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入课本P93表格中。

(3)取走毛巾和玻璃,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人课本P93表格中。

(4)在木块上加放一个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它们在桌面上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人课本P93表格中。

师:其他小组认为以上的实验计划合理吗?有没有异议? 生:按课本上图5—30(a)、(b)、(c)、(d)。在改变粗糙程度时,实际上也改变了相互摩擦的材料,摩擦力的改变是否是因为相互摩擦的材料的改变而引起的? 师:你能发现这个问题很了不起,你将来肯定会大有作为的,希望你继续努力。这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改变(因为粗糙程度的改变更为显著),而我们探讨的问题仅仅是看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没有关系,所以这个实验还是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

生: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滑动时,为什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反映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师:你很善于思考问题,注重理解,将来肯定很有前途的,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在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这个拉力的大小与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有关此知识点要在第六章才学,现在先把它作为一个问题储存起来吧。记录实验数据时,就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作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操作时,还请大家注意:如何做到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呢?①是沿直线水平拉动木块;②是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好,如果没有问题了,下面大家分组进行实验吧。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检查,指导。4.分析论证。

师:请各小组互相交流实验数据,交流实验的体会。生:交流。

师:请3个小组将实验数据公布在黑板上,比比看哪个小组数据准确。

师:在(如课本P92图5—30)实验步骤(a)、(b)、(c)中,接触面之间的压力保持不变,你发现摩擦力变了吗?你的结论是什么? 生:在实验步骤(a)、(b)、(c),接触面之间压力保持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时,摩擦力大小发生改变。我的结论是:当接触面之间压力保持不变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结论吗?没有。好,大家做实验都很认真,得出的结论也是正确的,掌声祝贺。

师:在(如课本P92图5—30)实验步骤(c)、(d)中,接触面粗糙程度保持不变,压力发生变化,摩擦力变了吗?你的结论是什么? 生:在实验步骤(c)、(d)中,接触面粗糙程度保持不变,接触面间的压力改变,摩擦力也发生了改变。我的结论是: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保持不变时,接触面间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结论吗?没有。好,大家都得出了正确结论,同样,掌声祝贺。

以上是关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与摩擦力大小关系的定性探究,有兴趣的同学町在课外继续探究,摩擦力是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三、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存在摩擦?这些摩擦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生甲:足球场亡,摩擦力可以帮助守门员抓稳足球,这个摩擦是有益的。

生乙: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间存在摩擦,这个摩擦是有益的。

生丙: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桌面对木块有摩擦力,这个摩擦力是有害的。

生丁:机器转动时,零件间存在摩擦,这个摩擦也是有害的。

师:同学们发言很踊跃,说明大家平时生活中很注意观察,这是一个好习惯,希望今后保持。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

举例说明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生甲: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是: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增大压力,如北方冬天下雪路滑摩擦力小,常在路面上撒些灰渣,增大摩擦力。

生乙:自行车刹车也是利用摩擦力,刹车时,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生丙:皮带传动也是利用摩擦力,它也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的,演奏二胡时,弓弦与琴弦的摩擦使琴弦振动发声,用增大压力的办法来增大弓弦与琴弦间的摩擦力。

生丁:鞋底、汽车的轮胎做得凹凸不平时,都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的。板书:3.增大有害摩擦方法: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增大压力

师:以上大家讲得都很好,一部机器工作时,有些部件要转动,有些部件要滑动,这时都要产生摩擦,这种摩擦不但使机器发热,白白消耗动力,而且使机器磨损,性能变坏,这些情况下的摩擦要设法减小它。下面再来考虑:如何减小有害摩擦呢? 生甲: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是:1.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减小压力大小。

师:在理论上,以上方法是对的,不过,用这样的办法还往往不能把有害的摩擦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你们还知道哪些更好的方法吗? 小实验:先让学生用手掌压紧桌面拖动,感受桌面作用在手上的摩擦力;然后在手和桌面之间垫上二三支圆柱形铅笔,再压紧拖动,体会这时作用在手掌上的摩擦力是不是比滑动时小得多。

师:做以上小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生: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

师: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有害摩擦的例子? 生甲:各种车轴的轮子做成圆的,就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的。

生乙:旱冰鞋下的小轮,也是用滚动代替平底鞋的滑动,从而大大减小了与地面间摩擦。

师:你还知道哪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吗? 生甲:在机器零件间涂上润滑油,使摩擦面不接触,大大减小摩擦。

生乙:汽垫船向下喷出强气流,在船底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可以大大减小摩擦。

生丙:磁悬浮列车是靠强磁场把列车从轨道上微微托起,在列车和轨道间出现一层薄空气,使摩擦力大大减小,车速可达500km/h。

„„

师:以上大家都说得很好,说明大家平时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国内外大事。

板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用滚动代替滑动 2.使接触面脱离直接接触:涂润滑油、充气垫等

师: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你的生活会出现什么问题?发生什么变化?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生甲: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我就寸步难行。

生乙: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我就无法用手拿任何东西。

生丙: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运动的汽车将永远停不下来。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忙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决定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增大有害摩擦的方法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师:请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课后练习与学习实践活动 1.课本P95作业1、2、3。

2.实践活动:课本P96,活动

1、活动2。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第四篇:《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一课时教案

五、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凸透镜的实物及板图,了解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用具 透镜一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冰镜能够取火吗?

生:用冰做成一个凸透镜,对着阳光,就可以烧着干草

/ 4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这种方法的吗? 生:从书上看到的。

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希望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请同学们看投影: 在严寒的原野,探险者们丢失了打火机,怎样生火取暖呢?博士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他们砍下一块冰,先用斧头把它削平,然后用小刀精修。最后用手把它磨光,做成了一块水晶般透明的透镜。博士拿着这块冰迎着阳光,把太阳光聚集在棉絮上,很快棉絮就燃起了火苗。

师: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生:博士冰磨成凸透镜的样子,来取火。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凸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凸透镜的哪些问题? [生甲]什么叫凸透镜?

[生丙]凸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

[师]看来同学们对凸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

二、进行新课教学

[探究]什么叫凸透镜(convex lens)?

[师]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凸透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同学们认真观察,不要用手摸,观察其特征。

[生]学生们在仔细观察、讨论。[师]通过观察和讨论,概括出它的特征。[生甲]凸透镜有两面往外凸。[生丙]中间厚边缘薄。

[生戊]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 lens)。[师]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和概括,我们认识了凸透镜。(一)什么叫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 lens),中间薄。(板书)

[师]凸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是什么透镜(lens)? [生甲]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 4

[师]学生们判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

[生甲]图中甲是凸透镜。[师]观察课本图4-35 [师]同学们现在从透镜盒中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

[生甲]有亮点。[师]亮点是怎么形成的?

[生甲]“亮点”亮说明它的光进入我们眼睛中的多。[生乙]太阳光通过凸透镜都聚到亮点上。[师]凸透镜对光有哪些作用呢? [生丁]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但是由于我们观察不到光的传播路径,所以为了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

[观察:透凸镜对光的作用]

做法一: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对照过去,移动光屏,有亮点。做法二: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点燃的香头,在上面要放凸透镜,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手电筒对准透镜照射,适当调节手电筒和透镜的距离,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看到通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

做法三: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到经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

[师]同学们刚才设计的方法都很好,也可行,我们来拍手表示祝贺。(二)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板书)

[师]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看投影,凸透镜能使

/ 4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focas),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ocal length)。用“f”字母表示(课本图4-37所示)。

三、知识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

四、布置作业 / 4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本节课在探究活动开始时,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本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为:通过凸透镜能成放大和缩小的像引出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进行归纳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归纳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实验思考,应用生活实例,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充分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

反思本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前应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本课的预习工作,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本节课的顺利完成(如:了结探究的目的;u、f、v所代表的含义;本次探究的大致步骤等)。

2、探究实验前就让学生先固定透镜,再用笔记录透镜两侧的一倍两倍焦距的位置,确定好范围,那么在探究过程中物距 范围就看蜡烛放在哪个范围,像距就看最终承接到最清晰时光屏所在的范围。

3、整个过程引导过多,留给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机会较少,但全部让学生探究学生又会找不到方向,这要就选取一个收放点。课堂教学要及时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可以用信息快递的方式给出而不是让学生再思考回答。第一组数据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第二组数据由小组合作完成,接着还可以进行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的探究。

4、凸透镜成像规律比较抽像,直接得出成像规律是非常困难的,最好在学生分组实验数据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结合成像光路图更容易得出规律。

5、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规律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授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下载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四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2 (新版)沪科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四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2 (新版)沪科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