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游戏:越开越多的花
小班游戏:越开越多的花
小班游戏:越开越多的花
活动目标:
1、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复习巩固手口一致点数,说出总数。
2、让幼儿以一一对应的方法,依次排列花盆,发现花越开越多。
活动准备: 分别贴有1、2、3、4、5个圆点的小花盆五个;制作小纸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好吗?(与幼儿共同唱《郊游歌》。)
二、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重点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看公园里上有什么呀?花盆上有什么?(让幼儿练习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点子。)
小结:小朋友本领真大,会根据花盆上的点子,来数数1、2、3、4、5了。
三、让幼儿以一一对应的方法,依次排列花盆和花卉,感知花的多少。
1、游戏“越开越多的花”。
根据花盆上的点子,让幼儿点数花的数量。
2、送花宝宝回家,按数量进行分类
(1)让幼儿把不同数量的花宝宝放到有对应圆点的花盆里。
(2)集体验证。
3、游戏:给花盆排排队。(用一一对应的排列方法,让幼儿发现花越开越多)。
活动延伸:
1、提供有更多点子的花盆,供幼儿练习数数。
2、给花盆里美丽的花涂色。
第二篇:小班美术:越开越大的花
小班美术:越开越大的花
小班美术:越开越大的花
活动目标:
1尝试沿着花心的形状一圈一圈不断扩大的方式表现花儿越开越大。
2感受秋天来了,花儿都开放了,乐意进一步去发现花儿的美。
活动准备:圆形、半圆形的花心、黄色或者淡蓝色背景的画纸(贴好一颗花心)、棉签、各色颜料
活动指导:
一、导入(集中注意力,激发活动兴趣。)
指导语:秋天里什么东西最美丽?
总结:有美丽的小花小草,有可爱的小动物,小朋友也很开心对不对?(秋游)
指导语:老师最喜欢秋天的花,你们喜欢吗?(观看泡ppt)还带来了一束美丽的花(出示范画),你们看看,漂亮吗?
指导语:这些花都是什么形状?颜色一样吗?
总结:小花有不一样的颜色和不一样的形状。
指导语:大不大?一层又一层?原来花园里的小花都开了!漂亮的花可以送给谁?
总结:原来漂亮的花可以送给我们喜欢的人。
二、故事情景化演示。(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演绎具有挑战性的绘画方法。)
1.指导语:太阳公公看见了,对小花说:“别急,别急,我来帮帮你吧!”太阳公公发出暖洋洋的光照着小花,小花儿吸收着阳光,伸伸懒腰,呀!它长大一些了。(老师在花籽外画一圈)。
2.指导语:呼呼呼,秋风姐姐看到了,呼呼呼,轻轻地吹,小花抖了抖了身体,真的又长大了一圈。(老师再加大一圈)。3.指导语:你听,滴答滴答,下小雨啦!雨点落在小花身上,小花喝着雨水,挺直了胸膛,越长越大了。(老师再加大一圈)。
4.指导语:小朋友也来帮帮忙好不好?教师边画边说,小花小花快长大吧。
5.指导语:是谁呀(花茎和叶子)?他们的帮忙,小花就能喝到很多的水和吸收很多的营养。花园里的其他小花看见了也想长大,小朋友帮忙参与。
6.指导语:小花园里的花朵在我们的帮助下,都越开越大,而且变得五颜六色。诶,那我们也可以给他们浇浇水,这样小花长得更漂亮了。
7.指导语:喝完水小花长得更大、更漂亮。呀,美丽的小花要变魔术啦,卷一卷、贴一贴,系上美丽的蝴蝶结,变成一束美丽的。送给客人老师,祝老师和花一样越长越漂亮。
三、幼儿操作。
1.一边操作,教师适当的指导。
2.操作完后送给喜欢的客人老师,并说祝福的话。
第三篇:越努力,越幸运
越努力,越幸运——浅评《阿甘正传》
一曲悠扬中,一片洁白的羽毛缓缓地从高空中飘落到阿甘的脚边,被阿甘夹到画着蓝天白云的书里,故事就从这里渐渐展开了。
阿甘其人天生就不是一个上帝的宠儿,他幼时曾一度因为身体机能问题而备受人们的嘲讽,但是随着成长却渐渐成为一个备受人们瞩目的焦点。他是一个集各种美德于一身的人物,他善良、诚实、勇敢、认真而且重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不能不说阿甘这一生的经历是令许多人都望而声叹的,他几乎成了美国各种重大事件的见证者,他就像是一个正能量的代言人,深深地影响了身边许许多多的人。但我想在他的成就中有一半可以归功于他的母亲,一个有着深邃思想的伟大女人,并不是所有的母亲都会像她一样,能够很耐心地用一种富有哲理而又很容易让人理解的方式去教育和影响她的孩子。我一直记得他的母亲说的: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接下来会尝到什么味道。”
“你必须明白,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
“我只是告诉自己,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就要尽力去做好它,比如我这辈子做了你的妈妈,这是我无法选择的事,上帝把你给了我,我的孩子,我就必须尽力做好你的母亲,我做到了。”
正是在母亲这样的鼓励下,阿甘在面对一切事情的时候,都一直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在他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个目标在心中指引着他,他会为了这一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去奋斗,所以他做的每一件事、经历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精彩、幸运而备受人们的关注。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文章在《开讲啦》里曾说的一句话“越努力,就会越幸运。”我想正是因为阿甘一直坚信着母亲的话,不管任何事情都很坚定、很努力,丝毫不会受到身旁人的干扰,直到达成一个目标后才会有一个间歇,因此他做完每一件事后都被人引做榜样,人们认为他是幸运的,但这不就是源于他个人的努力么?
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或挫折,或转折,但就像贯穿全片的那片随风飘扬的羽毛一样,我们只能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但每一个生命轨迹都在不同的地域存在着,而且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着。我们的存在是由自己去缔造,去决定的。
第四篇:越读者读书笔记
非常认同这本书中将阅读当饮食的比喻。第一次遇到把“阅读”这件事这么贴切、形象的比喻。让自己对阅读这事,一下子就了然于胸。书中提到了四种阅读。
第一种主食阅读。又称“ 生存需求的阅读”。是为了寻求人生在职业、工作、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一些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很像是让我们有饱足感的主食。
第二种美食阅读。又称“ 思想需求的阅读”这种阅读不针对人生的现实问题,没有提出直接的解决之道,然而,却可能帮助我们从一个看来间接,但是却非常根本的方向,思考这些问题或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种阅读是在帮助我们体会人类生命深处的共鸣,思想深处的结晶,很像饮食分类里的“美食”
第三种蔬果阅读。又称“工具需求阅读”是为了帮助我们查让阅读过程中不了解的字义、语义、典故与出处,而进行的阅读,很像是饮食里的蔬菜、水果。
第四种甜食阅读。又称“休闲需求阅读”和前面三种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一定的目的,不为了寻求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不为了寻找思想的结晶,也不为了参考或查证,阅读就是为了娱乐、消遣,是一种休闲活动,很像是饮食里的甜食或零食,追求的就是口感。
有很多读书者,喜欢读书但是不会读书,迷失在书的密林中,很多读书者发现身边有那么多的好书,饥渴地抓到什么都读,乱读一通,全然没有方向,越想读书,越觉得到排山倒海而来的需要眷顾光临的阅读内容太多,使大家手足无措,就如迷失在浓密的丛林里。
这本书,给喜欢读书的人指引了方向。书中全然没有说教的词语,带给大家很好的教导。学习到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种层次,以及阅读不同类别的书要用到的不同阅读方法。明确了自己的阅读方向,要做到好的阅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丛林之路,挖到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然后,再向前迈一步,增加阅读的精深;向旁迈一步,增加阅读的宽广。
如何找到自己的专门阅读兴趣呢。
1、选一个你感兴趣的阅读题目。题目尽量不要大,譬如什么哲学、科学、心理学的,而要小,譬如 “飞机”、“咖啡”。不知道怎么选? 想想你印象中为什么事情感动过,怀疑过,好奇过,梦想过。
2、针对你感兴趣的这个题目,设法从书店及网络上找出一种到三种你觉得必读的入门书。你可以先找五十种书出来,然后交叉使用“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熟读精思”三个方法,从中过滤出这一到三种入门书籍。(等你有了经验,熟练了之后,想踏入任何一个陌生的知识领域,十几二十本书也就可以找到了。)
3、把这个题目里一到三本入门书,利用“熟读精思”的方法仔细阅读。这些书,搭配着相关的网站,你自然会发现接下来应该继续阅读的书种。
4、不论是从一开始,还是到这个阶段,还是在接下来的过程,都最好认识(至少)一位可以在这个题目上给你一点引路、印证的人。不时跟他请教一下。
5、你要设定个时间表,逐步收集阅读四、五十种书。这些书最好要涵盖“主食”、“美食”、“蔬果”、“甜食”四个方面。设定时间表的时候,不要忘了丰子恺所说的:“我们要获得一种知识,可以先定一个范围,立一个预算,每日学习若干,则若干日可以学毕,然后每日切实地实行,非大故不准间断,如同吃饭一样。”
6、除了书籍之外,也尽可能地从网络上收集就这个题目有过的重要整理及讨论资料。收集的时候,尽量从古至今,从中国到西方(及其他地区),包含你能使用的各种语文的。
7、分别用“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熟读精思”、“八面作战”四个方法,把这些书籍与网页做个整理与吸收。可以先就各种书,再就这个主题领域的全貌整理出心得。
8、然后,你到了要给自己验收的时候。你应该找一家自己最信赖的书店(当地没有就去外地),来到他们的图书馆区,站到你集中精力阅读的这个题目的分类立柜之前,浏览一遍他们架子上的书种,说得出他们的立柜的缺失在哪里,少了哪些应该摆的书,以及为什么。没有这样的书店,就找当初的引路人(或第三人)来印证一下。接着,你要去找这个领域里,大家公认当代研究最顶端的几个人的最新文章或书籍,看看他们所说的是否你都已经明白,你所思考的,是否已经可以和他们交谈。(如果你有心再超越他们,当然更好,但那个主题和这篇讨论如何开第一条路的文章,还是有些不同。)
读书,需要越界,人生也如此。永远不要用专业来限制自己的活动空间和想象空间。不要用太多的框框来让自己受到束缚,如此才能保持纯真之眼与赤字之心,自由才能自在。因为阅读无界,你的人生也没有边界!
第五篇:《越读者》读后感
越界之举亦可如此美丽
——《越读者》读后感
其实之前便早已听说这本《越读者》的作者郝明义先生的大名了,鼎鼎大名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便是由郝先生翻译,而越读者这本书中所提到的将书的种类用食物来类比也是略有耳闻。不过不知为何,这本书在当当和亚马逊上一直是无货状态,去图书馆找了一下也没有找到,索性在淘宝上买了本繁体版,开始会担心繁体字看起来会有障碍,但是拿到书读起来后发现繁体字自有其美妙之处,而且对阅读速度的影响也是可以忽略不计。
四个收获
1.关于书的分类
作者将书籍用美食来进行分类,分为主食、美食、甜食、蔬果是一种很有创意的想法。之前我一直不理解这样分类的意义何在,但后来一想倒也觉得这种方式很巧妙。就像饮食需要均衡,阅读也是同理。第一种,是主食阅读。主食就是像米饭、面之类的可以帮助我们填饱肚子的东西。很实用,可以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就像那些职场、生活、心理、生理等方面的书籍。好像一个个医生,把一把脉,开出一剂药方,便能药到病除。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便可以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第二种,是美食阅读。平时的饭桌上,米饭和面都可以让我们有饱腹感,但是如果光吃这些,除了营养方面做不到均衡,恐怕我们的味蕾也会不答应吧!咱们作为饮食男女,难免需要点美食来犒劳一下自己的胃,同时补充我们生存下去所必须的蛋白质。而有时候如果有幸吃到了既有营养,味道又鲜美的食物,整个人心情都会好很多。就像之前上一路“吃货”们都在说的,唯美食与××不可辜负么。可见美食对于点缀我们的人生,实在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美食阅读指的便是那些可能从一个看起来间接,但是却从一个非常根本的方向,来帮助我们思考问题的现象或本质是什么的书。第三种,蔬果阅读。蔬菜和水果,都是可以帮助我们消化和吸收纤维素的东西。蔬果类书籍便是指像字典这一类工具类的书。第四种,甜食阅读。甜食本身对人实在是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舀一勺如丝般顺滑的提拉米苏入口,让甜甜的感觉慢慢地透过味蕾,滑入喉头;或是嚼上一块甜甜的巧克力,光是想想都会让人上瘾的感觉。而甜食阅读便这样一种休闲、放松式的阅读。如小说、杂志应该都可以归为此类。
2.对小说的解读
这里作者对小说的解说让我非常认同:小说就是三十万字写三十字。有时候短短的一个道理,用三十字,花上三分钟便可以说清楚讲明白。而小说的作者却用了洋洋几十万字来通过一个故事去讲述。然而事实上,往往通过这种方式所讲述出来的道理,大家才会记得更加深刻。
3.主题阅读的方法
作为《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的最高层次的阅读:主题阅读。正是由我们对于某个领域强烈的好奇心所激发,搜寻相关领域的不同作者所写的书,通过精读、观其大略、读某一部分等不同的方法,进而掌握我所想要了解的领域的全貌。另外,作者还形象地将我们找出自己专门的阅读兴趣的过程比喻为挖到第一桶金。并且用非常细致的说明向我们介绍了挖到第一桶金的经验:
1.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阅读题目,不要选取像心理学、哲学之类的太大太宽泛的题目,而是选择尽量小一点的分支,例如咖啡、飞机等。
2.设法从三十到五十本书里挑出一到三本入门书。用熟读精思的方法仔细阅读。
3.在这个领域找到你的Mentor,就是可以给你引路的人。
4.设定时间表搜集这个领域的主食、美食、甜食、蔬果类书籍约四五十本。
5.除了书之外,从络上收集资料。
6.将所有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吸收。
7.寻找这个领域最新最前沿的书籍或文章,看是否能看懂。或者看自己能否超过这个领域的大牛。
4.建立个人的知识架构
知识碎片化的时代,络上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那些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的人,络对他们来说是把钥匙。而其他还在知识的树林中摸索着的人,络则会让人迷路和无所适从。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建立自己个人的知识架构,这样才不会被这些如今的碎片化的知识所冲击,最后晕头转向,仿佛什么都会,什么都知道,但事实上什么都不会。而如果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的知识架构,那么在看到络上的文章或其他碎片化的知识后,便可以像采撷花草一样将它们挂上自己的知识框架,最后让自己的知识树逐渐丰满,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而大学的硕博研究,正是训练你独立研究的能力,导师便是你的领路人,不会手把手教你,却会在关键时刻指点迷津。书中提到一位过世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电脑科学教授,整理出以下博士研究的方向:
开展新的研究领域
提供统合的研究框架
解决长久存在的问题
彻底探索一个知识领域
对现存的知识提出反驳
通过实验性的尝试为理论提供验证
创造一个宏大的知识系统
提供经验式的数据或资料
发展出新的方法论
发展出一个新的研究工具
提出一个否定性的结论
三个感悟
1.我的阅读结构的不合理性
之前我一直不理解这种把书籍分为几个种类的意义所在,后来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似乎有点明白,管理的基础是分类,就像中图法的分类,有助于我们走进图书馆时可以更快地找到图书,用这种方式可以检验我们阅读营养的均衡性。而对比这几种分类,联系自己现在的阅读,发现自己有点偏食的倾向。目前读书偏功利性,更多地是关注于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的阅读,比如经管类,阅读方法类,思维逻辑类等可以立刻在我的生活中见效的主食类阅读,美食类阅读目前也只是每周倾听一下肖杰老师的论语分享,至于其他“美食”像哲学之类的书,也许是自我设限吧,至今没有勇气去打开,但是就像书上所说,美食才是真正能够提高我们从根本上去认识事物的可能性。工具类书目前已被络搜索引擎所取代。而甜食类阅读,即纯粹娱乐类的阅读则是几乎没有,也许是受教育的毒害吧,一直以为读些休闲娱乐类的书是浪费时间,然而其实现在想来,这些书可以打开我们理解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看到更加丰富的可能性。不过说到没有甜食阅读的根本原因,我想应该是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吧。
2.读书应是有目的的还是无目的的?
无目的的阅读就像一直在森林中迷路的蚂蚁一样,没有前进的方向。而有目的的阅读又会害怕让自己的阅读过于细化和窄化,失去了生命的其他可能性。这也是我一直纠结的问题。当然,更多的时候我是前者,漫无目的地阅读,没有方向。作者提到首先应建立自己的知识架构,开辟出自己的一条道路,就像一个T字型吧,首先应建立起自己相对其他人来说比较专业的领域,其次才能横向发展,广泛地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这样既能避免迷路,又能避免知识的狭窄。
3.读博真的没用吗?
之前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在鼓吹硕士、博士无用论,企业招聘时,招得最多的是本科生。甚至上有句戏言:不孝有三,读博为大。整个社会的功利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仿佛读书便是为了找工作和赚钱,而不是为了追求自我的完善和提升,追求整个世界的知识体系的完善。而我也陷入了这样的陷阱,对博士存在偏见,认为他们必定是逃避工作才去深造的,当然不排除确实存在这样的人,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些高等教育给人带来的思考能力以及在某一个独立研究的能力。当然,前提应该是你对这个领域充满探索和创造的好奇心,不然读书的过程必然会很痛苦。
两个改变
1.我对小说、电影的偏见
之前一直没有想明白读小说和看电影的意义,虽然在看的过程中也是很享受,但是就是心里存在一个疙瘩一样。这里作者解决了我很大的一个疑惑。小说便是用三十万字来说明三十个字。电影似乎正好相反,用浓缩的一两个小时来概括某些人的一生。走进这些小说和电影,仿佛便走进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扩大了我的想象力的边界,体验我永远也不可能亲身去体验的人生。看活着,让我感受到文革那个年代的荒谬;看盗梦空间,让我佩服导演的想象力;看肖申克,让我看到希望……之前韩寒的电影里很火的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也许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是
一、没有去实践这些道理。
二、道理太多,听过便忘了。而通过故事、影像所传达出的道理,却会让人印象深刻,同时脑海中还会出现具体得影像,想忘都忘不了吧。
2.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一直是我想要尝试却不敢尝试的。因为一直认为它作为最高层次的阅读,一定是一种高难度的阅读,而我连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都没有很好地掌握,怎么敢自不量力呢。可是这里作者提到层次的提升可以使循序渐进的,也可以是突破的。从小到大的语文教育让我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便下意识地想要逐字逐句地去精读,没有批判性地思考。可是这样做效率太低,而且就像练功一样,对不同作者的说法全部吸收,容易让自己走火入魔。对于有的书也完全没有必要去花费这个时间。而主题阅读可以帮助我建立阅读的框架,同不同的作者交流,取长补短,最终建立自己在某个领域的框架。
一个行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只读书不行动,那么别人的东西永远也不可能转化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