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艺术一年级上册教案

时间:2019-05-15 01:3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艺术一年级上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艺术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篇:小学艺术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分不开的你、我、他

单元概述:

学生从幼儿园走入小学,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老师需要帮助他们尽快的熟悉环境和认识身边的人,解除他们的焦虑和恐慌。同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加强同学间的交往,懂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通过介绍自己,在歌曲的伴奏下完成简单的歌唱任务。

课题一

你 我 他

教学目标:

1.有趣的节奏游戏中,新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彼此熟悉。2.初步学会演唱歌曲《你、我、他》,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学生自由表演、交往,懂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学会演唱歌曲《高高兴兴跳起来》。教学活动建议:

1.请你认识我。

在有趣的节奏游戏中学生彼此了解后,我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小小鸡》,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艺术课就有欢笑,在游戏中逐渐能默契地配合。歌曲《你、我、他》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有了初步的朋友观念。

2.高高兴兴跳起来。

歌曲《高高兴兴跳起来》旋律活泼,短小,与蹦跳游戏密切配合。

3.找呀找,找朋友。

有了“你、我、他”,有了“高高兴兴跳起来”这节课来找朋友,先做游戏,再回忆与朋友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请你认识我》

教学内容:

1.新同学互相介绍,彼此逐渐熟悉。2.学习歌曲《你、我、他》。教学目标:

1.在有趣的节奏游戏中,新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彼此熟悉。2.初步学会演唱歌曲《你、我、他》,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学生自由表演、交往,懂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教具准备:多媒体、歌曲《你、我、他》、响板、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新授:

一、演一演。1.学生听音乐《你、我、他》,在动听乐曲的伴奏下,进教室。2.学生随音乐做动作。

二、说一说。

1.教师说:

教师组织学生坐好后,手拿响板,打节奏介绍自己:

同学们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老师,我姓赵,初次见面请关照。

我爱唱,我爱跳,艺术课程我来教。艺术课,真有趣,音乐、美术在一起,有舞蹈,有戏剧,唱歌、跳舞、做游戏,你也来,我也来,做个小小艺术家。

2.学生说:

刚才老师做了自我介绍,可同学们我还不认识呀,你们也像老师这样来个自我介绍好吗?学生的介绍不要复杂,简单的一、两句话即可。

(1)请一名学生做自我介绍。

如果学生的节奏好,介绍清楚、简单,教师应该及时表扬和鼓励,如果学生的介绍没有节奏性或者太复杂,教师适当指导。

X X X X | X

0 | X X X X | X

0 ||

我 叫

李 晓

东,小 名

东。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

是 我 名,谢 谢

记 住

我。

(2)同学之间互相介绍。

打乱座次与顺序,学生自由介绍。

(3)说一说你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对有创造性的介绍教师及时表扬和鼓励。

(可以送给学生一个最甜的微笑、一段动听的乐曲或者一首歌。)

三、做游戏。

“我们大家都互相认识了,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好朋友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合作一个小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是《小鸡小鸡》。”

“小鸡怎样叫?”“小鸡怎样走?”“请你根据老师歌词的演唱,来表演一只小鸡好吗?”

1.教师弹奏钢琴、演唱,学生填词演唱、表演。

2/4

3 1 3 | X X

X | 3 5 3 5 | X X

X | …… 小 鸡 小 鸡

叽 叽

叽,到 处 走 走

叽 叽

„„

2.变化游戏。

教师随着学生的熟悉,歌词也随着发生变化,“两只小鸡”“三只小鸡”„„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在游戏中尝试合作的乐趣。

3.总结:

你们玩地高兴吗?你是怎样很快地找到朋友的?如果只有一个人的努力行吗?在我们的每个同学的心中,除了有“我自己”,还应该有“你”和“他”,我们大家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集体,才有快乐,有欢喜。

四、唱一唱。复习巩固音乐课学习的歌曲《你、我、他》

1.师生共同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注意用较慢的速度朗读儿歌,要让学生听清楚,使之感受你、我、他的关系。

2.演唱,采用听唱法

3.你能跟着歌曲的旋律演唱并表演吗?和你小组的同学一起拍着手演唱这首歌曲(三人一组)

可以自己拍,也可以创编动作对拍或者互拍。

五、教学延伸:

把这首歌唱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回家给爸爸、妈妈介绍你的老师和同学 板书设计:

请你认识我课题二

《找呀找,找朋友》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增进彼此的了解,认识朋友的可贵。2.培养团结友爱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电脑、歌曲《找朋友》、课型:综合课 教学过程: 新授:

一、做游戏。

1.唱一唱。

教师拍着手演唱歌曲《找朋友》

找朋友

2/4

6 5 3 3 | 1

|

三 四

五 六

七,5 6 5 3 3 | 3 1 2 3

| 我 的朋 友

在 哪

里,5

| 6

| 在学

校,在 家

里,5 6 5 3 1 |

|| 我 的朋 友

在 这

里。

2.做游戏。

全班分成四组,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跟着音乐在教室里边走边跳,当歌曲唱到最后一句时,一定要找到一个朋友,并请他起立,两人交换位置,游戏继续进行。

在游戏中主要训练学生的音乐反应能力,并通过找朋友增进学生间的友谊。

三、说一说

你有好朋友吗?他是谁?

能讲一个你们两个在一起时发生的故事吗?

学生讲故事,引导学生回忆和朋友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四.想一想:

怎样才能有自己的好朋友?

和朋友在一起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如果你和朋友发生里矛盾,你怎么办?

五、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歌曲找朋友,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了解。我们在一个集体中学习、生活,就象一个大家庭,同学们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象歌曲一样,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表现出来。

六、活动延伸: 为的好朋友照张 板书设计

找呀找,找朋友

第二单元

奇 妙 的 声 音

单元概述:

《生活中的声音》通过感受自然界的声音和艺术手段创造的声音等教学过程,引发学生对生活中声音的关注和兴趣。《生活中的声音》让学生充分感受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魅力。《音乐里的声音》通过配乐故事《金色小提琴》及相关器乐演奏片断的欣赏和歌曲的学习,使学生们初步感知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图画里的声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模仿力,在游戏中反复感受声音的魅力,以游戏为主。

第一课时

生活中的声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声音的敏锐感觉,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从新的视角认识生活。

2.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敏锐的听辨能力,以及节奏感、韵律感等艺术要素。

3.在模拟、制作、辨别、欣赏各种声音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学准备:

1.锅、碗、瓢、盆、瓶子、米粒、(学生自带能出响的东西)、多媒体、录像机、录音机

2.挂图、头饰、报纸、雨衣、圆珠笔、(自备东西)教学活动建议: 模拟自然界声音: 1.热身迪斯科(带领学生跳舞,活动)

2.听录音,猜猜是什么音响?(暴风雨声、海浪声、流水声、喇叭声、摩托车声、东西倒地、婴儿哭声、关门声、笑声等)

3.还有那些东西可以发出声音?它们的声音怎样?学生们充分举例、演示。4.看录像(没有声音),老师在旁边用道具模拟声音。

师:录像上没有声音,老师用道具完成的(老师出示道具发出声响,分别让学生猜模拟的现象)

5.请学生到台前根据录像内容配上声音。(根据时间可几个同学一起表演)6.各小组展示结果。教师及时评价,奖励。创造声音

1.教师出示一个瓷碗,提问:怎样让它发出声音?

2.教师向学生展示几种方法,教师提示: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演示。3.你能用桌子上的物品创造声音?任选一样,使它发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声音(学生讨论实践)

4.学生展示,教师评价。演一演

1.每个小组讨论创编一个关于声音的故事,也就是说在表演中加上声音的模拟。

2.小组实践、模拟

3.小组展示,教师及时评价 模拟声音

1.师:上节课,我们用多种方法模拟很多声响,同学们,用你们桌子上的材料发声,模拟。

2.启发学生想象,创新,展示,评价。

3.用自己创造的声音为图片的“骑马”配上远近不同的马蹄声。4.学生分组讨论、演习,教师随机评价。5.学生演示。做游戏

1.(出示图片)提问: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嘴里应该是什么声音?

2.学生回答、模仿、两个同学表演,教师随机评价。

3.小组同学一起表演,创设氛围。

“在大自然中,我发现了┅┅我听到了┅┅”主题表演

1.师:上节课结束后,我让你们到大自然中感受声音,并模拟声响,小组以“在大自然中,我发现了┅┅我听到了┅┅”为主题进行创作表演。

2.小组讨论、演习

3.小组表演,教师随机评价。

第二课时

《音乐里的声音》

教学目标:

1.通过配乐故事《金色小提琴》及相关器乐演奏片断的欣赏和歌曲的学习,使学生们对美妙的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初步感知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表演、歌唱的艺术手段创设情景,营造气氛,在多种综合艺术活动中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4.感受音乐对情感的陶冶。教学准备:

1.录音带(苗岭的早晨)、录象带(动物形象片段)、挂图、动物头饰 2.节拍器、录音机、若干打击乐器、多媒体 教学活动建议: 看一看:

看挂图,《金色小提琴》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故事:

教师介绍故事梗概,用神秘的话语给学生讲故事。(配乐〈苗岭的早晨〉)听这段音乐像那种动物?(音乐片段)

学生回答,教师随即评价(教师出示简笔画)(狮子、老虎、大象等)演一演:

分组进行故事创编的配合协作。经过讨论后,将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演。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支配,并且分角色进行表演,以便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再创作的激情。

启发:想象这些音乐给我们画出了什么景象? 学生带头饰模仿动物,进行表演。(放音乐〈金色小提琴〉,在音乐声中学生进行表演。)在学生表演的基础上。

第三课时

《图画里的声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图画的观赏、理解、体会图画所表现的声音。

2.启发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凝固的图画流动起来,有声有色。教学准备:空镜框、多媒体、教学活动建议: 节奏练习:

1.迪斯科热身舞。(活动,增添氛围)2.(多媒体)节奏练习——小动物找家 3.集体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游戏:

1.老师在空镜框表演口形,说出一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猜。2.老师导演两人哑剧小品片断,其他同学讲内容或情节。演一演:

1.投影《拔河》、〈踢球〉两幅图画。小组自由选择,讨论、演习。2. 用道具制造场景,小组进行表演。

3.教师随机评价,随时提示团结、协作的重要性。4.再想象、创造,表演。名画欣赏〈风雨鸡鸣〉

1.(投影出示第一幅名画)提问:想象一下,画中有哪些声音?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随机评价。3.学生描述图画中的事物,发挥想象。4.老师介绍这幅图画。5.(多媒体)提问: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打鸣?这个环境安静吗?为什么?要为画配乐,应选择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

6.随合适的音乐,学生有感情的描述画中情景。名画欣赏《吹笛少年》

1.(投影出示第二幅名画)提问:想象一下,画中有哪些声音?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随机评价。3.学生描述图画中的事物,发挥想象。4.老师介绍这幅图画。

5.(多媒体)提问:看图中人物,表情是安详的,还是痛苦的?如果配乐,应选择平稳的音乐,还是激动的音乐?

6.伴随合适的音乐,学生有感情的描述画中情景。名画欣赏〈盲女〉

1.(投影出示第二幅名画)提问:想象一下,画中有哪些声音?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随机评价。3.学生描述图画中的事物,发挥想象。4.老师介绍这幅图画。

5.师生讨论编出妹妹对盲姐姐说的话,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 6.(投影放大图片)产生意境,小组分别表演情景剧“盲女”。教师随机评价,引导学生感受人文艺术,关爱、友情。

第三单元

我们的动物朋友

单元概述:

本单元是从音乐、戏剧切入的艺术课。本单元意在通过一系列活动,分辨不同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在音乐欣赏、音乐表演、戏剧表现等活动中展开联想、想象,萌发创造的意识,展示自己的特长,领略合作的愉快,建立自信心,尝试成功的喜悦。

第一课时

猜猜我是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动物,能比较准确地、传神的绘制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典型特征及神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现,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艺术要素的感知和想象力。教学准备:

1.动物录象、图片、图书、玩具、模型等 2.有关动物谜语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

猜一猜:

长长的鼻子,白胖的身体,大大的身体,黑眼睛,耳朵像扑扇,最爱吃的是竹子。

四肢像柱子。

()

()我的脖子最最长,我还穿着花衣裳。()

看一看:

播放动物的录象,请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它长的什么样?

你能学学它的叫声吗? 你能学学它走路的样子吗?

说说发生在它身上的有趣的事情。课堂拓展:

将自己的作品与你的家人共同分享。小组合作的作品可以留在学校留念。听一听,唱一唱:

1.播放《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让学生说说歌词中唱了哪些动物。

2.听唱法学习歌曲,学生先唱唱自己喜欢的乐句。再熟悉歌词的基础上,逐渐学习整首歌曲。

3.学生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4.学生自己设计动作,扮演喜爱的动物,结合歌曲创设情境,进行演唱。

第二课时

鸭子拌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和音色在音乐表达中所起的作用。养成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

2.能用比比划划和将故事的方式描述音乐所表达的情景,感受音乐的魅力。3.尝试用可视符号记录简单的节奏,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教学准备:

1.打击乐曲《鸭子拌嘴》音乐片段 2.《鸭和鹅》歌曲的录音磁带

3.镲、锣、鼓、木鱼等若干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观察与讨论:仔细观察图片,谈论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2.讲述: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讲故事,其他学生补充或提出不同观点。

3.观察与比较:教师出示四种打击乐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怎样演奏?每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

4.实践:学生自由选择乐器进行演奏,感受其不同的音色,掌握演奏方法。5.欣赏:不同乐器发出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的声音组合在一起也能为小朋友讲述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引导学生认真聆听。

6.观察:仔细观察用可视符号记录的简单节奏,说说有什么特点?

模仿:教师拍击节奏,学生看节奏进行模仿拍奏,逐步掌握用可视符号记录的节奏的拍击方法。

7.朗诵:根据节奏有感情的朗诵儿歌《鸭和鹅》,注意吐字清晰。

8.模唱:教师弹奏,学生仔细倾听,并用“噜”唱出歌曲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音乐感受力。

9.演唱:采用接龙的形式巩固歌曲,指导学生用优美、自然的声音进行歌唱活动,并自由结合分角色演唱歌曲。

10.创编与表演:学生分组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并进行表演,使学生建立表演的自信心,体验创作的乐趣。

第四单元

神 奇 的 天 空

单元概述:

本单元共设有《我心中的太阳》、《月亮和星星》、《美丽的彩虹》和《会变的云朵》四个课题。课题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方式,让他们在歌唱、舞蹈、表演等艺术活动中,感受到艺术与大自然的关联与表达他们的想象和情感。

第一课时

我心中的太阳

教学目标:

1.通过设问“太阳出现在白天还是夜晚”问题,让学生们自问自答激发他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和主动探索宇宙奥秘的动力。

2.“M.A.L”综合艺术感教学,让他们在歌唱、舞蹈、表演等活动中,感受到艺术与大自然的关联并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情感。

3.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宇宙与人的关系,让他们自发地感受到从小要热爱科学。从而立志“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美好情感。教学准备:

1.《太阳》与《太阳出来喜洋洋》歌曲录音带。2.故事《九个太阳》

教学内容:心中的太阳——《太阳》 教学过程:

1.猜谜,引课题。

有个老公公 面孔红彤彤 他来天就亮 他走黑洞洞()2.讨论:

“太阳什么样儿”“为什么太阳出来暖洋洋”“人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时间、地区来讨论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学生会说“太阳是圆的”“太阳能发光、发热所以太阳出来大家就会感到暖洋洋”“太阳在晴天出现“等等;也许还会说出夏天的太阳带来炎热等不利因素。

3.学习歌曲《太阳》、《太阳出来喜洋洋》感受其情绪。明确四川人们那么喜欢太阳是因为那里经常见不到太阳。

请学生说一说心中的太阳是什么样的? 4.欣赏儿歌《太阳》、《太阳出来喜洋洋》、故事《九个太阳》

5.小结: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可以为我们带来温暖与光明,世上的一切都离不开阳光雨露,但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如:高温干旱、炎热干燥,连续的暴雨引起洪水泛滥等等,同学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征服自然为人类服务。

第二课时

月亮和星星

教学目标:

1.通过设问 “星星为什么要眨眼睛”问题,让学生们自问自答激发他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和主动探索宇宙奥秘的动力。

2.“M.A.L”综合艺术感教学,让他们在歌唱、舞蹈、绘画、表演等活动中,感受到艺术与大自然的关联,能主动运用线条、色彩、节奏、形体律动等艺术要素,来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情感。

3.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宇宙与人的关系,让他们自发地感受到从小要热爱科学。从而立志“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美好情感。教学准备:

打击乐器 响板 串铃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2.讨论:你见过的月亮都是什么样的?在什么时间出现? 3.故事《月亮的脸》:知道月亮有阴晴圆缺的变化

4.练习节奏:儿歌《月儿》的律动游戏。运用手中的响板、串铃来伴奏。5.学习歌曲《小小的船》讨论:当你乘上“月亮之船”你会看到什么景色? 6.课下延伸:全体参与做一串“幸运星”来祝福苦难中的非洲儿童与即将遭受战争炮火的儿童们幸福、平安。

课题三

会变的云朵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白云飘飘》让学生感受3/4拍歌曲抒情优美的特点,并根据此旋律创编出与白云有关的歌词再用串铃与三角铁参与歌曲伴奏,掌握3/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

2.表演《白云飘飘》让学生在愉悦的角色转换中弄明白白云变化多端,乌云来了会下雨的道理,在表演中了解云和天气的变化。

3.学习歌曲《白云飘飘》让学生感受3/4拍歌曲抒情优美的特点,并根据此旋律创编出与白云有关的歌词再用串铃与三角铁参与歌曲伴奏,掌握3/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

4.表演《白云飘飘》让学生在愉悦的角色转换中弄明白白云变化多端,乌云来了会下雨的道理,在表演中了解云和天气的变化。教学准备:

1.节奏乐器:串铃、三角铁 2.头饰:白云、乌云 3.录像:云的变化 4.歌曲《云》《小雨沙沙》 教学过程:

一、看录象、长知识

提问:天空中飘来了什么?(点击大屏幕)生答(白云)白云长的什么样儿?仔细观察白云发生了什么变化?(点击大平幕)生答(乌云)变成乌云要怎样了?(点击大屏幕)生答(下雨了)下雨会发出怎样的声音?(用手中的打击乐器模拟下小雨的声音)感受3/4拍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二、学习歌曲《白云飘飘》、《云》。

用手中的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分组讨论怎样加入伴奏更好听?

三、演一演:

做头饰(白云、乌云)然后戴上头饰表演。

四、创遍歌曲《白云飘飘》的歌词,请有创意的同学到台前演唱。

五、讨论与欣赏:

晴天云是怎样的?复习歌曲《白云飘飘》欣赏歌曲《云》出现乌云会怎样?欣赏歌曲《小雨沙沙》

六、说一说:

你最喜欢的自然现象,你还知道那些自然现象,你的理想是什么?(启发学生说出本单元学过的自然现象及他们熟知的风、雨、雷电等现象,鼓励他们从小立志搞科学研究,长大为人类做贡献!

第五单元

一起玩玩具

单元概述:

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玩具是他们的亲密伙伴,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玩具寄托了孩子们的情感、想象,呼唤着他们的好奇心。在玩玩具中,孩子们学习了生活与交往。小学生与幼儿玩玩具的区别和不同意义,在于他们是从参与、表现、创造的角度玩玩具,注重在艺术要素、艺术形式方面感受艺术美。本单元通过对玩具的观赏、交流、模仿和表现,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单元活动以玩具为载体,创设多样的“玩法”,挖掘“一起玩”的内涵,使学生从自我中心走向与他人共处。在学生活动中通过交换着玩玩具,自己动手做着玩、创造性地玩„„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懂得相互欣赏和共同分享。

第一课时

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表演中能初步运用简单的戏剧要素(如角色、语言、声调等),以“玩具的故事”所展现的快乐与忧愁、幸福与悲伤,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展学生的即兴创造能力,感受表演、合作的乐趣。

2.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演唱《玩具进行曲》感受音乐的情绪和节奏特点。在交流与表演中,学习用简单明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教学准备:

1.适合表演的音乐片断、头饰、面具。2.《玩具兵进行曲》、《玩具进行曲》录音带和节奏谱等。教学过程:

一、创编玩具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玩具,和学生共同设置“主题”,创编“故事情节”。主题设置可以是:“快乐的玩具家族”、“小熊胳膊断了”、“X X 和X X X的故事”等。可将创编的故事在各自的小组里讲一讲,由其他同学帮忙补充、润色,再讲给全班同学听。

二、扮演玩具“角色”

指导学生利用玩具将生活中的体验、情景,结合想象,用形象的动作、声音、表情等,进行戏剧表演。

三、表演才能展示:

为学生提供几个音乐片断,根据表演的故事情节,由学生选择为主题情节配乐。启发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对戏剧情节的烘托作用。

四、讨论

鼓励他们利用玩具的行走进行即兴表演。教师设计提问,例如:“你的玩具会走吗?”、“你的玩具为什么这样走?”等。

五、模仿

“假如你们都是玩具兵,那该怎样行走?”有了“兵”的概念,学生的表演会有一些变化,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士兵行走的神、形、声,并让学生进行多种尝试、表现,体会进行的步伐和以之适应的节奏。帮助学生感受进行曲的节奏和风格特点。

六、欣赏《玩具兵进行曲》及演唱《玩具进行曲》。感受情绪和节奏特点(活泼欢快的、行进的节奏)。

学生根据对音乐的想象,分段进行“玩具兵”造型、动作、活动的设计,然后交流表演。如“玩具兵方阵”、“检阅玩具部队”、“玩具兵队列表演”等。

将乐曲中的鲜明节奏用简单打击乐器敲击、口技声音或利用身体拍及进行节奏模仿和感受稳定速度的练习。节奏型模仿以教师敲击、学生记忆掌握进行。

同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能力做多声部节奏练习。

学生选择喜欢的艺术活动方式,再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在对音乐节奏体验、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多地感受和表现音乐情绪。如:学生将自己设计的“玩具兵”形象画在纸上,做“指偶”游戏,多人进行合作表

演等。

第六单元

《过新年》

单元概述:

新年,是一年的开始,新的祈望由这里萌生,新的希望从这里起飞。新年是中华民族盛大的节日。每年的团圆、祝福、欢庆、欢乐,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庆典文化。锣鼓喧天,礼花齐放、龙腾狮舞、花灯锦簇,这些特有的五光十色的民俗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遐想。使他们受到民族艺术文化的熏陶。那团圆的笑声、大人们的祝福、拜年的礼节、新年的礼物,更让他们享受到温馨的亲情、友情。过年,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特别的快乐和满足。

本单元包括“新年真快乐”。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歌唱、舞蹈表演、绘制等艺术活动,综合多种艺术手段,表现自己对春节(新年)的认识和感受,从中了解中华民族或本地区与新年有关的民俗文化、体验浓厚的亲情和友情。

第一课时

新年真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看、说、唱,感受过新年的喜庆气氛。2.学习基本的秧歌步,创编锣鼓节奏。教学准备:

1.录音带、录音机、光盘或者挂图

2.与春节的相关物品(食品、玩具、礼品、用品等)3.录音带、录音机、光盘或者挂图

4.与春节的相关物品(食品、玩具、礼品、用品等)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迎新年

1.聆听:〈春节序曲〉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情绪,引出“过年了“的主题。2.联想:由〈春节序曲〉想到哪些过年的情景。

3.感受:通过观看有关春节活动的录像、图片,感受过新年的喜庆气氛。4.讨论:新年时自己印象最深或最愿意做的事情。5.欣赏:歌曲〈过新年〉并学唱,进一步感受过新年的喜悦心情。

6.再讨论:借助什么可增添歌曲的气氛,引发学生创作锣、鼓、镲的伴奏型。

7.表演:配合锣、鼓、镲,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大胆表现。增添歌曲的表现色彩。

8.评价:评评谁的锣鼓节奏好,全班一起分组进行。

9.其他选择:让学生准备有关过年的风俗故事、民间传说,课上互相介绍。表演放爆竹、拜年等习俗。听赏表现过新年的歌曲、乐曲及各地的民歌小调。

二、跳跳演演过新年

1.感受:播放与春节有关的秧歌、舞龙、舞狮、跑旱船等节目的录像,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重点播放秧歌的录像。

2.提问:秧歌舞的情绪、道具及典型的动作。

3.参与:让学生手持自选的道具(彩绸、彩带、手绢)愉快的学跳秧歌基本步。

4.建议:让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或口念锣鼓节奏进行伴奏。5.欣赏:歌曲《过新年》,合上秧歌步。

6.表演:在歌曲《过新年》的欢快音乐的伴奏下,在欢庆锣鼓声中,师生边歌边舞,进一步感受新年的喜庆气氛。

7.评价:给表现好的学生肯定、奖励。8.其他选择:鼓励学生进行舞龙、舞狮的游戏。

校园音乐剧

小熊请客

教学目标:

1.参与戏剧性表演活动,承担角色,能自信的表演,并学会相互合作,体验表演的乐趣。

2.在综合性活动中,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唱奏音乐作品,体验不同情趣。

3.识别主要人物、动作、神情的特点,简单讲述故事大意,教育学生爱劳动、有礼貌。教学准备:

1.童话歌舞剧《小熊请客》,动物头饰若干。2.歌曲《到小熊家里去》、《我才不带你》、《朋友来了多高兴》磁带 课型:综合表演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

2.倾听:教师出示小熊,激发听故事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请学带着问题听故事。

3.描述:学生描述故事大意,如小熊请了哪些朋友做客?他们在路上碰到了谁?他们说了些什么?启发学生讲述小动物出场的顺序,并学讲小动物的对话。

4.欣赏:听音乐,说说是什么动物出现了?他们说了些什么?他们说话时是什么样子?

5.模仿:听音乐,模仿小动物的神态和动作、表情。6.再欣赏:欣赏木偶剧《小熊请客》,感受音乐,熟悉故事。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7.模唱:学生模唱歌曲《到小熊家里去》,指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

8.朗诵:按照节奏读歌曲的歌词,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9.演唱:学生分角色演唱歌曲,体验歌曲情绪。

10.讨论:怎样为歌曲编配动作?结合歌曲情绪内容,想象小动物的神态、动作。

11.表演:分组表演,承担自己喜欢的角色,自信的表演,体验表演的乐趣,并学会互相合作。(其他歌曲教学 方法同上)

第二篇: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十五课时

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能力点:

1、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德育点:

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 培养估算能力。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 主题图,实物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家今年分了大庆区的房子,我们要搬新家了。妈妈要去商店去买一些日常用品。出示暖壶、烧水壶、茶杯。你能猜一猜的它们的价钱吗?学生猜完后,再出示价格。热水瓶28元

烧水壶43元

茶杯24元

二、自主探究:

妈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三样东西,够吗?

小组合作交流,估算一下100元钱够不够。你用的什么方法? 学情预测:(1)热水瓶的价格大约是30元,烧水壶的价格大约是40元,茶杯的价格大约是20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因此,100元够了。30+40+20=90(元)90<100(2)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烧水壶后大约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100-30-40=30(元)30>24

(3)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去70元,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30+40=70(元)100-70=30(元)30>24

三、课堂练习:

1、二年级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一班45人,二班39人。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学校准备了62个座位够吗?

2、做练习六第1题。这些算式的估算结果大都和80比较接近,要判断其精确的结果是否比80大,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大致估计就可以了。如:31+52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8,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超过80,38+39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6,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比80小。

开放题:我们班有45人,大家要去公园划船,大船每条租金51元,限乘40人。中船每条租金38元,限乘25人。小船每条租金17元,限乘8人。应该怎样租船?请你设计一个乘船方案,再预算一下大约要花多少钱?哪一种方案较为经济合理?

3、小芳和小伙伴们计划两天做100颗星,昨天做了58颗,今天他们大约要做()颗。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五、巩固练习

小明要练75个字,他还剩下37个字,他大约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教学反思:.

第三篇:小学艺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一 高高低低的桥

教学目标:

欣赏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桥,引起学生观察、发现桥的造型美、结构美,了解桥的不同功能;并在了解桥梁的名称、类别、有关故事和传说的基础上,激发起观察兴趣,并体会到艺术就在生活中间。

通过诵读故事、童谣,欣赏、学唱歌曲和打击乐伴奏等活动,感受艺术对社会生活和自然情景的表现,从中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艺术鉴赏力。

教学活动: 活动一

欣赏各式各样的桥展:课前发动学生收集有关桥的照片、吊桥、广告画、挂历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并布置展览,然学生了解桥的不同不同型状、特征和功能。欣赏古代的桥,平板桥、玉带桥等。功能不同的桥、最长最小的桥、等等。

活动二

学唱歌曲《七彩桥》

鼓励学生自己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歌曲《七彩桥》。指导学生掌握歌曲节奏,再结合音高唱谱。在有些同学找不到音高时,可以互相帮助。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谱有意思,获得学习的成功感,感受到“乐谱”也是音乐学习的一座“桥”。在歌曲唱熟练后,可由学生设计“固定节奏形”或运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伴随演唱。

活动三

心中的彩虹 演唱歌曲《七彩桥》。巩固已会唱的歌曲,唱出情感和情绪。

课题二 小桥流水

教学目标:

感受江南特有的小桥流水的意境,通过观察,发现和培养对江南特有景致的审美认识,并在故事和文化传统中体会桥文化的深刻含义。

学唱歌曲《小桥流水》,能够根据歌词的内容有感情地歌唱。教学活动:

活动一 唱唱不同的桥

欣赏表现桥的音乐作品,如:《小桥流水》《北京的桥》《卢沟桥》《赵州桥》等,朗诵有关桥的诗歌、童谣。

学唱歌曲《小桥流水》,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不同的节奏型,用各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民族歌曲的风格。

分配较色朗读诗歌《高架桥长又高》,加强对学生稳定节拍感的培养,形成初步的合奏能力。

学唱歌曲《小桥流水》,与欣赏水彩画《乡情》相接合,引导学生在美术作品中探寻歌曲中所表现的情绪。

活动二 我喜欢的桥

学生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感受歌曲的欢快、赞美的情绪,在哼歌曲的活动中引发学生对多种桥的畅谈。

展开小组活动,总结桥的造型特点和多种用途。

欣赏著名的桥——通过欣赏古今中外著名的桥,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造型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

我喜欢的桥。

展开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相互评价。

课题三 我心中的桥

教学目标:

通过表演、设计、制作彩虹桥,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与生活、自然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玩玩乐乐中掌握基本的色彩调配知识,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在交流评价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歌曲《小竹桥》的欣赏和学唱,使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汉苗一家的手足情谊,用流畅自然、甜美的声音表现同学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所依靠的正是心灵沟通的桥梁。

教学活动:

活动一 架起心中的桥

学唱歌曲《小竹桥》。首先,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内涵,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进行活动,便表演表唱出歌曲的情绪。

采用视唱、听唱的方式学习歌曲《小竹桥》,并为歌曲配伴奏。还可已采用二声部合唱的形式进行演唱或表演。

活动二 相互的支撑

欣赏著名画家古元的木刻作品《人桥》,说说自己从这幅作品中都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创作一幅表现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主体的绘画作品。活动三 架起沟通的桥

学唱歌曲《小竹桥》。采用朗诵歌词、体会内容情绪、听唱学习的形式,根据歌词引出绘画表现活动“小竹桥”。

课题四 月亮的情怀

教学目标

在欣赏歌曲、诗词朗诵的活动中,感受古人对月亮吟诵,体验温柔、浪漫的情怀,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拓展想象的空间,提高艺术感受和鉴赏力。

通过欣赏乐曲《月光》、歌曲《月光光》,学习歌曲《明月几时有》,学生能过用流畅、舒展的声音表现留恋、向往的情感。

教学活动

活动一 月亮的吟诵

结合图片及形象资料,学生欣赏有关月亮的经典诗词,在交流诵读中深入体会古人的舒月情怀。

欣赏歌曲《明月几时有》,知道这是根据苏轼的著名诗词编配的。能过分析词的意境与歌曲中音乐要素的表现特点。

欣赏《月光光》的舞蹈图片,在诗、音、舞、画的交融中进一步感受月亮的人文情节。在谈月、赏月过程汇总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并用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表现自己心中最美的月亮,重在学生的参与、体验。

活动二 月亮的旋律

学生欣赏乐曲《月光》,聆听赞美月亮的诗歌,创设学习情景,引发学生对“月亮抒怀”艺术表现方式的关注。

学生欣赏歌曲《静静地听》,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

用听唱法学习歌曲《静静地听》,分析歌曲抒情的创作特点,能够用舒缓、柔美、流畅的声音表现歌曲意境。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按照三拍子舞步特点,加上简单的队形、造型变化,形成集体律动性舞蹈,抒发歌曲蕴含的温柔情感。

课题五 月亮的遐想

教学目标

在对月球相关知识的交流与了解中,激发学生向往月球、关注科学的兴趣,拓展想象。

学唱歌曲《月亮歌》,引导学生利用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进行伴奏编配,丰富歌曲的表现。

教学活动 活动一 月宫探秘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引发学生对月球的无限遐想与科学探索,激发向往月球的情感。

欣赏《月宫探秘》等想象画。

以“月宫探秘”为主题,学生以绘画的形式创作一幅想象画。学生作品的展示评价会。活动二 月亮歌——月亮船

欣赏歌曲《月亮船》,分析歌曲的意境,表现与速度、力度的关系,在体会交流中激发学生对月抒情的情感。

学习歌曲《月亮船》,引发学生选择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进行节奏型的创作,表现歌曲中月亮的四种角色。

以小组的形式结合歌曲中月亮四种表现进行角色分配与装扮,在歌声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活动。

课题六 月亮颂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朗诵苏轼著名的诗词《水调歌头》,学生感受古人对月当歌、抒怀寄情的激情,并创设其月夜情景在表演活动中加深体会。

学生欣赏舞蹈《月亮部落》,了解少数民族中有关月亮的故事和传说,感受他们的生活情感与月亮间不解的情缘,知道《月亮部落》舞蹈中蕴含的彝族舞蹈风格。

教学活动

活动一 月亮下的古今对话

一个小组选择近代、现代以月亮抒发情怀的诗歌或散文,以小组形式或推举个人进行表演。

另一个小组选择以古代以月亮抒发情怀的诗、词等文学作品,以小组形式或推举个人进行表演。

展开“月亮下的古今对话”文艺欣赏会。

以不同音乐情绪的乐曲为背景音乐,全班学生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集体朗诵作品,展开班级朗诵活动。

活动二 春江花月夜

欣赏美术图片,激发学生对寄情月色的情感。

从《春江花月夜》和其他不同的乐曲中,学生选择与图片情调符合得音乐。欣赏、了解张若虚的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诗中情景完美结合,曾赢得“一篇盖全唐”的美誉。

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了解乐曲的故事,感受诗与乐曲的交融,拓展心境。

活动三 月色多美好

艺术家与月亮。学生聆听、讲述艺术家与月亮的故事。

欣赏有关月亮的儿童美术作品、聆听《月亮歌》《春江花月夜》,分辨音乐、美术作品中不同的表现形式,感受艺术作品的情感世界。

学生分组选择不同的艺术形式,展开艺术活动。

课题七:神奇的洞洞 舞动的圈圈

活动一:快乐的圈圈

1、身体韵律游戏:《旋转的“呼啦圈”》。在狂欢、跳跃的音乐伴奏下,学生用“呼啦圈”自由地进行有趣的身体韵律活动。

2、音乐游戏:《小狗圆舞曲》。

3、游戏舞蹈:《圆圈舞》。活动二:有趣的洞

1、音乐游戏活动:学生以圆圈的形式围坐,听教师的节奏进行动、静相间的游戏。

2、陶泥游戏:雕塑的洞洞。

3、学习运用摩尔的雕塑的创作方法,在实体中挖洞,领悟空间、形态的虚实关系,体验大师的创作风格和艺术创造的乐趣。

课题八:川剧的变脸 多彩的面具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国的地方戏剧——川剧,初步了解中国戏剧脸谱艺术,引发学生对川剧艺术的喜爱愿望,学会尊重地方艺术,加强民族情感。

2、通过简单学唱川剧的唱腔和模仿川剧表演动作,激发学生深入感受川剧奇妙的“变脸”、高亢的腔调等地方戏剧的特点。

3、了解川剧“变脸”艺术的有关知识和面具的制作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并探索“变脸”和面具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活动一:川剧和变脸

1、观看有关“变脸”的川剧表演片断,了解中国地方戏曲中有关脸谱和面具方面的知识。

2、欣赏和模仿川剧的唱、做、念、打等基本戏剧表演技能。

3、组织学生做变脸的游戏:表演者面部先固定好一个表情,然后用手掌遮挡快速抹一下脸,立即换一副表情,表演时两种表情之间的反差要大,反应要快,看谁表演得不重复、花样又多。

4、你还能设想出别的一些“变脸”的游戏吗? 活动二:学唱川剧唱段:江雪

1、欣赏《江雪》川剧唱段,感受川剧高腔的韵味。

2、联系语文学习的经验,用一般语言朗诵或戏剧性语言说白的方式朗诵古诗“江雪”,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意境,体验戏剧语言表现的美感特点。

3、跟随录音学唱《江雪》唱段,在熟悉唱段后,请学生即兴配上川剧表演动作进行表演。

4、分小组和个别同学轮流演唱“江雪”。

课题九:创意无极限 快乐大错位

教学目标

1、欣赏具有丰富想像力、创造性和夸张强烈的艺术作品,熟悉造型艺术的快乐和创造无极限的艺术法则,开展夸张创意活动,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

2、通过打破常规进行艺术思维的意识创意活动,让学生大胆尝试用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学会夸张变形。

活动一:

音乐欣赏:《魔法师的弟子》和《大象》。

1、播放法国作曲家杜卡的作品《魔法的弟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拍特点和旋律中的变音效果,体验乐曲所表现的小巫师的艺术形象和乐曲的内容。

2、播放圣·桑《动物狂欢节》中《大象》音乐,感受乐曲的速度、节奏及所表现的大象笨重又憨态可掬、欢乐起舞的情景,了解原作品的创意与现作品的错位方法和美感效果。

3、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用绘画、身体动作、戏剧性表演表现《魔法的弟子》和《大象》音乐的形象、情境。

课题十 小小驼铃响叮当

活动一:

歌唱你小骆驼——《小小驼铃响叮当》

1、体验歌曲的节、旋律,感受作曲家是怎样借助音乐语言向我们呈现骆驼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的。通过歌曲的两声部学唱,培养学生的和声感,提高学生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

2、结合歌曲学习和对骆驼的了解,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对骆驼的形象进行模仿,表达自己对骆驼这一动物的体验与感受。教师也可以通过对骆驼肢体动作的表现,来提高学生对艺术表现生活的了解与认识。

3、欣赏表现骆驼与沙漠的乐曲,感受乐曲带给你的意境,体验音乐的节奏、旋律与色彩。尝试运用美术界中的色彩、线条表现自己对乐曲的体验与感受。

活动二: 沙漠离不开骆驼

1、欣赏故事《离不开沙漠的骆驼》。

2、讨论、交流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联系故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离不开沙漠的骆驼》的连环画创作。(学生分组完成)

4、戏剧表演。

结合故事内容,启发学生给故事配上合适的乐曲。

课题十一: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你

教学目标

1、欣赏印度尼西亚歌曲《八哥鸟》,了解音乐风味与情绪表现的特点,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用歌声体验和表现动物遇害的悲伤情感。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在艺术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爱护和保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2、欣赏舒伯特作品《鳟鱼》,感受拟人化叙事性歌曲的美感,理解歌词内容。在童声合唱与弦乐四重奏不同形式的表演中,学生深入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3、以动物保护为主题,学生尝试运用歌舞表演、打击乐器演奏等多种艺术形式抒发关爱动物情感,突出保护生态环境的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 活动一: 遇害的八哥鸟

1、欣赏《八哥鸟》的歌曲录音,引导学生用轻声哼唱旋律,并徒手在眼前面旋律线,表现音乐的音高变化。

2、讨论、交流对质歌曲内容的理解,想像八哥鸟遇害时的情景。

3、用跟唱、部分乐句教唱的方式,激发学生体会用中速和饱含深情的情绪学唱这首歌。

4、启发学生创设情境,用舞蹈或戏剧性表演的形式表现歌曲的内容和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5、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对待和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并把自己的想法与情感用美术方式表现出来。活动二: 不幸的鳟鱼

1、欣赏舒伯特作曲、女高音独唱歌曲《鳟鱼》,感受乐曲紧凑的节奏与着急的情绪给人的美感。

2、理解歌词内容,想像小鳟鱼在河里自由自在生活及被渔夫钓起的情景,体验歌词中的“我”关爱小鳟鱼命运的积极情感。

3、根据歌词,采用角色模拟的形式,分角色跟唱歌曲《鳟鱼》,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旋律美与叙事性歌曲所描述的形象与情景。

4、对照《八哥鸟》和《鳟鱼》两首歌曲,感受和体验歌曲没的风格、节拍、曲式结构、遇害、遇难的命运,引发学生对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命运展开讨论,用诗歌、小品、广告等艺术形式表达人类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积极行动。

课题十二:茶香歌舞

教学目标

1、在我国特有的与茶相关的歌曲、舞蹈、戏曲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启发引导下,经过不同的艺术活动,了解和感受祖国优秀的茶文化。能够运用歌唱、表演等学科要素,发展自己的艺术能力。

2、对民族音乐、民间歌舞、民间戏曲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有所了解和学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串联过去已经把握的艺术学科技能,在歌唱和表演等方面有更大的发展。

教学过程: 活动一:茶歌飘飘

1、欣赏和感受民间歌曲《采茶灯》《采茶谣》,对歌曲的表现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唱歌曲《采茶舞曲》。活动二:茶舞翩翩

1、欣赏民间采茶舞,学跳其中的几个片段。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歌舞中的夸张手法,尝试运用这一手法进行表演。活动三:民间的茶戏

1、欣赏管子独奏曲《采茶》。

2、欣赏赣南采茶戏片段。

3、欣赏钢琴曲《采茶扑蝶》。

课题十三:一只流浪的猫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一只流浪的猫》的故事,体验丑猫阿格利的内在情感变化,尝试律动、游戏形式、不同的绘画制作等艺术活动,表现故事或情节。

2、欣赏乐曲《一只流浪的猫》,能够感受到音乐在速度上的渐快变化和它对情感表现的作用。利用律动与即兴表演,知道音乐的段落划分,了解爵士风格的乐曲表现。

3、通过学唱歌曲《贝贝猫猫》加强对切分节奏的掌握,在戏剧性的表演活动中,深入理解不论是对人类还是动物,关爱、同情、尊重是人类宝贵的情感。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只猫的故事

1、初步感受音乐情绪。

教师播放《一只流浪的猫》的音乐,让学生想像音乐中表现的是哪种动物的形象。设计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在律动中加深对音乐情绪的感受。

2、欣赏标题音乐《一只流浪的猫》。

3、学生表演活动。

4、欣赏文学作品《丑猫阿格利》。

5、主题讨论。

6、表演《丑猫阿格利》的故事情节。活动二: 可怜的流浪猫

1、音乐与故事——一只流浪的猫。

2、交流讨论。让学生围绕故事与音乐情感的变化,交流感受,结合自己的经历、身边的故事,说说应该怎样对待小动物,如何看待虐待小动物的现象。

3、绘画创作《一只流浪的猫》。

4、介绍“我的流浪猫”。活动三:

告诉你一只猫的流浪记

1、聆听文学故事《丑猫阿格利》。

2、小戏剧《一只流浪的猫》师生合作编演简单的戏剧小品。

3、欣赏与交流。组织学生观看小戏剧表演,交流真实的观感,在评价和讨论中,进一步体验流浪猫孤独无助的悲凉情感和渴望关爱的强烈情绪,触动学生的心灵。

4、欣赏可爱的小猫。

5、学唱歌曲《贝贝猫猫》。

课题十四:对着镜子笑起来

教学目标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课题的艺术学习,使学生理解人会产生消极情绪,了解调节心理状况与心境、控制自我情绪的方法,如在屋里照镜子,整理一下头发、衣领等能让人精神振奋。学会关爱他人,给予安慰和鼓励的同时也要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对着镜子笑起来

1、让学生拿出镜子,对着镜子,做出不同的表情,再根据不同的表情,说一些想对自己说的话,看看自己到底最喜欢哪几种表情?为什么?

2、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做“照镜子”律动游戏。

3、学唱歌曲《爱的人间》。活动二:

走出灰色心情——化装舞会

1、歌曲欣赏《歌声与微笑》。

2、化装舞会。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给自己制作一个头饰、面具。(2)、导入。

(3)、当一首乐曲播放到一半时,突然停止音乐,请学生原地站好不动,并拿掉面具,互相看看对方。

(4)、小结。

课题十五:多才多艺的李叔同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介绍李叔同学习和创作的故事,感受大师多才多艺的风范,学习他对艺术不懈的追求精神,激发学生追求多门类全面地艺术学习。

2、欣赏李叔同创作的歌曲《早秋》《春游》,能够用二声部合唱的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春游》,表现和谐流畅的旋律与柔美舒畅的意境。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白马湖畔

1、创设情境。

2、学生朗读或歌唱自己曾经学习过的李叔同的作品。

3、请学生朗读李叔同的作品《春游》,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意境,大家说一说,通过讨论并联想、回忆自己对春游的感受,根据作品内容进行美术创作。

4、课外作品。结合自己对本地春天景色的感受,再进行主题性美术创作。活动二: 歌唱与诵读

1、有感情地学唱歌曲《春游》。采用先欣赏、朗读歌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境,有重点地分析歌曲,再进行学唱的方式练习。

2、了解并朗读李叔同的《满江红》词。

3、在朗读中采用不同语调、不同速度、节奏的形式进行表现,体会诗词的内涵。

4、分小组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根据词义进行美术创作,画出词的意境。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艺术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希望的田野 课题一 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欣赏美丽的田野图片,在学习合唱歌曲《我们的田野》过程中,能和同伴自由交流,表达对田野的感受。

2、能用自己喜欢的美术表现形式如剪贴、捆扎、绘画、摄影、泥塑等表达自己对田野的热爱和向往,在制作或绘画农村民居或未来的村庄过程中,能进一步会画面的空间感层次感及构图中的大小、虚实关系以及造型中的细节描会等。

3、能积极参加讨论、主动搜集资料,并积极参与艺术 活动,善于合作,在描绘过程中融入有创意的构思,合唱时把握歌曲的稳定感和层次感。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美术表现形式如剪贴、捆扎、绘画、摄影、泥塑等表达自己对田野的热爱和向往,在制作或绘画农村民居或未来的村庄过程中,能进一步会画面的空间感层次感及构图中的大小、虚实关系以及造型中的细节描会等。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歌曲带〈我们的田野〉、各种季节的有关田野、村庄的风景画或图片等。

2、学生收集的农村的风光照片、彩色笔、会画纸、剪刀、胶水、废旧画报纸、泥土、各种树枝、树叶、草茎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那一片一片的金黄

1、在《我们的田野》音乐声中引导学生欣赏,那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带给我们对田野的无限憧憬,在那希望的田野上,人们播种的幸福,播种着希望。

2、欣赏各种风光的图片或绘画作品(有老师准备的,也有同学自己收集或拍摄的如山间流水、油菜花地,开满野花的山坡、勤劳朴实的老农、快乐顽皮的孩子),漫谈从这些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农村孩子可以到室外山坡上去观察美丽的田野,山清水秀,轻风不时送来阵阵泥土的气息,闭上眼睛闻一闻。城市孩子可以利用春游、秋游的时间或节假日到乡间去体验田野的美、发现田野的乐趣,与农家孩子一起分享彼此的快乐,用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的感受。

活动二:田野上飘来的歌

1、结合图片,反复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启发学生在这首优美的歌曲中感受到了

什么?引发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唱出心中的感受。

2、用废旧画报纸剪贴一幅(美丽的村庄),了解基本构图要领,用前后遮挡关系及近大远小的原理表现构图中的远、中、近景的层次感及韵律感,并结合体会《我们的田野》的合唱效果,理解艺术的通识、通感,如虚实、层次、对比、均衡等。

教学反思:

课题二 农家孩子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由表达作为一个农家孩子的快乐,欣赏舞蹈《丰收之歌》并能主动参与表演活动,能富有情感地歌唱《山娃娃音乐会》。

2、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田野劳动的动作,如能用泥塑、撕纸、表演、绘画的方法表现快乐的农家孩子。教学重难点:

能富有情感地歌唱《山娃娃音乐会》;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田野劳动的动作,如能用泥塑、撕纸、表演、绘画的方法表现快乐的农家孩子。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丰收之歌》《山娃娃音乐会》等录音带、农村娃娃的活动图片,绘画和泥塑工具等。

2、学生准备绘画用品、泥土用具或其他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丰收的旋律

1、丰收了,让我们来听听丰收时的旋律。听赏丹麦歌曲<丰收之歌>,画面呈现出农家孩子上学、放牛、打柴、游泳、爬树等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回味、分享农家孩子的快乐生活并能有感情地歌唱。

2、师生漫谈、讨论;作为一个孩子,感到快乐的事还有哪些。喜欢自己生活的环境吗?

3、用田野中的材料来进行艺术创造,发现身边许多常见的材料都可以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把它变成艺术作品。如用稻草进行捆扎。用树叶进行粘贴等。

活动二:学唱快乐的歌曲并用自制乐器伴奏

1、自编歌曲《山娃娃音会》,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唱准八度音程的跳进。

2、自编动作进行表演。

3、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如乡村学校因条件有限,上艺术课没有那么多的打击乐器,可发挥乡村孩子的聪明才智,相办法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动手做一件打击乐器。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祖国,您好 课题一 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1、了解《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有感情地学唱歌曲《七子之歌》

2、朗诵和体会闻一多的诗歌作品《太阳吟》片段,体验和感受其作品的“绘画美”(意境)“音乐美”(节奏)“建筑美”(形式),了解新格律诗。

3、能在美术作品《红烛颂》的欣赏中,对作品主题、工具材料进行一定意义上的分析。

4、积极参加由歌曲、诗歌引发的表演活动,能够根椐歌词和诗歌内容角色扮演不同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学唱歌曲《七子之歌》,体验和感受其作品的“绘画美”(意境)“音乐美”(节奏)“建筑美”(形式),了解新格律诗,能够根椐歌词和诗歌内容角色扮演不同的形象。

教学准备

1、有关闻一多的生平资料和作品及油画〈红烛颂〉等。

2、《七子之歌》录音带或光盘。

3、表现海外游子的诗歌、音乐作品和文章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深情演唱《七子之歌》

1、观赏香港、澳门回归的电电视录像资料,讲述歌曲《七子之歌》创作时的背景资料,结合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所表现的内容,进行情景表演,将海外游了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表现出来。

2、听赏歌曲《七子之歌》朗读歌词并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对歌词进行讨论,然

后进行歌唱练习,老师引导学生的感情地进行演唱和朗诵,初步感受多声部合唱歌曲的表现形式。回顾和复习第四、五、六册曾经学习过的音乐技能要素,要求学生看着老师的手势将歌曲的片段进行二声部练习,在听觉能力和音准、音高方面进行把握。

教学反思:

课题二 今天是您的生日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利用身边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表现。

2、学唱歌曲《祖国有多美》,在合唱中进行注意情感的表达和二声部的演唱。

3、在音乐和美术作品欣赏中能够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相关的表现形式。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祖国有多美》,在合唱中进行注意情感的表达和二声部的演唱。

2、在音乐和美术作品欣赏中能够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相关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

1、有关国庆节的影视资料。

2、歌曲《今天是你生日》CD光盘。

3、有关国庆的诗歌与散文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颂歌献给我的祖国

1、学生在课前收集关于国庆节的资料(图片、文章、诗歌、歌曲等,由学生个人或集体进行朗诵,导入课题“今天是你的生日”。

《母亲的生日》

母亲啊,你为什么这样美,今天是你的生日,儿女从五湖四海把家归。一家人亲亲热热炕上坐,为了你的美丽举起杯,祝你繁荣昌盛,祝你荣华富贵。

母亲啊,你为什么这样美,今天是你的生日,儿女们紧紧把你依偎,轻轻擦去脸上的热泪。

你显得伟大更无私更雄伟,我们儿女更加吐气扬眉,祝你前程似锦,2、采用接龙式的活动,用语言描述自己对祖国生日的祝福,可采用句子尾字做句首字的接龙形式,每个同学说一句,看谁接得最好、最生动。还可以请去过北京的同学或参观过的天安门升国旗讲述自己的感受,分别进行总结。

3、学唱歌曲《祖国有多美》,先朗读歌词,体会其中的含义,然后以听唱的方法进行学唱。

澳门已经回到了祖国怀抱,那首真挚感人的〈七子之歌——澳门〉也伴着小学生容韵琳的领唱飘进了千家万户。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很多人注意到,这首歌最初还称为《七子之歌》,其实,《七子之歌》原本是我国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的一首组诗和名字,《澳门》正是其中的第一首。闻一多先生的次子闻立鹏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这首诗的来历:《七子之歌》是父亲1925年3月在美国写的。当时父亲在美国纽约艺术学生留学,在美国他感受到严重的种族歧视,这使他产生了强烈的爱国和思乡情绪。他联想到帝国主义占领地的中国百姓,境总一定更悲惨,在《诗经〃邶风》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母亲与七个孩子失散了,孩子在流浪中受尽了苦,苦苦哀求回来。他借用这一典故,将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做祖**亲被夺走的七子孩子,用似人和手法代他们倾诉“失善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七首诗总称为<七子之歌>。这些诗作一问世,即刻引起了强烈轰动。

研究中国近代的闻黎明研究员,是闻一多的嫡孙,得知《澳门岁月》剧组正在寻找澳门主题歌,便提供了祖父的《七子之歌》。

何谓《七子之歌》,1925年3月,身在美国纽约的著名诗人闻一多有感于时事,将被帝国主义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大喻为七个母亲离散折孤儿,并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的眷念,澳门便是“七子”之首。

闻一多先生在《七子之歌》的开篇直抒胸膛: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邶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上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邶风》之七子,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初者土地,这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这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

ALSACE-LORRALNE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如今,“七子”中只有台湾尚未回归祖国。当年闻一多先生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道: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岛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欢腾的大西北 课题一 青海湖边

教学目标

1、欣赏“青海湖”和“万山之祖——昆仑山”“黄河源头——卡日曲”“长江源头——沱沱河”及当地的风土民俗风光图片、歌舞等艺术作品,听赏、学唱民歌〈上去高山望不川〉。

2、通过搜集、观察、整理、合作、交流与探究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鸟”的手工制作、进行想像画创作和民间歌舞基本动作的学习。

3、学唱青海民歌〈四季调〉,并与〈花儿与少年〉进行对比分析、欣赏。

4、进行〈花儿与少年〉舞蹈的 欣赏、学习和重新创编,能由“景”而想,因“情”而动,能随着,〈花儿与少年〉的音乐即兴或在集体设计的表演动作中起舞。

5、尝试利用身边的材料、情境或音乐,根椐需要进行即兴创作、表演、创作情境,培养学生和参与意识和艺术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搜集、观察、整理、合作、交流与探究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鸟”的手工制作、进行想像画创作和民间歌舞基本动作的学习。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青海的风光图片、工艺品、服饰的照片及美术作品。

2、有关青海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歌舞及民风、民俗、寺庙、鸟岛的录音、录像资料。

3、学生进行绘画、手工制作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4、有关乐器、录音机、扇子等。

5、《花儿与少年》舞蹈和器乐曲及民歌《四季调》的录音、录像带。教学过程:

活动一:青海湖的故事

1、大家轮流做“主持人”导游“或”解说员,并将自己熟悉的、收集的有关青海的资料,如传说、民歌、舞蹈、青海少数的服装、饰品、民风、民俗、鸟的颜色、特征、神态、种态及青海的地理环境、特有的民族、江河源头等——表达、模仿、表演出来,师生进行评价交流。

2、根椐资料、音像和学生的讲述确定一个“主题”或“情境”,进行即兴创作或“配景”表演,比如“花儿会”“青海湖赛马会”配乐诗朗诵——“我是青海湖的一只鸟”“江河之源”等。

3、让学生地图上找到“江河源头”或找歌唱我国江河的歌和诗,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想像力,在学生已有生活积累、艺术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导演、策划、合作、表演的体验。

4、可选择一个好的“创意”在即兴表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创作一个小品或其他节目,修改完善,使之成为班里师生共同创作的具有西北风格的节目(哪怕是一首配乐诗朗诵或一组简单的舞蹈动作)。

活动二:舞蹈——《花儿与少年》

1、欣赏《花儿与少年》的器乐曲、舞蹈和原生态民歌《四季调》。

2、轻声哼唱、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民歌曲调,体验其风格和知高原上唱歌的感受。

3、体验西北少数民歌舞蹈和歌曲的风格特点;学习《花儿与少年》舞蹈中舞动扇子的手法及舞步《搓步》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节奏变化和舞蹈脚步的变化关系。

4、还可以观察扇子的形状、结构、在课前或表演前与学生共同进行画、折、制作扇子的活动和练习。

教学评价建议

1、关注并引导学生的评价,鼓励、表扬每一个学生,将有创意和创新的想法、动作设计及自己编演的节目、作品等记录拍摄下来,存入艺术挡案夹。

2、开展同学间相互评价歌曲、舞蹈的动作,互评、他评有进行、创意的同学。

3、表扬课后主动练习记唱歌曲和舞蹈动作的同学。

教学思路拓展

1、根椐学生兴趣和学习可以直接从青海湖的鸟岛的“鸟”进入引导学生观察鸟的颜色、形状、飞翔及走动的协调动作,并和美术、舞蹈、音乐旋律、手工等结合进行教学。

2、观察或欣赏民俗馆和有关民族风情艺术作品展展览,了解艺术家们的不同艺术表现手法,采用对比的方式,半定学生的艺术感受。

教学反思:

课题二 黄土高坡鼓喧天

教学目标

1、介绍欣赏陕北地区的民俗、风貌、地域特点及民间艺术。

2、感受安塞锣鼓的热烈气氛,体验安塞锣鼓粗犷、豪放的气氛和情绪,初步学习安塞锣鼓的基本步伐、敲击方法和锣鼓经。

3、听赏、学唱歌曲《领唱秧歌》《信天游》和陕北民歌打黄羊调《拥护八路军》。

4、练习剪纸、秧歌及速写。

教学重难点:体验安塞锣鼓粗犷、豪放的气氛和情绪,初步学习安塞锣鼓的基本步伐、敲击方法和锣鼓经。听赏、学唱歌曲《领唱秧歌》《信天游》和陕北民歌打黄羊调《拥护八路军》。教学准备

1、陕北的风貌、民俗艺术的录像、图片、实物、艺术品等。

2、安塞锣鼓的录像资料、腰鼓演奏的方法,有关鼓的故事、传说,鼓手的服饰、用具等。

3、乐器(鼓)、绘画材料、工具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威风的锣鼓

查找关于“安塞锣鼓”的资料,讲一讲关于鼓的传说故事和“安塞锣鼓”的由来,并欣赏安塞锣鼓的表演图片或录像,同时听赏、学唱《信天游》,引导学生的探究、表演热情。

活动二:鼓声咚咚

1、制作腰鼓,学习腰鼓的基本步伐和节奏(鼓点的)敲法。可用硬卡纸画出或制

作出与实物大小一般的“腰鼓”(每人制作一个,两头穿绳挂在腰间,鼓锤子也可先画出再剪下)。

2、引导学生用白毛巾做鼓手的头巾,在享受制作成功体验的同时,模仿学习腰鼓的基本步伐、节奏等,合作、互动活动中反复进行练习和创作。

3、学会唱陕北歌曲《领唱秧歌》和《拥护八路军》,学习基本步伐;即兴编词跳秧歌。

4、用速写的方法结合自己学习路秧歌的动作,画一画跳秧歌的同学。

活动三:我创作的鼓乐真好听

1、取乐曲中或本地民间特有的喜庆锣鼓、秧歌与安塞锣鼓(陕北秧歌)进行对比欣赏,学习练习并熟记一两首锣鼓经,在学校的庆典活动中实际运用。

2、还可根椐已学习和熟悉的节奏及音乐知识,进行锣鼓经的简单记谱、编词创作和表演。

活动四:我们的心愿

在教师指导下收集,整理陕西及西北的民间艺术,开展剪纸、民俗、服饰的制作展示活动日或活动周。

教学思路拓展

1、可由安塞锣鼓引申介绍陕西省的其他民间艺术,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大西北。

2、走出学校、访问民间艺人或观看民间艺人的表演,加深印象、进行一次民俗或民间艺术表演活动,扩展学生的实践场所,形成弘扬民族文化的氖围。

教学评价建议

1、面向所有学生,鼓励每一个人,将他们制作的作品或舞蹈的照片存入艺术挡案夹。

2、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课外的表现,注意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和表现能力。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大自然的小卫士

课题一 大嘴先生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对有关青蛙知识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良好品质。

2、通过艺术课的学习,学会运用不同的表现材料进行青蛙造型艺术的表现。

3、结合歌曲学习巩固二声部的知识和技能,尝试运用表演、舞蹈等艺术手段进行青蛙题材的艺术表现,陶冶情操,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结合歌曲学习巩固二声部的知识和技能,尝试运用表演、舞蹈等艺术手段进行青蛙题材的艺术表现,陶冶情操,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兴趣。教学准备

1、自然界中青蛙的录像资料,有关表现青蛙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歌曲、影视艺术等。

2、青蛙造型表现所需的工具材料。

3、学习歌曲、舞蹈时所需的录音带、道具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小青蛙跳呀跳

1、通过观察、讨论,使我们认识到青蛙是自然与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不但保护自然,造福人类,而且它们奇特的生理特征也给人们带来许多启示,进一步了解和爱护小青蛙。

2、借助相关乐曲或录音资料重新给同学们创设一个自然中的小溪蛙鸣的听觉氛围、使同学们在轻松、自然、和谐的气氛自由地进行方法表现。教师根椐同学们的不同需要,建议性地同学们介绍几种有关青蛙造型的方法如撕纸、剪纸、折纸等。

活动二:池塘里的小歌手(学唱歌曲)

1、谜语:小时穿黑衣,长大着绿袍。走路蹦又跳,雨后呱呱叫。(青蛙)

2、通过猜活动引出有关小青蛙的讨论。想一想,青蛙是怎样的一种动物?它们有哪些生活习性?怎样繁殖?与大自然的关系如何?说一说,你都见过哪些表现青蛙的艺术作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自然界中的青蛙是怎样生活的。

3、结合教学内容给同学们播放青蛙的影视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看一看自然界的青蛙是怎样生活的。在对青蛙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同学重新欣赏有关表现青蛙的艺术作品。让同学们初步了解拟人手法在艺术表现运用。

4、组织学生唱表现青蛙的四川民歌《数蛤蟆》和山东民歌《花蛤蟆》。对比两个不同地区的蛤蟆歌曲,说一说各自的音乐形象、旋律特点、调式特点并加以分析,然后根椐内容进行表演。

5、欣赏马来西亚歌曲《青蛙跳啊跳》,了解外国小朋友对青蛙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翠竹声声 课题一 竹海漫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竹秀美、挺拔的自然美,有赏竹、爱大自然的情趣,体验竹带给人的美感及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2、从日常生活常曲子竹器中感受造型和结构美,体验竹工艺的奇妙和情趣,尝试手工编织的方法制作自己喜欢的物品。

3、感受歌曲节奏、句式及情绪的变化,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歌唱,尝试自编动作进行歌舞表演。

教学重难点:感受歌曲节奏、句式及情绪的变化,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歌唱,尝试自编动作进行歌舞表演。教学准备

1、表现竹的有关诗人、美术作品或图片、照片与VCD光盘。

2、收集竹制品的(竹椅、竹席竹箩筐、竹背篓、竹匾、竹笔筒等)实物或图片等,了解有关竹制品的基本制作方法。

3、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的录音带,创设“竹林”的意境。

教学过程:

活动一:竹林深深

1、在教学创设“竹林”的意境(可用各种废旧挂历纸或其他剪成竹叶缠绵在教室的柱诚头上、窗沿上或盆景上)让学生在身临竹海的情境中赏竹、谈竹、论竹、品竹。

2、展示资料、交流对竹的体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展示或小组收集的竹的资料,表达对竹的情感。

3、欣赏竹景,感受自然美。在悠扬的笛声中,播放竹海、竹林的VCD画面或自制的课件、图片,师生一起感受竹景的色彩、形态、意境等,激发学生对赏竹的兴趣和爱竹的情感。

4、欣赏和感受童谣《翠竹儿》体验其情感,并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童谣。

活动二:竹乡娃娃爱竹林

1、欣赏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感受歌曲的民歌风味,理解歌词内容,体验竹乡

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学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1)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2)引导学生熟悉和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激发学生用手拍手、拍肩、跺脚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3)采用集体、小组、个别、齐唱、分句按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4)用“柯达依手势”练习唱歌,唱到歌曲每一乐句的最后一长音时用手势表现音乐的高低。

3、请学生乐器的同学为歌曲伴奏或录音,学生边唱边用自己喜欢的身体动作即兴舞蹈。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能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中竹的感受和赞美,有赏竹、爱竹的情趣。

2、学生能体会并说出自己对竹所蕴涵的文化与人工精神的初步理解。

3、能用自己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与情感。

4、愉快地唱《竹乡娃娃爱竹林》这首歌,对手工编织感兴趣,能通过观察,学习简单的编织方法,并乐于 交流自己的作品和编织方法。

教学思路拓展

1、请家长带学生装到生活中寻找竹,并写生画竹,或者柏竹林、竹景的照片。

2、让学生收集和观察日常生活的竹制品,发现其中用穿编方法制作的物品,并将学生自己穿编的物品相互欣赏,交流各自的穿编方法。

3、让学生尝试为歌曲、童谣配画。

4、将本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表达、童谣、歌曲的表演或美术作品用拍照等方法做记录,附学生的评价和老师的评价结果,存入艺术档案夹。教学反思:

课题二 竹韵传情

教学目标

1、喜欢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体验笛子、芦笙、箫音乐和竹竿舞、芦笙舞表现的情绪。

2、了解不同竹乐器(笛子、芦笙、箫等)的造型、演奏特点、音色及旋律风格,想像音乐表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了解不同竹乐器(笛子、芦笙、箫等)的造型、演奏特点、音色及旋律风格,想像音乐表现的内容。教学准备

1、笛子、芦笙、箫的实物或录像、图片及音乐音像资料。

2、跳竹竿舞的竹竿或其他替代物。

教学过程:

活动一:竹乐悠悠

1、欣赏竹乐器,激发热爱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的情感。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笛、笙、箫三种乐器的实物或看图片、课外,并知道它们的名称,了解其吹奏方法。

2、分别欣赏笛、笙、箫所演奏的音乐,感受音乐的音色与风格,体验音乐的情绪。

(1)欣赏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感受笛声悠扬、悦耳的美感和欢快的节奏与情绪。

(2)欣赏芦笙演奏的《赛马》乐曲,感受芦笙音乐明亮、清脆、优美及丰满。

活动二:欢快竹竿、芦笙舞

1、欣赏竹竿舞、芦笙舞录像或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视听感受竹笙舞台、芦笙舞音乐和舞蹈节奏、风格及欢快情绪。

2、欣赏和熟悉黎明竹竿舞蹈音乐,启发学生用拍手、拍肩、拍腿、踏步等不同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

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笛子、芦笙、箫等几种竹乐器的造型特点、演奏形式、音色、旋律风格、音乐情绪的感受和评价意见。

2、学生能大胆地参与跳竹竿及芦笙舞、有舞蹈节奏感,会跳基本步伐、能够与同学相互合作跳舞。

教学思路拓展

1、引导学生收集有关黎族、苗族风土人情的资料,了解黎族和苗族音乐舞蹈的不同特色,学唱学跳黎族、苗族的舞蹈的基本动作,并开展小组竹笙舞比赛。

2、学生自己到音像店员查长购买有关笛子、芦笙、箫的吹奏音乐磁带VCD、CD光盘,在家里欣赏这几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培养自主学习音乐的兴趣,丰富音乐经验,并举行相关音乐茶话会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照片里的故事 课题一 老照片 新照片

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老照片、新照片,感受照片中人和事,体会照片独特的记录方式艺术价值。

2、通过听赏《好日子》,《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感受乐曲活泼、欣快的情绪,回顾童年和幸福时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听赏《好日子》,《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感受乐曲活泼、欣快的情绪,回顾童年和幸福时光。教学准备

1、有关诗歌作品,不同内容、情景的摄影作品多幅。

2、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的录音带。

3、水粉颜料、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有引导学生围绕照片讲述照片上的人和事,选择学生熟悉和经历过的真实的故事,激发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故事之中。

活动一:说说我的照片

请学生从家中将自己最喜欢的照片带来,在教室一角布置“我的一家”照片展,让学生想想、看看、说说,向老师和同学介绍“照片里的故事”。

活动二:以前的我和现在的我

师生课前搜集自己不同时期与家人的合影照片。

教师可出示自己小时侯与父母的合影,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照片,让学生猜一猜照片中的这个孩子是谁?激发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然后再出示最近一段时间自己和家人的合影,请学生仔细对比观察,说说都有哪些不同(相貌、衣服和背景景物等),进而引导学生也将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照片进行展示并交流,谈谈观看照片后的感受,从中体会人的成长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教学反思:

课题二 幸福时刻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时刻,欣赏记录这一时刻的照片,听赏《好日子》这首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2、从生活中体会情感,体会通过画、做、唱、演等带来的愉悦感受。教学重难点:听赏《好日子》这首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从生活中体会情感,体会通过画、做、唱、演等带来的愉悦感受。教学准备

1、有趣的生活照片多幅。

2、描绘面部表情喜怒哀乐的绘画作品。

3、各种材质制作的相框。

4、彩绸、鼓及“大头娃娃”。

教学过程:

活动一:童年趣事

请学生搜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玩具、游戏等,将自己小时候发生的有趣的事,给同学讲述并表演。还可以邀请同学组成“临时家庭”,各自选择不同的角色,根椐不同的内容创编并表演。

活动二:美丽的相框

1、搜集各种不同的相框或其相关图、彩笔、作业纸、制作相框甩用的材料。

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不同的相框所带给人的不同的感觉(形状、制作的材料不同、颜色的不同),并说一说自己所喜欢的相框的特点。

3、引导学生分析探究相框的制作方法,将自己的设计构思用彩笔绘制出来。

4、启发学生选择多种材料来设计装饰相框(如用贝壳、通心粉、方便面等材料装饰制作相框)。

活动三:欣赏与感受

1、欣赏能激发人们愉悦情绪的乐曲或歌曲。如《好日子》《幸福快车》《幸福谣》等。

2、学生“接力式”谈感受,用肢体语言或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感受(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及时点拨与引导)。

3、通过“幸福转转转”这一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类似于击鼓传花的形式),被点到的同学说一句祝福的话语送给在座的同学,让学生体验集体的温暖,从而产生幸福 的感觉。

活动四:幸福时刻我来画

1、通过各种颜色的观察、感受、感悟色彩与人的面部表情的密切联系(例如,生活中的颜色,大自然中的颜色,喜庆节日的颜色等)。

2、由色彩感悟而引发的各种情绪感受,用面部表情表现出来(学生可以合作表演并通过角色的不同表现,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

3、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自己制作的相框加以装饰。

4、班级“幸福时刻展示台”(用展示学生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能用语言描述照片中的故事。

2、通准确地歌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的歌曲。

3、能制作富有个性的相框或相机。

教学反思:

课题三 留给未来的回忆

教学目标

通过视觉的旅行、制作照片成长档案夹,来感悟生活中成长留下的足迹,引导学生对未来的成长设想。

教学重难点:通过视觉的旅行、制作照片成长档案夹,来感悟生活中成长留下的足迹,引导学生对未来的成长设想。教学准备

1、歌曲《童年的回忆》录音带。

2、制作照相机的纸盒、卡纸、胶水、剪刀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家的照相机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家里的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在父母的指导下尝试拍照,了解照相机的简单使用方法,休验科技的发展和摄影的乐趣。

2、教师出示照相机,引导学生共同观察照相机的构造《镜头、快门、闪光灯、暗盒等》。

3、将自己家的照相机带到学校向同学展示并交流使用方法,比较不同型号的相机其外形和使用方法的不同,并将自己创作摄影作品的体会与大家交流。活动中要随时提醒学生爱护相机。不用手触摸镜头。

4、我们一起合个影,师生共同合影留念。如果没有条件。可进行绘画。

活动二 听赏〈童年的回忆〉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听赏乐曲〈童年的回忆〉,感受动听,迷人的旋律。展开丰富的联想。

2、搜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观察照片的时间、人物、景物、色彩对比。同学之间,:为什么自己喜欢这种风格特点的照片?

3、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做成一个“我的成长足迹”档案册。加以简单的文学说明,从制作、欣赏的过程中感悟生活中成长留下的足迹、并留给未来一个美好的回忆。

4、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童年最难忘的事,回忆童年时自己常做的游戏的印象最深的歌谣。

活动三:留下回忆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带着照相机到户外或校园抓拍有意义的瞬间,并把自己的作品通过“校园一瞥”摄影展进行同学间的交流,同时选拔更加优秀的作品推荐投搞。激发同学争当“小小摄影师”。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能了解景、构图的基本知识。

2、是否分析比较顺光、侧光的逆光等知识。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军旗飘飘 课题一 小兵的歌

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有关的电影剧照,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感受战争年代小兵们的英雄气概,在生活中学习他们的勇敢、机智。

2、演唱歌曲《红星歌》,学生研究制作纸浮雕五角星、了解五角星的比例,感受和谐的比例关系。

教学重难点:感受战争年代小兵们的英雄气概,演唱歌曲《红星歌》,学生研究制作纸浮雕五角星、了解五角星的比例,感受和谐的比例关系。教学准备

1、歌曲《红星歌》录音带。

2、电影《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红孩子〉的剧照或录像带。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剧照讲故事?

1、学生搜集电影〈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红孩子〉中具有代表性的剧照,请学生观察回答:这是什么时候的故事?照片上的人物你都认识吗〉讲一讲这个电影的故事。教师同样也可以出示电影的几幅代表性和照片、请学生看一看、讲一讲〈教师学生在讲故事时连续播放〈红星歌〉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小兵张嘎》和《闪闪的红星》《红孩子》《鸡毛信》的精彩片段,谈谈观后感。

3、学生有感情地讲述并表演其中故事片段。活动二:学唱歌曲《红星歌》

1、欣赏《红星歌》,谈一谈听完歌曲后的感受。

2、欣赏歌曲唱一唱,并请学生模仿小兵的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所展现的内容和情绪。

3、教师可以播放《红星歌》的录像,请学生和录像中的人物一起演唱、表演。教学评价建议

1、能准确地歌唱《红星歌》,并体会出歌曲所包含的情感。

2、能运用纸制材料,并运用工具制作半浮雕塑的五角星。

3、能比较完整地介绍小兵的故事。

教学反思:

课题二 军民鱼水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曲《军队和老百姓》,感受歌曲的豪迈和雄壮,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反复重复的音调及其表现意义。

2、欣赏配乐朗诵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片段,激发学生热爱解放军的感情。

3、说说你所了解的解放军的感人事迹,如雷锋、董存瑞、黄继光等,学习他们为祖国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唱歌曲《军队和老百姓》,感受歌曲的豪迈和雄壮,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反复重复的音调及其表现意义。

教学准备:

收集《说句心里话》《咱当兵的人》《一二三四》等赞美解放军的歌并播放给同学们听,听后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唱歌曲《军队和老百姓》

1、学生听赏歌曲《军队和老百姓》,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反复重复的音调及其表现意义,一再重复的音调是“军队和老百姓”一名,在这一句的重复中有在句中的的扩充一小节(3——5小节处),扩充两小节(6—9小节处)和一句尾的扩充(10—13)节处)。多次重复起到了一再强调和肯定的意义,使它为了一个核心的音调。

2、引导学生理解变化的重复是音乐中的常用的方法,重复有变化,避免了单调。结合上节课合作制作的五角星平面构成,感受音乐和美术重复、渐变的平面构成相联系,让学生感受通感通识。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三个和尚 课题一 瞧这三和尚

教学目标

1、有兴趣欣赏不同艺术形式表现《三个和尚》的故事,比较主要角色的造型特点,能在表演活动中再现三个和尚神采。

2、学生交流其中主要角色的神采和造型特点,能通过歌唱、表演、绘画、制作等艺术形式表现故事情节,感受音乐、美术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它以完美结合后带来的不同特点,引发学生哲理性思考。

教学重难点:学生交流其中主要角色的神采和造型特点,能通过歌唱、表演、绘画、制作等艺术形式表现故事情节,感受音乐、美术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它以完美结合后带来的不同特点,引发学生哲理性思考。

教学准备

录像资料、黏土、废旧物品、水彩等画具。

教学过程:

通过《瞧三个和尚》的课题学习,使学生感受三个和尚在造型和音乐形象上的表现特点。三个人物在音乐、形象上的对比,生动、鲜明又十分有趣,给人的印象极深,自然地将生活中的理性思考留给人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椐学生的能力,选择教学资料,确立教学内容,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安排教学过程或活动,使学生能通过欣赏、交流评析、歌唱、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三个和尚的故事及寓意。活动一:三和尚的故事

快来看这三和尚,学生欣赏美术动画片《三个和尚》的片段,观察比较三个和尚在造型和音乐形象表现上的特点《高个儿—瘦和尚、矮个儿——胖和尚和小和尚》引发学生关注三个和尚间将要发生的故事。

2、〈三个和尚〉故事。学生观赏动画片,了解他们的故事,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情节。

3、交流与感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和小伙伴一起进行故事内容片段的表演。在尝试进行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角色的心理,用不同的体态、音色、语音等表现的同时,加深对故事内涵的理解。

4、学唱歌曲〈三个和尚〉。可采用听唱法进行学习,巩固正确的歌唱方法。在第一、二句的休止拍上,学生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的简单的伴奏,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及学生演唱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在音乐中稳定的速度、八分节奏的准确掌握,增强合作意识。

5、交流与赏析。学生盼组表演,相互观摩。通过观察、评析达到合作与艺术表演能力的提高。

活动二:有趣的三和尚

3、有趣的音乐人物形象。学生分别赏描写三个和尚主题音乐,了解乐器的使用与音乐形象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对音乐形象描述的兴趣。

4、创编三个和尚的形象。播放教师课前剪辑的描写三个和尚的音乐片段,通过欣赏比较,学生用美术的方式表现三个和尚的形象。可以组内交流合作进行,突出人物的不同特点。

5、欣赏动画片〈三个和尚〉,通过欣赏剪辑后的动画片,学生在分析、研讨活动中,了解动画片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音乐的在其中的表现力与烘托故事氛围的作用。

6、有趣的三个和尚。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把故事的理解和感兴趣的内

容表现出来。如美术造型角色的形体语言、音色、语调、语速等。在课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肯定学生和创作,鼓励学生的合作。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是否能用心观察艺术的不同的表现,并能发现它们中的艺术要素对比。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个性化理解与创造。

2、学生观看录像和他们表演时是否专心,与同学们讨论时是否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在歌唱、创作和美术活动中的“闪光点”,并予以鼓励。

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 艺术家的故事 课题一 遗失的乐谱

教学目标

1、有兴趣了解音乐大师莫扎特的童年生活。

2、学唱歌曲《摇篮曲》,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摇篮曲》,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教学准备

1、有关音乐家莫扎特童年生活的故事文本、图片、音像资料。

2、进行音乐活动的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春天的故事

1、安排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音乐家莫扎特的生平故事,特别是关于他童年的故事和传说等,分别讲述给大家听,听赏莫扎特的作品《渴望春天,感受和熟悉旋律,体会6/8拍欢快的特点,为学唱歌曲〈摇篮曲〉打下基础。

2、看图或用多媒体形式请学生感受莫扎特儿时的生活片段,引入老师讲述莫扎特童年的故事,了解音乐莫扎特。提问和讲述你从莫扎特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莫扎特的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写出来,在班级里及黑板报的形式进行展示。活动二:妈妈怀抱最温暖

1、学唱歌曲〈摇篮曲〉。聆听音乐,感受6/8拍子音乐的强弱规律。通过聆听音乐的旋律和对节奏的感受,自由律动,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2、跟琴听唱,在听唱中培养学生自学歌曲的能力和音乐的记忆力、注意力。请学

生根椐自己的理解,把过去学习过的强弱记号标在歌曲中,再认真唱一唱,感受歌曲的表现力。分小组讨论,对歌曲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复习曾经学习过的知识,培养一种自我处理歌曲的能力。

3、对比第二册学过的舒伯特的〈摇篮曲〉,谈谈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活动三:心跟梦想一起飞

1、根椐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形态特别的摇篮。并涂上漂亮的颜色。

2、用自己身边可以找到的各种材料,编一个小摇篮。(废旧纸材,如小纸船穿上两根绳就成了小摇篮了。

3、动手实践中,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成就感,在活动中逐渐锻炼和获得。

教学反思:

课题二 人民音乐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冼星海的故事片里感受生活的魅力,加深对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初步理解,体验生活的乐趣。

2、学生能感受卡农式的音乐表现手段,从而对音乐学习的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难点:学生能从冼星海的故事片里感受生活的魅力,加深对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初步理解,体验生活的乐趣。教学准备

1、有关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艺术创作的故事。

2、歌曲《黄河大合唱》的录像带、CD光盘等资料。

3、有关《黄河大合唱》演出的录像资料。教学过程:

活动一:游戏里的哆来咪

1、这些东西真奇妙。本课教学前安排学生从家里自带玻璃杯2只,4个一组,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用不同器皿进行加水处理,组合成为有乐音高的器物(可以根椐器皿的实际,音高按顺序排列。另外,教师应该自备一套器皿)。

2、分小组请学生先自由地敲一敲不同音高的器皿,感受一下音乐的语言,再敲自己熟悉的旋律(歌曲)。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的问题的意识,在生动活泼中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探索生活的乐趣中获得知识,接受教育。

3、活动中引出音乐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故事。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生活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生活艰苦,创作条件极其简陋,没有现在的钢琴、电脑合成器等创作设备。但冼星海发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运用自己身边生活中的物品和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在一次吃饭当中,他正在思考着《黄河大合唱》的旋律,边吃边思考。饭后,他意识地边走边用手中的筷子敲打着空碗,突然间一段旋律从敲击中的流出,冼星海马上返回厨房,我来很多锅碗瓢盆,经过挑选和处理,组成一个特殊的“交响乐队”,冼星海既是创作者,又是指挥者和演奏者。久经不衰的《黄河大合唱》就这样在锅碗瓢盆的闪响声中诞生了。活动二:黄河的交响诗

1、听赏歌曲《保卫黄河》。说一说,你听了这首歌曲后的感受,它和我们平时或以前曾经学习或听过的合唱曲目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歌曲表达什么样的情境和思想?

2、配合播放有关影像资料,为学生提供创作和演出的背景材料《如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有关片段》,加强学生对历史的了解。

3、用相同的节奏型进行“卡农”式的练习,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深了解并感受歌曲中“卡农”的表现形式。

4、试着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5、节选歌曲旋律片段。边听边敲节奏并哼唱,例如

初步掌握歌曲旋律中大跳的表现力及歌曲中难唱的部分。

B完整地听歌曲,并同时根椐不同的演唱形式分声部完整地敲击节奏,为学习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三: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

1、聆听女声独唱〈摇篮曲〉和〈保卫黄河〉齐唱部分,说一说演唱形式的什么不同,并谈一谈听后的感受。

2、分小组讨论以前学过和听过的歌曲,哪些是宁静抒情的,哪些是雄壮有力的?

3、根椐〈摇篮曲〉或《保卫黄河》中的某个情节,创编一段小品,演一演。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能对冼星海的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反思:

第五篇:小学艺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一 小时侯的歌

教学目标: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童谣歌曲的学习,为学生能够和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提高对语言节奏的感受能力,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积累合作、交流、反思、创作、分享等方面的体验。教学准备

1、歌曲《童年的小竹笛》、的光盘或录音带。

2、不同风格、内容的童谣及录像、录音、光盘等资料。欣赏引导

在这个单元主题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弯弯的月亮是娃娃的小床,天上的星星是娃娃的被子,天边的月儿奏出美妙的乐曲,静静的水面仿佛在听你诉说。妈妈的催眠曲陪伴着娃娃进入了梦乡„„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生共同说一说各自耳熟能详的童谣,边说边表演,并说说个人的理解等,引导学生的兴趣。

2、例如,〈小老鼠〉: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咪咪咪„„猫来了,咕噜咕噜滚下来。

3、〈笑一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两只黄狗会抬轿。

4、〈不倒翁〉:说你呆 你真呆,胡子一大把,样子象小孩。说你呆 你不呆,把你一推你歪。要你躺下去,你又站起来。

5、〈鞋子和茄子〉:一个孩子,拿双鞋子,看见茄子,放下鞋子,去拾茄子,忘了鞋子。

6、〈手指歌〉:伸开手,数指头,大牛不吃草,二牛不吃料,三牛不拉车,四牛不上套,剩下五牛要不要?要!

7、〈三轮车〉:三轮车,跑得快,上面坐个老太太。要五毛,给一块,你说奇怪不奇怪。

学唱歌曲:〈童年的小竹笛〉。

1、引导学生反复听、轻声哼唱、拍手唱、配合律动唱。

2、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等,待音律、歌词、节奏

3、准确后可加进行打击乐集体演唱,并录音来反思评价。

课题二 歌声中走来一个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前捷克斯洛伐克儿童歌曲〈牧童〉的学唱、表演和绘画。

2、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积极参与,愉悦地创作和表现。

3、学生尝试制作简单打击乐器,学歌曲伴奏。

4、结合着给童谣编曲调,学生尝试和探索进行艺术的表现和创作。教学准备:

〈牧童〉的歌曲录音或VCD光盘。教学过程:

1、由牧童牧归的绘画或童谣等作品引出歌曲〈小牧笛〉并学唱。

2、学唱歌曲《小牧笛》并朗读歌词。

3、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打击乐器给歌曲〈牧童〉伴奏,并探索不同物体发声的特点、音色、敲击方法〈部位〉等。

4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的名称、用法和乐器的打击方法。

5、启发学生课后用废墟塑料瓶装进沙子盖上盖后做沙锤,做双响筒〈找竹筒或不同的两种木质品〉、三角铁〈废金属或自行车铃铛等〉、鼓(大小纸盒等)。

6、为歌曲进行伴奏表演。

课题三 奔腾的骏马

教学过程:

1、欣赏二胡曲《赛马》,听赏歌曲《马头琴的故事》及一组外国乐曲。例如:《马刀舞曲》、《轻骑兵序曲》、《威廉•退尔序曲》,《自由射手》等片段。

2、欣赏哼唱二胡曲的《赛马》的主题旋律,可用口腔弹响或敲击作伴奏模拟马蹄声。

3、用跑马步即兴创编舞蹈,体验感受跃马奔腾弛骋北疆之时的欢乐、自豪情感。

4、可引导学生分析《赛马》主题旋律的音乐风格及情绪特点,试着哼唱记忆下这段好听优美的蒙古族风格乐曲,体味感知节奏、力度、旋律、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在音乐艺术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二、游戏:

1、学做骑马的动作,双手拉住马缰绳,跟老师做。

2、随着音乐节奏并骑着马编队进行。教学后记:

课题四 小羊的故事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以“羊”为内容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相关及汉字中“羊大为美”的审美观。

2、尝试运用歌舞加深对“羊”的造型特点的表现,并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讲《草原英雄小姐妹》保护羊群的故事。

2、听《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插曲,体会人与动物的密切关系。

3、学生分组将搜集到的有关“羊”的成语故事进行集体创作编舞、表演等,或学唱《保护小羊》,各组将作品完成后交流、互评。

4、教唱与欣赏歌曲《保护小羊》。

5、即兴创编简单情节,歌唱表演。

6、学唱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分析这首歌曲由几个音级构成,歌词会唱后,试着唱唱歌谱。

7、再和同学一起讨论分析一下,这首歌有几个句子(两大句),句子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是重复的关系,两句的句尾有变化和呼应)。

课题五 瞧这家子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引发对自然界小燕子生活的兴趣和观察。

2、培养具有热爱自然、亲近自然、表现自然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

1、常规教学,音准、节奏、视唱训练。

2、导入新课:燕子是人类的朋友,自古以来它们与人类朝夕相处、和睦为邻,彼此间建立了充分的信任与友谊。

3、请学生讲述有关燕子的故事。特别是农民伯伯把飞进家中的燕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甚至流传出许多有关燕子的美丽传说。

4、可见人们对燕子倾注的情感之深,本课围绕着燕子这一主题展开教学活动。

5、观看片子《小燕子》

教师组织学生到自然界观察燕子的生活习性,倾听小燕子的叫声,观察、了解小燕子的筑巢形式以及燕巢的构造特点等(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音像资料了解以上内容)。

6、学生借助诗歌、乐曲、图画等形式对自己的表述进行艺术的再现,使学生在吟诗、听音乐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7、听歌曲并随歌曲轻声哼唱。

课题六 小燕子

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小燕子》,感受、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2、展开想象:用配乐散文、诗歌或谜语的形式引导新课。“春天来了,小明的奶奶家来了一对美丽小燕子,燕子在 房檐下叽叽喳喳嬉戏喧闹,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它们在干什 么?噢!它们在盖房子。你看两只小燕子你来我往不停地将衔 来的黏土,用唾液一点一点地粘牢。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拉!慢慢地一椭圆形的巢穴建成了!两只小燕子高高兴兴地搬了 进去„„秋天到了,小燕子带着他们新出生的小宝宝要到南方 去了!他们围着自己的新房飞来飞去,最后恋恋不舍地踏上南迁的旅途。小明伤心地哭了!可奶奶却说:“好孩子,没关系,到明年春天小燕子一家还会回来的。”

3、再配乐中进行朗读更加深了学生对美感。

4、让学生自由发挥:结合故事内容组织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不同形式的表述。引出问题:语言的、歌曲的、表演的,绘画的等完成(回家)作业。

1、燕子用什么筑巢?

2、燕子为什么南迁?

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燕子?

课题七 我们有个甜蜜的家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着以往的生活,了解蜜蜂的生存状态和活动规 律,引发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

2、学生结合着有关小蜜蜂的歌唱,画面欣赏、游戏、舞蹈 等活动,引起对艺术学习的兴趣。

3、结合蜜蜂飞舞的特点,让学生欣赏乐曲,感知是哪些音 乐要素(力度、速度、音色等)对形象塑造起作用。教学过程:

1、常规教学。

2、儿歌导入:

“小蜜蜂,嗡嗡嗡。花丛里,忙做工”。“甜甜的房子真奇妙,六角形的窗户现光明”。

3、谜语。例如,翅膀一展亮晶晶,整天飞舞花丛中,手足不闲爱劳动,酿造蜜糖好过冬。

4、这里所说的小蜜蜂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野生状态下的小蜜蜂。就小蜜蜂和他们奇妙的“小房子”展开课题。

5、音乐欣赏:结合蜜蜂翅膀扇动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著名乐曲《野蜂飞舞》,感知并分析音乐中的速度(快速)、力度(渐强渐弱)、音色(小提琴及其弦乐显得急促碎弓)等音乐要素塑造了大群野蜂。

6、聆听歌曲《小蜜蜂》并要学生在原地小踏步,摆动双臂模仿蜜蜂扇动翅膀飞舞采蜜筑巢的动作。结合声音和肢体模仿,学生体验“我是一只小蜜蜂”。

7、借助影视资料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小蜜蜂和它们精巧的“小房子”。

8、学唱歌曲〈小蜜蜂〉。A、教唱乐谱; B、朗读歌词; C、完成歌曲的演唱。

9、结合歌曲学习和乐曲欣赏完成作业:想像画〈蜜蜂的家园〉。

10、教师结合学生对蜜蜂的观察、了解,讲述一个蜜蜂筑巢的小故事。

11、欣赏弗朗西斯•舒伯特的小提琴独奏曲〈蜜蜂〉,或李姆斯基•柯萨科夫的〈野蜂飞舞〉。

课题八 飞歌跳花到苗家

教学目标:

学生欣赏苗族服饰、佩服、刺绣,展示欢乐、勤劳的苗族人民生活。在对比中欣赏壮锦和苗绣手工艺术,了解它们的区别和主要特点。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利用少数民族景致的手工艺品,欣赏苗族刺绣的图案。分析特点。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例如,苗族人民为什么在他们的刺绣作品中反复出现龙的形象,这些龙的图案在苗族民俗中又说明了什么?

2、师生共同探讨这一问题,并根据这一民俗创作想像画。

3、新歌教唱: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4、歌曲演唱及伴奏歌曲。

5、欣赏苗族的跳花舞。

6、先放一段音乐,在欢快的乐曲中想像这是什么情况下的音乐,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播放苗族跳花舞的资料带,作为对问题的回答。

7、教学生跳花舞的一个片段,大家一起学跳这个民族舞蹈。

8、、聆听民间传说故事,学习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学唱民歌,感受苗家人的欢乐,通过表演、比赛、游戏的方法,增强对民族文化艺术的了解。

课题九 向前!向前!

教学目标:

1、在欣赏表现革命先烈的艺术作品中,感受和体验庄严、凝情、怀念之情。

2、了解不同艺术手段的表现特点及作用,积累艺术欣赏的经验。

3、、欣赏〈雨花石〉等歌唱,感受速度、音色与情感的关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欣赏教材中出现的烈士,英雄雕塑,了解艺术作品的造型美、内涵美、构图美。

2、辨认教材中英雄人物的名称,讲一讲自己所了解的烈士故事。

3、讲述〈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4、学唱歌唱《雨花石》

5、学唱歌曲《雨花石》。知道雨花石的来历,引导学生创作石头画,以石头寄托思念之情。

6、经典问题——视听结合,欣赏战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歌曲VCD光盘。

7、伴着音乐交流、朗诵课前查找的缅怀烈士的感人诗篇。

8、歌曲伴奏与歌曲欣赏、演唱,感受速度、音色与情感。

课题十 王二小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和连环画的欣赏,了解王二小和鸡毛信的故事,学习小英雄们机智勇敢的革命精神,不畏强暴的民族环节。

2、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用不同歌唱表现手段恰当表现叙事性歌曲体裁特点。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学生讲个故事,那就是王二小。

2、有那位学生知道这个故事„„?

3、王二小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当代小学生学习。特别是他虽然年龄小,在敌人面前,在敌人面前却能表现出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大义凛然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本课围绕着学唱歌曲展开各种教学活动,以引起学生对英雄的深深的思念。

4、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四声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演唱形式。同时教师可结合歌曲对演唱对演唱形式做简单介绍,使学生对多声部的音乐欣赏有初步认识、了解和感知、感受。

5、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

6、朗读歌词,听录音并跟唱。

7、跟伴奏演唱歌曲。

8、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对比连环画,让学生在听唱中进一步感受歌曲内容含义,增强学生对王二小的敬佩、怀念之情。

9、试图用线条和颜色来表达自己在听赏不同的情绪的变化,呈现对音乐作品中的速度(上下曲线)、力度(线条粗、细)、情绪(颜色)来理解表达。

10、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用连环画和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完善故事情节。

11、进一步拓展延伸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使情感得到升华,从而也锻炼了学生想像力与戏剧表演的能力。

课题十一 古老的北京

教学目标:、欣赏单元主题页,在歌曲《龙的传人》的欣赏与演唱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风情的歌曲等艺术有关北京风景、京剧脸谱的图片,通过学唱京剧曲调,制作脸谱。

3、欣赏反映北京风情的歌曲等艺术活动,加深学生对北京的了解。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我来做个导游”,请学生或以老师来扮演导游,让学生乘上交通工具开始。

2、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老师边讲到达的目的地,或从各种媒体了解到的北京,带领大家逛逛京城。

3、边听边欣赏有关描绘北京风情的歌曲,如〈长城谣〉、〈大碗茶〉、〈北京的桥〉。

4、教唱歌曲〈北京有个金太阳〉 A、朗读歌词。

B、歌唱歌曲〈北京有个金太阳〉。

5、逛逛北京城:长城——天安门(华表)——故宫(石狮、麒麟、历代服饰)——北海——颐和园(十七孔桥)——圆明园(残恒断壁)——天坛(九龙壁)。

6、用歌曲接上一课内容,复习上一课玩过的地方,你能说出几个地方。

7、引导学生观察北京有特色的建筑形状、色彩。如天坛、天安门城楼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北京及其悠久的历史。

8、歌曲欣赏:《龙的传人》

9、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寄予龙以美好的希望,让学生说说“龙”(回顾十二生肖、赛龙舟、舞龙、建筑的龙)。

10、接龙游戏:分组说说有关龙的内容。

11、歌唱歌曲《龙的传人》并能准确无误的唱准歌曲,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

课题十二 天涯海角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和风景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海南的风土人情,体验天涯海角的独特韵味。

2、学习演唱歌曲《小螺号》,体验节奏、力度的变化对歌曲表现作用,在歌曲表演中表现海边孩子热爱家乡、盼父归来的美好感情。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听赏《请到天涯海角来》,引出课题——《天涯海角》,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对天涯海角大了解或想象。

2、发问:“天涯海角”在那里?讲述老师去海南旅游的感想。并用语言、文字、图片、录像进行欣赏。

3、欣赏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老师朗读一下歌词。

4、教唱《小螺号》。朗读歌词,教唱歌谱。

5、用欢快的节奏和感情进行演唱,配录音。

下载小学艺术一年级上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艺术一年级上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科版 艺术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你我他 课题一认识你我他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活动进行自我介绍,体验蕴涵其中的艺术要素,达到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的目的 欣赏歌曲《你我他》,......

    小学一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点 的 书 写 教学要求: 1、 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 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点”。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第一单元课时:1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教学目标: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2、通过观察等探......

    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创造几种声音。 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1—5各数的认识”。一、说教材“1—5各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小学一年级上册体育教案

    小学一年级体育上册教案 一年级教学目的和目标 教学目的: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

    小学一年级上册安全教育教案

    2015年秋小学一年级上册安全教育教案 第一课 上学和放学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 2、使学生平安上学和放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上一年级了,有的同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 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