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上)艺术教案
第一单元 你、我、他
课题
一、请你认识我
教学内容:歌曲、欣赏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艺术活动进行自我介绍,体验蕴涵其中的艺术要素,达到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的目的。教学准备:磁带、绘画工具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你、我、他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1、让我们装扮多彩的树: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怎样才能让大树变得美丽起来?
让生用彩色纸制作成各种叶子,贴到大树上。
2、请学生用合适的方式,生动的语言介绍自己。运用节奏型边介绍边伴奏
3、欣赏歌曲《你、我、他》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启发生仔细聆听、用心去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4、在歌曲伴奏下,做游戏。
教学反思:
通过艺术教育使他们乐于交往、与人友好相处,关心他人,珍惜友谊,让其了解自我,关注他人,珍惜友谊。
课题
二、我有十个好朋友
教学内容:歌曲、欣赏
教学目标:生用手“表演”的各种游戏活动,充分发挥想象,锻炼手指的灵活性。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认识手在艺术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磁带、绘画工具,日常生活用品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重点: 让生体验合作的快乐,及分享合作带来的成果。
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1、试一试:请用各种方法把这些东西拿起来。
如:线头、杯子、椅子、桌子,让生了解手在活动中的重要性
2、欣赏歌曲
复习手指游戏,知道手的作用及重要性
3、猜猜:
师做手影,让生猜一猜,并模仿其动作、声音
4、做一做、说一说
5、画下可爱的小手:
6、学唱歌曲
教学反思:
使生了解自我,关注他人,体验合作的乐趣和友爱精神,学会与人交流、倾听别人意见,养成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的好习。
课题
三、找呀找,找朋友
教学内容:歌曲、欣赏
教学目标:在游戏、集体舞中,使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会条简单的集体舞。通过歌舞学会快乐的交往。教学准备:磁带、绘画工具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的情绪和节奏,培养对歌曲的兴趣。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1、听音乐《找朋友》做拍手的律动,感受音乐的情绪和节奏,培养对歌曲的兴趣。
2、欣赏集体舞《我的朋友在哪里》 让生对舞蹈产生兴趣
3、学习舞蹈基本舞步
4、跳集体舞。
教学反思:
儿童需要交往,需要朋友,但他们还没有经验,不懂世上除了“我”,还有“你”和“他”,而友谊就是用“我、你、他”写成的,让生学会了解自我,关注他人。
第二单元 我 上 学 了
课题
一、校园里的发现
教学内容:歌曲、手工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新环境,尝试运用语言、绘画和表演,表现校园里的新人、新事物,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
尝试用绘画的方式对自己熟悉的环境、事物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彩笔、画纸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重点:让生观察校园内外,感受不同心情的事物。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1、观察校园
师引导生观察校园:哪些事情和东西令你感兴趣?
鼓励学生看看、听听,认真感受发生在自己身边、带给自己不同心情的事物,与伙伴共同分享新感受带给自己的快乐。
2、画校园
让学生把自己在校园中的发现,用自由命题的形式表现出来。
了解、指导学生如何用绘画语言表达他们的感受
3、向同学们介绍撕纸的基本方法
4、作品展示,师生相互交流。
让生讲述自己所画的形象是如何表现情景及自己在校园中所见所闻的。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发现和创作给予分析和引导。
5、复习欣赏《上学歌》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教学反思:
学生在本课中初步感知艺术,学习艺术要素,享受艺术活动带来的快乐。
课题
二、我的小书包
教学内容:表演、节奏
教学目标: 在绘画和表演游戏中,认识“书包”和“我”的关系,知道书包是学习用具。
学习利用废旧材料进行书包的造型表现。教学准备:书包、课本、各种文具头饰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重点:让生联系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养成爱护东
西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1、认识自己的书包及文具
说说自己的书包 如:颜色、形状、质地、设计特点、书包来历等。
师引导学生认识书包和自己的关系 说说书包的用法:生自由交流
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书包,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具。
2、形象生动地讲述一个书包的故事
可编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亲人的期望与关爱的感受,鼓励其好好学习。
3、表演游戏“新伙伴”
选用适宜的形式、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出示书包等物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尝试表演。
启发生用不同的语调、有节奏地语言,俏皮的动作向大家作介绍。
根据学生的表演,抓住即兴的艺术要素,如角色意识、角色语言进行引导,让生感知艺术要素。
通过对书包的观察,了解,绘画出自己的书包。手工制作:书包
充分利用所选材料间的对比美感,巧妙合理地利用材料。教学反思:
在绘画和表演中,让生了解书包和我的关系,在观察、欣赏的基础上,运用色彩,线条等基本艺术要素,让生联系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
第 三 单 元 奇妙的声音
课题
一、生活中的声音
教学内容:欣赏、游戏
教学目标:通过感受自然界的声音,运用艺术手段创造声音的教学过程,引发学生对生活中声音的关注和兴趣,在感受、探索、模仿、创造声音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锐感模仿能力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感受节奏和韵律。
教学准备:用来敲击节奏的器具碗、瓶子、水、沙子、瓢等。
风声、海浪、流水、喇叭、摩托声等各种音响片段。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重点: 感受自然界的声响,用艺术手段进行创作。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声音。
引导生:播放的是什么声音?还有哪些可发出声响? 他们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生举例。。
2、尝试创造声音:
拿出碗,提问:怎样让其发声?声音是什么样的?有其他办法吗?
师展示多种方法:用不同材质的器具敲碗
生自选物品创造声音:如在锅、碗、瓢等生活用品,使其发出两种声音
3、用自己创造的声音做游戏
让生为课本的图配上不同的马蹄声,一群或一匹。游戏:随声寻宝
教学反思:
通过感受自然界的声音,运用艺术手段,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使他们从新的视觉认识生活。
课题
二、图画中的声音
教学内容:欣赏、游戏
教学目标:通过绘画作品的观赏,感受、想象体会作品
所表现的声音,启发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这些画动起来。
教学准备:空镜框、作品《盲女》、《风雨鸡鸣》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对图画的观察、理解、想象、体会图画里的声音。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1、渗透简单的节奏教学
2、让生思考这些画中的景物会发出什么声音,如何模仿?
3、游戏《哑巴游戏》
4、配合节奏朗诵诗词《咏鹅》,引导生发现诗中有哪些声音?
采用:口读诗歌,手拍节拍,休止处模仿鹅叫一声,感受休止符号
边让诵诗歌,边拍节奏
教师拍击稳定节奏,使生感受节奏和节拍的关系、休止和节拍的关系。5、欣赏《风雨鸡鸣》《盲女》《呐喊》 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说说你在作品中感受到了哪些声音。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表现。5、通过造型表现或色彩表现一幅“有声”的美术作品。6、为图画配乐。
教学反思:
从学生们对声音的敏锐感入手,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使他们从新的视觉认识生活。
课题
三、音乐里的声音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
教学目标:通过配乐故事《金色的小提琴》的欣赏和歌
曲学习,使生对美妙的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感知音乐与生活的联系。结合歌唱等艺术手段创设情境,在综合艺术活动中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磁带〈苗岭的早晨〉歌曲〈花瓣〉打击乐器:碰铃、双响桶、节拍器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使他们从新的视觉认识生活。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
一、奇妙的乐器
1、听故事〈金色的小提琴〉 2、生看图编故事 3、师介绍故事梗概
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金色的小提琴〉 4、从音乐、故事中看到了什么? 欣赏狮子、袋鼠、大象的音乐片段 想想这些音乐给我们画出了什么景象? 模仿狮子、大象等动物形态进行表演。活动
二、我们的歌声
1、导入:怎样才能唱出好听的歌? 2、认识一位新朋友——节拍器
让生找出三拍子的规律,并用动作表现。
3、节奏游戏:设计一个二声部的节奏,并演奏 4、欣赏、学唱歌曲〈花瓣〉
师弹奏旋律,让生熟悉,尝试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引导生在歌唱时,用手在空中画出音调的高低、体会其变化
5、创作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反思:
学生在模仿声音时,思维较局限,让生回去尝试后再来模仿,效果更好,体验声音的强弱、长短、高低等要素,正确的唱歌姿势及良好的发声是常规的开始,提醒生别顾此失彼。
第四单元 好玩的泥土
课题
一、玩泥
教学内容: 识土制泥、泥塑创作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用多种感觉器官认识泥土的颜色、形状、性质,在自由造型中探索塑形方法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创造想象力。
教学准备:用来胜泥的器具、各种不同质地、颜色的土,水,泥土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展开识土制泥等绘画、表演游戏的活动。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1、寻找多样的泥土
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周围寻找各种各样的泥土——营造一种学生与自然的亲和氛围;
2、老师展示寻来的各种泥土,引导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泥土:
你的泥土是在哪找到的,在找的过场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用鼻闻一闻,土有什么气味,为什么 看看,泥土是什么颜色?黑、黄、棕 用手捻捻,有什么感觉?软、硬、松散
泥土有什么作用?引导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去找:种花、种粮食,了解泥土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尝试用土制泥
4、教师介绍几种 能造型的“泥”和制作方法 5、玩泥生自由选择体验“塑型技法”的综合运用 活动
二、泥塑创作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欣赏泥塑作品
师生共同分析、了解原作的创意及制作方法
2、启发思考
你想用泥做什么,表现什么?
3、泥工创作
引导生自定主题,在泥工的游戏中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4、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识土制泥,泥塑创造的绘画,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创造意识,尝试用泥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激发探索精神。
课题二 小土粒
教学内容:歌曲、欣赏、猜谜、画一画
教学目标:关注环保,珍惜泥土,学习用表演和绘画语言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不同类型的日常生活物品,绘画纸,投影仪、磁带、彩笔。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力、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1、播放有关保护土壤的童话故事《小土粒》 引起情感共鸣饿积极思考
2、引导声分组讨论,用绘画及讲述展现故事结局
3、对比实验、启发思考:
你想用什么实际活动保护可爱的小土粒
教学反思:
引导生懂得珍惜泥土,关注环境保护,用绘画、表演等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第五单元 我们的动物朋友
课题
一、猜猜我是谁
教学内容:节奏、游戏
教学目标:在游戏活动中引发学生关注和了解动物朋友的愿望。通过对动物的声音、形象、动作的辨别、模仿、感知艺术的基本要素。
教学准备:动物图片、有关动物谜语。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重点: 多声部的协作能力。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1、游戏“学一学”
让生模仿图片上动物的叫声,并用自己想像的线条画出来。
引导生感受音色,时值的变化,2、游戏“做一做”
教师出示动物的局部图片或脚印,让生猜猜 用肢体动作模仿该动物的形态、神态
3、游戏“猜一猜”
师生一起通过猜谜、手影认识小动物。生要能迅速用声音和动作表现出来。让生即兴创作出各种动物的造型
4、游戏“动物小合唱”
组织学生进行二声部和三声部动物叫声的游戏
让生感知声音的长短,提高学生的多声部的协作能力。
教学反思:
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模仿叫声、动作、神态,通过艺术形式,引发他们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课题
二、画画做做小动物
教学内容:画一画、做一做小动物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动物,能较准确地、传神地绘制出自己喜爱的动物的典型特征及神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现,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准备:图片、模型、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重点:用基本形、色彩表现动物的可爱之处。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1、说一说:请生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
引导生有意识地运用恰当的词汇描述其外貌、神态。
2、画一画:引导生用基本形、色彩表现动物的可爱之处。
教师适当给予提示,培养其绘画能力和想象力。
尝试运用多种美术工具、材料、方法增强画面的表现力、感染力
3、做一做:让生大胆尝试用剪贴、撕纸等方法制作自己的动物朋友。
4、展示交流作品
教学反思:
鼓励学生多画有情节的画面,使绘画真正成为他们交流的语言,用拼音、文字、粘帖、绘画、制作、收集等形式记录下自己最喜爱的动物朋友。
课题
三、小熊请客
教学内容:歌曲、歌谣、表演
教学目标:表演童话剧片段,引发学生对角色的想象与表现能力,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教学准备:童话剧《小熊请客》、头饰若干、歌曲磁带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重点:引发学生对角色的想像力与表现力 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1、演讲
师生共同表演童话剧《小熊请客》,引发学生对表演的兴趣。
2、设计场景:
让生自主选则角色,用肢体语言有表情地再现故事的情节
教师引导生体验不同角色,能使用恰当语言、动作进行表演。
3、学唱歌曲
采用听唱教学,鼓励学生即兴表演唱。
4、根据歌曲进行表演
5、制作简单舞台布景,设计情节、结尾进行表演。
6、配合小动物,朗读歌谣《吃饭不挑剔》,固休止符 口读歌谣手拍节拍,休止处用各种动物的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
通过歌唱、绘制、表演等艺术形式的展开,引发孩子们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课题
四、小鸟的家
教学内容:欣赏
教学目标:在绘画、制作“小鸟的家”的艺术活动中,让学生自由选择工具、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发展其想象力和创作力。
教学准备:画一棵完整的大树、提供制做的各种工具材料、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重点:欣赏管弦乐《动物狂欢节》 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1、欣赏歌曲 〈小鸟的故事〉 引出主题——为小鸟重建家园。
让生体验小鸟失去家园的痛苦,引起同情心和爱心。2、师生交谈:
想替大树、小鸟对我们人类说什么?引出“保护环境、爱护小鸟的主题。3、角色扮演
4、生自由组合、选材,为小鸟绘制一个“家“,感受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
鼓励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表现。5、欣赏〈动物狂欢节〉
教学反思:
在孩子心里,动物是可爱的,是可以和他们平等交流的、玩耍的伙伴和朋友,他们会将成人对他们的态度、情感和爱的方式活灵活现地表现在动物身上。充满感情地进行艺术表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第六单元 神奇的天空
课题
一、我心中的太阳
教学内容:节奏、游戏
教学目标:围绕“太阳”的主题,引导学生在表演、绘画、歌唱等艺术活动中,学习运用线条、基本形、色彩、节奏、形体律动和表情等基本要素,并通过对太阳的观察及富有情感的想象,引发学生感受自然带给人类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准备:歌曲磁带、绘画工具和材料。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重点:学习线条、形体色彩,节奏等基本要素,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1、说说你所知道的太阳,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想像。
2、学生模仿表演太阳的各种“表情” 引导学生单独或分组进行想像,模仿太阳几种不同的“表情”,感受不同表情及情绪的变化。根据太阳故事的情节进行角色表演。
3、画出自己喜爱的太阳,制作头饰
4、作品展示。
自述作品,相互交流观赏。
5、学唱歌曲《太阳》采用听唱教学
6、律动表演。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绪。
教学反思:
神奇的天空不仅给孩子好奇和幻想,更激发他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和探索天空奥秘的动力,围绕“太阳” 引发感受自然带给人类的幸福和快乐。
课题二 月亮和星星
教学内容: 美术音乐作品欣赏、歌曲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引发学生对学唱歌曲、绘画创作和作品欣赏的兴趣,并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尝试运用鲜艳的色彩来表现月亮和星星,感受色彩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重点:体验三拍子的节拍规律
教学难点:用身体动作表现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变化。教学活动设计:
1、让学生尝试画月亮和星星
2、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星月夜》 看看是如何表现月亮和星星的,3、欣赏教材中小朋友创作的作品
4、鼓励学生大胆采用美术形式,表现天空中月亮和星星的故事
5、欣赏同学作品,并进行讨论
6、学唱歌曲《小小的船》 听录音范唱,生轻生跟唱
熟悉歌曲后,生边唱边进行歌表演。手拍节拍,读歌谣《月儿》
请生用图案表示三拍子的强弱变化特点
进一步启发用身体动作表现出三拍子的强弱变化。体验三拍子的规律。
欣赏、学唱《闪烁的小星》
让生知道歌词的意思,边欣赏边唱,并用自己的动作加以表现 教学反思:
随机评价,随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感受艺术与大自然的联系,用节奏、形体律动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情感。
课题
三、美丽的彩虹
教学内容:创作彩虹
教学目标: 运用色彩表现彩虹的美丽,体验绘画创作的乐趣,激发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彩笔、蜡笔、绘画纸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重点:想像力和色彩的搭配。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1、说明彩虹产生的原因
2、分析彩虹的色彩
让生了解彩虹是由多种色彩组成的 进一步加深对色彩的认识
3、生创作
教学反思:
运用线条、色彩、基本形、节奏、形体律动等艺术要素,表达学生自己的想像和情感。
课题
四、会变的云朵
教学内容:创作彩虹
教学目标: 通过引导观察、想象,运用绘画和表演等艺术形式,引发学生了解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重点:想像力和色彩的搭配。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
一、1、观看录像、图片,观察云的变化
2、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云的颜色,看它能变出什么形态
3、启发讨论:
出现朵朵白云,是什么天气? 出现团团乌云,是什么天气? 日出日落,云是什么颜色的?
4、生创作
用画、或撕纸创作云朵。表演
教学反思:
以歌曲、游戏表演、律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彩云的好奇与关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第七单元 一起玩玩具
课题一 我喜欢的玩具
教学内容:观赏玩具、分类、介绍
教学目标: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玩具的形、色、声、质,感知艺术要素。通过交流玩具的来历、玩法、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教学准备:学生喜欢的玩具 课时安排:3~4课时
教学重点:让生介绍自己的玩具 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
一、我喜欢的玩具
1、一起观赏玩具
2、为玩具分类
通过造型、颜色、质地、性能及玩法
3、介绍自己的玩具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和交流自己玩具的特点。
4、变换方式玩玩具
以小组方式,选择一种,分别用不同的、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它的特点。
如声音、动作、节奏、图画等。活动
二、做个玩具一起玩
是结合运用艺术要素,进行自制玩具的教学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自制玩具活动,使学生了解玩具中人文情结,感受民风、民俗、民族传统,培养他们从小学习民族文化艺术。
方式:可以美术、手工制作为切入,选择和生一起制作合适一年级的简易玩具。如纸团球、棋子、拼图,或以“带个自制玩具一起玩”活动。或组织家长一起玩玩具。活动
三、玩具的故事
1、这是一节表演课。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玩具,共同设置主题,创编情节,进行表演。
2、利用玩具将生活中的体验,情景,用形象的动作,声音,表情进行戏剧表演。
3、选择音乐片段为主题配乐,启发生感受音乐情绪对戏剧的烘托作用。
教学反思: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习了生活与交往,他们从参与、表现、创造的角度玩玩具,注重在艺术要素、、形式方面感受艺术美。
课题二 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内容:模仿玩具兵行进
欣赏音乐《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目标:
欣赏,感受音乐的情绪和节奏特点,在交流与表演中,学习用简单明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教学准备:
《玩》磁带、节奏谱、彩笔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活动设计:
1、讨论、表演学生的玩具是如何进行行走的。鼓励他们进行即兴表演。
2、模仿玩具并行走
假如你是玩具兵,那该怎样行走?
引导生思考士兵行走的神、形、声、并让他们尝试,体会步伐与节奏。
3、欣赏《玩具兵进行曲》 感受情绪和节奏特点。
根据对音乐的想象,分段进行“造型、动作、活动的设计,并进行表演。
4、用不同的节奏型和稳定的律动,拍打节拍,感受音乐所表现的神气、整齐的玩具兵。
5、进行节奏模仿
6、学生选择喜欢的艺术活动,再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在对音乐节奏体验、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其更多地感受表现音乐。
教学反思:
通过对玩具的观赏、交流、模仿和表现,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使学生由自我为中心向与他人共处转变。
第八单元 红 绿 灯
课题
一、小交警
教学内容:学做小交警、游戏
教学目标:通过律动、表演、游戏,使学生提高听音乐律动及角色表演等艺术能力,同时在交流、合作活动过程中,懂得交通规则及相关常识。
教学准备:录像、方向盘、电话听筒、毛巾、饮料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重点:学会交通规则及相关常识。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生提高听音乐律动及角色表演等艺术能力。教学活动设计:
1、师:谁能告诉老师,小交警在马路中间干什么?
2、观看录像,提问:警察叔叔在马路中间做了什么动作,谁能学学?
3、学做小交警
4、对生进行随机评价
5、游戏:小汽车小交警
说说:为什么救护车、救火车不用遵守交通规则? 师小结:同学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交警叔叔十分辛苦。
教学反思: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贪玩的特点,安排这一课,是为了使他们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将艺术要素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课题
二、大马路,小汽车
教学内容:表演、游戏
教学目标:了解交通标志、交通常识,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道理,通过绘画、歌唱、节奏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感受红绿黄的表现和含义,会运用自然愉快的歌唱。教学准备:常见交通标志图。
教学重点:让生了解交通标志、常识、懂得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
一、交通标志和小汽车
1、请同学们看几幅交通标志图,问:谁能说出这些标志都在哪里见过,代表什么意思?
2、教师出示更多交通标志图。如:斑马线、单行道等。让生自由画画这些标志。
3、请每个学生找个伙伴,结合标志,演一演“禁止调头”的图标。
4、让生画画自己喜欢的汽车,引导他们区分车的特征。活动
二、大马路、小汽车
1、介绍自己画的汽车造型、性能,2、介绍所画汽车喇叭的声音,并模仿出课本中的一种节奏型。
3、集体创作一个二声部的汽车声的节奏练习。
4、学唱《小司机》
随音乐自由创作各种动作,合着音乐的节拍律动,歌曲中,用均匀的色块暗示了小节等长的规律,及长短不同的节奏变化。
5、游戏《红绿灯与大马路》
情景表演:在小交警和交通灯的指挥下,司机、行人有
序行进,少先队员扶老奶奶过马路,给小交警送水和毛巾,司机行人违章,小交警执行交通法规,给救护车让路。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认识交通标志,画画标志与汽车,加以表演,使学生在了解常见交通标志,懂得交通常识的同时,增长相关的艺术能力。
第 九 单 元 过
年
了 课题
一、新年真快乐
教学内容:欣赏、游戏
教学目标:通过系列活动,了解自己和他人过年的一些方式、习俗及特殊物品的含义,让学生在舞蹈、绘制等艺术活动中,运用艺术手段体验和表现过年的喜悦,交流、分享活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准备:磁带《春节序曲》有关春节民俗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的光盘。与春节相关的物品。
风声、海浪、流水、喇叭、摩托声等各种音响片段。课时安排:3~4课时
教学重点:体验表现过年的喜悦,交流、分享活动带来的快乐。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
一、听听说说迎新年
1、用《春节序曲》的音乐营造喜庆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引出“过年了”的主题。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色彩
2、师生互相介绍有关过年的经历、体验,激发学生的艺
术兴趣和艺术表现力。
师:听这首喜庆、欢快的乐曲,可以想到哪些过年的情景?(鼓励生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传递给别人。
观看有关春节活动的录像或图片,讲述有关春节的民间传说。
引导生更大范围地关注社会文化生活,了解多种多样的春节民俗文化活动,引发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引导生讨论新年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最愿意做的事,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欣赏、学唱《过新年》 进一步感受过新年的喜悦气氛。
活动
二、画画做做贺新年
1、布置展览
动手布置一展台,将自己带来的具有春节特色的各种物品类放在展台
2、欣赏活动
引导学生感知、表现在节日物品中的特色、审美因素及其文化内涵。
教师要善于挖掘节日物品中蕴涵的情感因素和人们的企盼。让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其表现愿望。
3、自由创作美化教室
让生自由选材,制作具有节日气氛的物品。
老师提示,怎么做,做的东西放在上面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4、欣赏自己装扮的节日教室,感受集体的力量。
活动
三、跳跳演演过新年
1、播放与春节有关的秧歌、舞龙、舞狮、腰鼓等舞蹈节目,从中挑出自己喜欢的进行模仿。
2、重点播放“秧歌”录像,让生欣赏后说出对秧歌的情绪、道具使用及典型动作的感受。
教师应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激发他们参与的愿望和自信。
3、在音乐伴奏下,学生列队学跳秧歌平扭步、进退步、后踢跳步。
4、在多次欣赏的基础上,运用跟唱法,学唱《过新年》进一步感受新年气氛。
教学反思:
新的一年,新的祈望、新的希望从这里起飞,锣鼓喧天,礼花齐放,龙腾狮舞等特有的五光十色的民俗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遐想,使他们感受到民族艺术文化的熏陶。
课题
二、新年联欢
教学内容:欣赏、游戏
教学目标:通过自编、自排、自演新年联欢节目,培养学生自信、大方、积极参与的精神和相互合作的能力,使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开发,在多种艺术形式的活动中培养综合艺术素养。
教学准备:音乐磁带、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精选片段、小型音响设施。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1、用谈话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的回忆与评价。
联欢晚会的节目有哪些类型?你喜欢哪类节目?为什么?
一台联欢晚会都需要哪些人员一起工作?必须由大家共同努力,相互合作
2、宣布要举行班级新年联欢会,请大家出谋划策,拟定节目单。
3、生自己筹备新年联欢会。
学生利用本学期所学到的艺术表现技能在课下自编、自排,老师给予指导。
4、新年联欢会的表演展示活动
可以班级、年段、校为单位,由学生主持。
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表现过年的情景;收集有关当地或本民族的春节的传说;开展春节故事会、演讲、绘画等活动。
第二篇:一年级下册艺术教案
一年级下册艺术教案 第 六 单 元 快 乐 的 火 车 课 题 一 火 车 呜 呜 响
教学目标:
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用生动的画面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感,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友爱、互助精神。教学准备: 《艺术》配套多媒体光碟。为学生提供统一大小的画纸。教学过程: 活动一:演一演----坐火车。
创设情境,用声音、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火车“出站—行驶—进站”的情景。(利用图片、电教媒体进行)
同学们,火车可以带着我们去很多地方,你们都坐过火车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火车呜呜响》(板书课题)活动二:介绍火车
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火车的知识?(生答简)
很好,你懂得真多,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列火车是谁发明的?(师介绍有关知识)
利用《艺术》配套多媒体光碟展示图片:
最早的火车:1825年,英国的一名锅炉工史蒂芬逊经过多次的设计和改进,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车“动力号”,并在铁路上运行成功。
播放《各种各样的火车》 活动三:画一画-----坐火车。
欣赏儿童画,讨论画中所表现的情景。
讲一讲自己坐火车时的经历,以及看到火车时的所思、所感。引导学生运用绘画的方法合作绘画表现火车,画在教师发的统一大小的纸上。教师指导学生将火车的外形画准,并添画细节。
作品展示。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课 题 二 火 车 带 我 去 远 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准备:电教媒体,教师准备火车头的头饰。教学过程
活动
一、引导过程: 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去过的或听家长讲的外地的风土人情。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戴上火车的头饰跟老师一起“乘上列车”到各地去看一看。“我是小小火车头,整天东跑又西忙,瞧见祖国可真大,各地风情不一样。” 活动
二、认识过程:
1、利用电脑网络观看各地景色: 活动
三、创作过程:
1、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的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富有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欲望。
2、让我们当个小画家,画出你在旅途中的见闻,好吗?
先说说你想画哪里?画什么?(鼓励学生找出各地最适合用绘画方式表现的情景。)除了画,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各地的景色?(撕、剪贴)
构思自己准备表现的景色。
(在大白纸上贴上火车)让我们把旅途中的见闻画下来好吗?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添加人物和景物。(最好分配给各合作组具体的任务,如:1组负责画人贴到火车上,2组负责画北京的风土人情„„)
让学生回家把本课学到的祖国的悠久历史、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跟父母讲一讲。要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注意自己身边的美感。
课 题 三 我的火车真漂亮
教学目标:
通过描述、欣赏、绘画和设计制作火车等系列艺术活动,引发学生对未来火车的想象和设计兴趣,使他们在参与艺术活动中体验、分享快乐,扩大信息量,发展创造性思维。教学准备:废旧物品、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开火车进教室。
出示废旧物品的火车。
同学们,火车呜呜的开进了我们的教室,你看它什么东西做的?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教师演示做法。
1.根据火车外形选择合适的废旧物品做主体 2.对主体进行改造
3.选择合适的废旧物品做装饰 4.细节刻画
活动二:出示粘贴画火车。
同学们,又一列火车进站了,看它是怎样制作的,它都用了哪些材料?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观看了这两幅作品,知道了它们是分别用了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的,非常的有意思,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来制作火车?
学生讨论,派代表回答。活动三:
原来有这么多的材料可以做火车,下面你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分小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辅导。(对好的作品及时地进行表扬)活动四:成果评价: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火车,到前面来介绍一下自己制作的设想。活动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火车带着我们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希望今后我们的火车可以是什么样子呢?你来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好吗?
第七单元 我们的节日 课题一 “六一”国际儿童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歌词欣赏、舞蹈表现、集体作画等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动手与即兴创作的兴趣和 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区儿童的生活;通过学习制作卡片,在交流中表达美好的祝愿,培养学生的 爱心。教学过程: 活动一:
谁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
在我们自己的节日里,大家都想干点什么? 活动二:
1、听一听:
听歌曲《快乐的节日》,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同时,让学生体会在节日来到时大家的心情、情绪。
2、看一看: 观看关于儿童节活动的中外优秀影象资料。从中了解关于“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情景。也能看到各国小朋友在节日里的不同表现。
3、演一演:
听节日音乐,编动作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其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编创自己喜欢的动作。另外,也可以在自己熟悉的情况下与其他同学自由结合,编动作进行表演。
4、议一议:
讨论自己所看到的节目或同学们之间的表演有什么优点,你喜欢哪一位小朋友的表演。评价同学们的表演等。
课题二 节日的祝贺
教学目标:
通过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达节日的祝贺,培养学生的爱心与同情心。引导学生学习记忆画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记忆、想象和创造形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教具准备:有关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展示教师及学生准备的图片,结合教材或影视片段并对比自己的生活照,展开“面对这些小伙伴,我想说„„我想做„„”的讨论。活动二:
制作“爱心卡”:启发学生用太阳、和平鸽、心形等形状,与表达自己心情的创意图形组合画面,写上祝福的话,送给身边的小伙伴。
1.实物欣赏:展示各种不同风格的像框,欣赏其不同表现形式。
利用绒线制作:精巧细腻。利用瓦楞纸肌理制作:粗犷原始。
利用贺卡制作:温馨浪漫。
利用绒线缠绕制作:体现心灵手巧,精细。2.观察分析手中的材料。
3.谈自己准备如何制作的设想。(小组交流)4.根据设想安排手中的材料。(小组交流)
5.教师小结:合理地利用这些材料的形状、色彩和肌理,巧妙构思,稍作加工,就可以制成精美的卡片或小礼物。
6、展示创意较强的作品,欣赏其新颖、独特等优点。
第二课时
活动一:听听说说迎“六一”
1、用“六一”儿童节活动录像营造节日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引出“欢庆六一”的主题。
2、师生相互介绍有关“六一”的经历、体验。
(1)教师提问:“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是你们最快乐的日子,让我们把快乐分享给每一位同学,说说你过得最快乐的‘六一’儿童节,把当时的情景描述一下好吗?”
(2)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在“六一”儿童节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3)观看世界各地有关“六一”活动的录像或图片,并请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讲述有关“六一”的活动。
(4)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印象最深或最愿意在“六一”儿童节做的事,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绘画表现形式,如:版画、蜡笔画、水彩画等。活动二:画画做做过“六一”
1、欣赏活动。
引导学生欣赏、感知范画所表现的节日特色、审美因素及其文化内涵。
2、自由创作。
将选择相同绘画材料的同学分为一组,然后引导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共同绘制一幅具有节日气氛的绘画作品。在绘画过程中,提示学生事先想好怎样画?怎样合作?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是对学生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3、布置展览。
请全班同学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动手布置一个画展,并将各小组的作品展示出来。集体布置时,应提示学生思考如何从全局出发把作品摆放的最适宜、最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集体合作能力。
4、欣赏自己设计的画展和绘画作品,感受集体的力量,学会分享快乐。
第八单元 森林的故事 课题一 熊猫咪咪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教材中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初步认知熊猫的形态与色彩特征,尝试用艺术手段进行表现。教具准备:有关图片、资料、范作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了解熊猫
欣赏教材中提供的图片和反映熊猫的艺术作品或玩具,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熊猫的形态与色彩特点,引发学生喜爱熊猫的情感。
1、熊猫的脸、身体、耳朵、眼睛、四肢是椭圆形的。
2、熊猫的脸、身体是白色的,眼睛、四肢、耳朵是黑色的。
3、熊猫最愿意吃竹子。活动二:做做熊猫 教师演示
1、画出熊猫各部分的轮廓线。
2、将各部分用手指捏住撕下。
3、熊猫的生活环境,树上、草丛中、竹林„„,再撕一些相应的背景。
4、将各部分在纸上摆摆,并粘好。
5、展示学生的作品,使之互相欣赏、学习、促进,激发学生在课下继续创新的美好愿望。
6、讲评有创新、有趣味、装饰的漂亮的作品,提出值得学习的地方,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课题二 狮子大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狮王进行曲》的欣赏与形体表现,感受狮子威风凛凛的形象,引发学生对狮子的动态与神情的模仿与表现,初步体验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2、学生自由的选择工具和材料,绘画制作狮子大王,培养学生进行充满想象的创作。教学准备:
1、《狮王进行曲》录音带
2、《狮子王》故事的VCD
3、范画、范作。教学过程: 活动一:
[播放课件] 学生们学着各种小动物的样子,听音乐进教室。活动
二、听一听:
森林里来了这么多小动物,真热闹啊。嘘,听!狮子大王来了。[播放课件]
1、完整听《狮王进行曲》
边听边启发学生,乐曲中的狮子形象。
2、分段听《狮王进行曲》[播放课件] 第一部分: 让我们踏着狮王的足迹,再来听一听,感受一下这个狮子大王是不是大家所说的样子。边听边进行动作模仿。第二部分:
接下来,狮子大王要干什么了?(教师提示动作)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要求: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数一数,狮子大王一共吼叫了几次? 请听——边听边进行动作模仿。[ 播放课件](播放乐曲的第二部分,同时教师可进行数指头的动作提示)听后让学生跟着音乐模仿狮子吼叫的动作及表情。(如果课堂需要,可再让学生跟着音乐来一遍)几次?(一共四次)
这个狮子大王可真够威猛的,吼叫了四次。谁能为大家学一学它吼叫的样子? 请学生上讲台为大家表演。也可以让其他同学跟着他模仿一下。画一画:用自己认为合适的线条画一画狮子大王的吼声。第三部分:
接下来我们往下听。小狮子也来了。[播放课件] 你们听出来了吗?小狮子的动作是怎样的? 请学生模仿小狮子的动作。
3、再一次完整听《狮王进行曲》
下面,让我们跟着狮子大王一起到森林里去巡视一下。[播放课件] 提示学生可以跟着音乐到活动场地上进行自由表演。活动
四、说一说:
1、如果你是狮子大王的话,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大王? 请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凶恶、威猛的狮子大王;也有善良、温柔的狮子大王等)那么,你能学一学凶恶的狮子大王是什么样吗? 找学生上讲台为大家表演,并让其他同学跟着他模仿。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提示学生除了动作以外,还要注意表情。)例如:你学的还真像呢!
大家看一下,他的表情凶吗?谁来学一学凶恶的表情。善良的狮子大王是什么样子?你能来学一学吗? 请学生模仿,并进行指导。
2、你这个狮子大王在出行的时候,会带上谁呢? 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狐狸、老虎、小兔子、小狗、小猫等等)
不论学生说到哪一种小动物,都邀请学生模仿一下这种小动物,特别注意小动物的动作、表情。
3、假如你是小动物,正在森林里玩耍,当你看见凶恶、威猛的狮子大王来了,你会怎样?
请学生上讲台表演,作为小动物,看见凶恶、威猛的狮子大王的动作、表情。(特别注意表情的体现)
4、假如你是小动物,正在森林里玩耍,当你看见善良、温柔的狮子大王来了,你会怎样?
请学生上讲台表演,作为小动物,看见善良、温柔的狮子大王的动作、表情。(特别注意表情的体现)活动
五、演一演:
现在,我们分成两个小组,一起来讨论一下狮子大王出行时,狮王和小动物的表现,然后进行表演。比一比,看看哪一组表演的最像;评一评哪位同学演得最好,像一个小表演家。活动
六、评一评:
1、学生互评:
找出表演同学的优点、缺点;说一说应如何改进。
2、小组成员自评:
谈一谈本组成员表演的优点与不足。
3、教师评价: 活动
七、拓展:
课题三 两只小象
教具准备:课件、范作。教学过程:
活动
一、猜谜语,听故事
教师给学生讲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下,当学生猜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以奖励的方式,送给学生一个故事.师:我来讲,你来猜,看看谁的反应快? 谜语:粗腿象柱子,长长大鼻子,身子像堵墙 师:同学们,你们猜一下这是什么? 老师可根据歌曲的歌词,编一个简单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告诉学生,“老师不仅能够讲故事,还能把 故事编成歌曲唱出来呢?”接下来,教师把歌曲范唱一遍,范唱以前,提一个问题:两只小象在干什么?为什么?
活动二:唱一唱,做一做
老师范唱的时候,适当的加一些表演,引起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然后在教唱的时候,学生才能愿意学.方法:教师听录音范唱,加表演,然后教学生演唱,可以边唱边表演。活动三:动动手,捏一捏
教师可以在课前用橡皮泥捏一对小象,让学生看一下,然后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自己捏一只小象。活动四:唱一唱,跳一跳
学生捏完小象后,让学生拿着自己做的小象,边跳舞边唱歌,走出教室。方法:学生可以自由结合,共同来完成 演唱区: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制作区;用橡皮泥、彩纸来做小象和衣服。
第九单元 蓝色的大海 课题一 小贝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贝壳的自然美、艺术美,能有感情地背诵儿歌。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小贝壳描绘新形象,展现个性化的设计,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
教具准备:
课件、贝壳画作品,学生准备各种贝壳、水粉颜料、贝壳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
一、组织教学。
活动
二、情境感受,学习儿歌。
1、一幅海景的背景图。同学们看,这是哪儿?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关于大海的歌。
2、学生欣赏《大海呀故乡》 你们从小生在海边、长在海边,大海就像歌中唱的,像我们的妈妈,你们对大海一定非常了解,谁来说说大海是什么样的?大海里都有什么?
每当我们漫步在海滩,常常能看到一个个美丽的贝壳,你们喜欢小贝壳吗?
3、教师朗诵儿歌《小贝壳》
海边小贝壳,请你告诉我,你的年纪不算大,为啥皱纹这么多? 贝壳笑呵呵,悄悄对我说,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一支歌。
4、学生朗诵儿歌。
观察你自己带的贝壳或者图片上的贝壳,贝壳都有哪些形状? 颜色有什么不同?花纹一样吗?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恰当的词汇,表达对贝壳的观察体会,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多姿。活动
三、画贝壳。
分组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为教材中的贝壳图形添画上美丽的花纹。活动
四、综合活动。
请学生把创作好的作品贴在背景图上,相互欣赏、评价。也可可以互赠小贝壳,用〈拾贝壳〉背景音 乐,在欢笑声中结束学习。活动
五、总结、评价。
课题二 美丽的风帆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白帆》,逐步引导学生关注帆船,鼓励学生想像。
2、让学生用彩泥、花布、彩纸或身边多种多样的可用物品亲自动手制作小帆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及动手能力。教具准备:
课件、有关图片、资料、彩泥、彩纸、彩笔、花布 [教学过程]: 活动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有关大海的影视资料或展示有关图片。老师有感情的介绍介绍大海的画面。
2、在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之后,启发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或形体动作描述或表现对大海的认 识与感受,如大海的颜色,海浪的形态、声音,海面上的帆船等。活动
二、了解帆船
1、教师介绍帆船的来历。
起初有人拿一张拉的很紧的兽皮迎风伫立在船头,两手摆动兽皮,以肌肉和风的力量推动船前进,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兽皮才演变成为各式各样的帆。
现在帆船多用于体育比赛和旅游船。
你们知道吗,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的北京举行,我们青岛作为唯一的合作伙伴城市什么项目在青岛举行?对帆船比赛!
美丽的帆船在蓝色的大海上航行,就像美丽的蝴蝶飞在蓝色的海面,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白帆》。
2、学生欣赏歌曲《白帆》 活动
三、做帆船
1、认识帆船的构造:
帆(三角形、长方形),船身(梯形),桅杆。
2、发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如:彩泥、树枝、彩纸、布、铁丝、纸盒等。
3、鼓励学生富有想象力的表现帆船的美,突出色彩的表现。
4、注意构思新颖,追求与众不同、体现个性。
四、帆船游戏
学生戴上帆船头饰,分组在操场上做帆船游戏,如:分四小组,每组设相同折反距离,头戴饰物的学生,绕障碍物来回接力跑。跑道设“风浪道”“回旋道”等,帆船要根据不同的跑道做相应的动作,如时高时底、各种倾斜动作等。
课题三 神奇的海底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海底奇异的景观和丰富的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海洋 的生态环境和地球环保的愿望。
2、引导和启发学生用艺术的形式把自己对海底世界的认识和感想表现出来。[教具准备]:课件、有关图片、资料、作品 [教学过程]: 活动
一、欣赏乐曲。
1、学生欣赏乐曲。如果你听到了大海的波涛声,请你举手表示。
2、在《潜海姑娘》音乐的伴奏下,让我们游到海底,与大海中的动物一起游戏。活动
二、感受海底世界
1、学生观看海洋录像带。
2、说一说海洋世界这个大家族中都有哪些成员?(鱼类、贝类等。)
师启发学生:除了你能从电视和图片中看到的,你还能想象出海底世界还会有什么?(水晶宫、海龙王、美人鱼、怪兽、海洋勘探器„„)
3、教师简单介绍海底世界: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积是海洋。在这广阔无垠的蓝色海面下,到处生活着比陆地。生物种类要多的海洋生物、动物。它们形状各异,颜色奇妙而美丽。颜色绚丽的奇形怪状的有趣的生物和大面积的深蓝、蔚蓝、浅蓝、蓝绿色的海水向映,生动有趣。在科技知识画报上和电视片《动物世界》 中,我们能欣赏到充满生命的海底世界的景象。
4、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海这么神奇,你们想不想去勘探一下?今天我们就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海底勘探员,把你勘探到的景 象描绘到画面中来。引出课题: ——神秘的海底世界 活动
三、欣赏海底世界
1、欣赏书上的作品,开拓思路。
引导学生分析图片,重点分析图片上所表现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可加上个人的想象力。
2、学生讨论:你想在这幅画面上画哪些内容?
3、分析如何来描绘出这些海洋生物和景象。引导学生学会表现美。
4、出示一条鱼的模型,学生上来摆出它在水中游泳的方向。
5、出示一些海洋生物的图片,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拼摆成一幅画。活动
五、画画海底世界
1、想象力要丰富,构图要饱满,表现出画面的主要内容。色彩要鲜艳。
2、要有利于突出画面的主要内容。
3、画面内容涂画完后,再添画海水。
4、用蓝色来平涂画面中的空白部分来表现海水。
5、用蓝色画波浪线来代表水纹。
6、用油画棒涂海洋生物,用水彩平涂海水,油色分离,也可产生较好的效果。活动
四、作业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业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
学生说出自己的构思和自己是怎样在画面上进行表现的。
活动
五、教师小结:
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们继续努力。
第十单元 民族的大家庭 课题一 民族百花园
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中“民族百花园”的图片或其他艺术作品,通过模仿交流让学生知道祖国是由五十六个 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2、培养学生对艺术形象特点的观察、模仿能力以及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教学准备:
1、中国各民族行政分布版图和歌曲《爱我中华》录音带。
2、不同民族问候语言汇集的录音带。
3、请学生广泛收集不同民族环境、风俗的图片和民族歌舞、乐曲、民族民间工艺品、饰物等艺术 资料。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创造情境:
师生共同收集不同民族环境、风俗的图片和民族歌舞、乐曲、民族民间工艺品、饰物等资料,举办“小小民族园”的展览,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活动。
1、学生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民族,如:模仿民族语言,介绍民族礼仪动作,唱跳民族风格的歌舞等。
2、教师适当进行艺术要素的点拨和必要的指导、评价,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二、欣赏:
1、欣赏教材中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发现和了解各民族人物形象的姿态、神情或舞蹈动作的特点,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表演。、听赏、听辨不同民族的乐曲、歌曲,比较它们的风格特点。学习或交流多民族的日常礼仪用语“你 好”、谢谢”等,丰富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与生活联系的了解。
3、欣赏《爱我中华》的歌曲。师生共同跳集体舞,体验民族大团结的温馨与快乐。
三、情感升华:
1、课件出示艺术家创作的有关民族风情的展览或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的艺术表现手法,增进对各民族的了解。
2、通过书报、广播、影视等媒介或在外出旅游是有意识的观察了解、收集不同民族的风情、民俗、民间歌舞等,丰富自己的艺术感受,增长对不同民族的感性认识。
课题二 雪山小雄鹰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藏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2、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藏族儿童快乐的生活。教学准备: 藏族风景的图片或歌舞作品的影视资料。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组织:
听音乐《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进教室。
二、谈话:
《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这首歌曲是一首藏族儿童歌曲,你们对这个民族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表达,并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教师补充——西藏高原上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和我们相比,那里的人距离太阳最近,所以他们的脸晒的红扑扑、黑黝黝的,西藏有许多建筑奇特的寺庙,最著名的是布达拉宫,牧区还有用牛毛布缝制的帐篷,如果你们做客,好客的藏族人会给你们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哈达”是“礼巾”,献哈达是表示主人欢迎、尊重客人,这里的人们各个能歌善舞,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舞蹈。活动二:
一、欣赏:
欣赏藏族儿童舞蹈。
仔细看看他们的衣服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二、绘画:
设计漂亮的藏族服饰,方法:可以制作也可以绘画,课题三 草原小牧民
教学目标:
欣赏歌舞作品,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学习骑马、挤奶、摔跤等律动,感受蒙古族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活动准备:课件、美术用具 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组织:
听音乐《草原赞歌》拍手进教室。
二、交流: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蒙古族的资料。
2、欣赏牧歌。
3、教师简单补充:
内蒙古大草原上有肥美的牧场可以放牧牛羊,人们住的蒙古包可以拆装,人们经常搬家,哪里水草旺 盛就搬到哪里居住,蒙古族人民十分喜欢运动,每年都举办运动会,项目有摔跤、赛马、射击等,比赛结束后大家都要唱歌、跳舞庆贺,可热闹了,特有的乐器马头琴音色优美。活动二: 欣赏:
欣赏马头琴曲《赛马》,感受音色的独特优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与掌握马跑的不同节奏和赛 马时的欢快、热烈的气氛,了解蒙古族与马的不解之缘和“马背上的民族”的特点。运用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模仿表现骑马、马蹄声,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活动三:
一、朗诵:古诗《敕勒歌》。
教师讲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用多种节奏朗诵,在强弱不同的节奏中,加深对草原的认识。
二、创作:
绘画或手工制作,表现蒙古大草原的风情,制作蒙古人漂亮的头饰,展示并评价。
三、舞蹈:
伴奏音乐《草原赞歌》,基本动作——手腕组合和马步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和参与热情为 主。
四、结束:随音乐作动作出教室。
五、拓展:
搜集、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资料。
第三篇:一年级(下)艺术教案
第一单元 小伙伴,好同学
课题一 拉拉勾
教学目标:通过歌唱、表演、绘画、欣赏等艺术活动,展示,表演发生在集体中的故事,培养谦让、互助关心等良好品德,促进学生间的友好交往。通过对音乐中的跳音,附点节奏的学习,在律动、声音和节拍的比较认识,基本节奏符号,加深学生对艺术要素的感受。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拉拉勾》
⑴用听唱法教学,感受跳音,附点音符的特点。
⑵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同学间建立互谅互让“小伙伴,好同学”的友爱关系。
⑶学生畅谈小伙伴之间的故事,激发想象和创作,用绘画的形式表现。⑷听赏、表演歌曲《对不起,没关系》 ⑸进行节奏游戏
a、师手拍稳定节奏,口读歌谣
b、学生通过听觉记忆学会手拍稳定节拍,熟练朗诵歌谣
c、启发学生发现,说到“走”时,是一拍一个声音,说到“跑跑”是一拍两个声音 d、增添其他节奏型进行练习e、尝试二声部节奏
课题二 快乐的集体舞
教学目标:在欣赏儿童舞蹈作品和学跳集体舞的活动中,学习2-3个儿童舞步,并能和着音乐的节拍,愉快地进行集体舞 教学过程:
1、欣赏儿童舞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儿童舞蹈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情绪热烈,形象鲜活生动。
2、学习集体舞,了解集体舞内容,学习基本舞步
3、制作班级的集体舞标志或饰物。
4、启发学生创编新的舞蹈动作。
课题
三、大家来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艺术活动,学习手工制作,主题性绘画、歌唱表演,了解稳定的速度、节奏、不同角色的表现特点等,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珍视友情
3、分享快乐。教学过程:
1、听赏、学唱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⑴用听唱法教学
⑵绘画简单的动物形象,做成胸饰并自编表现小动物的动作,进行集体的歌唱表
演
⑶绘画你想象中的农庄景象
⑷结合对打击乐的撞钟和铃鼓的学习,指导学生创编适合于歌曲伴奏的固定节奏型
⑸做个节奏传递游戏
教学反思:
本单元三个课题,通过教学应充分发挥艺术课程注重情感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通过歌唱、舞蹈、绘画、戏剧表演等形式,反映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表现学生间的互助、合作、加强学生间的友情。
第四篇:一年级艺术活动课教案
一年级艺术活动课教案
175班
第一单元 我的朋友在这里
本单元设计了找朋友、彩笔好朋友、我想认识你、请让我来帮助你四个教学内容,运用音乐、绘画、舞蹈、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活动,来满足初入学校的孩子们对交往的需要。通过诸如接受名字、美化自己与同学的名字、唱找朋友的歌、跳集体舞、说彩笔朋友的故事、演帮助他人的小戏等富有情趣的艺术性活动,让孩子们彼此在学与玩中建立起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的友谊桥梁。这不仅为今后的在校生活铺设下“快车道”,也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艺术课的开心快乐。
第一课 找朋友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在唱歌、跳舞、做游戏等集体艺术活动中,了解自我,观注他人,从中享受与他人交往合作的乐趣。
2、艺术目标:在玩玩唱唱中学会歌曲《找朋友》,尝试以简单的有节奏的动作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唱歌、跳舞、做游戏等集体艺术活动中了解自我,观注他人。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从中享受与他人交往合作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找朋友》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唱边跳,愉快的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并手拉手坐在一起。
2、交流
(1)、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谈谈她的优点。(2)、说说发生在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趣事。
3、模仿
(1)、游戏:传消息,即传递节奏的练习: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游戏,由每一组的第一个学生开始拍击节奏向后传,拍击时尽量不出声音,由最后一名学生准确地拍击出来。(教师放背景音乐《好朋友》)
(2)、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自信地用不同方式模击节奏。
4、表现
(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学生熟悉歌曲旋律。(2)、学生随琴学唱,注意对节奏的掌握。(3)、鼓励学生用即兴动作表演,做拍手或即兴的身体律动。(4)、学跳集体舞。
5、绘画
画出自己和小伙伴跳舞时的样子。
6、评价
(1)、学生评价:自评、互评。(2)、师评
第二课 请让我来帮助你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让学生在多种艺术活动中大胆表达,敢于交流,领略合作的愉快;增强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的意识,培养与同学一起学习的兴趣。
2、艺术目标 :学生喜欢聆听《让我帮帮你》歌曲音乐旋律,掌握歌曲主要节奏,不仅能唱歌曲,而且能随歌曲展开想象;通过歌唱、戏剧表演等多门类的艺术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艺术表现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多种艺术活动中大胆表达,敢于交流,领略合作的愉快。
三、教学难点:通过歌唱、戏剧表演等多门类的艺术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艺术表现的乐趣。
四、教学方法
1、歌曲教学采用听唱的方式。
2、在掌握节奏这一环节,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课时准备: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聆听
让学生随《让我帮帮你》音乐旋律活动活动,使他们初步感受音乐旋律及其节奏。
2、游戏
请四位同学上来围作成半圆,教师说明帮助项目:系鞋带、扣纽扣、梳头等,四位同学中指名三位作被帮助者,在椅上座好,把衣扣鞋带解开,用手帕蒙住被帮助者的眼睛,围坐的同学随音乐旋律拍手,剩下的一位同学在音乐声中帮助作着的同学,并说:“让我帮你系鞋带”或“让我帮你扣纽扣”,帮助完后回原座,被帮助的同学取下手帕去寻找帮助者,找对了自己就当帮助者,游戏重新开始。
3、表现(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2)、教师弹琴学生学唱。(3)、学生自由组合,以互相拍手的方式与同学交流。
4、戏剧表演(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图中发生的几个助认为乐得故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给学生分组,在小组内说说自己亲身经历或听到的各种助认为乐得故事。(3)、自选道具进行表演。
5、评价
随即评价,掌声鼓励。通过观摩同学的表演,可评选出最佳小演员。
第五篇:一年级上《左右》教案
《左右》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能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初步培养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同学们,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考一考咱们一(3)班的同学。好,让我们先睹为快。
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猜中了。猜对的同学请举手。举好,别放下,能不能说说你举的这只手是哪只手?那么另外一只手就是左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同学们学习左右。(板书:左右)同学们,这两个字长得挺像吧,那咱们班同学有没有好办法分清这两个字呢?(课件出示左、右)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办法。左公公爱做工,右婆婆爱动口。好记吧!
二、探究知识。
1、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师:对我们来说,手的功劳可大了!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左手和右手做哪些事情?
(平时我们经常用右手写字,吃饭时拿筷子,老师提问时用右手举手„„用左手压住本子,吃饭时拿碗„„)
师:是的,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他们配合起来可以做很多事情,在我们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呢?
(学生回答: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左腿右腿,„„)小结:与右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右面,与左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左面。
小游戏:我是机器人。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我知道同学们很喜欢做游戏。
我老师奖给大家做一个游戏。不过,做游戏时一定要认真听,同时还要考考你的动手能力喔!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拍左肩,右手拍拍右肩。左手摸摸左耳,右手摸摸右耳。左手拍拍右手,右手拍拍左手。左手拍拍左腿,右手拍拍右腿。左手摸摸右耳,右手摸摸左耳。
2、探究左右位置与顺序。(1)、(课件演示:摆放文具。)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弄清了咱们自己身体上的左右。但是小明和小红在课桌上摆好了文具,想考考咱们一(3)班同学观察物体位置的能力,同学们敢不敢迎接他们的挑战!小结:观察物体在左还是在右,要以观察者的左右为标准。在观察者的左手边就是左边,在观察者的右手边就是右边。
(2)、师:同学们都会了吗。来指一指汽车的右边第二是?你看,汽车的右边是第2个是书包,书包左边第3个是?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是字典.(3)师:同学们真棒,那我们再来看看从右边,汽车是第五辆,一共()辆车,请画图看看.三、解决中运用,体验生活。
师:平时,老师要求大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你看这些小朋友遵守规则了吗?(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发言,意见不统一。
体验:同桌左边的同学排成一列上楼,右边的同学排成一列下楼。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上楼的同学的右边在这一边,下楼的同学的右边和上楼的同学的右边是反的,在这一边。所以平时上下楼时就不会相撞,就不会发生危险。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些上下楼梯的小朋友,他们遵守规则了吗?
师小结:如果我们面对面,你的左边就会对着我的右边,你的右边就会对着我的左边。(体验握手感受相对性)
师:握手是一种礼节,通常用右手,请个同学来和老师示范一下。师:不仅是上下楼梯,我们的车辆也是这样,靠右行驶,我们走路也应该走马路右边„„
四、总结。
这节课你表现的怎样?认为自己表现的很出色的,请小朋友回去后在生活中找找左右,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课后反思: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创设了学生喜爱的猜谜导入,再引出左右手;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自己喜爱的文具,正确判断物体的左右位置,并能用语言正确描述他们的位置;让全体学生起立做“我是机器人游戏”再次强化学生判断左右位置的能力,让学生理解跟自己的左手边在同一侧的就是左边,跟自己的右手边在同一侧的就是右边;通过平时上下楼梯靠右行,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解释”的过程,从而发现方向相反,左右相对。进而判断上下楼的同学都遵守行走规则。本堂课中,我认为最满意的地方是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不仅要求学生弄清自己的左和右,还要弄清跟自己面对面的那个人的左和右。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再让两组学生进行验证。一组学生演示上楼,跟他们相对的那一组学生演示下楼,让他们走之前齐举右手然后下楼。当他们在中间交汇时进行点评,这样有什么好处,不会发生危险。同时拓展生活中的数学,行驶中的汽车、行人等,明白了生活中靠右行的交通规则。让学生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讲文明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