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文明生活的小管家
做文明生活的小管家
普陀二中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即将来到,我们做为新时代的小雏鹰,跟随的社会的脚步,在社会中探索,求知,正向我们所拥有的自然社会展开理想的翅膀,放飞我们的理想。让我们成为这个时代的小主人,更成为,文明生活的小管家。
面对书本中的故事,我的看法是,奶奶的整日存钱,每天打算着过日子,节俭,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思想概念。我觉得是不符合现在的当今社会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时代,对待这样的上一辈的理念不能接受。然而,对于奶奶的思想,我还是表示理解的,毕竟,时代在飞速的发展。
在这个飞速的信息时代,我们提倡的是超前消费,在思想的改变上,在社会的飞速发展,我认为吧,一个讲究适当吃好,用好,穿好的实际理念,在经济的允许下,享受高消费,未必不切实际。我觉得,这样更加的能使大家在飞速的社会中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立足。适应这个社会。
然而,我所说的吃好,用好,穿好,是在一个适当的程度上。享受高消费是在经济的允许下。
盲目超前消费,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是不存在。比如我身边的男同学,夏天根本不喝水,只喝饮料,体育课后不顾身上的汗,把冰饮料猛喝。甚至,在某些女孩子的身上,我看不到,她们一个月穿相同的衣服,更是在同学面前大说,自己衣服的“来头”。父母们呢,心想吧!自己也就这么一个宝贝,哪敢委屈。
文明生活的小管家。我们更应该在个人理财,和消费上,把好关。不盲目的超前消费。正确的对待超前消费,不浪费父母用汗水赚来的钱。合理安排收入,牢记3要点。必要的支出。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就比如我吧!我就把自己的钱适当的控制,并且,每月当会将部分多余的钱存入银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父母替我们保险,父母们纳税等行为。我觉得,我们也应该效仿父母们的做法。通过课文,我深刻的认识到,这些经济行为,为我们保障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在保险业务中,转移风险等,不就为我们保障了生活,减少我们承担的风险。储蓄等,提高里我们的生活水平。
我提倡,大家一起手拉手,共创美好生活!争做文明生活小管家。
第二篇:第八单元综合探究八 做文明生活的小管家教案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在同学们学习完第八课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之后,对综合探究的话题──“谁穷谁富”:一个13岁的城里女孩子的话题进行思考、讨论,有助于学生对本单元内容进行综合运用。●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填写表格,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等形式,了解青少年和老人之间对金钱的态度和消费观念的不同。(2)通过社会调查等方式,分析造成青少年和老一辈人之间对金钱的态度和消费观念的不同原因。
(3)更好地尊重不同人的消费观念。同时,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做一个文明生活的人。●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青少年和老人之间对金钱的态度和消费观念的不同。
教学难点:造成青少年和老一辈人之间对金钱的态度和消费观念的不同的原因。●教学方法
调查法、讨论法。●教学准备
(1)设计相关的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导读表格。
(2)设计不同调查小组的调查目标指示,以便引导学生学会进行社会调查,从而达到社会调查的目的。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
在经济生活中,不同的人对于如何支配自己的金钱,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存在十分巨大的差异。特别是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这种差异就更加明显。让我们看一看青少年和老人之间在这个问题上的表现是如何的。(新课教学)
【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86页的资料,并完成下面的目标: 1.完成下面的表格。
2.通过填写表格,了解这个13岁的女孩子和老一辈人之间的分歧究竟是在什么地方? 关于“谁穷谁富”:一个13岁的城里女孩子的话题对比表格 对比项目13岁的城里女孩的生活方式老一辈人的生活方式 是否具有储蓄习惯 吃的方面 穿的方面 住的方面 结 论
附:关于“谁穷谁富”:一个13岁的城里女孩子的话题对比表格(投影给出)对比项目13岁的城里女孩的生活方式老一辈人的生活方式
是否具有储蓄习惯从来不存钱,有钱就要花。有“费”必消,不留过夜钱。出门超过两千米,就要打车,不愿意累着自己 具有良好的存钱习惯,而且不舍得花。即使自己很辛苦,也省下钱不请保姆,自己亲历亲为去照顾小孙子(饱含对自己的孙子的关心)
吃的方面先挑最好的吃,不好的就不吃,要吃得有讲头 先挑选最不好的吃,将最好的留到最后吃,或者留给孩子们吃
穿的方面穿得要有名堂,不会去穿别人穿过的衣服 捡孩子们剩下的不喜欢的衣服穿 住的方面贷款买房子住 攒钱买房子住 结 论没有钱却过着富足开心的日子 有钱却过着穷日子
【活动】阅读投影中展示的两种十分不同的观念,谈谈你的心里话。步骤:1.根据同学们归纳的要点,完成下面的表格,谈谈你的看法。2.小组内部交流,并展开讨论,形成组内观点。3.全班范围内交流,并展开讨论,形成观点。序号你赞同的观点这是谁的观点你的理由 1 2 3 序号你不赞同的观点这是谁的观点你的理由 1 2 3 你的结论是
【活动】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1.分组:大体可以分成:长辈组、青少年组、相关资料收集组、专家组、国家部门组等。2.各组完成的目标分别是:(1)长辈组:
了解我们的长辈们是如何对待金钱的;
他们对待衣食住行等问题所持的态度又是如何的;
他们对待青少年的消费问题又是怎么看的;等等。(2)青少年组:新课标第一网
了解我们的青少年们是如何对待金钱的;
他们对待衣食住行等问题所持的态度又是如何的;
他们对待老一辈的各方面问题又是怎么看的;等等。(3)相关资料收集组:
上网收集与此相关的资料和典型事例,提供更加广泛的生活面。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调查的目的是更加全面和深入地把握实际情况如何。(把握第一手资料)
(4)专家组:(也可以上网去收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
是什么影响人们这样生活的;
节约消费与刺激消费的关系。(5)国家部门组:(也可以上网去收集)
我国的国情与消费的关系。
【总结】在国门打开之前,中国的经济基本上没有摆脱短缺时代,绝大多数中国城乡的家庭仍处于温饱的边缘,几亿人还在贫困中挣扎。那时候的中国人依然在过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那时即使是较为富裕的小部分人也还须节衣缩食地去追求“老三件”,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就在这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这“新三件”已经在我国城市家庭中基本普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市家庭对耐用消费品的追求已经变成了高档音响、大屏幕彩电、分体空调等,“新富”家庭开始以名牌服装和私人洋房、私家汽车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档次”和“品位”。
而如今,普通的老百姓也能够住进宽敞的住房,开上自己的小汽车,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我们的经济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消费的能力和水平已经与往日不同了,我们具有了可以好好生活、生活得更好的条件。
青少年们生活在已经逐渐富裕起来的时代,在他们的心目中,保证生活品质的物质条件都是应该的。我们应该去过好日子,让我们的衣食住用行提高一个新的档次,这是我们不断地发展所追求的一个目标。当我们完全有条件可以去享受生活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拒绝,依然生活在过去之中。人们的有些观念应该跟上时代。
但是,我们要提高生活品质,并不意味着不顾家庭的实际情况、不顾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去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甚至肆意地浪费。【展示】
资料一:中学生文具消费委实惊人
某中学生谭静同学最近对213名中学生购买和淘汰文具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孩子一年总共购买文具2002件,价值2.7万元;每人年均购买9.4件,价值127.7元。213人年均淘汰文具1938件,价值2.1万元;每人年均淘汰9.1件,价值101.6元。总共丢失876件,价值0.9万元。调查结果还显示,中学生文具平均每1.03年更新一次,淘汰文具价值占家长总工资的8%。从此项调查可以看出,由于家长和学生不加节制地购买,已经造成大量的文具浪费。
谭静同学呼吁同学们从爱护文具开始,养成勤俭节约、减少浪费的好习惯。她还征求了同学们对旧文具的处理意见。46%的人希望开设文具旧货交换市场,33%倡议将剩余文具捐赠给“希望工程”,24%愿意自己动手将文具改装重新利用,28%建议建设文具改装工厂。谭静说:“一枝笔少了弹簧,另一枝坏的是笔杆,把两枝笔稍加修改重新组装成一枝新笔用,不是挺好吗?”(见《北京日报》)资料二
情景1:1994年中学流行穿两三百元的大军靴,许多男生赶时髦要买。一位家长为难地说:我一个月才挣200多元,是强撑着才买的。没办法,孩子说要不买同学会看不起他。情景2:一位40岁左右的开出租汽车的妇女曾经伤心地说:“我不知道哪里对不起我的孩子了。我开车挣钱供养他,很辛苦。但他都该上高中了,还不懂事。他看不起我,但看得起我的钱。他今天要我给他钱买流行唱片,太贵了,我没有给他。他就跟我吵,说我没文化„„” 【提问】从中我们应该受到什么启发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我们的消费水平是由我们的收入水平决定的。我们不能够不顾我们的收入状况,盲目地、过度地去消费。即使是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也不要忘记节俭。即使是我们通过信贷的方式,今天去花明天的钱,我们依然不要浪费明天的钱。资料三
某繁华商业街上。一个初中生赵某某随手把一团东西丢在路上,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肉包子皮。原来他只吃包子里面的肉,包子皮就随意扔了。某学校的垃圾箱前。曾经有人对学校垃圾箱作过调查,发现里面满是“旺仔牛奶”、“雪碧”、“娃哈哈”、“小龙人”等硬软饮料室盒。现在的中学生都不爱喝开水或茶水了,口渴了动不动就喝高级饮料。一位老师不无忧虑地说:“现在的孩子越吃越好,身体锻炼却越来越少了。”
在某高级饭店。一间包间里不时传来阵阵孩子们奶声奶气的歌声、笑声,原来是一位家长在为儿子举行生日宴会。家长为孩子举行生日宴会已成为一种规矩。某学校老师对本校初一年级50个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有1/3的学生开过生日宴会,有近1/2的学生开过不止一次,其中田某的父母就为她举行了三次生日宴会,且一次比一次规格高、花销大。资料四
现在农村置办酒席的名目越来越多,婚丧嫁娶自不必说,就连参军、升学、过生日、生孩子,甚至搬家、盖房子也都备酒席,而且“档次”越来越高,“份子”越随越大。“二十难出手,五十靠边走,百元钞票喝顿酒”,已成为许多地方的普遍现象。重礼之下,许多农民苦不堪言。随吧,兜里没子儿,不随吧,被视为“小抠儿”,在乡亲们面前“掉价”,乃至怕以后有事难办。有一个村民一年光上述“喜宴”随礼就随出2000多元,几乎是全家一年的收入。数字显示,2000年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只有5124.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55.8元,在西部省份中居中游偏下水平。据了解,整个西安的餐馆、酒楼、大排档约为9000家,每天产生的“垃圾”难以计数。
据报载,北京餐饮业提出了“均衡饮食,重质适量,剩菜打包,减少‘垃圾’”的新理念,提醒大众“点菜不要过量”,珍惜食物,不做丝毫的浪费。希望我们能够提倡新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约每一粒粮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多留下一块发展空间。【提问】从中我们应该受到什么启发呢? 学生回答略。【展示】
资料五:美国有钱人也不摆阔
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给美国富人们的消费观念带来了一些变化,并且由此使消费品供应厂家和商家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方式发生了转变。尽管收入急剧下降,美国富人享受生活的口味仍然不变,不过在支出的时候,却要算计一下。他们依然与家人外出度假,但出门不再坐头等舱,也不追逐豪华名牌了。营销专家因此称他们为“节俭贵族”。“节俭贵族”的年龄在三十几岁到四十几岁之间,其财力也属中上等。他们多是中等企业的企业家或管理人员,不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其中大部分人有300万到1500万美元的纯资产。不少人虽然在低迷的股市中亏了钱,但并没有破产。在消费观念和方式上,他们没有忘记既让自己享受生活,又不忘节俭。杰夫•科恩是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的一位投资顾问,虽然称不上是百万富翁,可也算是个有钱人了。两年前,他同家人外出度假时,要住四星级饭店,这样每天仅住宿费就要花上千美元。后来他突然发现了俱乐部的好处,每年只需要交纳7000美元的会费。他和家人在俱乐部的度假村里度假,平均每天的住宿费用仅为150美元,这就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像他这样的会员,俱乐部里共有190名。
【归纳】时代不同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是不同的,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消费方式。社会产品逐渐丰富了起来,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要过上相对富裕和充实的生活,这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去追求的。但是,我们的消费生活也要讲究一个度,即物尽其用,不能浪费。不论是在什么时代都是如此,无论是我们收入提高了,还是在我们的收入比较贫乏的时候。这也是我们未成年人应该记取的。(课堂小结或总结拓展)结合同学们在课下的调查和课上的讨论,写一份《做文明生活的青少年》的报告。
第三篇:文明四管家调查报告
“文明四管家”采访活动总结
“文明宿舍四管家”活动从去年启动至今,已开展五月之久。4月21日,我院信息部针对“文明宿舍四管家”方案对学生的影响等问题抽取我院三个年级50名学生进行采访调查。
采访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文明宿舍四管家”方案是否每个同学都有分工;第二,方案实行至今寝室问题是否得到改善。通过调查现实: 80%的同学表示通过制定的寝室管理制度,寝室问题基本得到改善。但是20%的同学表示虽然有管理计划,但是并未得到实施,希望学院加强实施力度,使活动更好的发展下去。
“文明宿舍四管家”活动创立了寝室品牌,虽然管理机制并不成熟,但是仍然获得不少成就,并得到了我院学生的认可与支持。相信通过我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文明寝室四管家”活动会取得更大的成绩。(闫楚琪)
第四篇:《小管家》说课稿范文
《小管家》说课稿
大杖子学区车河堡小学
王新华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四课时《小管家》。我将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特色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指导思想
本课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学生的要求是:
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结合实际情景,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4、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统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记录家里一周的日常开支、绘制折线统计图等活动,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教材在活动的安排上特别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决策。首先是学生每天向爸爸妈妈了解家里的每一笔开支,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内,算出小计,在一周结束时做好总计;然后根据每天的小计绘制一周开支的折线统计图,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小组中交流;最后是依据统计结果给父母提出相应的理财建议。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
消费。一个家庭也是一样,每天都有一定的开支。不同的家庭开支情况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家里一周的开支情况,探讨开支的规律,学习做个小管家。出示课题:《小管家》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了解各家一周开支情况。
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家里一周开支记录单。全班交流,各小组内选派代表汇报其家里一周开支情况并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①你是怎样得到记录单上的数据的。
②表中的“项目”、“金额”、“小计”、“总计”分别表示什么?你是怎样算的?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用小数表示钱数的方法,巩固小数加减法,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表的制作。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一周的开支情况
师:如果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你家一周的开支情况,你应该怎样设计?
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参照老师提供的统计图样,也可以向小组内同学学习绘制方法。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用折线表示数据的方法。利用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发现家里一周开支情况的周期性。
3、展示、交流、汇报
①指名学生展示所画统计图展示,组织学生评价,教师讲解。②针对“看看各家一周开支有什么变化规律?”组织交流。③估算:据统计图预算本月自己家的开支情况。交流后说说具体的估算方法。
第五篇:《小管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通过记录家里一周的日常开支、绘制折线统计图等活动,一方面可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试着学习理财,合理安排日常开支,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逐步形成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与能力,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简单的统计知识,但缺乏调查数据、分析数据、整理数据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以及理财的能力。这堂活动课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身边的问题,开展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同时通过从与自家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出发,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自己家庭的建设规划之中,为家庭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小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记录家里一周的开支,进一步熟悉用小数表示钱的方法,巩固小数加减法。
2、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用折线表示数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操作及交流的过程,从而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
课前调查家中一周的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制作完成统计表。
2、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设计意图]让每位学生参与收集整理数据,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平等、积极主动参与,在参与中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现在都是家里的小主人,想不想参与家里的理财管理,当一当家里的“小管家”呢?出示课题《小管家》
二、交流各家一周开支情况
1、先在小组内交流
2、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其家里一周开支情况并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1)你是怎样得到记录单上的数据的。
(2)表中的“项目”、“金额”、“小计”、“总计”分别表示什么?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在计算“小计”和“总计”的数值时,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用小数表示钱数的方法,巩固小数加减法,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表的制作。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家庭开支情况也会不同,体会统计源于现实生活的需要,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为后面提意见和建议奠定基础。
三、绘制表示一周的开支情况折线统计图
教师:如果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你家一周的开支情况。你打算怎样设计统计图。
1、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你家一周的开支情况。
(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统计图表样,也可向小组内同学学习绘制方法。)
课件出示:()家庭一周开支统计图
2、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学习得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熟悉用折线表示数据的方法。利用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发现家里一周开支情况的周期性。发挥小组内成员相互学习,降低差异,共同提高的作用。
四、展示、交流、汇报
1、展示
指派几位学生把自己所画的自己家一周开支情况统计图(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评价。
2、交流
针对“看看各家一周的开支有什么变化规律”这个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师:你们在当小管家的过程中,对家里的支出情况有什么感受吗?
生1:我发现我家周一到周五开支较小,周末的开支都比较大,妈妈带我去买衣服,逛公园。
生2:我发现我家里送礼的开支很大,希望能少送点礼。
生3:我发现家里为看病花的钱也不少,我建议小朋友平时多锻炼身体,少生病。
生4:我发现家里买菜、买油、买米等日常开支也花了一部分钱,但没周末开支大。
生5:家里的水、电、气、物业管理每月都有一定开支,不过比较固定。
生6:我家上周买电脑花去了五千多元钱,不过这个钱以后不用开支了。
3、估算
师:我们统计了一周的开支情况,你们能够估算出本月家里的开支吗?
先让学生探索估算的方法,教师再结合学生探索的结果进行总评和点评。
师:如果本周家里买了一台电脑花了5000元,其他消费200元,你能估计本月大约消费多少钱吗?
让学生明白在估算中要区分一周支出中的短期消费项目(如买菜,买米等)和长期消费项目(如买大电器),短期消费项目的支出具有连续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与本月的支出有极强的相关性,长期消费的项目支出不具有连续、稳定的特点。
4、提建议
师:如果你是小管家,你认为家里的开支有不合理的地方吗?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勤俭节约这方面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吗?
生1:我觉得我们家的水电有些浪费,我要让我们家的人养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习惯,洗菜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以节约水电费。
生2:我觉得我们家花在娱乐项目上的钱有点多,在买书等文化用品方面支出少,我要让爸妈多买一些书看,增加我们家的文化氛围。
生3:我觉得以后让妈妈给我买便宜一点的衣服,节约点钱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
生4:我以后少买一些玩具,不再乱花钱了,爸爸妈妈挣钱很不容易。
…………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获得自信的体验,获得发展,并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节约意识,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活动小结:
师:你们从这次实践活动中学到了什么?
生:我们知道了从小就应该懂得勤俭节约,不乱花一分钱,做一个帮助父母理财的小管家。
六、布置作业
把自己估算的本月开支向父母汇报,并针对如何节约开支这个问题向父母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做一次家庭小主人,到超市购物一次,学会购物,学会理财。
[设计意图]参与实践,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勤俭节约、学会理财、学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