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德育课题实验方案
一、实验背景
(1)我校位于广东粤北山区,注重以广东特色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班级自主特色活动、主题队会、德育课程活动、课程育人、德育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队伍建设、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阳光30分活动等加大学生道德行为教育,开展德育综合实践教育,效果显著。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现代社会变化加速,缺乏沟通,如师生关系的对立、父母长辈和子女之间的对立,同学之间的对立,再如教育者的道德立场和道德观念受到他们的生活时空的限制,在许多方面确实不适合或不能帮助今天的学生顺利地解决他们的道德难题。在实践中可以看到,有些道德难题对于教育者来说也是新问题,故不能依赖于过去的观念和经验,而应和学生们一道去学习,一起体验尝试解决。现代道德教育应关注受教育者的地位和需要的变化,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否则就会导致道德教育价值的失败。
因此,我们提出“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课题,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广东特色民族传统文化、地方乡土文化古诗乐韵、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融入体验感恩、关爱、心理健康教育、劳动实践等活动融入德育教育里,加强升华思想品质和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二、实验目的
“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的课题,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韶钢四小德育实效对策研究为目标,努力把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德育模式,地方乡土文化与劳动实践活动相结合德育模式,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榜样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少先队员与贫困山区小朋友手拉手关爱教育活动相结合德育模式,古诗乐韵阳光健康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等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学校德育特色,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德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注重树立和提升教育新理念,引领学校破解德育难题、创建德育特色,促进学校德育创新发展,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对未成年人的德育管理水平,一是为教师寻求一条教育好学生的方式与方法,二是教师要利用道德实践这块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在受教育中明理,在实践中提高,创设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把德育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具有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意义。
三、实验的理论依据
实现德育的有效性,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目标仍然是我们小学教育需要探索的。本课题借助“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地方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相结合,贫困山区小学与少先队员手拉手关爱活动相结合,古诗乐韵与阳光健康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创新研究为载体,进行教育的方式,阐述教学理念、育人思想和价值观念,使受教育者达到求真求实、学会做人、求知的一种教育方式。又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化自己的行为,实现无痕的德育教育,达到有痕的影响。
同时在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中,探讨、创新、积累提高小学德育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品德等学科课堂教学、学校各项活动和建设德育校园文化等为抓手,开展相应的德育实践研究工作,并对德育的评价进行研究,达到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目标。具体表现为:
1、通过对德育实效的内涵、特征的辨证研究,形成具有校本特点的对德育实效性的独特认识。
2、通过实践研究,逐步确立和形成一个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符合小学德育规律,具有一定特色的,具有实效的学校德育途径方法体系。
3、在研究进程中,进一步探索德育合力工程,树立德育为首和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培育人文德育和促进德育人才队伍建设。
四、研究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和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以学校为主体,依靠广东特色文化、地方乡土文化、社区相关组织和人才,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改进学校德育教育模式,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扩展地方文化的影响,为我校学生的成长发展创建积极的社会环境,从中探索建构一个学校、家庭、地方社区协同进行学生积极德育教育模式的实践途径、方法和策略,以及在理论上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提供参考,在实践上为科学、规范、有效地推进学校德育教育提供实证依据。努力协调学校和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教育,构建学校、家庭、地方社区相结合的德育网络,使社会各方面从不同角度都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1、学生目标—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沟通,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有审美情趣的、智能发展好的、有德性的等多方面都有所发展的人,为四有好少年奠定基础。
2、教师目标—教师有专业成长水平和德育创新管理能力,丰富教师人文修养,让工作充满创新,通过实践研究,涌现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
3、学校目标—学校有特色,形成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的鲜明办学艺术,创新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教育的模式,建设新型的书香校园,亮出创新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办学品牌。
五、实验变量
1、实验的自变量:1)组织学生开展有广东特色的活动,并使德育活动与课题密切的联系。2)引导学生参加与德育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在探索德育创新模式。3)鼓励学生从类似的主题出发,班级个人独立进行相关活动。
2、实验的因变量:学生的德育活动、班级德育主题教育、学校组织德育教育活动,学生个体转变。
3、实验的控制变量:同一年级的实验班和对比同一个德育教育主题、年级与年级比,其它年级全面展开。
4、实验对象:。
我校确定全校30个班1445余学生全部参加实验,每一个年级又确定一个班为重点实验班。这种“群体探究”模式,让参与者互相学习、创新德育思路,给师生一个全新的感觉。再者,因为我校的办学条件,学生的家庭环境,师资队伍状况和教学质量均偏上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全体教师参与研究。
实验班级三年级(3)班 对比班级三年级(1)班 实验年级一年级 对比年级一年级
实验班级五年级(1)班 对比班级五年级(2)班 全校学生参与实验。
5、课题负责人:校长熊芳梅 肖田(全体教师参与研究)
6、实验时间:2011年3月—2013年7月
六、研究内容:
1、研究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运用学校德育模式创新提高实效性的辨证研究。把“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或学生自主从本地的人才文化、人文历史、设施环境、德育基地、人文社会资源中选取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掘与利用本地区德育资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
2、研究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德育模式---如了解韶钢的生产流程,社区绿化美化环境、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绿色钢城环境卫生、社区拉丁舞、书画、摄影文化艺术活动协会等方面和谐之音也会让学生倍加关注。因此,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家庭社区德育课程资源,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些都将有利于增强学校创新德育的实效性。让学校德育与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社区联系起来,直面变化着的生活,积极开发和利用身边鲜活的德育资源,充分调用家乡的各种德育要素,激活家乡家庭社区德育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使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真正收到实效。
3、研究地方乡土文化与劳动实践活动相结合德育模式---积极开发乡土德育资源实践创新模式,挖掘本地物产、经济发展等自然、具有乡土性.可开发性、人文性等特点。家乡有秀美山川,如马坝梅花河、韶关浈江、武江、北江、梅花山、马鞍山,朴风情、经济腾飞能让学生津津乐道,倍感自豪;收集马坝客家、乳源瑶族的乡土文化,如,收集客家山歌与瑶胞山歌曲调有什么不同,客家攘豆腐、客家糯米酒的制作方法,乳源瑶族生活文化习俗,学会瑶族舞蹈、会做瑶族吉祥物,及象征的意义。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时空中,具有可接近、可感受的特点等。
4、研究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榜样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榜样教育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研究,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把劳模“东元”的精神教育与自我教育实践和常规行为训练作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内容。目标是在于培养学生优良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增强道德意志,培养品德践行能力,同时通过实际锻炼加深思想道德准则的理解,丰富道德情感。请劳模罗东元作事迹报告,把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的榜样教育相结合,找出差距,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开展英语角、我是金话筒、阅读小名星、体育小名星、信息小名星、制作小名星,开展“群星璀璨明星争辉”评价活动。
5、研究关爱教育与贫困山区小朋友手拉手活动相结合德育模式----关爱教育实践活动中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研究。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实践和常规行为训练作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内容。目标是在于培养学生优良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增强道德意志,培养品德践行能力,同时通过实际锻炼加深思想道德准则的理解,丰富道德情感。
6、研究古诗乐韵阳光健康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德育模式---校园文化建设中整合因素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研究。例如:“古诗乐韵与阳光健康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是指应用诗情画意的教育方式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千人竖笛与古诗乐韵相结合,试图用这种韵律明快美感,文字流畅自然,内容健康活泼,情趣生动盎然,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的优秀诗作形式,从而开展对学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的一种德育教育方法。并且旨在通过大量的普及的诗歌吟诵,把德育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教育目的。以校园人文环境的陶冶、才艺熏陶作为提高德育实效的研究内容。
七、拟解决问题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方式、方法的浅薄单一,我们的德育教育有时只停留在某个点,没有落实到行动,实效性不高。教改实践迫切要求整合多种教育因素,创新德育多途径教育模式,进行德育发展的研究。课题“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对广大教师开展德育实效性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将为广大教师整合多种德育元素,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开展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在教育观念、理论指导、途径方法等方面提供可选择的新思路。我们开展的创新模式德育研究,主要目的是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模式和途径,构建有效实施学校教育的模式,促进学校德育的深入有效开展,培养学生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学会关爱,更为培养道德高尚、行为文明的高素质的人才作努力。
八、创新德育模式
构建“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地方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相结合,贫困山区小学与少先队员手拉手关爱活动相结合,古诗乐韵与阳光健康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创新研究为载体,千人竖笛与古诗乐韵相结合进行创新德育教育的模式,努力避免以关注问题为主的消极心理教育的影响,可以较快改变教师的德育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形成一支德育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形成新的办学特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通过探索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教育,学生自主从本地的人才文化、人文历史、设施环境、德育基地、人文社会资源中选取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掘与利用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瑶族风土人情、韶关德育资源、马坝人文历史的德育资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它是在研究性学习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的一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它除了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乡土性.可开发性、人文性等特点。它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时空中,具有可接近、可感受的特点。
九、研究方法
我们进行的多途径创新德育方法的实验,主要采用德育实践实验法、历史文献资料收集法、按照德育体验法模式,劳动实践、运用学校德育模式创新提高实效性的辨证研究法、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挖掘法、积极开发乡土德育资源实践创新模式、榜样教育中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的研究法、,活动德育渗透教育法、整合元素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的研究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等颁发的有关文件和有关德育教育理论,夯实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基础;调查、收集地域人文教育资源,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筛选、整合,为利用本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打好素材和文字基础。
2、故事演讲法:写广东名人感动人物、讲广东名人故事、说广东乡土特色文化,利用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瑶族风土人情、韶关德育资源、马坝人文历史的德育资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德育内容。
3、行动研究法: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安排,开展开发和利用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实践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并不断调整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指导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分阶段总结开发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具体经验,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理性认识,以获得可供应用和借鉴的操作性经验和教育理念。
5、个案研究法:对个别学生德育发展效果进行分析。
6、主题活动法等。本课题研究本着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坚持主题活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生活”的原则,力求充分开发校内外德育资源,努力使“生活处处皆德育”,让德育理念服务于生活、指导生活、提升生活的质量。
十、实施步骤方法 分为四个阶段,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实验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申请立项,做好实验有关准备工作。搞好思想发动,强化社会参与意识,制定实验方案,调整配备实验教师。建立实验组织是进行实验的保证,提高认识是进行实验的思想基础。我们组织实验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请韶关市德育科专家指导,学校熊方梅、郭凤英、肖田、何燕君、十大教研组长等研究人员,使课题研究一开始就置于专家理论指导之下,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编制出实验方案。开展主题教育,接着,学校组织力量对课题方案进行论证,课题组根据意见反,臻于完善,变粗为精。
第二阶段:(2011年7月——2012年7月)实验的初步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开展实验。联系德育活动实践基地,学习本土文化,以本地的人才文化、人文历史、设施环境、德育基地、人文社会资源中选取感兴趣的内容以此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掘与利用本地区德育资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它是在研究性学习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的一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它除了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乡土性.可开发性、人文性等特点。它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时空中,具有可接近、可感受的特点。到马坝狮子岩了解历史文化,运用调查、网络文献查阅等方法,辨证研究当前我校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实际效果,提炼、概括德育实效性内在特征。收集广东名人资料,并了解他们的丰功伟绩,分年级段重点进行、感恩教育、关爱教育、礼仪教育,低年级的入学基本礼仪,中年级的孝亲敬长礼仪,高年级的社会交际礼仪等。,从小施以礼仪教育,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乃至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他们将来成人,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最起码的条件和素质。
第三阶段:(2012年7月——2013年2月)实验的深入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德育工作,把德育渗透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之中,使德育落到实处。这一阶段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地方乡土文化与劳动实践活动相结合,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榜样教育相结合,少先队员与贫困山区小朋友手拉手关爱活动相结合,古诗乐韵阳光健康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等德育模式的创新,千人竖笛与古诗乐韵相结合,把德育系列活动,培养规范化的行为习惯;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实现环境优化;加强少先队职能工作的力度,实现自身教育的优化;加强社区网络教育,实现育人优化;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实现德育评价的优化。落实完成汇报德育途径方法的实验与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2013年2月——2013年7月)实验总结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成果阶段。一方面继续完善第三阶段的实验,另一方面验证总结、推广成熟经验,扩大实验面。再就是要撰写实验报告,进行系统总结,上报总课题组,请领导、专家评审鉴定,使之能推广应用。
十一、组织分工
课题负责人(校长熊芳梅、肖田、):负责课题申报、策划、培训和研究活动的开展、课题的结题及交流和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活动设计::(熊芳梅、肖田、何燕君)课题结合德育少先队活动,设计每一个德育小主题活动实践方案,要有主题、时间、人员、活动目的、活动准备工作、活动过程、活动小结。
课题指导组(书记郭凤英、李群、温洪、):提供课题研究理论保障;策划组织课题培训;研究制定课题方案、计划及活动开展;课题成果的提升;指导督促专题研究等。
课题研究成员(主要研究成员是全校30 名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积极学习课题理论知识,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按时参加课题活动,活动中尽己所能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制定不同学段德育研究计划,撰写个人研究总结、报告。
资料整理组(邹红苗、王莉敏、黄惠莲、顾燕芳、梁斌、吴燕清、李冰):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材料收集:如课题研究计划、总结;教师撰写的德育课例、德育主题案例、德育教育精品教案、典型德育课例、德育教育教学故事;课题培训、活动资料;教师读书活动情况;学生作品、活动;课题获奖情况等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课题活动照片的拍摄、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
十二、预期成果、1.预期成果1)课题开题报告2)论文集3)教案集;4)校本教材5)德育教育主题班会设计选集6)德育模式创新主题活动方案选集7)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方案选集;8)多种因素整合的德育教育模式理论活动研究照片9)德育有效性情况分析报告;10)课题结题报告11)广东乡土文化历史资料与乡土实践活动照片。10)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体会集。11)课题活动成果汇报
2.进度安排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 月)建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组内成员,落实研究任务,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2)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3年3月),依据方案全面实施,对各子课题展开研究。依据研究进展情况,及时组织研讨,注重资料积累。3)总结阶段(2013 年3 月--2013 年 6 月),分析整理实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完成课题总结;构思下阶段的研究,推广研究的成功经验。.十三、经费保障
为了保障学校德育实践健康有序进行下去,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研究意识,扎实创新的开展德育活动,使教育真正收到实效。我们为此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建立德育有关制度:请专家主导课题组人员,各班劳动实践交流计划。及时记好学校德育教育课题实践大事记,收集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感恩教育,到家庭社区德育环境参加体验活动,到地方乡土文化基地劳动实践,请钢城全国劳模罗东元讲努力拼搏、刻苦专研的事迹,与贫困山区小朋友手拉手关爱活动相结合,古诗乐韵阳光健康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等德育模式的创新实施落实,把实施活动的情况定期在书香德育教育电子期刊出,并及时报道,经常通报研究情况。
2、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人员定期与不定期的召开各种类型的研究会议,分析学校前阶段课题研究的情况、总结成绩、商量下阶段工作,及时出台有关实践措施,引领全体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工作。
3、学校还利用校本研训以及各种学习机会,组织教师学习,如开好行政会、课题组研究会、教师培训会、经验介绍会,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实践、撰写德育教育体会、写论文,多开展了征文比赛活动。
4、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培训;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
5、德育活动实践基地的保障,如韶钢关心下一代协会、关爱教育基地、老干科活动中心感恩教育实践基地、绿化园林公司劳动实践基地、马坝狮子岩人文历史考查基地、安全消防实践基地、马鞍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德育教育基地、马坝龙归养老院体验关爱教育基地等。韶关岭南文化考察基地、瑶族风俗实践基地、贫困山区小学关爱教育活动基地的保障。建立完备的档案,有齐全的教育资料,包括图片、影像资料等。
6、每年向韶钢普教中心申报一次课题活动经费,我校的市课题每年每个课题都有一定的活动经费保障,因此,韶钢四小课题组能确保广东省课题的研究经费。(3600元)
7、课题的经费筹措及管理 1.经费筹措:1)教研室和学校重视。教研室和学校为课题组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和活动经费,为课题组成员参加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提供保障;2)领导关心。各级领导为课题组成员参加相关学习和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3)社会支持。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接受来自社会各届的各种支持。
郧西县实验小学生本教育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德育为首,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化德育队伍建设;狠抓以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内容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守纪律、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学生,在家做一个有孝心、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明礼仪、知荣辱、守公德的好公民。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着力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身心健康;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为抓手,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巩固和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
(一)强化德育意识
全体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育人意识,各项工作都要以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作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学校生本教育搞好德育工作。
1、注重师德。教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注重师德修养,言传身教,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全校教师要时时实践“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家”,“老师是学生的道德书籍”。做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朋友,全心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师爱。
2、加强渗透。除了重视班队会、品德课这一德育主渠道外,要十分重视各学科的渗透教育。学科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丰富的德育因素,做好“两备”(备渗透目标,备渗透过程)、“三结合”(结合学科特点、结合年龄特点、结合年级特点)工作,方法上要讲究科学性,要精心设计。
3、不断总结。加强德育教育研究,学习和创新德育新思路、新方法。特别是针对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激活学生主体,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学科教师要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多研究、多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收集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代表性材料,丰富养成教育经验。
(二)规范德育管理
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强德育领导,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常规管理工作,坚持家校联系,拓展社会教育。
1、加强队伍建设
⑴、强化班主任的责任感,规范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班主任要有责任感,班级管理工作要结合生本教育,认真填写班主任工作手册,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展示、有成果,促进班级建立分组机制、评价机制。
⑵、加强常规检查,完善考评机制。本学期要引导、督促班主任在业务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尽快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同时抓好班务管理工作的考核,采用日检、周检、月检和采用自查、互查、抽查的方法,健全班级管理考评机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2、加强家校联系。不定期举办校级或年级组的家长会。本学期要完善和健全家长学校的工作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从而赢得学生家长更为广泛的信任和支持。
3、加强社会教育。以班级或中队为单位,强化生本德育理念,分年级开展:纪律行为习惯教育(一年级)、卫生行为习惯教育(二年级)、安全行为习惯教育(三年级)、礼仪行为习惯教育(四年级)、学习行为习惯教育(五年级)、“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行”活动(六年级)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并做好记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活动方式,确保活动时间、人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拓展德育活动 学校德育工作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中。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本学期低学段将从卫生、安全、健康三方面入手,高学段将从礼仪、学习、“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行”三方面入手,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培育一代新人。
各年级生本德育主题为:
一年级:懂规章、守纪律 二年级:爱环境、讲卫生 三年级:惜时间、守秩序 四年级:明礼仪、讲诚信 五年级:善合作、会学习六年级:守公德、献爱心
1、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⑴、“国旗下的讲话”活动。继续做好每周一的“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加强主题教育,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升旗仪式一定要做到服装整齐、精神饱满、举止端庄,唱国歌做到声音响亮。
⑵、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国情教育活动。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同时结合重大纪念日,开展好专题教育活动。
⑶、节日活动。利用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小广播等阵地,开展主题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养成教育活动
以班级生本德育活动为载体,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突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内化、小组合作,共同提高。
⑴、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学生养成教育以“学生校内、外常规”为内容,要从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站好路队、唱好歌、做好操、扫好地、爱班级、有礼貌等最基本方面抓起。结合学生特点分年级制订阶段目标,通过学习、示范、训练,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⑵、自我教育活动。要让学生成为小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并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
⑶、校园文化教育活动。结合书香校园活动,各班教师要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用好班级、学校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法制教育活动
⑴、普法教育活动。全体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教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促进他们自觉遵纪守法。特别禁止学生进网吧,要与家长联系,每学期不少于10次家访,相互交流,共同配合,做好学生的普法教育工作,坚决杜绝一切违法犯罪事件发生。
⑵、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教育应警钟长鸣,教师要加强校内、校外的安全教育。校内,教师要防止一切安全隐患,杜绝意外事故发生,学生的学习工具使用、课前准备活动、课堂组织安排、课间活动护导、放学清校、季节性食物中毒及传染病防治等环节要高度重视,责任到人、到位。校外,教师要加强交通法规教育,使学生懂得基本的交通法律法规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确保人身安全。
(四)养成好习惯,争当十星少年。具体活动要求:
(1)学会生活——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1.热爱祖国,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远大理想。2.爱惜粮食,节约水电,不损坏公物。
3.注重环保,讲个人卫生,每天坚持打扫学校、家庭卫生,不吃零食、不乱丢乱扔废物。
(2)学会求知——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守纪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写字姿势正确,作业认真工整。
2.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于自主学习,能采取多种方法阅读,善于总结。
3.每天坚持认真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多读课外书。
(3)学会做人——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1.诚实,不说谎话,守规则,讲信用,有责任心。
2.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不追逐打闹,遇到挫折不灰心。3.有爱心,懂感恩,尊老爱幼。
(4)学会健体——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做好两操,在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中表现得好。
2.课外不做危险性游戏,不进入危险区。
三、主要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开学安全教育大会
2.开展争当十星少年活动
3.开学常规教育
4.“文明礼貌月”教育活动
5.校外实践活动(啄木鸟行动)6.心理健康教育 四月份:
1.清明节教育活动 2.安全法制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 4.校外实践活动 五月份: 1.跳绳比赛 2.踢毽子比赛 3.心理健康教育
4.校外实践活动(感恩活动)5.心理健康教育 六月份:
1.安全法制讲座 2.学生运动会
3.“六一”儿童节活动 4.心理健康教育 5.校外实践活动 6.各项资料汇总
7.部署“暑期十个一”活动
第二篇:创新德育模式
沙后河小学创新德育模式,形成特色校园文化
近年,府谷镇沙后河中心小学创新实行“三三三”德育管理模式,开展学生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三段”:低段、中段、高段” ;“三主题”: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三三三”德育管理模式即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根据低段、中段、高段三个不同学生年龄阶段实施适应他们接受水平的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与责任教育三大主题教育。该校以培养具有公益情怀和责任意识的合格公民为育人目标,将慈善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传承慈善精神,推崇孝德文化,积极培育“善教乐学,风清人和”的优良校风,坚定不移地打造城区教育的品牌。
校园环境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府谷镇沙后河中心小学精心打造走廊文化、墙壁文化、橱窗文化,实现“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通道都富有生命力,让每一个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走廊上,以“感恩、诚信、责任”为主题的名言警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以“爱心世界、和谐校园”为主题设计的感恩墙,展示学校建设历史与校长寄语的橱窗,无不引领着师生的教育行为,彰显着沙后河中心小学的教育品质。
活动是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载体。近年来,沙后河中心小学开展了“好习惯,我习得”系列教育活动、“讲诚信、知感恩、负责任”学生演讲比赛、“献爱心”教育活动、“诚信在我心中”学生征文活动以及结合重大节日、“六•一”文艺汇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接受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不仅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知感恩、讲诚信、负责任的优秀品质,引领着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第三篇:创新德育模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创新德育模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凌云县实验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基石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起点。凌云县实验小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文件精神,根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努力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式,在创新德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校虽然是2002年才正式挂牌成立的新学校,但由于学校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到位,勇于探索,形成了一套有学校自身特色的联动社区与家庭的学校德育模式。短短几年,学校的德育工作年步新阶,成效显著。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达到100%,几年来学校师生没有违法犯罪,社会公德意识不断增强,校风纯正,学风儒雅,学生文明礼貌深受社会好评。2004年学校被授予百色市文明单位称号,2005年评为凌云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交通安全文明学校,2006年获广西装组自治区“文明庭院”称号,2008、2009连续两年获得凌云县教育教学成果综合一等奖。
一、树立“育人”的中心理念,提升学校常规工作的教育性 学校常规工作千头万绪方方面面,但核心只有一个,就是“育人” ,就是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学校德育的关键途径,在于学校的常规工作,在于学校的管理、学科教学,在于学校的一切活动。凌云县实验小学提出了“让每一项管理、每一科教学、每一项活动充满教育性” 的德育目标,在“规范化”上下功夫,充分发掘学校常规工作的德育资源,尽可能放大德育的效果。
1、在学校管理方面,实验小学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中,几乎都包含有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还有《学校德育常规工作机制》、《学校德育工作主管领导与教职员工全员负责制》、《班主任和少先队工作制度》、《学生德育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等专项工作制度,并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施和考核。在班级中坚持开展“文明班级”、“三好学生”评比,在全校学生中,实行“星”制考评制度,坚持开展“行为规范之星”、“文明礼貌之星”、“团结互助之星”、“助人为乐星”、“尊师孝长之星”等评比,并形成制度,有效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
2、充分重视学科德育的渗透,注重德育的实效。学校通过开齐的思想品德、语文、数学、社会、自然以及图音体、法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经典诵读等课,全面渗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学校教导处明确把德育目标纳入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深入课堂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和检查,加大对课程计划的执行力度。
3、精心组织每一项活动,充分发挥活动育人功能。学校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所学校都在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但凌云县实验小学对开展这些活动的有着更深的理解和更高的追求。该校除了把诸如每周升国旗唱国歌、每天晨会、学雷锋活动月、法制教育宣传月、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月等专项德育活动赋予深刻的德育内涵与德育目标,加以精心组织之外,还将学校开展的所有活动纳入德育工作范畴,进行精心的组织。比如师生无论在校内外获得什么荣誉或成绩,学校都将组织隆重的颁奖仪式,由校长面对全校师生亲自郑重颁奖;外出参加义务劳动、秋游、扫墓、慰问等等,学校都要举行隆重的出发仪式和收队总结;每一项检查评比,必须从下至上,让师生全程参与,注重过程的德育作用,让每一项活动起到撼动学生心灵的作用。
二、构建德育活动系列,确保德育实效
多年的德育实践已经表明,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改进,零敲碎打的德育模式,与新时期学校的德育要求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已不相适应,其效果也不佳。而改进的方向之一,就是要构建起德育新机制和新体系。凌云县实验小学在这方面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他们的做法就是将德育活动系列化,使德育工作沿着系列稳步推进,逐步深入。几年来,该校形成并开展了较有特点的几个德育系列。一是革命传统教育系列。利用清明扫墓、四.五、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十.一三等革命传统纪念日以及老一辈革命家诞辰或去世纪念日,根据德育知情意行规律,精心组织策划各种纪念活动,让孩子们不忘先辈,珍惜幸福,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
二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系列。学校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具体化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几个子系列,精心设计每个系列教育活动,集中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展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的系列活动。比如团结友爱的教育,学校进行这样的活动设计:各班开展不团结友爱现象调查——各班开展广泛讨论——撰写小评论广播稿或板报稿——举行全校演讲比赛——主题班会评比——全校表彰树立榜样——学习榜样——再次评比表彰……通过不断强化,使学生形成道德习惯。
三是社会公德教育系列。学校把社会公德教育也具体化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五个子系列。比如遵纪守法的教育,每学期该校都邀请法制副校长、公检法部门的专职人员到校上课和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四是文明礼貌和行为规范教育系列。
五是安全和自防自救自护教育系列。该校的安全和自防自救自护教育深入扎实,每学期都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强化教育,平时常抓不懈。开展的“平安校园” 创建活动,进行预防踩踏、防地震安全演练活动,成效显著。
六是感恩教育系列。学会感恩,是每一个人内在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是一种内在道德体验的引领,是一种触及灵魂的道德教育,对于涤荡人的内心世界,培育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凌云县实验小学反复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构建感恩教育体系已成雏形。结合国家对西部农村地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使亿万孩子感受到了国家、党和政府的真切关怀的政策,学校开展了“感谢祖国、感谢党和政府”的系列教育活动;结合教师节,学校开展了“感谢老师”系列教育活动;结合广东对口帮扶贫困孩子的事实,使孩子们感受到了真切的温暖,学校开展了“感谢亲人、感 谢祖国大家庭”系列教育活动。学校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以及学生的各种切身感受,还开展了“感谢父母”、“感谢伙伴”、“感谢他人”、“感谢大自然、感谢日月星辰、感谢雨露阳光、感谢花草树木、感谢鸡鸭鹅鱼……”等等教育,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三、探索家校社区联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
进入新时期,如何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德育资源,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面前的新问题。凌云县实验小学走出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新路子。
一是成立家校社区联合教育委员会。由社区领导、学校校长班主任和各班学生家长代表组成联合教育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社区领导担任,每学期定时召开会议,研究学生德育工作,学校着重抓学生的校内教育,家长负责家庭教育,社区安排专人负责各社区孩子回到社区时段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三方协作,相互联动,既做到职责分明,又相互配合。三方齐抓共管,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通过校信通网络平台,加强家校联动,真正把家长纳入学生学校德育体系。学生在家在校的每一点进步都将通过校信通平台发布信息,及时做好家校联动,一并将学生的自我评定和家长评定一起纳入学生品德评价范畴。在学校老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商量性评价,在家里家长与孩子也是进行商量性评价,把两方面的评价成绩之和作为孩子每学期德育的总成绩,计入学籍档案。有效促进了家庭教育的发展和学生自我道德意识的提高。
总之,凌云县实验小学在创新德育模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德育效果,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凌云县实验小学的德育工作,在今后的努力中,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0年6月25日
第四篇:七一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垣曲县七一小学(2016年10月30日)
一、课题概述:
探索“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的课题研究内容、目标体系及与之对应的评价体系。探索、评估方法及规范化细则,探索适合学校德育教育发展的易于操作、简便易行的新型德育管理模式。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中小学教育德育方法途径新形式,发挥各要素独特的功能,达到学生成长环境的不断优化,促进道德内化,真正实现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课题来源:七一小学德育课程实验研究课题组 起止时间:2016年7月---2016年12月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七一小学特色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的课题,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德育实效对策研究为目标,努力把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德育模式,地方乡土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德育模式,阳光健康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等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学校
德育特色,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德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注重树立和提升教育新理念,引领学校破解德育难题、创建德育特色,促进学校德育创新发展,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对未成年人的德育管理水平,一是为教师寻求一条教育好学生的方式与方法,二是教师要利用道德实践这块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在受教育中明理,在实践中提高,创设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把德育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具有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2016年7月份,我校向县实验办申请了“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这一课题,并于2016年9月顺利开题,在学校及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中,课题研究以最佳的效果顺利进行着。
(一)、进行课题组成员分工,各负其责。
1、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目标和任务。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如下:
组长: 安炜刚 副组长:贾海霞
成员: 鲁二飞 范小娟 周田田 闫咏玲 陈洁 李杨
及全体师生
2、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安炜刚----负责对课题方案审查、研究过程疑难问题进行指导。
贾海霞----负责组织课题组成员拟定实验计划,负责组织实施课题方案,负责召集课题实验人员对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与协调管理工作,负责课题组学习研究活动统筹安排并组织实施课题组具体活动。
周田田----负责组织课题组成员拟定实验计划,撰写阶段性成果报告,做好会议纪录。
李杨、范小娟------负责整理并管理课题相关资料和数据。
课题组全体人员------积累案例,成果展示。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具体实验内容、计划,并在实验班级组织实施。
(二)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1.开展问卷调查。我们组织进行了“七一小学学生德育现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学生的德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找出了一些共性问题,比如:高年级学生思想相对复杂,有的学生开始进入叛逆期,平日里正面教育活动开展相对不多,在某些方面我们面对的德育教育工作还是很艰巨的。
2.组织并参加课题开题会
2016年9月12日组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会上课题负责人刘小爱做了《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在本次开题报告会上,校长安炜刚对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作了强调,要求大家熟知学校研究的课题,并向课题研究小组积极提供相关资料,同时对课题研究给予肯定。
3.组织并参加课题培训。
自本课题立项后,本课题组成员就紧锣密鼓按计划开始进行研究相关理论的培训,大大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以及进行教育科研的基本功训练,为更好的进行本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4、课题研究中期成果
(1)、开学第一天,我们组织了新生入学及开学典礼活动。
(2)、开学第一周,进行了开学第一课践行“三爱三节”、争做美德少年升国旗仪式。
(3)、为提高小学生保护文化遗产意识,普及文化遗产知识,9月9日组织我校五年级学生赴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参观文化遗产、以实际行动保护文化遗产”。
(4)、开学第一周是养成教育教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并进行了调查问卷。
(5)、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对全体师生进行系列爱国教育活动。
(6)、十月份是学生卫生行为习惯教育月,对学生进行系列卫生行为习惯教育并进行了教育测试。
(7)、10月13日,建队节到来之际,我们组织了“红临近相约中国梦——听党的话、做好少年”新队员入队仪式。
(10)、十月份,分别组织了“城实守信”、“讲宪法、学宪法”演讲比赛活动,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市级比赛。
(11)、重阳节之际,按年级分别组织开展“我为长辈端杯水”、“我为长辈洗一次脚”、“我为长辈做家务”主题班队会活动。
(12)、组织全体师生观看“神舟十一飞天”实况,并开展“学习英雄航天员景海鹏,练就过硬本领,立志报效祖国”主题班队会活动。
(三)建立课题研究微信群,搭建研究平台。由于参与研究的老师不在同一办公室,为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课题组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方便快捷的优势,专门建立了七一小学课题研究微信群,有关课题研究的大事小事都可以在网上交流,有关课题活动的文件可以在群共享里发布下载,为高效且踏实的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方便。
四、存在的问题。
1、作为课题负责人,对于就如何做好课题研究感到迷茫。担心“摸着石头”是否能过河。
2、调研不够到位。自课题开展以来,除了我们开展的
两个问卷调查以外,我们很少深入到实验班级的学生中进行调研,课题小组成员之间也缺乏交流与磋商。
五、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和可预期效果。
1、指导思想
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加强交流和指导,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推向高潮,为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努力。
2、主要措施
⑴、全面有效落实课题研究方案。
加强交流研讨,推进实验班级经验共享。主动进行课题组成员间的交流与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
⑵、进行课题收集、整理成果,迎接鉴定验收。⑶、接受专家组的鉴定、验收。并最终形成结题报告。
3、可预期成果
⑴、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份。⑵、研究实践过程中形成个案分析、研究论文编辑成集。⑶、活动资料集(文字、照片等)。
七一小学德育课题研究组 2016年10月
第五篇:特色小镇发展模式
特色小镇发展模式
蒋伟涛(方塘智库学术委员、《豫村里的中国》作者)
目前来讲最具有潜力的特色小镇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民居生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位一体”模式和休闲、商务、度假等“驿站”模式。
“三位一体”模式,可以独具特色的民居、公共建筑和配套特色商贸业为“壳”,以特色民俗文化、生活文化为内核,以周边自然资源、特色农业、红色资源、历史遗址等特色旅游资源综合利用为补充,以具有区域特征的特色产业为支柱,形成生活气息浓郁,民俗、旅游、产业等文化相互交融又可承接规模旅游的特色格局。
“驿站”模式,以生态元素纷呈的特色建筑为“巢”,吸引各类符合小镇预设功能的特色经营者(如商业、商务、运动、娱乐及度假酒店、各类馆吧等经营者)和部分富裕人士“进驻”小镇,打造成可供大众休闲、娱乐、度假的“驿站”,以及可供商务等特别活动的“基地”。
10月底,我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培育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彰显衢州的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围绕我省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和具有我市特色及优势的新材料、新能源、水资源、现代农业等产业,以及茶叶、根雕、赏石、中药等历史经典产业,借助金融+、文化旅游+、互联网+、治水+等功能,实现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自2015年开始,全市按照“分级培育、分类管理”和“谋划一批、创建一批、建成一批”的要求,启动特色小镇“5281”工程:5年内形成50个以上市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其中20个以上达到市级特色小镇创建要求,8个以上达到省级特色小镇创建要求,努力实现1000亿元固定资产有效投入的目标,形成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投入、小载体大产业的新格局,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