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1:2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第一篇:青岛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分析及地位作用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较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2.经历探究较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3.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四、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措施

1.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2.重视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3.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五、教学时间:

10课时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

第一课时

采访苹果、黄梨展销区

一、教学内容

学习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简单的几十几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课本52页到54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2.经历新知识的探究过程,感受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创造性思维。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四、教学思路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学生自主探究总结计算方法 3.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4.全课小结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国际果蔬博览会”吗?(出示有关果蔬会的图片),“果蔬博览会”是国际性的一大盛会。第一届“国际果蔬博览会”与2000年10月在山东省的烟台市召开,此后每年的10月份都要在烟台市举办一次。烟台是全国闻名的果蔬大市,烟台苹果、莱阳梨久负盛名。想不想到果蔬博览会现场去看一看?就让我们跟随两名小记者一同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仔细观察“国际果蔬博览会”的现场,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找出的数学信息有:(1)3天接待了96名客户

(2)4天签订了480万元的销售合同。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提出的问题(1)平均每天接待多少个客户?

(2)平均每天签订多少万元的销售合同?

活动二:先解决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平均每天接待多少个客户?”谁来列算式?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列出算式:96÷3.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引导学生说出:求每天接待多少个客户也就是把96人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来算。究竟每天能接待多少个客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方法和大家分享?

学生交流的方法有:1.摆小棒的方法

2.90÷3=30 6÷3=2 30+2=32 3.9个十除以3得3个十,6个1除以3得2个1,30加2等于32.4.32个3是96,所以96÷3=32.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算法,你喜欢哪种算法呢?为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84÷4 99÷9 活动三:平均每天签订多少万元的销售合同?你会算吗?学生独立列式,同桌之间讨论算法。(1)480是48个十,48÷4=12,12个十是120.(2)400÷4=100 80÷4=20 100+20=120。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想出了这么好的方法!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640÷2 360÷3 活动四: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题第4、5、9题。

(2)拓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你会算了,那四位数除以一位数你会算吗?出示:4800÷4 活动五: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

96÷3 84 480÷4 640 4800÷4

÷4 99÷2 360÷9

÷3 第二课时 采访葡萄、大枣储运区

一、教学内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课本55页到57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算理。2.会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算理的理解及笔算方法

四、教学思路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共同探究笔算过程 3.巩固练习 4.全课小结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同学们,果蔬博览会还在进行,两名小记者来到了葡萄、大枣储运区,我们跟随他们一起看一下(出示情境图)。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学生发现:

(1)有4个葡萄园,去年产葡萄156吨。

(2)有395千克大枣,每箱装5千克。

那同学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1)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多少吨?

(2)装395千克大枣需要多少个箱子?

活动二:解决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多少吨?谁会列算式呢?学生列式:156÷4,谁能说出商是几位数?根据已有的经验学生很快说出商是两位数。小组之间讨论一下我们该怎么计算呢?讨论后学生会发现,因为商是两位数,1除以4除不了,所以商应该写在十位上(板书算法),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理解算法了。我来考考大家,出示128÷3

活动三:解决绿点标示的问题:装395千克大枣需要多少个箱子?同学们自主解决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活动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题第1、2、6、7题

活动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六、板书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三课时

采访果品加工厂

一、教学内容

学习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课本第58页到62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经过探究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

2.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算理,会笔算。

四、教学思路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相关问题

2.共同探究笔算方法

3.巩固练习

4.全课小结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同学们,两名小记者又来到东方果汁厂,我们随他们一起去看看(出示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1)4分钟生产果汁428瓶。

(2)2小时生产果脯204千克。

(3)3分钟生产420瓶干红葡萄酒

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有:

(1)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

(2)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

(3)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

活动二:解决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

学生自主列式:

428÷4,同学们小组合作看谁能想出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讨论学生想出方法:(1)用摆小棒的方法。

(2)400÷4=100

28÷4=7

100+7=107

(3)我想商是三位数,而十位上的2除不了4所以0乘以4等于0,2减0

等于2, 28除以4等于7,结果是107。

老师出示竖式算法(板书),同学们学会了么?我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自己解决绿点标示的问题: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然后全班交流。

活动三:解决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学生自主列式:420÷3,小组之间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以下方法:

(1)42除以3等于14,14的十倍是140.(2)我用竖式算

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想出这么好的方法!老师出示竖式算法(板书、讲解)。

活动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题第1、2、4、8题

活动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六、板书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子长县马家砭镇中心小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教案稿

时间:备课:高小玲执教:年级:三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

学习过程及引导: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学习目标是【小黑板】

学习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指导自学:

怎么才能达到这些目标呢?老师不讲,全靠大家自学。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学

二、指导看书。

自学指导:

认真地看70-74页。

6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快速做对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尤其注意调皮,确保每位同学都紧张地看

书思考).2、学生练习。

第1页审核领导:

今天你以马小为荣明天马小以你为荣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六、采摘节 ——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60页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现在是什么季节?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成熟了呢?

这一切都在等着我们来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采摘节上逛一逛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采摘活动入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根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贴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贴数学问题)会解决吗?请同学说一下算式。

2、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与刚才的图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数学信息吗?

如果仍然要问“还剩多少个篮子?”你会解决吗?自己在数学本上试试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总结:不管哪一种算式我们都是用了同一种方法,都是先算要分多少个篮子,再算还剩几个。

【设计意图: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算理。明白分布算式与综合算式都是同一种方法,为后面进一步学生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3、观察综合算式,总结算法,揭示课题

观察综合算式,是怎么算出得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总结:像这种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综合算式,还有一个名字叫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抛开情境,单独看算式,自己归纳概括出乘加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你能从图中找到什么数学信息?(板贴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一共来了多少人?

同学们会做吗?请你自己解决,开始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交流、讨论你是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通过进行乘加混合运算的仿例练习,进一步巩固乘加混合运算的算理及算法。】

3、观察算式,交流算法,揭示课题 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先算——,再算——

总结: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种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叫乘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有了乘加的学习基础,在学习乘减时,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交流的过程,使学生轻松掌握了乘减的运算顺序,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4、总结算法

请你认真观察这几个混合运算,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乘法)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重要先算什么?

归纳: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四、巩固练习

现在,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我们知道了,下面看你能不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采摘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1、走进苹果园,苹果树上接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可是有的苹果让虫子吃过了,你能把坏了的苹果找出来吗?

【设计意图: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是初学的孩子们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辨别对错练习的设计,起到了及时提醒孩子们的关键性的作用。】

2、柿子树上黄澄澄的柿子可诱人了,你想摘到吗? 想得到柿子可不容易,先完成下面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喜欢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为枯燥的巩固练习增添了趣味色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现在来看看咱们班一共可以收获多少柿子吧!你能解决吗?自己试试看吧。

五、全课总结,谈收获。

刚才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解决了采摘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我们的采摘活动也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跟老师说说这次采摘之旅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66页

信息窗3 【课

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通过尝试改变运算的顺序,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3、培养进行较复杂运算的能力、能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情景图展现了学生解题需要的信息,孩子们在阅读中了解相关信息,教师借助引导、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探索新知可以产生浓厚兴趣。

1、谈话: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收集到的信息也很全面。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非常好。善于提出问题的孩子才会喜欢动脑筋解决问题。这么多问题,有没有你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 生交流。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预设:一筐苹果60个。一篮苹果比一筐苹果少38个。一箱梨8个。小孩摘了43个梨。爸爸摘的梨比小孩多21个。学生汇报所提问题。预设问题:

1、每篮苹果多少个?

2、3篮苹果多少个?

3、小孩摘的梨可以装几箱?

4、爸爸摘的梨可以装几箱?

2、整理思路,尝试解决

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然后拿出练习本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预设:

(1)先求每篮苹果多少个? 60-38=22(个)

(2)再算3篮苹果多少个? 22×3=66(个)

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自主练习,交流巩固。

让学生借助信息出示的条件进行研究,圈一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列式计算。可以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直观策略的优势。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是算法多样化的实质,体现了“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思想。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去思考、去议论、去探索,在引导学生自己介绍选择的方法及理由的同时,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进一步梳理了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说运算顺序对前面所学知识做以巩固,通过红点问题三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咱们先要完整的把题目说出来,你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吗?(指名生说)。预设:

一筐苹果可以装60个,一篮苹果比一筐苹果少38个,3篮苹果多少个?

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然后拿出练习本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师小结:咱们同学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第一种写法不对。后面三位同学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告诉我们要先算60-38,这非常好。老师也很喜欢第四位同学的写法。而且这位同学的写法和我们的数学家不谋而合。像这样的算式,为了先算60-38,数学家们用了一个符号来帮忙把应当先算的一步突出起来。它就是第四位同学用的小括号。板书:小括号()。

追问: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呢? 生交流。

预设:小括号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计算这个算式时需要先算减法,所以把它加上小括号。师:有了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遇到括号该怎么办呢?对,要先算括号里的;也就是说小括号括出的一步要最先算。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1)师:现在,你知道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该怎么计算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86-56)×8(82-79)×13 130×(90-87)(45+36)×2

9×(260+40)

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出示红点问题三: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 84÷(8-4)

56÷(5+3)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那么,你能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来解决问题吗?

出示问题4: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请你先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指名板书交流。第一关:我会算:

师:刚刚我们说了运算顺序的六道题,你能准确地计算吗? 课件出示:(86-56)×8

(82-79)×13

130×(90-83)(45+36)×5

9×(260+40)

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第二关:我会比 算式有无小括号对比教学

师:这两题你会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计算。(50-20)÷5

50-20÷5

师:我们已经知道在混合运算中,遇到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用这个知识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学校有6间微机室,每间有35台电脑。现在每间增加了10台电脑,现在有多少台电脑?

2、整理思路,尝试解决 预设:

(1)先求每篮苹果多少个? 60-38=22(个)

(2)再算3篮苹果多少个? 22×3=66(个)

4、集体交流,碰撞思维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生交流。预设: 生1:我这样写 60-38×3 =22×3 =66 生2:我这样写 60-38×3 =22×3 =66 生3:我这样写(60-38用圆圈圈起来)60-38×3 =22×3 =66 生4:我这样写(60-38)×3 =22×3 =66 生交流。

预设:小括号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计算这个算式时需要先算减法,所以把它加上小括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做法 小组讨论运算顺序,交流。预设: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生计算,交流订正。预设: 列分步算式: 43+21=64(个)64÷8=8(盒)列综合算式计算(43+21)÷8 =64÷8 =8(盒)

(50-20)÷5

50-20÷5

指名交流。课件出示:

(50-20)÷5

50-20÷5 =30÷5

=50-4

=6

=46 生交流。

课件出示:解题过程。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 检测目标

1、目标2和目标3的达成 检测目标

1、目标2和目标3的达成 检测目标

1、目标2和目标3的达成 总结提升 领悟方法 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有知识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梳理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或什么新的问题,也可以说出来,会提问题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谁先来?

生交流,师相机强调:算式中的小括号有什么作用?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强调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学生可能的回答:

检有小括号的运算先算有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乘除、后算加减。测目标2的达成 【课堂检测】

下面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完成达标检测。

(一)谨慎计算 1、917÷(4+3)

2、24÷(48-40)

3、98-19×2

(二)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妈妈给了小兰80元钱,小兰买书花了56元钱,剩下的钱正好买了3支钢笔。每支钢笔多少钱?

【设计意图:通过当堂小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找到学生掌握好和不好的地方。做好有针对性的辅导。】 八: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1、2、每篮苹果多少个?

60-38=22(个)3篮苹果多少个?

22×3=66(个)

(60-38)×3 =22×3 =66

第四篇: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2、3、5倍数的特征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呈现 “百数表”和“列举法”让学生从表中(或列举的数据)找出2和5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圈出,再观察其特征。在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后,揭示偶数和奇数的含义。对于2、5的倍数的具体特征,则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归纳。

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把它放在2、5的倍数的特征后面教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2、5和3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选择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件(如六.一节目汇演、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现

场等)引出信息窗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阳光体育运动让我们健

康快乐成长,让我们一同欣赏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吧!

(谈话:同学们,“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阳光体育运动让我们健康快乐成长,让我们一同欣赏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吧!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跳交谊舞(圆圈舞)可以派多少人?你认为跳交谊舞的可以派多少人?圆圈舞?(学生举例)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说说跳交谊舞的可以派多少人? 师:2的倍数和5的倍数是一些具有什么特征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

二、合作探究、概括特征

1.提出问题

观察情境图,根据信息让学生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跳圆圈舞的共有多少人?”对这些简单的计算问题要一略而过,把学生的提问引到:跳交谊舞(圆圈舞)可以派多少人?

2.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

(1)跳交谊舞可以派多少人?

学生可能列举很多不同的数(如6、8、20、14、98等)

问: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可以派多少人?

学生可能说是2的倍数,也可能说是双数等。

(2)2的倍数特征 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双”即为“2个”的经验,可能从列举的数中概括出:都是双数等结论。

问:生活中哪里用到双数?

学生可能说出:街道的门牌号一边是双数一边是单数,阶梯教室的座位号一排是双数一排是单数等。

问:这些双数都是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呢?对待数学问题不能只凭猜测,要进行验证。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老师为你提供一张百数表,你可以从表中把2的倍数圈出来,也可以把2的倍数写出来,然后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研究

(4)汇报交流

学生的结论可能有:

个位上是双数

与十位没有关系,个位是0、2、4、6、8(学生只要说的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引导学生研究个位有什么特征与十位有什么关系来总结特征)

小结:所有2的倍数的个位上都是什么数?(0、2、4、6、8)。因此,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什么部分的数就可以了?(个位上的数字(5)验证结论

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数比较小,你能举一个多位数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自己举例验证。

(6)学习偶数、奇数。

①老师介绍偶数、奇数的概念。老师举多个数,学生判断是偶数还是奇数。

②说明:0是偶数,但我们在这个单元中一般不考虑0。

③介绍学习方法:刚才同学们把2的倍数写出来研究的方法叫列举法,这是一种很好的数学研究方法。

3.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

(1)用刚才的方法自己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

(2)交流:个位上是5或0。

(3)学生举例验证。

[设计意图]前面已经研究了2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很容易就发现5的倍数的特征,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独立思考。

4.2和5倍数的共同特征

学生独立思考总结: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用“百数表”把2、5共同的倍数找出来研究特征。(1、用列举法来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在表格中由小到大至少写出10个2的倍数和5的倍数。(在学习本单元内容的时候,为了方便,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同位交流你的发现。

2、用百数表来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

我们刚才的发现是一个规律还是一个巧合呢,下面我们用百数表来做进一步的研究,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找到百数表,把其中所有2的倍数画上三角,其中所有5的倍数画上圆圈。学生先独立操作,然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百数表里的数更多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所有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所有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你能再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吗? 师:通过发现和验证我们可以得出一个2、5的倍数的特征,就是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5.也就是说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5的数都是5的倍数,因此,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什么部分的数就可以了?5呢?(个位上的数字)

练习:请同学们快速判断,老师说的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92、38、74、66、95、30、47、100、320、125、39、95、88

3、学习偶数和奇数

师:刚才有几个同学都提到了2的倍数全是双数,那不是2的倍数的自然数应该是什么数呢?双数和单数是日常生活用语,在数学上它们有专用的名称,双数就是偶数,单数就是奇数。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说一说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

小结: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4、用游戏帮助理解自然数的分类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听口令,看谁反应快。(1)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站起来。坐下(2)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坐下全班同学有没有都站起来?也就是说全班同学的学号不是偶数,就是奇数.。这说明非0的自然数可以分成哪两类?

师:自然数要么是偶数,要么是奇数,0也是偶数,为了研究方便,这一张把0排除了。)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2

奇数、偶数学生容易分清,做此题的时候可以比比谁分的快,让疲劳的大脑兴奋起来。

2.自主练习

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再交流,然后根据2、5共同的倍数让学生把两个集合圈重新画一画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研究问题?

3的倍数的特征

一、出示情境图,揭题。

指名说说2、5倍数的特征

直接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和5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二、尝试探究

1.猜测3的倍数的特征

受2、5倍数特征的影响,学生大多会从数的个位上的数字进行研究,学生可能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你知道什么样的数才是3的倍数呢?说说你的想法,)针对学生的错误结论,引导学生及时举出反例予以反驳:13、16、26、29等一些数个位上3、6、9就不是3的倍数,而24、15、27等一些数反而是3的倍数。

谈话:看来只观察一个数的个位数字是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百数表、列举法)

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2.探究特征

①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百数表、列举法)

谈话:把“百数表”中3的倍数圈出来研究研究。(学生人手一份十行十列的百数表)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②学生独立尝试后小组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学生的结论可能有:

3的倍数都在一斜行上

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没有规律

3的倍数十位上的数字没有规律

④师引导:每一斜行上3的倍数有什么规律?

⑤学生思考交流:

“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问:另外的呢?

每个位上的数加起来有的是12,有的是15,有的是18

⑥小结: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根据你的发现能说出3的倍数的特征吗?)

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引导学生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教师利用学生刚学完“

2、5的倍数的特征”产生的负迁移,直接抛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

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解决“3的倍数特征”的问题,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会很快进入问题情境,猜测、否定、反思、观察、讨论,渐渐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学生判断时注意说说判断的依据。学生利用特征判断后,教学生快速判断法,比如49只看4就知道它不是3的倍数,引导学生发现:遇到数字本身是3的倍数时,可以略去不加,如1236,只要算1+ 2=3即可判断1236是3的倍数。

2、自主练习5

3、自主练习6

4、自主练习7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质数与合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明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举行了,为弘扬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和健身意识,学校举行了团体操表演,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各个班整齐的方阵。(出示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学校举行了团体操表演,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各个班整齐的方阵。)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学生会发现了排成各个方阵的人数分别是24、25、32、35、40。

问:仔细观察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与它们的因数的关系,帮助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有两个以上的因数。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有两个以上因数的都能摆成方队吗?其他数行不行?(师:这些数与它的因数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这样的关系呢?)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针对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2.利用准备好的小方块摆一摆,看一看哪些数字能摆成方阵,哪些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

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视,适当指导。

3.交流自己的发现。

通过动手摆方阵,学生可能发现(1)1、2、3、5、7、11、13、17等数字不能摆成方阵,(2)4、6、8、9、10、12、14、15等数字能摆成方阵。

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这两类数字有什么特点?

4.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数字可以分成三类,有的数字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数字含有两个以上的因数;而1只有一个因数。

在学生收集的数据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自己的智慧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去整理、分析自己的劳动成果,讨论、争辩,从而发现数据的规律,初步感知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同时也为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伏笔。

5.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本质属性。

(1)我们把具有像2、3、5、7、11……特征的数叫做质数。想一想什么叫做质数?引导学生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我们把具有像4、6、8、9、10、12、14……这样的特征的数叫做合数。想一想什么叫做合数?引导学生概括: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他的因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合数。

(2)质数和合数的区别是什么?

(3)1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全班交流、辩论,相互补充得出结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把下面数中的合数圈起来。

7 35 23 40 56 47 94 28 43 31 9

2.在自然数11-20中,质数有(),合数有(),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有()。

3.抢答游戏:老师出一个数,谁能最快的判断它是质数或是合数,进行抢答。

2 10 11 23 12 29 34 57 91 100 1 4.判断

(1)一个非零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2)一个非零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大于2的偶数都是合数。

(4)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5.某校五年级各班人数情况统计如下

班别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人数 40 42 48 45 各班要划分活动小组,如果每组5人,哪个班能正好分完?每组4人或6人呢?(通过练习进一步明确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能够正确的判断出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通过判断题明确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区别与联系,得出偶数只有2是质数,其它的都是合数,4是最小的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四、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分解质因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1.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

2.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质数与合数的区别是什么?)3.说出2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

4.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它们各能被哪些数整除?

6 21 28 53 60 75 97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1.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有关数的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数字游戏好吗?玩游戏之前要交代几条游戏规则

(1)写成两个数相乘或连乘的形式,连乘的因数越多得分越高;

(2)只能用自然数;

(3)不能用1.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由老师写一个数,把能写成几个数连乘的数写成几个数连乘,例如:4=2�2 12=2�2�3 22=2�11。每正确写一个乘号得一分,写错一个乘号扣一分,最后哪组的分加起来最多这个小组获得胜利.

教师出示下面的数.

6=

21=

17=

50=

48=

53=

5=

75=

2.小组交流:17和5不能写成这种形式,其他数都能写成。

问:为什么17和5不能写成这种形式?

引导学生发现:质数不能写成这种形式因为他们只有1和本身,不符合游戏规则。

问:能写成这种形式的数都是什么数?

引导学生发现:只有合数才能写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所以我们分解质因数就重点研究如何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数连乘的形式。

3.看看下面这些数都分解成了两个数相乘的形式,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师板书)6=2�3 28=4�7 学生讨论发现:6分解成2�3后按游戏规则就不能再分解了;但是28分解成4�7后,4�7中的4还可以分解成2�2.

提问 :你是怎样发现4还能分解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4不是质数,所以很容易发现4还能分解.

提问:那么我们在分解一个数时,要把这个数分解到什么时候为止呢?(分解到都是质数就不再分解了)。

4.下面请同学们把30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

交流:①30=5�6 6=2�3 所以30=5�2�3

② 30

/ \

� 6

/ \

� 3

(我们把题中所给的合数都写成了什么形式?这些质数,在式子里与原来的合数是什么关系?)

5.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2、3、5叫做30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的书写格式说明:分解质因数时,要分解的合数必须写在等号左边,分解成的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写在等号的右边。质因数一般要按从小往大的顺序排列如:6=2×3„„这是把6分解质因数的格式, 2×3=6„„这是计算整数乘法2×3=?的格式)6.介绍短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一步一步地分解质因数,这样分解起来比较麻烦,为了简便,通常我们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

学生自学109页。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出:写出短除式──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最小质数去除──商如果是合数,照上面的方法除下去,直到商是质数为止──把除数和最后的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三、灵活运用,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七题。集体订正。

2.用短除法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25 28 34 60

3.下面各式是分解质因数吗?为什么?

8=2�4 12=2 3 7

15=3�5�1 20=2�2�5 4.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数吗?

9=()+()

12=()()

15=()()18=()()

24=()()30=()()

5.小游戏:猜猜我们有多大?

(1)我的年龄是最小的质数。

(2)我们俩的年龄都是合数,和是17。

(3)我们俩的年龄都是质数,积是65。

(4)我的年龄是一个偶数,它是两位数,十位上数与个位数的积是6。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教案

第六单元

教学内容:年、月、日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掌握。

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探究。

3、组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重点:

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会用24时计时法。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难:

掌握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课时安排:7课时

总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时间: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内容:年、月、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教学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具准备: 课件 年历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2小时=()分 60秒=()分 60分=()小时 1星期=()天 3分=()秒 4星期=()天

2.提问引入:我们以前学过了一些时间单位,如小时、分、秒,谁知道还有哪些时间单位?

引入年、月、日,并板书课题。问:谁知道一年有几个月?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①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可能已经知道了一些,谁愿意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讲一讲?

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这些年历卡片,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③怎样计算一年有多少天?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31天)四、六、九、十一月(每月30天)

二月 28天或29天

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④请学生拿出2015年的年历,在2015年的年历上找一找,今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是几月几日?2015年的7月1日是星期几?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今年的教师节和国庆节各是星期几?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用彩笔把这些日子圈出来。

2、教学大月、小月。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书:大月)。把有30天的 月份叫做小月(板书:小月)

师:二月份既不是31天,又不是30天,那我们应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

师:同学们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你们能自己想想办法吗?

师: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几个巧妙的记忆方法。

教师用课件出示左拳图,介绍用左拳记忆的方法。

师:为了更容易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你们还可以记住下面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教师说明:这里的“腊”是指十二月。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记:7个大月心中装,七、八两月挨着数,七月以前找单数,八月以后找双数。

三、巩固练习P78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想法?

五、随堂作业 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一年有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31天)四、六、九、十一月(每月30天)

二月 28天或29天 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总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学时间: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内容:平年、闰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的运用年、月、日的知识。教学重点: 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具准备: 年历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知道了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2、学生查找今年二月的天数并计算全年有多少天? 追问:明年二月有28天?全年有多少天?

二、呈现新课

1、认识平年和闰年

教师指出: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根据这个特殊的月份,我们把二月有28天的那一

年叫平年(板书:平年),把二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板书:闰年)。

师:这就是说,在日历上,要确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看哪个月的天数? 板书:闰年366天,平年365天 2、学会判断平年和闰年 ①学生寻找规律。

②教师补充小知识: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这段时间是

365日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这样,每4年就少算了23时15分4秒,即将近一天。人们就把这1天加在二月里,以补上少算的时间,这样一年就有366天了,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闰年。③师:按照这样的规律推断一下,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往前推算,哪一年是闰年?

师小结: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所以科学家又作一项补充规定: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④、学生利用手中的年历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自我验证。

3、认识世纪和季度

①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呢?世纪 季度 旬等 ②指名说自己对上述时间单位的理解?

世纪 季度 旬等在板书设计中可拓展增设:1世纪=100年

1年=4个季度

1月=3旬

一般10天为1旬。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平年 闰年

闰年366天,平年365天

400的倍数是闰年

总第三课时

主备人:

教学时间: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内容: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教学重点: 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2015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二 练习巩固 1练习十七的1—7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3学生集体讨论。交流 4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四作业 五 板书设计

练习十七

总第四课时

主备人:

教学时间: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内容:认识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初步了解24时记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的应用。

2、使学生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3、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

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具准备:

计时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揭题

让学生看课本82页图,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1:00表示几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

二、用24时表示时间

1、我们的钟面时针一周要几小时?那一天要转几周?

2、那一天一共有几个小时呢?(24)

3、所以我们把从0到24时的计时方法叫做24时计时法。

4、用24时表示下午和晚上的时间:

早上从1时到12时就用1——12时来表示。但时从中午12时开始,下午1时我们用24时计时法又该怎么表示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5、那下午2时用24时计时法又怎么表示呢?

6、小结方法:同学们怎么样很快的知道我们通常习惯的表示时间的方式,改成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下午以后的时间只要用12加上我们通常说的几时就可以得到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

比如:晚上9时 就用12+9=21 所以就时21时。

三、巩固练习

(1)P84做一做 练习十八。

(2)用24时记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

下午3时 上午10时 晚上9时

下午6时 晚上10时 下午2时

(3)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6时 12时 5时30分 24时 16时 18时45分

四、课堂总结 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五、随堂作业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晚上9时 就用12+9=21 所以就是21时。

总第五课时

主备人:

教学时间: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内容: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24时记时法,初步了解24时记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的应用。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

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具准备: 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4时是下午()时 下午4时是()时 二 练习巩固

1练习十八的1—10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3学生集体讨论。交流 4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四作业 五 板书设计

练习十八

总第六课时

主备人:

教学时间: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材P88--89及练习十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24时表示法,并能准确的计算出一天内经过的时间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问题。教学重点:

简单的时间计算,掌握有关时间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

下午4时是()时 上午8时是()时 晚上10时是()时 深夜12时是()时 13时是下午()时 17时是下午()时 21时是晚上()时 14时是下午()时 二 整理和复习1 完成P88表格。能正确使用时间单位。2,教师讲解24个时区的来历。

三、巩固练习

1.P89 练习十九。2 学生独自完成练习3.学生板演 4 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的?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总第七课时

主备人:

教学时间:2015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内容:制作年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年、月、日的知识;

2、应用年、月、日的知识,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讨论交流意见和互相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 掌握推算具体日期 教学难点: 年历的制作步骤。教具准备: 白纸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今年是2015年,明年是(),我们一起来制作2016年的年历,好吗?

2、回忆: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了什么?

3、介绍不同的年历。活动二:

1、制作1月月历

下面请同学们试做一张2016年1月的月历。

2、反馈、交流

①同学们都制作好了,谁来说说你们的制作过程。

②刚才我们制作了一个月的月历,如果制作一年的年历,你会吗? ③那谁能说说制作2016年一年的年历时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④你知道哪些节日呢?

3、计算每月1日是星期几

①这是明年每月1日的星期数,可是少了几个,你们有办法补完整吗?计算后,在小组中交流、开始。②小组汇报

4、动手制作年历

①指导学生用尺在16开纸上分割出12个月。②展示教师制作的年历。

③学生动手写清每个月和每个月第一行写好星期几。

排列:日 ———— 六

一 ———— 日

5、交流、并展示。活动三:

1、大家制作的年历如此精美,那么,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什么呢?

2、通过这节课的制作、交流、欣赏,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请你说一说。

下载青岛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千米和吨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2、借助生......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5篇范文

    第一课时认识周长(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6-87页的例1、例2、例3,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算。(7分)254= 4509= 4080 8008=360-90= 1160= 633= 56040=63070= 1205= 8109= 90+15=120+20= 28+68= 1000= 3505二、填空题。(22)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 )。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

    青岛版六年制数学四下第六单元教案(范文)

    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 奇异的克隆牛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口算乘法教案

    口算乘法(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教学内容: 68-69页例1、练习十五第1、9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整十、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两位数......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11节)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能......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课文16-20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5篇课文、语文园地六和口语交际六......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依据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