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新版)苏教版(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1:1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新版)苏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新版)苏教版》。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新版)苏教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生动说明事理的方法和叙说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2.层层设疑,安排巧妙。

3.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培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生动说明事理的方法和叙说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2.层层设疑,安排巧妙。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培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初一我们曾学过《斜塔上的实验》,知道说的是哪位科学家的事迹?(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俐略)(播放视频)再结合《斜》谈谈伽利略对科学的贡献,在他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科学精神?(不畏权威,勤于思考、不断实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勇于创新、善于探索,不怕权威)这样一位世界级的科学家说出了一句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震撼力的话——“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正音:

颖慧yǐng 啁啾zhōu jiū 臆度yì duï 喈喈jiē 阐释chǎn 翌日yì

匣子xiá

门枢shū

弥补mí

笃信dǔ 嗣后sì

窒息zhì

宽宥yîu

毋宁wú nìng

优柔寡断guǎ 饶有兴味ráo 迥然不同jiǒng 2.字词释义:

臆度:臆测,主观地推测。

阐释:阐述并解释。臆断:凭主观推测来断定。迥然:形容差别很大。嗣后:〈书〉以后。愕然:形容吃惊。宽宥:宽恕,饶恕。

茫昧:模糊不清。

天资颖慧:形容人生性聪明 聊以自娱:姑且用来自寻娱乐。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饶有兴味:形容人的兴致很高。饶,丰富。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三、整体感知

下面请大家初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一,并尝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段内容: 个人知识越多,圆就越大,圆越大,未知的就越多,即知识愈多愈发现自己无知。①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长期的经验”:这一发现并不是凭空捏造,有大量事实可作佐证。“似乎”一词并不作全盘否定,表明作者的谦虚,表明这一发现是无意地形成,从朦胧的感觉而逐步清晰。也发现本身提出了一个矛盾的现象:人表面上的才气、能力与知识拥有的实际状况成反比,表达了一个与常人的认识颇不相同的观点,透出了新意。(作比较)

②以“从前有一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详细说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③以不知蝉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四、探究文本

1.精读第二段,找一找本段中以一个人为例,写到了哪些乐音?讲到了哪些发声原理?这个人的感受分别怎样?

鸟儿的叫声(借助呼吸之气发声)→极为惊异、佩服、自得愉悦; 牧童的笛声→惊诧不已,意识到无知,决定主动探求;

拉弓声→惊愕可想知,意想不到,相信自然界尚存其他方法,不再惊讶; 门枢和铰链的摩擦声、指尖敲杯子的杯口→奇妙;

黄蜂、蚊子、苍蝇、蟋蟀的发声(靠翅膀快速振动发声)→好奇、茫味、不理解、不相信,以为不可能另有他法;(作比较)

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铁簧片发声(含在嘴里,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以为无所不晓;

蝉的乐声(没明白发声原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知识太贫乏,笃信世上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像的方法。

2.你知道蝉的发声原理吗?

蝉的歌唱是它求偶的呼唤,将要婚礼的标志,只有成年雄蝉才会唱,雌蝉都不会发声。开始低沉,逐渐欢快,天气越闷热,唱得越欢,时间越长,凉风一吹,它就默不作声了。腹部两侧,各有一片弹性较强的薄膜,叫“声鼓”。外面覆着一块盖片。里面有鼓膜和完美的扩音系统,由两片褶膜、一个音响板和一个通风管组成。高歌时,用肌肉徐徐颤动,拉扯动鼓膜,振动空气,发出的颤音在褶膜里扩大,然后它从音响板上反弹回来,音量变得更大。接着,张开穴上的盖片,鼓声就传扬开来了。因此蝉是动物中出色的“鼓手”。

3.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发声方法? 吹口哨、吹树叶等

4.文中的“这个人”知道的发声方法越多,他对声音的认识高度就越高,但他为什么遇见新问题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这说明了什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一个人知识愈多愈发现自己无知。5.可见,本文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

6.本段主要运用哪一种表达方式?与第3段有何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第2段记叙,第3段议论,都是为了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7.第3段是如何说明的呢?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

以第2段对蝉的认识作类比,并将“手心”和“遥远天际”形成对比,表明不了解彗星成因毫不足怪,应予谅解,应当受到宽宥。(作比较)8.结合第3段,你认为作者从本质上讲,为什么说自己不知彗星成因应当受到宽宥呢? 第三段开头第一句(承上启下)。“我还可以„丰富性”总结第二段,说明人们无论在哪方面,知识都极为有限。“其方式在„无能”启下,说明在人们探索出未知奥秘之前的惊愕,并且有时亲自实践,亲身经历,都不足以充分认识客观世界,同时也说明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复杂性。所以即使不能探求出结果也应当受到宽宥。显示了他的坦然,不以无知为耻。

9.作为天文学家的作者,反对地球中心说,支持和发展了地动说,有力地证明了哥白

尼的日心说。在天文学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仍谦称自己有许多问题尚不理解。那你能运用本文开头提出的观点谈谈作者是真的无知吗?

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恰恰是他天文知识丰富的反映,他一定是运用丰富的天文学知识,从多方面对彗星的成因进行探讨,但发现一切解释都不能尽如人意,从而感慨自己的无知。

10.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学习?

谦虚、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勇于探索,坚持实验的毅力„„对照伟人,看看自己,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与明俱进,不断探索未知世界。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益增多而又愈感无知的情况为据,说明了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

六、情感延伸

文中遗留的未知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有的已有了答案(蝉),而有的仍在争论之中(彗星成因)。那么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谜团等着我们去探索、寻找答案。破译这些谜团,人类智慧将全面突破现有的极限。让我们大家铭记伽利略的箴言: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让我们不断地学习,去寻找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请你写一篇随笔,谈谈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板书设计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事理说明:已知有限 未知无限 说明顺序: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说明方法:举例子等

语言特色:严密精确、生动形象,逻辑性强

一个学生曾问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老师,您的学问那么渊博,为什么还那么谦虚?”“知识就好像一个圆,已知的在圆内,未知的在圆外。知道的越多,这个圆就越大;圆越大,未知的就越多。”结论:随着个人知识的增多,他所意识到的未知世界的问题也增多了,知识愈多愈发现自己的无知。爱默生说“一切都是谜,一个谜的答案是另一个谜”你知道声音和乐音是如何发出的吗?你知道蝉为什么会“唱歌”吗?你知道彗星是怎样形成的吗?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这位世界级的科学家说了一句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震撼力的话“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伽利略(1564~1642):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早年入修道院学哲学和宗教。1581年入比萨大学学医。历任比萨大学、帕多瓦大学教授。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大家肯定还记得他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理论吧。通过实验,推翻了向来奉为权威的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建立了落体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体运动规律,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因而他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著作《对话》《论述》。

写作特色:

1、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文章以人类对声乐成因的认识逐步深化发展而又愈感困惑的事实为据,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用例颇为典型。

叙说事例时,作者又把千百年的认识史浓缩成一个人的故事,显得集中紧凑,生动形象,富有趣味:“人迹罕见”等为他的无知(不知笛、琴)提供了恰当的环境依据;尽力描写琴笛之形象特征;充分表现主人公的孤陋寡闻和强烈的好奇心;细腻地写出他的探索行动(对蝉的全方位研究)可见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

2、结合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

3、文中新疑迭出,安排巧妙。

文章突出主人公的自我感受与客观实际的矛盾,大量使用“然而、但、可、却、又”等关联词语。第二段的层次过渡都体现了一种转折关系。

对话 7: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语文版)

九垸中学八年级语文教案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彻底。鸿毛、兴旺、寄托、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理解文中含义深的语句。

2.能力目标: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要点】

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难点:在阅读中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科学、社会、人生等的有益启示。【教学步骤】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我们今天媒体大力宣传的一个主题思想是什么?(三个代表)“三个代表”具体的说就是: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在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的那篇演讲说的也是这样 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二、创设情境,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 2.张思德生平3.写作背景

三、讲解释疑,巩固提高。

要求⑴先标明自然段,解决字词问题;⑵默读,快速浏览全文;⑶请学生朗读课文;⑷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毛泽东在文中论述了什么主题?毛泽东从张思德之死,深刻地论述了“生与死这一人生的重大主题”。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鸿毛(hóng)李鼎铭(dǐng míng)送葬(zàng)追悼会(dào)2.词语积累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九垸中学八年级语文教案

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课文用“革命”点明“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用“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点明我们这个队伍的任务。第三句话指出张思德同志生前参加了革命队伍,而且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探究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勾画句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学生大都会勾画出‘完全”和“彻底”两个词语。“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到目的决不休止。只有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3)教师小结:这段话点明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4)齐读。

第二层(第2节),讲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着重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第二层讲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就比泰山还重,虽死犹生。这里毛泽东通过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揭示了革命的生死观。第二节的中心句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一句跟下面三句是总(起)分(述)关系。这样说可以启迪革命的同志分清人生的不同意义,从而充分肯定张思德同志生前的功绩。

探讨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1)读课文,勾画这段的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教师引导: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句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作论据,然后具体讲了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了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

(3)理解司马迁的话。

(可在理解句子含义之前,抓住“固”、“或”和“于”几个词语来理解。“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人总

九垸中学八年级语文教案

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第二小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第三小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第四小层: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学习第四都分(第四自然段)。

(1)指读,思考: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取得全民族的解放,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2)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3)抓住“死得其所”,正确理解“不怕牺牲”。

(这“里讲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不怕牺牲,当人民利益需要的时候,勇敢地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要尽量地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不要因为莽撞、蛮干造成本来可以避免的牺牲。)

第五层(第5节),联系当时为张思德开追悼会的实际,提出开追悼会的意义,不仅是寄托哀思,更重要的是团结人民。

第五层讲开追悼会的目的。开追悼会是为了寄托哀思,对死者表示怀念、哀悼。开追悼会还因为死者是为人民服务的,值得人们沉痛地怀念他。这样的人虽然死了,但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本文在讲演结束时仍回到追悼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紧扣讲话中心,又进一步表达了对张思德同志的哀悼之情。

学习第五部分(第5自然段)。

自读课文,思考: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这部分内容较简单,可让学生自学之后,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

三、讲解释疑,巩固提高。(1)第三、四段的中心句。(2)张思德的死为什么比泰山还重?(3)为什么要开追悼会?

明确:为了怀念死者,怀念那些曾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过贡献的人,同时开追悼会也能使人民更加团结,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4)“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几句话的启发。

第三篇:新苏少版(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教案

第2课 轻描重彩总相宜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在八年级美术教材中,以较大的篇幅、较多的内容涉及了中国花鸟画的教学,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历代名家辈出,技法日臻完美。本教材有宋画名作《鸡雏待饲图》《碧桃图》《出水芙蓉》。近代画家陈之佛的《白鹰》、齐白石的《莲蓬蜻蜓图》等一系列内容,将工笔花鸟的艺术做了较完整的呈现。通过宋画赏析,使学生看到流传千余年的宋代花鸟画的生命力,看到古人无意天成的艺术天赋,更看到宋人不仅将花鸟形象达到精微传神,还将自然属性与道德品格相联系,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的作品,宋代是工笔花鸟画最为繁荣的时期。教学路径

写生与感悟:体验生活、注重写生。写生是依照具体的物象来描绘,是解决作品“从生活中来,从实践中来的问题”,是从观察生活中解决如何表现生活的问题,也是学习花鸟画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国画是有写生传统的,古人所谓“应物象形”就是面对实物的写生方法。历来有成就的花鸟画家都十分重视写生,一个画家没有生活,没有体验,不了解花卉的风、晴、雨、露,禽鸟的飞、鸣、宿、食就很难表现出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自然界。通过荷塘写生,初步尝试用白描的方法完成一幅荷花白描小品,也为工笔荷花创作做铺垫。

欣赏与探究:欣赏课本和课外的花鸟画名作。如宋代的名作《鸡雏待饲图》《双喜图》《出水芙蓉》等,初步感受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和意境美,画家通过作品的意境抒发主观感受,表现一种潜在精神,或托物言志,或托物喻情。如画荷花,表达作者“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画竹子,体现高风亮节;画梅花,表现清风傲骨;画菊花,以示淡泊言志;画藤花蜜蜂,会感到春意无限;画油菜花燕子想到春天的田野;画青蛙跳跃,体会其夏日情趣;画游鱼戏水,让人怡然自乐;画蔬菜瓜果,回味农家乡土气息清新扑人;画雄鹰展翅,体味人生理想,等等不一而足。再有工笔画材料探究,了解墨、砚、染色用的羊毫笔、勾线用的狼毫笔、水盂、颜料、调色盘等材料,并体验勾线、晕染、积色等技法。

学习与实践:教师演示《出水芙蓉》步骤,引导学生了解工笔荷花的晕染技法,鼓励学生将写生画稿进行创作整理,并完成由勾线、渲染、罩色、刻画的创作过程,初步体验工笔画创作的乐趣。在材料的选用上熟宣、绢抑或选用团扇等来创作或临摹一幅宋代花鸟画小品均可,感受宋画的艺术魅力,体验工笔画创作过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宋人花鸟画的表现语言、构图形式、造型特征、色彩运用及画面情趣的表达。

操作目标:写生荷花,体验工笔花鸟画创作过程,并通过临摹或同题材经典宋画《出水芙蓉》,感受工笔花鸟的艺术魅力,并通过欣赏与实践,更深刻地理解宋画的哲学思想和艺术魅力,加深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认识。情意目标:感受宋代花鸟画崇尚诗意的情趣,通过对工笔花鸟艺术的特点、风格、规律美学思想等有基本了解,对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内涵,在认识上有一定提高,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步骤及其艺术特征。教学难点:工笔花鸟画诗意画面的构建。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团扇、熟宣、勾线笔、羊毫笔、中国画颜色、水盂。

四、教学内容要点

熟宣:中国书画用纸,起初产于安徽的泾县(古属宣州),所以称之为宣纸。熟宣,是染有胶矾的生宣,具有着水后不渗化的特点,适用于工笔画。主要品种有素宣、玉版、蝉羽、冷金等。

勾线笔:多为狼毫勾线笔,用于中国工笔画创作时对作品的勾勒,以线条造型表达形象的准确性、力量感。

染笔:中国工笔画渲染时的用笔,多为羊毫。

工笔花鸟画:工笔花鸟画是运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国画颜料,在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工笔花鸟画不仅是“应物象形”,而是意象性的写实,追求气韵生动的意境和情趣。

没骨法:中国画术语,舍弃了墨笔勾勒,直接用彩色作画的技法称为“没骨法”。相传由南朝张僧繇创始,真正始于清朝恽寿平。这种画法打破了以往的“勾花点叶”法,以彩笔取代墨笔直接挥毫,从而产生了全新的画风。

兼工带写:中图画技法名。即一幅画中有笔法工整细致的部分,亦有较放纵写意的部分,用工、写二种笔法,表观出物象的形神。

宋人小品:小品画,通常指表现折枝、局部和寻常花鸟鱼虫的扇面、册页等小幅作品,画幅小中见大。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张幅不大的画面上,画有山水楼阁、花鸟草虫、人物故事等内容。宋人小品花鸟画形制多为圆中见方的尺牍小幅,以内敛的结构和开合呼应的构图方式,营造格调优雅而隽永的意境。

六法论:南齐著名画家谢赫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写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是最完整、最系统的中国绘画、品画的标准。

赵佶: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在政期间,扩充画院,兴办画学,鉴藏古画,编纂《宣和画谱》,使得宋代宫廷画院人才济济,达到我国宫廷绘画最兴盛的时期。赵佶长于工笔花鸟画,代表作《芙蓉锦鸡图》。

陈之佛:号雪翁。擅长图案设计和书籍装帧,后转入中国画,长于工笔花鸟画,作品无论在构图、线条、设色方法都有独到之处,尤其对色彩的运用,艳而不俗、淡而有味,让人百看不厌。“观、写、摹、读”四字诀,则是陈之佛律己教人的金科玉律。

齐白石: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三百石印富翁等,白石先生以写意蔬果见长,常常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向大众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稍加留意你会发现,他的写意画中有描绘得十分工细的昆虫穿行其间,这样的描绘加强了作品的意趣。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水盂。学具: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等。

二、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对“荷”进行了写生,同学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荷花的风韵,效果非常不错。那么,我们的古人是怎样表现荷的呢?今天,我们将通过欣赏宋代艺术作品,一起来学习《轻描重彩总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三、新授课程

(一)欣赏交流

工笔花鸟画是运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国画颜料,在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工笔画鸟画不仅是“应物象形”,而是意象性的写实,追求气韵生动的意境和情趣。

工笔画从画法上可分为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工笔花鸟画要求表现对象的生命与特质,并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的诗意画面。

工笔画花鸟画形成于唐,成熟于五代,兴盛于宋代。宋人花鸟画的发展是中国绘画史的高峰,师生一起赏析《出水芙蓉图》。

(二)分组讨论

第一组讨论《雏鸡待饲图》、第二组讨论崔白《双喜图》。1.作品在取材、取景上的感受。2.画面有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第三组讨论构图布局特点,并谈谈画家在苦心“经营位置”时,背景为什么要留白?

(三)教师演示《出水芙蓉图》步骤

1.工笔画的工具材料介绍、工笔画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对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2.演示线描

(1)工笔画的材料介绍、白描勾画。(介绍铁线描、游丝描等所谓“十八描”知识。)

运笔——起笔(起笔藏锋)笔欲右行,向左锋顿笔,然后右行。反之亦然。行笔(行笔要稳)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收笔(收笔回锋)收笔向来的方向收回。“天往不回”。(2)A.勾线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荷花从尖端起笔,荷叶从柄起笔,从粗向细起笔。)

B.表现结构前后关系——两线相遇,一线前压另一条线,即前压后。C.线条的浓密粗细——(介绍墨分五色——焦浓重淡轻。)淡墨细线勾花瓣,重墨粗线勾叶、茎、花萼。

(3)学生完成白描稿。3.演示晕染技法。(1)分析莲花的色彩。(荷花——白到粉红,荷叶——浅绿到墨绿。)简单介绍几种颜色的调配方法:

A.花 粉红——曙红+酞白(少量酞白)浅红——曙红+酞白(少量曙红)

B.枝、叶子 深绿——花青+藤黄(花青为主)嫩绿——藤黄+花青(藤黄为主)

(2)学生观察教师演示步骤,观察渲染的技法要求(出示分步步骤图)。A.渲染打底 B.分染

C.平涂或罩染 D.整理完成(3)作业:

A.临摹一幅宋人花鸟,体验描绘技法,感受画面的情意表达。B.选宋画局部进行工笔画临摹学习。

C.部分同学可根据写生稿整理工笔花卉创作,体验创作乐趣。(4)巡回指导。

指导学生用笔与染色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浓淡,干湿变化。

四、展示评价

在班级展示临摹作品,要求同学之间交流临摹宋人小品的体会,交流工笔画的体会,交流在下节课工笔画创作时自己的想法等。

五、教学延伸

视频欣赏现代工笔画作品,着重欣赏多样的工笔荷花作品,开阔学生创作思路,为下节课写生工笔花卉创作的完善做准备。

第四篇:新苏少版(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生活的艺术教案

教材分析

为本教材第一课时的内容

该内容在小学五、六年级已分散在各教学内容过程之中 同时该内容在高中美术教材中又再一次呈现

所不同的仅仅是知识的浅显度和美术鉴赏的跨度问题 初中的学习既要不同于小学浅显初步的认知内容 又要不同于高中较有深度的鉴赏 因此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上不能对作品进行纯理论解说或就单一的知识性理解 也不能对作品就事论事的表面欣赏 基于以上因素

根据教材编写的思路和要求

将该课设定为以器皿装饰文化为主线 以造型工艺手段为次线 以材料为辅线

紧紧抓住生活中的日常用品

真正认识古代工艺美术的特征是从生活实用需要到精神审美需要 在教学方法上

以走进博物馆为途径

对古代彩陶、青铜、漆器、瓷器开展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学

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去探寻工艺美术表象背后的生活文化、艺术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 最终理解为什么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从未忘记对美的追求 在培养欣赏能力上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器物进行深入地探索 初步学会对工艺美术欣赏的方法

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伟大成就 为人类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特别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的极高成就

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对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意义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培养他们的历史感和文化自觉是非常必要的

让学生通过从生活到艺术、物质到精神的人类发展过程去理解工艺美术与社会、文化宗教、经济、政治的关系

以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路径

欣赏--走进博物馆

从古代工艺美术的不同种类入手 对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

体会每件作品的工艺性、实用性、艺术性 感受民族工艺的辉煌成就

学习--面对作品

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去探寻古代工艺美术表象背后的生活文化、艺术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

理解为什么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从未忘记对美的追求 在培养欣赏能力上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器物进行深入的探索 初步学会对工艺美术欣赏的方法

探寻--在分析和交流中探寻古代工艺美术代表作的特点 充分体会它的工艺和审美情趣 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伟大成就 为世界人类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特别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

体会--通过学习

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对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意义

通过生活到艺术、物质到精神的人类发展过程去理解工艺美术与社会、文化宗教、经济、政治的关系

课时建议

建议为两课时

这样可以较深入地进行分析体会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

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有所了解

领会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美术作品独特的审美意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对世界人类的物质文化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提高审美趣味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产生的原因 了解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理解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2.方法与过程:围绕问题触发学生去思考 对器物由表及里地进行探究 不求答案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审美的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性 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 了解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品的功能、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的讨论

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及相关资料

预习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相关知识、课件、课后的课堂知识检测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问题一:你们去过博物馆吗?这些是哪里的博物馆?

无锡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师:博物馆里的内容很多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各地的博物馆去了解一下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设计意图:以博物馆为主体线索 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

对古代彩陶、青铜、漆器、瓷器开展问题讨论 进行互动教学

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去探寻工艺美术表象背后的文化

最终理解为什么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从未忘记对美的追求 同时

让学生懂得博物馆是一个承载世界文明的地方 也是每个中学生经常要去的地方 她对于记录人类的历史

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揭题(板书:“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主要可以分成陶器、漆器、青铜器、瓷器、玉器和丝绸等等 这些工艺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欣赏陶器、漆器、青铜器和瓷器

3.新授知识 第一部分:彩陶(板书)

彩陶的意义: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最有代表性的是彩陶 彩陶的发明是人类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迈进的重要标志

彩陶的定义: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胚上 以天然矿物为彩料描绘图案 然后入窑烧制而成的一种陶器 烧成的器皿胎质坚硬 图案清晰美丽

呈红色图案的是用赤铁矿颜料 黑色的是用锰颜料

赏析作品《双耳瓶》

在甘肃博物馆收藏着的彩陶器皿《双耳瓶》(课件)猜猜它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瓶底做成尖底?为什么瓶口做的那么小?两侧的耳环又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讨论)

这是打水器皿 底尖便于入水

瓶口小不易让水泼出 两侧的双耳便于提携

师:古人根据生活的需要创造了许多造型不同的陶器

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呢?(课件展示:钵、瓮、盆、鬹、瓶、杯)

A.器形特点:

这些器型各有各的特点

腹大便于储物;口小不易外溢;口大便于盛物;三足便于烧煮 等等

原始制陶的外形基本特征是圆形器 轮廓曲线连贯流畅 匀称优美 富有韵律

具有一种大气稳重、和谐宁静之美

B.纹饰特点:

中国彩陶最具有特色的地方体现在它的纹饰上

师生共讨论:为什么陶器上的纹饰都在腹部以上?

这与他们的生活有关 远古的人类席地而坐 视线成俯视状 自上而下 所以大口器皿的纹样大多装饰在内侧 小口器皿的纹样装饰在外面的上半部 这样不影响观赏

体现了古人尽善尽美的追求

赏析作品《涡纹彩陶罐》

赏析作品《舞蹈盆》:从陶盆的纹饰中反映了早期人类的精神追求

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古人喜欢将鱼纹和蛙纹画在许多陶罐上?

这是一种生殖崇拜 人们模仿它 崇拜它

希望获得与它一样的能力 把一种美好的愿望赋予其中 这种似蛙非蛙、似人非人的怪物 被称为“蛙神” 很多考古学者认为

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就是由“蛙”演变过来的赏析作品《黑陶高脚杯》

师: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的《黑陶高脚杯》你们发现颜色有何变化?

生:由红转黑

黑陶的工艺介绍:这是古代的一种独特的陶器烧制工艺 采用了“封窑的技术” 当窑内达到一定温度 就灭火浇水封口 窑内会产生烟

这些烟中的碳分子渗透到陶体中 使杯身变成了黑色 出窑以后再打磨、抛光

就是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非常漂亮 在这之前

我们看到的陶器都是泥条盘筑而成 这个高脚杯却使用了拉胚工艺技术 这是古代陶器工艺的一大进步 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延用这种方法 现代人对此杯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黑如漆 薄如纸 明如镜 声如磬

此杯器型左右对称 高贵典雅

散发着一种深邃神秘的感觉

总结:同学们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标志 造型与装饰非常丰富

渗透着创造者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

远古彩陶不仅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和特定的艺术内涵成为后世人类文明的开端 同时也对后来华夏民族的思维形成、审美意识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青铜(板书)

随着彩陶的发展

人们又发明了新材料和新工艺--青铜工艺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

夏商周的青铜艺术水平是最高的 流传下来的数量也最多

青铜文化艺术以其雄伟的造型 古朴的纹饰

丰富的铭文著称于世

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又一颗灿烂的明珠

师:让我们走进湖北博物馆 听一段由青铜器演奏的音乐

(课件展示)刚才我们听到的那段大气磅礴的音乐是用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乐器“编钟”演奏的《国殇》

对它的了解我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已经通过文字进行了解读

青铜的种类和产生的意义:青铜器的造型非常丰富 除了乐器以外

还有兵器、食器、酒器、车马器等生活用具 青铜的出现

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赏析作品《爵》

师:你们看 这是在河南偃师博物馆里馆藏的中国现存最早的青铜器《爵》 它是一个盛酒器 造型很特别

整个外型像个麻雀的形状 前面是雀嘴 后面是雀尾 收腹 细腰

三足的设计使器型非常稳定 底部可以点火 加热温酒 设计非常合理

欣赏比较《司母戊方鼎》《毛公鼎》

师:这两件青铜器可能大家都非常熟悉 《司母戊方鼎》是目前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另一件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里的《毛公鼎》 它们都是当时国家的重器 标志着使用者的等级和身份

但最主要的作用还是用来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先

中国的古代有严格的“列鼎制度”象征着国家统治的秩序

不同之处:

器形:一方一圆、一刚一柔

纹饰:一繁一简、一狰狞一素雅 纹饰非常精美

饕餮纹、夔纹、人兽结合的纹饰是当时人们所崇拜的神灵 富有想象力

铭文:一长一短

在中国的青铜器上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铸刻文字 也就是金文

这是与其他国家青铜器不同的地方(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800年西亚的两河流域)《毛公鼎》是现在发现铭文最长的青铜器 鼎里面铸有497个字 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艺术很宝贵的历史资料 《毛公鼎》文字书写的完美布局 章法纵横宽松疏朗

错落有致顺乎自然而无做作 呈现出一派天真烂漫的艺术意趣 说明西周晚期的文字书写已具有纯熟书写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形式和规律

赏析作品《牛形灯》

师:在古代

青铜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这是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牛形灯》 此灯分三个部分 均可拆卸 灯座是牛身 上面分灯盏 烟管

点火以后所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溶解 从而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 制作上巧用铜银纹饰 设计得非常合理、精美

体现了当时实用和艺术相结合的最高水平

第三部分:漆器(板书)

与我们早期人类息息相关的另一种工艺美术器物 那就是漆器

漆器大多是用木胎和竹胎制作而成 也有用脱胎工艺制作的

代表作品《漆器碗》

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漆器碗》是在浙江余姚发现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漆碗 它的发现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 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 该碗是中国现知最早的一件漆器 是追溯中国漆器最重要的实物资料 战国时期

是我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 到了秦汉时期到达顶峰

课件展示“各种漆器图片”

师:从战国时期到汉代

人们在漆器上主要用了什么颜色?

生:红和黑

红色和黑色对比强烈

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 同时也显得沉稳大气古朴 这样的颜色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红”一直是我们最常用的民族象征的色彩 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的颜色就是用了这样的红(课件展示)

师:能工巧匠们在漆器的过程中还创造了彩绘、磨光、镶嵌等工艺表现手法 提高了审美趣味

赏析作品《金银平脱工艺古琴》

师:这是一件什么乐器?你在上面看到了用什么制作的花纹(课件展示)

古琴上的花纹使用的是一种金银平脱工艺 也是唐代最华丽、最盛行的一种漆器 从图片上看

充分反映了中国漆器工艺和乐器制造工艺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准

师:古琴是用梧桐木和杉木制造的 这种材质不容易变形 音色也非常好听

师:古琴为什么要上漆?

生:防水 防蛀 防虫 抗酸碱

师:琴漆的工艺非常讲究 先涂上漆

把贝壳或金银片裁成各种形状 贴在琴的表面 再涂上生漆

使漆的高度和图案一样平再经过打磨

直到纹样和琴面一致 这就是金银平脱工艺

我们现在听到的背景音乐就是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知道这个典故吗?

生:......第四部分:瓷器(板书)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最具有文化艺术特质的是瓷器

定义: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 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智慧结晶 我国是瓷器的发明国 中国的瓷器很早就流传到国外 因此也被称为“瓷国” 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

欣赏作品《羊形烛台》

这是一件六朝时期的《羊形烛台》羊的表情温顺可爱 造型十分完整

它的顶部是用来插蜡烛的 既实用又美观

赏析作品《邢窑白瓷穿带壶》

在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邢窑白瓷穿带壶》 是在青瓷的基础上产生的白瓷 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

白瓷的烧造成功为以后的彩绘打下了基础 在白瓷的基础上可以彩绘

青花、斗彩、粉彩、五彩的出现 大大丰富了瓷器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使瓷器更加美观

宋代的五大名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每个窑都各有特色......赏析作品《孩儿枕》

师: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孩儿枕》 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用的?

此枕以儿童俯卧形成的弯曲下凹的背部为枕面 构思巧妙 既可作实用品

又是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 儿童形象刻画细腻传神 脸部饱满 宽额大耳 眉毛高挑 双目圆睁 鼻子小巧挺直 小嘴鼓凸

把稚气未脱的童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惹人爱怜

此枕通体施釉 质地乳白 釉面均匀

益发显示出造型的清纯可爱

这件富有情趣的艺术珍品神形兼备

不但反映出宋代定窑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能 而且也体现宋代社会对儿童非常重视 人们认为儿童象征着吉祥幸福 能降福驱灾

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也是件吉祥之物

在瓷器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青花瓷了 青花瓷的出现

突破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框框 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绘的新时代 形成了鲜明的景德镇瓷器风格 洁白的胎质 青色的图像

具有素洁高贵而又绚丽的艺术效果 其绘画性非常强

赏析作品《元代青花梅瓶》

基本造型:小口 短颈、丰肩 圆腹

敛腰、平底 线条流畅 非常柔美

各部分比例恰当好处 因为瓶口特别小 与梅之瘦骨相称 因此被称为“梅瓶” 目前元青花梅瓶世界上仅存三个 两个还在国外

这个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为镇馆之宝

装饰特点:从瓶口至底部共分六层

有五层都是运用了杂宝纹、缠枝牡丹纹、莲花纹进行了二方连续图案的装饰 主体部分描绘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师:你们了解这个故事吗?请解读三个人物表情

生:韩信--落寞 艄公--悠闲 萧何--匆忙

总结:这么多的内容在这个小小的瓶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非常精彩

整个花瓶装饰饱满 繁而不乱 白釉洁净润泽 青花用料浓淡相宜 富有层次感

是元代最珍贵的器物

瓶子来历:它是在南京将军山沐英墓中挖掘到的 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 他因为战功赫赫 被调往云南驻守

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

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在沐英死后 连夜把他的尸体运往南京 埋葬在将军山下 作为随葬品

梅瓶具有镇墓辟邪的作用

这样的梅瓶只有当时身份最高等级的人才能享用 所以非常珍贵

赏析瓷罐《鬼谷子下山》

与它同时期的瓷罐《鬼谷子下山》(孙膑)此罐的拍卖创下了瓷器拍卖的最高价2.6个亿 相比较而言梅瓶的文物价值是更不可估量

总结:每件文物都是一个故事 也是一段历史

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保护

结束语:同学们

今天用了短短的一节课时间经历了新石器时期、夏商周时代、战国、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上下五千年的历程 参观了各地的博物馆

了解了古代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美术辉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精湛的技艺、迷人的魅力

显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精神 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和技术的水平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它是世界美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出现体现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普通性和独特性 直到今天它们都没有退出人类日常生活的舞台 还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中

最后老师想请同学们从三个角度来谈一下学习本课以后的感受

可以从博物馆的角度、从文物的角度、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设计意图:初中生对古代工艺美术的了解很欠缺 可以说是一张白纸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对每件作品的赏析都设置了有趣的问题 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做到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学生和老师始终在互动的过程中进行着课堂教学 课件的制作尽量做到直观明了

很多很难理解的知识在课件中省时省力地解决了 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五、课后拓展

师:我给同学们设计了一张检测表 课后同学们可以根据上课以后的 理解填一下

增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知识课堂检测表 彩陶艺术

1.彩陶文化的意义:()美术遗存的代表 从()时代向()时代迈进的重要标志

2.“黑陶高脚杯”与其它的彩陶相比

最大的区别在哪里?()青铜艺术

1.“青铜爵”是发现最()的青铜器

2.“司母戊方鼎”是最()的青铜器

3.“曾侯乙墓编钟”是最()的青铜器

4.“毛公鼎”是()最长的青铜器

5.“青铜牛形灯”是()最精巧的青铜器

6.青铜铸造是国家大事 它最主要的作用是()象征()

也是等级尊贵的()是一种礼器

瓷器艺术

1.()代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高峰时期 有()()()()()五大名窑

2.《萧何月下追韩信》属于()瓶

3.《鬼谷下山图》瓷罐是目前拍得的中国瓷器中最贵的 价值()亿元

4.我国是()的发明国

中国的()很早就流传到国外 因此也被称为()

漆器艺术

1.()是最早发现和利用漆液的国家

2.漆器的作用:()()()不怕()

是生活中一种实用的器物 它采用()()()等多种工艺手法

3.唐代最有名的漆器工艺是()其中漆器工艺和古琴被评为()遗产

我的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一节欣赏课 时间有限

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 能够把知识和要点牢牢记住 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光靠一节课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 给学生设计这张检测表

对学生来说既是一次对知识的复习回顾 又是一次对课堂知识的自我检测 可以加深对古代工艺美术成就的理解

六、课堂板书设计

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彩陶

生活实用

工艺精湛

精神寄托

历史价值

青铜

理想追求

文物价值

漆器

象征意义

艺术价值

瓷器

愿望实现

科学价值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的生字词,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培养概括文章的能力。3.关注生态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难点:树立环保意识,思考关注环境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媒体资源中罗布泊今昔对比的图片。

二、预习检查 1.展示交流预习成果。2.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3.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4.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情况。(1)作者简介

吴岗,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报告文学作家。1999年进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遗传专业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师从朱作言院士,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鱼类分子生物学研究。(2)背景链接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其水源是塔里木河,后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在20世纪中后期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地质学家认为人祸已成为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100年来,随着几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开始向自然索取,从而肆意破坏自然,任意践踏自然,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本文探索的即是罗布泊干涸的过程和应带给我们的反思。

三、整体感知

1.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 罗布泊,原本是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消逝了,成了荒漠。2.针对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 什么时候消逝的? 为什么消逝?

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的? 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四、研读赏析

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周边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绿洲,被称作“仙湖”。2.今日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

现在则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3.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直接的原因:问题主要出在近三十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索要水。这样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罗布湖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就这样消失了。

深层原因:是利益的驱动。“盲目”其实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只图局部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甚至不懂生态平衡,不懂自然规律,兴高采烈地自掘坟墓让黄沙将整个家园掩埋。

3.环境时时刻刻都在恶化,讲述几个发生在你身边的环境恶化的故事,谈谈你的感受!4.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罗布泊消失的痛惜,对短视的人们的批判,警示世人,强烈呼吁:拯救生态环境。

五、深入探究

整体浏览全文,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有感情的朗读它,并体会一下它们各自的作 用。

1.昔日:“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现在:“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对比手法的运用,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用拟人手法、形象的描写赋予了罗布泊人的感情,罗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与无奈”,怎不令人痛心。重复“站在罗布泊边缘”一句,强化了目睹的惨状,令人痛心而沉重。3.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连用三个“救救”,构成了排比,以强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六、拓展延伸

1.假如你就是罗布泊或者是罗布泊上的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条小溪,最后一滴水„„你将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们诉说些什么呢?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2.你平时积累了那些环保宣传语,请和大家分享。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关注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家园。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地球,爱护绿色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七、达标检测

做导学案当堂达标检测题

八、作业布置

搜集环境污染的情况,并写一份报告书寄给有关部门。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新版)苏教版(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新版)苏教版(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