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 第五十讲《生活中的数学(三)——镜子中的世界》教案1 北师大版(5篇)

时间:2019-05-15 01:1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 第五十讲《生活中的数学(三)——镜子中的世界》教案1 北师大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 第五十讲《生活中的数学(三)——镜子中的世界》教案1 北师大版》。

第一篇: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 第五十讲《生活中的数学(三)——镜子中的世界》教案1 北师大版

第五十讲 生活中的数学(三)——镜子中的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观察自己的服装仪表是否整洁漂亮,常常要照镜子.如果镜面是很平的,那么在镜子中,人或物体与其像是完全一样的.而且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人走近镜面,人在镜中的像也走进镜面;当人远离镜面,人在镜中的像也远离镜面.如果你留心的话,就可以发现:人和像与镜面的距离保持相等(图2-155),这种现象叫作面对称.如果我们只取一个侧面,那么镜面就可用一条直线来表示,人和人在镜中的像可用一个平面图形来表示,这样,人、像与镜就成了轴对称,也叫直线对称(图2-155).

如果实物是△ABC,那么它在镜中的像就成了图形△A′B′C′.直线l表示镜,这时称l为△ABC和△A′B′C′的对称轴(图2-156).图中,A与A′,B与B′,C与C′是对称点.以对称点为端点所连结的线段AA′,BB′,CC′被对称轴l垂直平分,因此,如果以直线l为折痕,把△ABC翻折过来,它必与△A′B′C′重合,所以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必全等.

例1 设图形ABCDEF是半个蝴蝶形(图2-157(a)),试以直线l为对称轴,画出整个蝴蝶来.!

解 为了画出整个蝴蝶,只需要画出图形ABCDEF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图形就可以了.因为A点、F点在直线l上,所以它们的对称点分别和A,F是同一点,这样,只要画出B,C,D,E关于l的对称点就行了.为此,先分别过B,C,D,E向l作垂线,设垂足分别为M,N,P,Q,然后在BM,CN,DP,EQ的延长线上取B′,C′,D′和E′点,使得B′M=MB,C′N=NC,D′P=PD,E′Q=QE,最后连结AB′,B′C′,C′D′,D′E′,E′F,于是就得到完整的蝴蝶形ABCDEFE′D′C′B′了(图 2-157(b)).

例2 设直线l1和直线l2平行,且l1和l2间的距离为a.如果线段AB在l1的右侧,并设AB关于l1的对称图形是A′B′,而A′B′关于l2的对称图形是A″B″(图2-158),那么,线段AB和A″B″有什么关系?

解 因为l1平行于l2,并且AA′A″垂直于l1,当然也垂直于l2,同理BB′B″也垂直于l1和l2.我们知道:“在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所以

AA′A″∥BB′B″. ①

另一方面,因为AP=PA′,A′P′=P′A″,所以

AA′A″=2PP′=2a,同理BB′B″=2a,所以

AA′A″=BB′B″. ②

通过例2,我们可知,如果在平面上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有一个图形以这两条直线为对称轴,连续作了两次轴对称移动,那么相当于这个图形作了一次平行移动,平行移动的距离刚好是这两个对称轴间距离的2倍.

如果我们反复利用例2的原理,就可以做成带形的花边图案.例如,我们把一张等宽的长纸条像图2-159那样折叠起来,并在上面用小刀刻出一个三角形的洞,然后再展开这张纸条,就会得到如图2-160那样的带形图案.!

如果我们把图2-160中的m2,m1,m0,m-1,m-2,m-3看成镜子,A0看作实物,那么A1,A2和A-1,A-2就是A0在镜子中的像了.其实,图中的A1是A0以m0为对称轴作对称移动的对称图形,也可以把A1看作是A-1作一次平行移到所得到的图形.由此,怎样看待A1和A2的关系以及A2和A0的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己作出回答.

有了上面的知识,同学们不仅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带形花边图案,还可以了解某些广告上画的花边图案的原理了.下面的图2-161和图2-162是两个带形图案,你能看出它们是怎样设计的吗?

如果我们把前面图2-160中的m2,m1,m0,m-1,m-2等看作平行的镜子,A0看作一个人,如果这个人在镜子中m0和m-1之间反复映照,那么就会看到图2-163的情况.

可以想象,在镜子m0中的像A1,A2,A3,…,以及在镜子m1中的像A-1,A-2,A-3,…是无限多的.还可以知道:A0在镜m0中的像是A1,A1在镜m-1中的像是A-2,A-2在镜m0中的像是A3,…如此等等.因为A0和A1,A1和A2是轴对称移动,所以A0到A2是平行移动.!

例3 设直线l1和直线l2相交,交点为O,其夹角为α.如果线段AB关于l1的轴对称图形是A′B′,而A′B′关于l2的轴对称图形是A″B″.试问AB和A″B″间有什么关系?(见图2-164)

解 因为已知AB关于l1的对称图形是A′B′,A′B′关于l2的对称图形是A″B″,所以AB=A′B′,A′B′=A″B″,所以

AB=A″B″,①

由于∠AOP=∠A′OP,∠A′OP′=∠A″OP′,所以

∠AOA″=2∠POP′=2α.

同理∠BOB″=2∠POP′=2α,所以

∠AOA″=∠BOB″=2α. ②

由①,②可知:在平面上,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一个图形以这两条直线为对称轴,连续作两次对称移动,那么相当于这个图形以这两条直线的交点为旋转中心,以这两条直线的交角的2倍为旋转角,作了一个旋转移动,在旋转移动下,图形的大小不变.

例4 同学们小时候常常玩万花筒,它是由三块等宽、等长的玻璃片围成的.为什么在万花筒中会出现美丽奇特的图案呢?试用前边的知识揭开万花筒的秘密.

解 万花筒中所以能呈现千变万化、美丽而奇特的图案,主要是利用了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原理.为具体说明,给出的图2-165为万花筒中的一个图案,它是用一个小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段短线在万花筒中连续反射而成的图形.

为了清楚地说明上图形成的原理,我们取出图形中的一部分(图2-166)加以分析.!

正△ABO以O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移动,就得到△CBO;△CBO以OC为对称轴作轴对称移动,就得到△CDO.经过这样两个轴对称移动,实际上相当于△ABO以O为中心,以120°为旋转角,作了一个旋转移动.这样:

点A→点C,边AO→边CO,点B→点D,边AB→边CD,点O→点O,边BO→边DO.

在这样旋转移动下,△ABO中的平行四边形、小圆和曲线也跟着旋转了120°.经多次反复,就形成了图2-165的绮丽景色.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自己在纸上再现万花筒中的世界!

练习二十九

1.设l1和l2是两面平行相对的镜子,如果把一个小球放在l1和l2之间(图2-167),试问:

(1)小球A在镜l1中的像A′在什么位置?!

(2)小球A在镜l1中的像A′在镜l2中的像A″又在什么位置?分别画在图上;

(3)小球A和像A″之间的距离与l1和l2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2.图2-168是万花筒中的一个图案,其中菱形FJKG变成菱形FDAC,如果看成经过以F点为旋转中心、旋转角为x的旋转移动得到的,那么x等于多少度?请从下面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来.

(A)60°;

(B)120°;

(C)180°;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图2-169是游乐园中的大型旋转车的简图,游人坐在旋转车的车斗中,任凭旋转车不停地旋转,但总是头朝上,绝不会掉下来.试问车斗所作的移动是什么移动?请在下面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的答案.

(A)旋转;(B)对称;

(C)平移;(D)以上答案都不对.

4.图2-170表示一张长方形球台,设P,Q为两个球,若击P球,使它碰CD边后,反弹正好击中Q球.试问P应碰撞CD边的哪一点?!

第二篇: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 第十六讲《质数与合数》教案1 北师大版

第十六讲 质数与合数

我们知道,每一个自然数都有正因数(因数又称约数).例如,1有一个正因数;2,3,5都有两个正因数,即1和其本身;4有三个正因数:1,2,4;12有六个正因数:1,2,3,4,6,12.由此可见,自然数的正因数,有的多,有的少.除了1以外,每个自然数都至少有两个正因数.我们把只有1和其本身两个正因数的自然数称为质数(又称素数),把正因数多于两个的自然数称为合数.这样,就把全体自然数分成三类:1,质数和合数.

2是最小的质数,也是唯一的一个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也就是说,除了2以外,质数都是奇数,小于100的质数有如下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质数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

性质1 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n,它的大于1的最小因数一定是质数.

性质2 如果n是合数,那么n的最小质因数a一定满足a≤n.

性质3 质数有无穷多个(这个性质将在例6中证明).

性质4(算术基本定理)每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必能写成以下形式:

这里的P1,P2,…,Pr是质数,a1,a2,…,ar是自然数.如果不考虑p1,P2,…,Pr的次序,那么这种形式是唯一的.

关于质数和合数的问题很多,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其中之一.哥德巴赫猜想是:每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能写成两个质数的和.这是至今还没有解决的难题,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到目前为止最好的结果,他证明了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质数的和或一个质数与一个合数的和,而这个合数是两个质数的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1+2).下面我们举些例子.

例1 设p,q,r都是质数,并且

p+q=r,p<q.

求p.

解 由于r=p+q,所以r不是最小的质数,从而r是奇数,所以p,q为一奇一偶.因为p<q,故p既是质数又是偶数,于是p=2.

例2 设p(≥5)是质数,并且2p+1也是质数.求证:4p+1是合数.

证 由于p是大于3的质数,故p不会是3k的形式,从而p必定是3k+1或3k+2的形式,k是正整数.

若p=3k+1,则

2p+1=2(3k+1)+1=3(2k+1)是合数,与题设矛盾.所以p=3k+2,这时

4p+1=4(3k+2)+1=3(4k+3)是合数.

例3 设n是大于1的正整数,求证:n+4是合数.

证 我们只需把n+4写成两个大于1的整数的乘积即可.

n+4=n+4n+4-4n=(n+2)-4n =(n-2n+2)(n+2n+2),因为

n+2n+2>n-2n+2=(n-1)+1>1,所以n+4是合数.

例4 是否存在连续88个自然数都是合数?

解 我们用n!表示1×2×3×…×n.令

a=1×2×3×…×89=89!,那么,如下连续88个自然数都是合数:

a+2,a+3,a+4,…,a+89.

这是因为对某个2≤k≤89,有

a+k=k×(2×…×(k-1)×(k+1)×…×89+1)

是两个大于1的自然数的乘积.

说明 由本例可知,对于任意自然数n,存在连续的n个合数,这也说明相邻的两个素数的差可以任意的大. 4

用(a,b)表示自然数a,b的最大公约数,如果(a,b)=1,那么a,b称为互质(互素).

例5 证明:当n>2时,n与n!之间一定有一个质数.

证 首先,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的.这是因为

(a,a-1)=(a,1)=1,于是有(n!,n!-1)=1.

由于不超过n的自然数都是n!的约数,所以不超过n的自然数都与n!-1互质(否则,n!与n!-1不互质),于是n!-1的质约数p一定大于n,即n<p≤n!-1<n!.

所以,在n与n!之间一定有一个素数.

例6 证明素数有无穷多个.

证 下面是欧几里得的证法.

假设只有有限多个质数,设为p1,p2,…,pn.考虑p1p2…pn+1,由假设,p1p2…pn+1是合数,它一定有一个质约数p.显然,p不同于p1,p2,…,pn,这与假设的p1,p2,…,pn为全部质数矛盾.

例7 证明:每一个大于11的自然数都是两个合数的和.

证 设n是大于11的自然数.

(1)若n=3k(k≥4),则

n=3k=6+3(k-2);

(2)若n=3k+1(k≥4),则

n=3k+1=4+3(k-1);

(3)若n=3k+2(k≥4),则

n=8+3(k-2).

因此,不论在哪种情况下,n都可以表为两个合数的和.

例8 求不能用三个不同合数的和表示的最大奇数.

解 三个最小的合数是4,6,8,它们的和是18,于是17是不能用三个不同的合数的和表示的奇数.

下面证明大于等于19的奇数n都能用三个不同的合数的和来表示.

由于当k≥3时,4,9,2k是三个不同的合数,并且4+9+2k≥19,所以只要适当选择k,就可以使大于等于19的奇数n都能用4,9,2k(k=n-13/2)的和来表示.

综上所述,不能表示为三个不同的合数的和的最大奇数是17.

练习十六

1.求出所有的质数p,使p+10,p+14都是质数.

2.若p是质数,并且8p+1也是质数,求证:8p-p+2也是质数.

3.当m>1时,证明:n+4m是合数.

4.不能写成两个合数之和的最大的自然数是几?

5.设p和q都是大于3的质数,求证:24|p-q.

6.设x和y是正整数,x≠y,p是奇质数,并且

求x+y的值.

第三篇: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 第四十六讲《同余式》教案1 北师大版

第四十六讲 同余式

数论有它自己的代数,称为同余理论.最先引进同余的概念与记号的是数学王子高斯.

先看一个游戏:有n+1个空格排成一行,第一格中放入一枚棋子,甲乙两人交替移动棋子,每步可前移1,2或3格,以先到最后一格者为胜.问是先走者胜还是后走者胜?应该怎样走才能取胜?

取胜之道是:你只要设法使余下的空格数是4的倍数,以后你的对手若走i格(i=1,2,3),你走4-i格,即每一次交替,共走了4格.最后只剩4个空格时,你的对手就必输无疑了.因此,若n除以4的余数是1,2或3时,那么先走者甲胜;若n除以4的余数是0的话,那么后走者乙胜.

在这个游戏里,我们可以看出,有时我们不必去关心一个数是多少,而要关心这个数用m除后的余数是什么.又例如,1999年元旦是星期五,1999年有365天,365=7×52+1,所以2000年的元旦是星期六.这里我们关心的也是余数.这一讲中,我们将介绍同余的概念、性质及一些简单的应用.

同余,顾名思义,就是余数相同.

定义1 给定一个正整数m,如果用m去除a,b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与b对模m同余,记作

a≡b(modm),并读作a同余b,模m.

若a与b对模m同余,由定义1,有

a=mq1+r,b=mq2+r.

所以 a-b=m(q1-q2),即 m|a-b.

反之,若m|a-b,设

a=mq1+r1,b=mq2+r2,0≤r1,r2≤m-1,则有m|r1-r2.因|r1-r2|≤m-1,故r1-r2=0,即r1=r2.

于是,我们得到同余的另一个等价定义:!

定义2 若a与b是两个整数,并且它们的差a-b能被一正整数m整除,那么,就称a与b对模m同余.

同余式的写法,使我们联想起等式.其实同余式和代数等式有一些相同的性质,最简单的就是下面的定理1.

定理1(1)a≡a(modm).

(2)若a≡b(modm),则b≡a(modm).

(3)若a≡b(modm),b≡c(modm),则a≡c(modm).

在代数中,等式可以相加、相减和相乘,同样的规则对同余式也成立.

定理2 若a≡b(modm),c≡d(modm),则

a±c≡b±d(modm),ac≡bd(modm).

证 由假设得m|a-b,m|c-d,所以

m|(a±c)-(b±d),m|c(a-b)+b(c-d),即

a±c≡b±d(modm),ac≡bd(modm).

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到:若a≡b(modm),k是整数,n是自然数,则

a±k≡b±k(modm),ak≡bk(modm),a≡b(modm).

对于同余式ac≡bc(modm),我们是否能约去公约数c,得到一个正确的同余式a≡b(modm)?

在这个问题上,同余式与等式是不同的.例如

25≡5(mod 10),约去5得

5≡1(mod 10).

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但下面这种情形,相约是可以的.

定理3 若ac≡bc(modm),且(c,m)=1,则

n

n 2!

a≡b(modm).

证 由题设知

ac-bc=(a-b)c=mk.

由于(m,c)=1,故m|a-b,即a≡b(modm).

定理4 若n≥2,a≡b(modm1),a≡b(modm2),………… a≡b(modmn),且M=[m1,m2,…,mn]表示m1,m2,…,mn的最小公倍数,则

a≡b(modM).

前面介绍了同余式的一些基本内容,下面运用同余这一工具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应用同余式的性质可以简捷地处理一些整除问题.若要证明m整除a,只需证a≡0(modm)即可.

例1 求证:

(1)8|(552n1999

+17);

(2)8(3+7);

(3)17|(191000

-1).

1999

证(1)因55≡-1(mod 8),所以55

19998),于是8|(55+17).

2n

≡-1(mod 8),55

1999

+17≡-1+17=16≡0(mod

(2)3=9≡1(mod 8),3≡1(mod 8),所以3+7≡1+7≡0(mod 8),即8|(3+7).

(3)19≡2(mod 17),19≡2=16≡-1(mod 17),所以19≡1(mod 17),于是

17|(19

1000

1000

2n2n

=(19)250≡(-1)250

-1).!

例2 求使2-1为7的倍数的所有正整数n.

解 因为2≡8≡1(mod 7),所以对n按模3进行分类讨论.

(1)若n=3k,则

2-1=(2)-1=8-1≡1-1=0(mod 7);

(2)若n=3k+1,则

2-1=2·(2)-1=2·8-1

≡2·1-1=1(mod 7);

(3)若n=3k+2,则

2-1=2·(2)-1=4·8-1

≡4·1-1=3(mod 7).

所以,当且仅当3|n时,2-1为7的倍数.

例3 对任意的自然数n,证明

A=2903-803-464+261

能被1897整除.

证 1897=7×271,7与271互质.因为

2903≡5(mod 7),803≡5(mod 7),464≡2(mod 7),261≡2(mod 7),所以

A=2903-803-464+261

≡5n-5n-2n+2n=0(mod 7),故7|A.又因为

2903≡193(mod 271),n

n

n

n

n

n

n

n

n

k

n

3k

k

k

n

3k

k

n

3k

k

k3n 4!

803≡261(mod 271),464≡193(mod 271),所以

故271|A.因(7,271)=1,所以1897整除A.

例4 把1,2,3…,127,128这128个数任意排列为a1,a2,…,a128,计算出

|a1-a2|,|a3-a4|,…,|a127-a128|,再将这64个数任意排列为b1,b2,…,b64,计算

|b1-b2|,|b3-b4|,…,|b63-b64|.

如此继续下去,最后得到一个数x,问x是奇数还是偶数?

解 因为对于一个整数a,有

|a|≡a(mod 2),a≡-a(mod 2),所以

b1+b2+…+b64

=|a1-a2|+|a3-a4|+…+|a127-a128|

≡a1-a2+a3-a4+…+a127-a128

≡a1+a2+a3+a4+…+a127+a128(mod 2),因此,每经过一次“运算”,这些数的和的奇偶性是不改变的.最终得到的一个数

x≡a1+a2+…+a128=1+2+…+128

=64×129≡0(mod 2),故x是偶数.!

如果要求一个整数除以某个正整数的余数,同余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另外,求一个数的末位数字就是求这个数除以10的余数,求一个数的末两位数字就是求这个数除以100的余数.

例5 求证:一个十进制数被9除的余数等于它的各位数字之和被9除的余数.

10≡1(mod 9),故对任何整数k≥1,有

10≡1=1(mod 9).

因此

k

k

即A被9除的余数等于它的各位数字之和被9除的余数.

说明(1)特别地,一个数能被9整除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

(2)算术中的“弃九验算法”就是依据本题的结论.

例6 任意平方数除以4余数为0和1(这是平方数的重要特征).

证 因为

奇数=(2k+1)=4k+4k+1≡1(mod 4),偶数=(2k)=4k≡0(mod 4),所以

例7 任意平方数除以8余数为0,1,4(这是平方数的又一重要特征).

证 奇数可以表示为2k+1,从而!

奇数=4k+4k+1=4k(k+1)+1.

因为两个连续整数k,k+1中必有偶数,所以4k(k+1)是8的倍数,从而

奇数=8t+1≡1(mod 8),偶数=(2k)=4k(k为整数).

(1)若k=偶数=2t,则

4k=16t=0(mod 8).

(2)若k=奇数=2t+1,则

4k=4(2t+1)=16(t+t)+4≡4(mod 8),所以

求余数是同余的基本问题.在这种问题中,先求出与±1同余的数是一种基本的解题技巧.

例8(1)求33除2

(2)求8除7

2n+1

1998的余数.

-1的余数.

解(1)先找与±1(mod 33)同余的数.因为

2=32≡-1(mod 33),所以 2≡1(mod 33),2

所求余数为25.

(2)因为7≡-1(mod 8),所以

2n+1

199810

=(2)·2·2≡-8≡25(mod 33),1019953

≡(-1)

2n+1

=-1(mod 8),7

2n+1

-1≡-2≡6(mod 8),!

即余数为6.

例9 形如

Fn=2+1,n=0,1,2,… 的数称为费马数.证明:当n≥2时,Fn的末位数字是7.

证 当n≥2时,2是4的倍数,故令2=4t.于是

Fn=2+1=2+1=16+1 ≡6+1≡7(mod 10),即Fn的末位数字是7.

说明 费马数的头几个是

F0=3,F1=5,F2=17,F3=257,F4=65537,它们都是素数.费马便猜测:对所有的自然数n,Fn都是素数.然而,这一猜测是错误的.首先推翻这个猜测的是欧拉,他证明了下一个费马数F5是合数.证明F5是合数,留作练习.

利用同余还可以处理一些不定方程问题.

例10 证明方程

x+y+2=5z

没有整数解.

证 对于任一整数x,以5为模,有

x≡0,±1,±2(mod 5),x≡0,1,4(mod 5),x≡0,1,1(mod 5),即对任一整数x,x≡0,1(mod 5).

同样,对于任一整数y

y≡0,1(mod 5),4442

t2n

4t

t

n

n

2n 8!

所以 x+y+2≡2,3,4(mod 5),从而所给方程无整数解.

说明 同余是处理不定方程的基本方法,但这种方法也非常灵活,关键在于确定所取的模(本例我们取模5),这往往应根据问题的特点来确定.

练习二十五

1.求证:17|(19

100044

-1).

2n

2n

2.证明:对所有自然数n,330|(6-5-11).

4.求21000

除以13的余数.

5.求1+2+3+…+99+100除以4所得的余数.

6.今天是星期天,过3天是星期几?再过5

19985

天又是星期几?

7.求n=1×3×5×7×…×1999的末三位数字.

8.证明不定方程x+y-8z=6无整数解.

第四篇:生活中数学 教案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小趣事,让孩子们认识到数学的用处,提高孩子们对

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认为,数学嘛,这么难学,出来在学校和书本上,在生活中还用不到,真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是这样觉得吧?

学:是,不是……(回答是的,举手回答,有什么用,举例子说故事都行……)(三分钟)

师:其实啊,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可大了呢。用得好的,还可以帮我们多赚钱哦。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需要运用到数学的小故事。题目叫《少了一元钱》,听好了哦。

少了一元钱

楠楠的妈妈下岗后,在市场卖茶叶蛋,生意还不错。双休日到了,楠楠帮妈妈卖蛋,她把蛋分成两份:大茶叶蛋30个,一元两个;小的也是30个,因为小些,所以一元三个。很快,茶叶蛋卖光了,同学们,帮楠楠算算,赚了多少钱呀?算出来了的同学,举手,让大家看看你是怎么算的。(叫举手的同学回答、讲解)很好,xx同学很聪明,对的,一共是1*(30/2)+1*(30/3)=25元。这是楠楠上午赚的钱。

下午到了,楠楠又去市场卖茶叶蛋,还是60只。她想,分蛋很麻烦,干脆我把蛋放在一起搭配着卖算了。大的一元两个,小的一元三个,合起来就是两元五个,两个大的三个小的,价格和上午的是一样的。很快,茶叶蛋又卖完了。可是,楠楠一点钱,发现下午只卖了24元钱。同学们算算,是不是24元呢?是的,是只卖了24元。

那么,同样是60只茶叶蛋,价格不变,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卖,为什么下午会少卖1元钱呢?这把楠楠难住了,回到家,楠楠仔细思索,又拿出笔在纸上画画算算,终于弄明白了。同学知道为什么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五分钟,看谁能不能为大家解释解释。

是的,xx同学太聪明了

原来啊,按上午的卖法,大小茶叶蛋各有30只,我们刚刚算出的,可以买25元。但是如果以下午的卖法去卖,卖出5个为一批,那么当自己卖出十批后,已卖出20只大茶叶蛋,30只小茶叶蛋,也就是这时一元三只的蛋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一元两只的蛋。这十个蛋按上午的卖法,应该卖到5元,但自己还是以两元钱五个的搭配方式卖出,只卖了4元,所以搭配的这60个蛋比分开卖的要少1元钱。同学们看,小小的茶叶蛋生意,也包含了很多数学学问吧。我们按上午的卖法,是不是就比下午的多赚了一元钱呀。所以呀,学好数学,好好运用,它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如果还有时间,就给大家再讲一个平均数的故事)

骗人的“平均数”

刘木头开了一家小工厂,生产一种儿童玩具。

工厂里的管理人员由刘木头、他的弟弟及其他六个亲戚组成。工作人员由5个领工和10个工人组成。工厂经营得很顺利,现在需要一个新工人。

现在,刘木头来到了人才市场,正与一个叫小齐的年青人谈工作问题。

刘木头说:“我们这里报酬不错。平均薪金是每周300元。你在学徒期间每周得75元,不过很快就可以加工资。”

小齐上了几天班以后,要求和厂长刘木头谈谈。

小齐说:“你骗我!我已经找其他工人核对过了,没有一个人的工资超过每周1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一周300元呢?”

刘木头皮笑肉不笑地回答:“小齐,不要激动嘛。平均工资确实是300元,不信你可以自己算一算。”

刘木头拿出了一张表,说道:“这是我每周付出的酬金。我得2400元,我弟弟得1000元,我的六个亲戚每人得250元,五个领工每人得200元,10个工人每人100元。总共是每周6900元,付给23个人,对吧?”

“对,对,对!你是对的,平均工资是每周300元。可你还是骗了我。”小齐生气地说。

刘木头说:“这我可不同意!你自己算的结果也表明我没骗你呀。”

接着,刘木头得意洋洋地拍着小齐的肩膀说:“小兄弟,你的问题是出在你根本不懂平均数的含义。怪不得别人呦。”

小齐气得说不出话来,最后,他一跺脚,说:“好,现在我可懂了,我不干了!”

在这个故事里,狡猾的刘木头利用小齐对统计数字的误解,骗了他。小齐产生误解的根源在于,他不了解平均数的确切含义。

“平均”这个词往往是“算术平均值”的简称。这是一个很有用的统计学的度量指标。但是,如果有少数几个很大的数,如刘木头的工厂中有了少数高薪者,“平均”工资就会给人错误的印象。

类似的会引起误解的例子有很多。譬如,报纸上报道有个人在一条河中淹死了,这条河的平均深度只有2尺。这不使人吃惊吗?不!你要知道,这个人是在一个10多尺深的陷坑处沉下去的。

所以,同学们,你们仔细去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平均数给大家留下的错误印象还有很多很多呢。

总结:

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关于数学的故事,人类靠着劳动的双手创造了财富,数学也和其他科学一样产生于实践。可以说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数学。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会发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

课后作业:

好了,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就给你们讲到这里,现在,老师给大家留个家庭作业,同学们,去找找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你们去翻书也好,问爸爸妈妈也好,自己去找也好,每个同学准备好一个小故事,下节课每个同学都要上讲台来讲一个关于数学的小小故事哦。

第五篇: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三年级《镜子中的数学》

陈丽莉

《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镜子的反射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能够根据镜子的反射画出对称图形。

能力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2、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存在。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子中形成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且和实际的图形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美术字“王”、对称图片;教师:机灵狗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的我们的老朋友机灵狗吗?(板贴)。它昨天下午要去看一场五点半的电影,可是每看成,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机灵狗为了晚上看电影精力充沛,下午就睡了个懒觉,一觉醒来,估计时间差不多了,赶紧到家中的镜子前化妆,巧的很,它家的时钟在镜子对面的墙上,机灵狗从镜子中一看,时针刚好指到5,吆,路上用半个小时,现在出发正好。就在它兴高采烈地赶到电影院时,电影院却已经关门了。售票员阿姨说:“现在是7点半,电影早就散场了。”

咦,我明明从镜子中看到的是5点半,怎么一下子7点多了呢?

2、小组讨论,为什么晚了?

生1:路上太慢了。

生2:时间看的不对。

3、师:时间到底对不对呢?镜子中有什么数学问题吗?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好吗? 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展开活动,探究新知

1、活动一: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对称图片(美术字“王”、Α、8、喜喜),把镜子放在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看一看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2、活动二:

A、将镜子放置物体的一侧,摆一摆,发现了什么?

B、让学生用右手遮住自己的右眼,照着镜子看一看,说说镜子中的你是用哪只手遮着自己的一只眼睛?它在镜子中是左眼还是右眼?

3、你发现镜子中有什么数学学问?

A、小组交流

B、汇报总结:镜子中看到的物体与原物体是对称的,但左右对称。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机灵狗当时看到的是几点?

教师板画时钟的对称轴,使学生明确:左右所指时刻不同,时间不同。当时镜中的时针指着5,实际镜子外的时针是指着7,当时已经7时了,因此机灵狗晚了2个小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到正确时间)。

2、师:如果我们来看一片树叶,会怎样呢?

完成课本18页练一练的第1题。

(再次使学生体会:镜子内外,左右错位,而不是上下错位。)

四、拓展练习,提高认识

1、师:如果机灵狗想从镜中看时间,在镜中几时才不会晚了看电影呢?

(让学生探讨:实际的5时,在镜中应当是几时,再次体会左右错位)。

2、讨论:用镜子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什么?镜子有什么作用?它能帮我们做什么?你能用镜子作哪些事情?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小小的一面镜子中蕴藏了哪些知识?

2、布置作业:课本18页的第2题及实践活动。

下载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 第五十讲《生活中的数学(三)——镜子中的世界》教案1 北师大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 第五十讲《生活中的数学(三)——镜子中的世界》教案1 北师大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