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作《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教案说课稿评课记录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习作教学设计)执 教 者:
教学时间:2016年6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种植物或是一种动物,一种自然想象,想象它们在自然界中是怎样生活和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2.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大胆想象,自主选材,拓宽思路,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3.通过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自己独特感受。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课件出示小故事导入。
二、揭题、审题
1.出示习作要求,齐读习作要求。
2.用简洁的话说说习作主要写什么?从哪些方面写? 3.还有什么关键的要求?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把自己当作大自然中的一员,借助想象的翅膀,来介绍我们的生活或变化,我们眼中的世界以及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喜怒哀乐。
四、习作指导
1.如果把自己想象成动物、植物、自然想象该怎样写? 2.以“我是小雨滴”“我是小蝌蚪”“我是风”为例进行写作方法指导。
3、总结写作方法和技巧
“身份置换来想象”的写作方法。⑴.化身为动植物。
⑵.化身为长久存在的事物。⑶.化身为短暂存在的事物。⑷.化身为消失的自然物。
4、以“我是一只蜻蜓”为例进行写作指导。⑴欣赏图片,想象说话。
⑵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告诉大家你的模样。⑶你的家在哪里?生活的环境怎样?
⑷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你感觉怎么样?为什么?
⑸你的快乐、幸福除了来自于模样、环境,应该还有很多很多,和大家分享分享。
⑹除了快乐、幸福,你遇到过伤心、愤怒、自豪的事吗?现在,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发挥自己的想象,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说说,如果能加上一个动人的事例,会更加精彩!3.学生练笔,教师巡回指导
4.习作点评
⑴自由大声地诵读自己的作文,读通、读顺、读出感情!⑵请同学上来,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大家听一听,师生互评。
五、习作迁移
1.同学们,根据你喜欢的大自然的一员,也展开想象的翅膀,融入自己的感受进行习作。
板书设计: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发挥想象 融入感受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评课记录
罗老师:
学生作文,首先遇到的困难是写什么的问题,因此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杨老师正是这么做的,她在习作指导中,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明确内容范围,使学生明白写什么。另一项是拓宽思路,使人人有内容可写。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对这次作文的要求越来越明确,对于写什么心里越来越有底,对于写好作文越来越自信。杨老师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用激励的,甚至挑战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当中。
刘老师:
杨老师精巧的教学流程,充满活力的课堂,富有人情味的评价„„让我们深深地震撼。
蔺老师:
一:课前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孩子们对老师有种亲近感。
二、巧妙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欲望。
三、合作交流,拓展想象空间在此环节中,学生三人一小组,根据老师之前提出的要求交流自己想象的事物,教室里讨论的非常激烈。一个个意想不到的事物名字脱颖而出,孩子们天真可爱的想象,让在座的语文老师无不赞叹。接着老师让部分孩子把自己想象事物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大家争先恐后的一个个上台板书。让听课的老师都不由得对孩子们精彩的表现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四、习作素材恰到好处,作业层次分明。杨老师还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习作的范文,通过范文引领,激发了孩子们写作的兴趣。在作业布置上,她能关注到每个层次的孩子,一个是“快乐级”:按总结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事物,能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个是“挑战级”按总结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事物,能写得生动、有趣、并富有创意。真真正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作用。
总之,杨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是一堂难得的好课,值得我们去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让自己的课堂活跃起来,成为一个“会教”的老师。
习作讲评“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我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的。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写作教学中,只有一点一滴的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方法,体验写作情趣,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作文要求是:请你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你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想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各种不同的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他们的生活习性等,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在这次习作中,需要学生的观察,更需要他们的想象。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作文讲评,让学生学习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优点,并试着自己加以运用。
2、通过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教学重难点: 学会修改习作。
五、教学流程
作文讲评是贴近学生习作实际的一次指导。学生是习作讲评的主人。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增强训练意识,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谈话导入
通过谈话,唤醒学生的回忆,明确习作要求,使后面的讲评做到有的放矢
2、美文欣赏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作文教学的良好开端。为了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推出了“美文欣赏”这个版块。让学生先去欣赏优秀的习作,设置悬念,最后让优秀习作的小作者亮相,激发其他同学想做优秀写手的欲望。
3、修改习作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我采用知识迁移的的方法,让学生评析“病”例。有了之前的佳作范评,学生对“病”文的剖析就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剖析典型作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是佳作,懂得“佳”在何处,“病”文“病”在哪里,更认识到平时要注意观察,多读书,多
积累,遣词造句才能使作文表达更生动具体。这对学生自我评价习作有很大启发,对学生准确评价自己的习作,恰当修改自己的作文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病”文前后,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热情,使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乐于修改,勤于修改。
4、布置作业
只评不改的作文讲评课是“纸上谈兵”的空洞说教,只有让学生动手修改习作,学生才会有深切的体会,真正的领悟。我给学生创设空间,通过自己修改和同桌合作修改相结合,使学生在合作评改中互动交流,互相补充,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对自己作文进行修改的能力,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进而使学生能创造性地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二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说课稿评课记录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
1、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难点)
2、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圆明园昔日的圣境在学生脑海中再现。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对比今昔圆明园,领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板书:举世闻名。
3、质疑:圆明园为何举世闻名?
二、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1、快速浏览课文2、3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这两个自然段内容的一句话。
生汇报:圆明园不但……而且……
2、解析这个过渡句,板书:宏伟建筑
珍贵文物
3、讲读第二自然段:
⑴通过理解重点词“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体会圆明园建筑的宏伟。
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文中的一句话。
⑶质疑过渡:文中用了八个“有”写圆明园的建筑,假如写尽圆明园中所有的建筑,所有的景观,还要多少个“有”?
⑷总结、过渡:欣赏课件——圆明园宏伟的建筑。⑸质疑过渡:走进圆明园,你还想出来吗?为什么? ⑹引读:“漫步园内……仙境。”多次引读,感情朗读。
⑺总结过渡:除了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圆明园内还有什么令你惊叹不已?读文中句子。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汇报:学生读文中句子。⑵课件欣赏圆明园的奇珍异宝。
⑶是不是只有这些宝贝?从哪里看出来?理解“应有尽有”。⑷这么多的奇珍异宝,这么美的珍贵文物,难怪作者说—— 出示:“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三、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总结过渡: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2、学生看后谈感受。
3、带着这种情感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能突出表现侵略者罪恶行径的词语。
汇报:统统
闯进
凡是….4、感情读文。
5、过渡,齐读第五自然段,板书:不可估量
四、练笔抒情,升华情感。
1、总结过渡:
面对这把无情的大火,面对这堆可怜的焦土,面对这仅剩的断壁残垣,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
2、在悲壮的音乐中,学生奋笔疾书。
3、指名汇报。
4、总结过渡,升华情感:
孩子们,我们不仅仅要停留在憎恨上,面对这把大火,我们还要对自己说——
板书: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五、作业:
写一写《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建筑宏伟
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 文物珍贵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语第九册教材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方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德育目标:教学中渗透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我们知道,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为此,我将本课的重点设为: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既是本课难点,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突破口,采用多种策略,充分挖掘渲染语言文字感染力,拨动学生情弦。
(五)、教材处理 本课安排两课时,本堂课是第二课时,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突破。
二、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利用图片与课件,今昔圆明园的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教法、学法
新《课标》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本课拟认启发式和讨论方法教学。根据本课的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提问,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而本文中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只有通过学生的反复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故又拟认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词句,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感性材料基础上,启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同频共振。利用多媒体教学,实施探究性学生的教学模式,同时融入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因本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故引入课题开门见山。
(二)、质疑问难,自主学习。苏赫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在引入新课之后,就质疑问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问题,请抽出来。”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分组学习,进行多形式读,整体感知,选择2、3、4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再让学生交流体会:看看从自己喜欢的那一段里体会到了什么?这既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又让学生直接接触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通过读、思、勾、画等多种方式,抓住重点,整体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这既培养了学生快速捕捉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形成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知识、主动质疑的习惯。
(三)、品读交流,协作提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绘画、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情景和协作对学习成功至关重要。”。今天,教科书不应该,而且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文字难词之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理解体会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为了突出这些景观各自的特点,让学生练习朗读,使他们在读中学习表达,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再映出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配上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相信此时此刻的学生已完全置于人间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通过想象具体表达出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昔日圆明园的布局和景观之后,师再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去研读、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让学生通过默读画出关键词“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来说明圆明园的文物多,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他们谈感受:“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就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师话锋一转,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掠、毁、烧”等词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就是这样的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夺、毁坏、烧毁之下,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通过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突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可以想象此刻的课堂,学生的情绪会是多么高涨,在这样的氛围中,师进行激情升华,激励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实践延伸,培养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师课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惧资料,收集资料,了解从先秦时代到唐宋元明清所经历的时间及圆明园大大小小景点的数量。这样的设计,既遵循了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又勾通了课内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五、板书设计
这样的设计,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再现了侵略者如何把它化为灰烬的变化,也体现民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但是,设想付诸实施,还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听课评课记录
蔺老师:《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目标我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深入地理解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刘老师:导学设计细致到位。《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虽然不长,但内容丰富,尤其是重点段昔日的辉煌,涉及内容非常多。因此,细致、指导性较强的自学导航,更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学生自学起来也得心应手。本节课,学生们诵读感悟,材料补充,想象体验尽情展示。尽管孩子们有些放不开,稍显生涩,但是可见老师平时的训练是到位的,只要孩子们是在不断的成长,进步,超越,这就是生本最大的宗旨所在。
周老师:学生展示丰富多样。由于自学导航设计的细致清楚,要求明确,可操作性强,学生第一环节的自学讨论交流还是比较充分的。学后的展示效果也很好,有有感情地朗读,有对某些内容进行补充,有根据文中的景物进行合理的想象„„精彩的语言屡屡闪现。但是展示的还是不够充分,但相信老师长期的坚持,大家都是有机会得到锻炼的。
罗老师:老师的感情朗读指导稍显逊色。也许是课文的内容太多,也许是学生合作展示的形式不利于情感的激发。老师在感情朗读指导方面就略显单薄,尤其是重点段落处理的有些草率。其实,无论是学生的自学,还是讨论交流都是片面的,这里老师就把学生的这些散落的珠子穿起来,这就是对课文的整体感悟。
那么在今后我们的生本教学中,我们高段的语文教学还是要在自学、讨论、展示等方面加强训练,让学生会学习会展示。另外老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敢于将与目标无关的,与重点无关的勇于舍弃,减少无效活动。
第三篇:习作讲评“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教案
习作讲评“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教学目标:
1、通过作文讲评,让学生学习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优点,并试着自己加以运用。
2、通过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重点:
在修改别人的习作中,了解作文修改的必要性,并学习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发现了大自然的美,并通过自己的笔写出来大自然的美,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同学们笔下的大自然到底是如何的精彩。
2、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二、总体评价
1、优点:本次习作,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的当成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想象到的。
2、缺点:同学们在表达的时候,有个别同学表达的不够具体,而且没有注意表达的顺序。
三、美文欣赏
1、出示:郎燕榕的《假如我是一朵小花》、付开心的《假如我是一株小草》中的片段。
(1)同学们自由读片段。
(2)说说你觉得她们的作文写得怎么样?好,好在什么地方,那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2、欣赏完了植物,我们又来看看动物们又有哪些精彩的生活呢?
出示:张婷《假如我是一只小虫》、夏丽的《假如我是一只蝴蝶》的习作片段。
(1)同学们自由读片段,小组讨论,评一评。
(2)全班汇报。
3、向习作优秀的同学鼓掌表扬。
四、修改习作
1、出示:夏清华《假如我是一只蜻蜓》。
(1)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位同学的习作,并试着想一想,这篇习作中有哪些错误?
(2)小组交流评议。
(3)全班汇报,同学们说错误,老师改。
(4)在改正错误的同时,试着把句子改得更优美,更生动一些。
(5)将改好的句子和原来的句子对比读一读,说说那个好,好在什么地方?
(6)通过修改该习作,你学到了些什么?
2、拿出自己的习作,试着改一改,自己改不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修改。
五、布置作业
将改好的习作重新誊抄一遍。
第四篇:习作讲评“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说课稿
习作讲评“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我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的。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写作教学中,只有一点一滴的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方法,体验写作情趣,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作文要求是:请你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你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想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各种不同的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他们的生活习性等,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在这次习作中,需要学生的观察,更需要他们的想象。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作文讲评,让学生学习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优点,并试着自己加以运用。
2、通过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教学重难点:
学会修改习作。
五、教学流程
作文讲评是贴近学生习作实际的一次指导。学生是习作讲评的主人。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增强训练意识,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谈话导入
通过谈话,唤醒学生的回忆,明确习作要求,使后面的讲评做到有的放矢
2、美文欣赏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作文教学的良好开端。为了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推出了“美文欣赏”这个版块。让学生先去欣赏优秀的习作,设置悬念,最后让优秀习作的小作者亮相,激发其他同学想做优秀写手的欲望。
3、修改习作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我采用知识迁移的的方法,让学生评析“病”例。有了之前的佳作范评,学生对“病”文的剖析就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剖析典型作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是佳作,懂得“佳”在何处,“病”文“病”在哪里,更认识到平时要注意观察,多读书,多积累,遣词造句才能使作文表达更生动具体。这对学生自我评价习作有很大启发,对学生准确评价自己的习作,恰当修改自己的作文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病”文前后,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热情,使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乐于修改,勤于修改。
4、布置作业
只评不改的作文讲评课是“纸上谈兵”的空洞说教,只有让学生动手修改习作,学生才会有深切的体会,真正的领悟。我给学生创设空间,通过自己修改和同桌合作修改相结合,使学生在合作评改中互动交流,互相补充,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对自己作文进行修改的能力,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进而使学生能创造性地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五篇:习作《我的理想》评课稿
樊老师所执教的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课《我的理想》,这是一篇较为特殊的作文,“教书”与“育人”两大目标必须有机结合才能有佳作生成。我们团队首先解读了《语文课程标准》,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然后进行了课堂的反复打磨。教育无痕。整堂课无论从教学结构、过渡语的设计、写法的指导,尤其是引导学生明白理想的作用,树立理想并在以后的行动中为实现理想付出努力的思想教育都做到了不露痕迹但却深入生心。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指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到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们依据课标的这一指导思想来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合作学习交流时间,达到了预设效果:
思想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作用,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情感的交流碰撞中懂得人活着要有远大的追求目标,和近期的生活目标。理想不是天马行空,不是夸夸其谈,理想与现实有很大距离,要靠脚踏实地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在口语和习作教学中学生的表达、交流水平有一定提高。通过听说写等环节的教学,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进行了适当修改。口语交际是承接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对本组课文的提炼、总结、挖掘、拓展。交际及习作的内容是对这一组课文的思想渗透进行加深,对课文的写作方法的总结回顾,在习作中得到运用,简言之即是由学到用,学以致用。我们的这堂课都呈现出来了:
一、紧扣新课标,多元素进行融合。
这节课紧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樊老师在执教中每一个环节都做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以其为理论依据。如在引导学生学时依据新课标中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本课的学法定位自主、合作交流法。这节课还突出了各元素中和,如:畅谈本单元中的伟人理想,播放《蜗牛与黄鹂鸟》到说自己的理想正确引导学生的理想观。大到国家领导人,小到平凡的人及小动物,他们都以理想为动力奋斗着,从而正确引导理想观。
二、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樊老师在课堂中有效落实这一要求,如:在引导中的展示激励法中就关注到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还有樊老师在指导列提纲和习作中都关注到个体,在评价中也是注意到这一点。这又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三、注重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提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整节课从前面到后面的过程都体现这一特点。安排有说名人名言、讲故事、听歌曲、说理想、谈理想的实现、到写理想等环节,听说读写在每个环节并非独立,而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樊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文,还关注思想和书写。在评价时进行了德育教育。教育既把握了文道结合,还训练了书写,没有将写字教学割裂开来,而是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
我们的这堂课应该说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高效课堂,它外表朴实无华,但内涵极为丰富,有一种独特的味道——朴实、真实、扎实又在短时间内达到的多重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