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模版)

时间:2019-05-15 01:2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示范教案(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示范教案(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模版)》。

第一篇:示范教案(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模版)

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与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符号的确定一样,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推导,紧扣了定义,是按照一切从定义出发的原则进行的,通过对基本关系的推导,应注意学生重视对基本概念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形成,学会通过对基本概念的学习,善于钻研,从中不断发掘更深层次的内涵.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将“同角”的四种不同的三角函数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在使用时一要注意“同角”,至于角的表达形式是至关重要的,如sin24π+cos24π=1等,二要注意这些关系式都是对于使它们有意义的那些角而言的,如tanα中的α是使得tanα有意义的值,即α≠kπ+,k∈Z.2已知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中的一个值便可以运用基本关系式求出另外的两个,这是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的一个最基本功能,在求值时,根据已知的三角函数值,确定角的终边的位置是关键和必要的,有时由于角的终边的位置不确定,因此解的情况不止一种,解题时产生遗漏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确定好或不去确定终边的位置;二是利用平方关系开方时,漏掉了负的平方根.三维目标

1.通过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并能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进行三角函数的化简与证明.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求值(知一求二);(2)化简三角函数式;(3)证明三角恒等式.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明了如何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三角恒等式的证明.3.通过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的应用使学生养成探究、分析的习惯,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树立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课本的三个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课本的三个公式的推导及应用.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先请学生回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然后引导学生先计算后观察以下各题的结果,并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教师点拨学生能否用定义给予证明,由此展开新课.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sin60sin135(1)sin90°+cos90°;(2)sin30°+cos30°;(3);(4).cos60cos13522

22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在以下两个等式中的角是否都可以是任意角?若不能,角α应受什么影响?

图1 如图1,以正弦线MP、余弦线OM和半径OP三者的长构成直角三角形,而且OP=1.由勾股定理有OM2+MP2=1.因此x2+y2=1,即sin2α+cos2α=1(等式1).显然,当α的终边与坐标轴重合时,这个公式也成立.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当α≠kπ+

,k∈Z时,有 2sina=tanα(等式2).cosa这就是说,同一个角α的正弦、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商等于角α的正切.②对于同一个角的正弦、余弦、正切,至少应知道其中的几个值才能利用基本关系式求出其他的三角函数的值.活动:问题①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然后教师点拨学生思考这两个公式的用处.同时启发学生注意“同一个角”这个前提条件,及使等式分别有意义的角的取值范围.问题②可让学生展开讨论,点拨学生从方程的角度进行探究,对思考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对没有思路的学生教师点拨其思考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知一求二”.讨论结果: ①在上述两个等式中,不是所有的角都可以是任意角,在第一个等式中,α可以是任意角,在第二个等式中α≠kπ+,k∈Z.2②在上述两个等式中,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一个,就可以求出其余的两个.知道正弦(余弦),就可以先求出余弦(正弦),用等式1;进而用第二个等式2求出正切.应用示例

思路1例1 已知sinα=4,并且α是第二象限的角,求cosα,tanα的值.5活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学生应熟练掌握,先让学生接触比较简单的应用问题,明确和正确地应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与题设条件最接近的关系式是sin2α+cos2α=1,故cosα的值最容易求得,在求cosα时需要进行开平方运算,因此应根据角α所在的象限确定cosα的符号,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地完成此题.解:因为sin2α+cos2α=1,所以 cos2α=1-sin2α=1-(429)=.52539=,525又因为α是第二象限角,所以cosα<0.于是cosα=从而tanα=sina454=×()=.cosa533

点评:本题是直接应用关系求解三角函数值的问题,属于比较简单和直接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关系式的用法.应使学生清楚tanα=4中的负号来自α是第二象限角,这也是根据商数关系直接运算后的结3果,它不同于在选用平方关系式的三角函数符号的确定.例2 已知cosα=8,求sinα,tanα的值.17

活动:教师先引导学生比较例

1、例2题设条件的相异处,根据题设条件得出角的终边只能在第二或第三象限.启发学生思考仅有cosα<0是不能确定角α的终边所在的象限,它可能在x轴的负半轴上(这时cosα=-1).解:因为cosα<0,且cosα≠-1,所以α是第二或第三象限角.如果α是第二象限角,那么 sinα=1-cos2a=1(tanα=

8215)=,1717sina151715=×()=, cosa178854,tanα=.17

3如果α是第三象限角,那么sinα=

点评:在已知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但是不知道角所在的象限的时候,应先根据题目条件讨论角的终边所在的象限,分类讨论所有的情况,得出所有的解.思路2 例1 已知tanα为非零实数,用tanα表示sinα、cosα.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角的终边在什么位置;能否直接利用基本关系式求出sinα或cosα的值.由tanα≠0,只能确定α的终边不在坐标轴上.关于sinα、cosα、tanα的关系式只有tanα=sina,在这个式子中必须知道其中两个三角函数值,才能求出第三个,因此像这类问题cosa的求解,不能一步到位,需要公式的综合应用.其步骤是:先根据条件判断角的终边的位置,讨论出现的所有情况.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利用基本关系式求解.分情况求出cosα,进而求出sinα.解:因为sin2α+cos2α=1,所以sin2α=1-cos2α.sinasin2a1cos2a1

21.又因为tanα=,所以tanα==222cosacosacosacosa于是1122=1+tanα,cosα=.cos2a1tan2a由tanα为非零实数,可知角α的终边不在坐标轴上,从而

1,当a为第一、第四象限角,21tanacosα=

1,当a为第二,第三象限角,21tana

tana,当a为第一,第四象限角,21tanasinα=cosαtanα=

tan,当a为第二、第三象限角.21tana

点评:要求学生灵活运用三角函数公式进行变形、化简、求解.需要学生认真细致分析题目的条件,灵活运用公式,需要较高的思维层次.变式训练

已知cosα≠0,用cosα表示sinα、tanα.解:本题仿照上题可以比较顺利完成.21cosa,当a为第一、第二象限角,sinα=

21cosa,当a为第三、第四象限角,1cos2,当a为第一、第二象限角,costanα=

21cos,当a为第三、第四象限角.coscosx1sinx.例2 求证:1sinxcos

活动:先让学生讨论探究证明方法,教师引导思考方向.教材中介绍了两种证明方法:证法一是从算式一边到另一边的证法,算式右边的非零因式1+sinα,在左边没有出现,可考虑左边式子的分子、分母同乘以1+sinx,再化简;在证法二中可以这样分析,要让算式成立,需证cos2x=(1+sinx)(1-sinx),即cos2x=1-sin2x,也就是sin2x+cos2x=1,由平方关系可知这个等式成立,将上述分析过程逆推便可以证得原式成立.证法一:由cosx≠0,知sinx≠1,所以1+sinx≠0,于是 左边=cosx(1sinx)cosx(1sinx)cosx(1sinx)1sinx右边 22(1sinx)(1sinx)cosx1sinx1sinxx所以原式成立.证法二:因为(1-sinx)(1+sinx)=1-sin2x=cos2x=cosxcosx, 且1-sinx≠0,cosx≠0,所以

cosx1sinx.教师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除了证法一和证法

1sinxcosx二外你可否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由此可探究出证法三.依据“a-b=0a=b”来证明恒等式是常用的证明方法,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证法三:因为

cosx1sinxcosxcosx(1sinx)(1sinx)cos2x(1sin2x)cos2cos2x01sinxcosx(1sinx)cosx(1sinx)cosx(1sinx)cosx所以cosx1sinx.1sinxcosx

点评:这是一道很有训练价值的经典例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题目.从这个例题可以看出,证明一个三角恒等式的方法有很多.证明一个等式,可以从它的任何一边开始,证得它等于另一边;还可以先证得另一个等式成立,从而推出需要证明的等式成立.例3 化简1-sin2440.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原式结果为cos440°时是不是最简形式,还应怎么办?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诱导公式一化简为cos80°,由于cos80°>0,因此cos280=|cos80°|=cos80°,此题不难,让学生独立完成.2解:原式=1-sin(36080)=1-sin280=1-sin280=cos80°.点评:恰当利用平方关系和诱导公式化简三角函数式.提醒学生注意化简后的简单的三角函数式应尽量满足以下几点:(1)所含的三角函数种类最少;(2)能求值(指准确值)的尽量求值;(3)不含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变式训练

化简:1-2sin40cos40

答案:cos40°-sin40°.点评:提醒学生注意:1±2sinαcosα=sin2α+cos2α±2sinαcosα=(sinα±cosα)2,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结论.知能训练

课本本节练习.解答:1.sinα=33,tanα=.5413,cosφ=

2213,cosφ=.222.当φ为第二象限角时,sinφ=当φ为第四象限角时,sinφ=3.当θ为第一象限角时,cosθ≈0.94,tanθ≈0.37.当θ为第二象限角时,cosθ≈-0.94,tanθ≈-0.37.4.(1)cosθtanθ=cosθsin=sinθ;cos2cos2a12cos2a(sin2acos2a)cos2asin2a(2)1 12sin2a(sin2acos2a)2sin2acos2asin2a5.(1)左=(sin2α+cos2α)(sin2α-cos2α)=sin2α-cos2α=右;(2)左=sin2α(sin2α+cos2α)+cos2α=sin2α+cos2α=1=右.课堂小结

由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的方法知识:①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成立的条件,②根据一个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中的一个值求出其余的两个值(可以简称“知一求二”)时要注意这个角的终边所在的位置,从而出现一组或两组或四组(以两组的形式给出).“知一求二”的解题步骤一般为:先确定角的终边位置,再根据基本关系式求值,若已知正弦或余弦,则先用平方关系,再用其他关系求值;若已知正切或余切,则构造方程组求值.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三角函数式化简与三角恒等式的证明的一般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并让学生总结本节用到的思想方法.作业

1.化简(1+tan2α)cos2α;2.已知tanα=2,求答案:1.1;2.3.设计感想

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公式的应用实际上是求可化为完全平方的三角函数式的“算术平方根”的化简题和证明题,这类问题可按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1)如果这个三角函数式的值的符号可以确定,则可以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得到结果;

(2)如果这个三角函数式的值的符号不可以确定,则可根据题设条件,经过合理的分类讨论得到结果.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体现了由繁到简的最基本的数学解题原则,它不仅需要学生能熟悉和灵活运用所学的三角公式,还需要熟悉和灵活运用这些公式的等价形式,同时,这类问题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其他非三角知识的灵活运用也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时要注意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证明恒等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分析转化和消去等式两边差异来促成统一的过程,证明时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

(1)依据相等关系的传递性,从等式一边开始,证明它等于另一边,证明时一般遵循由繁到简的原则.(2)依据“等于同量的两个量相等”证明左、右两边等于同一个式子.(3)依据等价转化思想,证明与原式等价的另一个式子成立,从而推出原式成立.教材上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使用的是综合法,初学恒等式的证明时,运用等价转化的方法可以使证明的思路更清楚一些,实际上,使用综合法时不一定要求进行等价转化,只需证明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即可(教师知道即可),证明方法中分别运用到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和算式的基本性质.使学生明白,如果算式中含有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为了便于将算式两边沟通,可通过“切化弦”使两边的三角函数相同.sinacosa的值.sinacosa

第二篇:1.2.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教学反思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继三角函数定义和三角函数线之后的一节新授课。采用四环节教学法结合学生实际备课的。本节课重在公式的认识和应用。尽管如此,在此环节还是花费时间偏长了些。

得到公式之后对公式进行了分析和变形,让学生对公式有更深刻印象。之后开始应用公式解决本节课重点: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其他两个三角函数值。还是考虑到学生变通能力差,直接应用公式解例题台阶太大,所以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过渡,由具体角到抽象角。

之后对例1变形,先添加了第三象限的限制条件,然后把条件去掉需要分象限讨论。在此环节我让学生把解答过程写在学案上,然后我抽取有问题的和相对较好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并对比自己的进行修改完善。

学生的实际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差,不分象限的题目过程都写不好,在此题处理完成之后时间还剩7分钟。我抓紧时间把分象限的讨论的情况处理完了,导致小结只说了两句话,没有充分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心想着完成我的教学任务,可能没有注意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题中的问题,自己说出如何解决问题,我也不太相信学生的能力。还有,由于时间仓促,难点内容分象限讨论我觉得解决得也不太好,应该把最后7分钟时间用来做一个练习,把难点放在下节课解决。然后做好小结。

总的来看,本节课我认为较成功的是备课时设置的小问题比较好,适合我的学生实际,由此可见以后教学中问题设置一定要小而具。不足之处是备学生还是不够到位,平时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不到位,学生自我表现意识较差,此外,没有应用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以后在这些方面加强训练吧!好的继续发扬,差得努力完善。谢谢学校给的这次机会,锻炼了自己,成长了自己。

第三篇:“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反思

我的教育策划038:“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反思

1、初中与高中有关此内容的异同整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反思。

(1)、角度的拓广(锐角与任意角);

(2)、研究的载体(锐角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角在直角坐标系中);

(3)、揭示程度(直到高中才旗帜鲜明点出,初中为何忍而不发?!);

(4)、知识的前后相互兼容。

2、本课思维线索:

三个问题:(1)、有哪些?(2)、注意啥?(3)有何用?

3、两个式子的作用:

(1)、求值:

sinɑ、cosɑ、tanɑ三者知一推二!

(2)、求证:

证明三角恒等式:①从左往右证;②从右往左证;③左右往中间证;④论证等价恒等式,教学反思《“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反思》。

(3)、求简:

化简较为复杂的三角式。

4、技巧方法:

(1)、平方关系===“1”的妙用;

(2)、商数关系===弦切互化;

(3)、求值注意===三定分析法:

①定位分析(象限角or轴线角);

②定性分析(正负性);

③定量分析(绝对值)。

(4)、整体运算===平方法。

涉及sinɑ、cosɑ的和与积关系式。当然也可以方程或方程组直接求解,可能结果繁杂或涉及分类讨论,故复杂得多,尽量回避。

第四篇: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教学反思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反思

1、主要内容

(1)、角度的拓广(锐角与任意角);

(2)、研究的载体(锐角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角在直角坐标系中);

(3)、揭示程度(直到高中才旗帜鲜明点出,初中为何忍而不发?!);

(4)、知识的前后相互兼容。

2、本课思维线索:

三个问题:(1)、有哪些?(2)、注意啥?(3)有何用?

3、两个式子的作用:

(1)、求值:

sinɑ、cosɑ、tanɑ三者知一推二!

(2)、求证:

证明三角恒等式:①从左往右证;②从右往左证;③左右往中间证;④论证等价恒等式,教学反思《“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反思》

(3)、求简:

化简较为复杂的三角式。

4、技巧方法:

(1)、平方关系===“1”的妙用;

(2)、商数关系===弦切互化;

(3)、求值注意===三定分析法:

①定位分析(象限角or轴线角);

②定性分析(正负性);

③定量分析(绝对值)。

(4)、整体运算===平方法。

涉及sinɑ、cosɑ的和与积关系式。当然也可以方程或方程组直接求解,可能结果繁杂或涉及分类讨论,故复杂得多,尽量回避。

第五篇: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反思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三角函数的探究。上课之前我认真研读教材,教材中以单位圆作为数学工具,首先,利用单位圆得到任意角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可用这个角的正弦、余弦表示;接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现同角三角函数的两个基本关系,即平方关系和商数关系;最后,在例题解释环节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板书示范来规范解题过程。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1.对数学兴趣不高的中职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枯燥入味的学科,如果单单把有关同角三角函数的问题拿出来作为课堂引入,学生会产生一种恐惧感,起不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于是,我以春天外出活动为话题说到山坡问题,转向上课的主题——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使新课引入变得顺其自然。

2.掌握新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清楚、理解概念的定义及公式的由来,而且班里学生较多,不能面面具到,于是在碰到新概念或公式的时候,我都会停下来让学生齐读,读本身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齐读是想让学生有事做,有书可读,以免因为数学问题太难而让学生束手无策,从而出现“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现象。

3.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建议学生要学会交流讨论。通过思想的交换学得新的知识,比如在得到平方关系之前,我会给学生观察、讨论的时间,看看学生会发现什么,这样班里的气氛活跃了不少,差生在向好生问为什么,好生在向差生解说原由。不仅起到了互帮互助的效果,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这一理念。

4.我们知道中职学生总是不按套路做事,对于解数学题也是如此。为了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我耐心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并在黑板上示范解题过程,让学生模仿。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较差,思考问题的速度相对较慢,但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合作交流却成为一种形式,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交流和讨论。

2.班里学生的数学能力参差不齐,我的教学设计没有体现因材施教,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让好生、差生都有问题可思考、解决。

3.上课时引入的一个山坡问题本应该在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新知后解决的,却被我忽略了,提出问题却没能及时的解决,成为了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课堂是一门艺术,上好中职数学课更是一种挑战,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会不断反思,努力进步,从而提高的我教学能力。

下载示范教案(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示范教案(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同角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海实验高级中学 蓝美健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已知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中的一个,根据同角关系式,求其余两个三角函数......

    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2014年高中数学 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4

    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2014年高中数学 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 本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4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并能运用同角三角函......

    1.2.2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第一章第二节《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教学设计(王卫)

    昆明世博中学 高一数学必修4第一章第二节 同角三函数的基本关系 主备人:王卫 辅备人:数学组 2.2.1 同角三函数的基本关系 【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1.2.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教案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教案 濮阳县文留镇一中 杨芳 学习目标 一 知识 1.能推导并熟记30º、45º、60º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2.能熟练计算含有30......

    任意角三角函数教案(推荐)

    问题1 本章研究的问题是三角函数,函数的研究离不开平面直角坐标系,这在第一节中已经有所感受。现在请你回忆初中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锐角置于平面直......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合肥市二十八中学漆学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 3、记住三角函......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授课人:何艳峰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 让学生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重点:运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求......

    4.示范教案(1.2.2 条件语句)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1.2.2 条件语句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的基本用法,本节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