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5 01:4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 课程代码:ZX1002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学分:3 学时:54(理论学时:54;实验实践学时:0)面向对象:财政学专业

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高等数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旨在讲述两百年来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解释性逻辑框架,演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现实中的各类经济问题。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需要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弄清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学会如何用所学到的理论分析工具,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练习。

三、课程考核要求

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卷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

《中级微观经济学》学时分配

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实践)学时 第一讲 导论与预算约束

第二讲 偏好与效用

第三讲 选择与需求

第四讲 显示偏好与斯勒茨基方程

第五讲 需求分析与跨期选择问题/不

确定性与资产市场

第六讲 消费者剩余、市场需求与均衡

第七讲 生产技术

第八讲 生产成本

第九讲 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第十讲 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

第十一讲 垄断行为

第十二讲 寡头垄断

第十三讲 博弈论与寡头垄断分析

第十四讲 交换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第十五讲 生产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第十六讲 外部效应

第十七讲 公共物品

第十八讲 信息与激励

合计

第一讲 导论与预算约束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及学习内容;具备建立市场模型进行分析的能力;掌握预算约束相关理论。

教学重点:经济假设与模型、预算约束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税收、补贴和配给对预算线的影响 第一节 导论

1、教材及学习说明;

2、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及方法 第二节 市场

1、建立模型;

2、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

3、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4、均衡价格和数量;

5、帕累托效率 第三节 预算约束

1、预算集与预算线;

2、税收、补贴和配给对预算约束的影响

第二讲 偏好与效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偏好的意义;了解效用及效用函数的相关概念;能够用偏好及效用的相关理论解释消费者行为。

教学重点:偏好假设、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效用函数、效用函数与边际替代率 教学难点:边际效用替代率 第一节 偏好

1、消费者偏好;

2、关于偏好的几种假设;

3、无差异曲线;

4、偏好的实例;

5、良态偏好;

6、边际替代率;

7、边际替代率的其它解释;

8、边际替代率的性状 第二节 效用

1、基数效用;

2、构造效用函数;

3、效用函数的几个例子;

4、边际效用;

5、边际替代率;

4、通勤车票的效用

第三讲 选择与需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消费者是如何选择的,掌握消费者进行选择的相关理论;认识不同的商品,掌握反需求函数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最优选择与消费者需求、商品分类、反需求曲线 教学难点:不同商品的种类、反需求函数 第一节 选择

1、最优选择;

2、消费者需求;

3、若干例子;

4、估计效用函数;

5、边际替代率条件的意义 第二节 需求

1、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

2、收入提供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3、几个实力;

4、普通商品与吉芬商品;5价格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

7、替代和互补;

8、反需求函数

第四讲 显示偏好与斯勒茨基方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消费者模型的研究方法,了解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实现的理论;掌握从消费者偏好到需求的转变过程。

教学重点:显示偏好的概念与应用、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教学难点:不同商品的种类、反需求函数 第一节 显示偏好

1、显示偏好的概念;

2、从显示偏好到偏好;

3、恢复偏好;

4、显示偏好弱公理;

5、检验显示偏好弱公理;

6、显示偏好强公理;

7、如何检验显示偏好强公理;

8、指数;

9、价格指数。第二节 斯勒茨基方程(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

1、替代效应;

2、收入效应;

3、替代效应的符号;

4、需求的总变动;

5、变动率;

6、需求法则;

7、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例子;

8、另一种替代效应;

9、补偿需求曲线 第三节 购买和销售

1、净需求和总需求;

2、预算约束;

3、禀赋的变动;

4、价格变动;

5、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

6、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

7、斯勒茨基方程的运用;

8、劳动供给;

9、劳动供给的比较静态学 第四节 购买和销售

第五讲 需求分析和跨期选择问题&不确定性与资产市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跨期分析、资产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资产四个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在跨期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生产要素禀赋与预算约束、跨期选择的预算约束、期望效用、风险度量 教学难点:跨期的现值分析 第一节 跨时期选择

1、预算约束;

2、消费偏好;

3、比较静态学;

4、斯勒茨基方程和跨时期选择;

5、通货膨胀;

6、现值:更仔细的研究;

7、对若干时期的现值分析;

8、现值的用途;

9、债券;

10、税收;

11、利率的选择

第二节 资产市场(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

1、报酬率;

2、套利与现值;

3、对资产差异的调整;

4、具有消费报酬的资产;

5、对资产报酬征税;

6、应用:金融机构 第三节 不确定性

1、意外消费;

2、效用函数和概率;

3、预期效用;

4、预期效用为什么是合理的;

5、避免风险;

6、资产多样化;

7、风险分散;

8、股票市场的作用 第四节 风险资产(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

1、均值一方差效用;

2、风险的测度;

3、风险资产的市场均衡;

4、报酬如何调整

第六讲 消费者剩余、市场需求与均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工具消费者剩余;掌握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最后到市场均衡的过程;掌握的是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弹性定义、弹性的各种应用和均衡。

教学重点:消费者剩余、弹性、边际收益、市场均衡、税收 第一节 消费者剩余

1、离散商品的需求;

2、根据需求曲线建立效用函数;

3、消费者剩余的其他解释;

4、从消费者剩余到诸消费者剩余;

5、近似于连续需求;

6、拟线性效用;

7、对消费者剩余变化的说明;

8、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

9、生产者剩余。第二节 市场需求

1、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

2、反需求曲线;

3、离散商品;

4、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

5、弹性;

6、弹性与需求;

7、弹性与收益;

8、弹性不变的需求;

9、弹性与边际收益;

10、边际收益曲线 第三节 均衡

1、供给;

2、市场均衡;

3、两个特例;

4、反需求曲线和反供给曲线;

5、比较静态学;

6、税收;

7、税收的转嫁;

8、税收的额外净损失

第七讲 生产技术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厂商短期生产理论与长期生产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能够了解二者之间不同的生产活动的特点,并把握其中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生产技术、生产函数、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线、长期与短期、规模报酬 教学难点:技术特征的归纳。第一节 生产的技术

1、投入和产出;

2、技术约束的表述;

3、技术的例子;

4、技术的特征;5生产函数 第二节 等产量线

1、等产量线;

2、短期和长期;

3、可变更投入品和固定投入品 第三节 一种可变投入(劳动)的生产。

1、长期和短期;

2、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

3、报酬递减规律;

4、劳动生产率 第四节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

1、报酬递减;

2、投入品之间的替代;

3、生产函数的特例 第五节 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递增;

2、规模报酬递减;

3、规模报酬不变

第八讲 生产成本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成本概念,并能熟练掌握短期成本理论与长期成本理论,并能把握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各种成本的概念、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教学难点:反要素需求函数的获得过程。第一节 成本的测量

1、经济成本和会计成本;

2、沉淀成本 第二节 短期成本

1、总成本;

2、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3、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

4、短期成本的决定因素;

5、成本曲线的形状 第三节 长期成本

1、成本最小化的选择;

2、等成本线;

3、生产者均衡。第四节 长期与短期成本曲线。

1、短期生产的固定性;

2、长期平均成本;

3、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4、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 第五节 范围经济

1、产品转换曲线;

2、范围经济程度 第六节 估计和预测成本

1、成本方程与成本函数;

2、成本函数和规模经济的计量

第九讲 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以竞争性市场为研究对象,要求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特征,并着重把握厂商短期与长期均衡的若干情形以及厂商的决策过程。

教学重点: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反要素需求函数、市场特征、厂商供给曲线与行业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教学难点: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获得。第一节 利润最大化

1、厂商的目标

第二节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利润最大化

1、竞争性厂商的需求和边际收益;

2、竞争性厂商的利润最大化 第三节 选择短期产量

1、竞争性厂商的短期利润最大化;2、竞争性厂商的短期盈利能力最大化 第四节 竞争性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1、厂商对投入品价格变动的反应 第五节 短期市场供给曲线

1、市场的供给弹性;2、短期的生产者剩余 第六节 长期的产量选择

1、零利润;2、竞争的长期均衡;3、经济租;4、长期的生产者剩余 第七节 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成本不变行业;2、成本递增行业;3、成本递减行业;4、税收的短期和长期效应;5、长期供给弹性 第八节 完全竞争市场

1、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假定;2、可竞争性市场

第十讲 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产业结构的一种极端情况——垄断,要求学生掌握垄断的含义;能够描述出垄断的形成,垄断的经济损失、社会成本;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分析方法解释一些垄断现象。

教学重点:垄断与自然垄断、垄断的社会成本、垄断形成的条件、限制垄断形成 教学难点:自然垄断的形成 第一节 垄断

1、垄断市场中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2、垄断者的产量均衡;3、垄断者的定价法则;4、需求变动对垄断产生的影响;5、税收的作用;6、多工厂模型 第二节 垄断势力

1、勒纳的垄断势力度;2、垄断者定价的简单法则 第三节 垄断势力的来源

1、垄断市场需求弹性;2、厂商的数目;3、厂商间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

1、价格管制;2、自然垄断;3、回报率管制;4、管制滞后 第五节 买方垄断

1、买方垄断与垄断的异同 第六节 买方垄断势力

1、买方垄断势力的来源;

2、买方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

3、双边垄断 第七节 限制市场势力

1、平行定价;

2、掠夺性定价;

3、反托拉斯法

第十一讲 垄断行为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所介绍的几种垄断行为的定义以及实现方式;熟练地运用数学公式或图形曲线来解释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总收益、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分析买方和卖方垄断及其给社会带来的成本。

教学重点:价格歧视、两步收费制、垄断竞争 教学难点:搭售的基本原理及运用 第一节 侵占消费者剩余。

第二节 价格歧视

1、一级价格歧视:含义,生活中有哪些一级价格歧视;

2、二级价格歧视:含义;

3、三级价格歧视:含义,三级价格歧视的定价依据 第三节 时期间价格歧视和高峰价格

1、时期间价格歧视、高峰价格定义;

2、高峰价格与三级价格歧视的不同 第四节 两步收费制

1、两步收费制概念;

2、入门费和使用费的确定 第五节 搭售

1、搭售的基本原理、消费决策;

2、混合搭售:混合搭售的原理,比较分开销售、纯搭售、混合搭售;

3、搭售实践:最优价格的确定;

4、配售:概念,配售的优点

第六节 广告

1、广告的效果;

2、广告的简单法则:广告对销售比率的确定

第十二讲

寡头垄断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产品市场垄断、要素市场(劳动力)垄断、买方垄断、上下游一些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机制,另外还要求学生掌握寡头垄断的定价策略和企业行为。

教学重点:寡头垄断特征与模式、联合定价与合谋 教学难点:各种垄断的模型表述 第一节 要素市场

1、产品市场上的垄断;

2、买方垄断;

3、上游垄断和下游垄断 第二节 寡头垄断

1、选择策略;

2、产量领导;

3、价格领导;

4、价格领导和产量领导的比较;

5、同时设定产量;

6、古诺均衡的一个例子;

7、趋向均衡的调整;

8、多家厂商的古诺均衡;

9、串谋;

10、惩罚策略;

11、各种解的比较

第十三讲

博弈论与寡头垄断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上策、纳什均衡、重复博弈、序列博弈等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学会用博弈论的分析工具思考合作问题、竞争问题、共存问题以及承诺问题。

教学重点:策略选择结构、占优策略、纳什均衡、囚徒困境、序贯博弈、零和博弈 教学难点:最优反应曲线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 博弈论

1、博弈的收益矩阵;

2、纳什均衡;

3、混合策略;

4、囚徒困境;

5、重复博弈;

6、实行卡特尔;

7、序贯博弈;

8、遏制进入的博弈 第二节 博弈论的应用

1、最优反应曲线;

2、混合策略;

3、合作博弈;

4、竞争博弈;

5、共存博弈;

6、承诺博弈;

7、讨价还价

第三节 行为经济学(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

1、消费者选择的框架效应;

2、不确定性;

3、策略互动和社会准则;

4、行为经济学的评价

第十四讲

交换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对一般均衡分析、竞争性均衡实现的条件、效用可能性边界、消费者商品有效配置的实现、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冲突、契约曲线、埃奇沃斯盒形图等要点熟练掌握。

教学重点:埃奇沃思方框图、瓦尔拉斯均衡、均衡的定义、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教学难点:用埃奇沃思方框图进行分析 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

1、两个相互依赖的市场——向一般均衡移动;

2、一般均衡的实现 第二节 交换的效率

1、贸易的好处:商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分配的原则;

2、埃奇沃斯盒形图;

3、有效配置:交换的效率;

4、契约曲线;

5、竞争性市场中的消费者均衡;

6、竞争性市场的经济效率

第十五讲

生产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竞争均衡的相关概念,并对福利经济学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生产的交换经济与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偏好的汇总与社会福利函数。教学难点:竞争均衡的形成 第一节 生产

1、克鲁索经济;

2、厂商;

3、鲁滨逊问题;

4、不同的技术;

5、生产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6、生产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7、生产可能性;

8、比较利益;

9、帕累托效率;

10、遇难人公司;

11、消费者;

12、分散化的资源配置 第二节 福利

1、偏好的加总;

2、社会福利函数;

3、福利最大化;

4、个人社会福利函数;

5、公平分配;

6、嫉妒和平等

第十六讲

外部效应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掌握外在性的概念,正的和负的外在性和无效率,纠正外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的三个基本办法,对产权理论和科斯定理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外部性的定义与表现形式、Pigou税与Coase定理、公地的悲剧、信息技术。教学难点:如何纠正外部性的办法 第一节 外部效应

1、抽烟者和不抽烟者;

2、拟线性偏好和科斯定理;

3、生产的外部效应;

4、对一些条件的解释;

5、市场信号;

6、公地的悲剧;

7、汽车污染 第二节 信息技术

1、系统竞争;

2、互补性问题;

3、锁定;

4、网络外部性;

5、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市场;

6、市场动态分析;

7、网络外部性的含义;

8、双边市场;

9、权限管理;

10、知识产权共享

第十七讲

公共物品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集中讨论公共物品问题。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性等要点。

教学重点:公共物品的定义、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教学难点: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及其问题。第一节 公共物品与搭便车

1、什么时候提供公共物品;

2、私人提供公共物品;

3、搭便车;

4、不同水平的公共物品;

5、拟线性偏好与公共物品;

6、搭便车问题;

7、与私人物品的比较;

8、投票。第二节 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

1、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

2、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的事例;

3、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的问题

第十八讲

信息与激励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集中讨论信息与激励方面的问题。通过学习要求掌握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以及委托代理与激励的相关概念和特性等要点。

教学重点: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激励、不对称信息。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率的进行激励 第一节 道德风险

1、次货市场;

2、质量选择;

3、逆向选择;

4、道德风险;

5、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第二节 激励

1、发送信号;

2、激励;

3、不对称信息

五、课程学习指导与修读建议

中级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和掌握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基础课程,也是其他经管类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学习本课程,需要学生多涉猎本领域内相关的书籍,多观察、多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些微观热点问题,逐步培养自身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同时也要注重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掌握其分析方法和基本的理论分析工具,了解其最新发展前沿;另外,在学习活动中,要求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练习。

六、推荐教材与阅读书目

首选教材:范里安著,费方域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选教材:平新乔著,《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推荐阅读书目:

[1]高山晟著,刘振亚译,《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Hal Varia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sixth edition, W.W.Norton & Co., 2005;

[4]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3版·上、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 张军译,《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曼斯费尔德著,黄险峰等译,《微观经济学》(第九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第二篇: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文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 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 学时数: 50 学分:3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中级微观经济学是以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是国际商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一般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方法,学会如何用所学到的理论分析工具,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二、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中级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机制如何解决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它试图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社会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如何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理论分析、演算推导、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现实中的各类经济问题。

课程基本内容如下: 第1讲 绪论(2学时)

基本内容:微观经济学的应用及其局限、为什么要学习微观经济学、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什么是市场、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

基本要求:了解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掌握什么是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重点:能够正确判断出一经济问题是属于实证问题还是规范问题。难点:实际价格、名义价格的区分。第2讲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4学时)

基本内容:市场机制、供给和需求的变动、供给和需求的弹性、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基本要求:了解供给需求曲线、供给需求弹性、理解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的区别。重点:需求-供给模型、弹性、价格控制。

难点: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政府干预的结果——价格控制。

—1— 第3讲 消费者行为(4学时)

基本内容: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消费者选择、显示性偏好、效用、生活成本指数。

基本要求:理解偏好假设,掌握消费者偏好和预算约束,了解显示性偏好,掌握效用的概念和生活成本指数。

重点: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效用理论。

难点:区分两种生活成本指数——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第4讲 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4学时)

基本内容:个别需求、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市场需求、消费者剩余(4.1-4.4)。基本要求:了解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掌握价格消费线、收入消费线、恩格尔曲线;理解消费者剩余。

重点:分析价格和收入变化怎样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难点:作图分析当价格发生变化时正常商品、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情况。

第5讲 生产(2学时)

基本内容; 生产的技术、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规模报酬。基本要求:了解生产函数,理解短期和长期中的生产,掌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和规模报酬。

重点:收益递减法则、规模报酬。

难点:两个特殊的生产函数——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和投入品完全可替代时的生产函数。

第6讲 生产成本(3学时)

基本内容:成本的测度、短期成本、长期成本、长期与短期成本曲线(7.1-7.4)。基本要求:了解成本的界定和计量,理解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掌握规模经济的测度。

重点:经济成本、会计成本的区分,长期成本、短期成本的区分。难点:企业的扩张路径,规模经济的测度。第7讲 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4学时)

基本内容:完全竞争市场、利润最大化、选择短期产量、竞争性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短期市场供给曲线、长期产量选择、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基本要求:了解竞争性市场,理解利润最大化原则,掌握竞争性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2— 重点:竞争性厂商的短期、长期供给曲线,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难点:生产者剩余和利润的区分,经济租金。第8讲 竞争性市场分析(3学时)

基本内容:政府政策的福利经济学分析、最低价格、价格支持和生产配额的影响(9.1-9.4)。

基本要求:掌握最低价格、价格支持、生产配额对消费者、生产者的影响。重点:最低价格、价格支持和生产配额对消费者、生产者的影响。难点:最低价格、价格支持和生产配额对消费者、生产者的影响。第9讲 市场势力:垄断(4学时)

基本内容:垄断、垄断势力、垄断势力的来源、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10.1-10.4)。基本要求:了解什么是垄断,掌握垄断势力的来源,理解垄断的社会成本。重点:垄断、垄断势力和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难点:掌握垄断势力的测定、定价原则。第10讲 有市场势力的定价(4学时)

基本内容:侵占消费者剩余、价格歧视、跨期价格歧视和高峰价格(11.1-11.3)。基本要求:理解价格歧视,掌握三种基本的价格歧视,了解跨期价格歧视和高峰价格。

重点:三种基本的价格歧视、跨期价格歧视和高峰价格。难点:三种基本的价格歧视。

第11讲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4学时)

基本内容: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竞争和串通、囚徒困境对寡头定价的意义(12.1、12.2、12.4、12.5)。

基本要求:掌握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理论,理解反应曲线、纳什均衡。重点: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理论。

难点:古诺模型、斯塔克博格模型、囚徒的困境、主导厂商模型。第12讲 要素投入品市场(4学时)

基本内容:竞争性要素市场、竞争性要素市场的均衡、买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卖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

基本要求:掌握竞争性要素市场、买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卖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的均衡。

重点: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出、单个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产业的劳动需求曲线、要素供给曲线、买方垄断、边际支出、卖方垄断。

难点: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经济租金。

—3— 第13讲 投资、时间与资本市场(2学时)

基本内容:存量与流量、贴现值、债券的价值、资本投资决策的净现值标准(15.1-15.4)。

基本要求:了解存量、流量,理解贴现值,掌握资本投资决策的净现值标准。重点:贴现值、永久债券、有效收益率、净现值。难点:资本投资决策的净现值标准。第14讲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2学时)

基本内容:外部性、纠正市场失灵的办法、公共物品(18.1、18.2、18.5)。基本要求:理解外部性和无效率,掌握纠正市场失灵的办法,了解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

重点:纠正市场失灵的办法。

难点:排污标准和排污费的比较、可转让排放许可证和回收。第15讲 期末复习(2学时)

本课程教学安排48学时,随堂测验2学时,共计50学时。

三、先修要求 高等数学、经济学原理

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使用教材:《微观经济学》(第6版),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教学参考书:

1、《微观经济学》,曼斯菲尔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

3、《西方经济学》,尹伯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微观经济学》,朱善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五、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最终成绩采用百分制,具体包括两个部分:

平时成绩:以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到课率、随堂测验为评分内容,占总成绩50%;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总成绩50%。说明:平时成绩应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成绩不应过高;期末考试由商学院组织统一命题。

—4—

撰写人:周彩艳

审核人:朱智强

—5—

第三篇: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

经济学系《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 课程代码:ZJ1007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学分:3 学时:54(理论学时:54;实验实践学时:0)面向对象:金融学(国际金融试验班、拔尖创新班)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高等数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和掌握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基础课程,是迈进经济学殿堂的重要阶梯。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一整套可经证伪的理论体系,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它更趋近于自然科学,因而是一门更为“科学”的社会科学。本课程旨在讲述两百年来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解释性逻辑框架,演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现实中的各类经济问题。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需要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弄清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学会如何用所学到的理论分析工具,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练习。

三、课程考核要求

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卷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

《中级微观经济学》学时分配

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实践)学时 第一讲 导论与预算约束

第二讲 偏好与效用

第三讲 选择与需求

第四讲 显示偏好与斯勒茨基方程

第五讲 需求分析与跨期选择问题/不

确定性与资产市场

第六讲 消费者剩余、市场需求与均衡

湖北经济学院

第七讲 生产技术

第八讲 生产成本

第九讲 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第十讲 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

第十一讲 垄断行为

第十二讲 寡头垄断

第十三讲 博弈论与寡头垄断分析

第十四讲 交换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第十五讲 生产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第十六讲 外部效应

第十七讲 公共物品

第十八讲 信息与激励

合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讲 导论与预算约束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及学习内容;具备建立市场模型进行分析的能力;掌握预算约束相关理论。

教学重点:经济假设与模型、预算约束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税收、补贴和配给对预算线的影响 第一节 导论

1、教材及学习说明;

2、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及方法。第二节 市场

1、建立模型;

2、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

3、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4、均衡价格和数量;

5、帕累托效率。第三节 预算约束

1、预算集与预算线;

2、税收、补贴和配给对预算约束的影响。

第二讲 偏好与效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偏好的意义;了解效用及效用函数的相关概念;能够用偏好及效用的相关理论解释消费者行为。

教学重点:偏好假设、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效用函数、效用函数与边际替代率 教学难点:边际效用替代率

湖北经济学院

第一节 偏好

1、消费者偏好;

2、关于偏好的几种假设;

3、无差异曲线;

4、偏好的实例;

5、良态偏好;

6、边际替代率;

7、边际替代率的其它解释;

8、边际替代率的性状。第二节 效用

1、基数效用;

2、构造效用函数;

3、效用函数的几个例子;

4、边际效用;

5、边际替代率;

4、通勤车票的效用。

第三讲 选择与需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消费者是如何选择的,掌握消费者进行选择的相关理论;认识不同的商品,掌握反需求函数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最优选择与消费者需求、商品分类、反需求曲线 教学难点:不同商品的种类、反需求函数 第一节 选择

1、最优选择;

2、消费者需求;

3、若干例子;

4、估计效用函数;

5、边际替代率条件的意义。第二节 需求

1、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

2、收入提供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3、几个实力;

4、普通商品与吉芬商品;5价格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

7、替代和互补;

8、反需求函数。

第四讲 显示偏好与斯勒茨基方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消费者模型的研究方法,了解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实现的理论;掌握从消费者偏好到需求的转变过程。

教学重点:显示偏好的概念与应用、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教学难点:不同商品的种类、反需求函数

第一节 显示偏好(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

1、显示偏好的概念;

2、从显示偏好到偏好;

3、恢复偏好;

4、显示偏好弱公理;

5、检验显示偏好弱公理;

6、显示偏好强公理;

7、如何检验显示偏好强公理;

8、指数;

9、价格指数。第二节 斯勒茨基方程

湖北经济学院

1、替代效应;

2、收入效应;

3、替代效应的符号;

4、需求的总变动;

5、变动率;

6、需求法则;

7、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例子;

8、另一种替代效应;

9、补偿需求曲线。第三节 购买和销售

1、净需求和总需求;

2、预算约束;

3、禀赋的变动;

4、价格变动;

5、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

6、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

7、斯勒茨基方程的运用;

8、劳动供给;

9、劳动供给的比较静态学第四节 购买和销售

第五讲 需求分析和跨期选择问题&不确定性与资产市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跨期分析、资产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资产四个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在跨期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生产要素禀赋与预算约束、跨期选择的预算约束、期望效用、风险度量 教学难点:跨期的现值分析。第一节 跨时期选择

1、预算约束;

2、消费偏好;

3、比较静态学;

4、斯勒茨基方程和跨时期选择;

5、通货膨胀;

6、现值:更仔细的研究;

7、对若干时期的现值分析;

8、现值的用途;

9、债券;

10、税收;

11、利率的选择

第二节 资产市场(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

1、报酬率;

2、套利与现值;

3、对资产差异的调整;

4、具有消费报酬的资产;

5、对资产报酬征税;

6、应用:金融机构。第三节 不确定性

1、意外消费;

2、效用函数和概率;

3、预期效用;

4、预期效用为什么是合理的;

5、避免风险;

6、资产多样化;

7、风险分散;

8、股票市场的作用。第四节 风险资产(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

1、均值一方差效用;

2、风险的测度;

3、风险资产的市场均衡;

4、报酬如何调整。

第六讲 消费者剩余、市场需求与均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工具消费者剩余;掌握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最后到市场均衡的过程;掌握的是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弹性定义、弹性的各种应用和均衡。

湖北经济学院

教学重点:消费者剩余、弹性、边际收益、市场均衡、税收 第一节 消费者剩余

1、离散商品的需求;

2、根据需求曲线建立效用函数;

3、消费者剩余的其他解释;

4、从消费者剩余到诸消费者剩余;

5、近似于连续需求;

6、拟线性效用;

7、对消费者剩余变化的说明;

8、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

9、生产者剩余。第二节 市场需求

1、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

2、反需求曲线;

3、离散商品;

4、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

5、弹性;

6、弹性与需求;

7、弹性与收益;

8、弹性不变的需求;

9、弹性与边际收益;

10、边际收益曲线。第三节 均衡

1、供给;

2、市场均衡;

3、两个特例;

4、反需求曲线和反供给曲线;

5、比较静态学;

6、税收;

7、税收的转嫁;

8、税收的额外净损失。

第七讲 生产技术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在短期生产函数中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三者是什么关系,生产要素报酬率为什么会递减,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域为什么是平均收益递减的第二区域;在长期生产函数中等产量曲线有什么性质,什么是固定技术系数等产量曲线,规模报酬与生产要素报酬有什么区别以及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不变三种变动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生产技术、生产函数、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线、长期与短期、规模报酬 教学难点:技术特征的归纳。第一节 生产的技术

1、投入和产出;

2、技术约束的表述;

3、技术的例子;

4、技术的特征;5生产函数; 第二节 等产量线

1、等产量线;

2、短期和长期;

3、可变更投入品和固定投入品。第三节 一种可变投入(劳动)的生产。

1、长期和短期;

2、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

3、报酬递减规律;

4、劳动生产率。第四节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

1、报酬递减;

2、投入品之间的替代;

3、生产函数的特例。第五节 规模报酬。

湖北经济学院

1、规模报酬递增;

2、规模报酬递减;

3、规模报酬不变。

第八讲 生产成本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在短期成本函数中: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加上可变成本,在长期成本函数中:不存在固定成本,所有投入要素都是可变的。

2、长期总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总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则不是短期边际成本的包络线,这两条曲线相交而不是相切。

3、企业的扩展线描绘了企业如何随其规模或产出而作出成本最小化的投入。

4、学习曲线则描绘了当企业的累积产量增加时,企业生产既定产出所需投入的减少数量。

教学重点:各种成本的概念、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教学难点:反要素需求函数的获得过程。第一节 成本的测量

1、经济成本和会计成本;

2、沉淀成本。第二节 短期成本

1、总成本;

2、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3、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

4、短期成本的决定因素;

5、成本曲线的形状。第三节 长期成本

1、成本最小化的选择;

2、等成本线;

3、生产者均衡。第四节 长期与短期成本曲线。

1、短期生产的固定性;

2、长期平均成本;

3、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4、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第五节 范围经济

1、产品转换曲线;

2、范围经济程度。第六节 估计和预测成本

1、成本方程与成本函数;

2、成本函数和规模经济的计量。

第九讲 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以竞争性市场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厂商如何实现最大利润下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弄清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生产者剩余、湖北经济学院

经济租等基本概念;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均衡的条件及厂商和行业的供给曲线,分清成本递增、递减和不变行业的生产特征,并逐步学会用简单的模型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

教学重点: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反要素需求函数、市场特征、厂商供给曲线与行业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教学难点: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获得。第一节 利润最大化

1、厂商的目标。

第二节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利润最大化

1、竞争性厂商的需求和边际收益;

2、竞争性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第三节 选择短期产量

1、竞争性厂商的短期利润最大化;2、竞争性厂商的短期盈利能力最大化。第四节 竞争性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1、厂商对投入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第五节 短期市场供给曲线

1、市场的供给弹性;2、短期的生产者剩余。第六节 长期的产量选择

1、零利润;2、竞争的长期均衡;3、经济租;4、长期的生产者剩余。第七节 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成本不变行业;2、成本递增行业;3、成本递减行业;4、税收的短期和长期效应;5、长期供给弹性。第八节 完全竞争市场

1、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假定;2、可竞争性市场。

第十讲 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产业结构的一种极端情况——垄断,要求学生掌握垄断的含义;能够描述出垄断的形成,垄断的经济损失、社会成本;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分析方法解释一些垄断现象。

教学重点:垄断与自然垄断、垄断的社会成本、垄断形成的条件、限制垄断形成 教学难点:自然垄断的形成。

湖北经济学院

第一节 垄断

1、垄断市场中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2、垄断者的产量均衡;3、垄断者的定价法则;4、需求变动对垄断产生的影响;5、税收的作用;6、多工厂模型。第二节 垄断势力

1、勒纳的垄断势力度;2、垄断者定价的简单法则。第三节 垄断势力的来源

1、垄断市场需求弹性;2、厂商的数目;3、厂商间的相互作用。第四节 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

1、价格管制;2、自然垄断;3、回报率管制;4、管制滞后。第五节 买方垄断

1、买方垄断与垄断的异同。第六节 买方垄断势力

1、买方垄断势力的来源;

2、买方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

3、双边垄断。第七节 限制市场势力

1、平行定价;

2、掠夺性定价;

3、反托拉斯法。

第十一讲

垄断行为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以垄断市场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价格决定和产量决定。要求学生掌握所介绍的几种垄断行为的定义以及实现方式;熟练地运用数学公式或图形曲线来解释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总收益、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分析买方和卖方垄断及其给社会带来的成本。

教学重点:价格歧视、两步收费制、垄断竞争 教学难点:搭售的基本原理及运用 第一节 侵占消费者剩余。第二节 价格歧视

1、一级价格歧视:含义,生活中有哪些一级价格歧视;

2、二级价格歧视:含义;

3、三级价格歧视:含义,三级价格歧视的定价依据。第三节 时期间价格歧视和高峰价格

1、时期间价格歧视、高峰价格定义;

2、高峰价格与三级价格歧视的不同。

湖北经济学院

第四节 两步收费制

1、两步收费制概念;

2、入门费和使用费的确定。第五节 搭售

1、搭售的基本原理、消费决策;

2、混合搭售:混合搭售的原理,比较分开销售、纯搭售、混合搭售;

3、搭售实践:最优价格的确定;

4、配售:概念,配售的优点。第六节 广告

1、广告的效果;

2、广告的简单法则:广告对销售比率的确定

第十二讲

寡头垄断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产品市场垄断、要素市场(劳动力)垄断、买方垄断、上下游一些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机制,另外还要求学生掌握寡头垄断的定价策略和企业行为。

教学重点:寡头垄断特征与模式、联合定价与合谋 教学难点:各种垄断的模型表述 第一节 要素市场

1、产品市场上的垄断;

2、买方垄断;

3、上游垄断和下游垄断。第二节 寡头垄断

1、选择策略;

2、产量领导;

3、价格领导;

4、价格领导和产量领导的比较;

5、同时设定产量;

6、古诺均衡的一个例子;

7、趋向均衡的调整;

8、多家厂商的古诺均衡;

9、串谋;

10、惩罚策略;

11、各种解的比较。

第十三讲

博弈论与寡头垄断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上策、纳什均衡、重复博弈、序列博弈等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学会用博弈论的分析工具思考合作问题、竞争问题、共存问题以及承诺问题。

教学重点:策略选择结构、占优策略、纳什均衡、囚徒困境、序贯博弈、零和博弈。教学难点:最优反应曲线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 博弈论

1、博弈的收益矩阵;

2、纳什均衡;

3、混合策略;

4、囚徒困境;

5、重复博弈;

6、实行卡特尔;

7、序贯博弈;

8、遏制进入的博弈。第二节 博弈论的应用

1、最优反应曲线;

2、混合策略;

3、合作博弈;

4、竞争博弈;

5、共存博弈;

6、承诺博弈;

7、讨价还价

湖北经济学院

第三节 行为经济学(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

1、消费者选择的框架效应;

2、不确定性;

3、策略互动和社会准则;

4、行为经济学的评价。

第十四讲

交换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的基本概念较多,学习本章要求学生对一般均衡分析、竞争性均衡实现的条件、效用可能性边界、消费者商品有效配置的实现、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冲突、契约曲线、埃奇沃斯盒形图等要点熟练掌握。

教学重点:埃奇沃思方框图、瓦尔拉斯均衡、均衡的定义、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教学难点:用埃奇沃思方框图进行分析。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

1、两个相互依赖的市场——向一般均衡移动;

2、一般均衡的实现。第二节 交换的效率

1、贸易的好处:商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分配的原则;

2、埃奇沃斯盒形图;

3、有效配置:交换的效率;

4、契约曲线;

5、竞争性市场中的消费者均衡;

6、竞争性市场的经济效率。

第十五讲

生产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讲内容是描述生产如何与一般均衡模型相适应的问题以及阐述福利函数的概念。要求学生掌握竞争均衡的相关概念,并对福利经济学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生产的交换经济与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偏好的汇总与社会福利函数。教学难点:竞争均衡的形成。第一节 生产

1、克鲁索经济;

2、厂商;

3、鲁滨逊问题;

4、不同的技术;

5、生产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6、生产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7、生产可能性;

8、比较利益;

9、帕累托效率;

10、遇难人公司;

11、消费者;

12、分散化的资源配置。第二节 福利

1、偏好的加总;

2、社会福利函数;

3、福利最大化;

4、个人社会福利函数;

5、公平分配;

6、嫉妒和平等。

湖北经济学院

第十六讲 外部效应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集中讨论市场失灵中的外在性。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外在性的概念,正的和负的外在性和无效率,纠正外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的三个基本办法,对产权理论和科斯定理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外部性的定义与表现形式、Pigou税与Coase定理、公地的悲剧、信息技术。教学难点:如何纠正外部性的办法。第一节 外部效应

1、抽烟者和不抽烟者;

2、拟线性偏好和科斯定理;

3、生产的外部效应;

4、对一些条件的解释;

5、市场信号;

6、公地的悲剧;

7、汽车污染。第二节 信息技术

1、系统竞争;

2、互补性问题;

3、锁定;

4、网络外部性;

5、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市场;

6、市场动态分析;

7、网络外部性的含义;

8、双边市场;

9、权限管理;

10、知识产权共享。

第十七讲

公共物品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集中讨论公共物品问题。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性等要点。

教学重点:公共物品的定义、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教学难点: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及其问题。第一节 公共物品与搭便车

1、什么时候提供公共物品;

2、私人提供公共物品;

3、搭便车;

4、不同水平的公共物品;

5、拟线性偏好与公共物品;

6、搭便车问题;

7、与私人物品的比较;

8、投票。第二节 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

1、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

2、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的事例;

3、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的问题

第十八讲

信息与激励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集中讨论信息与激励方面的问题。通过学习要求掌握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以及委托代理与激励的相关概念和特性等要点。

教学重点: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激励、不对称信息。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率的进行激励。第一节 道德风险

湖北经济学院

1、次货市场;

2、质量选择;

3、逆向选择;

4、道德风险;

5、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第二节 激励

1、发送信号;

2、激励;

3、不对称信息。

五、课程学习指导与修读建议

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和掌握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基础课程,是迈进经济学殿堂的重要阶梯。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一整套可经证伪的理论体系,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它更趋近于自然科学,因而是一门更为“科学”的社会科学。本课程旨在讲述两百年来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解释性逻辑框架,演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现实中的各类经济问题。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需要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弄清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学会如何用所学到的理论分析工具,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练习。

六、推荐教材与阅读书目

首选教材:范里安著,费方域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选教材:平新乔著,《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

[1]、高山晟著,刘振亚译,《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Hal Varia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sixth edition, W.W.Norton & Co., 2005;

[4]、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3版·上、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 张军译,《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曼斯费尔德著,黄险峰等译,《微观经济学》(第九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编写人:

审核人:

第四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财务管理专业)

英 文 名: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前 置 课: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等

后 置 课: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

学 分:4学分

课 时:64课时

主讲教师:涂娟、彭胜平等

选定教材:刘永泽,陈立军等主编.中级财务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本课程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以财务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标准为依据,主要阐述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具体包括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具体程序与方法,财务报告体系的构成及编制方法等内容。具体分为12章:第一章总论,是财务会计基本概念框架介绍;第二章至第七章,主要介绍资产要素的核算;第八章负债,主要介绍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核算;第九章主要介绍所有者权益的核算;第十章、十一章,主要介绍费用、收入、利润的核算;第十二章主要介绍财务报告的内容、主要财务报表的编制等。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运用财务会计的方法,掌握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培养学生财务会计的应用能力,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方法: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规范性较强的课程,且有内容多、难度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各章的知识点及重难点内容。教师在讲授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应采用举例、案例分析等方式阐释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并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企业的会计问题;对学生课后预习、复习和知识的拓展应加强引导和指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应安排一定的作业,并适时做好作业的点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 总论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财务会计的特征,理解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重点掌握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要素的内涵。教学内容:

一、财务会计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财务会计的含义

(二)财务会计的特征

二、财务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二)财务会计的目标

三、财务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五)权责发生制

四、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客观性

(二)相关性

(三)明晰性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五、会计要素及其计量基础

(一)会计要素

(二)计量基础 思考题:

1.财务会计含义?财务会计的特征有哪些? 2.如何理解财务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 3.如何理解财务会计的目标? 4.会计信息质量应具有哪些特征?

5.我国企业会计要素有哪些?它们的计量属性有哪些?

第二章 货币资金

课时分配: 3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货币资金的管理、银行转账结算方式,理解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基本概念和内容;重点掌握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会计核算。教学内容:

一、现金

(一)现金管理

(二)现金的核算

(三)备用金的核算

(四)库存现金的清查

二、银行存款

(一)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

(二)银行转账结算方式

(三)银行存款的核算

(四)银行存款的核对

三、其他货币资金

(一)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

(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资金?货币资金包含哪些内容? 2.企业应如何加强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3.现金的支付范围是什么?

4.银行存款账户的开立和使用有何规定? 5.银行转账结算方式有哪些?有何特点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课时分配: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等相关概念;掌握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及其他应收款的核算。本章的重、难点是现金折扣、坏账损失的备抵法、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等。教学内容:

一、应收账款

(一)应收账款及其确认

(二)应收账款的计价

(三)应收账款的核算

(四)坏账损失的核算

二、应收票据

(一)应收票据的确认和计价

(二)应收票据的核算

(三)应收票据的贴现

三、预付及其他应收款项

(一)预付账款

(二)其他应收款 思考题:

1.现金折扣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几种?有哪些优缺点? 2.何为坏账?坏账损失如何核算? 3.什么是应收票据?应如何核算? 4.应收票据的贴现收入如何计算?会计上应如何处理? 5.其他应收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章 存货

课时分配: 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在了解存货的概念与分类基础上,理解存货取得、发出及期末存货的计价与核算,掌握存货清查结果的核算,重点掌握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的方法。本章难点内容是存货的期末计价方法及会计处理。教学内容:

一、存货概述

(一)存货的性质和确认

(二)存货的分类

二、存货的取得

(一)存货的初始计价

(二)外购存货的核算

(三)自制存货的核算

(四)委托加工存货

三、存货的发出: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

(一)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

(二)发出材料的核算

(三)发出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

(四)发出库存商品的核算

四、存货的清查

(一)存货盘盈的核算

(二)存货盘亏的核算

五、存货的期末计价

(一)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

(二)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运用 思考题: 1.什么是存货?可分为哪几类? 2.存货取得时的初始成本应如何确定?

3.实际成本计价下,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哪些?适用范围如何? 4.存货清查有何意义?清查结果应如何核算? 5.什么是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如何运用?

第五章 投资

课时分配:8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投资的概念及分类,理解有关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基本核算方法,重点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的核算原理。本章难点是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教学内容:

一、投资及其分类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含义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含义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含义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五、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五)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思考题:

1.什么是投资?包括哪些内容? 2.什么是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如何核算? 3.什么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如何核算? 4.什么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何核算? 5.什么是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如何计量? 6.什么是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其适用范围如何?

第六章 固定资产

课时分配: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固定资产性质、分类,理解固定资产计价方式、后续支出和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重点掌握固定资产增减的核算、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本章难点内容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期末计价的账务处理等。教学内容:

一、固定资产概述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三)固定资产的计价标准

二、固定资产的取得

(一)购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核算

(三)接受投资固定资产的核算

(四)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核算

三、固定资产折旧

(一)折旧的性质及范围

(二)折旧方法

(三)折旧的核算

四、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含义

(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五、固定资产的处置

(一)固定资产出售的核算

(二)固定资产报废的核算

六、固定资产的清查

(一)固定资产盘盈的核算

(二)固定资产盘亏的核算

七、固定资产的减值

(一)固定资产减值的认定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 思考题:

1.什么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确认应符合什么条件? 2.不同途径取得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如何确定? 3.你如何理解固定资产折旧的意义? 4.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有哪些? 5.企业应该怎样选择折旧方法? 6.固定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是什么?

第七章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无形资产的性质与种类、其他长期资产的内容,理解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价、无形资产的减值,掌握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出租与出售的核算。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无形资产取得与摊销核算,难点内容是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价、无形资产减值。教学内容:

一、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价

(三)无形资产的取得

(四)无形资产的摊销

(五)无形资产的出售和出租

(六)无形资产的减值

二、其他资产

(一)其他长期资产的内容

(二)其他长期资产的核算 思考题:

1.什么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哪些特征? 2.无形资产如何确认与计价? 3.如何确定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 4.无形资产的处置应如何核算? 5.其他资产有哪些内容?

第八章 负债

课时分配:8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负债的分类与计价,掌握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主要项目的基本核算方法。本章的重点是应付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增值税的核算,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的基本核算方法;难点内容是企业应交税金、长期负债的利息、债券溢(或折)价的会计处理。教学内容:

一、负债概述

(一)负债及其分类

(二)负债的计价方式

二、流动负债

(一)短期借款的核算

(二)应付票据的核算

(三)应付和预收款项

(四)应交税费

(五)应付职工薪酬

三、长期负债

(一)长期借款的核算

(二)应付债券的核算 思考题:

1.什么是负债?负债有哪些特征? 2.什么是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应如何计价? 3.什么是增值税?增值税应如何核算? 4.什么是长期负债?应如何计价?

5.什么是借款费用?它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处理? 6.何为债券溢价、折价?溢、折价应如何核算?

第九章 所有者权益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掌握一般企业实收资本、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的基本核算、资本公积及留存收益的基本核算。本章的重、难点实收资本(股本)的核算、资本公积的核算、留存收益的核算。教学内容:

一、所有者权益概述

(一)所有者权益及特征

(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二、投入资本

(一)一般企业实收资本的核算

(二)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的核算

(三)资本公积的核算

三、留存收益

(一)留存收益的内容

(二)留存收益的核算 思考题:

1.什么是所有者权益?它包括哪些内容? 2.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有何区别? 3.股份公司发行股票应如何核算?

4.什么是资本公积?资本公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什么是留存收益?留存收益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第十章 费用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成本、费用的概念与分类,了解生产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与一般程序;掌握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方法、期间费用的内容及核算。本章的重点、难点主要有: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方法,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内容及核算。教学内容:

一、费用及其确认

(一)费用的分类

(二)费用的确认

二、生产成本

(一)生产成本的构成

(二)生产成本的核算

三、期间费用

(一)销售费用的核算

(二)管理费用的核算

(三)财务费用的核算 思考题:

1.什么是费用?费用有何特点?费用如何分类? 2.什么是产品成本?成本核算程序这样? 3.什么是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包括哪些内容? 4.期间费用在会计核算上有何特点?

第十一章 收入和利润

课时分配:5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收入的特征和分类、收入确认条件、营业外收支的内容,掌握销售商品收入、利润的形成与利润分配的核算,了解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核算、所得税的一般核算。本章重点是一般方式下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核算、利润形成和利润分配的核算,难点内容是收入确认与计量的方法,特殊销售方式下销售商品收入的核算、所得税的核算等。

教学内容:

一、收入概述

(一)收入的特征

(二)收入的分类

二、收入的确认与计价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1.销售商品收入的核算 2.特殊销售方式的收入确认

(二)劳务收入核算简介

(三)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核算简介

三、利润

(一)利润的构成

(二)营业外收支的核算

(三)利润总额形成的核算

(四)所得税的核算

(五)净利润形成的核算

四、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二)利润分配的核算 思考题:

1.什么是收入?收入有哪些特征? 2.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应满足哪些条件? 3.销货退回应如何核算?

4.什么是利润?利润是如何构成的? 5.税后利润的分配程序如何?应怎样核算?

第十二章 财务报告

课时分配:5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编制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编制的基本方法,理解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和基本的编制方法,了解财务报表附注。本章重点内容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现金流量表编制原理的理解,难点是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和方法。教学内容:

一、财务报告概述

(一)财务报告的内容

(二)财务报表的作用

(三)财务报告的分类

(四)财务报告编制要求

二、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四)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三、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性质

(二)利润表的结构

(三)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四)利润表的附表

四、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和方法

五、财务报表附注

(一)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

(二)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 思考题:

1.什么是财务会计报告?其内容包括哪些? 2.什么是资产负债表?有何作用?应如何编制? 3.什么是利润表?利润表有何作用?如何编制? 4.什么是现金流量表?有何作用?编制原理是什么? 5.会计报表附注主要内容有哪些?

附录: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C.2006.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第38号[S].2006.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4.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制度讲解[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5.葛家澍.中级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7.孙铮.中级财务会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8.戴德明.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陈良华、戚啸艳.会计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10.王跃堂、陈丽花.财务会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1.吴中春.中级财务会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谢获宝.中级财务会计[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3.贾莉莉.财务会计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14.李海波、刘学华.新编中级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15.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6.Charles T.Horngren、Gary L.Sundem、John A.Elliott,Financial Accounting,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执笔人: 涂娟 2010年5月

审定人: 年 月

院(系、部)负责人: 年 月

第五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上)》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会计学

学 时 数:64 学 分 数:4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中级财务会计(上)是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本科生、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与中级财务会计(下)构成中级财务会计的完整内容。中级财务会计是以企业的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四大环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线,全面阐述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紧密结合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重点介绍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过程,突出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实务也是本课程的重要特色。中级财务会计(上)主要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资产要素的相关实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本课程的作用与地位显得更为重要。

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全面系统地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核算方法和报告要求;学生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锻炼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企业财务会计一般问题的能力,增强财务意识,提高理财能力;进一步为会计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在财务会计基础概念讲解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资产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理论和方法。以下分章说明。

第一章 总 论(4学时)

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概念与特征、中级财务会计的特点;掌握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了解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体系。

第二章 货币资金(6学时)

了解货币资金的概念、特征和内容;了解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制度;了解银行结算方式;掌握现金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掌握银行存款的总分类

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掌握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盘点制度和会计处理;掌握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第三章 应收和预付款项(12学时)

了解应收及预付账款的性质和范围;掌握应收账款的确认标准和基本核算;了解折扣对应收账款的影响;掌握净价法和总价法的区别和应用;掌握应收票据的相关业务核算;掌握预付账款账户的性质和核算;掌握其他应收款的内容与核算;掌握坏帐准备金计提方法和会计处理;掌握债务重组的内容。

第四章 存 货(12学时)

了解存货的概念、分类与范围、存货盘存制度、存货确认的条件;掌握存货入账价值和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方法;掌握材料按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和其他方法的核算;掌握委托加工物资、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的核算;掌握存货的期末计价方法和核算;掌握存货清查的方法和会计处理;掌握非货币性交易的内容。

第五章 投 资(12学时)

了解投资的概念、分类及意义;掌握短期投资取得、持有及转让等账务处理;掌握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方法和核算。理解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特点;掌握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计算和核算;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和成本法;掌握长期债券投资的形成、溢折价摊销、处置或到期收回的核算;理解委托贷款的业务及核算;掌握长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方法和核算。

第六章 固定资产(12学时)

了解固定资产的概念、特征、分类及确认条件;掌握固定资产取得时的入账价值和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掌握固定资产折旧范围和计算折旧的方法及计提折旧的核算;掌握固定资产处置和盘盈盘亏得核算;掌握固定资产期末计价。

第七章 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6学时)

了解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分类及内容;掌握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和无形资产计量;掌握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处置的核算;掌握无形资产的期末计价方法和减值准备金的提取、转回的核算;理解其他资产的概念和内容。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由于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系统性强,理论性与技术性高度融合,造成学生接受的难度和教师的授课难度相对都比较

大。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利用率,保证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通过布置思考题和作业题以及安排撰写读书报告等手段,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

2.作业量(包括思考题和业务练习题)。

3.考核方法:期末闭卷考试。着重是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基础会计学》。本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课,它也是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如《中级财务会计(下)》、《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等等。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中级财务会计,刘永泽 陈立军 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 中国财政部颁发的系列《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中级财务会计(下)》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会计学

学 时 数:64 学 分 数:4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中级财务会计(下)是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本科生、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与中级财务会计(上)构成中级财务会计的完整内容。中级财务会计是以企业的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四大环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线,全面阐述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紧密结合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重点介绍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过程,突出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实务也是本课程的重要特色。中级财务会计(下)主要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的相关实务以及财务报告的基本内容和编报方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本课程的作用与地位显得更为重要。

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全面系统地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核算方法和报告要求;学生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锻炼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企业财务会计一般问题的能力,增强财务意识,提高理财能力;进一步为会计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在财务会计基础概念讲解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理论和方法。以下分章说明。

第八章 负债(14学时)

了解流动负债的概念、特点、分类及计价;掌握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股利及预提费用的核算。了解长期负债的概念、特点、分类、确认和计量;掌握借款费用的处理;掌握长期借款及利息的核算;掌握应付债券发行价格的计算;掌握企业债券发行、溢折价的摊销、应付利息的计提以及债券到期偿还的会计处理;理解长期应付款和专项应付款的核算。

第九章 所有者权益(8学时)

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和构成;掌握实收资本的核算;掌握资本公积的概念、来源和核算;掌握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核算。

第十章 费用(4学时)

了解费用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区别和联系;了解费用确认与计量的原则;熟悉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内容与核算;掌握要素费用的核算;掌握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核算;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核算。

第十一章 收入和利润(14学时)

了解收入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理解商品销售收入和劳务收入的确认标准和计量原则;掌握商品销售收入实现的账务处理,重点是特殊销售业务的核算;了解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有关业务的核算方法;了解利润的概念和组成,了解利润分配政策;掌握所得税的核算;掌握本年利润的形成和利润分配的核算。

第十二章 财务会计报告(14学时)

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意义、种类和编制要求;了解会计报表附注的作用和内容;了解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作用和基本内容;了解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的概念和作用;掌握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的内容、格式及编制方法;了解利润表及其附表的概念及作用;掌握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了解分部报告的意义和基本内容;了解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和现金流量的分类;掌握现金流量表的结构、项目及编制方法。

第十三章 会计调整(10学时)

掌握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基本理论与会计处理方法;了解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基本理论与会计处理方法;掌握会计差错更正的基本理论与会计处理方法;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基本理论和会计处理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由于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系统性强,理论性与技术性高度结合,造成学生接受的难度和教师的授课难度相对都比较大。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利用率,保证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通过布置思考题和作业题以及安排撰写读书报告等手段,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

2.作业量(包括思考题和业务练习题):

章 次 思考题 业务题 第八章 负债 4—7题 8—10题 第九章 所有者权益 3—4题 3—5题 第十章 费用 2—4题 3—5题 第十一章 收入和利润 2—4题 4—6题 第十二章 财务会计报告 4—7题 3—5题 第十三章 会计调整 2—4题 3—5题

3.考核方法:期末闭卷考试。着重是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是《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上)》。本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开设的第二门专业课,它也是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如《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等等。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中级财务会计,刘永泽 陈立军 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 中国财政部颁发的系列《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下载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自编号: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教育《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总 学 时:56学时 制 订 人:吴辉 修 订 人: 审 定 人: 审定日期: 一、 适用范围 《西方经济学》适用于经济法律会计类......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学位基础课 学分课时:3学分,54课时 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经济学原理 授课教师:齐天翔副教授 授课对象:金融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中级宏观经济学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64/4 四、先修课程:《中级微观经济学》或《经济学......

    2012中级微观经济学题库

    一、名词辨析 1.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不涉及价值判断,只讲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也就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方法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提出的问题是可以测试真伪的,如......

    《韩国语中级写作1》课程教学大纲

    《韩国语中级写作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3109 课程名称:韩国语中级写作1 总学时数:32 实验或上机学时:无 先修课程:《基础韩国语1,2》 后续课程:《韩国社会文化》《韩国语概论》......

    微观经济学 课程论文

    生命周期角度下中小家族企业 融资行为分析 摘要:中国式家族企业正日益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融资难却成为制约家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发......

    中大管理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二、课程内容 第一讲:绪论:稀缺性性与经济学(4学时) 稀缺性与经济现实(重点) 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含义 经济学思考问题的方式(难点) 经济学研究方法(重点)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大纲2011.3.3

    《微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2、 课程代码: 3、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4、 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学部各专业(本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