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韩国语中级写作1》课程教学大纲
《韩国语中级写作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3109 课程名称:韩国语中级写作1 总学时数:32 实验或上机学时:无
先修课程:《基础韩国语1,2》
后续课程:《韩国社会文化》《韩国语概论》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韩国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2.教学目标和意义
本课程旨在训练韩国语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基础韩国语技能和方法,初步了解韩国的各种文体的写作形式,为进一步发展写作能力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对全国韩国语四级考试写作测试部分的应试能力。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对最基本的作文题材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撰写出基本符合韩国语语言表达规范的短小作文。通过过程学习法,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惧怕心理,使人人能够运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完成基本的写作任务。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重点学习的作文体裁包括邀请信、请假条、信件、人物或者事物描述、人 物的 外貌以及性格对比、消息报道、书面叙述故事、编写故事和故事梗概等。教学
要求:课前预习,课堂积极参与,课后保质保量完成写作任务,对完成并批阅后的作文按照要求进行修改加工。根据所给命题、文字或图片材料,在一小时内完成约300词的短文(如书信、履历、人物或物体描述、故事等,要求格式正确,结构合理,条理清楚,语法基本正确,语言表达基本通顺得体。
4.教学重点、难点
韩国语常用的表达方式;中韩书信和信封书写区别;韩国语故事;看图作文;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解、讨论、练习、错误分析、典型错误课堂集体修订
6.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推荐教材:1韩国延世大学韩国语学堂
<<中级韩国语写作>> 广州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年12月
7. 其它
成绩考核方式:命题考试、平时作文练习以及课堂参与表现结合期末考试40%,平时
成绩60%:其中课堂表现10%,平时作业30%,笔记10%,1
二、正文部分
第一章 常用韩国语表达方式
一、教学要求
了解韩国语常用的、最基本的50种语言表达形式,了解中韩两种文字在语篇方面的差异,掌握基本的韩语写作技能,学会书写规范的韩国语文章,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能够撰写出基本符合韩语语言表达规范的短小作文。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健康时间表达突然发生的事
知识要点:韩国语常用的表达方式,包括惯用句,固定句型搭配,第二节 比喻的用法新闻数字的用法假设句
知识要点:比喻,假设等修辞手法的应用,数字,正负数,百分数,各种符号的写法,读法
三、本章学时数:16
第二章 人物及性格描写
一、教学要求
了解“人物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部特征和性格特征进行描述、说明和描绘。这是一种基本的韩语写作形式,“人物描写”要求语言平实、内容确切。文章的语体风格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确定。了解中、韩两种文字在语篇方面的差异,掌握基本的韩语写作技能,学会书写规范的韩语文章,掌握良好的(尤其是语篇层次上的)写作风格,能够撰写出基本符合德语韩语语言表达规范的短小作文。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物描写
知识要点:韩语人物描写与中文的差异;两人外部特征比较;韩语常用言语的表达手段
第二节 性格描写
知识要点:性格描写的技巧;韩语常用言语的表达手段
三、本章学时数:8
第三章 撰写故事
一、教学要求
了解撰写虚构的故事、叙述亲身经历的事件、对一篇文学作品进行复述等都是文学类型的写作,必须符合文学作品所应有的语篇功能,即欣赏性和娱乐性。它同样也有自己独特的语篇特征和语言特征。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以故事的叙述手法,自由的写出一篇虚构的,或亲身经历的事件.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撰写故事
知识要点:故事的语篇特征、语言特征;良好的写作风格
第二节 叙述亲身经历的事件、对一篇文学作品进行复述
知识要点:叙述亲身经历的事件;对一篇文学作品进行复述;以及两者与中文记叙文的区别
三、本章学时数:8
教研室教研室:德日韩教研室 执笔人:周岩系主任审核签字:3
第二篇:《韩国语会话1》课程教学大纲
《韩国语会话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1090
课程名称:《韩国语会话1》
总学时数:16
实验或上机学时:无
前续课程:《韩国语语音》
后续课程:《韩国社会文化》,《韩国语概论》
1. 课程性质
韩语会话是一门综合韩语技能课,是韩语专业一门基础课程。授课对象为韩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
2. 教学目标及意义
口语是韩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之一,也是教与学过程中的难点,因此,提高学生口语水平,为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打下扎实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习惯,掌握正确的发音和流利的表达技巧,增强学生听的能力,说的能力,用韩语思维的能力,从而达到用韩语交际的目的。在韩语口头表达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达到:
1)能利用已掌握的韩语知识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遇到想不起的单词或没有把握的结构时能运用交际策略绕过难点达到交际的目的;
2)能准确掌握诸如询问、请求、建议、忠告等交际功能。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不同的交际功能;
3)树立主动开口讲韩语的信心,培养讲韩语的热情和兴趣;
4)逐步达到在韩语口头表达方面准确与流利的结合。
3. 教学要求及要求:
就教师而言: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课程要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尊重个体差异,注重总结性评价的同时也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充分利用网络,开发课程资源。
就学生而言:通过口语训练,达到能实际运用韩语的能力,提高理解力和语言分析能力。能就所听到的语段进行问答和复述;能就日常生活话题进行交谈;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音、语调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基本得体。
4.教学重点、难点
1)课内部分主要传授口语技巧,提高理解力和语言分析能力。
2)课堂练习部分除了要求完成书上的要求,还补充适当的课外练习,要求学生课外完成。让学生掌握提高口语的方法。
5.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2)通过讨论提高口语的流利度。
3)通过口头练习纠正发音。
4)利用课堂游戏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用韩语思考的思维模式。
5)组织课堂演讲。
6)通过学唱韩语歌曲来扩大词汇量,纠正发音。
7)通过分角色游戏培养韩语口语中的情感表达,思想表达,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尹敬爱 权赫哲 <<韩国语会话>>(上)大连 大连理工出版社 2006年6月
7.其他
1)考核方式:本门课是考试课程,由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要求不会超过讲课和平时训练范围。
2)成绩评定:
成绩考核方式:命题考试、平时作文练习以及课堂参与表现结合期末考试40%,平时成绩
60%:其中课堂表现10%,平时作业30%,笔记10%,正文:
第一章 问候自我介绍用餐上课
一、教学要求
了解初级的见面问好,简单的打招呼用法,简单的自我介绍的常用语句
掌握在韩国用餐,点菜时的说法,在学校上课时,面对提问,交流时如何应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问候自我介绍
知识要点:了解初级的见面问好,简单的打招呼用法,简单的自我介绍的常用语句
对学校生活的表述
第二节:用餐上课
知识要点:掌握在韩国用餐,点菜时的说法,在学校上课时,面对提问,交流时如何应对
三 本章学时数
4第二章 天气位置超市叙述过去
一、教学要求
了解如何就天气能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
对于方向感的培养和方位名词的使用
掌握在韩国对于超市的映像和在超市买东西时的常用语
对于过去时态的熟练运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天气位置
知识要点:了解如何就天气能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
对于方向感的培养和方位名词的使用
第二节:超市叙述过去
知识要点:掌握在韩国对于超市的映像和在超市买东西时的常用语
对于过去时态的熟练运用
三、本章学时数
4第三章 点餐约会季节邮局
一、教学要求:
了解点餐时要注意的礼节和常用语言
如何与对方约会,约会对方时要注意的要点和常用句
掌握对于四季的描述方法和自身感受的说法
去邮局邮寄东西时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点餐约会
知识要点:了解点餐时要注意的礼节和常用语言
如何与对方约会,约会对方时要注意的要点和常用句
第二节:季节邮局
知识要点:掌握对于四季的描述方法和自身感受的说法和去邮局邮寄东西时的表达方法
三、本章学时数
4第四章 购物问路银行药店
一、教学要求
了解在韩国购物地,如何与对方交易,还价的表达方式
询问,咨询方向,建筑时的 表达方法
掌握在银行进行存储,交易时候的表达方式
对于生病,医药方面专有名词和表达病痛时的用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购物问路
知识要点:了解在韩国购物地,如何与对方交易,还价的表达方式
询问,咨询方向,建筑时的 表达方法
第二节:银行药店
知识要点:掌握在银行进行存储,交易时候的表达方式
对于生病,医药方面专有名词和表达病痛时的用法
三、本章学时数4
教研室:德日韩教研室执笔人:周岩系主任审核签名:
第三篇:韩国语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韩国语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3108 课程名称:韩国语概论 总学时数:32 实验或上机学时:无 先修课程:《基础韩国语1,2,3》《韩国语阅读》《韩国语写作》 后续课程:无
—.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韩国语概论教程是阿尔泰语系韩国语言文学专业韩语水平中高级阶段必修的一门理论课。
2.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系统的全面的向学生章授韩国语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韩国语,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能熟练的运用韩国语。
3.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韩国语概论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韩国语的语言与文字,音韵论,语法论,词义学,语言的应用,修辞与文体,系统论及南北语言的比较等。
教学要求:教师应将所章的韩国语理论和学生所学的韩国语基础知识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在韩国语的学习中了解韩国语理论的重要性,并使学生能够将韩国语理论恰当的运用到语言实践当中。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通过音韵,语法,词汇,词义,文字,应用,文体等方面的章解,较为全面的向学生介绍韩国语理论知识。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章授和指导下,使学生将已学过的零散的韩国语理论知识系统的结合起来,建立学生自己的韩国语理论知识网。
5. 教学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为辅。
6.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作者 林从纲 任晓丽.《韩国语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2)参考书:作者 崔明玉.《国语音韵论与资料》.韩国.太学社.1998年1月 3)参考书:作者 姜信沆.《国语学史》.韩国.普成文化社
2001年8月
7. 其他: 1)考核方式: 由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考试每学期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内容
为限定时间的翻译理解(包括主观和客观题),形式为闭卷笔试。测试范围教学内容占60—80%。2)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成绩评定采用N+2百分制体系(‘2’代表期末考试和笔记成绩,‘N’代表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平时小测试等并且N≥3),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40%,笔记占10%,N占50%(课堂表现20%,作业完成情况15%,小测试15%)。
二.正文部分
第一章 语言和韩国语
一、教学要求
了解语言本质及韩国语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1)语言的定义
2)语言的要素及其特征 3)韩语的定义及特点
4)语言的本质特征、分类,韩国语的起源与属性等
三、本章学时数:2
第二章 音韵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韩国语的音素、音韵变化和语调。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1)韩语元音、辅音的其分类及收音的分类
2)音韵的变化(连音现象、紧音化现象、鼻音化现象、送气化现象)3)韩国语中的重音及声调
三、本章学时数:4
第三章 语法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韩国语的词法、句法以及和统词有关的语法范畴。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1)形态论(形态素、单词)
2)统词论(句法)3)韩国语的时制 4)叙述方法
5)韩国语的阶称(尊敬阶、平阶、基本阶)
三、本章学时数:5
第四章 词汇及词义论
一、教学要求
简单了解词汇的概念和分类、构词法和词义等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1)词汇的基本概念
2)词汇的分类(固有词 汉字词 外来词)合成法 派生法 词根创造法 汉3)构词法(合成法 派生法 词根创造法)4)词义(词汇的意义关系)
三、本章学时数:3
第五章 语言的应用
一、教学要求
了解韩国语的方言、隐语、俗语、敬语、平语、卑语和惯用语等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1)方言(方言的成因与分类 大致六种方言)
2)隐语(构成方法及分类,学生常用隐语)3)俗语(俗语的分类,俗语与隐语的区别)4)委婉语与禁忌语 5)敬语、平语与卑语 6)惯用语(熟语 成语 谚语)7)新语、流行语与聊天语言
三、本章学时数:6
第六章 修辞和文体
一、教学要求
了解掌握韩国语的各种修辞及文体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韩国语的修辞手法(直喻法 隐喻法 活喻法 讽喻法等)文体(简洁体 蔓衍体 优柔体 华丽体等)
三、本章学时数:4
第七章 南北方言比较
一、教学要求
了解掌握朝鲜语和韩语的差异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1)字母(朝鲜语和韩国语字幕的排列顺序不同)
2)韵母(收音上有区别)3)拼写法(极少数字母拼写不同)4)分写法(依存名词,数词,谚语等)5)词汇(词汇上的差别比较复杂)
6)语法(南北分裂后 朝鲜实施了“语言推敲运动”)7)语言政策比较
三、本章学时数:2
第八章 文字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掌握韩国语韩文字的发展演变过程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古代文字 王文文字 汉字时代 口诀式标记法 吏读式标记法 韩文时代 韩文创作原理等
三、本章学时数:3
第九章 韩国语系统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掌握世界语言的语系和韩国语语系以及韩国语的演变《韩国语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3108 课程名称:韩国语概论 总学时数:32 实验或上机学时:无 先修课程:《基础韩国语1,2,3》《韩国语阅读》《韩国语写作》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世界语言语系(欧印语系 汉臧语系 阿尔泰语系 闪含语系 高加索语系
乌拉尔语系 德拉维达语系)阿尔泰语系共同点 韩国语的演变
三、本章学时数:3
教研室:德日韩教研室 执笔人 :张海卿 系主任审核签名:
第四篇:《德语写作1》课程教学大纲
《德语写作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3044
课程名称:德语写作1
总学时数: 36
实验或上机学时:0
先修课:无
后续课:德语写作2,德语应用文写作(论文写作)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2.教学目标和意义
本课程旨在训练德语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基础德语写作技能和方法,初步了解德语的各种文体的写作形式,为进一步发展写作能力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对全国德语专业四级考试写作测试部分的应试能力。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对最基本的作文题材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撰写出基本符合德语语言表达规范的短小作文。通过过程学习法,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惧怕心理,使人人能够运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完成基本的写作任务。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重点学习的作文体裁包括邀请信、请假条、信件、人物或者事物描述、4.教学重点、难点
5.教学方法与手段
6.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1] 倪仁福.德语写作教程(第一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
[2] 倪仁福.德语写作教程(第二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12月课堂讲解、讨论、练习、错误分析、典型错误课堂集体修订 德语私人信件和公函的格式;中德书信和信封书写区别;德语故事、报道与中文的记叙文写作区别;看图作文;故事梗概人物的外貌以及性格对比、消息报道、书面叙述故事、编写故事和故事梗概等。本课程是德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要求:课前预习,课堂积极参与,课后保质保量完成写作任务,对完成并批阅后的作文按照要求进行修改加工。根据所给命题、文字或图片材料,在一小时内完成约300词的短文(如书信、履历、人物或物体描述、故事等,要求格式正确,结构合理,条理清楚,语法基本正确,语言表达基本通顺得体。1
参考书:
[1] Schmitz/Scheiner.如何用德语写信.北京:外研社.2001年3月
[2] Aufsatzschreiben(8.-10.Klasse).Muenchen: Metor 1997
[3] Aufsatzschreiben(9.-10.Klasse).Niedernhausen: Falken 1998
7. 其它
成绩考核方式:命题考试、平时作文练习以及课堂参与表现结合N+2:期末考试40%,笔记10%,平时成绩50%:其中课堂表现20%,平时作业20%,小测验10%
二、正文部分
第一章 常用应用文 offizieller Brief / Einladung /Reklamationsbrief
一、教学要求
了解德语常用的、最基本的几种应用文形式,如私人信件、公函、邀请函、请假条等,了解中、德两种文字在语篇方面的差异,掌握基本的德语写作技能,学会书写规范的德语文章,掌握良好的(尤其是语篇层次上的)写作风格,能够撰写出基本符合德语语言表达规范的短小作文。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私人信函、请假条
知识要点:私人信函的格式;信封书写;中德两种文字在信函格式上以及信封书写的区别;
第二节 公函、邀请函、投诉信
知识要点:公函的格式;公函与私人信函格式上和写作风格上的区别;投诉信
三、本章学时数:8
第二章 人物及性格描写 Personenbeschreibung und Charakterisierung
一、教学要求
了解“人物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部特征和性格特征进行描述、说明和描绘。这是一种基本的德语写作形式,“人物描写”要求语言平实、内容确切。文章的语体风格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确定。了解中、德两种文字在语篇方面的差异,掌握基本的德语写作技能,学会书写规范的德语文章,掌握良好的(尤其是语篇层次上的)写作风格,能够撰写出基本符合德语语言表达规范的短小作文。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物描写
知识要点:德语人物描写与中文的差异;两人外部特征比较;德语常用言语的表达手段
第二节 性格描写
2良好的、在语篇层次上的德语写作风格;请假条
知识要点:性格描写的技巧;德语常用言语的表达手段
三、本章学时数:8
第三章 撰写故事 Geschichte verfassen /erzählen
一、教学要求
了解撰写虚构的故事、叙述亲身经历的事件、对一篇文学作品进行复述等都是文学类型的写作,必须符合文学作品所应有的语篇功能,即欣赏性和娱乐性。它同样也有自己独特的语篇特征和语言特征。了解中、德两种文字在语篇方面的差异,掌握基本的德语写作技能,学会书写规范的德语文章,掌握良好的(尤其是语篇层次上的)写作风格,能够撰写出基本符合德语语言表达规范的短小作文。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撰写故事
知识要点:故事的语篇特征、语言特征;良好的写作风格
第二节 叙述亲身经历的事件、对一篇文学作品进行复述
知识要点:叙述亲身经历的事件;对一篇文学作品进行复述;以及两者与中文记叙文的区别
三、本章学时数:8
第四章 看图作文 Bildgeschichte schreiben
一、教学要求
了解看图作文也是文学类型的写作,必须符合文学作品所应有的语篇功能,即欣赏性和娱乐性。它同样也有自己独特的语篇特征和语言特征,语言风格应生动活泼,紧张有趣,词语表达得体,语句表达要有变换,句子之间要有适当的连接。掌握基本的德语写作技能,学会书写规范的德语文章,掌握良好的(尤其是语篇层次上的)写作风格,能够撰写出基本符合德语语言表达规范的短小作文。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看图作文的语篇特征、语言特征;良好的写作风格
三、本章学时数:
4第五章 故事梗概 Inhaltsangabe
一、教学要求
了解“故事梗概”是对某一篇文学作品的主要故事内容进行概述,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语篇特征和语言特征。概述内容的语言风格应平实、客观,不可额外添加信息或延伸话题;表达应准确精炼,不应用主观色彩的词语。不要完全照搬原文的句子,词句表达要有变化,句子之间应有适当的连接。掌握“语篇类型特有的语言手段”。掌握基本的德语写作技能,学会书写规范的德语文章,掌握良好的(尤其是语篇层次上的)写作风格,能够撰写出基本符合德语语言表达规范的短小作文。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故事梗概
知识要点:故事梗概的语篇特征、语言特征;语篇类型特有的语言手段
第二节 故事梗概与对一篇文学作品进行复述的差异
知识要点:故事梗概与对一篇文学作品进行复述在意图、写作顺序、篇幅长度、时态、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三、本章学时数:8
教研室:德日韩教研室
执笔人:侯继红系主任审核签字:4
第五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财务管理专业)
英 文 名: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前 置 课: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等
后 置 课: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
学 分:4学分
课 时:64课时
主讲教师:涂娟、彭胜平等
选定教材:刘永泽,陈立军等主编.中级财务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本课程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以财务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标准为依据,主要阐述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具体包括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具体程序与方法,财务报告体系的构成及编制方法等内容。具体分为12章:第一章总论,是财务会计基本概念框架介绍;第二章至第七章,主要介绍资产要素的核算;第八章负债,主要介绍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核算;第九章主要介绍所有者权益的核算;第十章、十一章,主要介绍费用、收入、利润的核算;第十二章主要介绍财务报告的内容、主要财务报表的编制等。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运用财务会计的方法,掌握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培养学生财务会计的应用能力,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方法: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规范性较强的课程,且有内容多、难度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各章的知识点及重难点内容。教师在讲授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应采用举例、案例分析等方式阐释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并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企业的会计问题;对学生课后预习、复习和知识的拓展应加强引导和指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应安排一定的作业,并适时做好作业的点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 总论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财务会计的特征,理解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重点掌握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要素的内涵。教学内容:
一、财务会计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财务会计的含义
(二)财务会计的特征
二、财务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二)财务会计的目标
三、财务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五)权责发生制
四、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客观性
(二)相关性
(三)明晰性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五、会计要素及其计量基础
(一)会计要素
(二)计量基础 思考题:
1.财务会计含义?财务会计的特征有哪些? 2.如何理解财务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 3.如何理解财务会计的目标? 4.会计信息质量应具有哪些特征?
5.我国企业会计要素有哪些?它们的计量属性有哪些?
第二章 货币资金
课时分配: 3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货币资金的管理、银行转账结算方式,理解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基本概念和内容;重点掌握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会计核算。教学内容:
一、现金
(一)现金管理
(二)现金的核算
(三)备用金的核算
(四)库存现金的清查
二、银行存款
(一)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
(二)银行转账结算方式
(三)银行存款的核算
(四)银行存款的核对
三、其他货币资金
(一)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
(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资金?货币资金包含哪些内容? 2.企业应如何加强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3.现金的支付范围是什么?
4.银行存款账户的开立和使用有何规定? 5.银行转账结算方式有哪些?有何特点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课时分配: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等相关概念;掌握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及其他应收款的核算。本章的重、难点是现金折扣、坏账损失的备抵法、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等。教学内容:
一、应收账款
(一)应收账款及其确认
(二)应收账款的计价
(三)应收账款的核算
(四)坏账损失的核算
二、应收票据
(一)应收票据的确认和计价
(二)应收票据的核算
(三)应收票据的贴现
三、预付及其他应收款项
(一)预付账款
(二)其他应收款 思考题:
1.现金折扣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几种?有哪些优缺点? 2.何为坏账?坏账损失如何核算? 3.什么是应收票据?应如何核算? 4.应收票据的贴现收入如何计算?会计上应如何处理? 5.其他应收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章 存货
课时分配: 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在了解存货的概念与分类基础上,理解存货取得、发出及期末存货的计价与核算,掌握存货清查结果的核算,重点掌握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的方法。本章难点内容是存货的期末计价方法及会计处理。教学内容:
一、存货概述
(一)存货的性质和确认
(二)存货的分类
二、存货的取得
(一)存货的初始计价
(二)外购存货的核算
(三)自制存货的核算
(四)委托加工存货
三、存货的发出: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
(一)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
(二)发出材料的核算
(三)发出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
(四)发出库存商品的核算
四、存货的清查
(一)存货盘盈的核算
(二)存货盘亏的核算
五、存货的期末计价
(一)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
(二)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运用 思考题: 1.什么是存货?可分为哪几类? 2.存货取得时的初始成本应如何确定?
3.实际成本计价下,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哪些?适用范围如何? 4.存货清查有何意义?清查结果应如何核算? 5.什么是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如何运用?
第五章 投资
课时分配:8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投资的概念及分类,理解有关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基本核算方法,重点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的核算原理。本章难点是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教学内容:
一、投资及其分类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含义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含义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含义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五、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五)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思考题:
1.什么是投资?包括哪些内容? 2.什么是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如何核算? 3.什么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如何核算? 4.什么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何核算? 5.什么是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如何计量? 6.什么是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其适用范围如何?
第六章 固定资产
课时分配: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固定资产性质、分类,理解固定资产计价方式、后续支出和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重点掌握固定资产增减的核算、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本章难点内容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期末计价的账务处理等。教学内容:
一、固定资产概述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三)固定资产的计价标准
二、固定资产的取得
(一)购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核算
(三)接受投资固定资产的核算
(四)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核算
三、固定资产折旧
(一)折旧的性质及范围
(二)折旧方法
(三)折旧的核算
四、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含义
(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五、固定资产的处置
(一)固定资产出售的核算
(二)固定资产报废的核算
六、固定资产的清查
(一)固定资产盘盈的核算
(二)固定资产盘亏的核算
七、固定资产的减值
(一)固定资产减值的认定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 思考题:
1.什么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确认应符合什么条件? 2.不同途径取得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如何确定? 3.你如何理解固定资产折旧的意义? 4.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有哪些? 5.企业应该怎样选择折旧方法? 6.固定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是什么?
第七章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无形资产的性质与种类、其他长期资产的内容,理解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价、无形资产的减值,掌握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出租与出售的核算。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无形资产取得与摊销核算,难点内容是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价、无形资产减值。教学内容:
一、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价
(三)无形资产的取得
(四)无形资产的摊销
(五)无形资产的出售和出租
(六)无形资产的减值
二、其他资产
(一)其他长期资产的内容
(二)其他长期资产的核算 思考题:
1.什么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哪些特征? 2.无形资产如何确认与计价? 3.如何确定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 4.无形资产的处置应如何核算? 5.其他资产有哪些内容?
第八章 负债
课时分配:8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负债的分类与计价,掌握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主要项目的基本核算方法。本章的重点是应付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增值税的核算,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的基本核算方法;难点内容是企业应交税金、长期负债的利息、债券溢(或折)价的会计处理。教学内容:
一、负债概述
(一)负债及其分类
(二)负债的计价方式
二、流动负债
(一)短期借款的核算
(二)应付票据的核算
(三)应付和预收款项
(四)应交税费
(五)应付职工薪酬
三、长期负债
(一)长期借款的核算
(二)应付债券的核算 思考题:
1.什么是负债?负债有哪些特征? 2.什么是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应如何计价? 3.什么是增值税?增值税应如何核算? 4.什么是长期负债?应如何计价?
5.什么是借款费用?它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处理? 6.何为债券溢价、折价?溢、折价应如何核算?
第九章 所有者权益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掌握一般企业实收资本、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的基本核算、资本公积及留存收益的基本核算。本章的重、难点实收资本(股本)的核算、资本公积的核算、留存收益的核算。教学内容:
一、所有者权益概述
(一)所有者权益及特征
(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二、投入资本
(一)一般企业实收资本的核算
(二)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的核算
(三)资本公积的核算
三、留存收益
(一)留存收益的内容
(二)留存收益的核算 思考题:
1.什么是所有者权益?它包括哪些内容? 2.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有何区别? 3.股份公司发行股票应如何核算?
4.什么是资本公积?资本公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什么是留存收益?留存收益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第十章 费用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成本、费用的概念与分类,了解生产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与一般程序;掌握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方法、期间费用的内容及核算。本章的重点、难点主要有: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方法,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内容及核算。教学内容:
一、费用及其确认
(一)费用的分类
(二)费用的确认
二、生产成本
(一)生产成本的构成
(二)生产成本的核算
三、期间费用
(一)销售费用的核算
(二)管理费用的核算
(三)财务费用的核算 思考题:
1.什么是费用?费用有何特点?费用如何分类? 2.什么是产品成本?成本核算程序这样? 3.什么是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包括哪些内容? 4.期间费用在会计核算上有何特点?
第十一章 收入和利润
课时分配:5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收入的特征和分类、收入确认条件、营业外收支的内容,掌握销售商品收入、利润的形成与利润分配的核算,了解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核算、所得税的一般核算。本章重点是一般方式下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核算、利润形成和利润分配的核算,难点内容是收入确认与计量的方法,特殊销售方式下销售商品收入的核算、所得税的核算等。
教学内容:
一、收入概述
(一)收入的特征
(二)收入的分类
二、收入的确认与计价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1.销售商品收入的核算 2.特殊销售方式的收入确认
(二)劳务收入核算简介
(三)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核算简介
三、利润
(一)利润的构成
(二)营业外收支的核算
(三)利润总额形成的核算
(四)所得税的核算
(五)净利润形成的核算
四、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二)利润分配的核算 思考题:
1.什么是收入?收入有哪些特征? 2.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应满足哪些条件? 3.销货退回应如何核算?
4.什么是利润?利润是如何构成的? 5.税后利润的分配程序如何?应怎样核算?
第十二章 财务报告
课时分配:5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编制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编制的基本方法,理解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和基本的编制方法,了解财务报表附注。本章重点内容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现金流量表编制原理的理解,难点是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和方法。教学内容:
一、财务报告概述
(一)财务报告的内容
(二)财务报表的作用
(三)财务报告的分类
(四)财务报告编制要求
二、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四)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三、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性质
(二)利润表的结构
(三)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四)利润表的附表
四、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和方法
五、财务报表附注
(一)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
(二)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 思考题:
1.什么是财务会计报告?其内容包括哪些? 2.什么是资产负债表?有何作用?应如何编制? 3.什么是利润表?利润表有何作用?如何编制? 4.什么是现金流量表?有何作用?编制原理是什么? 5.会计报表附注主要内容有哪些?
附录: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C.2006.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第38号[S].2006.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4.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制度讲解[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5.葛家澍.中级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7.孙铮.中级财务会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8.戴德明.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陈良华、戚啸艳.会计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10.王跃堂、陈丽花.财务会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1.吴中春.中级财务会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谢获宝.中级财务会计[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3.贾莉莉.财务会计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14.李海波、刘学华.新编中级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15.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6.Charles T.Horngren、Gary L.Sundem、John A.Elliott,Financial Accounting,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执笔人: 涂娟 2010年5月
审定人: 年 月
院(系、部)负责人: 年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