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评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影评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撰写人:
课程总体介绍:《影评与写作》是研究性以及人文素质培训课程方面的系列课程之一,是基础理论基本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课程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影视评论的不同面向与方法,由浅入深地讲述不同批评取向的要旨、历史发展、重要文献及写作指导大纲,结合具体案例训练学生的解读能力和写作技巧,技能适应大众媒体写作面向一般读者与影迷的评论,也能具有较好的学术视野写作影视研究性论文。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4学分,32学时。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认识电影的本性、特点,初步了解影视语言,培养学生对影视艺术的鉴赏能力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他们站在理论的高度和文化的视野,对电影电视、以及影视文化现象进行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影视艺术具有综合性、跨文化性、多学科交叉性,通过课堂教学、观片以及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即时课堂讨论、专题性小论文写作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当前影视文化现象、影视作品关注与讨论,提高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文学科的发展建设的热情,训练学生分析研究影视作品以及当代审美文化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使之初步撰写出能够反映作品的质量,有一定独到判断的影视评论的文章。
二、教学方法:按“理论够用,以实践为主”的原则组织教学,精讲多练,通过对范文的分析、病文修改、模拟写作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力争做到学生在课堂练习,教师当场指导,构建起全新的“教、学、写”一体、理论与实践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掌握与未来生活、职业相关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具备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写作能力。为此,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理论环节忌滥不简明;
2、实践环节忌少不实用。
三、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导 言 影视艺术--艺术形式发展的自卑与超越
一、影视艺术是艺术形式发展的自卑与超越的结果
二、影视艺术在今天的地位和影响
三、正确认识影视艺术的两面性
四、影视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章 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关于影视艺术的本质的几种看法 第二节 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造型性和运动性
(一)造型性
(二)运动性
二、综合性和科技性
三、逼真性与假定性
四、商业性与企业性
第三节 电影和电视艺术的区别
一、注重画面与注重语言
二、营造精美与追求时效
三、单片性与系列连续性 第二章 影视的类型与类型 第一节 电影的分类与类型片
一、电影的分类
二、类型片
三、电视剧的分类及特点 第二节 影视风格和探索性影片
一、风格的划分
二、民族的风格
三、导演风格
四、探索性影片介绍 第三章 影视的读解与批评 第一节 影片的读解方法 第二节 影视评论和写作
一、影视评论的原则
二、影评写作的要素 第七章 影片例证分析以及讨论 实践环节:
1、课堂名片段落欣赏,鉴赏与分析,即时讨论,或当堂评论练习
2、文学名著片段阅读,即时讨论转换为视听语言练习
3、名词概念,由学生查阅资料,自行解决,锻炼搜集资料的能力
4、收集部分影片的资料 课堂作业以及课堂辅导:
课题1:根据每章节所学内容的不同,具体应用所学知识,根据影片,自选角度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影评。
课题2:对于一些热点影片,进行分组讨论,并归纳总结。
四、本课程为考查科目。
五、主要参考书目:
1、T.J.Corrigan,宋美凤译《如何写影评》,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
2、Graeme T umer,高红岩译《电影作为社会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张福起主编《影评写作范文》,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第二篇:《秘书与公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秘书与公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师信息
姓名:万玲华 职称:副教授 办公室:徐汇校区文苑楼1212 电话:64322296 电子邮箱:wlinghua@shnu.edu.cn 答疑时间:周二12:30-13:30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秘书与公文写作
课程英文名称:Secretarial and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 课程代码:
周学时:3 总学时:54 学分:3 先修课程:管理学、行政管理学 开设专业:行政管理
三、课程简介
《秘书与公文写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型管理类学科,本课程将秘书工作和公文写作知识相结合,形成从事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重要知识技能课程。本课程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秘书工作的基础知识,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完整而系统地阐明秘书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重点让学生了解秘书、秘书机构,秘书工作特点规律以及秘书人员应具备的素养、能力;沟通协调工作;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会务工作等。第二部分是公文写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公文写作概论;15种党政公文的写作方法;其他常用公文的写作方法;公文的处理、整理(立卷)与归档。
四、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比较系统地掌握秘书学和公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和了解我国秘书工作的性质、特点和作用,掌握秘书工作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提高办文、办事和办会的能力;认识公文写作的形成和处理的基本规律,培养和提高撰拟公文和处理公文的能力。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解决秘书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能够较为熟练地从事秘书管理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上编 秘书实务(24课时)第一章 秘书理论概述 1.课时数:3 2.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节 秘书的涵义和职业特征
一、秘书的由来与定义
二、秘书的类别和层次
三、秘书的职业特征
第二节 秘书工作的内容、特点和作用
一、秘书工作内容
二、秘书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三、秘书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四、秘书工作的作用
五、秘书长、办公厅(室)主任的任务 第三节 秘书工作机构的设置
一、秘书部门概述
二、秘书工作机构的地位与性质
三、秘书工作机构的职能与工作要求
四、秘书机构人员的配备
五、秘书部门和人员的管理
教学重点:秘书的概念与类型;秘书工作的内容和特点,重点分析不同职位的秘书人员、秘书工作的不同之处和作用;秘书部门的性质和职能。
教学难点:秘书的不同含义;秘书工作的方式、方法;秘书部门与职能部门的关系;秘书角色定位。“三服务”特别是“为本级领导服务”的含义。3.学生学习任务 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与秘书工作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秘书人员的类型、层次及划分方法。认识秘书工作的特点,理解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与原则;学会运用规律开展秘书工作。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5.课外学习要求
自己查阅资料或实地考察某个单位秘书机构设置情况及其合理性、科学性。
第二章 日常事务工作(上)1.课时数:3 2.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节 办公室管理
一、办公环境的含义
二、办公室环境管理的原则
三、办公室环境管理的内容
四、办公环境的美化 第二节 通讯工作
一、电话接打
二、办公室邮件处理 第三节 接待工作
一、接待的类型、方式和规格
二、接待工作的原则
三、接待工作的程序与内容 第四节 领导活动管理
一、领导日程安排
二、领导差旅事宜
教学重点:接打电话的技巧;接待准备工作,接待工作的原则,制定接待工作计划,按照接待规格接待来访者。
教学难点:接待工作礼仪,接待工作方法 3.学生学习任务
了解接待工作的含义,熟悉接待工作礼仪,掌握接待工作的方法,熟练掌握接待工作的技能。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法 5.课外学习要求
参与至少一次前台接待、团体接待,观摩或参与一次外宾接待工作。第三章 日常事务工作(下)1.课时数:3 2.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节 督查工作
一、检查督办的含义、范围和内容
二、督查工作的作用
三、督查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第二节 保密工作
一、秘密的概念、类型
二、保密工作的意义、方针
三、秘书部门保密工作的内容
四、保密工作的责任和纪律 第三节 印信工作
一、公章的概念、样式和种类
二、印章的刻制、保管和使用 第四节 值班工作
一、值班和值班工作的组织形式
二、值班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三、值班工作制度
教学重点:秘书保密工作的内容; 教学难点:印章的管理。3.学生学习任务
了解保密工作的责任和纪律。熟悉印章的使用流程。4.教学方法
讲授、案例法 5.课外学习要求
找几个近年来发生的典型的秘书泄密案例加以分析,谈谈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第四章 信息与调研工作 1.课时数:3 2.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节 信息工作
一、信息和信息工作的含义
二、信息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三、秘书收集信息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四、信息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第二节 调研工作
一、调查研究的含义和作用
二、调查研究的内容、类型与方法
三、调查研究的步骤
教学重点:秘书信息收集的内容、渠道,信息整理的方法。教学难点:信息整理;调研问卷设计。3.学生学习任务
了解信息的含义,懂得处理信息的过程,初步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4.教学方法
讲授、案例法 5.课外学习要求 指定收集某一方面的信息;做一个专题调查。第五章 会务工作 1.课时数:3 2.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节 会议概述
一、会议及会务工作
二、会议的作用
三、会议的种类
四、对秘书会务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会前准备
一、会议计划的制订和会议成本的预算
二、文书资料的准备
三、会议场所的选择和准备
四、议程、程序的拟定
五、会议通知的发送 第三节 会间工作
一、会场的组织与服务
二、会议信息的收集与编发 第四节 会后工作
一、会议善后工作
二、会后文书工作
第五节 几种常见会议的组织
一、工作会议
二、代表会
三、联席会议
四、记者招待会
五、座谈会
六、庆典会
七、签约仪式
教学重点:会务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教学难点:不同会议的组织要求。3.学生学习任务
了解会议的含义和要素,理解会议的种类,掌握会前准备的内容,熟练掌握会间工作的方法。4.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训法 5.课外学习要求 举行一次会议(座谈法、庆典会或学代会),至少每人写一份会议预案。第六章 信访工作 1.课时数:1 2.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节 信访工作概述 第二节 信访工作的程序
教学重点:信访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教学难点:对特殊信访事项的处理。3.学生学习任务
了解信访工作的含义和要素及其重要性,熟练掌握信访工作的方法。4.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训法 5.课外学习要求
学习《信访条例》,了解法规内容。第七章 沟通与协调 1.课时数:2 2.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节 沟通概述
一、沟通含义和类型
二、有效沟通的原则
三、沟通的障碍因素
四、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二节 协调工作概述
一、协调的含义
二、协调的要求和原则
三、协调的内容
四、协调工作的步骤、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公务沟通与协调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正确理解沟通与协调在秘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秘书与上司沟通的方法。
教学难点:沟通与协调的艺术和方法;秘书人员的沟通协调关系的技巧。
3、学生学习任务:
了解公务沟通的意义和类型,掌握秘书公务沟通的艺术和方法,运用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提高公务沟通和协调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协调关系的含义,协调关系的过程;了解秘书沟通与协调工作的内容;熟练掌握协调关系的方法。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法 5.课外学习要求
假设班级里要举行一项活动,但在举行什么活动上大家意见不统一,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请就沟通中出现的障碍、使用的沟通方法、沟通技巧和问题的解决等内容进行总结。
第八章 文书档案工作 1.课时数:6 2.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节 公文办理
一、公文办理的内容
二、收文办理程序
三、发文办理主要程序
四、公文传递与传输 第二节 公文管理
一、公文管理的作用、基本要求
二、公文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文书的整理(立卷)与归档
一、文书整理概述
二、文书整理的方法和程序
三、电子文件处理
教学重点:收文处理程序中的承办、传阅,发文办理过程中的复核。以“立卷”方式整理和以“件”方式整理的异同。
教学难点:公文整理方法和程序。3.学生学习任务
掌握发文处理和收文处理各环节的概念,掌握公文处理的程序和要求;熟悉公文整理(立卷)与归档的方法。4.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5.课外学习要求
参观档案室或档案馆。
下编(公文写作27课时)第九章 公文写作基础理论 1.课时数:6 2.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节 公文概述
一、公文的概念和特点
二、公文种类
三、文种及其选用 第二节 公文格式
一、通用格式
二、特定格式
第三节 公文行文规则
一、行文总规则
二、向上级机关行文的规则
三、向下级机关行文的规则
四、其他行文规则
第四节 公文写作的一般步骤与要求
一、公文写作的一般步骤
二、公文写作的要求
教学重点:公文名称和适用范围及选用;公文格式;公文写作的要求。教学难点:各种公文名称作用的区别;公文行文规则的正确把握。3.学生学习任务
了解公文的种类和划分,弄清各种公文名称的适用范围,掌握公文写作的特点,掌握公文的体式和行文规则。4.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5.课外学习要求
找一些在文种选用、格式和正文内容上有问题的公文分析,指出错误并改正。第十章 主要公文写作方法 1.课时数:15
2.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节 决议、决定、命令
一、决议
二、决定
三、命令
第二节 公报、公告、通告
一、公报
二、公告
三、通告
第三节 意见、通知、通报
一、意见
二、通知
三、通报
第四节 报告、请示、批复
一、报告
二、请示
三、批复
第五节 议案、函、纪要
一、议案
二、函
三、纪要
教学重点:通知、请示、报告、纪要、函的写作 教学难点:公文内容的写作技巧 3.学生学习任务
掌握党政机关常用公文的写法。4.教学方法
讲授、写作训练 5.课外学习要求
多阅读范文,建议看国务院网站的公文公报栏目发布的公文;多练笔,撰写常用公文。
第十一章 其他常用文种的写作方法 1.课时数:6
2.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节 计划(活动方案)、总结、调查报告
一、计划(活动方案)
二、总结
三、调查报告
第二节 信息、简报
一、信息
二、简报
第三节 经验材料、讲话稿、述职报告
一、经验材料
二、讲话稿
三、述职报告
教学重点:工作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的写法 教学难点:撰写讲话稿的技巧 3.学生学习任务
熟练掌握计划、总结和简报的写法。4.教学方法
讲授、实训 5.课外学习要求
为某一活动策划一份方案。
(备注:考查:3课时)
六、修读要求
不无故缺勤,不迟到不早退;面授时学生应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课堂讨论;必须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多阅读公文范文,了解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七、学习评价方案
课程考核依据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度、作业和期末考试。考核形式:卷面形式(开卷,题型包括选择、判断、改错和公文撰写)。综评成绩为:平时(出勤、课堂讨论等)10%、作业为20%、期末为70%。
八、课程资源 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陆瑜芳编著:《秘书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2版。
魏建周编著,《新编党政机关公文写作》,北京:红旗出版社,2012年10月。参考书目:
1、李成武主编:《高级秘书业务》,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2、常崇宜主编:《秘书学概论》,线装书局,2000年。
3、袁维国等主编:《秘书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4、陈合宜主编:《秘书学》,济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5、王千弓等主编:《秘书学与秘书工作》,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
6、胡鸿杰等主编:《办公室管理》,中国人大出版社,2001年。
7、董继超编著:《秘书实务》,线装书局出版社,2000年。
8、赵映诚著:《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高等教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
9、朱传忠编著:《秘书理论与实务》,杭州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0、《党政机关公文写作能力指导和训练》第二版,姬瑞环编著,中国人事出版社,2013-01-01。
11、张保忠、岳海翔编著:《最新公文写作规范、技巧和范例》 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10-1
12、《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2012年。
13、《党政机关公文格式》,2012年。
思考题: 第一章
1、什么是秘书?秘书的类型有哪些?
2、试述不同类型的秘书人员在工作内容上及对领导人(决策层)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3、结合案例,归纳、讨论秘书工作主要内容有哪些?
4、简述秘书工作中“三服务”的具体内容。
5、什么是秘书部门?举例说明不同性质、级别的单位内部秘书部门是怎样设置的?
6、秘书部门机构设置的原则是什么?
7、秘书部门的职能是什么?
8、结合秘书的社会地位与就业前景,谈谈秘书应具备哪些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如何实现?
第二章
1、办公室环境管理指的是什么?
2、接打电话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简述接待工作的原则。
4、对待外国来宾,我们应该怎样做好接待工作? 第四章
1、信息管理工作包括哪些环节?
2、简述秘书部门信息工作的要求。
3、简述秘书部门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4、秘书部门信息存储的要求有哪些? 第五章
1、会议的类型有哪些?
2、什么是会议预案?会议预案内容有哪些?
3、会议的筹备工作包括哪些?
4、会中的服务需要秘书做好哪些工作?
5、会后秘书需要做哪些工作?
6、如何提高会议的质量? 第六章
1、简述信访工作的组成要素。
2、信访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3、简述信访案件处理应把握的主要环节。第七章
1、有效沟通的原则有哪些?
2、怎样进行有效倾听和有效提问?
3、怎样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4、秘书公务沟通和协调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5、秘书公务沟通的内容和途径、形式有哪些?。
6、公务沟通和协调的方法和艺术有哪些?
第八章
1、公文办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文书整理(立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平时归卷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4、怎样理解六个特征立卷法
5、归档要求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6、试述电子文件的归档过程。第九章
1、什么是公文?公文的特点是什么?
2、选择公文文种的依据是什么?
3、公文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
4、如何确定公文的成文日期?
5、公文有哪些行文方式?
6、公文有哪些行文关系?行文规则的内容有哪些?
7、公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和要求有哪些? 第十章
1、决议和决定有哪些区别?
2、简述公告与通告的异同。
3、简述通知的特点、种类及各类通知的写法。
4、说说请示与报告的异同。
5、意见在行文关系方面的特点
6、公函的特点是什么?
7、撰写会议纪要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十一章
1、简述计划的正文部分的写法。
2、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有哪些规范?
3、简报的主要特点与写作要求是什么?
4、怎样理解讲话稿的特点和功能?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事宜
依照学校相关规定,学生无故缺席三次被视为自动放弃本课程学习,因工作或身体原因无法出席面授,必须履行请假手续。
学生有疑问除在周三中午答疑时间面谈外,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在课外与教师联系或讨论。
第三篇:阅读与写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阅读与写作基础(2)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目的与任务
“阅读与写作基础2”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文员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一门具有文化、文学知识与写作知识的人文熏陶和写作能力培养的课程。3学分,54学时,一学期。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旨在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国经典文章及有关作文知识的讲解和技能训练,使学员对文学作品有相当的理解、鉴赏能力,提高其文化修养、人文素质与实际写作能力。
二、先修课程:阅读与写作基础(1)
后续课程:“实用文体文写作”、“传统文化导论”、“中国文学通论”等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三单元 明清文学(约16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明清的文学状况及作品类型,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2.理解明清散文的分类、发展和特点。晚明小品文及通俗文学的成就。选文作家的文学地位与创作成就。
3.掌握单元选文中的语文知识、重点篇目的阅读与分析和作文知识。
1)语文知识:包括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三方面内容。(均以教材中介绍为准)。语言知识包括了文言散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的古今及不同环境中的应用,文言文中的某些特殊语法现象。
2)阅读与分析:
(1)要求理解并识记所学文章的内容。
(2)归纳所学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论点、分论点)、重要的段落层次并能概括其大意。
(3)结合文体(文章类别:说理、叙事、抒情),识别其主要的写作方法及特点。
(4)识别文章中采用的修辞方法及特点。
(5)翻译古文段落中划线句子并能解释带点字词。
(6)综合以上所列点,结合具体材料及现实,参阅文后的评点、思考分析并联系全文展开分析。
3)作文知识
作文为材料作文。能运用所学作文知识,结合所给材料,写出内容正确充实、中心明确突出,思路、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清通,文面规范清楚的文章。
二、内容要点
李贽《童心说》: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童心说”的内涵及作者提倡“童心说”的目的和意义。
袁宏道《徐文长传》:作者的文学成就、地位。了解《徐》文的结构、人物描写的艺术,联系全文体会作者对徐文长命运的看法。
谭友夏小品二则:作者的文学成就、地位。文中借景借人说己的写作手法,以及文章的情感寄意。
张岱《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作者的文学成就。分析作者的“看月”与他人有何不同,表现了其怎样的审美情趣,从中可见张岱小品文的那些特点。《湖》文中体现的作者的情绪,文章的艺术特点。
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作者的创作成就。文章的主要内容。文中作者的观点及写作特点。
侯方域《李姬传》:作者的创作成就、地位。文章中人物描写特点及前后文的照应关系。
郑燮《板桥题画三则》:郑燮的创作成就。文中作者的艺术主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徐文长传》为教学重点篇目;
《西湖七月半》为教学重点篇目。
《李姬传》为教学重点篇目。
难点:
谭友夏小品二则:文中借景借人说己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寄意。
《西湖七月半》:写作角度的转换及其意图,作者的审美趣味。
第五单元 当代文学(约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状况及大致分段,尤其是第二阶段的文学状况。
2.理解选文作家的文学地位与创作成就。
3.掌握单元选文中的语文知识、重点篇目的阅读与分析和作文知识。(具体要求同上)
二、内容要点
巴金《文革博物馆》:巴金的创作成就。体会文中作者的“忏悔”与“呼唤”,构想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必要性。巴金文章的特点。
杨绛《误传记妄》:杨绛的创作成就。文章的内容、主题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汪曾祺《故乡的食物》(节选):汪曾祺文章的风格特点。文中故乡食物的特点及描写中的感情色彩。了解汪曾祺文章的写作特点和作者的审美趣味。
张承志《汉家寨》:张承志的创作成就和创作风格。体会文章中“坚守””的含义。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贾平凹《秦腔》:贾平凹的创作成就。分析文中场面描写的特点。文章的表达手法与感情色彩。分析《秦》文的主题与艺术特色。
史铁生《墙下短记》(节选):史铁生的创作成就。体味文中的“墙”的多重象征意义。分析作者有关生命的体悟与理性思索。了解史铁生文章的特点。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的创作特色。体味文章中作者对猪的特立独行的感慨与思考。文章的表达手法。
王安忆《街景》:王安忆的创作成就。文中作者描写的街景特点,体会作者心里的剧痛的原因。
陈之藩《哲学家皇帝》:陈之藩的创作成就。文中作者引用“哲学家皇帝”的观点,提出的做人的两个标准,以及对美国青年的评论。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与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文革博物馆》为教学重点篇目。
《故乡的食物》(节选)为教学重点篇目。
《秦腔》为教学重点篇目。
《墙下短记》(节选)为教学重点篇目。
难点:
《文革博物馆》:文中作者的:“忏悔”与“呼唤”,构想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必要性。
《墙下短记》(节选):文中的“墙”的多重象征意义以及作者有关生命的体悟与理性思索。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文中作者对特立独行的感慨与思考。
第六单元 外国文学(约18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欧洲文学的大概历史以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思潮、重要作家作品。
2.理解选文作家的文学地位与创作成就。
3.掌握单元选文中的基础知识、重点篇目的阅读与分析和作文知识。(具体要求同上)
二、内容要点
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一则: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品、特点及选文的基本结构;作者对日本建筑“阴翳之美”的品味以及文章对美的总体和谐的分析阐述。
兰姆《穷亲戚》(节选):兰姆的代表作品及其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文中对“穷亲戚”特点的描写,以及通过穷亲戚所揭示的主人心理。文章的主要写作手法特点。
海涅《莎士比亚笔下的女主角“朱丽叶”》:海涅的创作成就、主要作品。文中作者对爱情的体悟。作者把《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归类为喜剧的原因,海涅文章的激情和想象力以及对现实生活冷峻的观察。
屠格涅夫《乡村》:屠格涅夫的创作成就、主要作品和特点。文中作者描绘的乡村图景特点,以及从中反映出的作者对生活的理想追求与思考。文中年老农妇的形象。
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十封信》(第七封):里尔克的创作及其代表作品。文中对习俗关于爱的错误观念的批评,以及作者自己的思考。
纪德《我的母亲》:纪德的创作和主要作品。文中关于母亲的描写,以及由此激发的作者对天性与教养的矛盾冲突的思考,文章的主题。
德莱赛《我的梦中城市》:德莱赛的创作和主要作品。标题内涵的丰富、多义性,文章的结构线索。文中关于大城市的特征的描写以及洗衣妇的形象特征,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对所谓“城市梦”的反思。
聂鲁达:《归来的温馨》德莱赛的创作和主要作品。选文的脉络结构,文章的感情基调。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手法以及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穷亲戚》(节选)为教学重点篇目。
《我的母亲》为教学重点篇目。
《我的梦中城市》为教学重点篇目。
难点:
《阴翳礼赞》一则:作者对日本建筑“阴翳之美”的品味以及美的总体和谐的分析阐述。
《穷亲戚》(节选):通过穷亲戚所揭示的主人心理的写作手法特点。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主角“朱丽叶”》:作者把《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归类为喜剧的原因,海涅文章的激情和想象力以及对现实生活冷峻的观察。
《我的母亲》:通过对母亲的描写激发的作者对天性与教养的矛盾冲突的思考。
《我的梦中城市》: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对所谓“城市梦”的反思。
第四篇:《新闻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2005年制订,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140031 英 文 名:News Writing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前 置 课:新闻采访学 后 置 课:编辑学 学 分:3学分 课 时:54课时 主讲教师:宋祖华
选定教材:周胜林、尹德刚、梅懿,当代新闻写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面向新闻学专业(经济新闻方向)的学科基础课。
新闻写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也是和新闻采访、新闻编辑等课程关联度很强的课程,主要包括新闻和新闻报道的基本特点,新闻报道文体分类及其演变过程,国内外新闻写作的基本理念,媒体的发展对新闻写作的新要求,消息的基本构成和写作要求,新闻的结构形式,新闻主题的提炼,新闻材料的选择,新闻语言的运用及各类新闻的写作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
本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讲授新闻和新闻报道的属性、特点、文体分类和写作基本要求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例分析讲解、优秀作品研读和写作练习等,提高他们的新闻写作能力。教学方法:
本课程授课依据理论联系实际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多媒体授课,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讲解法。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等内容,主要采用讲解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个案分析法。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国内外优秀作品和失败案例的分析,在巩固学生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其对作品的感性、个性、丰富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写作技能。
三、讨论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选取典型案例,组织同学讨论,启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现他们的认知误区并予以纠正。
四、练习法。选取典型材料或主题,通过课堂训练和课后作业及其课堂讲解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
新闻与新闻报道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闻的特点和属性,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理解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了解新闻报道的新意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闻
一、新闻的缘起和定义
二、新闻价值
三、新闻本源与新闻根据
四、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新闻报道
一、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二、用事实说话
三、新闻报道意识的发展 思考题:
1、新闻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2、如何用事实说话?
3、新时期的新闻报道要有什么新意识?
第二章 新闻报道体裁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初步认知常见的新闻报道体裁,了解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报道体裁的演变历史,掌握其基本特点。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闻报道体裁的类型及其一般特点
一、消息
二、通讯
三、特写
四、深度报道
第二节
新闻报道体裁的演变历程及其规律
一、消息的演变历程
二、深度报道的演变历程
三、通讯的演变历程
四、新闻特写的演变历程 思考题:
1、新闻报道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2、新闻报道体裁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
3、什么叫解释性报道?它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4、什么叫述评新闻?它与新闻述评之间的关系?
5、通讯可以分为几类?
6、简述新闻特写的演变。
第三章 消息的构成及一般写作规范
课时分配:9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把握消息的基本构成,掌握消息的标题、导语、躯干、结尾等部分的基本写作要求,训练消息写作的基本技能。教学内容:
第一节 消息标题
一、消息标题的基本构成
二、消息标题写作的基本原则
三、消息标题写作的艺术
第二节 消息导语
一、消息导语的基本使命
二、消息导语的发展历程:第一代导语和第二代导语
三、消息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四、消息导语的类型及其写作要点
第三节 消息主体
一、消息主体的两大功能
二、消息主体的写作要求
第四节 新闻背景与消息结尾
一、新闻背景的定义
二、新闻背景材料的类型和作用
三、如何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四、消息结尾的作用
五、消息结尾的方法 思考题:
1、消息标题的结构组合有哪几种情况?
2、消息导语有哪几种类型?
3、如何选择和利用新闻背景?
4、消息主体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5、消息结尾要注意什么?
第四章 新闻结构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认知新闻的几种基本结构形式,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理解新闻的结构艺术和“文章无定式”的基本原理,获得组织新闻结构的最基本技能。教学内容:
第一节 倒金字塔式结构
一、倒金字塔式结构的历史演变
二、倒金字塔式结构的基本特点
三、倒金字塔式结构的优点和不足
第二节 时间顺序式结构
一、时间顺序结构的特点
二、时间顺序式结构的优劣
第三节 悬念式结构、并列式结构等
一、悬念式结构
二、并列式结构
三、引导式结构
四、其他结构
第四节 新闻结构的基本原则及创新
一、新闻结构的基本原则
二、新闻结构的创新 思考题:
1、简述倒金字塔结构的发展历程。
2、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3、时间顺序式结构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4、悬念式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5、如何运用新闻结构?
第五章 新闻材料与新闻主题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理解各种新闻材料在来源、功能和价值等方面的区别,掌握新闻材料鉴别的几个重要方面,掌握新闻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了解新闻主题的基本特性,理解主题与事实、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掌握选择和确定主题的几个重要层面,并通过练习获取提炼主题的基本技能。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闻材料
一、新闻事实与新闻材料的关系
二、新闻材料的分类与辨别
三、选择新闻材料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新闻主题
一、新闻主题的基本特点
二、选择和确定主题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三、选择与确定新闻主题的操作步骤 思考题:
1、什么是第一手材料、第二手材料、第三手材料?
2、第一手材料是不是绝对可靠的,为什么?
3、如何进行新闻材料的鉴别?
4、新闻主题是什么?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5、如何选择和确定新闻主题?
6、提炼新闻主题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第六章 新闻语言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新闻腔的弊端,理解新闻语言要符合语言规范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道理;掌握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锻炼新闻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教学内容:
第一节 正确认识新闻语言
一、新闻语言与“新闻腔”
二、新闻语言的时代气息
三、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准确、清晰、生动
第二节 准确:新闻语言的核心特征
一、准确在新闻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新闻语言准确的几个维度
第三节 清晰: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一、清晰:新闻语言的特殊要求
二、各种新闻文体对清晰度的不同要求
第四节 新闻语言要形象生动
一、新闻与文学对语言形象生动的不同要求
二、新闻语言形象生动的几个主要层面 思考题:
1、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为什么要避免新闻腔?
3、新闻语言如何适应时代发展?
4、新闻语言要做到准确,应注意哪些问题?
5、如何使新闻报道语言形象生动有特色?
第七章 各种类型新闻的写作
课时分配: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动态新闻、综合新闻、述评新闻、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人物新闻、会议新闻等新闻文体的写作特点和基本写作技巧,使学生能够对不同文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较深刻地认识。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动态新闻
一、动态新闻的定义
二、动态新闻的主要特点
三、动态新闻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 综合新闻
一、综合新闻的特点
二、综合新闻的适用范围与写作要求
第三节 述评新闻
一、述评新闻的特点
二、述评新闻的写作要求
第四节 事件新闻和非事件新闻
一、事件新闻与非事件新闻的特点
二、事件新闻的写作要求
三、非事件新闻的写作要求
第五节 人物新闻和讣闻
一、人物新闻的特点
二、人物新闻的写作要求
三、人物新闻对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品格的要求
四、讣闻的特点与写作
第六节 会议新闻
一、会议新闻的重要性
二、会议新闻的特点
三、对不同的会议的不同写法
四、敢于创新,突破会议新闻的模式化窠臼 思考题:
1、动态新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综合新闻?
3、述评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是什么?
4、事件新闻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5、非事件新闻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6、人物新闻在写作上有什么具体要求?
7、如何进行会议新闻的选择?
第八章 通讯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写作技巧
课时分配:9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通讯的发展史,掌握通讯的特点,明确通讯的分类,掌握通讯的主题、结构和通讯写作的基本表现方法,锻炼学生通讯写作的基本技能。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我国通讯的发展历程
一、通讯体裁溯源
二、民主革命时期的通讯
三、1949年之后30年间的通讯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通讯
第二节 通讯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一、通讯的基本特点
二、通讯与其它新闻文体的区别
三、通讯的分类
第三节 通讯对各种基本表达方法的独特要求
一、通讯对叙述手法的独特要求
二、通讯对描写手法的独特要求
三、通讯对议论手法的独特要求
四、通讯对抒情手法的独特要求
第四节 通讯的主题
一、通讯主题的基本特点
二、通讯主题语消息主题、小说主题的区别与联系
三、通讯主题的提炼
第五节 通讯的结构
一、通讯结构的分类
二、纵式结构
三、横式结构
四、纵横结合的结构
五、通讯的开头和结尾
第六节 不同类型通讯的写作
一、人物通讯的写作
二、事件通讯的写作
三、工作通讯的写作
四、风貌通讯的写作 通讯的开头和结尾 思考题:
1、通讯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和其它新闻文体有什么区别?
2、通讯中各种表现手法有什么特殊要求?
3、通讯为什么要提炼主题?如何提炼主题?
4、通讯有哪几种结构方式?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5、通讯的开头和结尾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6、人物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7、事件通讯写作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
8、工作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9、如何写作风貌通讯?
第九章 特色通讯的写作
课程分配: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新闻特写、速写和素描,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人物专访和花 絮等文体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领,理解各种文体之间的异同,锻炼学生的基本写作技能。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闻特写、新闻速写和新闻素描
一、新闻特写的基本特点
二、新闻特写写作的基本要求
三、新闻速写和新闻素描的基本特点
四、新闻特写、新闻速写和新闻素描的异同
第二节 深度报道
一、深度报道的由来和特点
二、深度报道的几种形式
三、解释性报道的产生与发展
四、解释性报道的写作要求
五、系列性报道的写作
第三节 花絮与人物专访
一、花絮的基本特点
二、花絮的分类
三、花絮的写作要求
四、人物专访的兴起
五、人物专访采写的基本要求 思考题:
1、新闻特写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新闻速写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深度报道有哪几种形式?
4、解释性报道有什么特点?
5、花絮有什么特点?
6、人物专访为何受到媒体青睐?
第十章 相近报道文体
课时分配:8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现场新闻与视觉新闻、文化新闻与娱乐新闻、预告新闻与预测新 闻、精确新闻与数字新闻等相近报道文体的异同,掌握现场新闻、视觉新闻、预测新闻、精确新闻、数字新闻等文体的基本写作要领,通过练习培养学生不同文体的写作能力。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场新闻与视觉新闻
一、现场新闻的特点
二、视觉新闻的含义及基本特点
三、现场新闻和视觉新闻的异同
第二节 文化新闻与娱乐新闻
一、文化新闻的特点
二、娱乐新闻的含义和作用
三、文化新闻与娱乐新闻的关系
第三节 预告新闻与预测新闻
一、预告新闻和预测新闻的异同
二、预告新闻的写作要求
三、预测新闻的意义及其写作特点
第四节 精确新闻与数字新闻
一、精确新闻的特点
二、精确新闻的写作要求
三、写活数字新闻的方法 思考题:
1、现场新闻和视觉新闻对当今的新闻报道有何重要意义?
2、如何看待娱乐新闻的价值?
3、预测新闻和预告新闻有何异同?
4、如何写作预测新闻?
5、精确新闻是什么?有何写作基本要求?
附录:参考书目
1、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丁柏铨.当代新闻文体写作[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1
3、程道才.西方新闻写作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4、(美)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5、刘海贵、尹德刚.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6、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7、孔祥军.新闻传播精品导读·消息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8、董广安.新闻传播精品导读·通讯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9、(美)沃尔特·福克斯.新闻写作[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0、刘保全、彭朝丞.消息范文评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11、周胜林.高级新闻写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12、穆青.新闻散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执笔人: 宋祖华 2006年 3 月 审定人: 黄建远 2006年 3 月 系负责人: 李程骅 2006年 4 月
第五篇:“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大庆职业学院GZJC07005
应用写作教学大纲
高职各专业适用(50-70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
“应用写作”是高职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实用性强,适用面广,是本门课程的特点。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培养和提高为高级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文章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并为今后更好地适应本职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以下三项具体要求:
第一,要使学生从理论上把握所学文体,掌握必备的写作理论知识。写作知识是对写作规律的总结,掌握写作知识,对于写好文章,特别是写好规范性极强的应用类文章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要引导学生多接触文章实际,加深对所学文体的全面的认识。阅读是写作的先导和基础,通过范文的阅读,可以直接有所借鉴。同时,阅读能力本身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项能力往往是同一个人的工作水平、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的。
在教学中,知识的讲授应当结合例文的分析进行,而例文的补充一定要慎重,要尽量选用写得规范的文章。
第三,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以通过写作实践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熟练的写作技巧。勤写多练,一直是写作教学中备受重视的教学方法,本门课程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只有切实重视写作训练,并采用合理的训练手段,学生所学的写作知识才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只讲不练,或练得不够,是不符合本门课程的教学规律,也无法实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的。总之,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加强基本理论的讲授的同时,还应注重范文阅读和技能训练。在做到讲读结合,讲练并重的前提下,要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或者说写作训练的安排上多下功夫。
此外,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同学生所学其他专业课程的配合和衔接,特别是在实际写作训练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体的写作,可使相关的专业知识直接得到应用。
二、课 时安排
高职各专业应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安排60学时的应用写作教学。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及内容
绪论
教学要求: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应用类文章的基本特征,大致了解应用写作的涵义及提高应用写作水平的途径。
明确课程的总体情况,把握文体的一般特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这一部分的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一)应用写作的涵义
(一)应用类文章的基本特征
(二)提高应用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
第一编行政文体
一、行政机关公文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法定公文的概念、特点、分类及构成要素和写作要求;各公文文种的用途;某些文种的分类;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的一般写法。
对其他问题可一般了解。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公文的概念及特点
2.公文的基本功用
3.公文的分类
(二)公文的体式
1.公文的构成要素
2.公文的构成格式
3.公文的印装规格
(三)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四)各类公文的写作要领
1.命令(令)
2.决定
3.议案
4.公告
5.通告
6.通知
7.通报
8.报告
9.请示
10.批复
11.意见
12.函
13.会议纪要
二、事务文书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简报、调查报告、计划、总结及各类法规规章的涵义;简报的格式;调查报告的特点;调查报告、计划、总结及各类规章的一般写法;简报、计划、总结的写作要求。
其他问题可一般了解。
按文体划分,调查报告、计划、总结应为本章的重点文体。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事务文书的特点
2.事务文书的作用
3.事务文书的主要种类
(二)常用事务文书的写作要领
1.简报
2.调查报告
3.工作计划
4.工作总结
5.法规规章
6.述职报告
7.讲话稿
第二编财经文体
一、经济新闻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经济新闻的涵义;经济新闻的结构和内容:经济新闻的写作要求。其他问题可一般了解。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经济新闻的涵义
2.经济新闻的种类
(二)经济新闻的写作要领
1.经济新闻的结构和内容
2.经济新闻的写作要求
二、产品说明书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产品说明书的涵义;产品说明书的结构和内容。
其他问题可作一般了解。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产品说明书的涵义
2.产品说明书的作用
(二)产品说明书的写作要领
1.产品说明书的结构和内容
2.撰写产品说明书的注意事项
三、广告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商业广告的一般写法;商业广告的写作要求。
其他问题可一般了解。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广告的涵义
2.广告的主要类型
(二)广告的写作要领
1.广告的一般写法
2.广告的写作要求
四、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涵义和作用;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结构和内容;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要求。
其他问题可一般了解。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涵义
2.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作用
3.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种类
(二)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要领
1.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2.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要求
五、市场预测报告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市场预测报告的涵义:市场预测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市场预测报告的写作要求。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市场预测报告的涵义
2.市场预测报告的作用
3.市场预测报告的种类
(三)市场预测报告的写作要领
1.市场预测报告的方法
2.市场预测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3.市场预测报告的写作要求
六、可行性研究报告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涵义和作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
其他内容可一般了解。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涵义
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要领
1.可行性研究方法介绍
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
七、招标、投标文书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招标文书的涵义;投标文书的涵义;招标文书和投标文书的一般写法。其他内容可一般了解。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招标书涵义
2.投标书的涵义
3.招标投标文书的种类
4.招标投标文书的作用
(二)招标、投标文书的写作要领
1.招标书的一般写法
2.投标书的一般写法
3.招标书的写作注意事项
4.投标书的写作注意事项
八、合同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合同的涵义和作用,合同的特点;合同的结构和内容;合同的写作要求。其他问题可一般了解。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合同的涵义和作用
2.合同的特点
3.合同的种类
(二)合同的写作要领
1.合同的结构和内容
2.合同的写作要求
第三编法律事务文书
一、民事法律事务文书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民事法律事务文书的涵义;民事法律文书的主要种类;民事起诉状的涵义;民事起诉状的结构和内容;民事起诉状的写作注意事项;民事答辩状的结构和内容;民事上诉状的涵义。
其他问题可一般了解。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民事法律事务文书的涵义和作用
2.民事法律事务文书的主要种类
(二)民事法律事务文书的写作要领
1.民事起诉状
2.民事答辩状
3.民事上诉状
二、刑事法律事务文书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刑事法律事务文书的涵义;刑事法律事务文书的主要种类;刑事自诉状的概念;刑事自诉状的结构和内容;刑事上诉状的概念;刑事答辩状的概念;刑事申诉书的概念。教学内容:
(一)概述
1.刑事法律事务文书的涵义和用途
2.刑事法律事务文书的主要种类
(二)刑事法律诉讼文书的写作要领
1.刑事自诉状
2.刑事上诉状
3.刑事答辩状
4.刑事申诉书
第四编科研文体
一、学术论文
教学要求:
学术论文的写作难度较大,因而本章的内容比较复杂,需要掌握的问题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经济论文的涵义;经济论文的基本特征;课题的类型;选题的原则;获取论文写作资料的基本途径;选取论文写作材料的原则和标准;论文的结构程序;论文写作提纲的构成项目;论文构段的要求和方法;论文的构成项目。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个种类。毕业论文的写作除应依循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之外,还应遵循一些特殊的要求。对这些特殊的要求也应掌握。
对其他内容,做到一般了解即可。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学术论文的性质和功用
2.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
3.学术论文的主要种类
(二)学术论文的写作要领
1.研究课题的选择
2.写作计划的制定
3.课题的研究
4.论文的执笔写作
5.论文的最后完成(三)毕业论文的写作要领
1.选题的注意事项
2.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3.毕业论文的构成项目
4.答辩的准备
第五编对联的写作
在本章学习中应重点掌握对联的涵义;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对仗的形式;对联的种类;对联的写法。其他问题可作一般了解。
(一)概述
1. 对联的含义
2.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二)对联的种类
1. 门联
2. 春联
3. 行业联
4. 婚联
5. 寿联
6. 景观联
7. 讽喻联
8. 哲理联
(三)对联的写作
1. 字数
2.平仄
3.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