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8.2电功率》实用教案(第二课时)

时间:2019-05-15 01:0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8.2电功率》实用教案(第二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8.2电功率》实用教案(第二课时)》。

第一篇:人教版《8.2电功率》实用教案(第二课时)

第八章 电功率

人教版《8.2电功率》实用教案(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电功率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

2.电功率的单位是什么?如何计算电功率?

二、引入新课

通常我们说这个灯泡的电功率是40W,那个电烙铁的电功率是60W,并没有明确地指明电压。在不同的电压下,同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总是一样大吗?

演示 把一个2.5V的小灯泡接在2.5为的电路中,它正常发光;把它接在2V的电路中,它发光暗淡;把它接在3V的电路中,它强烈发光。

实验表明,用电器实际消耗的功率随着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而改变。

三、新授课 1.额定功率

①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②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额定功率。

③额定功率的理解:

我们常说的某用电器的功率是多少?是指在220V的家用电压下的额定功率。电灯泡上标着“PZ220V 25W”,其中PZ表示是普通照明灯泡,额定电压是220V,额定功率的25W。其它用电器上也都标有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④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使用各种用电器时一定要注意它的额定电压,只有在额定电压下用电器才能正常工作。实际电压偏低,用电器消耗的功率低,不能正常工作。实际电压偏高,长期使用会影响用电器的寿命,还可能烧坏用电器。

⑤稳压器:某些地区电压不稳,为了让电冰箱等用电器正常工作,就需要使用稳压器。

2.想想议议(P44)

问题2:记者的错误主要是把消耗的电能与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混淆了。如果说节约的5000kw·h电能,可供10,000个电功率0.5kw的电吹风工作1h,那是完全可以的。

3.电功率的测量

测量电功率可以用专用的功率表,但是在非专业的实验中,常常通过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来间接地得知用电器的电功率。理论分析证明,电功率P和电流I、电压U之间的关系是 P=UI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I——电流——单位——安培(A)U——电压——单位——伏特(V)P——功率——单位——瓦特(W)

只要我们用电压表测出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用这个公式计算出它的功率。

由公式P=UI可以看出,如果用电器的电压发生了变化,它消耗的功率就会改变。

4.例题 某家庭用节能型日光灯的额定功率为11W,使用时通过的电流是多少毫安?

解 由P=UI可得 I=P/U 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所以通过这种日光灯的电流 I=P/U=11W/220V=0.05A=50mA

四、小结

额定功率的意义,使用电器时应注意的问题及电功率的计算。

五、作业

课本P45练习1,4

六、板书设计

电功率

用电器实际消耗的功率随着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而改变。额定功率

①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家用电压。②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电功率的测量

P=UI

第二篇:电功率《送教下乡教案》

第二节

《电功率》

刘长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2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电功率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准备:电灯(功率差别较大)两只、灯座(与灯泡配合使用)、按钮开关、导线若干、插头、绝缘胶布、电能表(尽量选用转数大的)等。低压电源,演示电流表、电压表,标有“3.8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上节课学过电能表后,同学们一定观察了同学家或自己家的电能表。是不是可以把观察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呢?

电能表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就比较慢。电能表转得快慢和用电器的多少及用电器的种类有关系。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证明大家观察到的现象准不准。

二、进行新课

1.电功率

演示:不同的灯泡接入电路中,电能表转动的情况。

(1)先将15W的电灯接入电路,合上开关,灯发光,同学们观察电能表转动情况。

(2)将15W的灯泡取下,换上100W的灯重复第一步实验。

同学们观察并比较两次转动快慢情况。

现象:电能表第二次比第一次转动得快,灯也是第二次比第一次亮。

(3)将两只灯泡并联接入电路,合上开关,两灯均亮。再观察电能表的转动情况,并和前两次做比较。

现象:第三次电能表转动得比第二次还快。

断开电源,取下两只灯泡,同学们再观察这两只灯泡,有什么发现? 现象:两只灯泡不一样,一只上标着“220V,15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V,100W”。

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的。电能表转得快说明了什么?转得慢又说明了什么呢?

回忆一下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注意到第一盏灯亮时电能表比第二盏灯亮时转得慢。假如电能表在第一盏灯亮时,1min转10圈;在第二盏灯亮时,1min能转20圈。

第一盏灯工作4min,电能表转几圈?1min转10圈,4min40圈。如果是第二盏灯工作2min,电能表转几圈?电能表也是转过40圈。都转40圈时,消耗的电能一样多。消耗一样多的电能,第一盏灯用4min第二盏灯用了2min,说明消耗电能的快慢不一样。

不能说“电能表转动越快;用电器消耗电能越多”,而是电能表转动得越快,用电器消耗电能越快;电能表转盘转动得越慢,用电器消耗电能越慢。

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表示了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符号是“P”,单位是“瓦特”,简称“瓦”,单位符号是“W”,还有一个更大的单位是千瓦(kW),1kW=103W。请同学们观察“小数据”,你能了解到一些什么信息呢?

这些都是家用电器的电功率,但有的不用接入家庭电路使用,装电池就行。空调的电功率较大,电扇的电功率较小,空调工作时,肯定比电风扇工作时电能表转得快。那我们能不能说空调比电风扇消耗得能量多?不能,还要看工作时间的长短。

通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已明白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接着请大家来做判断。

例1:某台电风扇和洗衣机,电风扇通电工作半小时,电流做功72000J;洗衣机通电工作2min,电流做功12000J。问:哪台电器消耗的电能多?哪台电器的功率较大?为什么?

解答:因为电风扇工作时电流做功是72000J,而洗衣机只有12000J,所以电风扇消耗的电能多。

哪台电器的功率大呢?引导同学们思考:时间相同时,可以比较谁消耗能量多;消耗能量相同时,可以比较谁用的时间短;时间和消耗能量都不相同时,该怎么办呢?

电风扇每秒消耗的电能:72000J/1800s=40J/s

洗衣机每秒消耗的电能:12000J/120s=100J/s 根据计算结果,我们知道洗衣机的功率大。

我们统一用“用电器1s内消耗的电能”来表示用电器的功率,------这就是功率的定义式。一定要注意各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电流做的功(消耗的电能)——焦耳(J)

t——消耗这些电能所用时间——秒(s)

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

公式在使用过程中单位要统一,只有用电器在1s内消耗的电能是1J时,其电功率才是1W。(1W=1J/s)

例2:某用电器20min消耗的电能是1kW·h.此用电器的功率是多少?

解:t=20 min=1200s

W=1 kW·h=3.6×106 J

所以

P=W/t=3.6×106J/(1200s)=3×103W=3kW

2.“ 千瓦时”的来历

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 kW·h”的来历,说说自己的理解。

功率的单位还可以用千瓦(kW),如果时间的单位取小时(h),由公式P=W/t 变形后得到W=Pt,这时电功W的单位就是“ kW·h”。

1kW·h就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 h所消耗的电能。

例3: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250W,每天使用3h,一个月用电多少kW·h?(按30天计算)如果时间单位用秒,1个月电能消耗多少焦耳?

解:P=250 W=0.25kW

t=3h×30=90 h=3.24×105s

由P=W/t得W=Pt

所以一个月内消耗电能是

W=Pt=0.25kW×90 h=22.5kW·h=8.1×107J

或W=Pt=250W×3.24×105s=8.1×107 J=22.5kW·h

kW和 kW·h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的单位,一定要注意区分.3.额定功率

手拿一个“220V40W”的灯泡提问:通常我们说这是一只40瓦的灯泡,那是一把60瓦的电烙铁,是什么意思?

①演示实验

告诉学生实验目的:研究灯泡的亮度跟电压的关系。介绍实验装置。

多次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让学生观察:两表的示数和灯泡的亮度。

②师生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并小结如下:

a.在不同的电压下,同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不是一样大,灯泡消耗的功率可由P=UI来计算。

b、灯泡的亮度由它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决定。灯泡越亮,表明其消耗的电功率越大。C.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为了使用电器正常工作,应使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d.每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只有一个,而实际功率有许多个,我们平常说这是一个40瓦的灯泡,指的是这个灯泡的额定功率是40瓦。

e.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当U实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容易被烧坏。

③教师出示一个“220V40W”的灯泡和铭牌,让学生观察,然后挂出有铭牌的小黑板,介绍灯泡上的标志和铭牌的意义。最后让学生看书上的一些电器设备的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当实际电压高于或低于额定电压时都会影响用电器的使用寿命。

4.电功率的测量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电能、电功率的知识,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上节课中也已经知道用电能表可以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电功率能不能测量,该如何测量呢?

因为P=W/t 只要能测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和消耗电能所用时间,就能算出它的电功率。

另一种测量电功率的办法,测量原理就是公式

。根据此公式只要用电压表测出用电器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出流过用电器的电流,就能算出电功率。

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例4:某家庭节能灯的额定功率为11W,使用时通过的电流是多少毫安?

解:家庭电路电压U=220V;P=11W

由P=IU得 I=P/U=11W/(220V)=0.05A=50mA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评刘长伟老师讲授的《电功率》

陈宏伟

刘老师所上的“电功率”是人教版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也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指标,电功率既是对电能知识的深化、具体化,让学生了解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快慢与电功率关系;也是为下一节“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同时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刘老师的这堂课教学重点突出,对难点进行了化解。普通话流畅,语言准确生动,有激情,富有感染力,教态亲切自然,亲和力强。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但学生自主性、合作性略显不足。练习题围绕电功率精心设计,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既巩固了已有的电阻、电压、电流的知识,又掌握了新知。对教材资源大胆取舍,补充。

成功之处:课题引入比较好。用演示实验使学生对做功的快慢和做功的多少有直观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建立电功率这个概念;实验现象直观明显,能够反映电压对电流和功率的影响;公式的引入比较自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整个课程安排比较紧凑,时间利用比较充分。

不足之处:本节内容较多,教材内容丰富,既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同时头绪多而杂,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安排为一课时,显得容量太大,课堂节奏太快,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思考回味的余地,在例题的讲解中很仓促,我个人认为不太好。

《压强》

刘长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具准备:

压力小桌、泡沫塑料、钩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

2.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一)、压力

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时,有一个垂直压在地面上的力。手按图钉时,有一个垂直压在墙 面上的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三要素:

⑴ 作用点:被压物体的受力面。

⑵ 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并指向受力面。

⑶ 大小:置于水平面上:F=G(压力大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物体放在斜面上时,F≠G)

Ø 练习作图:

1.一个重为2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用用力的示意图画出水平地面所受的压力。

2.重为10牛的物体放在斜面上,对斜面的压力为8牛,用力的示意图画出斜面所受的压力。3.用20牛的力将重15牛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用力的示意图作出墙壁所受的压力。

(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使物体发生形变。压力也有作用效果,是什么效果呢?请大家做实验:取一支圆珠笔,用笔尖顶住一个手指先稍稍用力按一下,观察手指表面的形变.再用较大的力按一下,观察手指表面的形变,手指两次的感觉和形变一样吗?说明了什么?用两支手的食指顶住圆珠笔的两端,稍稍用一下力,两个手指的感觉和形变一样吗?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

按课本插图提示进行压力小桌实验,1)介绍器材: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分析归纳:

(1)分析(a)和(b)两图可得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2)分析(a)和(c)两图可得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思考:若在以上实验中要比较图(b)与(c)所示情况的压力作用的效果

(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则应如何比较?(比较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即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反映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把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定义为压强,压强是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压强越大,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反之,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强越大。

(三)、压强

1、概念: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

4、单位: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5、表示的物理意义: 1500Pa表示:物体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所受的压力为1500牛。

6、一张报纸平整摊在水平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1帕;一个人站着对地面的压强为15000帕。

练习1.一个质量是40 kg的中学生,他每只脚着地的面积为120 cm2,他走路时对地的压强是多少帕?(g=10 N/kg)练习2.芭蕾舞演员的体重是475N。接地面积为9.5cm2,一只大象体重60000 N.每只脚掌面积600 cm2,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强调:(1)在计算的过程中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国际单位。(2)要弄清受力面积的大小.例1中学生行走时始终有一只脚着地.故受力面积为一只脚的着地面积.而大象四只脚站立时,受力面积则考虑四只脚着地时的面积.(3)还要注意题中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但不是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

(四)增大压强的方法

(1)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生活中用这种方法利用有利压强的例子确实很多.斧头刃、刀刃很尖锐,就是这个道理.啄木鸟的嘴很尖,可以啄开树皮抓出虫子,是因为它的嘴越尖,受力面积就小,对树的压强就越大,打鸡蛋时,我们习惯于将蛋壳在锅边或桌边轻轻一磕,鸡蛋皮就破了,这个小小的动作,也是利用受力面积小使压强增大的道理,因为相同的压力,将鸡蛋握在手中时,蛋壳也不容易破碎.

(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用斧头劈开木头时,用力大时才能将木头劈开,用力小的人劈不开木头,就是因为受力面积一定了,压力大了压强才大.向墙上按图钉时,图钉尖的受力面积一定,用力大,钉尖对墙的压强大,陷入墙内较深,用力小的,钉尖不会陷入墙内太深.

(五)减小压强的方法

(1)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通过烂泥地时,为不陷入泥地中,就要减小人对烂泥地的压强,你可以在泥地上垫一块木板,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坦克的质量有几十吨重,对地面的压力也很大,因此在其轮上装有宽大的履带,是用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减小它对地面的压强.同样,大型运输车的轮胎比一般的汽车轮胎宽,也是这个道理.

你的书包带一定是宽扁的带子,不会是细绳,是因为宽带与你肩膀的接触面积大,比你用细绳背书包时的压强小.钉书机的手按部位宽,也是为了减小钉书时对手的压强.

(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在搭梯子向高处够东西时,我们一般会选一个体重轻的人上梯子,这是用减小压力的方法来减小人对梯子的压强,同时减小上梯子时梯子对地面的压强.

以上我们介绍了增大、减小压强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法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实际生活中,在同一个物体上同时利用增大和减小压强的物品很多,比如钉书机、图钉、尖嘴钳子等,你可以分析一下,看看哪些地方是增大压强,哪些地方是减小压强.

三、巩固知识

1、人在松软的泥地上行走时,脚会陷下去,而沉重的坦克在同样的泥地里行驶,为什么却陷的较浅呢?(因为人行走时对地面压强大于坦克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

2、我国北方寒冷冬季的一天早晨,一个小孩在河边玩耍,这时他发现河面上结了一层冰,他就试着走了几步,觉得很好玩,因为平常是不可能走到河中间去的,他非常想到河对岸去看看,可没想到只走了五六米远,只听.“咔嚓”一声,小孩压破冰层掉入河水中。此时一位骑车青年见此情景立即把自行车往路边一丢,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河边-------他应该怎样救人呢?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

板书设计:

压强

1、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公式:p=F/S(3)单位:帕 1Pa=1N/m

3、控制压强的大小

(1)增大压强的方法(2)减小压强的方法 《压强》评课稿

陈宏伟

本节课是一节有创意、较为生动的教学演示课,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体现了物理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设计巧妙、直观、生动,整个实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感性到理性,生动、深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一、教学过程亮点:

(1)引课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沙滩留痕、雪橇飞奔及课本上几幅美妙的图画,打开学生想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2)体现了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的特点:本节课物理实验贯穿整个教学始终,手指挤压圆珠笔两端、压力小桌实验、利用广口瓶和橡皮泥设计实验等,在课堂上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疑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在知识的传播上注意方法:观察实验是物理基本教学方法,猜想和控制变量法是物理中重要的方法。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中充分渗透了这些方法

(4)贴近生活,体现了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举了大量增加、减小压强的实例,并进行分析,体现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改进意见:

(1)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本节在压强的概念的引入为难点之一,公式中受力面积要具体讲解,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2)反馈不足:学生回答增大、减小压强的实例时答题方法不明确,没有进行反馈训练。

第三篇:8.2欧洲西部 教案2(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置、地形、气候概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气候概况。

[教学难点]:

利用地图说明其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机局域网、自制课件),为学生自学设计的题签(一)、题签(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门。我们周围也出现了很多出国留学、打工或旅游的人。不管他们以何种目的的出国,他们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呢?

(学生总结回答: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师]:世界上有一个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生]:欧洲西部。

(引导学生,切入主题)

[师]:关于欧洲西部,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各抒己见,回答老师所问。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的经济:欧元、欧盟等;还有的学生谈到了当今的热点问题:疯牛病、口蹄疫、炭疽热等)

[师]:这么好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学生异口同声,热情高涨)

[师]:要想去欧洲西部,首先我们要确定它的——?

[生]:地理位置。

[师]:对了,我们要先知道它在世界中的位置。那么出门旅行,尤其行程较远的时候,我们要随身携带一些衣物,这就需要提前了解欧洲西部的——?

[生]:气候状况。

[师]:很好。只有先知其冷暖,才可以有备无患。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欧洲西部有哪些独特的自然景观;要观赏这些景观需要到哪些国家去;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些地方。这就需要了解欧洲西部的——?

[生]:地形、地貌概况以及河湖状况。

(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成功)

[师]:现在你们每人桌上有一张题签,上面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有关“欧洲西部”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的问题。大家赶紧行动起来,读图完成“题签(一)”上的问题。(学生点击,进入“学件”,根据微机显示内容,分组讨论答题。配乐,教师巡视答疑。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感受学习的乐趣)时间到,音乐停。(学生在自己的微机上指图、讲解,利用计算机局域网,逐题分析交流)

[师]:(评价)同学们真棒!大家马上就可以进入“欧洲西部”开始你们的异域之旅了.在此之前,请随老师进入“气候”图中,观察山脉走向的变化及暖湿气流的深人情况。(教师进行动画演示,学生注意观察,直观感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及地理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提问]:假如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发生变化、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欧洲西部的气候会有变化吗?

[生]:阿尔卑斯山脉变为南北走向,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就不能长驱直人,欧洲西部大范围也不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应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有利于海洋气流的深入,使整个岛屿显示温带海洋性气候。(给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尽情“游览”)

[师]:现在请大家试着点击本图的右下角,看看会有什么惊喜带给大家!(学生点击进入,屏幕上出现了五彩斑斓的彩色世界,随着可爱的小天使飞来飞去,“恭喜你,你成功了”几个大字由远而近的出现在画面中。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获得自信)

[师]:点击“你成功了”进入到“国家与旅游”。点击各国首都可欣赏优美风景,点击其他按钮,可对欧洲西部有更多了解。请大家带着题签上的问题畅游欧洲西部。

(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欣赏美景,进一步了解本区,同时思考问题)

·

布置任务,提出建议

[师]:题签上的问题有的可在欣赏时完成,也有的需要同学们课下查找资料,共同研究探讨完成。下一节课请你们做老师,谈淡你们的研究结果。

师:你们知道吗?在网吧,除了聊天、玩游戏之外还可以登陆相应的网站查阅地理信息,想知道哪个国家、哪个大洲都可以。相信那时你会大开眼界,真正感受到“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

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复述故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示: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叙述?展示课件。

即:全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渔人的行踪的不同地点分五部分: 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二、思考讨论,要求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发现桃花源

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二)进入桃花源

1、渔人见到什么景象?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在与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语句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所闻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离开桃花源

www.xiexiebang.com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可是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些说明了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三、探究疑难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怎样划分结构?

明确: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完成目的一)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根据以上分析,请你归纳桃花源的特点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呢2.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兵祸连结,民不聊生。本文是他57岁时所写的《桃花源诗》前面的小序。当时作者已隐居16年之久,对农民的苦难深有感触。在本文中他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们过着安居乐业、友好和睦的生活。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多少带有原始共耕生活的痕迹,表现出了一定的复古倾向,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这又是作者逃避现实的思想的反映。

四、探究主题

1.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作者虚构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一方面揭露了当时长期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摆脱剥削、压迫,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www.xiexiebang.com

2.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3.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师总结

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五、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六、拓展延伸

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美好的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而生活在今天的你们,已经拥有了美好幸福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加以描绘。

七、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A、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但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B、村人“皆叹惋”是为渔人费了这么多周折才找到他们而叹惋,为自己住在这里与世隔绝而叹惋。()

八、结语

这节课,我们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东同志有这样的诗句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原来自认为遥不可及的愿望,经过百般付出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同学们,让我们为建设自己心目中和谐的、理想的桃花源而努力吧!

www.xiexiebang.com

九、作业超市

再造想象:

1、我来到桃花源

2、今日桃花源

3、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春》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春》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 用等修辞手法。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4.揣摩、品味本文鲜明、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5.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青春,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2.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引导学生学习用美的语言来表现景物的美。

教学设想

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语言生动、精炼,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帮助学生掌握写景技巧,可选择重点语段进行精讲分析,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情况:

1、《春》这篇文章分为几个层次来写的?

2、课文描画了哪几幅图?

3、检查背诵情况。

二、谈论探究

(一)春草图,请同学朗读第3段。

1、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春草图的?

www.xiexiebang.com

明确:质感:嫩嫩的。写出小草柔嫩的特点。

颜色:绿绿的。用绿色来象征着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命力:首先,用“钻”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钻不是一下子钻上来的,而是偷偷的钻上来,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不声不响的长出来的样子。

“钻”和“偷偷”两个字用语非常准确,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使草具有了了人坚强的性格,显示了春早旺盛的生命力,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使得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同时也使没有感情的小草变得像人那样,有感情了。

其次,“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表明了春草分布广阔,绿满大地。刚才是从一颗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又从整片的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可以看出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和描写是多角度的,这样子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让人感到更加的形象具体。

再次,“坐着,躺着,打两个滚,„„捉几回迷藏。”这一组短语作者连用了六个动词,写了一群天真活泼小孩子。语言是非常口语化的,就像在和一个小孩子说话一样,非常亲切,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一样。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本段是怎样写景抒情的?

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可以叶子、风、草为例作对比。)

如:叶子,心情好的时候是嫩嫩的,绿绿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干的,或者„„ 风,心情好的时候是轻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凛冽的,刺骨的。

(二)、齐读第四自然段,欣赏“春花图”,思考

1、本段作者是抓住了春花的什么特征来描写的?

明确:写春花报春的气势。写春花色彩的艳丽。写春花气味的甜香。写春花数量的巨大。写春花种类的繁多。总的特点:春花万紫千红,争芳夺艳。

2、作者写蝴蝶、蜜蜂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侧面烘托。“闹”,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动作,渲染了热烈的气氛。“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3、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你能说一说这样写得好处吗? 明确:比喻、拟人,还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花香想到果实。

4、本段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www.xiexiebang.com

名曲:从树上似锦的繁花移到花间喧闹的蜜蜂,最后移到地上草丛中烂漫的野花。从高到低 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中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是值得我们在在作文时学习的。

(三)、春风图 请一位同学背诵这一段。

春草和春花,都是具体的、形象、可感的事物,作者容易写,我们也容易读。而春风是一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作者怎样去写呢?春风有什么特点? 和煦、清新、和悦 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 触觉、嗅觉、听觉。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有什么好处?

明确:比喻,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母亲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同时这个比喻也印证了前面古人所讲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因为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为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不同而不同,但是春风却不一样,古往今来,人们对春风的感受却是一致的,像母亲的手和吹面不寒都具有共同的特点。

4、以上我们看到作者从触觉、嗅觉和听觉三个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美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图,作者也同样运用了这三种感觉,还有视觉。从中,我们看到,文章对春景写得如此具体生动,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觉和深切地感受分不开的。这里我们又获得了一种启示:要获得实际感受,就耍仔细观察,观察就是要把五官一齐开放,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和表现事物。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

(四)、春雨图

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

抓住绵长、细密、轻盈,描写春雨的润。

小结:以上四幅图画,从四个侧面描绘了春景的美。“一切景语皆情语”,描绘春景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就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

(五)、迎春图。以同样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三、品味语言。本文语言准确、生动。

1、选用准确的词语写出春天的特征。

2、大量运用叠词叠句和对称、排比短句,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3、运用许多精彩生动的比喻句、拟人句,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例句展示

www.xiexiebang.com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幸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钻”字用得好,表现了小草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3、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山朗润起来了”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将太阳拟人化,既表现了春天太阳的温暖,抓住了春天太阳的特征,更表现了春天太阳的内在神韵。

四、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古人笔下描写春天的诗句吗?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江南春绝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赋得古草原离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五、课堂小结: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www.xiexiebang.com

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www.xiexiebang.com

下载人教版《8.2电功率》实用教案(第二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8.2电功率》实用教案(第二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音乐下册 中国功夫(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中国功夫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歌曲《中国功夫》;欣赏乐曲《武术》。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熟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中国功夫》。 2. 能随歌曲《中国功夫》的音乐即兴表演几......

    四年级语文上册 《猫》(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猫》(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3.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 教学目的:1、认识电功率的概念;2、指导电功率的相关公式和单位;3、认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4、会测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过程: 复习电能表的用处:测量电路中消耗......

    《电功率》教案

    第二节 电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知道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单位。  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 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UI进行简单计算。 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

    8.2欧洲西部 教案4(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范文)

    欧洲西部(复习课) 欧洲 一、 考试复习重点: (一)、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状况 1.欧洲西部的范围:除原苏联以外的欧洲(包括西欧(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中欧(德国......

    《荷花》第二课时教后记-教学教案

    一、听写生词,复习导入。 1、老师与同学一起听写(在家里已复习好的同学给大家读词)。课下请会默写的同学督促写错字的同学修改(个别字重点强调)。 2、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读课文,说出......

    《放风筝》第二课时教后记-教学教案

    《放风筝》第二课时教后记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也许昨天放学时,我就有言在先,如果明天早晨第一节咱们把课文学完,从下午第二节起就带着同学们到临淄区广场放风筝。所以,同学......

    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温故互查】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请二人小组完成温故互 【自学检测】 查内容。要求:二人小组互讲,组员给组长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