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初探

时间:2019-05-15 01:0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初探》。

第一篇: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初探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初探

白塔寺乡初级中学

王晔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和培养。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都无一例外地重视德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德育的内容反映了我们的学校社会主义性质。德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政治教育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思想教育主要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革命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要具有公民意识、社会公德、集体主义思想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是一项具有鲜明的集体性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以中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来实现的,它要求有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竞争性,更要有思想性、教育性。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注意德育因素的挖掘、整理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实施。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只针对要考试的项目(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其他项目的训练和思想道德的教育,致使许多学生思想意识差、心理素质低、身体素质提高缓慢,阻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体育正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体育的育人性正日渐发挥出巨大作用。我们体育老师如能在注重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同时,再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这样不但将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竞技水平的快速提高,而且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呢?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尝试,应该从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体育教学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有机进行。只有遵循学科思想渗透的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寓思想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才能够达到既“传道”又“授业”的目的。本人就这几年的工作实践认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尝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教育,要做到期初周密计划,实施的过程要详细安排,并且要注重信息的反馈,期末及时总结。教师要充分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可教因素,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育。

中学体育教材中德育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与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共同主题。体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最为直接:一是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而锻炼身体,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看作是自己对祖国的义务与责任;二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为国家做贡献争荣誉,或者用优秀运动员的成绩和对祖国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体育与集体主义教育。学校体育不论是班级授课制形式的体育教学,还是课外体育锻炼或者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锻炼小组,大多数都是以集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学生的各种体育比赛,尽管比赛人员的组合和构成不同,也都是经集体的形式来进行的。而且体育活动又都是动态活动,因此就要要求有组织、有纪律,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某一种活动。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个人行为表现都涉及到个人与集体和同学间的关系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向学生进行关心集体,为集体的荣誉去拼搏,对不利于集体的行为表现进行抑制,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学校的体育活动,经常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的方法,例如在学校开运动会,班级的单项比赛,早操、课间操评比,这些方法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竞赛能激励青少年平等竞争,奋发向上;评比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努力程度将影响集体荣誉,而集体荣誉又会给每个成员带来影响,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赏,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感情上的愉快,激发他们主动去锻炼身体与发展才能的愿望。

3.体育与优良品德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体育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地表现个性,抒发情感,个人的行为和道德都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我们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积极诱导,发扬优良品德,批评和纠正缺点与错误。比如同学之间的合作与帮助,正确地对待比赛的胜负,胜不骄,败不馁,既遵守组织纪律,又生动活泼,这些都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育方法。体育活动大多数都是在室外来进行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适应寒暑的能力,完成规定的任务和争取比赛的胜利,并且还要要求学生要有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向上奋勇拼搏的精神。这些对学生健康心理和坚强意志的培养,体育对此是具有特殊的作用的。

4.体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当今的世界上,随着社会的物质生产和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体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各族人民的热爱。因此体育往往被看作是民族昌盛,国家富强,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成为展示民族精神文明的橱窗。

体育是社会文明的产物,属于人类总文化的范畴,它本身就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体育的发展丰富了人类的文化,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必然同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方面发生关系。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教育学生在从事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时,除自身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从而达到体质增强和取得较好成绩外,还必然会引起一种心理活动,使自己的主观世界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改造和升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曾经说:“体育运动既是一种物质力量,又是一种精神力量。”这表明体育与精神文明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体育以人为对象,以运动为手段。教师只要教育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就能强身、健体、益智、促美,使身心得到发展。体育作用于社会,既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建设社会物质文明,又能影响社会风气的改变,建设社会的精神文明。体育的价值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所以体育能源远流长,兴旺发达,从古到今长盛不衰。

体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共产主义品德 ○坚持体育锻炼需要毅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拼搏精神。参加比赛必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同伴、与对手以及与裁判员、观众的关系,这就要求参与者团结合作,互相尊重,遵守纪律执行规则,光明正大;讲文明,有礼貌;胜不骄,败不馁。教育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比赛或观赏体育比赛,能够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及国际主义的教育。

2丰富生活,移风易俗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他们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体育运动蓬勃发展,成为他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丰富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人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正确审美观念的建立,美好情操的陶冶,社会风气的好转都有很大的作用。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体育这种高尚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着亿万群众,起到了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作用。

3勇攀高峰,为国争光 ○体育运动的重要特点是竞争性强。通过比赛来争胜负,较优劣。同时,体育活动又有国际性,在当今和平时期,国际体育比赛中,人们往往把比赛的优胜同祖国的荣誉与民族的尊严联系在一起。

我国体育健儿在世界体坛顽强拼搏,不断夺得世界冠军,创造世界新纪录,为国争光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就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有屹立世界的能力。这种勇攀高峰,振兴中华,创新向上的运动员精神,极大地提高了社会主义祖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同时震撼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灵,激起一阵强似一阵的爱国热潮,成为鼓舞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人们赞誉那些体育明星是“祖国之光,民族之灵”,夸那些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优秀运动员是“英雄志,民族魂”。

4加强民族团结,增进国际友谊

○体育运动的竞争性,按规则竞赛的平等性和交往的国际性与广泛的社会性,使体育成了国际间和人际间正常交流与加强友谊的重要手段。竞赛中胜负是客观的、暂时的,而友谊却是长存的。因此,通过体育竞赛和运动员互访,能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与合作,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与友谊,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

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德育内容,在教材中都是以显性和隐性的两种方式程现出来。

二、结合年龄特点,生动地进行

青少年学生精力充沛,感情丰富,容易接受外界的信息,娱乐兴趣大,不喜欢总是呆板地从事某个单一的活动项目。他们往往“精力过剩”,而“剩余精力”又具有多面的指向性。作为体育工作者,在实施德育工作的形式上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引导,使其能量释放的指向正确。

1.寓德育于兴趣之中。

兴趣,是对某一种事物的强烈追求和热爱,它是求知的前提,向上的指导,成功的前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事任何活动都要有兴趣,否则活动的效率则难以提高,活动的开展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中学生兴趣广泛,好胜心强,教师要注意正确地引导,多表扬,少批评,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并且教师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尽量不搞反面教育,以减少其负面影响。教师在实施德育过程中,多增添趣味性的内容,就能发人深思,引人入胜,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热情和欲望。寓德育于兴趣之中,要注意调节学生的兴趣,并且经常加以指导。比如有的学生因迷恋某个单一项目而影响了全面发展,教师就要帮助他们把特殊的爱好与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有些学生对每一个项目的兴趣都很浓厚,我们就要诱导他们以某一个或几个项目为中心发展其他项目的兴趣。

2.寓德育于师生情感交流之中

优良的心理气氛是形成学生自我意识正确取向的关键。由于师生的职能各不相同,知识经验和生活作风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多数教师都认为自己说的话,做的事都是无可指责的,是符合教育要求的,而在学生看来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往往出现“你讲我听,你做我看,你说我做”,到后来就出现极不协调的现象,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距离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设身处地来一个“心理位移”,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从学生的角度去感知、体验和思索,逐步与学生建立起民主、理解、信任和尊重的关系,积极开展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形成有利于教育工作的融洽、活泼、最富于情感的气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放下主观臆断,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产生“亲近感”和仰慕心理,有潜移默化中体会到老师的爱,从而受到“感染”、“感动”和“感化”,使他们内心世界发生积极的感情。

3.寓德育于无形之中。

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有无形和有形之分,二者互为作用,相得益彰。无形,就是除课堂上正规的集中教育之外,用使人感觉不出是在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谈、议、摆、讲等形式,与学生一起于谈笑风生之中,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将生动的哲理,丰富的知识用耳闻目睹的趣事,在学生心理上淡淡地引起,慢慢地渗入,渐渐地深化,使其产生良好的共鸣。这种形式,没有特定的教育对象,学生没有戒备心理和抵触心理,话题不受限制,寓理于事,生动活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接受知识,领悟道理。这种教育的效果,往往在“有形”教育中是达不到的。

三、结合课堂表现,及时地进行

体育课中,学生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情况多变,学生的思想行为也随着变化。教师要体察学生的种种表现,抓住苗头,抓住倾向,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及时地进行教育。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特别是有影响的事件,教师应该旗帜鲜明,及时地进行批评或表扬,鼓励先进,制止不良表现。如,体育课上,有位同学在跑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班上有些同学看见后,不但不去扶他,反而还不时用言语取笑他。而另外有个别同学却迅速上前把他扶起来,帮他拍去身上的尘土,并关切地询问他伤着哪里没有。这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典型事例中的不同表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指出同学中哪种做法很好,提出表扬,对做法欠妥的学生提出批评。并对今后学生的行为提出要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乐于助人,关心爱护他人的优良品质,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友爱。

四.结合课堂类型,配合进行

当前,体育课已拓展到学科课和活动课两大类型,无论何种类型,对学生都有着广泛的教育作用。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结合各个教学部分及教法措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思想教育,也是在体育课中实施德育尝试的有效措施。体育课中的思想教学,应配合学校德育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发挥巨大的育人效能。

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执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传统美德等教育,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行为养成教育。

1.通过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等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建设祖国的意义。

2.通过球类运动、接力赛等集体项目的练习,使学生懂得团结力量大,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从而受到集体主义教育。

3.通过体育项目的竞技要求和竞技强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通过体育课堂常规,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

5.适逢阴雨大风天气,在教室内上理论课,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和卫生保健等内容的教育,使之明确“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学生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教师还可抓住教学中的每一个可教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

教师还应认真组织好体育活动课,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中,感受集体主义、团结互助的快乐,体会勇于拼搏,顽强奋进的竞技作风,从而受到教育感染。

五、结合教师自身,言传身教

中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最可信赖的人,中学教师的思想品德对中学生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正、言正、行正,做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上体育课学生不准穿皮鞋和拖鞋,尽可能穿运动鞋,衣物的穿着必须是便于运动的,我们教师也不能穿皮鞋或拖鞋上课,尽量穿运动服。教师不但注意言行、衣着,还应注意思想面貌、工作态度等对学生的深刻的影响和潜移默化。教师应认真做到:

1.注重仪表。教师的衣着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应穿戴朴素,整洁大方。2.注重言行。教师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言行,要尽量规范。

3.注重精神面貌,情绪饱满。教师的精神面貌状况如何是一堂课质量优劣的前提,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防止简单粗暴,禁止损害学生身心的行为。

六、寓德育于群体活动中

学校群体活动有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等,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活跃生活、陶冶情操、树立良好校风、学风的有力手段。如何根据学校团委、政教处制定教育目标和学校的德育相结合,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教师就应定期开发运动会,举办队列、广播操、拔河比赛等。对课间操进行检查、考核,并作为评定三好学生和文明班级的条件之一,真正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之中去,形成制度化、系列化。比如我们学校,每年的冬季都要开展运动会,“五·四”青年节都要开展队列、体操比赛。并且把早操、课间操的出操情况作为颁发流动红旗的主要依据之一。

七、结合体育锻炼,有效地进行

体育锻炼,不仅在于育体,而且也在于育心,古今中外,一概如此。我国西周的礼射,在于“明君臣之礼,明长幼之序”。通过射而进行道德教育。古希腊斯巴达的军事体育,鲜明地体现出了为培养效忠奴隶主国王的忠君思想和行为的培养与教育。现代社会中也是如此。美国认为体育是一种教育力量,对促进青少年感情的成熟,形成道德观念,培养性格和合作精神,潜力是巨大的„„。芬兰主张通过体育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社会教育,培养与社会接触的能力,为他人着想,为人正派的品质,并且通过体育进行美学教育,使学生获得身体运动时的自我表现的能力。苏联、法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都是将体育作为形成青少年的道德和精神面貌的积极手段,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就是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各种教育途径都应该为实现这个目标服务。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需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指导,反过来,体育锻炼又能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在体育活动当中,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措施,寓德育于体育锻炼之中。

(一)体育锻炼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主要有:

1.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与意识。2.培养勇敢、顽强、坚毅、果断、灵活、机智、自制、诚实、正派、刻苦等优良品质。

3.培养自觉的组织纪律性,养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作风,以及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胜不骄、败不馁、尊重裁判、尊重对手等优良的体育道德风尚和作风。

4.培养社会主义的体育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拼搏进取的精神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二)在体育锻炼之中进行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执行;通过活动的具体内容(如:队列、球类、田径、体操、技巧、游戏等);通过突发事件的处理;通过发挥集体互相感染的作用;通过榜样的表率作用等等,都可以进行有效的德育工作的实施。齐齐哈尔铁路局教育处多年在全局所属的中小学校中开展队列的训练,已大见成效。不仅仅是学生们的组织性、纪律性,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而且学生们的体质也得到了增强,智力得到了促进,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肯定。北京清河二十中学,通过抓体育,促校风的改变,由校风的改变促进升学率的提高,已见效果。

实际上,中学生的个体发展是一种整体性的发展,包括体力、智力、情感、意志、行为等,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所以体育对其个体的全面发展是具有积极的作用的。

因此,我们体育教师不仅在理论课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在体育运动课中也要时时地对学生进思想品德教育,让德育贯穿体育课堂的始终。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课与其他学科的课一样,同样具有知识性和教育性两大特点。体育课的思想教育应该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进行,不能离开体育是锻炼身体主的实际,而空泛地进行说教;同时要善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体育课的全过程,根据情况,抓住时机,去深入、挖掘、提炼出各种德育因素,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采取不同形式去组织实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一切活动均通过教师作用于学生。如何把德育、体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切实的德育放在首位,结合体育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把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第二篇: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韦祥军

新教育理念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诸方面相结合,形成全面教育体系的教学。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体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具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具有其它学科教学所没有的优势。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的言谈举止、榜样作用,在教学中十分重要。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一个好的形象,再加上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规范、娴熟的动作示范,配以生动、优美的语言讲解,以优雅的行为、朴实的生活、整洁的衣着、正派的作风,行走坐卧等外在仪表和进步的思想、创新的意识等丰富的内涵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模仿中审视自己,同时在教学中讲授一些有关体育明星的事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体育明星的敬佩和美好未来的追求,为掌握技术动作创造良好条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去学,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强健的体魄是未来参加祖国建设的本钱这一道理,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教师最吸引学生的是扼要的讲解、正确的示范、优美的动作、科学合理的方法及行之有效的辅导,让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练

习过程中,学生不敢做的动作,教师要启发引导,示范与讲解相结合,借助正确的预防和防护措施,在教师的保护下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学生不会做的动作,教师应手把手地教,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实际,全面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健康状况及其年龄特征,对动作完成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不能完成或做得不规范的学生,给予耐心的辅导。切忌挖苦、打击学生。要用自己健康的体魄、过硬的专业素质去影响、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体育课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外进行,由于学生在教室里经过紧张的学习后,大脑处于疲劳状态,当他们走上运动场时,会觉得精神焕发,加之活动范围较广,学生和教师直接接触的机会也最多。此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与之谈心,多方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要带领学生到球场上,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陶冶情操,去完成身体锻炼的任务。在艰苦的环境中,教师的影响是最大的。比如:酷暑中,教师所站的位置必须面对风口等,这种无形的教育方式,学生会觉得教师在无形地关心和爱护他们。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要主动帮助解决;有忧愁,要主动帮助排除,以“人梯”的精神培育学生,建立纯真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自觉和不自觉地受到教育,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青少年都有向往美好未来的愿望,都有为祖国贡献自己青春的使命感,都想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育技能和道德风尚,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将来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工作,成为社会所需人才的理想。祖国在召唤他们,社会在需要他们,教育他们不要虚度美好的青春年华,要加强学习,不辜负祖国的召唤,不辜负社会的需要。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要抓住有利时机,向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才是体育这一独具特色的活动课所具有的特点。人们借助体育这一实践活动,能提高自身潜能和生存能力,丰富人的社会文化生活,促进人自身体质和精神上的发展与完善,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多渠道、多途径、多方位的,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只要我们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篇:浅析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德育内涵非常广泛,涵盖学生劳动、爱心、自立自强、理想、人格、集体观、人生观、世界观、社会公德等多项内容,涉及家庭、学校、社区各个领域,不能不说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德育教育已然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将德育与体育相结合,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又得到心灵的启迪,即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因此,在学校体育中德育教育具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德育中学体育教学运用

体育教学作为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全国中学生不可或缺的必修课,是中学生拥有良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前提,适当的体育锻炼让他们的学习、生活都充满活力。作为背负着民族期望的“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孩子们各方面的发展都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他们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团结互助的意识、乐于助人的品格。而这些,则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中学教育教学中德育的必要性

青少年正是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为了拥有健康的身体,他们需要适当强度和时间的体育运动,因为通过运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当然良好的发育既能促进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又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体育教师既要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要在“育体”的基础上“育德”。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一些突发因素的影响,这会阻碍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体育教学的中断,如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时,不听老师的教导,屡次影响课堂纪律,甚至顶撞老师;或是学生之间因为一点小事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等,这都会对体育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这些情况的发生,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就很有必要了。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优越性

这个时期的中学生,个性张扬,正处于价值观养成的黄金时期,因此,这个时间段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不能有丝毫松懈。由于传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难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所以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对于学生的思想熏陶作用有限。相较于前者,体育课的氛围较为轻松,学习的内容多样,更能满足孩子们的猎奇心理。体育教学注重实际,不是生硬的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将各种技巧、各种鲜活的理念和思想真实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不是通过老师的训诫来让学生明白课程的重要,而是利用课程的丰富性、趣味性来吸引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自然能够接受更多的新知识,并且印象更为深刻;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学习氛围自然不同于内容过于枯燥的传统思想品德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也更为理想。

将品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是极具创新意义的一项举措,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因此,将品德教育融合到体育教学中是具有极大优越性的。

三、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具体实施方法

1.因材施教,赏罚分明

良好教学的实现,都离不开适当且有效地教学方法。基于这个时期青少年年轻气盛、富有好奇心的特点,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爱好,因材施教。例如: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假如他犯了什么错误,就应该小惩大诫,既不失了老师在学生面前的威信,又不至于太打击该生的自尊。假若一味的训诫,往往会起反作用,使得该生对这门课或者老师产生畏惧心理,甚至陷入自我否定的死循环。而对于性格较为活泼的孩子,倘若他在课堂上油嘴滑舌,扰乱课堂纪律,则需要震慑。若是一味的放纵,老师在学生面前的威信就会荡然无存。并且老师在学生面前应该赏罚分明,不能有失公允,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白公平的原则。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因为一点小矛盾就大打出手的现象,老师应该及时制止,不能任其自由解决。

2.利用团体项目培养学生团体意识

在拔河、篮球、足球等团体项目中,学生们很容易能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当有人无视集体利益时,老师也能很容易的通过几个小故事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如: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却很难折断;或者离群的大雁的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一个有趣的故事,往往比一顿喝斥更能让他们印象深刻。

3.意外事故中引导学生助人为乐

当有人在体育课中因为准备活动没有做到位而不慎在运动中受伤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同学们在发现这一情况时,老师也会教导孩子们要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除了从一些现象中学到的做人处事的方法,老师的行为更多的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对人谦和的态度、对学生的和蔼可亲、对学生的细心关怀以及对教学的一丝不苟,这些小小的现象都会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颗美好的种子,让他们不断成长。或者可以说,为人师者,本身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不仅教授知识,还教会学生们如何做人。

四、结语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现象越来越明显,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教育事业的首要目标,也就凸现出智育、体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德育和体育在各个方面优势互补,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成长为对父母、老师、同学都懂得感恩,对有难者勇于出手相助的上进青年。

【参考文献】

[1] 彭开琼.湖北省中小学体育优质课研究[D].长江大学,2012.[2] 张静.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堂教?W的有效性探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05):90-93.(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南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四篇:浅谈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 体育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接受来自实践的活的教育,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德育 课堂常规 思想品德 言传身教 进取 拼搏 锻炼 意志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心理上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加以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父母的溺爱及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因而容易沾染一些不良习气,导致他们自我意识强、懒惰、自私、适应环境能力差,少数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通过一系列的融合德育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下面,笔者就结合平时上课的一些体会,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形成结合体育课本身的特点和组织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的意识。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具体来说,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施行。

1、结合课堂规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规范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规范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德育要求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如,每堂课开始时的队列集合,下课之前的集中总结以及课堂中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就是很好的组织纪律性教育的阵地。通过这一些课堂规范,可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在落实教学内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学生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俗话说,生活处处皆学问。在我想来,体育也是处处皆学问啊。

4、结合教师言行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处于成长期,总是有样学样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那么,都有哪些可操作的方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做。

1、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慢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2、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炼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形成较为良好的思想品质。

3、激励竞争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这样,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 例如:应教育学生,在篮球、足球比赛中,粗暴动作、危险动作都不应该出现,要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4、时机捕捉法。

教育者应关注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而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应立即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这些对提高学生的是非判别能力也是不无裨益的。

5、情感感染法。

教师的言行应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以期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影响。以激情来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体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体育课的德育教育。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体育教育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第五篇: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与素质教育

.LOG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与素质教育

四川省安岳中学吴岚

中学体育教学是一项具有鲜明的集体性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以中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来实现的,它要求有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竞争性,更有思想性、教育性。体育教学中注重德育因素的挖掘、整理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实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只重视了对学生的身体练习,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致使部分学生思想意识差,心理素质低,身体素质提高缓慢,体育教学很难有大幅度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层推进,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体育正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体育的育人性正日渐发挥出巨大作用。体育老师如能在注重学生身体练习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将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竞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更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呢?

首先,谈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尝试。本人认为应从体育课的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特点,结合教师、学生有机进行。只有遵循学科思想渗透的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寓思想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贯穿始终,才能达到既“传道”又“授业”的目的。本人认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尝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教材内容,计划进行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教育,要做到期初周密计划,过程详细安排,注重信息反馈,期末及时总结。教师要充分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可教因素,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育。中学体育教材中,有些内容的思想性较强,思想教育内容明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材中的可教因素,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体育的基础知识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让他们把参加体育锻炼视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教育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积极锻炼身体,练成强健体魄,以便将来担负起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使命,树立起为祖国而锻炼的观念。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主题、情节、竞赛规则,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纠正学生的“出风头”意识和与竞赛规则相悖的种种不良表现。通过课堂感知,增强学生的社会法纪意识,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比如,田径教学方面,有些同学不愿练长跑,觉得长跑太累、太枯燥,没有趣味性。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除着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外,更要要求同学处理好人际关系:跑前共同勉励,跑中加油鼓劲,跑后你搀我扶,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二、结合年龄特点,生动进行。

中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采用新颖生动的形式,通过极富趣味性的练习对学生进行教育,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学生兴奋高于抑制,精力充沛,自控能力较差,往往会自觉和不自觉,甚至会连续犯各种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满腔热情循循善诱。

2、中学生兴趣广泛,好胜心强,教师要注意正确诱导,多表扬,少批评,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不搞反面教育,减少其负面影响。

三、结合课堂表现,及时进行。

体育课中,学生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情况多变,学生的思想行为也随之变化。教师要体察学生的种种表现,抓住苗头,抓住倾向,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及时地进行教育。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特别是有影响的事件,教师应旗帜鲜明地,及时地进行批评或表扬,鼓励先进,制止不良表现。如体育课上,有同学在跑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班上同学见后可能

会有两种不同表现。一种是不但不去搀扶他,反而还用语言取笑他。而另一种是迅速上前扶起他,帮他拂去身上尘土,并关切地询问他伤着没有。这时,教师就可抓住这个事件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指出哪种做法正确,提出表扬,对做法欠妥的学生提出批评。并对今后学生的行为提出要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乐于助人,关心爱护他人的优良品质,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四、结合课堂类型,配合进行。

当前,体育课已拓展到学科课和活动课两大类型,无论何种类型,对学生都有着广泛的教育作用。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结合各个教学部分及教法措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思想教育,也是在体育课中实施德育尝试的有效措施。体育课中的思想教育,应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发挥巨大的育人效能。

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执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传统美德等教育,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行为养成教育。

1、通过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等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的意义。

2、通过球类运动、接力赛等集体项目的练习,让学生懂得团结力量大,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从而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教育。

3、通过体育项目的竞技要求和竞技强度,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吃苦耐劳教育。从而使学生形成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志品质。

4、通过体育课堂常规,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作储备。

五、结合教师自身,言传身教。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学生最可依赖的人,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行为的典范,教师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正、言正、行正,做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不但要注意言行、衣着,还应注意思想面貌、工作态度等对学生的深刻影响,潜移默化。教师应认真做到:

1、注重仪表。

2、注重言行。

3、注重精神面貌。

4、狠练内功。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课同样具有知识性和教育性两大特点。体育课的思想工作教育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进行,不能离开体育课锻炼身体的实践,而空泛地进行说教;同时要善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体育课的全过程,根据情况,抓住时机,去深入、挖掘、提练出各种德育因素,然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采取不同形式去组织实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目的。

其次,《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学生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就十分明确地指出了素质教育的三个要素,即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各育”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体育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绝于“三要素”在体育教学中的落实。

(一)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全程参与。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本质属性之一,是全员性原则的体现,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是国家教育方针的一贯要求。但是,在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下,在各种选拔、层层淘汰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面向全体这一要求,长期以来没能得到真正地落实。

“应试教育”的体育课堂教学很多地方是针对考试项目进行训练。为了应试,为了抓“分”,其它项目少练甚至不练。这种训练是和全面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体育课堂教学,应该堂堂、环环坚持面向全体,全员、全方位训练,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二)、全面提高,协调发展。

全面提高,是素质教育本质属性之二,是整体性原则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素质教育关注的是一个人受过学校教育后,应该具备的素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对一个人必需具备的素质的培养上。

人的身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哪一个部分锻炼出了毛病,也会影响身体健康的。如单纯只练长跑,对增强心肺功能和提高耐力素质是有效的,但对发展上肢和躯干力量及其它内脏器官功能效益是不大的。欲达到全面落实提高,协调发展的目的,应当做到:

1、以1——2个项目为主,再搭配其它项目。

2、不同季节进行不同项目的锻炼。

3、进行补偿性锻炼。

4、锻炼要做到形神结合、内外结合、动静结合。

(三)、实现“主体”,主动发展。

课堂实现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本质属性之三,是主体性原则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应是被动训练,强迫塑造的过程。

多年的体育课堂教学,教师习惯于背着学生走,领着学生练的教学模式,习惯于“我讲你听”、“我说你练”的传统教学,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缺少自觉锻炼的主动性。

现代课堂教学必需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地锻炼。

总之,把实施德育和素质教育的任务落实到体育教学之中是一场攻坚战,是对每一位体育教师的严峻考验。体育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就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为此做出努力,在体育教学中积极主动地为德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展现一片蓝天。

下载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德育(五篇模版)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毛主席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林口县奎山乡中心小学姜英发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计划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计划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初探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初探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和培养。德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

    中学体育中实施德育路径的思考

    中学体育中实施德育路径的思考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结 兴义市第五中学周兴 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施,中学体育从“大纲”到“课程标准”的提升,强调了中学体育......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

    中学体育中的教学反思

    中学体育中的教学反思 目前,我国中学的体育教育改革正在风风火火的进行着,有的地方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纵观总体成效却有很多另人不太满意的地方。例如体育教育在现今的中......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首位,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学校各学科必须将德育渗透到各自的教学活动中去,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以活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