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教学德育案例
体育教学德育案例
--我也想参加400米测试
泰兴市南沙小学唐峰2011年11月9日
今天下午第二节体育课,由于三位学生未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400米项目,正当我为三个学生补测的时候,突然一个孩子走到我身边,对我说:“董老师,我也没有测,我也想参加测试。”我扭头一看,原来是W学生。
W学生在我去年接这个班级的时候,他妈妈特地来到学校找到我,关照我由于孩子身体方面的原因,不能参加体育课的剧烈运动。以后的体育课,我一直只让孩子参加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但一到六年级,W学生突然长大了,原本顽皮的个性也渐渐变得懂事了,孩子的自尊心一下子变得突然强了起来,一直向我表达想参加体育课的剧烈比赛,由于出于对孩子的健康的角度出发,我一直要求他母亲出具孩子可以参加剧烈运动的证明。但若干天过去了,证明一直未能开来,出于对孩子的负责,我一直“不敢”让孩子参加剧烈的体育锻炼。直到上周的家长会,孩子的妈妈找到了我,向我倾诉其中的苦恼。由于最近带孩子去体检,发现孩子的身体还不能参加剧烈的运动,但孩子出于强烈的自尊心需求,一直非常迫切想上体育课,而且由于W学生脾气非常倔强,家长又一直左右为难。在危难中,我和家长一直沟通着,希望找到两全的办法。
当再次回到下午体育课学生体质健康400米的测试现场,面对W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我故意将排在前面的他名字放到测试册的最后,当全体学生测完后都去活动时,我们的交流更有空间。当最后一组在测试的时候,我拍拍W学生的肩膀说:“老师发现您长大了,现在越来越懂事了。你想参加体育锻炼的精神值得表扬。但我们也应该知道,参加体育锻炼最终是为追求一个健康的身体。最近,我通过你妈妈中了解到,你的身体还不能参加剧烈的体育锻炼。如果一味强求参加锻炼,会损坏你的身体。老师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肯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听完我的话,孩子略思片刻,随后点点了头。我赶紧让他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排球自垫球的练习。
暂时的缓兵之计,孩子是不是真的明白其中的道理,不再回家和母亲纠缠呢?怎样保护他在同学们的自尊心呢?我下课后,让W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我们“约法三章”,剧烈运动,巧妙避让;适量运动,积极参与。为了消除他的疑虑,我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翻阅至中“关于身体有病不能参加运动”的章节,让他回去好好地学习其中的知识。
他拿着我的书走出我的办公室,虽然一颗心暂时安抚住了,但却引起我的另一个思考,现在的孩子确实缺失相关病理学的知识,我们的健康知识课应该通过什么渠道去实现,我们的孩子有时候太需要这些了。锻炼是健身的好方法,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其实也非常重要。
第二篇:体育德育案例
体育德育案例
体育与德育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不代替的。体育教学,不仅在于育体,而且在于育心。体育中有了德育,德育就可使体育变的更加有活力、更加有秩序、更加规范。下面我结合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案例,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周二下午第三节四年级的一节体育课,在完成本节课的基本部分技巧--后滚翻教学后,为了弥补学生本节课的体能。在本节课的副教材安排往返接力赛,学生一听要进行接力赛的时候,个个兴奋不已,学生争强好胜的天性显现无疑,比赛中出现了二个情景:
情景一:由于比赛分成四路纵队,但各队人数不同,为了调整各队人数,我一清点人数,A组需要调整一人到B组,一听到这样的提示,A组的一部分学生纷纷将手指向运动能力差的“Y”学生,要求Y学生调整到B队,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回应他们,向他们使了个眼色,将A组的另一位学生调整到B队,随着我的一声哨响,比赛在紧张激烈的气氛中开始了„„
情景二:比赛开始后,C、D两组由于实力接近,比赛难分伯仲,两队一直交替领先,直到最后一位学生,D组稍稍领先两三米,眼看比赛即将获胜时,D组学生开始兴奋的欢呼起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D组最后一位Z学生在转弯时,不慎脚下一滑,摔倒在地。C组的学生趁机反超,最终获得比赛的胜利,每一个人都欢呼雀跃。只见D组最后一位Z学生迅速起来,尽管没有获胜的可能,仍依然冲过终点,虽然我的掌声没有引起多少学生的注意。D组的学生由于失去
垂手可得的获胜机会的时候,纷纷指责Z学生,更有甚至,出现用肢体对付Z学生。
面对课堂中出现的二个情景,作为教师的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放置不理,学生会更加变本加厉,如何运用有效的策略更好地引领学生呢?新课程中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我想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前提是合作的意识,这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中需要一直关注的。但让我更担忧的是二个情景中所隐射出来,学生对弱者的歧视,涉及到一个人的品行问题,作为教师必须抓住教育资源,及时给予干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类似的事件。
想到这里,在课的结束总结部分,当所有的学生安静集好队的时候,我站在队伍的前面,独自一个人鼓掌起来,并设问:“你们知道老师的掌声送给谁吗啊?”“送给第一名的队伍。”一部分纷纷发表意见。“冠军当然需要祝贺,因为这是团队每一个人努力的结果。但是老师今天的掌声更要给予另外一个人。”大家相互环视,扫视着周围的人,似乎在寻找这个人。但停顿一段时间后,大家很难找到答案。“Z同学。”当我报出这个学生的名字,只见同学们的脸上都露出诧异的表情,尤其是D组的学生更是惊异。有一个学生在下面低估一声,“他害的我们失去第一名名还给他掌声。”“对,我就要把掌声送给他。”我再次提高语气,重述了一遍。“尽管他摔倒在地,失去获得冠军的机会,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尽力跑完了这一段。掌声是对于这种精神的赞扬,我觉得这样的精神比第一名来得更有价值。”随后,我叫出分组时喊得最响的学生,让他和老师比了一次立定跳远,比赛的结果当然是预料之中的事情,随即我摸着这位学生的头,对着大家说:“人的能力是有长短的,老师的能力最强的,但老师有没有歧视过,不要大家到我的课堂上来。”“没有。”大家大声回应。“是的,没有抛弃大家,反而更会帮助班中能力差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作为一个团队需要相互帮助,彼此尊重每一个人。大家是身处地想想,当我们自己被别人抛弃和排斥的时候,心里会有多少的难过。”在大家的沉思中,下课的铃声响起„„
下课后,我一直在追思着刚才的事情,为了更好地利用这次教育资源,准备下节室内课,剪辑安排国家的团队项目在国际赛场上,如何相互合作,最后团结获胜的庆祝场面,更好地促动学生的心灵。
第三篇:体育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体育课堂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2013-2014 潘彦明
一直以来,体育教师在大学深造只对技术技能的关注,往往忽略了德育的培养意识,从自身的德育建设不足,导致教学只关注运动技术技能而忽略了品德教育,可以说大学的职业道德的培养是缺失的。这是中国大学的悲哀。当今的中国大学,从体育大学走出来的大学生,有多少至今仍坚持在体育行业?流失率至高不下说明什么?说明职业德育建设的缺陷。爱岗敬业、职业的奉献精神在这里不是一句空话。从职业道德建设到德育渗透教学;从自我道德修养到品德课程教学;从教师职业进修到学生德育渗透。让我们认识到所有学科的教育都离不开德育。让我们爱德育吧,它不是孤立的学科,让我们爱德育吧,让它伴随我们安全教学到永远!【理论指导】
1、通过“队列队形”的学习,培养孩子“一切行动听指挥”、守纪律、爱班集体的优良品德,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学习“定时跑”培养孩子耐力和意志品质。
2、通过“1分钟跳绳”、“趣味沙包投准”的学习,发展力量、列队集合的合作力,提高身体素质、协调性。
3、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焕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关注学生的活动全过程。
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合作学练中体验良好的帮助、进取向上的学习氛围。德育渗透点
1、“队列队形”的训练,培养孩子“一切行动听指挥”、守纪律、爱班集体的优良品德,增强班级凝聚力。
2、定时耐力跑的训练,培养孩子耐力素质和意志品质。【教学对象】 【构思与设计】
1、教学目标:队列队形、1分钟跳绳、趣味沙包投准,发展力量、列队集合的合作力,提高身体素质、协调性。
2、教学内容: A.队列队形: ①我来指挥环节:全体同学指挥老师,三面转,要求动令在“转”字上。②左手叉腰——向右看齐!③原地踏步PK,原地跑步PK。B、1分钟跳绳。C、趣味沙包投准:衣服反穿投接沙包。D、定时跑。3、3、教学策略: A.小组比赛法,胜的小组给予鼓掌鼓励,输的小组击掌加油。B.男女生的队列口令比赛或展示。C.角色交换的教法,如在“我来指挥环节”中,全体同学指挥老师,老师做三面转,德育渗透点
1、队列队形内容: ①我来指挥环节:全体同学指挥老师,三面转,要求动令在“转”字上。②左手叉腰——向右看齐!③原地踏步PK,原地跑步PK。
通过上述三个环节,培养孩子“一切行动听指挥”、守纪律、爱班集体的优良品德,增强班级凝聚力。
2、“定时跑”的训练,培养孩子耐力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力。【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
1,创设良好活动环境,学生能积极、乐于参与体育活动。2,通过“队列队形”的学习,培养孩子“一切行动听指挥”、守纪律、爱班集体的优良品德,增强班级凝聚力。学习“定时跑”培养孩子耐力和意志品质。
3,自制沙包进行有上手投掷练习,发展投掷能力,培养身体力量、协调性。
4,树立自信,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感,培养合作、关爱、尊重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水平。学习内 容
1、队列队形:①我来指挥环节:全体同学指挥老师,三面转,要求动令在“转”字上。②左手叉腰——向右看齐!③原地踏步PK,原地跑步PK。2、1分钟跳绳。
3、趣味沙包投准:衣服反穿投接沙包。4、4、定时跑。重难点 重点:队列队形 难点:口令洪亮、动作正确、整齐。课的 课的内容 组织队形(图 示)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情感
第四篇:教学案例(德育)
教学案例
——思想疏通比知识疏通更重要
黄平民族中学语文组:杨明
2018年8月29日星期三 下午第二节,高三(11)班语文课。
按照惯例,同学们利用课前三分钟诵读一篇文章。学生诵读结束后,我根据该文提问。提问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而提问对象是那些读望天书或者没有带书的同学。
今天诵读的篇目是必修三《劝学》。巡查过程中发现,其中有一个学生根本没有带书,也没有把语文复习资料放在桌上,整个人表情木然的坐在那儿。我就要求他上黑板把“蟹六跪而二螯”写出来,他直接说“不想写”,他的回答不是“写不起”而是“不想写”。
这个学生已经是很多老师公认“无可救药”的学生——潘海波,我也知道他的学习态度极不端正。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他,总是鼓励他,虽然他在我的课堂上表现并不积极。今天的表现尤其可恨,他的表现极不像一个学生该有的态度。但我还是强忍住内心的怒火,问他今天是不是被班主任骂了,他说不是,我又问他是不是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他说不是。他回答我问题的时候人是坐着的,而且整个身体仰靠在椅子上,一副老太爷的姿势。我当时就感觉自己是一个谦恭的奴隶一样,内心很不是滋味,但为了不至于僵化课堂氛围,我又转向另一个精神状态欠佳的学生——陆成。
这个学生也是令班主任都头疼的学生,经常闹情绪。往日他在我的课堂上表现还算是积极的。可是今天,我叫到他时,脸色阴沉。我就面对全班同学说“今天到底怎么了,同学们是不是挨班主任骂了?”同学们回答“不是”,“那为什么有人不开心呢?”我见陆成笑了,我又说“对嘛,老师让你回答问题,应该高兴才是!”接下来他就很自然的上黑板写我要求写的内容。之后又叫了几个同学回答问题,又有一个叫何新东的说“不知道,不会写”。当即我又鼓励他说:“你把你能写的写出来就行了“。他上黑板上写的时候,我又面对全班同学说“我们在考场上,不能因为一些题不会做而放弃能做的题。而在进考场前,那些没有弄懂的地方我们得抓紧时间把它弄懂。时间有限,离高考仅有二百八十多天,我们现在不努力什么时候努力。大家一起加油,珍惜这两百多天的日子,让我们的青春无悔”。我的这一番鼓励性的话语好像起了作用,何新东下到位置后,先翻出书查找他不会写的那几个字,又拿出了笔记本,准备着听课。
我就开始上新课——扩展语句。我花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考情分析以及答题技巧的讲解。剩下的时间就是课堂练习——
1、以“有所取就必须有所舍“为观点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要求所写内容紧扣话题。
我利用同学们课堂作业的时间又走到潘海波的位置。对他说:“你这样坐在教室里,你开心么?你究竟想不想考大学?”,他说“想”,“既然想,你就得付出,别放弃自己,只要我们别太高估自己,以现有的底子为基础,我们尽力的去学习,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实。我们的生活才有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老师这么关心你,你关心老师么?“。”你想让老师开心么?你不开心,老师又怎能开心呢?“说完话后,我就去检查同学们的答题情况。之后,我见他也慢慢端正坐姿,拿出了草稿,也开始答题了。
说实在的,对待以上的几个学生,我完全可以采用不理不顾的方式,只要大多数学生能参与我的课堂就可以了。况且这几个学生在班主任那里已经是挂了号的,我完全没有必要与他们纠缠。尤其对待潘海波那样的表现,我就算当堂停课先批评他的无礼与傲慢也不为过。但是,我还是按捺住内心的怒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果我发现:批评人之后的情绪远远比不上鼓励人之后的心情。能将无礼学生的无心学习的状态扭转过来,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我想,给学生疏通心理,让他知道前进的方向并主动求学远远比传授知识重要得多。
第五篇:德育教学案例
小强的脾气很倔强:平时同伴间有了矛盾,他有时会怒气冲冲、瞪眼对峙,一言不发;有时会情绪激动,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一样,措到东西就扔就甩。有一次在收拾玩具,准备解便洗手吃午点了,我看见他拿着玩具绕转圈地追着一个同伴乱跑,我拉住他,好言相劝,叫他手中的玩具放好。谁知,他却一反常态地拉着同伴就是使劲地捶打,还喊着:“要你抢我的玩具,我不吃午点了,我生气了”说完就往外冲,我眼疾手快地抓住了他。
一、教师与家长携手,达成共识。
原来,小强父母工作忙,从小就是奶奶一人照料他。他调皮,爱捣蛋,奶奶非常的溺爱孩子。平时,在家里,小强不吃饭,奶奶总是到处追着他喂饭吃;奶奶从来不会骂他,即使有错也会迁就他的。父母起早贪黑工作繁忙,回家后也难得与孩子相处,索性爱心倍加,常常放纵孩子,使他为所欲为。于是,小强只要稍有不顺心就赌气不吃饭或者摔东西,甚至出手打人。有一次,妈妈气不过打了孩子几下,他竟然与妈妈对打,爸爸不但不阻止,反而大笑起来,这就更加助长了小强的嚣张、任性。为了尽快改变他的坏习惯,我决定家访,利用家访的时间与家长沟通。具体做法:
1、家访时我带上一些小玩具,利用玩具的魅力吸引小强,让他能愉快的接纳我,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2、在与小强的父母交谈时,我以诚恳的言语换取了家长的信任。在拉家常的过程中,婉转的提出问题,举例说服家长,让他们认识到小孩不良性格的严重性,劝说家长与我互相配合,携手共同教育孩子。同时也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连成一线,唱一个调,不让孩子有空隙可钻。
3、在说服家长,得到他们的认同以后,我为他们推荐了几本幼儿教育杂志,使他们知道教育孩子必须家园同步,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行为。
二、持之以恒,事半功倍。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凡事贵在坚持,特别是对于孩子某种不良习惯性格的纠正,就更不能操之过急。所以老师与家长应该做好心理上的长期准备,只有统一战线,坚持不懈,不让孩子钻空隙,逐步提高要求,才会最终达到目的。在这学期里,我做了大量的家长工作,家园共唱一个调,注意经常保持联系。
具体做法:
1、当家长感到疲惫无力过问时,我就上门家访,把意见对策送上门,得到家长的同意,支持后再行动,保持家园的一致性。
2、当孩子取得了小进步,就通个电话简单的讲明下一步计划,统一意见,双方互相提醒不可放松。
3、当孩子出现突发事件,三言两语无法讲清时,我就写纸条,讲明事发原因,我的处理意见,并劝孩子的父母双方统一意见,心平气和的处理事情,坚持家之园唱一个调。
4、过一段时间后,我与孩子的父母通过电话联系,互相总结孩子近期表现,找出闪光点,予以引导,鼓励,找出不组之处,探索新方法。
三、取得效果:
通过我与家长双方的不断努力,小强变了,变得活泼开朗,爱说爱笑了,学习也认真了,会唱几首歌曲,会和同伴和睦相处了。虽然有时还会发脾气,但在教师的提醒和暗示下会很快扭转过来的。现在,他能主动的与伙伴分享玩具。